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7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terleukin-21 triggers effector cell responses in the gut 被引量:8
1
作者 Daniela De Nitto Massimiliano Sarra +1 位作者 Francesco Pallone Giovanni Monteleone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29期3638-3641,共4页
In the gut of patients with Crohn's disease and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the major forms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 in humans,the tissue-damaging immune response is mediated by an active cross-tal... In the gut of patients with Crohn's disease and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the major forms of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 in humans,the tissue-damaging immune response is mediated by an active cross-talk between immune and non-immune cells.Accumulating evidence indicates also that cytokines produced by these cells play a major role in initiating and shaping this pathologic process.One such cytokine seems to be interleukin(IL)-21,a member of the common γ-chainreceptor family.IL-21 is produced in excess in the in-flamed intestine of patients with IBD mostly by activated CD4+ T helper cells co-expressing interferon-γ and follicular T helper cells.Moreover,both in vitro and in vivo studies indicate that excessive IL-21 production leads to the activation of multiple signaling pathways that expand and sustain the ongoing mucosal inflammation.In this article,we review the available data supporting the pathogenic role of IL-21 in IB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leukin-21 GUT T cells Epithelial cells FIBROBLASTS
下载PDF
Association between interleukin-21 gene rs907715 polymorphism and 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被引量:2
2
作者 Xiao-Qin Wang Yang Li +5 位作者 Paul D Terry Wen-Jing Kou Yue Zhang Zhao-Zhao Hui Xiao-Han Ren Ming-Xu Wa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Oncology》 SCIE CAS 2020年第3期289-300,共12页
BACKGROUND Th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of interleukin-21(IL-21)gene were confirmed to be related to various diseases,but no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possible role of IL-21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 BACKGROUND Th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of interleukin-21(IL-21)gene were confirmed to be related to various diseases,but no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 possible role of IL-21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rs907715,rs2221903,and rs12508721)in 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AIM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SNPs of IL-21 gene(rs907715,rs2221903,and rs12508721)and 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 in a Chinese population.METHODS Three SNPs of IL-21 were genotyped us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ligase detection reaction in 588 cases and 290 healthy controls from May 2013 to December 2016 in northwestern China.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 were confirmed by endoscopic examination and categorized as non-atrophic gastritis,atrophic gastritis,and intestinal metaplasia.Descriptive statistic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were used for data analyses.RESULTS IL-21 rs907715 genotype CC and C frequencies were higher in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 than in the controls(OR=1.59,95%CI:1.06-2.38,P=0.013;OR=1.28,95%CI:1.01-2.22,P=0.044,respectively)after adjusting for confounding factors.For SNP rs907715 in intestinal metaplasia patients,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cases and controls were observed in the frequencies of genotype CC and C(OR=1.92,95%CI:1.24-2.98,P=0.004;OR=1.53,95%CI:1.04-2.24,P=0.028,respectively);for non-atrophic gastritis and atrophic gastritis patients,the CC and C genotypes