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ynamic interplay between adhesion surfaces in carcinomas:Cell-cell and cell-matrix crosstalk 被引量:1
1
作者 Yvonne E Smith Sri HariKrishna Vellanki Ann M Hopkins 《World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CAS 2016年第1期64-77,共14页
Cell-cell and cell-matrix signaling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adhesion sites involve mechanisms which are required for cellular functions during normal development and homeostasis; however these cellular functions and... Cell-cell and cell-matrix signaling and communication between adhesion sites involve mechanisms which are required for cellular functions during normal development and homeostasis; however these cellular functions and mechanisms are often deregulated in cancer. Aberrant signaling at cell-cell and cell-matrix adhesion sites often involves downstream mediators including Rho GTPases and tyrosine kinases. This review discusses these molecules as putative mediators of cellular crosstalk between cell-cell and cell-matrix adhesion sites, in addition to their attractiveness as therapeutic targets in cancer. Interestingly, inter-junctional crosstalk mechanisms are frequently typified by the way in which bacterial and viral pathogens opportunistically infect or intoxicate mammalian cells. This review therefore also discusses the concept of learning from pathogen-host interaction studies to better understand coordinated communication between cell-cell and cell-matrix adhesion sites, in addition to highlighting the potential therapeutic usefulness of exploiting pathogens or their products to tap into inter-junctional crosstalk. Taken together, we feel that increased knowledge around mechanisms of cell-cell and cell-matrix adhesion site crosstalk and consequently a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therapeutic targeting offers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contribute to the emerging molecular revolution in cancer bi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cell Cell-matrix ADHESION Cancer crosstalk Pathogens Epithelial Barrier function Tight JUNCTION CELL migration Apical junctional complex Adherens JUNCTION ADHESION molecules Extracellular matrix Tyrosine kinases GTPases Rho
下载PDF
Organic Thin Film Electroluminescent Passive Matrix Display
2
作者 ZHANGBu-xin ZHANGZhi-lin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01年第2期151-155,共5页
