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SNCs and MgO-MSNCs as drug delivery systems to control the adsorption kinetics and release rate of indometacin
1
作者 Xin Zheng Shuang Feng +4 位作者 Xiudan Wang Zhenning Shi Yuling Mao Qinfu Zhao Siling Wang 《Asi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SCIE CAS 2019年第3期275-286,共12页
Mesoporous silica cocoon materials(MSNCs) and MgO doped mesoporous silica cocoons(MgO-MSNCs) with the cocoon-like hierarchical morphology and different alkalinities were synthesized as carriers for acidic drugs. Indom... Mesoporous silica cocoon materials(MSNCs) and MgO doped mesoporous silica cocoons(MgO-MSNCs) with the cocoon-like hierarchical morphology and different alkalinities were synthesized as carriers for acidic drugs. Indomethacin(IMC) was selected as a model drug and loaded into carriers. All materials and the drug-loaded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nitrogen adsorption, FTIR spectroscop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 powder X-Ray diffraction(XRD) and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 The effect of the Mg/Si molar ratio on the kinetics and equilibrium of IMC adsorption on MgO-MSNCs was thoroughly examined,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increase in the Mg/Si molar ratio resulted in an increasing IMC adsorption rate due to the increased affinity between alkaline MgO-MSNCs and weak acid IMC. The adsorption kinetics fitted a pseudo second-order model well. The Freundlich isotherm showed a better fit, indicating that the coverage of IMC on the surface of MgO-MSNCs was heterogeneous.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of adsorbent was calculated by the Langmuir isotherm equation. The Temkin equation provided further support that the IMC adsorption on MgO-MSNCs was dominated by a chemisorption process. MgO-MSNCs also have the advantage of allowing an adjustment of the drug release rate of weak acid drug. The cytotoxicity assay indicated good biocompatibility of MgO-MSNCs. Our research on MgO-MSNCs carriers demonstrated their potential therapeutic benefit for safe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IMC adsorption and in vitro rel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NCs MgO-MSNCs indometacin ADSORPTION RELEASE RATE
下载PDF
口服吲哚美辛联合放射治疗对预防肘关节异位骨化切除术后骨化复发的效果
2
作者 陈智琨 陈红 +1 位作者 叶佳亮 谢亮文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5期61-63,共3页
目的观察局部小剂量单次放射治疗联合口服吲哚美辛对预防肘关节异位骨化切除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1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肘关节异位骨化行切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以口服... 目的观察局部小剂量单次放射治疗联合口服吲哚美辛对预防肘关节异位骨化切除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1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肘关节异位骨化行切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以口服吲哚美辛治疗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局部小剂量单次放射治疗的另30例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统计两组术后12个月骨化复发情况。结果在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上肢运动功能相比,并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在药物治疗疗程介绍后两组各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改善更佳(均P<0.05)。随访12个月骨化复发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肘关节异位骨化切除术患者中,以局部小剂量单次放射联合口服吲哚美辛,相比单独药物治疗可进一步减少术后复发,促进术后肘关节功能及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治疗 吲哚美辛 肘关节异位骨化 骨化复发