showed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ith risk in all models.No association between either rs2221903 or rs12508721 and 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 was found in the present study.In the haplotype analysis,the TC haplotype(rs907715 and rs12508721)and TT haplotype(rs2221903 and rs907715)were more frequent in the case group than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SNP rs907715 of IL-21 gene is associated with 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The TC haplotype(rs907715 and rs12508721)and TT haplotype(rs2221903 and rs907715)increased the risk of 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If confirmed,these findings will shed light on the etiology of precancerous les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leukin-21 gen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rs907715 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 Intestinal metaplasia
下载PDF
Involvement of interleukin-15 and interleukin-21, two γ-chain-related cytokines, in celiac disease 被引量:3
3
作者 Daniela De Nitto Ivan Monteleone +2 位作者 Eleonora Franzè Francesco Pallone Giovanni Monteleone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37期4609-4614,共6页
Celiac disease (CD), an enteropathy caused by dietary gluten in genetically susceptible individuals, is histologically characterized by villous atrophy, crypt cell hyperplasia, and increased number of intra-epithelial... Celiac disease (CD), an enteropathy caused by dietary gluten in genetically susceptible individuals, is histologically characterized by villous atrophy, crypt cell hyperplasia, and increased number of 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s. The nature of CD pathogenesis remains unclear, but recent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both innate and adaptive immune responses are necessary for the phenotypic expression and pathologic changes characteristic of CD. Extensive studies of molecules produced by immune cells in the gut of CD patients have led to identification of two cytokines, namely interleukin (IL)-15 and IL-21, which are thought to play a major role in orchestrating the mucosal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CD. Here we review the current knowledge of the expression and function of IL-15 and IL-21 in 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 细胞因子 腹腔 上皮内淋巴细胞 疾病 病理特点 细胞增生 病理变化
下载PDF
miRNA-21、白细胞介素-17、缺氧诱导因子-1α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4
作者 杨晓煜 朱登勤 +4 位作者 庞素蕾 王盼盼 马若巾 马云云 宋春鸽 《癌症进展》 2024年第2期214-218,共5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21(miRNA-21)、白细胞介素-17(IL-17)、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64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 目的探讨微小RNA-21(miRNA-21)、白细胞介素-17(IL-17)、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和64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两组受试者miRNA-21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IL-17、HIF-1α水平。比较两组受试者、不同预后情况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iRNA-21、IL-17、HIF-1α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iRNA-21与IL-17、HIF-1α水平的相关性。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miRNA-21、IL-17、HIF-1α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比较不同miRNA-21、IL-17、HIF-1α表达情况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miRNA-21、IL-17、HIF-1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后不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iRNA-21、IL-17、HIF-1α水平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iRNA-21与IL-17、HIF-1α水平均呈正相关(r=0.447、0.462,P﹤0.05)。miRNA-21、IL-17、HIF-1α均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miRNA-21、IL-17、HIF-1α联合检测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三者单独检测;miRNA-21、IL-17、HIF-1α联合检测预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AUC、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三者单独检测。miRNA-21、IL-17、HIF-1α高表达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低于miRNA-21、IL-17、HIF-1α低表达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miRNA-21、IL-17、HIF-1α均高表达,且miRNA-21与IL-17、HIF-1α水平均呈正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可较好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及预测预后,有助于临床及早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改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MIRNA-21 白细胞介素-17 缺氧诱导因子-1Α 相关性 预后 诊断价值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17A、IL-2、IL-21、IL-4表达水平及意义