Long life green emitting matrix display based o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is reported. The pixel number is 96×60, equivalent pixel size 0.4×0.4 mm 2, and the pixel gap 0.1 mm. An image with no crosstalk ... Long life green emitting matrix display based o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is reported. The pixel number is 96×60, equivalent pixel size 0.4×0.4 mm 2, and the pixel gap 0.1 mm. An image with no crosstalk between pixels is obtained. The average luminance of these pixels at duty cycle of 1/64 is 100 cd/m 2, and the power consumption is 0.6 W. The dark room contrast of 1∶100 is achieved without using a polarization fil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薄膜 电致发光器件 无源矩阵显示
下载PDF
非理想互连的传输线模型及串扰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丁同浩 李玉山 +2 位作者 张伟 曲咏哲 闫旭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94-699,共6页
在理想互连传输矩阵级联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返回路径不连续的传输矩阵,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型.把非理想返回路径传输矩阵级联模型分析结果与S参数模型分析结果对比,验证了新模型的准确性,新模型可以准确地得到非理想互连上信号的耦合串... 在理想互连传输矩阵级联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引入返回路径不连续的传输矩阵,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型.把非理想返回路径传输矩阵级联模型分析结果与S参数模型分析结果对比,验证了新模型的准确性,新模型可以准确地得到非理想互连上信号的耦合串扰噪声.最后分析研究了开槽对串扰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传输线应紧挨开槽端口布线,并且传输线间距应尽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输矩阵 串扰 S参数模型 开槽
下载PDF
光纤电流传感器的延迟光纤偏振串音误差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夏霄 秦祎 +3 位作者 王野 于佳 吕江涛 周先贵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930-2936,共7页
为了减小保偏延迟光纤偏振串音对光纤电流传感器测量精度的影响,利用琼斯矩阵研究了全光纤电流传感器的偏振耦合误差。简化了保偏延迟光纤的偏振串音模型,并基于简化模型得出了保偏延迟光纤偏振串音与输出的关系。通过理论仿真分别分析... 为了减小保偏延迟光纤偏振串音对光纤电流传感器测量精度的影响,利用琼斯矩阵研究了全光纤电流传感器的偏振耦合误差。简化了保偏延迟光纤的偏振串音模型,并基于简化模型得出了保偏延迟光纤偏振串音与输出的关系。通过理论仿真分别分析了在常温和变温条件下偏振串音对传感器变比的影响。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论,验证了简化的偏振串音模型的合理性和仿真结果的正确性。测量了实际保偏延迟光纤偏振串音的温度特性,结果表明:在延迟光纤存在一定偏振串音时,光纤电流传感器的变比误差随电流的增加而增大;电流一定时,延迟光纤串音越高,光纤电流传感器的变比误差越大。最后,给出了满足光纤电流传感器0.2S级误差要求时延迟光纤偏振串音的允许波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电流传感器 保偏延迟光纤 偏振串音 琼斯矩阵 误差分析
下载PDF
基于多级切换视频监控矩阵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3
5
作者 凌有铸 王冠凌 +1 位作者 杨会成 凌海波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08年第3期1-3,41,共4页
矩阵系统作为视频监控的核心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中对矩阵系统所存在的固有的信号串扰缺陷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提出了多级切换的设计方案。通过举例,给出了以CD22M3494为核心的三级切换硬件构成,及软件设计过程。该方法基本消除了... 矩阵系统作为视频监控的核心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中对矩阵系统所存在的固有的信号串扰缺陷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提出了多级切换的设计方案。通过举例,给出了以CD22M3494为核心的三级切换硬件构成,及软件设计过程。该方法基本消除了在矩阵系统中各通道之间存在的信号串扰现象,大大提高了视频信号的各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系统 串扰 多级切换 视频指标
下载PDF
交叉效应对光栅光调制器阵列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金珠 温志渝 +1 位作者 张智海 黄尚廉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790-1797,共8页
