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中IL-17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1
作者 崔岩 王天明 +6 位作者 付琦 吴志航 李日成 陈全鑫 刘美 王波 潘海邦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31-737,共7页
金黄色葡萄球菌(SA)是当前全球常见的感染性致病菌,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SA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更加困难。寻求新型有效的抗菌药物替代品或者疫苗至关重要,这也是目前乃至未来研究的热点。大量研究报道白细胞介素-17(IL-17)对于SA的清除和预... 金黄色葡萄球菌(SA)是当前全球常见的感染性致病菌,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SA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更加困难。寻求新型有效的抗菌药物替代品或者疫苗至关重要,这也是目前乃至未来研究的热点。大量研究报道白细胞介素-17(IL-17)对于SA的清除和预防至关重要,IL-17家族种类繁多、机制复杂,人体IL-17与SA携带之间的联系虽尚未被广泛研究,但大多数的动物试验结果也带来了克服SA感染的希望。IL-17信号通路的优势也驱使着越来越多的科研人员开始关注其在免疫方面的作用,有望成为抗SA疫苗制剂的关键靶点。本文对IL-17及其信号通路、与SA感染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白细胞介素-17 分子机制 感染 免疫 il-17
下载PDF
子痫前期孕妇血清CCL20及IL-17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
作者 韩曦 王海丽 张矛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0期1485-1490,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CC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及白介素-17(IL-17)水平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150例子痫前期孕妇为子痫前期组,另选取同期90例健康妊娠妇女为对照... 目的探讨血清CC趋化因子配体20(CCL20)及白介素-17(IL-17)水平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150例子痫前期孕妇为子痫前期组,另选取同期90例健康妊娠妇女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CCL20及IL-17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血清CCL20及IL-17与子痫前期患者临床参数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CCL20及IL-17对子痫前期的诊断价值。结果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CCL20及IL-17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CCL20及IL-17的表达均与收缩压(分别为r=0.463、r=0.545)、舒张压(分别为r=0.475、r=0.467)及尿蛋白(分别为r=0.302、r=0.342)呈显著正相关(P<0.001),而与终止妊娠孕周(分别为r=-0.281、r=-0.188)、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为r=-0.299、r=-0.200)及1 min Apgar评分(分别为r=-0.215、r=-0.194)呈显著负相关(P<0.05)。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CCL20与IL-17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15,P<0.001)。血清CCL20及IL-17诊断子痫前期的临界值分别为50.025 pg/ml及48.825 pg/ml,血清CCL20+IL-17联合诊断子痫前期的曲线下面积最大,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7.3%及94.4%。结论子痫前期孕妇血清CCL20及IL-17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孕妇,且CCL20及IL-17水平与患者的血压、尿蛋白、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均存在显著相关性,两指标联合应用对子痫前期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趋化因子配体20 白介素-17 子痫前期 血清 诊断效能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IL-17的定量检测 被引量:8
3
作者 孙波 宋玉国 +3 位作者 王华 段显亮 李增新 夏凤国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5期620-622,共3页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关节液中IL-17的含量与关节炎症损伤的相关性,为研究RA的关节损伤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RA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关节液中IL-17的含量,应用t检验比较两组差异性.结果 RA组关节液中IL-1...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关节液中IL-17的含量与关节炎症损伤的相关性,为研究RA的关节损伤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RA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关节液中IL-17的含量,应用t检验比较两组差异性.结果 RA组关节液中IL-17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RA组关节液中具有较高的IL-17检测值,证实IL-17是RA患者关节滑膜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17 辅助性T细胞17
下载PDF
