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mode coupling between low-mode radiation flux asymmetry and intermediate-mode ablator roughness on ignition capsule implosions 被引量:2
1
作者 Jianfa Gu Zhensheng Dai +4 位作者 Shiyang Zou Wenhua Ye Wudi Zheng Peijun Gu Shaoping Zhu 《Matter and Radiation at Extremes》 SCIE EI CAS 2017年第1期9-15,共7页
The low-mode shell asymmetry and high-mode hot spot mixing appear to b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of the National Ignition Facility(NIF)implosion experiments.The effects of the mode coupling bet... The low-mode shell asymmetry and high-mode hot spot mixing appear to b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of the National Ignition Facility(NIF)implosion experiments.The effects of the mode coupling between low-mode P2 radiation flux asymmetry and intermediate-mode L=24 capsule roughness on the implosion performance of ignition capsule are investigated by two-dimensional radiation hydrodynamic simulations.It is shown that the amplitudes of new modes generated by the mode coupling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second-order mode coupling equation during the acceleration phase.The later flow field not only shows large areal density P2 asymmetry in the main fuel,but also generates large-amplitude spikes and bubbles.In the deceleration phase,the increasing mode coupling generates more new modes,and the perturbation spectrum on the hot spot boundary is mainly from the strong mode interactions rather than the initial perturbation conditions.The combination of the low-mode and high-mode perturbations breaks up the capsule shell,resulting in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the hot spot temperature and implosion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 coupling low-mode drive asymmetry Intermediate-mode capsule roughness Ignition capsule implosion
下载PDF
Design of large-displacement asymmetric piezoelectric microgripper based on flexible mechanisms 被引量:2
2
作者 Xiaodong Chen Siya Hu +2 位作者 Zilong Deng Jinhai Gao Xingjun Gao 《Nanotechnology and Precision Engineering》 EI CAS CSCD 2019年第4期188-193,共6页
The output displacement of the traditional symmetrical microgripper is large,but its micro-components or parts are easily damaged due to the uneven force exerted on the left and right jaws of the gripper.The output fo... The output displacement of the traditional symmetrical microgripper is large,but its micro-components or parts are easily damaged due to the uneven force exerted on the left and right jaws of the gripper.The output force of the traditional asymmetric microgripper is stable.However,its output displacement is small,typically half the output displacement of the symmetric microgripper.To solve these problems,in this study,we designed a large-displacement asymmetric microgripper.First,we calcul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eoretical