5
作者 董旭 刘亚允 +3 位作者 蒋蒙 朱彤 徐爱静 梁雪松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1-188,共8页
目的探索初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其与病毒载量和肝脏炎症程度的关系,以期为临床动态评估CHB的病情和预后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 目的探索初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其与病毒载量和肝脏炎症程度的关系,以期为临床动态评估CHB的病情和预后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的初治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68例,健康对照者12名,通过ELISA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17A、IL-2、IL-21和IL-4表达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qPCR法检测血清HBV DNA定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指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血清细胞因子与病毒载量及肝脏炎症程度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价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对肝脏炎症程度的判断效能。结果相较于健康对照者,初治CHB患者血清IL-17A[17.50(11.99,25.36)pg/mL vs 13.74(9.07,16.94)pg/mL,Z=-2.001,P=0.045]、IL-21[37.12(23.85,77.66)pg/mL vs 20.30(17.90,24.19)pg/mL,Z=-3.485,P<0.01]水平升高,IL-2[57.19(31.10,79.92)pg/mL vs 73.06(62.41,105.84)pg/mL,Z=-2.509,P=0.012]水平降低,IL-4[11.40(5.79,18.62)pg/mL vs 10.84(8.05,25.20)pg/mL,Z=-0.681,P=0.49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病程CHB患者的IL-17A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意义(H=8.870,P=0.031)。与非活动状态患者相比,炎症活动状态CHB患者血清中IL-17A[17.71(12.25,27.92)pg/mL vs 16.51(6.29,20.22)pg/mL]和IL-21[39.29(24.71,83.19)pg/mL vs 25.06(19.37,49.43)pg/mL]水平升高、IL-2[57.19(31.10,77.68)pg/mL vs 71.24(48.07,117.39)pg/mL]水平下降(均P<0.05),IL-4[11.40(5.94,18.12)pg/mL vs 14.57(3.12,24.49)pg/m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阳性CHB患者、HBeAg阴性CHB患者血清IL-17A[15.34(10.65,25.04)、19.98(15.55,34.14)pg/mL vs 13.74(9.07,16.94)pg/mL,H=10.061,P=0.007]和IL-21[37.74(25.06,82.87)、51.74(23.32,83.82)pg/mL vs 20.30(17.90,24.19)pg/mL,H=12.444,P=0.002]水平高于健康对照者,IL-2[57.19(37.45,79.92)、37.45(18.32,73.06)pg/mL vs 73.06(62.41,105.84)pg/mL,H=6.576,P=0.037]水平低于健康对照者。初治CHB患者血清IL-17A、IL-21、IL-4水平与HBV DNA定量无相关性(r=0.02、0.23、0.07,均P>0.05),IL-2水平与HBV DNA定量存在弱相关性(r=0.32,P=0.01)。初治CHB患者血清IL-17A、IL-21水平与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r=0.59、0.49,均P<0.01)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r=0.47、0.36,均P<0.01)均存在相关性,而IL-2、IL-4水平与ALT、AST水平均无相关性(均P>0.05)。ALT≥300 U/L初治CHB组、ALT<300 U/L初治CHB组及健康对照组间血清IL-17A、IL-2、IL-2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ALT≥300 U/L初治CHB组IL-17A、IL-21水平均高于ALT<300 U/L初治CHB组及健康对照组(均P<0.01),ALT<300 U/L初治CHB组IL-2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IL-2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均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IL-17A判断肝脏炎症程度的AUC值为0.8933(95%CI 0.7930~0.9936),IL-21判断肝脏炎症程度的AUC值为0.7600(95%CI 0.6227~0.8973)。结论IL-17A、IL-2和IL-21参与慢性HBV感染进程。初治CHB患者无论HBeAg阳性与否或炎症程度高低,血清IL-17A和IL-21水平均升高,IL-2水平均下降;IL-2与HBV DNA定量有一定相关性;IL-17A和IL-21与ALT及AST均存在正相关;检测IL-17A和IL-2有助于病情评估与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17A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21 白细胞介素4
原文传递
血清AST、ALT、ESR及IL-21预测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伤的价值
6
作者 李振亚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57-59,共3页
