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豫西上宫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成矿过程中的流体-岩石反应 被引量:59
1
作者 范宏瑞 谢奕汉 王英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29-541,共13页
上宫金矿赋存在中元古界熊耳群安山岩和玄武岩中,矿体受断裂破碎带控制。含矿热液在迁移过程中,与围岩发生了强烈的流体-岩石反应,造成Au、Ag、As、Sb等成矿及其相关微量元素和Al2O3、TiO2、Na2O等常量元素含... 上宫金矿赋存在中元古界熊耳群安山岩和玄武岩中,矿体受断裂破碎带控制。含矿热液在迁移过程中,与围岩发生了强烈的流体-岩石反应,造成Au、Ag、As、Sb等成矿及其相关微量元素和Al2O3、TiO2、Na2O等常量元素含量增加,稀土元素及其总量急剧减少。流体-岩石反应第一阶段发生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为365℃~300℃和285~200MPa,而大量金沉淀成矿时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则分别为325℃~240℃和160~100MPa。成矿热液类型及其演化比较简单,从初始的低盐度(9.5%~6.3%NaCl)、XCO2为0.18~0.24的含CO2流体演化为低盐度(5.9%~1.6%NaCl)的水溶液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成矿过程 构造蚀变岩 流体-岩体反应
下载PDF
岩体锚固系统的作用机理认识 被引量:4
2
作者 孔恒 王梦恕 张成平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2年第3期1-3,共3页
提出了岩体锚固系统的概念 ,籍助岩体结构力学对岩体锚固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再认识 。
关键词 岩体 锚固系统 锚固机理 控制围岩体结构作用原理 结构力学
下载PDF
豫西前河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成矿过程中的流体-岩石反应 被引量:4
3
作者 曹烨 李胜荣 +3 位作者 申俊峰 要梅娟 李庆康 毛付龙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14-726,共13页
前河金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赋存在中元古界熊耳群安山岩和英安岩中,矿体受断裂破碎带控制。含矿热液在迁移过程中与围岩发生了广泛的流体-岩石反应而引起热液蚀变。本区石英中有4种类型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45~331℃,其中含... 前河金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赋存在中元古界熊耳群安山岩和英安岩中,矿体受断裂破碎带控制。含矿热液在迁移过程中与围岩发生了广泛的流体-岩石反应而引起热液蚀变。本区石英中有4种类型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45~331℃,其中含CO2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主要分布在中-高温区。成矿流体的密度和压力变化范围分别是0.68~0.94g/cm3和(367.01~896.55)×105Pa。金大量沉淀成矿时的流体特征为:温度213~260℃、密度0.80~0.89g/cm3和压力(502.86~710.57)×105Pa。流体相为SO42->Na+>Cl->K+型,CO2/H2O比值及N2、H2S、Ar、C2H6等挥发分的含量明显增高,f(CO2)、f(H2S)、f(CH4)和Eh值增大;f(O2)、f(H2O)和pH值减小。在青磐岩化安山岩的基础上发生的流体-岩石反应是造成本矿床金沉淀成矿的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金矿床 流体包裹体 构造蚀变岩 流体-岩石反应 前河
下载PDF
考虑地基岩土动力学特性的结构H_∞鲁棒控制 被引量:3
4
作者 沙成满 王恩德 唐春安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57-560,共4页
考虑了地基岩土动力学特性对结构控制的影响 ,给出了以位移和控制力的加权线性二次型为受控输出 ,以绝对加速度为测量输出 ,当考虑地基岩土动力学参数做为区间变量摄动时 ,给出了使闭环系统具有鲁棒稳定和鲁棒性能的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 考虑了地基岩土动力学特性对结构控制的影响 ,给出了以位移和控制力的加权线性二次型为受控输出 ,以绝对加速度为测量输出 ,当考虑地基岩土动力学参数做为区间变量摄动时 ,给出了使闭环系统具有鲁棒稳定和鲁棒性能的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器的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动力学 相互作用 结构控制 H∞控制 鲁棒控制 地基 土木工程
下载PDF
从岩体结构控制论到大科学装置场址选评实践 被引量:1
5
作者 尚彦军 金维浚 +1 位作者 陈延伟 李坤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31-738,共8页
从岩体结构控制论到综合集成方法论,反映的是又一次典型的发散性思维过程,其实质在于抓住主要矛盾的同时,还要考虑众多因素影响作用的存在。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而大科学装置场址比选受多种因素制约影响情况下,如何从层次性、相关性、时... 从岩体结构控制论到综合集成方法论,反映的是又一次典型的发散性思维过程,其实质在于抓住主要矛盾的同时,还要考虑众多因素影响作用的存在。在土地资源日益紧张而大科学装置场址比选受多种因素制约影响情况下,如何从层次性、相关性、时效性等方面,更好地认识评价这些不同条件下场址的适宜可用性、因素可控性、工程可调性等问题,是摆在工程地质工作者面前更为具体而实际的工作。在服务于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隧道、中国散裂中子源场址等8个大科学装置场址选评过程中,作者提出了基于一岩、一观和一法3个支撑点的地质工程评价与动态调控法,旨在主抓控制性结构要素、圈划不良地质体前提下,适时调整工程布设方案,提出与场地改造边界范围和扰动强度有关的施工建议,实现地质工程合理和谐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结构 大科学装置(LSSF) 选址 不良地质体(PGS) 多因素相互作用 地质工程评价与动态调控法(GEDC)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