input and output variables based on their geometric relationship.Then,we analyz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icrogripper using finite element software.Lastly,we used a piezoelectric actuator as the input driver of the microgripper.The errors associated with the theoretical and simulated output displacements were 7.05%and 9.24%,respectively.At 150 V of driving voltage,the maximum output displacement was 224μm,and the actual magnificationwas 11.2 times.Microparts can be gripped in parallel and stably,which confirms the validity of the desig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GRIPPER asymmetry Piezoelectric drive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下载PDF
P2 asymmetry of Au's M-band flux and its smoothing effect due to high-Z ablator dopants 被引量:2
3
作者 Yongsheng Li Chuanlei Zhai +6 位作者 Guoli Ren Jianfa Gu Wenyi Huo Xujun Meng Wenhua Ye Ke Lan Weiyan Zhang 《Matter and Radiation at Extremes》 SCIE EI CAS 2017年第2期69-76,共8页
X-ray drive asymmetry is one of the main seeds of low-mode implosion asymmetry that blocks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nuclear per-formance of“high-foot”experiments on the National Ignition Facility[Miller et al.,Nuc... X-ray drive asymmetry is one of the main seeds of low-mode implosion asymmetry that blocks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nuclear per-formance of“high-foot”experiments on the National Ignition Facility[Miller et al.,Nucl.Fusion 44,S228(2004)].More particularly,the P2 asymmetry of Au's M-band flux can also severely influence the implosion performance of ignition capsules[Li et al.,Phys.Plasmas 23,072705(2016)].Here we study the smoothing effect of mid-and/or high-Z dopants in ablator on Au's M-band flux asymmetries,by modeling and comparing the implosion processes of a Ge-doped ignition capsule and a Si-doped one driven by X-ray sources with P2 M-band flux asymmetry.As the results,(1)mid-or high-Z dopants absorb hard X-rays(M-band flux)and re-emit isotropically,which helps to smooth the asymmetric M-band flux arriving at the ablation front,therefore reducing the P2 asymmetries of the imploding shell and hot spot;(2)the smoothing effect of Ge-dopant is more remarkable than Si-dopant because its opacity in Au's M-band is higher than the latter's;and(3)placing the doped layer at a larger radius in ablator is more efficient.Applying this effect may not be a main measure to reduce the low-mode implosion asymmetry,but might be of significance in some critical situations such as 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ICF)experiments very near the performance cliffs of asymmetric X-ray dri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 IMPLOSION low-mode distortion M-band flux asymmetry High-Z dopant
下载PDF
Influence of Capsule Offset on Radiation Asymmetry in Shenguang-Ⅱ Laser Facility