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及癌组织中IL-17和Foxp3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素欣 包阳 +4 位作者 张敬 高岚 陈中 李天客 段玉芹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6-251,共6页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及癌组织中IL-17和Foxp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40例原发初诊经病理证实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为实验对象,术前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中IL-17与Foxp3所占比例及CD3、CD4、CD8、CD56的表达。组织标本为术中立即...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患者外周血及癌组织中IL-17和Foxp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40例原发初诊经病理证实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为实验对象,术前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中IL-17与Foxp3所占比例及CD3、CD4、CD8、CD56的表达。组织标本为术中立即取材,SP法测定IL-17及Foxp3表达。选取20例良性肿瘤患者瘤旁正常口腔黏膜作组织对照。实验分为A(Ⅰ、Ⅱ期鳞癌患者)、B(Ⅲ、Ⅳ期鳞癌患者)、C(健康者)三组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A、B组外周血CD4+IL-17+细胞、CD4+Foxp3+细胞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C组,IL-17+、Foxp3+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72,P<0.0 5),其中B组C D 4+I L-1 7+、CD4+Foxp3+细胞所占比例高于A组(P<0.05)。与C组相比,A、B组外周血中CD3+和CD4+细胞的百分率、CD4+/CD8+的比值降低,CD8+细胞的百分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Foxp3在A、B组中阳性率均明显高于C组,在A组中阳性表达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B组癌组织中IL-17与Foxp3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386,P<0.05)。结论 IL-17及Foxp3在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可能与机体免疫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7 FOXP3 口腔鳞状细胞癌 流式细胞术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免疫
下载PDF
不同分型Hp感染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IL-10、IL-17、TNF-α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4
5
作者 李清清 廖江涛 +1 位作者 陈钢 黄洪琳 《海南医学》 CAS 2017年第19期3175-3177,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分型Hp感染消化性溃疡(PU)患者血清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探讨其在PU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消化内科收治的PU患者... 目的观察不同分型Hp感染消化性溃疡(PU)患者血清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探讨其在PU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马王堆院区消化内科收治的PU患者170例,采用ELISA法检测PU患者血清中IL-10、IL-17、TNF-α含量,免疫印迹法鉴定Hp基因型,对比分析IL-10、IL-17、TNF-α在不同分型Hp感染消化性溃疡及部位中的差异。结果在170例PU患者中,HpⅠ型97例(57.06%),HpⅡ型26例(15.29%),Hp阴性47例(27.65%)。HpⅠ型组患者血清中IL-10、IL-17和TNF-α水平分别为(32.35±8.64)pg/m L、(56.21±12.46)pg/m L、(44.36+11.28)pg/m L,明显高于HpⅡ型组的(21.17±7.21)pg/m L、(36.06±8.62)pg/m L、(30.23±8.10)pg/m L和Hp阴性组的(18.56±7.56)pg/m L、(22.34±7.5)pg/m L、(14.84±6.35)pg/m 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基因型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复合性溃疡患者血清中IL-10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基因型组复合性溃疡血清中IL-17水平均明显高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Ⅰ型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复合性溃疡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型Hp感染PU患者血清中IL-10、IL-17和TNF-α水平具有一定的差异,有助于Hp分型鉴别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消化性溃疡 白介素10 白介素17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IL-17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孙波 宋玉国 +3 位作者 王华 段显亮 李增新 夏凤国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4年第11期1797-1799,共3页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和血清中IL-17的含量与其它非免疫性关节损伤IL-17含量差异性,为探讨RA患者的关节损伤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40例RA组关节液和血清IL-17的含量;检测40例半月板损伤组关节液和血...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和血清中IL-17的含量与其它非免疫性关节损伤IL-17含量差异性,为探讨RA患者的关节损伤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ELISA方法定量检测40例RA组关节液和血清IL-17的含量;检测40例半月板损伤组关节液和血清IL-17的含量;检测4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IL-17的含量。应用t检验比较各组间的差异性。结果 RA组中,关节液的IL-17含量明显高于血清中的IL-17含量(P<0.01);RA组关节液中的IL-17含量高于半月板损伤组(病例对照组)关节液中的IL-17含量(P<0.01);血清IL-17定量检测结果显示,RA组明显高于病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病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L-17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RA组关节液和血清中均具有较高的IL-17检测值,证实RA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免疫应答异常,IL-17是RA患者关节滑膜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白细胞介素17 辅助性T细胞17
下载PDF
IL-17细胞因子家族调节黏膜免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郭风 刘禹 +4 位作者 付志玲 杨艳红 李维 赵雪 郑鑫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0-143,共4页