目的探究血清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红细胞沉降率(ESR)及白介素-21(IL-21)预测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肝损... 目的探究血清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红细胞沉降率(ESR)及白介素-21(IL-21)预测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8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肝损伤分为肝损伤组和未损伤组,获取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脂血清AST、ALT、ESR及IL-21的预测价值。结果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ST、ALT、ESR、IL-21是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伤独立影响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当AST、ALT、ESR、IL-21截断值分别为(194.64)、(0.794)、(17.64)、(119.56)时可获得最佳预测效能,此时AUC为0.899(95%CI:0.866~0.932),敏感度为(92.26),特异度为(80.64)、约登指数为(0.618)。结论血清AST、ALT、ESR及IL-21是系统性红斑狼疮肝损伤影响因素,4项联合检测可提高对肝损伤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红细胞沉降率 白介素-21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肝损伤
下载PDF
血清IL-21、EOS、miR-21、PCT对急性加重期COPD百令胶囊治疗的疗效评估价值
7
作者 冯平 林卫佳 +5 位作者 张长洪 张志华 杨雅婷 马丽 张秀珑 苏菁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3年第12期2042-2046,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21(IL-21)、嗜酸性粒细胞(EOS)、微小RNA-21(miR-21)、降钙素原(PCT)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百令胶囊治疗的疗效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均使用百令...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21(IL-21)、嗜酸性粒细胞(EOS)、微小RNA-21(miR-21)、降钙素原(PCT)对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百令胶囊治疗的疗效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均使用百令胶囊治疗。比较有效组和无效组的临床资料及血清学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分析血清IL-21、EOS、miR-21、PCT单独及联合检测预测治疗效果的价值并编制ROC曲线。结果治疗12周后,显效60例,有效38例,无效22例,总有效率为81.67%。有效组血清IL-21、EOS、miR-21、PCT低于无效组(P<0.05);血清IL-21、EOS、miR-21、PCT均是影响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治疗效果的因素(P<0.05);血清IL-21、EOS、miR-21、PCT联合检测预测治疗效果的AUC值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血清IL-21、EOS、miR-21、PCT对急性加重期COPD百令胶囊治疗的疗效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急性加重期 百令胶囊 白介素-21 嗜酸性粒细胞
下载PDF
IL-21/IL-21R基因多态性及表达水平与白癜风的相关性
8
作者 解翠林 陈用军 +1 位作者 牛彬 聂刚 《皮肤科学通报》 2023年第5期588-595,共8页
目的探讨IL-21/IL-21R基因多态性及表达水平与白癜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12月就诊于黄石市中心医院皮肤科门诊的白癜风患者300例纳入患者组,选择同期于黄石市中心医院体检结论为健康的人群300例纳入健康对照组。抽取患... 目的探讨IL-21/IL-21R基因多态性及表达水平与白癜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12月就诊于黄石市中心医院皮肤科门诊的白癜风患者300例纳入患者组,选择同期于黄石市中心医院体检结论为健康的人群300例纳入健康对照组。抽取患者及健康对照空腹静脉血后将样本分为3份,1份样本通过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IL-21水平,1份样本分离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后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表面IL-21R表达占比情况,最后1份通过SNaPshot微测序法检测样本中IL-21及IL-21R基因多态性,分析患者组与对照组上述指标之间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白癜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组IL-21外周血含量为157.18(126.01,189.67)pg/mL,而健康对照组中外周血IL-21含量132.73(107.31,156.21)pg/mL,患者组外周血IL-21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Z=3.156,P=0.009);患者组各单核淋巴细胞表面IL-21R表达占比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两组样本IL-21 rs907715及IL-21R rs2285452分布存在显著差异(P<0.05);患者组IL-21 rs907715中单核苷酸A分布频率及IL-21R rs2285452单核苷酸G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rs907715及rs2285452为影响白癜风发生的独立因素;其中与rs907715分型为GG比较,rs907715分型为AA(OR=1.424,95%CI=1.007~5.274)是影响白癜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rs2285452分型为GG比较,rs2285452分型为AA(OR=0.019,95%CI=0.006~0.707)是影响白癜风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白癜风患者IL-21(rs907715)/IL-21R(rs2285452)分布与健康人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可能是导致白癜风发生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1 白细胞介素-21R 基因多态性 白癜风
原文传递
Role of interleukin-21 in HBV infection: friend or foe? 被引量:7
9
作者 Yongyin Li 《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3期303-308,共6页
cytokine 由激活的 CD4 <sup>&#x0002B;</sup> T 房间生产了的 Interleukin (IL )-21, ,有影响许多淋巴的房间的功能的宽广多种的行动。在到感染的 modulating 免疫的 IL-21 当前正在被定义的角色。尤其是, IL-21-med... cytokine 由激活的 CD4 <sup>&#x0002B;</sup> T 房间生产了的 Interleukin (IL )-21, ,有影响许多淋巴的房间的功能的宽广多种的行动。在到感染的 modulating 免疫的 IL-21 当前正在被定义的角色。尤其是, IL-21-mediated 细胞、体液的有免疫力的回答在决定病毒的感染的结果起一个重要作用。这篇文章在肝炎 B 在 IL-21 的关键角色上考察当前的知识病毒(HBV ) 感染。作为一个能干的中间人,从病毒特定的 CD4 <sup>&#x0002B;</sup> T 房间导出的 IL-21 在支撑 CD8 <sup>&#x0002B;</sup> T 房间并且支持为有效病毒的控制是必要的 B 房间回答起关键作用。作为发炎的一个调停人,然而, IL-21 也涉及导致 HBV 的肝肝硬化和加重的肝损害的发展。总的来说,当前的数据点到 IL-21 作为在 HBV 感染的 immunomodulatory cytokine。当围绕潜在的缺点时, Immunotherapeutic 策略瞄准了在感染可以证明以后是严密挑战的 HBV 优化 IL-21 的有益的效果,当他们应该促进 IL-21 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白细胞介素 病毒感染 体液免疫应答 细胞因子 免疫调节 T细胞 HBV