为了讨论交叉效应对无源矩阵驱动的光栅光调制器的影响,建立了无源矩阵驱动光栅光调制器的电学模型。介绍了光栅光调制器的工作原理和驱动电压。利用基尔霍夫的电流定理和电压定理,对该无源矩阵驱动阵列的电学模型进行化简分析,得到了... 为了讨论交叉效应对无源矩阵驱动的光栅光调制器的影响,建立了无源矩阵驱动光栅光调制器的电学模型。介绍了光栅光调制器的工作原理和驱动电压。利用基尔霍夫的电流定理和电压定理,对该无源矩阵驱动阵列的电学模型进行化简分析,得到了交叉效应中半选点像素、非选点像素与全选点像素之间的电压关系。实验测得器件的驱动电压,并对加工的阵列器件进行交叉效应验证,得到这3种像素的±1级衍射光强与全选点像素驱动电压的关系。最后,提出两种抑制交叉效应的方法。实验结果显示:光栅光调制器的工作电压为8V,吸合电压约8.5V时;对于加工的16×16阵列,半选点像素电压约为全选点像素电压的1/2,且远大于非选点像素电压,结论与交叉效应理论分析一致。结果表明:交叉效应会降低阵列的光学对比度和光利用率,而器件较低的驱动电压有利于与有源矩阵电路实现单片集成,消除器件的交叉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机电系统 光栅光调制器 交叉效应 无源矩阵驱动
下载PDF
上行传输中的迭代串音抑制算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有明 沈微 +1 位作者 张敬燕 徐铁峰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41-1944,共4页
串音是影响VDSL2传输速率的主要因素.针对上行传输中的串音干扰,利用矩阵分裂技巧和迭代原理,提出了一类低复杂度,高效的迭代串音抑制算法.同时根据串音信道传输矩阵的对角占优和列对角占优特性,重点研究了对角分裂迭代算法和上三角分... 串音是影响VDSL2传输速率的主要因素.针对上行传输中的串音干扰,利用矩阵分裂技巧和迭代原理,提出了一类低复杂度,高效的迭代串音抑制算法.同时根据串音信道传输矩阵的对角占优和列对角占优特性,重点研究了对角分裂迭代算法和上三角分裂迭代算法.根据上行传输的信道传输矩阵特点可以推断,基于上三角分裂的迭代算法性能最优.新算法通过逐次迭代使得性能逼近置零算法,而优于一阶逼近算法,且其一步迭代的运算量与一阶逼近算法相当.基于实测数据的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新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代甚高速数字用户线 串音抑制 迭代算法 矩阵分裂
下载PDF
耦合传输线信道传输矩阵建模及串扰抵消效果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王亚飞 赵彦晓 +1 位作者 杨玮 李学华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29-1135,共7页
针对高速互连系统中传输线上的串扰问题,基于电磁耦合理论,研究了耦合传输线信道传输矩阵的性质,建立了以下两种情况的耦合传输线信道传输矩阵模型及其矩阵分解形式,分别是:(1)考虑受扰线两边各一条相邻微带线对受扰线的串扰;(2)考虑受... 针对高速互连系统中传输线上的串扰问题,基于电磁耦合理论,研究了耦合传输线信道传输矩阵的性质,建立了以下两种情况的耦合传输线信道传输矩阵模型及其矩阵分解形式,分别是:(1)考虑受扰线两边各一条相邻微带线对受扰线的串扰;(2)考虑受扰线两边各两条相邻微带线对受扰线的串扰.给出了上述两种情况下基于耦合传输线信道传输矩阵分解形式的串扰抵消方案,并利用仿真工具ADS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信号抖动和失真大幅下降,串扰抵消效果良好,并且第二种情况下的串扰抵消效果优于第一种情况.该结果说明了在基于耦合传输线信道传输矩阵进行串扰抵消时,考虑两边各两条相邻微带线的串扰效果较好,对保持高速信号完整性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扰 耦合传输线信道传输矩阵 微带线
下载PDF
视频综合控制台设计
9
作者 余理富 何智勇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7-51,57,共6页
本文对于带宽为120MHz、显示器同步跟踪范围15KHz—66KHz的8×4视频综合控制台的主要技术指标和电路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地论证。控制台已研制,并投入使用。
关键词 视频带宽 开关矩阵 视频综合控制台 视频信号
下载PDF
OBS网络中基于扩展Benes矩阵的节点串扰分析
10
作者 张素萍 张建 +1 位作者 杨正宇 龙卫新 《电子设计工程》 2012年第6期86-88,92,共4页
光突发交换(OBS)的提出,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对高速业务的需求,但由于交换结构中光路器件自身的特性以及信号的相互作用,其内部存在严重的串扰问题,阻碍了通信的进行,极大地限制了光突发交换的性能。为了进一步研究OBS光网络节点结构中的... 光突发交换(OBS)的提出,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对高速业务的需求,但由于交换结构中光路器件自身的特性以及信号的相互作用,其内部存在严重的串扰问题,阻碍了通信的进行,极大地限制了光突发交换的性能。为了进一步研究OBS光网络节点结构中的串扰问题,仿真模拟了OBS网络中基于扩展Benes光交换矩阵的节点串扰情况,证明了OBS网络节点结构中,光交换矩阵本身、输入输出光纤数和每根光纤中的复用波长数都会不同程度的引起串扰的变化,从而影响整个光通信网络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突发交换 节点结构 扩展Benes矩阵 光交换矩阵 串扰
下载PDF
开槽结构中串扰的网络分析方法与低成本噪声抑制
11
作者 申振宁 庄奕琪 曾志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6-43,共8页
