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3-Node Co-Rotational Triangular Finite Element for Non-Smooth,Folded and Multi-Shell Laminated Composite Structures 被引量:1
1
作者 Zhongxue Li Jiawei Ji +2 位作者 Loc Vu-Quoc Bassam A.Izzuddin Xin Zhuo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SCIE EI 2021年第11期485-518,共34页
Based on the first-order shear deformation theory,a 3-node co-rotational triangular finite element formulation is developed for large deformation modeling of non-smooth,folded and multi-shell laminated composite struc... Based on the first-order shear deformation theory,a 3-node co-rotational triangular finite element formulation is developed for large deformation modeling of non-smooth,folded and multi-shell laminated composite structures.The two smaller components of the mid-surface normal vector of shell at a node are defined as nodal rotational variables in the co-rotational local coordinate system.In the global coordinate system,two smaller components of one vector,together with the smallest or second smallest component of another vector,of an orthogonal triad at a node on a non-smooth intersection of plates and/or shells are defined as rotational variables,whereas the two smaller components of the mid-surface normal vector at a node on the smooth part of the plate or shell(away from non-smooth intersections)are defined as rotational variables.All these vectorial rotational variables can be updated in an additive manner during an incremental solution procedure,and thus improve the computational efficiency in the nonlinear solution of these composite shell structures.Due to the commutativity of all nodal variables in calculating of the second derivatives of the local nodal variables with respect to global nodal variables,and the second derivatives of the strain energy functional with respect to local nodal variables,symmetric tangent stiffness matrices in local and global coordinate systems are obtained.To overcome shear locking,the assumed transverse shear strains obtained from the line-integration approach are employed.The reliability and computational accuracy of the present 3-node triangular shell finite element are verified through modeling two patch tests,several smooth and non-smooth laminated composite shells undergoing large displacements and large ro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tational approach 3-node triangular finite element laminated composite shells folded and multi-shell structures vectorial rotational variable line integration approach large deformation analysis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th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and damage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laminated composites based on fiber orientation
2
作者 Hussein DALFI Anwer AL-OBAIDI +2 位作者 Abdalameer TARIQ Hussein RAZZAQ Roham RAFIEE 《Frontiers of Structural and Civil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23年第9期1357-1369,共13页
