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端棻未刊函稿及其所见甲午战后政情变动
1
作者 兰秋阳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30,共9页
《李端棻函稿》一函二册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图书档案馆。函稿共150封、114位受函人,第一册写于《马关条约》签订后不久,第二册写于李端棻赦归返里之后,这些函稿为晚清史研究提供了新史料。第一册对台湾地区官民抗日、三... 《李端棻函稿》一函二册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图书档案馆。函稿共150封、114位受函人,第一册写于《马关条约》签订后不久,第二册写于李端棻赦归返里之后,这些函稿为晚清史研究提供了新史料。第一册对台湾地区官民抗日、三国干涉还辽、法国侵占滇南、俄法插手清廷海关、川闽两省教案等时政大事,对李鸿章留京入阁、御史钟德祥被黜、汪鸣銮和长麟二侍郎被黜、云南布政使岑毓宝被革职等朝堂动向,有不少记载和评论。函稿所记反映出甲午战后帝后党争的日趋激烈以及清廷削减地方军功督抚权力、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也反映出此一时期李端棻等开明官僚超脱党争、批评时局、期望革新的思想动态和政治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端棻 未刊函稿 帝后党争 军功督抚 开明官僚
下载PDF
缠绕的政争:清末皖省咨议局与地方巡抚
2
作者 李贺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3年第1期51-58,共8页
清末政体改革后,随之地方咨议局的开设,引起地方原有权力架构的变动。安徽省内立宪派人士以咨议局为舞台,借助议案的审定,通过与巡抚的博弈,参与省内政务运作。但受限于清廷有意的设计及地方巡抚的强势,制约专权的效果有所折扣。加之国... 清末政体改革后,随之地方咨议局的开设,引起地方原有权力架构的变动。安徽省内立宪派人士以咨议局为舞台,借助议案的审定,通过与巡抚的博弈,参与省内政务运作。但受限于清廷有意的设计及地方巡抚的强势,制约专权的效果有所折扣。加之国会请愿运动的受挫,促使皖省议员对清廷的态度发生转变,重新思考政体变革的路径。透视议员群体与地方巡抚的这一互动过程,一方面有助于管窥近代政体转型背景下,代议制机构引入后,地方政治权力结构的异动及各方权势关系的调配;另一方面则探薮皖省咨议局自身的诸多特征与后续省内民主政治走势的联系。此外,这亦暗含着地方层面集权制向分权制转型的潜流,更是揭示出清末民初政权转换的内在隐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徽咨议局 地方巡抚 权力斗争 政制转型
下载PDF
清初四川巡抚驻地变迁研究
3
作者 郑权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37-42,共6页
清承明制,在多省设置巡抚,四川即设四川巡抚。清初四川常年动荡,地方建置多有调整,甚为复杂。清初四川巡抚设于何时,又驻于何处,存有顺治元年、顺治三年、顺治四年、顺治五年多种说法。通过史料考证,四川巡抚于顺治元年虚设,顺治三年委... 清承明制,在多省设置巡抚,四川即设四川巡抚。清初四川常年动荡,地方建置多有调整,甚为复杂。清初四川巡抚设于何时,又驻于何处,存有顺治元年、顺治三年、顺治四年、顺治五年多种说法。通过史料考证,四川巡抚于顺治元年虚设,顺治三年委署,顺治五年实设,以成都为驻所的记载不符史实。出于现实原因,顺治一朝的四川巡抚多驻于保宁,保宁成为当时实际之省会。至顺治十八年,四川巡抚的治所方移至成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初 地方建置 四川巡抚 建置沿革 治所变迁
下载PDF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影响公司盈余管理吗? 被引量:30
4
作者 刘文军 谢帮生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3-23,共11页
利用部分地区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这一事件,本文研究其是否影响资源型、重污染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本文发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降低了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抑制了正向和负向利润操纵。此外,领... 利用部分地区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这一事件,本文研究其是否影响资源型、重污染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本文发现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降低了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抑制了正向和负向利润操纵。此外,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相关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在大小公司以及不同产权公司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制度环境差的地区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政治成本 盈余管理
下载PDF
官员更替频率、经济增长与工业产能利用率——以中国地方省级官员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捷 余东华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1-34,39,共5页