提出一种可快速计算开槽结构中串扰特性的网络分析方法,该方法将返回平面开槽描述为槽线模式与微带线模式的相互耦合,进而将电路板结构分解为通过理想变压器连接的槽线结构和微带线结构模型.根据模型的级联特点,使用四端口传输矩阵进行... 提出一种可快速计算开槽结构中串扰特性的网络分析方法,该方法将返回平面开槽描述为槽线模式与微带线模式的相互耦合,进而将电路板结构分解为通过理想变压器连接的槽线结构和微带线结构模型.根据模型的级联特点,使用四端口传输矩阵进行分析.与全波仿真相比,此方法在保证准确度的前提下,可将分析时间从60min降低至30s.使用跨接于开槽两端的短路线来旁路槽线模式电磁场,从而改善传输特性,抑制串扰.仿真和实验测试表明,该方法可将近端串扰减小25dB,将远端串扰减小20dB.与传统的添加去耦电容方法相比,具有带宽大、布线方便、成本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兼容 返回平面不理想 串扰 传输矩阵
下载PDF
互连电缆的电磁兼容性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园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99-605,共7页
忽视互连电缆内导线之间的电磁耦合(串扰),被认为是降低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性的重要原因。在足够低的频率下,这种电磁耦合可视为导线间的互电感和互电容产生的耦合的迭加。但在高频下,这种方法是不正确的。文中根据多导体传输线模... 忽视互连电缆内导线之间的电磁耦合(串扰),被认为是降低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性的重要原因。在足够低的频率下,这种电磁耦合可视为导线间的互电感和互电容产生的耦合的迭加。但在高频下,这种方法是不正确的。文中根据多导体传输线模型,应用键参数矩阵法,对典型的三导体系统中的串扰进行分析,得出同一种介质中,线间串扰电压的解;引入广义电容矩阵,导出考虑绝缘介质影响时,线间串扰电压的计算公式。实例计算结果与文献报道的实测数据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兼容性 互连电缆 多导体传输线
下载PDF
互连线串扰耦合噪声的ABCD矩阵模型 被引量:5
13
作者 杜小鸣 赵凤军 +1 位作者 吴定允 张乐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42-245,共4页
高频互连线间的相互耦合和相互感应是产生串扰的一个重要因素。已有文献利用二端口网络ABCD矩阵从理论上求出了耦合互连线阶跃响应,但该方法对互感描述不准确,导致计算复杂,且对串扰耦合噪声的估计不够准确。该文根据互感的基本定义,修... 高频互连线间的相互耦合和相互感应是产生串扰的一个重要因素。已有文献利用二端口网络ABCD矩阵从理论上求出了耦合互连线阶跃响应,但该方法对互感描述不准确,导致计算复杂,且对串扰耦合噪声的估计不够准确。该文根据互感的基本定义,修改了原模型中互感的表示方法,提出了一个新的ABCD矩阵级联模型,对LTCC工艺互连线的串扰耦合噪声进行分析,并将得到的ABCD模型分析结果与ADS软件的仿真结果对比,验证了改进的ABCD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CD矩阵 串扰 Padé近似
下载PDF
非平行微带线间的串扰抵消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亚飞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5-68,73,共5页
非平行微带线是印刷电路板(PCB)上不可避免的互连结构。针对PCB上非平行微带线间的串扰问题,用平行微带线近似非平行微带线,把平行耦合微带线间的串扰抵消方法应用到非平行耦合微带线中,提出了利用耦合传输线信道传输矩阵方法来进行... 非平行微带线是印刷电路板(PCB)上不可避免的互连结构。针对PCB上非平行微带线间的串扰问题,用平行微带线近似非平行微带线,把平行耦合微带线间的串扰抵消方法应用到非平行耦合微带线中,提出了利用耦合传输线信道传输矩阵方法来进行远端串扰抵消,在对非平行耦合传输线信道传输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的基础上构建串扰抵消电路。仿真了非平行微带线间夹角分别为θ=3°、5°、10°时的串扰,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改善非平行微带线上信号眼图的质量,串扰抵消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串扰 非平行微带线 信道传输矩阵 特征值分解
原文传递
无源矩阵驱动高分子发光显示屏的典型串扰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晓斌 彭俊彪 韩绍虎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9-104,i003,共7页
无源驱动对高分子发光显示屏质量要求较高,每个像素都应具有完好的二极管特性。为了在选通像素时,消除D.Braun串扰 [1],无源驱动必须断绝选通像素与非选通像素之间的关联,所以需空闲行列上加以反向偏压。但研究表明,对于整流特性比较低... 无源驱动对高分子发光显示屏质量要求较高,每个像素都应具有完好的二极管特性。为了在选通像素时,消除D.Braun串扰 [1],无源驱动必须断绝选通像素与非选通像素之间的关联,所以需空闲行列上加以反向偏压。但研究表明,对于整流特性比较低的像素,在行扫描的空闲时间内,使驱动IC的VDD与VEE短路,产生相当大的漏电流并在显示屏的电阻网络上形成异常的压降,从而改变空闲行列上的原有电位。这样也就改变了非选通像素的偏置状态,使之正偏导通发光,形成了新的串扰。其表现为两种亮线:一是列串扰,亮度分布与阳极ITO及金属引线电阻有关;二是行串扰。从实验上讨论此两种串扰的产生原因,并提出减缓串扰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源驱动 行串扰 列串扰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下载PDF
基于多项式回归的四带图像偏色校正算法 被引量:5
16
作者 曾兆滨 郑华 +1 位作者 蔡坚勇 廖晓东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8年第4期209-214,共6页