原文传递
银屑病中滤泡性辅助性T细胞及IL-21对HaCaT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10
作者 李思彤 王傲 +1 位作者 白彦萍 王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2342-2348,共7页
目的 探究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滤泡性辅助性T细胞及其主要功能性细胞因子IL-21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对HaCaT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1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时纳入10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运用流式细胞技术分... 目的 探究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滤泡性辅助性T细胞及其主要功能性细胞因子IL-21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对HaCaT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15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时纳入10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运用流式细胞技术分选出外周血CD4~+CXCR5~+的Tfh细胞,与HaCaT细胞以1∶1进行共培养。加入IL-21或IL-21中和抗体干预72 h后收集HaCaT细胞。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并运用流式细胞学技术检测HaCaT细胞周期及Ki-67表达特征。结果 IL-21对HaCaT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P <0.05),使G_0/G_1期HaCaT细胞减少、S期HaCaT细胞增多(P <0.05)。HaCaT细胞与Tfh细胞共培养时,银屑病组与健康对照组HaCaT细胞增殖活性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升高(P <0.000 1),且银屑病组较健康对照组促进作用更强(P <0.05);银屑病组与健康对照组中加入IL-21组均比加入IL-21中和抗体组的HaCaT细胞增殖活性高(P <0.05);此外,在银屑病组细胞共培养中,IL-21中和抗体组同单纯共培养组相比,可将HaCaT细胞阻滞于G_0/G_1期,减少S期细胞数量,进而抑制HaCaT细胞增殖活性(P <0.05)。结论 银屑病患者中Tfh细胞及其主要功能性细胞因子IL-21可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且中和IL-21会抑制这种促进作用。因此,Tfh细胞可能通过IL-21促进角质形成细胞增殖从而促进银屑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滤泡性辅助性T细胞 HaCaT细胞 白细胞介素-21
下载PDF
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21水平与男性特发性不育症患者精液质量的相关性
11
作者 石国西 翟俊英 钮红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257-260,共4页
目的观察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1(IL-21)水平与男性特发性不育症患者精液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将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接诊的男性特发性不育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于患者就诊... 目的观察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1(IL-21)水平与男性特发性不育症患者精液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将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接诊的男性特发性不育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于患者就诊时自制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调查患者人口学一般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FN-γ、IL-21水平;同时进行精液常规和精浆生化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分为少精子症组、弱精子症组、畸形精子症组。比较3组人口学资料、精浆生化指标[果糖、中性α-葡糖苷酶(NAG)]及IFN-γ、IL-21水平;采用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检验分析IFN-γ、IL-21水平与男性特发性不育症患者精液质量的关系。结果共纳入107例男性特发性不育症患者,研究期间2例主动退出研究,最终105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105例患者中,39例少精子症,44例弱精子症,22例畸形精子症;3组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比率、精子活动率、精子畸形率、精浆果糖、精浆NAG、精浆IFN-γ、精浆IL-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其他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检验显示,精浆IFN-γ与精子浓度、精子活动率呈负相关(r<0,P<0.05);精浆IL-21与前向运动精子比率、精子活动率呈负相关(r<0,P<0.05);精浆IFN-γ、IL-21与精浆NAG均呈正相关(r>0,P<0.05)。结论精浆IFN-γ、IL-21与男性特发性不育症患者的精液质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特发性不育症 精液质量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21
下载PDF