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既是机体的物理屏障,又是机体防御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上皮细胞与白细胞、树突细胞(DCs)等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机体产生适应性免疫反应的重要因素。IL-17细胞因子家族是最近新发现的具有强大的促炎症作用的细胞因子,... 皮肤和黏膜上皮细胞既是机体的物理屏障,又是机体防御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上皮细胞与白细胞、树突细胞(DCs)等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机体产生适应性免疫反应的重要因素。IL-17细胞因子家族是最近新发现的具有强大的促炎症作用的细胞因子,它们在机体的固有和适应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IL-17A、IL-17C和IL-17F能够直接作用于组织的上皮细胞,诱导各种免疫反应来对抗病原体,且能够促进组织的修复。IL-17E最基本的作用是作用于白细胞和诱导Ⅱ型免疫,这在其对抗寄生虫的作用中是非常关键的,此外,IL-17E还可以反向调节白细胞对IL-17A和IL-17F的产生;而对于IL-17B和IL-17D的研究则相对较少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7细胞因子 黏膜 上皮细胞 白细胞 树突细胞
下载PDF
IL-17、胱抑素C、同型半胱氨酸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曹雄彬 宫丽 戴军 《海南医学》 CAS 2015年第13期1894-1897,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68例帕金森病(PD)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健康人群42例为对照组。将68例PD患者按病情进展分为早期20例(H-...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胱抑素C(CysC)、同型半胱氨酸(Hcy)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68例帕金森病(PD)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健康人群42例为对照组。将68例PD患者按病情进展分为早期20例(H-Y分期<2);中期22例(2≤H-Y分期<3)和晚期26例(H-Y分期≥3)。将68例PD患者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32例(A组)和无认知功能障碍组36例(B组)。统计两组受试者血清IL-17、CysC、Hcy含量,对血清IL-17、CysC、Hcy与年龄、患病年限、H&Y评分、BM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B组血清CysC、IL-17、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A组血清CysC、IL-17、Hcy水平高于B组(P<0.01);晚期组血清CysC、IL-17、Hcy水平最高(P<0.01),中期组血清CysC、IL-17、Hcy水平均高于早期组(P<0.01);观察组患者血清IL-17、CysC、Hcy水平与患病年限呈正相关(P<0.05),与H-Y分期呈正相关(P<0.05);血清IL-17、CysC、Hcy水平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IL-17、CysC、Hcy与PD的发病及进展密切相关,可反应病情的严重程度,在PD的进展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胱抑素C 白细胞介素17 同型半胱氨酸
下载PDF
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血清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李红林 刘艳秋 +5 位作者 郑绍同 刘德珍 周莉 姚迪 郑云会 陆卫平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30期105-108,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月10月该院就诊的TAO患者46例,按临床活动度评分(CAS)将其分为TAO非活动期组(CAS<3)23例,TAO活动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月10月该院就诊的TAO患者46例,按临床活动度评分(CAS)将其分为TAO非活动期组(CAS<3)23例,TAO活动期组(CAS≥3)23例。另选2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NC组)。采取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7与IL-23浓度,分析IL-17、IL-23浓度和CA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3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O活动期组CAS评分高于TAO非活动期组(P<0.05);TAO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血清IL-17水平分别为(1 268.21±215.03)和(983.52±207.14)pg/ml,均高于NC组(582.63±171.39)pg/ml(P<0.05),且TAO活动期组高于TAO非活动期组(P <0.05);TAO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血清IL-23水平分别为(906.83±193.89)和(727.93±172.32)pg/ml,均高于NC组的(278.22±58.61)pg/ml(P<0.05),且TAO活动期高于TAO非活动期(P<0.05)。TAO患者的IL-17、IL-23水平与临床活动性评分(CAS)均呈正相关(r=0.6305和0.6892,均P=0.000)。结论 IL-17、IL-23在TAO患者外周血中均高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相关眼病 白介素17 白介素23 il-23/il-17炎症轴
下载PDF
IL-17及其家族成员在PCI术后再狭窄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唐其柱 刘高瞻 刘文卫 《医学研究杂志》 2015年第12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IL-17及其家族成员在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中的作用。方法共纳入52例患者,以曾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并复查冠脉造影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胸痛、心悸等症状入院行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2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复查冠... 目的探讨IL-17及其家族成员在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中的作用。方法共纳入52例患者,以曾行冠脉支架植入术并复查冠脉造影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胸痛、心悸等症状入院行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2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根据复查冠脉造影时支架内再狭窄的程度分为再狭窄组12例和无再狭窄组18例。