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适应LPP特征降维和改进VPMCD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斐 许波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4-161,94,共9页
针对机械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中存在的故障特征维数较高及模式识别导致的耗时较高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局部保持投影(Locality Preserving Projection,LPP)特征降维和改进多变量预测模型(Variable Predictive Model based Class... 针对机械系统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中存在的故障特征维数较高及模式识别导致的耗时较高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局部保持投影(Locality Preserving Projection,LPP)特征降维和改进多变量预测模型(Variable Predictive Model based Class Discriminate,VPMCD)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从滚动轴承振动信号中提取时频域特征、能量特征,以及复杂度特征组成高维故障特征数据集;其次,利用自适应LPP方法对高维故障特征数据集进行降维处理,得到低维敏感故障特征;最后,采用改进VPMCD方法对低维敏感故障特征进行分类识别,进而判断故障类型。通过滚动轴承故障诊断试验分析表明,自适应LPP方法克服了传统LPP方法需要人工选取参数的缺陷,在获得低维敏感故障特征的基础上具有较少计算时间,相比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局部切空间排列(Local Tangent Space Alignment,LTSA)、线性局部切空间排列(Linear Local Tangent Space Alignment,LLTSA)、等距特征映射(Isometric Mapping,Isomap),以及局部线性嵌入(Locally Linear Embedding,LLE)等算法具有明显的优势;改进VPMCD方法可克服人工选择模型的偶然性和片面性,在滚动轴承10种故障状态的识别中获得了99.4%的诊断精度,相比优化参数支持向量机方法提高了故障诊断效率,大大降低了识别时间,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故障诊断 特征降维 模式识别 局部保持投影 多变量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区间数度量的运动模式建模与控制 被引量:5
2
作者 徐正光 孙昌平 吴金霞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15-1124,共10页
针对一类复杂的生产过程,本文作者在前期研究成果中,提出了基于运动模式的建模方法与控制方法的思想.针对该方法中模式类别变量的度量问题,本文提出采用区间数来度量模式类别变量,进而提出了一种基于区间数度量的运动模式建模与控制方法... 针对一类复杂的生产过程,本文作者在前期研究成果中,提出了基于运动模式的建模方法与控制方法的思想.针对该方法中模式类别变量的度量问题,本文提出采用区间数来度量模式类别变量,进而提出了一种基于区间数度量的运动模式建模与控制方法.首先,采用K均值聚类算法对收集的足够长时间内的工况数据进行聚类,得到C个模式类别,进而构成模式刻度"空间".为了描述模式的运动,本文提出了带输入的区间自回归模型(IARX).在此基础上,采用IARX模型建立模式类别变量的控制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控制算法.最后,以烧结生产过程为例验证了本文所提建模与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模式 模式运动“空间” 模式类别变量 带输入的区间自回归模型 区间时间序列 模式识别 建模与控制
下载PDF
基于模式运动的一类复杂生产过程的状态反馈渐近稳定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正光 王目树 郭玲利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9-261,共13页
针对基于模式运动描述的一类复杂生产过程的稳定性,给出了系统稳定的定义,提出了分析与判断系统渐近稳定的方法和充分条件.首先,介绍了基于模式运动的控制系统动力学描述方法.针对描述方法中的强非线性的分类、度量映射难以采用可运算... 针对基于模式运动描述的一类复杂生产过程的稳定性,给出了系统稳定的定义,提出了分析与判断系统渐近稳定的方法和充分条件.首先,介绍了基于模式运动的控制系统动力学描述方法.针对描述方法中的强非线性的分类、度量映射难以采用可运算函数描述的问题,推导并建立了相应的控制系统非线性状态空间模型.然后,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研究了在状态反馈控制下时间离散、状态离散的非线性系统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建立了系统输出的类别划分、状态空间模型的线性部分系统矩阵与系统渐近稳定的关系.最后,采用烧结机实际生产数据与非线性数值算例对该方法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条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运动 模式类别变量 渐近稳定性 模式分类 状态反馈 过程控制 复杂生产过程
下载PDF
一种特征变量广义预测控制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吴金霞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66-572,共7页