下载PDF
Etoricoxib versus indometacin in the treatment of Chinese patients with acute gouty arthriti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trial 被引量:17
3
作者 LI Ting CHEN Shun-le +10 位作者 DAI Qing HAN Xing-hai LI Zhan-guo WU Dong-hai ZHANG Xiao GU Jie-ruo YANGNan-ping SUN Ling-yun ZHANG Miu-jia LI Xing-fu and BAO Chun-d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1867-1871,共5页
关键词 吲哚美辛 关节炎 治疗 痛风 急性 中国 随机 患者
原文传递
紧急宫颈环扎术联合吲哚美辛、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治疗宫颈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观察
4
作者 樊晋余 张丽萍 朱晓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6期75-77,共3页
目的 探讨紧急宫颈环扎术联合吲哚美辛、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治疗宫颈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行紧急宫颈环扎术的52例患者资料作为分析对象,26例接受单纯紧急环扎术+吲哚美辛治疗作为对照... 目的 探讨紧急宫颈环扎术联合吲哚美辛、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治疗宫颈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在淮安市妇幼保健院行紧急宫颈环扎术的52例患者资料作为分析对象,26例接受单纯紧急环扎术+吲哚美辛治疗作为对照组,26例接受紧急宫颈环扎术联合吲哚美辛、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治疗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与延长孕周时间(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 <0.05),延长孕周时间长于对照组(P <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紧急宫颈环扎术联合吲哚美辛、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治疗宫颈功能不全可以提高治疗成功率,改善妊娠结局,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急宫颈环扎术 吲哚美辛 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 宫颈功能不全
下载PDF
外用NSAIDs联合玻璃酸钠和氨基葡萄糖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平 李涛生 朱敏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第4期20-22,26,共4页
目的观察外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联合玻璃酸钠和氨基葡萄糖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第二医院、四川省营山县第三医院及四川省蓬安县中心医院收治的KOA患者420例,完成治... 目的观察外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联合玻璃酸钠和氨基葡萄糖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第二医院、四川省营山县第三医院及四川省蓬安县中心医院收治的KOA患者420例,完成治疗和随访病例403例,脱落17例,采用随机数列表法分为5组。5组患者分别在注射玻璃酸钠和口服氨基葡萄糖基础上,联合使用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A组)、氟比洛芬凝胶贴膏(B组)、吲哚美辛巴布膏(C组)、洛索洛芬钠贴剂(D组)、吡罗昔康贴片(E组)外用制剂治疗。治疗前与治疗第2、4周记录5组患者临床疗效、VAS评分、WOMAC总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A、B、C、D、E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1%、90.1%、90.0%、90.0%、91.4%,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4周5组患者VAS评分与WOMAC积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第4周VAS评分、WOMAC积分低于治疗第2周(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3.7%、4.9%、5.0%、5.0%、3.7%,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用NSAIDs联合玻璃酸钠和氨基葡萄糖治疗KOA有效、安全,5种药物疗效、安全性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洛索洛芬 氟比洛芬 吲哚美辛 吡罗昔康 治疗效果 安全性
原文传递
水溶液微悬浮聚合法制备酸性药物吲哚美辛分子印迹微球及其色谱表征 被引量:39
6
作者 赖家平 卢春阳 何锡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175-1179,共5页