哮喘患儿血清IL-21、IL-23及IL-17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俊芳 《中国医学工程》 2023年第3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21(IL-21)、IL-23及IL-17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治疗的哮喘患儿140例,其中轻度患儿46例,中度患儿58例,重度患儿36例。嗜酸性粒细胞型68例,中性粒细胞型72...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21(IL-21)、IL-23及IL-17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治疗的哮喘患儿140例,其中轻度患儿46例,中度患儿58例,重度患儿36例。嗜酸性粒细胞型68例,中性粒细胞型72例。比较各类型患儿血清IL-21、IL-23、IL-17水平,以及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和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差异。结果轻度、中度和重度患儿血清IL-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患儿血清IL-23和IL-17分别为(253.30±49.80)pg/mL和(9.40±1.10)pg/mL,高于轻度和中度患儿(P<0.05),而FEV1%pred和FEV1/FVC分别为(68.83±9.95)%和(67.80±9.15)%,低于轻度和中度患儿(P<0.05)。嗜酸性粒细胞型患儿血清IL-21、IL-23和IL-17分别为(25.12±3.83)pg/mL、(232.32±48.10)pg/mL和(8.40±1.00)pg/mL,高于中性粒细胞型患儿(P<0.05)。IL-23、IL-17与FEV1%pred、FEV1/FVC呈正相关(r=0.443、0.412、0.398和0.435,P<0.05),IL-21与FEV1%pred、FEV1/FVC无明显相关性(P>0.05)。治疗有效患儿治疗后血清IL-21、IL-23和IL-17分别为(10.20±2.01)pg/mL、(150.40±32.28)pg/mL和(3.50±1.01)pg/mL,低于治疗无效患儿(P<0.05)。结论哮喘患儿血清IL-23和IL-17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诱导痰细胞表型及肺功能存在相关性,而IL-21仅与诱导痰细胞表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儿童 白细胞介素-21 白细胞介素-23 白细胞介素-17
下载PDF
血清ctDNA及miR-21、IL-17、vWF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R-CHOP疗效的关系研究
13
作者 张朦 许晶 +2 位作者 丁曼华 徐海亭 张涛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6期1988-1992,1999,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循环肿瘤DNA(ctDNA)及微小核糖核酸-21(miR-21)、白细胞介素-17(IL-17)、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R-CHOP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22年4月在该院确诊并收治的109例DLBCL患者为研究对... 目的探讨血清循环肿瘤DNA(ctDNA)及微小核糖核酸-21(miR-21)、白细胞介素-17(IL-17)、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R-CHOP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22年4月在该院确诊并收治的109例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治疗前后的血清ctDNA、miR-21、IL-17、vWF水平,比较DLBCL患者R-CHOP疗效无效和有效组的资料情况及血清ctDNA、miR-21、IL-17、vWF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DLBCL患者R-CHOP疗效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上述4个指标预测DLBCL患者R-CHOP疗效的效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DLBCL患者治疗后血清ctDNA、miR-21、vWF水平明显降低,IL-17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有效组比较,无效组Ann Arbor分期(Ⅰ~Ⅱ期/Ⅲ~Ⅳ期)、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0~2分/3~5分)、脾大(否/是)、贫血(否/是)、乳酸脱氢酶≥220 IU/L(否/是)、球蛋白>34 g/L(否/是)、化疗期间感染(否/是)比例及血清ctDNA、miR-21、vWF水平明显增高,IL-17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I评分3~5分及血清ctDNA、miR-21、IL-17、vWF水平为DLBCL患者R-CHOP疗效的影响因素(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血清ctDNA、miR-21、IL-17、vWF联合预测DLBCL患者R-CHOP疗效的效能[曲线下面积(AUC)=0.821]要高于各指标单独应用(AUC=0.706、0.652、0.638、0.677),其预测灵敏度与特异度依次为66.72%、92.32%,截断值依次为102.9 ng/mL、1.59、8.51 pg/mL、9.61μg/mL。结论血清ctDNA、miR-21、vWF增高及IL-17降低的DLBCL患者其R-CHOP疗效较差,4个指标对DLBCL患者R-CHOP疗效有一定预测价值,有望成为DLBCL疗效评估的潜在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DNA 微小核糖核酸-21 白细胞介素-17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下载PDF
血清IL-21、IL-35、OPN与CHB的相关性
14
作者 孔德娜 万美萍 +1 位作者 方文 陈桢 《现代科学仪器》 2023年第5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21(IL-21)、IL-35、骨桥蛋白(OPN)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CHB)肝功能、病毒载量(HBV-DNA)的关系。方法:选取94例CHB患者为观察组,94例HBV携带者为对照组。分析IL-21、OPN、IL-35水平与肝功能、HBV-DNA的相关性。结果:...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21(IL-21)、IL-35、骨桥蛋白(OPN)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CHB)肝功能、病毒载量(HBV-DNA)的关系。方法:选取94例CHB患者为观察组,94例HBV携带者为对照组。分析IL-21、OPN、IL-35水平与肝功能、HBV-DNA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ALT、AST、TBIL、HBV-DNA、IL-21、OP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IL-35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L-21、OPN、IL-35水平与ALT、AST、TBIL、HBV-DNA均相关(P<0.001)。结论:血清IL-21、OPN、IL-35与CHB患者肝功能及HBV-DNA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白介素-21 白介素-35 骨桥蛋白 HBV-DNA载量
下载PDF
