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凌草甲素对急性白血病原代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张俊峰 刘加军 +5 位作者 陈规划 刘培庆 林东军 肖若芝 李旭东 黄仁魏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56-259,共4页
目的研究冬凌草甲素对急性白血病原代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以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骨髓原代细胞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浓度的冬凌草甲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白血病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仪、台盼蓝染色及... 目的研究冬凌草甲素对急性白血病原代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以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骨髓原代细胞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浓度的冬凌草甲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白血病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应用流式细胞仪、台盼蓝染色及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结果冬凌草甲素体外可明显地抑制白血病原代细胞的增殖,并能诱导细胞发生凋亡,而且呈现出明显的量-效与时-效关系。结论冬凌草甲素能有效地抑制APL细胞的生长及诱导细胞发生凋亡,是一种潜在的抗白血病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凌草甲素 白血病 原代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成年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左心功能 被引量:3
2
作者 孙杰 黎春雷 +2 位作者 徐鑫 韩竞 邓又斌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083-2086,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成年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左心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选择28例临床诊断的白血病患者及21名正常人,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心室长轴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SL)、总体纵向峰值应变(GSL)、应... 目的探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成年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左心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选择28例临床诊断的白血病患者及21名正常人,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心室长轴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SL)、总体纵向峰值应变(GSL)、应变率(GSrL)、舒张早期及晚期总体纵向峰值应变率,短轴切面各节段收缩期圆周峰值应变(SC)及总体圆周峰值应变(GSC)、应变率(GSrC),舒张早期及晚期总体圆周峰值应变率。结果白血病组各个节段的收缩期SL、SC及每个长轴、短轴切面的GSL、GSC、GSrL、GSrC、舒张早、晚期总体纵向及圆周峰值应变率均低于对照组。心尖段各组测值减低最为明显。结论白血病患者化疗前左心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减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发现白血病患者用药前左心功能的减低,较常规二维测量值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追踪显像 应变 白血病 心室功能
下载PDF
周期蛋白G1反义硫代脱氧寡核苷酸对白血病细胞增殖的调控 被引量:2
3
作者 贾晋松 徐世荣 +5 位作者 贾存荣 马劼 哈森 姚银荣 王毅 石翠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8-54,共7页
为了探讨脂质体转染细胞周期蛋白 (cyclin)G1反义脱氧寡核苷酸 (ASON)对HL 6 0细胞增殖调控的作用 ,用针对cyclinG1mRNA 5′端编码区起始密码子 (ATG/AUG)的ASON ,通过脂质体导入HL 6 0细胞共培养后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 PCR分别检测c... 为了探讨脂质体转染细胞周期蛋白 (cyclin)G1反义脱氧寡核苷酸 (ASON)对HL 6 0细胞增殖调控的作用 ,用针对cyclinG1mRNA 5′端编码区起始密码子 (ATG/AUG)的ASON ,通过脂质体导入HL 6 0细胞共培养后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 PCR分别检测cyclinG1和mRNA水平的表达 ,用电镜、细胞原位凋亡检测法 (POD)、流式细胞术(FCM)及DNA凝胶电泳等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表明 :cyclinG1ASON组与SON及空白对照组相比 ,ASON能特异地抑制cyclinG1及mRNA水平的表达 ,当ASON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 ,HL 6 0细胞的增殖及集落形成率均明显受抑制 ,出现细胞凋亡 ,并且此作用随ASON浓度的升高而增强。结论 :cyclinG1的特异反义脱氧寡核苷酸能封闭其蛋白及mRNA水平的表达 ,对白血病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并可促使细胞凋亡 ,且有浓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G1 反义脱氧寡核苷酸 脂质体 白血病
下载PDF
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着床前小鼠胚胎培养液中的表达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炜 周剑萍 +1 位作者 张俊慧 刘银坤 《生殖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1期33-36,共4页
为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着床中的作用和调节,本研究采用昆明种小鼠,获取孕第一天的单细胞胚胎,分别在M16培养液和含0.1ng/ml浓度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M16培养液中培养120小时,每24小... 为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着床中的作用和调节,本研究采用昆明种小鼠,获取孕第一天的单细胞胚胎,分别在M16培养液和含0.1ng/ml浓度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M16培养液中培养120小时,每24小时更换培养液,然后,用免疫印迹法测定胚胎培养液中的ICAM-1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1)5天的培养液中均有ICAM-1的表达。第一天培养液中的ICAM-1水平稍高,第二天最低,以后逐渐升高,到第五天达最高峰。(2)LIF可显著提高胚胎I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小鼠孕早期胚胎可以表达ICAM-1,其表达水平在胚泡期最高。ICAM-1的表达可能与着床过程胚泡的粘附有关。细胞因子LIF可促进ICAM-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间粘附分子 胚胎 着床 基因表达
下载PDF