针对可见光图像在受到红外光串扰的情况下产生的偏色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项式回归构建解串扰矩阵的四带图像(RGB三带和IR近红外带)偏色校正算法,该算法在特定的光源条件下,利用标准色卡的24个色块,采用多项式回归的思想构建解串扰矩阵... 针对可见光图像在受到红外光串扰的情况下产生的偏色现象,提出了一种基于多项式回归构建解串扰矩阵的四带图像(RGB三带和IR近红外带)偏色校正算法,该算法在特定的光源条件下,利用标准色卡的24个色块,采用多项式回归的思想构建解串扰矩阵.使用该解串扰矩阵对同种光源条件下拍摄的四带图像进行偏色校正,达到去除红外光串扰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只需进行一次标定校正矩阵,就可以对同种光源条件下拍摄的不同图像进行偏色校正,恢复图像自然的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串扰 四带图像 偏色校正 解串扰矩阵 多项式回归
下载PDF
n阶信道传输矩阵特征值分解的串扰抵消研究
17
作者 王亚飞 李学华 《高技术通讯》 EI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20-326,共7页
为了减小高速互连下串扰对信号传输的影响,进行串扰抵消研究。针对一组n(n>3)条耦合微带线间的串扰问题,提出了4阶和5阶耦合微带线信道传输矩阵的简化形式,并在对其进行特征值分解后构建了串扰抵消电路,此电路可以有效改善信号眼图... 为了减小高速互连下串扰对信号传输的影响,进行串扰抵消研究。针对一组n(n>3)条耦合微带线间的串扰问题,提出了4阶和5阶耦合微带线信道传输矩阵的简化形式,并在对其进行特征值分解后构建了串扰抵消电路,此电路可以有效改善信号眼图的质量。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在n=4和n=5条耦合微带线串扰抵消时效果良好。综合n=2和n=3时的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推广应用到一组n(n≥2)条耦合微带线串扰抵消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扰 串扰抵消 微带线 信道传输矩阵(CTM) 特征值分解(EVD)
下载PDF
基于改进的串音误差的盲分离评价指标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宗 冯志鹏 褚福磊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83-88,共6页
盲分离评价指标串音误差对于各分量能量差异大的源信号和全局矩阵为某些非行元素优势矩阵常常不能给出正确的分离评价。针对这一问题,文章通过构造全局权重矩阵和引入相关系数,提出了改进的串音误差评价指标,应用仿真信号进行了分析,结... 盲分离评价指标串音误差对于各分量能量差异大的源信号和全局矩阵为某些非行元素优势矩阵常常不能给出正确的分离评价。针对这一问题,文章通过构造全局权重矩阵和引入相关系数,提出了改进的串音误差评价指标,应用仿真信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评价指标可有效提高评价的准确性,扩大了串音误差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盲源分离 评价指标 串音误差 全局权重矩阵 相关系数
下载PDF
光刻机工件台解耦矩阵校准测试方法研究
19
作者 汪杰君 王剑峰 张志钢 《仪器仪表用户》 2019年第4期5-9,共5页
为了有效地降低GB(Gain Balance)解耦矩阵对光刻机工件台运动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传递函数法的工件台微动台GB解耦矩阵校准测试方案。首先对工件台的机械结构进行分析,然后利用微动台的运动力学合成分解关系,进行六自由度解耦求解... 为了有效地降低GB(Gain Balance)解耦矩阵对光刻机工件台运动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传递函数法的工件台微动台GB解耦矩阵校准测试方案。首先对工件台的机械结构进行分析,然后利用微动台的运动力学合成分解关系,进行六自由度解耦求解,最后对校准后的工件台的定位精度和运动精度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微动台各轴之间的串扰都有所降低,工件台的运动性能得到了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刻机工件台 串扰 GB解耦矩阵 传递函数法
下载PDF
多导体传输线电容电感矩阵的分析求解 被引量:4
20
作者 秦润杰 张清鹏 卢秋朋 《电子测量技术》 2015年第6期34-36,共3页
随着系统频率的不断提高,许多影响系统性能的噪声就会出现,造成系统性能的下降,信号完整性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串扰就是一个经常遇到的问题,而引起串扰的根本原因就是边缘场导致攻击线和受害线之间产生容性耦合和感性耦合。在对引起串... 随着系统频率的不断提高,许多影响系统性能的噪声就会出现,造成系统性能的下降,信号完整性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串扰就是一个经常遇到的问题,而引起串扰的根本原因就是边缘场导致攻击线和受害线之间产生容性耦合和感性耦合。在对引起串扰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介绍了利用二维场求解器求解单位长度电感和电容矩阵的方法,在求得单位长度电感和电容矩阵以后,就可以建立传输线的SPICE电路模型,对电路系统的信号完整性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扰 电容矩阵 电感矩阵 二维场求解器 ANSOFT Q3D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