以中国地方省级官员为例,实证分析了官员更替频率对经济增长和工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地方省级官员的更替频率与辖区人均GDP呈正方向作用关系,与辖区经济的短期和长期增长率、工业产能利用率呈反方向作用关系。为提升经济增长... 以中国地方省级官员为例,实证分析了官员更替频率对经济增长和工业产能利用率的影响。结果发现:地方省级官员的更替频率与辖区人均GDP呈正方向作用关系,与辖区经济的短期和长期增长率、工业产能利用率呈反方向作用关系。为提升经济增长率、治理工业产能过剩现象,需要降低地方省级官员的更替频率,进一步完善地方省级官员尤其是省长的晋升考核机制,同时也要推动中国更基础性的制度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官员 更替频率 经济增长 产能利用率
下载PDF
地方官员任期变化的经济影响与作用机制——基于地市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李杨 王中兴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0-25,共6页
近年来,我国政府治理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党政领导频繁调动、任期缩短。采用地市级官员的相关数据作实证分析,研究了地方官员任期变化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官员的任期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地方投资随着官员... 近年来,我国政府治理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党政领导频繁调动、任期缩短。采用地市级官员的相关数据作实证分析,研究了地方官员任期变化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官员的任期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地方投资随着官员任期的变化存在先升后降的倒"U"型关系,并且投资在官员任期对地方经济增长的影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中介作用。最后对完善我国干部任期管理提出思路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官员 任期变化 经济增长
下载PDF
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跷跷板:官员竞争博弈下的策略变化 被引量:6
7
作者 杨超 程宝栋 于畅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5-64,共10页
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是关系社会福利水平的两个重要指标,但具体到地方官员施政中,不同的官员有不同的策略安排。文章首先基于博弈模型构建了一个官员竞争博弈场景,通过逻辑推导,证明官员在竞争博弈中的相对优劣状态差异是导致官员策略差... 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是关系社会福利水平的两个重要指标,但具体到地方官员施政中,不同的官员有不同的策略安排。文章首先基于博弈模型构建了一个官员竞争博弈场景,通过逻辑推导,证明官员在竞争博弈中的相对优劣状态差异是导致官员策略差异的原因。其次,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实证检验官员策略差异对辖区"经济福利"和"环境福利"的影响。回归结果发现,官员年龄差对环境治理会有不同影响;低于平均年龄的官员在FDI、税收、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福利"指标上显著高于同级官员2.59万元、0.13万元和0.41万元;而高于平均年龄的官员比同级同行在"环境福利"上有更优秀的表现,在固体废弃物、废气、废水等指标上显著低于同级官员的52吨、21吨和6吨。作为弥补,较年轻官员会采取"踩跷跷板"策略,在一些显性环境治理指标上"适度有为",例如提高环保投入占比,以回应中央及公众的关切。从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中得到的政策启示是在干部晋升考核体系中应进一步突出"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并强化官员的全局意识,激励官员关注辖区非经济福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官员 竞争博弈 经济福利 环境福利
下载PDF
清代河道总督与地方督抚河务职权关系及其演变 被引量:3
8
作者 金诗灿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6-99,共4页
清代为治理黄、运两河专设河道总督,但是,河道总督与两江总督以及河南、山东巡抚等地方督抚职权存在重叠,客观上形成了清代河务的复杂管理体制。清初,河道总督专理河务,地方督抚有兼管之名,而权力较小。雍正以降,地方督抚在河务中的权... 清代为治理黄、运两河专设河道总督,但是,河道总督与两江总督以及河南、山东巡抚等地方督抚职权存在重叠,客观上形成了清代河务的复杂管理体制。清初,河道总督专理河务,地方督抚有兼管之名,而权力较小。雍正以降,地方督抚在河务中的权力增大,甚至一度凌驾于河道总督之上。嘉道时期,治河难度加大,官员动辄得咎,双方互相推责。这种职权体制的存在对清代河务产生了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河道总督 地方督抚 河务
下载PDF
甲午战争中地方督抚之间及与清廷的备战交往——以刘坤一、张之洞为中心 被引量:2
9
作者 陶祺谌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7-51,共5页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两江总督刘坤一被清廷诏令进京,授命钦差大臣节制全军,湖广总督张之洞署理两江总督。以此为界,二人经历了地方督抚之间及清廷与地方之间备战交往的两种模式。他们以自身利益为基准、以国家大局为底线进行备战交往:均...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两江总督刘坤一被清廷诏令进京,授命钦差大臣节制全军,湖广总督张之洞署理两江总督。以此为界,二人经历了地方督抚之间及清廷与地方之间备战交往的两种模式。他们以自身利益为基准、以国家大局为底线进行备战交往:均为地方督抚时,双方利用"合办江防"的电旨巩固自身防区,表面上交往尚属融洽;换至地方与中央合力备战的角色,他们却因地位、局势之变而矛盾迭出。以战争结果观之,因备战体制落后,且囿于"内轻外重"的权力格局,这两种备战交往均未获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坤一 张之洞 备战交往 地方督抚 清廷