In this study,the effect of fiber angle on the tensile load-bearing performance and damage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glass composite laminates was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analytically,and numerically.The glass fa... In this study,the effect of fiber angle on the tensile load-bearing performance and damage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glass composite laminates was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ly,analytically,and numerically.The glass fabric in the laminate was perfectly aligned along the load direction(i.e.,at 0°),offset at angles of 30°and 45°,or mixed in different directions(i.e.,0°/30°or 0°/45°).The composite laminates were fabricated using vacuum-assisted resin molding.The influence of fiber orientation angle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stiffness degradation of the laminates was studied via cyclic tensile strength tests.Furthermore,simulations have been conducted using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d analytical approaches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fiber orientation on th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glass laminates.Experimental testing revealed that,although the composite laminates laid along the 0°direction exhibited the highest stiffness and strength,their structural performance deteriorated rapidly.We also determined that increasing the fiber offset angle(i.e.,30°)could optimize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damage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glass laminates.The results of the numerical and analytical approaches demonstrated their ability to capture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and damage failure modes of composite laminates with different fiber orientations,which may be used to prevent the catastrophic failures that occur in composite lamin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ber orientation composite laminates stiffness degradation analytical approaches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原文传递
反对称铺设复合材料层合板非线性后屈曲分析
3
作者 张雅倩 刘轶轩 +2 位作者 吴泳芙 金福松 薛江红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78-787,共10页
基于层合板壳理论,考虑反对称铺设层合板的拉弯耦合效应和后屈曲过程中的非线性几何变形,推导了由应力函数和挠度表示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后屈曲控制方程。引入无量纲参数对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进行无量纲化,以消除材料参数及几何尺寸对... 基于层合板壳理论,考虑反对称铺设层合板的拉弯耦合效应和后屈曲过程中的非线性几何变形,推导了由应力函数和挠度表示的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后屈曲控制方程。引入无量纲参数对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进行无量纲化,以消除材料参数及几何尺寸对分析结果的影响。采用摄动法将无量纲的非线性控制方程及边界条件展开成一系列非齐次线性摄动方程组,分析各阶摄动方程的通解与特解的构造,并逐次求解,建立了反对称铺设复合材料层合板受单向均布压力作用的临界屈曲荷载及后屈曲平衡路径的理论解。进而运用ABAQUS软件对复合材料层合板在面内压缩载荷作用下的屈曲和后屈曲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理论解与ABAQUS结果十分接近,验证了理论解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铺设角度、铺设层数和拉弯耦合效应等对层合板后屈曲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层合板的屈曲载荷受铺设角度与层数的影响较为显著,而拉弯耦合效应使板的屈后强度大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层合板 后屈曲 摄动法 有限元分析
原文传递
陶瓷叠层结构增韧设计的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郭香华 胡宁 +4 位作者 蔡乾煌 郑泉水 昝青峰 汪长安 黄勇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4-239,共6页
本研究尝试将微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仿生陶瓷复合材料的增韧设计 .基于多层梁模型 ,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仿生陶瓷叠层结构的断裂行为和裂纹逐次从硬层基片向弱界面层的拐折和扩展 .后处理程序显示了三点弯曲试件的裂纹扩展路径... 本研究尝试将微机作为辅助手段引入仿生陶瓷复合材料的增韧设计 .基于多层梁模型 ,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仿生陶瓷叠层结构的断裂行为和裂纹逐次从硬层基片向弱界面层的拐折和扩展 .后处理程序显示了三点弯曲试件的裂纹扩展路径、相应的载荷 -位移曲线和增韧效应 (断裂功大幅度提高 ) .还进一步分析了叠层陶瓷的韧性和强度受试件几何参数 (硬软层层厚比、层数 )和材料性能参数 (断裂应变、Young氏模量比等 )的影响变化趋势 ,据此确定增韧设计中上述各参数的最佳取值 .通过数值计算结果与叠层陶瓷三点弯曲试件断裂功实测值的对比 ,证明了本法的有效性 ,并证明因弱界面层的存在引发主裂纹拐折和这一叠层陶瓷主要耗能增韧机理所决定的叠层梁模型的合理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 叠层结构 数值模拟 断裂 韧性 增韧设计
下载PDF
立体混合法制毡工艺及其对玻纤增强热塑性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旭静 鲁雄 +2 位作者 段书用 郑娟 陶友瑞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7-61,共5页