4
作者 景龙飞 黎航 +7 位作者 林雉伟 李丽灵 况龙钰 黄运保 张璐 黄天晅 江少恩 丁永坤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842-846,共5页
The re-emitted images of the frame camera indicated that the high-Z (Bi) capsule deviated about 29 μm from the center of the hohlraum in experiments at the Shenguang-II (SG-II) laser facility; however, investigat... The re-emitted images of the frame camera indicated that the high-Z (Bi) capsule deviated about 29 μm from the center of the hohlraum in experiments at the Shenguang-II (SG-II) laser facility; however, investigations on this issue have seldom been performed. The influence of three dimensional offsets of a capsule on its radiation asymmetry in 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 (ICF) will b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Simulations demonstrate that the axial offset of 100 μm of a capsule from the center of the hohlraum brings an additional 3.5% radiation drive asymmetry and 6.5% P1 asymmetry (Legendre odd model) on the capsule in the SG-II laser facility, and the offset must be within 25 μm if the P1 asymmetry is restricted to below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ser 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 radiation drive asymmetry view-factor code
下载PDF
视角因子方法在间接驱动ICF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周近宇 黄天晅 +3 位作者 蒙林 蒋炜 黎航 张海鹰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53-1058,共6页
采用视角因子方法,对间接驱动惯性约束聚变(ICF)过程中从腔内壁辐射到靶丸表面的辐射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激光原型装置上的一个实验的对称性环境。间接驱动ICF系统的不对称性一般来自于激光焦斑和腔体的几何结构,利用视角因子方法,计算... 采用视角因子方法,对间接驱动惯性约束聚变(ICF)过程中从腔内壁辐射到靶丸表面的辐射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激光原型装置上的一个实验的对称性环境。间接驱动ICF系统的不对称性一般来自于激光焦斑和腔体的几何结构,利用视角因子方法,计算X光能量在腔体内的强度分布,将靶丸表面的驱动对称性表示成腔体结构和激光焦斑几何参数的函数。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的程序模拟能够评估腔靶设计的主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驱动 惯性约束聚变 视角因子 驱动对称性
下载PDF
开关磁阻电机驱动电源设计 被引量:3
6
作者 黄海宏 王海欣 张志全 《电力电子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3-105,共3页
介绍了开关磁阻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提供了一套开关磁阻电动机的驱动电源电路。该电路功率变换器采用不对称半桥方式,以51单片机作为控制器的核心,采集位置传感器的反馈信号,控制每相绕组的励磁顺序,实现对开关磁阻电动机的调速控制。
关键词 电动机/开关磁阻电动机 驱动电源 不对称半桥
下载PDF
靶丸变形实验的多群扩散整体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7
作者 翟传磊 李双贵 +1 位作者 勇珩 古培俊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57-1160,共4页
神光Ⅱ装置上靶丸压缩实验中,黑腔长度的变化会影响靶丸赤道和两极受到的辐照强度,从而导致燃料区被压缩成不同的形状。介绍了辐射多群扩散建模下的辐射流体力学方程组及其数值方法。采用最近研制的二维总体LARED集成程序,对神光Ⅱ不同... 神光Ⅱ装置上靶丸压缩实验中,黑腔长度的变化会影响靶丸赤道和两极受到的辐照强度,从而导致燃料区被压缩成不同的形状。介绍了辐射多群扩散建模下的辐射流体力学方程组及其数值方法。采用最近研制的二维总体LARED集成程序,对神光Ⅱ不同长度黑腔靶丸压缩变形实验进行了整体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辐射多群扩散建模可以反映腔内辐照均匀性变化情况,靶丸压缩形状与神光Ⅱ实验定性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驱动惯性约束聚变 辐照不均匀性 辐射多群扩散近似 辐射流体力学 LARED集成程序
下载PDF
驾驶行为决策风险的多维结构模型 被引量:5
8