血清FGF-21 IL-13 sVEGFR-2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姜颖 覃念 李玉慈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3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 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白细胞介素-13(IL-13)、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sVEGFR-2)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36例作为... 目的 探讨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白细胞介素-13(IL-13)、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sVEGFR-2)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136例作为心力衰竭组。选取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FGF-21、IL-13、sVEGFR-2水平。随访1年,根据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有无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并分析影响患者1年内临床结局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FGF-21、IL-13、sVEGFR-2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诊断效能。结果 心力衰竭组血清FGF-21、IL-13高于健康对照组[FGF-21(pg/mL):74.81±16.29 vs. 19.37±5.11, IL-13(pg/mL):5.14±1.23 vs.1.62±0.54,P<0.001]、sVEGFR-2低于健康对照组(ng/mL:6.30±1.57 vs.15.18±4.29,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FGF-21、IL-13、NT-proBNP分别高于预后良好组[FGF(pg/mL):92.31±20.84 vs.67.52±13.70, IL-13(pg/mL):6.94±1.75 vs.4.39±1.18, NT-proBNP(ng/L):4689.16±132.50 vs.2120.59±51.48],LVEF值、血清sVEGFR-2低于预后良好组[LVEF(%):45.27±6.13 vs.53.95±7.80, sVEGFR(ng/mL):4.85±1.24 vs.6.98±2.31,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VEF(95%CI 0.265~0.840,P<0.001)及血清NT-proBNP(95%CI 1.002~2.317,P=0.015)、FGF-21(95%CI 1.438~5.019,P<0.001)、IL-13(95%CI 1.027~3.165,P=0.006)、sVEGFR-2(95%CI 1.190~4.283,P=0.002)是影响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FGF-21、IL-13、sVEGFR-2及三项联合检测预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0、0.775、0.821、0.918。结论 血清FGF-21、IL-13、sVEGFR-2水平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分级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联合检测血清FGF-21、IL-13、sVEGFR-2对评估患者不良预后有较高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 白细胞介素-13(IL-13)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sVEGFR-2) 急性心力衰竭
下载PDF
IL-21与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张风雪 张雁来 +2 位作者 章颖 吴成意 闫坤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9期180-184,共5页
白细胞介素-21(IL-21)是常见的细胞因子γ链家族的最新成员,作为一种免疫调节细胞因子,广泛影响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可以在整个免疫系统中诱导多种反应。IL-21水平的异常与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并可能有助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 白细胞介素-21(IL-21)是常见的细胞因子γ链家族的最新成员,作为一种免疫调节细胞因子,广泛影响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可以在整个免疫系统中诱导多种反应。IL-21水平的异常与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并可能有助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本文就IL-21及其受体、信号通路、生物学作用及与疾病的关系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白细胞介素-21 疾病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血清TK-1、IL-21与预后不良的相关性
17
作者 张婕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2期274-278,共5页
目的观察血清胸苷激酶-1(TK-1)、白细胞介素-21(IL-21)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中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与NHL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102例NHL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为期2 ... 目的观察血清胸苷激酶-1(TK-1)、白细胞介素-21(IL-21)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中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与NHL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102例NHL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为期2 a随访,统计随访期间患者的生存情况(以病死作为终点事件)并进行分组,将随访期间病死患者纳入预防不良组,将随访期间存活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全部患者入院时均检测血清TK-1、IL-21水平,比较预后不良组、预后良好组一般资料以及血清TK-1、IL-21水平,分析血清TK-1、IL-21水平与NHL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性。结果经2 a随访结果显示,102例NHL患者中病死22例(21.57%),存活80例(78.43%),预后不良发生率为21.57%;全部患者生存时间为1~24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1个月,平均(21.65±0.49)个月;预后不良组入院时血清TK-1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入院时血清IL-21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血清TK-1水平与NHL患者临床预后呈正相关(r=0.620,P<0.001),血清IL-21水平与NHL患者临床预后呈负相关(r=-0.554,P<0.001);经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血清TK-1过表达、IL-21低表达均是NHL患者预后不良的风险因子(P<0.05)。结论血清TK-1、IL-21水平与NHL患者预后不良有一定关系,且血清TK-1过表达、IL-21低表达提示NHL患者发生预后不良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预后不良 胸苷激酶-1 白细胞介素-21 相关性