为了改进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中基体树脂对玻璃纤维的浸渍效果,从而提升制品的力学性能,本文研究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制毡工艺——立体混合法。该工艺是将基体树脂与玻璃纤维分别拉制成丝束状,展纤后,经改进的开松、混合、气流成网设备... 为了改进玻纤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中基体树脂对玻璃纤维的浸渍效果,从而提升制品的力学性能,本文研究开发出一种新型的制毡工艺——立体混合法。该工艺是将基体树脂与玻璃纤维分别拉制成丝束状,展纤后,经改进的开松、混合、气流成网设备制成三维立体结构的连续针刺毡。将制作好的基毡采用层合热压法制备成板材,并对其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制成立体混合毡后的玻纤增强板材浸渍工艺适应性更强,基体树脂与玻璃纤维之间的浸渍距离缩短,接触面积增加,使增强材料浸渍透彻,由该工艺制作出的热塑性板材比传统工艺制作出的板材浸渍效果好。在同等克重和玻纤含量条件下,其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抗冲击强度有了大幅度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纤增强热塑性材料 立体混合毡 层合热压法 玻璃纤维 树脂
下载PDF
经椎板间隙小开窗与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7
6
作者 黄伟 罗云蔓 程中华 《临床外科杂志》 2019年第4期320-323,共4页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隙小开窗与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人132例,随机将其分为开窗和椎弓根组,开窗组行椎板间隙小开窗椎体内植骨术,椎弓根组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通过术中记录、住院记录...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隙小开窗与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疗效。方法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人132例,随机将其分为开窗和椎弓根组,开窗组行椎板间隙小开窗椎体内植骨术,椎弓根组行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术,通过术中记录、住院记录和术后随访收集病人手术指标、形态学指标、JOA评分及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以分析评估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椎弓根组手术时间为(103.58±14.37)分钟,开窗组为(85.72±12.96)分钟;椎弓根组切口引流量为(100.96±5.29)ml,开窗组为(178.52±12.41)ml;椎弓根组术后疼痛评分为(15.37±2.86),开窗组为(8.26±4.52),椎弓根组骨折愈合时间为(20.85±0.60)周,开窗组为(24.29±1.06)周,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椎弓根组椎体间隙高度为(11.55±1.94)mm,开窗组为(9.53±1.92)mm,椎弓根组JOA评分中自觉症状评分为(7.78±1.39)、体征评分为(4.93±0.92)、日常生活动作评分为(13.84±2.74),开窗组分别为(6.24±1.20)、(4.50±0.83)和(12.43±2.5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弓根组病人Frankel脊髓损伤与开窗组构成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入路椎体内植骨能促进病人骨折愈合、改善病人症状,更适用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椎板间隙小开窗 经椎弓根入路 植骨
原文传递
对边简支对边滑支三维矩形层合板的精确解 被引量:2
7
作者 卿光辉 张小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21,共6页
在状态空间体系下,研究四边简支层合板壳精确解的文献较多,而关于其它边界条件问题的文献却不多见。根据矩形板一对对边简支(simply supported)另一对边滑移(slippery surface)的边界条件特征,构造了状态变量三角函数形式表达式。然后,... 在状态空间体系下,研究四边简支层合板壳精确解的文献较多,而关于其它边界条件问题的文献却不多见。根据矩形板一对对边简支(simply supported)另一对边滑移(slippery surface)的边界条件特征,构造了状态变量三角函数形式表达式。然后,基于三维的状态空间方法,将状态变量以级数形式展开,推导了相应的三维状态方程。借助四边简支矩形层合板的求解方法,给出了矩形层合板表面受均布压应力作用下的数值实例。从数值结果和位移图形可以看出,本文的矩形层合板弯曲变形具有明显的圆柱弯曲特征,其数值结果可作为其它数值法的标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空间法 三维问题 矩形层合板 圆柱弯曲 精确解
下载PDF
玻璃纤维层合板孔隙率的测定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黄英 《玻璃纤维》 CAS 2012年第6期10-12,21,共4页
介绍了密度测定法检测玻璃纤维层合板孔隙率的原理、试样制备及计算方法,分析了误差产生原因。误差主要原因是使用树脂浇注体固化后测得的密度代替层合板中树脂基体的密度来计算树脂的体积分数。试验结果表明,密度测定法比较适合孔隙率... 介绍了密度测定法检测玻璃纤维层合板孔隙率的原理、试样制备及计算方法,分析了误差产生原因。误差主要原因是使用树脂浇注体固化后测得的密度代替层合板中树脂基体的密度来计算树脂的体积分数。试验结果表明,密度测定法比较适合孔隙率比较大的试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纤维层合板 孔隙率 密度测定法
下载PDF
组合荷载作用下层合板非线性弯曲的半解析摄动DQ法
9
作者 杨杰 彭建设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73-375,共3页
研究不同边界约束层合薄板在面内与横向组合荷载作用下的非线性弯曲问题 ,给出了基于摄动技术、单向 DQ格式和 Galerkin法的半解析法 ,算例表明该方法是可靠有效的。
关键词 组合荷载 层合板 非线性弯曲 摄动法 半解析法 边界约束
下载PDF
弱粘结的斜交铺设层合圆柱壳的柱形弯曲
10
作者 陈伟球 丁皓江 +2 位作者 凌道盛 邹道勤 过祖光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18-223,共6页