以带有羧基的酸性药物吲哚美辛为模板分子、碱性的 4 -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 ,采用水溶液微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用于色谱分离的微米级分子印迹微球 .详细讨论了流动相中缓冲溶液的 p H值对吲哚美辛在MIMs柱上的容量因子 (k′)、分离因子 (... 以带有羧基的酸性药物吲哚美辛为模板分子、碱性的 4 -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 ,采用水溶液微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用于色谱分离的微米级分子印迹微球 .详细讨论了流动相中缓冲溶液的 p H值对吲哚美辛在MIMs柱上的容量因子 (k′)、分离因子 (α)和印迹因子 (β)的影响 .通过 MIMs柱对吲哚美辛和 4 -氨基吡啶(4 -AP)的保留行为的比较 ,证明以 4 -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制得的 MIMs对吲哚美辛的识别作用 ,主要靠吡啶环上氮原子与吲哚美辛羧基之间的离子键相互作用 ,以及吡啶环与模板分子之间的π-π相互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液微悬浮聚合法 制备 酸性药物 吲哚美辛 分子印迹微球 色谱表征 分子印迹聚合物 消炎药
下载PDF
琥珀酸索利那新治疗TUR-P术后膀胱痉挛2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7
作者 赵利涛 郭茂源 +4 位作者 邱浩 唐司亚 孙忠杰 王元元 刘志宇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61-63,89,共4页
[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后早期使用琥珀酸索利那新对早期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临床实验设计,将入选40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于手术当日起口服索利那新,5 mg/次,至拔... [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后早期使用琥珀酸索利那新对早期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临床实验设计,将入选40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于手术当日起口服索利那新,5 mg/次,至拔管后3 d停药。对照组(20例)膀胱痉挛出现后予以吲哚美辛栓直肠栓剂25mg镇痛对症处理。[结果]实验组术后每日膀胱痉挛次数、膀胱痉挛平均持续时间、膀胱冲洗转淡时间、拔除导尿管时间、每日排尿次数及急迫性尿失禁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平均每次排尿量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琥珀酸索利那新对于预防和治疗TUR-P术后早期膀胱痉挛有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索利那新 吲哚美辛栓 膀胱痉挛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清中阿西美辛和吲哚美辛 被引量:9
8
作者 胡玉钦 刘会臣 +2 位作者 马锐 王建 侯艳宁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86-587,共2页
建立了测定人血清中阿西美辛及其活性代谢物吲哚美辛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柱为Spherisorb-C8(5μm ),4.6 m m ×250 m m ,流动相为V(醋酸盐缓冲液,pH 4.6)v V(乙腈)v V(甲醇)= ... 建立了测定人血清中阿西美辛及其活性代谢物吲哚美辛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柱为Spherisorb-C8(5μm ),4.6 m m ×250 m m ,流动相为V(醋酸盐缓冲液,pH 4.6)v V(乙腈)v V(甲醇)= 55v40v5,流速1.0 m L/m in, 检测波长254 nm 。血清中药物质量浓度为12.5 μg/L~1.6 m g/L时,阿西美辛、吲哚美辛峰高与内标甲苯磺丁脲峰高比值和质量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阿西美辛日内、日间变异系数分别为3.6% 和5.6% ,平均回收率为78.3% ;吲哚美辛日内、日间变异系数分别为2.4% 和5.2% ,平均回收率为85.9%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西美辛 吲哚美辛 HPLC 人血清 血药浓度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头痛灵胶囊中5组分的含量 被引量:5
9
作者 奚炜 邢翔飞 +2 位作者 熊长友 金桂兰 彭官良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08-510,共3页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头痛灵胶囊中阿司匹林、咖啡因、普奈洛尔、醋酸泼尼松和吲哚美辛的含量。方法: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1mol·L-1磷酸二氢钾(1%三乙胺,用磷酸调节pH2.8)(5050),检测波长为270nm,流速0.9mL...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头痛灵胶囊中阿司匹林、咖啡因、普奈洛尔、醋酸泼尼松和吲哚美辛的含量。方法: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1mol·L-1磷酸二氢钾(1%三乙胺,用磷酸调节pH2.8)(5050),检测波长为270nm,流速0.9mL·min-1。结果:咖啡因在15.46~48.46mg·L-1,阿司匹林在99.88~299.64mg·L-1,普奈洛尔在5.26~15.78mg·L-1,醋酸泼尼松在4.03~12.09mg·L-1,吲哚美辛在10.04~30.10mg·L-1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结论:该方法可同时测定头痛灵胶囊中阿司匹林、咖啡因、普奈洛尔、醋酸泼尼松和吲哚美辛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咖啡因 阿司匹林 普奈洛尔 醋酸泼尼松 吲哚美辛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吲哚美辛栓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青 张喆 周立春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5期1176-1178,共3页