作者 任园园 李显生 席建锋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43-348,共6页
区别于现有基于道路交通系统(人-车-路)的风险分析理论,以驾驶员的认知和决策为核心,从事故发生概率、事故严重度、驾驶员风险认知水平、驾驶员控制能力,以及交通信息不对称度5个方面提出了驾驶行为决策风险的多维结构,分别给出了各风... 区别于现有基于道路交通系统(人-车-路)的风险分析理论,以驾驶员的认知和决策为核心,从事故发生概率、事故严重度、驾驶员风险认知水平、驾驶员控制能力,以及交通信息不对称度5个方面提出了驾驶行为决策风险的多维结构,分别给出了各风险因素的量化表达方法及其对应的风险度函数,并构建了综合风险度评价模型。以某公路弯道前后不同车型的驾驶行为决策为实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驾驶行为决策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不同车型的综合安全风险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大型货车、大型客车、小型货车和小型客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工程 驾驶行为决策 风险多维结构模型 信息不对称
下载PDF
点火靶驱动不对称性与表面粗糙度的模耦合模拟 被引量:3
9
作者 谷建法 戴振生 +3 位作者 古培俊 叶文华 郑无敌 邹士阳 《计算物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45-651,共7页
使用二维辐射多群扩散流体力学程序LARED-S对点火靶内爆进行大规模数值模拟,同时考虑低阶辐射驱动不对称性和中高阶的表面粗糙度.计算结果表明:靶丸内爆流场不仅出现严重的低阶模面密度扰动,同时生成大幅度的尖钉与气泡结构;呈现明显的... 使用二维辐射多群扩散流体力学程序LARED-S对点火靶内爆进行大规模数值模拟,同时考虑低阶辐射驱动不对称性和中高阶的表面粗糙度.计算结果表明:靶丸内爆流场不仅出现严重的低阶模面密度扰动,同时生成大幅度的尖钉与气泡结构;呈现明显的扰动模耦合效应,模耦合生成的扰动增长幅度与理论公式在一定时间内较好地吻合.在内爆减速阶段,扰动增长发展到强非线性阶段,模耦合效应使得扰动频谱分布变宽;同时芯部的涡流使得靶壳的尖钉弯曲,内爆流场出现明显的湍流混合现象.模耦合效应与湍流混合极大地降低了内爆性能,导致点火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惯性约束聚变 低阶模驱动不对称性 靶丸表面粗糙度 模耦合 湍流混合
下载PDF
直驱型永磁风力发电系统的电网同步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姜燕 陈顺 +1 位作者 黄守道 黄科元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82-187,共6页
在直驱型永磁风力发电系统中,快速准确的相位同步检测是矢量控制和功率因数调节的基础;但该系统中网侧变流器的电网电压同步信号易受电网电压不对称和畸变的干扰。将一种新型锁相环应用于直驱型永磁风力发电系统的相位同步检测中,该锁... 在直驱型永磁风力发电系统中,快速准确的相位同步检测是矢量控制和功率因数调节的基础;但该系统中网侧变流器的电网电压同步信号易受电网电压不对称和畸变的干扰。将一种新型锁相环应用于直驱型永磁风力发电系统的相位同步检测中,该锁相环以软件方式实现,通过全通滤波器和简单数学运算分离出不对称电网在dq同步旋转坐标下的正序分量,同时为减少高次谐波的影响加入了低通滤波器。仿真和实验结果均验证了该方法应用于直驱型永磁风力发电系统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型风力发电系统 电网同步 锁相环 电压不对称 电压相量角 永磁同步电机
原文传递
驾驶疲劳检测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昕刚 李航 《长春大学学报》 2017年第10期1-6,共6页
采用基于驾驶员驾驶操作行为及车辆行驶状态的方法研究驾驶疲劳问题,阐述了系统识别的原理,取车辆转向、座椅压力分布、座椅压力分布不对称系数Cu作为驾驶疲劳的识别特征指标。利用模块化思想,设计了系统的硬件/软件部分,对采集的数据... 采用基于驾驶员驾驶操作行为及车辆行驶状态的方法研究驾驶疲劳问题,阐述了系统识别的原理,取车辆转向、座椅压力分布、座椅压力分布不对称系数Cu作为驾驶疲劳的识别特征指标。利用模块化思想,设计了系统的硬件/软件部分,对采集的数据利用设计的驾驶疲劳识别算法进行分析,确定方向盘动作频率和座椅压力变化情况与疲劳状态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操作行为 车辆行驶状态 压力分布不对称系数 模块化 驾驶疲劳算法
下载PDF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被引量:9
12
作者 周红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6期121-127,134,共8页
基于驱动-路径图式理论,从历时和共时角度对"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性进行分析。研究认为,"V+上/下"最初表达受动者在施动者的作用下发生了相对于参照体的由低及高或由高及低的垂直向空间位移,表达返身致使或外向... 基于驱动-路径图式理论,从历时和共时角度对"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性进行分析。研究认为,"V+上/下"最初表达受动者在施动者的作用下发生了相对于参照体的由低及高或由高及低的垂直向空间位移,表达返身致使或外向致使。路径"向量"、"距量"与"标量"特征是分析"上/下"由空间到状态、时间认知域投射路径的重要因素,也与驱动的方向性特征具有双向选择关系。两者在空间域上具有上向与下向、依附与脱离、前向与后向的语义对立,在状态域与时间域上对称性较弱。两者产生中立化的语用选择性在于"上"具有难达成性,"下"具有易控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上/下” 驱动-路径图式 认知域 对称与不对称 语义体系