下载PDF
武昌起义前夕长江流域省份新军状况研究——以徐树铮《参观宁镇湘鄂皖陆军禀报》为中心 被引量:2
10
作者 彭贺超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4-71,80,共9页
现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参观宁镇湘鄂皖陆军禀报》,是宣统三年江北督练公所参议官徐树铮随陆军部官员参观江苏、湖南、湖北、安徽四省新军的考察报告。作为一位留日初归、意欲了解本国练兵实情的新军军官,徐树铮在考察报告中详细记录... 现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参观宁镇湘鄂皖陆军禀报》,是宣统三年江北督练公所参议官徐树铮随陆军部官员参观江苏、湖南、湖北、安徽四省新军的考察报告。作为一位留日初归、意欲了解本国练兵实情的新军军官,徐树铮在考察报告中详细记录了武昌起义前夕长江流域省份新军的官兵素质、武器装备、营房内务及军事训练状况。同时,他还察觉到长江流域省份督抚编练新军时的消极态度,甚至有督抚对新军充满敌意。通过徐树铮的考察报告,可令人直观了解辛亥革命爆发前夕长江流域省份新军的内部状况,一方面,有利于从军事专业的角度认识新军的表与里,客观评价清末新政时期的练兵成效;另一方面,有助于从地方督抚角度解释新军转向革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军 徐树铮 长江流域四省 地方督抚
下载PDF
论唐玄宗朝对两蕃政策及其对幽州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许辉 《唐都学刊》 2008年第6期20-24,共5页
玄宗朝对契丹、奚两蕃采取羁縻怀柔政策,以稳定东北防御局势。在长期的羁縻怀柔政策下,蕃族势力不断被吸收参与到幽州的军事防御中。随着蕃族势力的扩大,逐渐影响了幽州节度地方势力的发展。
关键词 唐王朝 两蕃 羁縻怀柔 幽州节度
下载PDF
两河流域乌尔第三王朝温马省神庙宝库记录初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欧阳晓莉 《古代文明》 CSSCI 2018年第1期38-49,共12页
本文初步梳理了两河流域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约公元前2112—前2004年)温马行省出土的神庙宝库记录。这些记录记载了温马社会的中上层成员向当地的多位神祇,尤其是温马的保护神沙腊,所进献的许愿物和还愿物,主要为宝石和贵金属制成的物品... 本文初步梳理了两河流域乌尔第三王朝时期(约公元前2112—前2004年)温马行省出土的神庙宝库记录。这些记录记载了温马社会的中上层成员向当地的多位神祇,尤其是温马的保护神沙腊,所进献的许愿物和还愿物,主要为宝石和贵金属制成的物品。研究结果显示,在神庙中设有专门宝库存储这些贵重物品,且有专人负责管理。本文还进一步推断,对这些奉献物享有支配权的是温马总督,而非乌尔第三王朝的国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河流域神庙 奢侈品 奉献物 总督 国王
下载PDF
晚清督抚势力与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绮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19-22,共4页
晚清社会真正开始现代化举步之时 ,由于中央权威的衰落 ,地方督抚势力逐渐成为一支独立的能够左右清廷政局的重要势力。晚清督抚以其行为观念的现代化转变和对社会变革的深刻介入 ,成为十九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初期中国早期现代化领导构... 晚清社会真正开始现代化举步之时 ,由于中央权威的衰落 ,地方督抚势力逐渐成为一支独立的能够左右清廷政局的重要势力。晚清督抚以其行为观念的现代化转变和对社会变革的深刻介入 ,成为十九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初期中国早期现代化领导构成中的重要成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地方督抚 中国早期现代化 影响
下载PDF
曹魏两种监军制度的本质特征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涛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56-58,共3页
曹魏时存在着两种迥然不同的监军制度 ,一种是由朝廷派出代表中央行使监督权力 ,但不领兵。第二种实质上是中央派出且督领地方军队的领兵制度。
关键词 监军 督领地方军队制度 都督制 地方领兵体制
下载PDF
清季督抚幕府改制与近代地方行政体制变迁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勇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8-131,共4页
督抚幕府是近代中国地方政治的中枢,在近代地方行政体制形成过程中具有重大影响。咸丰朝太平军兴以后,督抚幕府作为清代幕府制度的重要层面,在机构组成、职能、人事任用诸方面都发生重大变化,大大突破了清代幕府制度的原有框架,孕育生... 督抚幕府是近代中国地方政治的中枢,在近代地方行政体制形成过程中具有重大影响。咸丰朝太平军兴以后,督抚幕府作为清代幕府制度的重要层面,在机构组成、职能、人事任用诸方面都发生重大变化,大大突破了清代幕府制度的原有框架,孕育生长了以督抚为中心的新生幕府官僚体系,在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诸领域都拥有空前的控制力,实为近代地方行政体制演化之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抚幕府 地方行政体制 改制 变迁
下载PDF
清末武举制度废除与地方督抚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超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51-54,共4页