FISH检测CyclinD1/IgH对鉴别套细胞淋巴瘤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作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国平 陈万紫 +3 位作者 黄慧芳 陈加弟 林晓岚 傅蔷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14-1317,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CyclinD1/IgH融合基因在临床上拟诊断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病例中鉴别出套细胞淋巴瘤(MCL)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方法:收集拟诊断为CLL病例52例,采用FISH方法检测骨髓细胞CyclinD1/IgH融合基... 目的:探讨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CyclinD1/IgH融合基因在临床上拟诊断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病例中鉴别出套细胞淋巴瘤(MCL)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方法:收集拟诊断为CLL病例52例,采用FISH方法检测骨髓细胞CyclinD1/IgH融合基因,并比较了MCL与CLL在发病年龄、性别以及白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方面的差异,观察了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以及CyclinD1/IgH融合基因的骨髓细胞FISH检测结果与骨髓病理CyclinD1染色的结果。结果:MCL侵犯骨髓时,部分病例骨髓细胞在形态上可与CLL不同,也有形态不典型者,表现为异常成熟小淋巴细胞增多,难以与CLL区分。MCL组与CLL组患者在发病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别。52例疑似CLL标本中9例最终确诊为MCL,7例骨髓细胞检测到了CyclinD1/IgH融合基因,其中3例初诊时骨髓病理检测到CyclinD1-而FISH方法却检测到了CyclinD1/IgH融合基因。结论:FISH方法检测CyclinD1/IgH融合基因是鉴别诊断CLL与MCL的一种特异、可靠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原位杂交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套细胞淋巴瘤 CyclinD1/IgH
下载PDF
痰热清治疗急性白血病合并肺部感染18例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疏敏 李玉魁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65-65,共1页
关键词 白血病 痰热清 肺部感染
下载PDF
胎肝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大剂量照射引起的极重度急性放射病
7
作者 丁振海 麦智广 +2 位作者 孟沛霖 顾定伟 余友渔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09-312,共4页
报道了应用胎肝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经^(60) Co照射6—8Gy引起的7例极重度急性放射病,其中3例获得非持久性植活。白细胞最低值降至0.02一0.05×10~9/l,照后25天造血功能逐渐恢复,白细胞回升至1.0×10~9/l以上的时间分别在13—31d... 报道了应用胎肝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经^(60) Co照射6—8Gy引起的7例极重度急性放射病,其中3例获得非持久性植活。白细胞最低值降至0.02一0.05×10~9/l,照后25天造血功能逐渐恢复,白细胞回升至1.0×10~9/l以上的时间分别在13—31d,均获得造血重建。植活者与未植活者之间未见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肝细胞移植 白血病 辐射损伤
下载PDF
急性髓系白血病FANCG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段现良 王庆玲 +2 位作者 王金刚 王昌玉 樊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11,共5页
本研究探讨FANCG基因表达与成人散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相关性。采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4例AML初诊患者、46例AML完全缓解(CR)患者及36例对照样本骨髓中单个核细胞FANCG基因表达的情况,以β-Actin基因作为内参,... 本研究探讨FANCG基因表达与成人散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相关性。采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4例AML初诊患者、46例AML完全缓解(CR)患者及36例对照样本骨髓中单个核细胞FANCG基因表达的情况,以β-Actin基因作为内参,根据相对定量公式2-△△CT计算AML初诊患者与对照样本、AML初诊患者与AML CR患者、AML CR患者与对照样本FANCG基因表达差异的倍数。结果表明,AML初诊组FANCG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56±0.27,AML CR组为0.75±0.54,对照组为0.85±0.45;AML初诊组FANCG mRNA的表达量较对照组和AML CR组明显降低(P<0.05);AML CR组FANCG mRNA的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FANCG基因在初诊AML患者中表达降低,AML CR患者的FANCG基因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提示FANCG基因可能与AML的发病有相关性,同时在判断AML的化疗疗效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范可尼贫血 FANCG
下载PDF
肝素封管和生理盐水封管在白血病患儿植入静脉输液港中效果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王翠 曹婷婷 赵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8期178-181,共4页
目的比较肝素封管和生理盐水封管在白血病患儿植入静脉输液港中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2015年12月~2017年3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住院的40例白血病患儿,按照时间顺序通过赛丁格技术在外科经右颈内静脉植入... 目的比较肝素封管和生理盐水封管在白血病患儿植入静脉输液港中的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2015年12月~2017年3月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住院的40例白血病患儿,按照时间顺序通过赛丁格技术在外科经右颈内静脉植入静脉输液港;前20例为实验组,后2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先10 m L生理盐水在每日输液结束后进行脉冲封管,再采用5 m L生理盐水正压封管。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先使用10 m L生理盐水脉冲冲管,再使用5 m L肝素盐水(10 U/m L)正压封管。观察两种方法封管后输液港在导管堵塞方面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在连续输液期间,两组的患儿导管堵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连续输液期间,每日只使用生理盐水为植入静脉输液港的白血病患儿进行封管,不会增加管道堵塞的发生概率,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液港 白血病 脉冲式冲管 正压封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