下载PDF
血清鸢尾素、FGF-21、TNF-α、IL-6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预测价值
18
作者 高永强 梁娜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3年第20期3037-3040,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鸢尾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9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血清鸢尾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该院就诊的98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病变组(n=30)和无病变组(n=68)。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鸢尾素、FGF-21、TNF-α、IL-6单独及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预测价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病变组鸢尾素水平明显低于无病变组,FGF-21、TNF-α、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无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鸢尾素、FGF-21、TNF-α、IL-6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2、0.748、0.825、0.808,灵敏度分别为0.600、0.733、0.800、0.667,特异度分别为0.897、0.632、0.838、0.794,血清鸢尾素、FGF-21、TNF-α、IL-6联合检测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曲线下面积为0.948,灵敏度为0.833,特异度为0.61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鸢尾素水平降低及FGF-21、TNF-α、IL-6水平升高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鸢尾素、FGF-21、TNF-α、IL-6联合检测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素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2型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下载PDF
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21水平及重组IL-21对LX-2肝星状细胞增殖和活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郝书理 张纪元 +5 位作者 金磊 孙颖 李保森 冯国华 王福生 邹正升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分析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21(IL-21)水平及重组IL-21体外对LX-2肝星状细胞增殖和活化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7例酒精性肝炎、51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和20例健康人血浆IL-21水平;体外培养LX-2肝星状细胞,以IL-21... 目的:分析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21(IL-21)水平及重组IL-21体外对LX-2肝星状细胞增殖和活化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17例酒精性肝炎、51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和20例健康人血浆IL-21水平;体外培养LX-2肝星状细胞,以IL-21(1ng/ml或10ng/ml)处理24 h或48 h,检测LX-2细胞增殖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结果与健康对照人群比,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浆IL-21水平均显著升高(P&lt;0.05),但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Child分级的肝硬化患者之间也无显著性差异;在IL-21作用24~48 h后,LX-2细胞增殖水平与对照组比无显著性差异,但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血浆IL-21可能通过促进肝星状细胞活化参与了酒精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肝星状细胞 白细胞介素-21 细胞活化 interleukin-21
下载PDF
荨麻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IL-15,IL-21,IgE检测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李润祥 朱慧兰 +5 位作者 梁碧华 龚业青 肖常青 李嘉彦 李仰琪 张锡宝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08-711,共4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T,B,NK淋巴细胞亚型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5,IL-21,IgE变化与荨麻疹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急性荨麻疹(AU)、慢性荨麻疹(CU)患者和健康献血者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B细胞、NK细胞的构成比,并用ELIS... 目的探讨外周血T,B,NK淋巴细胞亚型及血清白细胞介素(IL)-15,IL-21,IgE变化与荨麻疹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急性荨麻疹(AU)、慢性荨麻疹(CU)患者和健康献血者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B细胞、NK细胞的构成比,并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5,IL-21,IgE水平,分析其与病情、病程的关系。结果 AU患者的外周血T,B,NK淋巴细胞亚型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U患者CD4+/CD8+比值、NK细胞高于对照组,而CD8+低于对照组(P<0.05),AU和CU组血清IL-15,IL-2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IgE相反(P<0.05);AU患者的CD8+T细胞高于CU患者,CD4+/CD8+比值低于CU患者(P<0.01),余未见明显区别。CU患者的CD3+,CD8+T细胞与症状评分呈负相关,B细胞与症状评分、病程呈正相关,IgE与IL-21均呈负相关;而AU患者未见明显相关。结论 AU,CU患者存在血清IL-15,IL-21和IgE水平的异常,CU患者还存在外周血T,B,NK淋巴细胞亚型的异常。这些异常可能是荨麻疹发病因素之一,其相互作用还可能引起CU反复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5 白细胞介素-21 淋巴细胞亚群 发病机制 荨麻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