所有入选患者均于冠脉造影术前采血,记录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化指标及冠脉病变情况等。测定并比较: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IL-17的水平;2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患者血清IL-17水平;3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患者血清IL-17A、IL-17B、IL-17C、IL-17D、IL-17F的水平;4对可能与再狭窄有关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 1观察组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再狭窄组IL-17水平较无再狭窄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再狭窄组IL-17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IL-17B、IL-17C、IL-17D、IL-17F在两组患者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情况及IL-17水平无关,只与IL-17A有关。结论 IL-17可能参与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的慢性炎性反应,同时研究发现IL-17A与再狭窄的发生关系密切,是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IL-17A的水平可作为预测再狭窄的指标,可在复查冠脉造影前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7 白介素17家族 冠状动脉 支架内再狭窄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IL-17水平及与CRP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春梅 马锐 +2 位作者 姚新生 孙万邦 刘永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4-458,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相互之间的相关性及其... 目的:通过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水平、相互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透析年限的相关性,探讨IL-17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功能异常及微炎症状态的关系。方法: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29例透析超过3个月的不同透析年限的维持性透析(Maintai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外周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夹心法检测所有血清样本的CRP、IL-6、IL-17水平及生化检查TG水平。结果:(1)患者CRP、IL-17、TG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IL-6水平较正常人无明显差异。(2)患者CRP、IL-6、IL-17及TG与透析年限均无相关性(P>0.05)。(3)IL-17与CRP、TG呈正相关,IL-6与其他指标均无相关性。结论:(1)MHD患者血浆的IL-17水平远远高于正常人,与公认的反应炎症状态的指标CRP有正相关性,但与透析年限无相关性,提示IL-17可能参与了MHD患者免疫功能异常和微炎症状态的免疫发病机制;(2)IL-17水平和IL-6无相关性,引起MHD患者IL-17升高的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血液透析 微炎症 CRP il-17
下载PDF
ESAT-6对人外周血γδT细胞IL-17的影响及其信号通路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娟 杜发旺 杜先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8-51,56,共5页
目的:观察ESAT-6对人外周血γδT细胞表达IL-17的影响,并对其信号转导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培养3天后用流式细胞仪分离纯化γδT细胞,并用唑来磷酸及IL-2刺激扩增γδT细胞,1... 目的:观察ESAT-6对人外周血γδT细胞表达IL-17的影响,并对其信号转导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培养3天后用流式细胞仪分离纯化γδT细胞,并用唑来磷酸及IL-2刺激扩增γδT细胞,12天后用ESAT-6刺激γδT细胞,并给予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抑制剂S3I-201,设置未加入ESAT-6及不加任何抑制剂的对照组,用PCR法检测IL-17、STAT-3的基因转录水平,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17的含量,用Western blot检测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ESAT-6能显著提高STAT3及IL-17的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P<0.01),且S3I-201能显著抑制ESAT-6所致的γδT细胞IL-17mRNA的转录及淋巴因子的增加(P<0.01)。结论:ESAT-6能提高外周血γδT细胞IL-17、STAT3的转录及表达,ESAT-6增强γδT细胞IL-17表达的机制可能与STAT3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ΔT细胞 白细胞介素17 ESAT-6 STAT3
下载PDF
胰腺癌患者CD4^+IL-17^+细胞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何宋兵 周国强 +9 位作者 费敏 周好 顾闻 万岱维 周进 周健 戴兰 朱新国 汪良 李德春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11-718,共8页