下载PDF
非对称阀控制非对称缸位置伺服系统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漠 任好玲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05年第4期55-57,共3页
建立了非对称阀控制非对称缸非对称动力机构的数学模型,推出了活塞正反向运动时的位移和负载压力的传递函数。结合理论分析,在运动台上作试验研究,得出非对称阀控制非对称缸系统能够消除输出位移在正反向的不对称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 建立了非对称阀控制非对称缸非对称动力机构的数学模型,推出了活塞正反向运动时的位移和负载压力的传递函数。结合理论分析,在运动台上作试验研究,得出非对称阀控制非对称缸系统能够消除输出位移在正反向的不对称性,并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活塞换向瞬间的压力跃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阀控缸系统 非对称动力机构 压力跃变
下载PDF
从意象图式看“V+进/出”的对称与不对称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红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96-104,共9页
动趋结构"V+进/出"基于驱动-路径图式,表达施动者作用于受动者使其进入或离开容器,具有一定的致使性。该结构所在认知域由空间域到状态域,语义不断泛化,致使性减弱直至消失,终点焦点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容器由处所容器到身体... 动趋结构"V+进/出"基于驱动-路径图式,表达施动者作用于受动者使其进入或离开容器,具有一定的致使性。该结构所在认知域由空间域到状态域,语义不断泛化,致使性减弱直至消失,终点焦点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容器由处所容器到身体部位容器、实体容器、抽象容器,发生了本体隐喻和结构隐喻。句法上由带处所宾语到受事宾语、结果宾语,所搭配动词由位移动词到非位移动词,甚至性质形容词。"V+出"可以聚焦起点,也可以聚焦终点,其语义泛化范围比"V+进"广,这是因为聚焦终点的"由里及外"往往是人类的预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进/出 驱动路径图式 容器图式 语义泛化 对称与不对称
下载PDF
具有非对称阀的非对称动力机构位置伺服系统的控制策略及仿真研究
15
作者 任好玲 刘玉慧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62-163,228,共3页
首先对具有非对称阀的非对称动力机构进行建模,然后对实际工况中非对称动力机构存在的外力干扰、非对称动力机构本身存在的正反向位移不一致及换向瞬间的压力跃变问题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并对其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对解决非对称动力... 首先对具有非对称阀的非对称动力机构进行建模,然后对实际工况中非对称动力机构存在的外力干扰、非对称动力机构本身存在的正反向位移不一致及换向瞬间的压力跃变问题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并对其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对解决非对称动力机构的伺服控制问题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动力机构 外力干扰 结构不变性原理
下载PDF
近20年中国不同季节植被变化及其对气候的瞬时与滞后响应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艳召 王泽根 +1 位作者 王继燕 李伟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3-40,76,F0003,共10页
为揭示中国地区植被动态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该文基于中国2000-2018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及融合地面观测的气候数据,利用偏相关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了近20年中国不同季节植被生长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瞬时与滞后响... 为揭示中国地区植被动态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该文基于中国2000-2018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及融合地面观测的气候数据,利用偏相关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了近20年中国不同季节植被生长动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瞬时与滞后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8年中国植被生长呈显著的“变绿”趋势,春季NDVI增幅最大;2)温度是促进春季植被生长的主导气候因子,降水对半干旱地区夏季植被的生长具有主导作用;3)考虑气候变化的滞后效应能显著提高对不同季节(尤其秋季)植被变化的解释能力;4)不同季节气候变化对植被生长的年际变率和年代际变率的贡献不尽相同。该文对预测未来中国植被的生长动态及其生态效益以及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策略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变化 NDVI 季节不对称性 气候驱动因子 气候滞后效应
下载PDF