针对一类具有统计运动规律的复杂生产过程系统难以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广义预测控制方法,即直接利用特征向量而非状态变量,通过工况模式所属类别的变化来描述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进行控制器设计.在前期二维工作的基础上,将该方法推广... 针对一类具有统计运动规律的复杂生产过程系统难以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广义预测控制方法,即直接利用特征向量而非状态变量,通过工况模式所属类别的变化来描述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进行控制器设计.在前期二维工作的基础上,将该方法推广到高维.以三维情形为例,根据安阳钢铁厂400烧结机的实际工况数据,首先提取工况特征变量并进行模式类别划分,其次通过定义描述模式运动的变量来建立系统的预测模型,最后根据新变量进行广义预测控制.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描述系统的统计特性,并根据实际工况数据及预测模型直接辨识得到控制器中的参数,对系统进行了有效的控制,解决了该类系统难以控制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义预测控制 特征变量 模式运动空间 模式类别变量 烧结过程
原文传递
基于区间T-S模糊模型的运动模式预测 被引量:4
5
作者 徐正光 孙昌平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99-1705,1710,共8页
针对一类复杂的生产过程,提出一种基于运动模式的预测模型.针对该方法中模式类别变量的度量问题,提出采用区间数对定义在模式运动"空间"上的模式类别变量进行度量.为了描述模式在模式运动"空间"的运动,对作者先前... 针对一类复杂的生产过程,提出一种基于运动模式的预测模型.针对该方法中模式类别变量的度量问题,提出采用区间数对定义在模式运动"空间"上的模式类别变量进行度量.为了描述模式在模式运动"空间"的运动,对作者先前提出的区间T-S模糊模型进行了改进,并采用改进后的区间T-S模糊模型建立基于模式类别变量的预测模型.最后,以烧结生产过程实际运行数据为例验证了所提出建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模式 模式运动“空间” 模式类别变量 区间T-S模型 区间时间序列
原文传递
基于多维区间T-S模糊模型的多维运动模式预测 被引量:5
6
作者 孙昌平 徐正光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569-1576,共8页
与传统的在欧氏空间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不同,基于运动模式的建模是在模式运动空间中刻画系统的动力学特性.首先,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和四叉树空间划分的多维模式运动空间的构建方法,为了定量描述多维模式的运动,采用多维区间数度量... 与传统的在欧氏空间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不同,基于运动模式的建模是在模式运动空间中刻画系统的动力学特性.首先,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和四叉树空间划分的多维模式运动空间的构建方法,为了定量描述多维模式的运动,采用多维区间数度量多维模式类别变量;然后,定义一种多维区间T-S模糊模型,并以此构建多维运动模式的预测模型;最后,以烧结生产过程的实际数据为例,验证了所提出预测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间数 区间T-S模糊模型 多维运动模式 多维模式运动空间 多维模式类别变量
原文传递
基于模式的建模与自适应控制 被引量:2
7
作者 吴金霞 刘闯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03-210,共8页
针对一类复杂生产过程,提出了一种利用模式的运动来描述系统动力学特性与控制的新方法.方法不同于传统的如输出方程或状态空间模型等建模方法.首先根据实际工况数据利用聚类算法来获得工况模式类别的划分,以这些类别作为空间刻度构造"... 针对一类复杂生产过程,提出了一种利用模式的运动来描述系统动力学特性与控制的新方法.方法不同于传统的如输出方程或状态空间模型等建模方法.首先根据实际工况数据利用聚类算法来获得工况模式类别的划分,以这些类别作为空间刻度构造"模式运动空间".然后在此空间上定义描述模式运动的变量—模式类别变量,并建立了基于模式类别变量的预测模型及控制模型,给出了基于模式类别变量的自适应控制方法.最后根据安阳钢铁厂400烧结机的实际工况数据进行了仿真,取得了满意的结果,验证了该种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运动 模式运动空间 模式类别变量 自适应控制
原文传递
基于潜在类别分析研究20~30岁职业人群行为生活方式与中医体质的关系 被引量:10
8
作者 贾丽燕 朱燕波 +1 位作者 张千 吕晓颖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083-2088,共6页
目的:分析20~30岁职业人群行为生活方式的潜在类别特点,探讨行为生活方式潜在类别与中医体质间的关联性。方法:应用已建立的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库中5 374名20~30岁职业人群数据进行研究。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行为生活方式、中医体质量... 目的:分析20~30岁职业人群行为生活方式的潜在类别特点,探讨行为生活方式潜在类别与中医体质间的关联性。方法:应用已建立的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库中5 374名20~30岁职业人群数据进行研究。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行为生活方式、中医体质量表。对研究对象喜咸、喜甜、喜油腻、运动习惯、吸烟、饮酒、每天睡眠时长7项行为生活方式进行潜在类别分析,采用χ2检验和对应分析探讨行为生活方式潜在类别与中医体质的关系。结果:5 374名研究样本,平均年龄(25.72±2.94)岁,男性2 378名(44.25%),女性2 996名(55.75%)。潜在类别分析将研究对象分为4类:基本健康型2 401名(44.68%)、缺乏运动型2 113名(39.32%)、吸烟饮酒型500名(9.30%)、饮食不健康型360名(6.70%)。4组间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不同。平和质与行为生活方式基本健康型关联性较强;气郁质、阳虚质、血瘀质、气虚质、特禀质与缺乏运动型关联性较强;痰湿质与饮食不健康型关联性较强。结论:20~30岁职业人群的行为生活方式有明显的分类特征,不同行为生活方式潜在类别与中医体质类型之间存在关联性,应针对不同中医体质的行为生活方式特点进行差异性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 行为方式 生活方式 潜在类别分析 潜变量建模 健康行为集合模式 职业人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