导出了两端简文的具有弱粘结界面的任意斜交铺设层合圆柱壳柱形弯曲问题的一个精确弹性理论解。分析中采用线性弹簧模型来表征界面的弱粘结特性。引进新的物理量改写了基本方程,导出了对应的状态空间列式,并利用变量替换技术将该状态方... 导出了两端简文的具有弱粘结界面的任意斜交铺设层合圆柱壳柱形弯曲问题的一个精确弹性理论解。分析中采用线性弹簧模型来表征界面的弱粘结特性。引进新的物理量改写了基本方程,导出了对应的状态空间列式,并利用变量替换技术将该状态方程转换成常系数状态方程,从而方便求解。最后给出了数值算例,并讨论了弱界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粘结 斜交铺设层合圆柱壳 柱形弯曲 状态空间法 弱界面 结构力学
下载PDF
组合荷载作用下非完善层合板后屈曲分析的半解析法
11
作者 杨杰 沈惠申 《强度与环境》 2001年第4期23-28,43,共7页
本文采用经典层合板理论 ,研究横向荷载作用下面内受压非完善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后屈曲问题。分析中将板在横向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小挠度弯曲变形和几何缺陷视为结构的初始挠度 ,给出了基于摄动技术、单向 DQ离散格式和 Galerkin法的半解析... 本文采用经典层合板理论 ,研究横向荷载作用下面内受压非完善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后屈曲问题。分析中将板在横向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小挠度弯曲变形和几何缺陷视为结构的初始挠度 ,给出了基于摄动技术、单向 DQ离散格式和 Galerkin法的半解析数值分析方法 ,可方便地分析不同边界约束 (简支、固支、弹性转动约束等 )层合板的后屈曲性态。文中通过算例讨论了边界约束、荷载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层合板 后屈曲 半解析法 结构分析
下载PDF
CONTACT ANALYSIS FOR FIBER-REINFORCED, DELAMINATED LAMINATES WITH KINEMATIC NONLINEARITY 被引量:7
12
作者 Jianghong Xue Li Zi Hong Yuan Renhuai Liu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SCIE EI CSCD 2013年第4期388-402,共15页
A macro-micro analytical approach for the anti-penetrating contact problem at the interfaces of the delamination in symmetrically cross-plied,fiber-reinforced rectangular laminate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The lamin... A macro-micro analytical approach for the anti-penetrating contact problem at the interfaces of the delamination in symmetrically cross-plied,fiber-reinforced rectangular laminate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The laminate is simply supported and subjected to a uniform transverse load with a through-width delamination buried at the center position.A contact factor is defined to characterize the contact effect and determined using the micro-mechanics of composite material.By analyzing the kinematics of nonlinear deformation at the interfaces of the delamination,the contact force is derived.Asymptotic solutions from perturbation analysis are presented.It is found that the deformation of the laminate involves a global deflection and a local buckling.The antipenetrating contact effect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local buckling and are intrinsic properties of the laminates,relying only on the geometries of the delamination and the material properties.Parametric analyses show that the location and size of the contact area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ontact force are hardly affected by the aspect rat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ctangular laminate DElaminATION contact effect perturbation approach nonlinear analysis
原文传递
一种预测疲劳后复合材料单钉连接剩余强度的方法
13
作者 李瑞 郑锡涛 +2 位作者 成李南 冯雁 张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3-166,共4页
复合材料机械连接件的疲劳问题在飞机结构设计中愈显突出。以复合材料层合板疲劳中刚度退化模型为基础,分析了复合材料单钉连接件在疲劳过程中细观机理,建立了复合材料单钉连接剩余强度预测公式;并开展了CCF300/BA9916-ⅡS复合材料单钉... 复合材料机械连接件的疲劳问题在飞机结构设计中愈显突出。以复合材料层合板疲劳中刚度退化模型为基础,分析了复合材料单钉连接件在疲劳过程中细观机理,建立了复合材料单钉连接剩余强度预测公式;并开展了CCF300/BA9916-ⅡS复合材料单钉连接疲劳试验。结果表明,公式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取得较好的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单钉连接 疲劳 剩余强度 预测公式
下载PDF
含脱层单向铺设层合梁非线性后屈曲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萍 金福松 +3 位作者 简方 夏飞 薛江红 熊颖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30-240,共11页