目的采用HPLC测定吲哚美辛栓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方法采用Waters-C18(4.6mm×25c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mol·L-1冰醋酸溶液(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8nm。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有关物质与主药分离良好,两种杂质的最小... 目的采用HPLC测定吲哚美辛栓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方法采用Waters-C18(4.6mm×25cm,5μm)色谱柱,以乙腈-0.1mol·L-1冰醋酸溶液(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28nm。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有关物质与主药分离良好,两种杂质的最小检出量均为0.1ng。在5.2~516mg·L-1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回收率为100.1%(RSD为0.6%,n=9)。结论该方法测定灵敏、选择性、重现性好,可以用于本品的含量测定和有关物质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美辛 高效液相色谱法 有关物质 栓剂
下载PDF
国产阿西美辛缓释胶囊人体相对生物等效性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玉钦 刘会臣 +1 位作者 侯艳宁 王建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03-205,211,共4页
采用HPLC法测定血清中阿西美辛的活性代谢物吲哚美辛的浓度,研究了国产阿西美辛缓释胶囊的药代动力学及其相对进口阿西美辛生物利用度。12名健康受试者自身交叉口服单剂量阿西美辛缓释胶囊和进口阿西美辛缓释胶囊(90mg),... 采用HPLC法测定血清中阿西美辛的活性代谢物吲哚美辛的浓度,研究了国产阿西美辛缓释胶囊的药代动力学及其相对进口阿西美辛生物利用度。12名健康受试者自身交叉口服单剂量阿西美辛缓释胶囊和进口阿西美辛缓释胶囊(90mg),血清中吲哚美辛的Cmax分别为:0.98±0.30mg·L-1和1.01±0.29mg·L-1;Tpeak分别为:3.00±0.60h和3.08±1.08h,AUC0-∞分别为:6.47±2.44mg·h·L-1和6.53±1.99mg·h·L-1。国产阿西美辛缓释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9.78±23.79%。12名健康受试者自身交叉口服多剂量阿西美辛缓释胶囊和进口阿西美辛缓释胶囊(90mg,qd,共7d)后,测得吲哚美辛的Css,max分别为:1.08±0.25mg·L-1和1.06±0.36mg·L-1,Cs,min分别为:0.06±0.02mg·L-1和0.07±0.02mg·L-1;AUC0-t分别为:6.22±1.81mg·h·L-1和6.11±1.84mg·h·L-1;波动系数(FI)分别为1.78±0.07和1.76±0.06。国产阿西美辛缓释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4.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西美辛 生物利用度 缓释胶囊 HPLC
下载PDF
HPLC-MS/MS法鉴别中药制剂中非法添加的多种解热镇痛类化学药物 被引量:12
12
作者 吴小红 李焕德 +2 位作者 朱荣华 蔡骅琳 李全学 《中南药学》 CAS 2010年第10期724-729,共6页
目的建立HPLC-MS/MS法检测中成药及保健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10种解热镇痛类化学药物。方法样品经甲醇提取,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色谱条件:SHIMADZU Shim-packVPODS(250 mm×4.6 mm,5μm)C18色谱柱,梯度洗脱:流动相A为20 mmo... 目的建立HPLC-MS/MS法检测中成药及保健品中可能非法添加的10种解热镇痛类化学药物。方法样品经甲醇提取,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色谱条件:SHIMADZU Shim-packVPODS(250 mm×4.6 mm,5μm)C18色谱柱,梯度洗脱:流动相A为20 mmol.L-1醋酸铵,流动相B为乙腈;质谱条件:电喷雾离子化正、负离子检测方式(ESI+、ESI-),全扫描一级质谱、选择离子二级扫描质谱检测方式,通过与标准谱库中保留时间和多级质谱图的双重对比,对样品中非法添加的解热镇痛类化学药物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在25批供试品中,检测到有4种样品中含有解热镇痛类化学药物。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性、灵敏度均可满足定性检查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MS/MS 中成药 保健品 阿司匹林 对乙酰氨基酚 吡罗昔康 萘普生 美洛昔康 芬布芬 双氯芬酸钠 吲哚美辛 布洛芬 盐酸罗通定
下载PDF
吲哚美辛胶原蛋白烧伤膜的制备及其释放度 被引量:6
13
作者 腊蕾 蒋雪涛 霍启录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56-457,共2页