无煤柱沿空掘巷合理性判断及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薛维培 李敬佩 +2 位作者 刘召辉 姚直书 经来旺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9-52,共4页
以许疃煤矿8214风巷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无煤柱沿空掘巷应力分布情况和非对称矿压分布特征。首先利用数值模拟软件abaqus对无煤柱沿空掘巷应力场进行了详细分析,论证了方案的合理性;其次将其应用于现场工业性试验中,通过与地质条件相近的7... 以许疃煤矿8214风巷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无煤柱沿空掘巷应力分布情况和非对称矿压分布特征。首先利用数值模拟软件abaqus对无煤柱沿空掘巷应力场进行了详细分析,论证了方案的合理性;其次将其应用于现场工业性试验中,通过与地质条件相近的7212小煤柱沿空掘巷矿压监测对比,结果表明无煤柱沿空掘巷实体煤侧压力约是采空区侧1.5倍,同时与小煤柱沿空掘巷相比矿压较小,顶部压力、采空区侧压力、实体煤侧压力分别是其0.86倍、0.65倍、0.58倍;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不对称锚架补强支护方案,监测结果显示掘进与回采阶段巷道顶底及两帮变形量分别为165.6mm、142.2mm、525.7mm、577.3mm,对井下安全生产不构成影响,支护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煤柱沿空掘巷 支护技术 非对称矿压 巷道变形
下载PDF
桥梁极不对称转体齿轮驱动体系设计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金峰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7-21,共5页
武汉市常青路跨汉口火车站立交为(95+105)m连续钢箱梁,采用转体法施工。受城区作业场地限制,现场采用(91.4+43.8)m极不对称转体结构,转体重量约86000kN,球铰两端重量相差30000kN。为满足桥梁结构受力要求,在长臂端设置辅助支撑并结合短... 武汉市常青路跨汉口火车站立交为(95+105)m连续钢箱梁,采用转体法施工。受城区作业场地限制,现场采用(91.4+43.8)m极不对称转体结构,转体重量约86000kN,球铰两端重量相差30000kN。为满足桥梁结构受力要求,在长臂端设置辅助支撑并结合短臂端配重,使转体结构达到平衡状态;在销轴与上球铰间预留足够的间距,以避免上球铰与销轴接触;取消转台处牵引索,在2处辅助支撑下部设置滚轮小车和驱动装置,由驱动装置带动滚轮小车及其上部的辅助支撑、梁体实现桥梁转体。制作1∶5实体试验模型并进行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指标试验值与有限元模型计算值吻合良好,当转体角速度控制在0.02rad/min以内时,各指标试验值基本不发生变化,验证了该齿轮驱动体系的可行性、平稳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箱梁桥 钢箱梁 转体施工 极不对称 辅助支撑 齿轮驱动 模型试验
下载PDF
沿空掘巷非对称性差异化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学 《能源与环保》 2021年第11期327-334,共8页
针对2103工作面沿空掘巷巷道围岩变形量大,矿压显现明显,煤柱侧与实煤体侧巷道围岩呈非对称变形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分析确定工作面留设煤柱的合理宽度为5 m,同时利用钻孔成像技术对巷道围岩裂隙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实煤体侧和煤柱侧巷... 针对2103工作面沿空掘巷巷道围岩变形量大,矿压显现明显,煤柱侧与实煤体侧巷道围岩呈非对称变形问题,采用数值模拟分析确定工作面留设煤柱的合理宽度为5 m,同时利用钻孔成像技术对巷道围岩裂隙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实煤体侧和煤柱侧巷道围岩松动圈范围分别为1.8~2.2 m、1.5~2.4 m,据此提出非对称性差异化支护方案。支护方案优化后,通过对巷道围岩顶底板及帮部位移量变化情况和岩层裂隙发育情况进行监测,监测结果巷道在采用优化后支护方式后,80%锚杆受力在20~60 kN;巷道两帮位移变化量在75~95 mm,巷道顶底板移近量在43~95 mm,巷道围岩裂隙发育大部分集中在距围岩表面深度1.1 m以内。应用结果表明:该支护方案能够有效控制沿空掘巷巷道围岩变形,为类似条件下巷道支护提供了较大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空掘巷 松动圈 非对称性 围岩变形 差异化支护
下载PDF
特厚煤层沿空掘巷非对称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20
作者 何超 《山东煤炭科技》 2022年第11期3-6,共4页
为解决锦程煤业沿空巷道在邻近工作面采动影响下失稳变形问题,以21010回风巷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研究区段煤柱载荷,通过数值模拟研究锚索桁架非对称支护效果,工程应用期间矿压监测验证支护效果。主要结论:最佳护巷煤柱宽度为8.0 m,... 为解决锦程煤业沿空巷道在邻近工作面采动影响下失稳变形问题,以21010回风巷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研究区段煤柱载荷,通过数值模拟研究锚索桁架非对称支护效果,工程应用期间矿压监测验证支护效果。主要结论:最佳护巷煤柱宽度为8.0 m,锚索桁架最佳偏心距400 mm,跨度1.6 m,采用锚索桁架配合锚网索联合非对称支护方案有效控制巷道变形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沿空掘巷 非对称 支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