目的 CD4+IL-17+细胞是新近发现的一群新型CD4+细胞,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备受关注。文中研究CD4+IL-17+细胞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探讨胰腺癌肿瘤微环境中CD4+IL-17+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 目的 CD4+IL-17+细胞是新近发现的一群新型CD4+细胞,其与肿瘤发生发展的相关性研究备受关注。文中研究CD4+IL-17+细胞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探讨胰腺癌肿瘤微环境中CD4+IL-17+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51例胰腺癌患者手术标本的肿瘤组织及对应癌旁正常胰腺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检测胰腺癌中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蛋白表达及IL-17的蛋白表达和分布,分析IL-17的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生存的相关性。对于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20份样本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肿瘤组织中CD4+IL-17+细胞的比例,分析其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结果胰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值(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VEGF的表达与相应CD4+IL-17+细胞的比例呈正相关(分别为r=0.534,P<0.05;r=0.356,P<0.05)。IL-17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正常胰腺组织(P<0.05),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的TNM分期和淋巴转移相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组织学分级和局部浸润无明显相关性(P>0.05)。51例胰腺癌患者随访成功率为98.0%,随访时间为2~67个月,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6.6±4.8)个月。IL-17在肿瘤组织中的高低表达与患者术后总体生存时间有关(P<0.05)。Cox模型单因素分析显示影响胰腺癌患者总体生存时间的指标包括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转移和肿瘤组织中IL-17的表达水平,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有TNM分期可作为判断胰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腺癌肿瘤组织中CD4+IL-17+细胞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相关。IL-17在胰腺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TNM分期和淋巴转移)及患者总体生存时间相关,有望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CD4 +il-17+细胞 il-17 免疫组织化学 肿瘤微环境 预后
下载PDF
胃溃疡患者外周血和组织中IL-17、IL-6、TGF-β1的表达水平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国雁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12期1624-1626,共3页
目的:通过对白细胞介素(IL-17、IL-6)和β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胃部溃疡部位和外周血的表达进行研究,对其与胃溃疡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其表达水平与胃溃疡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消化内科就诊的37例胃溃疡患者作为实验组... 目的:通过对白细胞介素(IL-17、IL-6)和β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胃部溃疡部位和外周血的表达进行研究,对其与胃溃疡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讨其表达水平与胃溃疡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消化内科就诊的37例胃溃疡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体检中心选取37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试验。结果:IL-17与IL-6在胃溃疡部位的表达明显高于在胃窦部位和对照组的表达。TGF-β1于胃溃疡部位、胃窦部位表达差异不明显,但高于对照组。结论:患者患处和外周血的IL-17、IL-6、TGF-β1的表达水平均出现水平上升的情况,其可能在胃溃疡的病理发展中起促进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白细胞介素-17(il-17) 白细胞介素-16(il-6) 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下载PDF
哮喘患儿诱导痰中炎性细胞与IL-17含量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晓蒙 任少敏 +1 位作者 朝鲁门其其格 苏秦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18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儿童支气管哮喘病人诱导痰中炎性细胞与IL-17的相关性,揭示IL-17参与哮喘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引入诱导痰液检查和ELISA检测技术,收集急性发作期24例、临床缓解期3mo 23例和临床缓解期6mo 22例,正常对照组22名,检测...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儿童支气管哮喘病人诱导痰中炎性细胞与IL-17的相关性,揭示IL-17参与哮喘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引入诱导痰液检查和ELISA检测技术,收集急性发作期24例、临床缓解期3mo 23例和临床缓解期6mo 22例,正常对照组22名,检测其诱导痰液中IL-17的含量和炎性细胞百分比,并分析两种炎性细胞在哮喘不同时期与IL-17的相关性。结果:IL-17含量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急性发作期组成正相关,而与嗜酸性粒细胞无相关关系。结论:表明了IL-17和中性粒细胞参与了儿童哮喘气道局部炎症的发病,可能参与哮喘的部分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儿童 诱导痰 白细胞介素-17 炎性细胞
下载PDF
IL-23/IL-17轴在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中的作用及治疗意义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超 李建军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10期1213-1216,共4页
强直性脊柱炎(AS)发病机制至今不明,治疗效果不佳。白细胞介素(IL)-23/IL-17轴是近几年受到高度重视的重要免疫通路。本文对IL-23/IL-17轴在AS发病遗传学和免疫学中的作用进行论述,并介绍了抗IL-23和抗IL-17抗体用于治疗AS的新进展。IL-... 强直性脊柱炎(AS)发病机制至今不明,治疗效果不佳。白细胞介素(IL)-23/IL-17轴是近几年受到高度重视的重要免疫通路。本文对IL-23/IL-17轴在AS发病遗传学和免疫学中的作用进行论述,并介绍了抗IL-23和抗IL-17抗体用于治疗AS的新进展。IL-23/IL-17轴在AS发病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提示其可能成为一个有效的新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白细胞介素23 白细胞介素17 免疫疗法 综述 il-23/il-17
下载PDF