目的 :研制吲哚美辛胶原蛋白烧伤膜 ,建立测定其累积释放量的方法。方法 :应用交联剂法制备胶原蛋白烧伤膜 ,采用均匀设计方案 ,以分光光度法考察其累积释放量的大小。结果 :制备后得到乳白色半透明、光滑、具有弹性的凝胶膜状物。胶原... 目的 :研制吲哚美辛胶原蛋白烧伤膜 ,建立测定其累积释放量的方法。方法 :应用交联剂法制备胶原蛋白烧伤膜 ,采用均匀设计方案 ,以分光光度法考察其累积释放量的大小。结果 :制备后得到乳白色半透明、光滑、具有弹性的凝胶膜状物。胶原蛋白膜中吲哚美辛的累积释放量大小为 ( 3 7.5 6± 0 .16) %。结论 :制备方法简便 ,便于铸型 ,成膜性好。测定方法准确 ,快速 ,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美辛 胶原蛋白 烧伤膜 累积释放量 交联剂法 分光光度法 制备 释放度 膜制剂
下载PDF
直肠应用吲哚美辛联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 被引量:5
14
作者 罗波 蒋益泽 魏东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63-769,共7页
【目的】研究直肠应用吲哚美辛联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5例,A组采用基础治疗;B组采用基础治疗+术前30 min给予吲哚美辛栓100mg塞肛;C组采用基础治疗... 【目的】研究直肠应用吲哚美辛联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5例,A组采用基础治疗;B组采用基础治疗+术前30 min给予吲哚美辛栓100mg塞肛;C组采用基础治疗+术前30 min给予吲哚美辛栓100 mg塞肛+舌下含化硝酸甘油0.5 mg。检测患者ERCP术前、术后6、24、48 h血清淀粉酶,比较3组患者血清淀粉酶变化情况、高淀粉酶血症及PEP发生率和术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变化情况。【结果】1A组术后6、24、48 h血清淀粉酶明显高于B、C组(P<0.05),术后24、48 h血清淀粉酶B组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3组患者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PEP发生率比较,C组明显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3组患者术前、术后48 h临床症状、体征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4 h B、C组症状体征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而B、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疗效相当。【结论】直肠应用吲哚美辛联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能够降低ERCP术后血清淀粉酶水平,减少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从而预防术后胰腺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美辛 硝酸甘油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 高淀粉酶血症
下载PDF
RP-HPLC法测定阿西美辛缓释片体内活性代谢物吲哚美辛的血药浓度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冬梅 张强 王丽茹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31-233,共3页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RP -HPLC法测定阿西美辛缓释片活性代谢物吲哚美辛的血药浓度。方法 :提取溶剂为 1,2 -二氯乙烷。色谱条件 :C18反相柱 ,流动相为 0 0 2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 -甲醇 (71∶2 9,用磷酸调至pH为 4 2 ) ,流速 :1 0...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RP -HPLC法测定阿西美辛缓释片活性代谢物吲哚美辛的血药浓度。方法 :提取溶剂为 1,2 -二氯乙烷。色谱条件 :C18反相柱 ,流动相为 0 0 2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 -甲醇 (71∶2 9,用磷酸调至pH为 4 2 ) ,流速 :1 0mL·min-1,检测波长 :2 5 4nm ,内标为 10 μg·mL-1的萘普生甲醇溶液。结果 :检测浓度在 0~ 1 2 μg·mL-1范围内阿西美辛体内的活性代谢物吲哚美辛的峰面积与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回归方程 :A =0 0 12 95 + 0 5 0 2 2 3C ,r =0 9991(n =7) ,日内RSD为 1 8%~ 6 5 % (n =6 ) ,日间RSD为 2 4%~ 5 7% (n =5 ) ,平均方法回收率为 97 74%~ 98 88% ,RSD <13 % (n =5 ) ,平均提取回收率为 81 97%~ 84 33% ,RSD <9% (n =5 )。结论 :本法结果准确 ,灵敏度高 ,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阿西美辛 吲哚美辛 血药浓度
下载PDF
吲哚美辛HP MCP肠溶片的制备及溶出度考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祁荣 何仲贵 +1 位作者 张汝华 许学军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6期395-397,401,共4页
以吲哚美辛为模型药物 ,采用本室新研制开发的肠溶材料羟丙甲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HPMCP)包衣 ,制备了吲哚美辛肠溶片。通过考察吲哚美辛HPMCP包衣片的溶出度 ,并与吲哚美辛HP55(日本信越公司同类材料 )包衣片及 5种市售吲哚美辛肠溶片... 以吲哚美辛为模型药物 ,采用本室新研制开发的肠溶材料羟丙甲纤维素邻苯二甲酸酯(HPMCP)包衣 ,制备了吲哚美辛肠溶片。通过考察吲哚美辛HPMCP包衣片的溶出度 ,并与吲哚美辛HP55(日本信越公司同类材料 )包衣片及 5种市售吲哚美辛肠溶片的溶出度进行比较来研究HPMCP包衣膜的性质。用相似因子法和chow’s法对溶出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HPMCP包衣片与HP55包衣片溶出行为完全相似 ,相似因子F2 =70 1 ( 5 0≤F2 ≤ 1 0 0 ) ,HPMCP包衣片片心药物溶出速率明显快于 5种市售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美辛 HPMCP包衣片 溶出度测定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吲哚美辛乳膏中吲哚美辛的含量 被引量:10