采用四分区模型,将含脱层单向铺设复合材料层合板梁分为4个子梁,根据复合材料层合理论,考虑后屈曲路径上位于脱层界面上、下子梁之间的局部受力与变形机制,建立了子梁之间接触力与变形之间的非线性定量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可伸长梁的... 采用四分区模型,将含脱层单向铺设复合材料层合板梁分为4个子梁,根据复合材料层合理论,考虑后屈曲路径上位于脱层界面上、下子梁之间的局部受力与变形机制,建立了子梁之间接触力与变形之间的非线性定量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可伸长梁的几何非线性理论,推导出了计及接触效应的各子梁的非线性后屈曲控制方程。设定简支板梁的边界条件以及脱层前沿处各子梁之间力和位移的连续性条件,通过对控制方程和定解条件归一化,采用小参数摄动法求解,并根据梁的平衡微分方程的特点,解析其通解与特解的构造,获得了含脱层单向铺设层合梁受轴向压力作用的临界屈曲荷载及后屈曲平衡路径的理论解。通过对含脱层单向铺设的复合材料层合梁进行数值分析,综合讨论了脱层长度和深度等对层合板梁的临界屈曲载荷及接触性能的影响,并将所得的理论解与ABAQUS有限元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者高度吻合。研究发现梁的屈曲模态包含宏观的整体失效模态和界面的微观屈曲模态。梁的屈曲荷载和接触性能都是其固有属性,前者受梁的几何参数和材料参数的影响较显著,而后者则主要受脱层的位置和大小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效应 后屈曲 层合梁 摄动法 脱层
下载PDF
印制电路板熔合工艺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敖四超 钟宇玲 +1 位作者 寻瑞平 罗家伟 《印制电路信息》 2017年第9期64-67,共4页
本文对印制电路板压合工艺中各因素对熔合定位方式的熔合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方形热熔头的面积较圆形热熔头大,其产生的结合力明显优于圆形热熔头;熔合温度越高,熔合时间越长,熔合扩散区越大;相同熔合时间及温度下,PP结构越薄,... 本文对印制电路板压合工艺中各因素对熔合定位方式的熔合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方形热熔头的面积较圆形热熔头大,其产生的结合力明显优于圆形热熔头;熔合温度越高,熔合时间越长,熔合扩散区越大;相同熔合时间及温度下,PP结构越薄,越适合熔合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制电路板 压合 熔合 单因素分析法
下载PDF
复合材料层合板单钉双剪连接挤压强度的一种工程估算方法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显昆 郑锡涛 +1 位作者 成李南 杨杰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25-229,共5页
将上限理论应用到复合材料层合板单钉双剪连接挤压强度分析中,把连接结构的位移场划分为动态区域(层合板)和静态区域(紧固件),并认为失效发生在位移可动场和不动场之间的钉孔边受挤压部分。由于受挤压孔孔边各层应力状态不一样,受挤压... 将上限理论应用到复合材料层合板单钉双剪连接挤压强度分析中,把连接结构的位移场划分为动态区域(层合板)和静态区域(紧固件),并认为失效发生在位移可动场和不动场之间的钉孔边受挤压部分。由于受挤压孔孔边各层应力状态不一样,受挤压孔边各层的失效区域和失效模式也各不相同。从宏观上研究复合材料层合板单钉连接孔边的失效区域和失效模式,结合上限理论提出了一种估算复合材料单钉连接挤压强度的工程算法。通过与试验结果对比,发现该方法能较好地预测出复合材料单钉双剪连接挤压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层合板 单钉双剪连接 挤压强度 上限理论 工程算法
原文传递
“定黏假设”对伴随系统求解和梯度精度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航空 王丁喜 +1 位作者 黄秀全 徐慎忍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05-221,共17页
“定黏假设”的引入能简化伴随方程的推导及流场求解器的子程序微分过程,但同时会引起灵敏度计算误差,有时甚至导致求解的不稳定性。为了探讨层流和湍流黏性系数对伴随灵敏度计算精度的影响程度,分别研究了3种不同定黏方法:冻结层流黏... “定黏假设”的引入能简化伴随方程的推导及流场求解器的子程序微分过程,但同时会引起灵敏度计算误差,有时甚至导致求解的不稳定性。为了探讨层流和湍流黏性系数对伴随灵敏度计算精度的影响程度,分别研究了3种不同定黏方法:冻结层流黏性系数方法(FLV),冻结湍流黏性系数方法(FEV)和同时冻结层流及湍流黏性系数方法(FLEV)。首先基于代数形式的主方程和目标函数详细推导了完全湍流及3种不同定黏方法所对应的伴随方程;然后介绍如何利用自动微分软件开发相应离散伴随求解器并给出流程图;最后以跨声速NASA Rotor 67为研究对象,通过与线化求解器和完全湍流伴随求解器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不同工况(最高效率点及近失速点)下“定黏假设”方法对离散伴随系统求解稳定性、灵敏度收敛性、灵敏度精度及残差的渐近收敛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随方法 定黏假设 冻结层流黏性系数方法 冻结湍流黏性系数方法 冻结层流及湍流黏性系数方法 自动微分
原文传递
注塑成型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复合材料刚度预测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达勇 赵先琼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196-2206,共11页
基于Hsueh模型的应力场分布,采用代表性体积单元(RVE)平均近似方法,推导出可以退化成Halpin-Tsai模型的泊松比ν_(12)的显性表达式,与桥联模型基本重合。结合Fu模型和Giner模型,引入与纤维长径比(l/a)相关的指数衰减函数得到横向模量E_(... 基于Hsueh模型的应力场分布,采用代表性体积单元(RVE)平均近似方法,推导出可以退化成Halpin-Tsai模型的泊松比ν_(12)的显性表达式,与桥联模型基本重合。结合Fu模型和Giner模型,引入与纤维长径比(l/a)相关的指数衰减函数得到横向模量E_(22)修正的Halpin-Tsai模型,与自洽模型重合。基于泊松比各向同性假设而推导出的泊松比ν_(23)与有限元结果逼近,远优于Halpin-Tsai模型;基于逆向工程,修正了被Halpin-Tsai模型低估的剪切模量G_(23)。基于经典的层合板分析方法(LAA),引入纤维长度分布(FLD)及纤维取向广义分布函数,对两种注塑成型短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树脂(FRT)复合材料的弹性常数进行预测。结果表明:4个微观力学组合模型均很好地预测了复合材料的弹性常数,但纤维长度质量分布的预测结果比纤维长度数量分布的结果更为合理,特别是对于纵向杨氏模量EL的改进效果大于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度预测 微观力学 层合板分析方法(LAA) 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 纤维长度分布(FLD) 纤维取向分布(FO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