稳定期COPD患者血清IL-17变化与肺功能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晓静 万克波 《江西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1341-1342,1357,共3页
目的探讨COPD稳定期患者外周血清IL-17水平及其与肺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COPD稳定期患者32例,男25例,女7例;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男22例,女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IL-17,耶格肺功能仪测定肺功能,比较两组IL-17水平与FEV... 目的探讨COPD稳定期患者外周血清IL-17水平及其与肺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COPD稳定期患者32例,男25例,女7例;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男22例,女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IL-17,耶格肺功能仪测定肺功能,比较两组IL-17水平与FEV1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之间的关系。结果慢阻肺稳定期组血清IL-17浓度水平(58.68±13.26)ng/L明显高于对照组(23.42±8.57)ng/L,P<0.05;慢阻肺稳定期组患者血清IL-17浓度水平与FEV1%pred呈负相关,r值为-0.540,P值为0.00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慢阻肺稳定期血清IL-17浓度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与肺功能FEV1%pred呈负相关性,与COPD气道受限严重程度成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 白介素17 慢性炎症
下载PDF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IL-17和TNF-α的表达 被引量:9
18
作者 王娟 鲍海平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6期48-50,共3页
目的研究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IL-17和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组中IL-17和TNF-α的积分光密度(... 目的研究寻常型银屑病皮损中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IL-17和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寻常型银屑病组中IL-17和TNF-α的积分光密度(IOD)值分别为(24.47±1.62)×103和(26.95±2.91)×103,二者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寻常型银屑病组中IL-17和TNF-α的表达呈正相关(r=0.53,P<0.01)。结论 IL-17、TNF-α的异常高表达可能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中起一定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白细胞介素17 肿瘤坏死因子Α
下载PDF
白芍总苷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大鼠脑组织IL-17含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俊先 李作孝 《西南军医》 2014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发病及脑组织IL-17含量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EAE对照组及TGP治疗组三组,每组10只,观察各组的发病情况并检测大鼠脑组织IL-17的含量。结果 TGP治疗...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发病及脑组织IL-17含量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EAE对照组及TGP治疗组三组,每组10只,观察各组的发病情况并检测大鼠脑组织IL-17的含量。结果 TGP治疗组发病较EAE对照组轻,大鼠脑组织中IL-17的含量较EAE对照组明显减低。结论 TGP可明显减轻EAE发病,其机制可能与通过降低EAE大鼠脑组织中IL-17含量而起到抑制EAE发病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总苷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白细胞介素-17
下载PDF
异源反应性NK细胞对骨髓移植小鼠Th17细胞亚群和IL-17分泌的影响
20
作者 卓海龙 王海平 +3 位作者 崔爽 张雅妮 邵春燕 王全立 《北京医学》 CAS 2013年第5期396-399,共4页
目的观察异源反应性NK细胞对骨髓移植小鼠脾脏Th17细胞亚群和血清中IL-17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Th17细胞和IL-17在异源反应性NK细胞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中的可能机制。方法以BALB/c小鼠为受体,在γ射线照射后通过尾静脉输入C57BL/6J... 目的观察异源反应性NK细胞对骨髓移植小鼠脾脏Th17细胞亚群和血清中IL-17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Th17细胞和IL-17在异源反应性NK细胞减轻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中的可能机制。方法以BALB/c小鼠为受体,在γ射线照射后通过尾静脉输入C57BL/6J小鼠的骨髓细胞和脾脏单个核细胞,建立GVHD模型。输入供体的NK细胞后,在不同时间点以流式微载体技术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受体外周血中IL-17水平和脾脏中Th17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结果移植术后4、6、8d,GVHD+NK细胞组小鼠GVHD症状明显减轻,急性GVHD临床评分分别为1.32±0.43、1.61±0.13、1.45±0.28,显著低于GVHD组小鼠(3.12±0.57、4.00±0.32、3.23±0.37,P<0.01)。术后2d,IL-17的浓度一过性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7)。术后6d和8d时,NK细胞组小鼠外周血IL-17水平显著下降[(1.68±0.19)vs.(2.29±0.67)pg/ml,P=0.004;(1.67±0.36)vs.(3.61±0.49)pg/ml,P=0.000];同时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脾脏中Th17细胞亚群的比例也显著降低[(0.26±0.08)vs.(1.04±0.47),(0.15±0.14)vs.(1.08±0.47),P=0.000]。结论异源反应性NK细胞可能通过抑制脾脏中Th17细胞亚群细胞比例和外周血中IL-17水平减轻GV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源反应性NK细胞 移植物抗宿主病 TH17细胞 白细胞介素17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