17
作者 张晓璐 戴夕娣 丁建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69-1270,共2页
目的:建立复方吲哚美辛软膏中吲哚美辛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 XTerra^C_(18)色谱柱(4.6 mm×150mm,5μm),以 pH 5.0的磷酸盐缓冲液-乙腈(60:4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20 nm,进样... 目的:建立复方吲哚美辛软膏中吲哚美辛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 XTerra^C_(18)色谱柱(4.6 mm×150mm,5μm),以 pH 5.0的磷酸盐缓冲液-乙腈(60:4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20 nm,进样量20μL,用外标法测定。结果:吲哚美辛在6.0~6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2%,RSD 为0.24%。结论:本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吲哚美辛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吲哚美辛对5-氟尿嘧啶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钱瑾 吴慧哲 詹丽芬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55-457,共3页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Ind)增强5-氟尿嘧啶(5-Fu)的抗肿瘤作用是否与药代动力学的变化有关。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5-Fu浓度,数据用“3p97”程序处理。结果单用和联用Ind后,5-Fu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均为一室模...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Ind)增强5-氟尿嘧啶(5-Fu)的抗肿瘤作用是否与药代动力学的变化有关。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5-Fu浓度,数据用“3p97”程序处理。结果单用和联用Ind后,5-Fu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均为一室模型,t1/2ka分别为(3.8±2.0)和(4.4±2.7)min,t1/2ke分别为(57±46)和(101±48)min,ke分别为(0.018±0.010)和(0.009±0.005)min-1,cmax分别为(7.0±1.8)和(19±8)mg.L-1,AUC分别为(0.7±0.5)和(3.5±2.4)g.min.L-1,Cl分别为(100±50)和(24±21)mg.kg-1.min-1。说明联用Ind后,5-Fu的作用时间延长,在大鼠体内的经时过程增长。结论Ind能延缓5-Fu在大鼠体内的消除,两者联用时应注意调整给药剂量和对5-Fu进行临床给药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吲哚美辛 药代动力学
下载PDF
吲哚拉新搽剂的抗炎镇痛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高宁星 王国清 +3 位作者 赵兵 张乔 贾艳姝 刘玉兰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研究吲哚拉新搽剂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镇痛作用试验采用小白鼠扭体法及大白鼠光辐射热甩尾法 ;抗炎作用试验采用鼠耳肿胀法和大白鼠足爪肿胀法。结果吲哚拉新搽剂( 1 5 %)对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数及光幅射大白鼠尾的镇痛作用均... 目的研究吲哚拉新搽剂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镇痛作用试验采用小白鼠扭体法及大白鼠光辐射热甩尾法 ;抗炎作用试验采用鼠耳肿胀法和大白鼠足爪肿胀法。结果吲哚拉新搽剂( 1 5 %)对冰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数及光幅射大白鼠尾的镇痛作用均优于同体积市售吲哚美辛搽剂 ( 1 0 %) ;对卡拉胶致大鼠足肿胀的抑制作用与吲哚美辛搽剂相似 ,对二甲苯致小白鼠耳肿胀的抗炎作用与吲哚美辛搽剂相当。结论吲哚拉新搽剂具有较强的抗炎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炎作用 镇痛作用 吲哚拉新搽剂 吲哚美辛搽剂
下载PDF
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处方设计和体外评价 被引量:7
20
作者 丁沐淦 龙晓英 林丹荣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76-980,共5页
目的:探索药物性质与自微乳化处方组成的规律性。方法:选择葛根素、吲哚美辛、莪术油为模型药物,采取正交设计,以溶解状况、乳化速度、乳化程度、液面浮油层、分层沉淀等指标,对自微乳化系统中的油相、乳化剂及助乳化剂的组成、用量进... 目的:探索药物性质与自微乳化处方组成的规律性。方法:选择葛根素、吲哚美辛、莪术油为模型药物,采取正交设计,以溶解状况、乳化速度、乳化程度、液面浮油层、分层沉淀等指标,对自微乳化系统中的油相、乳化剂及助乳化剂的组成、用量进行研究,筛选最佳处方组成和组成比例。结果:最佳自微乳化给药系统除主药外,主要由吐温80、油酸乙酯、PEG400组成,按最佳处方制备的葛根素、吲哚美辛、莪术油自微乳化给药系统在人工胃液(肠液)的溶出度20 min内均已超过95%,高于对照片(胶囊)。结论:所得自微乳化给药系统适合溶解度及分配系数不同的水难溶性药物,为难溶性药物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微乳化给药系统 处方设计 溶出度 葛根素 吲哚美辛 莪术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