清朝末年,清政府深受内忧外患。地方督抚的权力开始膨胀,打破了清初的绝对皇帝权威,他们开始对旧有的武举制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武举的存废问题上与清朝中央势力展开三个阶段的争夺:其一,督抚上奏,谨慎处理;其二,危机重重,有效采纳;其三... 清朝末年,清政府深受内忧外患。地方督抚的权力开始膨胀,打破了清初的绝对皇帝权威,他们开始对旧有的武举制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武举的存废问题上与清朝中央势力展开三个阶段的争夺:其一,督抚上奏,谨慎处理;其二,危机重重,有效采纳;其三,困境革新,废除武举。最终,清政府在地方督抚的强烈要求下废除了武举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武举制度 地方督抚 废除
下载PDF
地方督抚对预备立宪的舆论引导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康林 《琼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01-106,共6页
清末报刊发展迅速,对近代史事记述颇多,并形成强大的舆论阵地。由于地方督抚舆论话语权的不断提高,他们不断引领着舆论潮流。当立宪成为一种社会思潮时,地方督抚从维护自身统治和拯救国家命运出发,顺势而上,引导清廷预备立宪,推动晚清... 清末报刊发展迅速,对近代史事记述颇多,并形成强大的舆论阵地。由于地方督抚舆论话语权的不断提高,他们不断引领着舆论潮流。当立宪成为一种社会思潮时,地方督抚从维护自身统治和拯救国家命运出发,顺势而上,引导清廷预备立宪,推动晚清政府作最后一次政治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督抚 社会舆论 预备立宪
下载PDF
我国“河长制”地方立法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芳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39-44,共6页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我国治理水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很多省份、地市都在积极探索制定河长制的地方性法规,这对于进一步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属地责任有着重要意义,但由于各地河长制的地方立法保护规制各有侧重,对河长制职责、相关制度... 全面推行河长制是我国治理水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目前我国很多省份、地市都在积极探索制定河长制的地方性法规,这对于进一步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属地责任有着重要意义,但由于各地河长制的地方立法保护规制各有侧重,对河长制职责、相关制度规定也不尽相同,这就不利于形成河长制统一的治水体系,因而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地方河长制立法,建立地方河长制的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长制 地方立法 对策
下载PDF
官员更替制度与债务增长的关系 被引量:5
19
作者 武彦民 竹志奇 杨峥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4-121,共8页
本文通过发展塔贝里尼和艾莱斯纳(Tabellini&Alesina)1990年的模型,对官僚执政更替的制度进行探讨,研究官员在异质性偏好和不确定的任职条件下,对于政府债务的影响。研究显示,在执政者偏好异质性和连任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地方政府债... 本文通过发展塔贝里尼和艾莱斯纳(Tabellini&Alesina)1990年的模型,对官僚执政更替的制度进行探讨,研究官员在异质性偏好和不确定的任职条件下,对于政府债务的影响。研究显示,在执政者偏好异质性和连任不确定性的条件下,地方政府债务在第1期的扩张不可避免。第2期中,地方政府债务的增减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取决于官员任职的制度安排,且存在一个制度安排使得无论谁执政,其根据自身理性的最优选择为削减债务,这意味着存在一个制度供给,使得官员自发实现削减债务的良政。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政治周期内官员更替次数同债务增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本文也借此探讨了官僚制度演化出的自发秩序在债务扩张期和债务存续期对官僚对于债务融资的不同态度和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员更替 政府债务 官僚秩序 地方债务
下载PDF
中晚唐监察体制与政局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长江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78-84,共7页
唐代监察体制已日趋成熟和完备,形成了一张密布全国的监控百官之网。唐前期因监察职能的充分发挥,山现了史家盛称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但安史乱后监察权力就逐渐被宰相、宦官、节度使等侵夺、削弱,监察官丧失独立奏弹的权力,... 唐代监察体制已日趋成熟和完备,形成了一张密布全国的监控百官之网。唐前期因监察职能的充分发挥,山现了史家盛称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但安史乱后监察权力就逐渐被宰相、宦官、节度使等侵夺、削弱,监察官丧失独立奏弹的权力,监察体制遭到严重破坏,致使晚唐呈现出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等危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唐 监察体制 宦官专权 藩镇割据 朋党之争 宰相 节度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