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术式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3
1
作者 施建党 白雷 +2 位作者 丁惠强 赵浩宁 王自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27-1329,共3页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椎体间撑开植骨内固定与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减压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9月-2006年3月,收治34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患者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前路减压椎体... 目的比较前路减压椎体间撑开植骨内固定与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减压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9月-2006年3月,收治34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患者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前路减压椎体间撑开植骨内固定治疗,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17~54岁。骨折椎体节段:T112例,T125例,L18例,L23例。术前Cobb角为(36.33±3.13)°;伤椎前后缘高度差为(22.34±11.61)mm;神经功能JOA评分为(10.44±1.12)分,病程为8~50个月,平均25个月。B组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楔形截骨减压内固定治疗,其中男8例,女8例;年龄18~56岁。骨折椎体节段:T112例,T126例,L17例,L21例。术前Cobb角为(38.55±4.22)°;伤椎前后缘高度差为(20.61±10.22)mm;神经功能JOA评分为(10.23±2.23)分。病程为10~60个月,平均28个月。既往采用非手术治疗A组12例,B组10例;手术治疗A组6例,B组6例,均为椎板减压术,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两组各4例。术前两组患者年龄、病程、Cobb角、JOA评分及伤椎前后缘高度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3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46个月,平均13.5个月。Cobb角A组为(12.78±3.76)°,较术前改善(24.23±1.64)°;B组为(10.56±4.23)°,较术前改善(26.66±1.66)°。JOA评分,A组为(14.21±1.08)分,较术前改善(3.92±1.33)分;B组为(13.14±2.32)分,较术前改善(3.12±1.95)分。术后测量伤椎前后缘的高度差A组为(3.11±1.06)mm,较术前改善(18.03±2.14)mm;B组为(2.56±1.33)mm,较术前改善(20.36±3.78)mm。两组以上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比较改善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出现胸腔积液2例,局限性肺不张4例,肋间神经痛1例,经对症治疗后治愈。B组发生脑脊液漏3例,未经特殊处理自愈。两组均无其他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神经症状均无加重。结论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并脊髓不全损伤患者选择前路或后路手术,均可获得满意的后凸畸形矫正和神经减压,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 后凸畸形 脊髓损伤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后路全脊椎切除矫形手术治疗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畸形的疗效及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被引量:7
2
作者 张生 杨明智 祁学强 《颈腰痛杂志》 2017年第5期466-470,共5页
目的探究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矫形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通过对并发症的治疗分析总结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11-2014-11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畸形病历资料为研究组A,所有... 目的探究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矫形手术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通过对并发症的治疗分析总结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11-2014-11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畸形病历资料为研究组A,所有患者均后路全脊椎切除矫形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术后1年Cobb角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根据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制定相应并发症预防措施,选择2015-12-2017-02我院进行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畸形并进行后路全脊椎切除矫形手术治疗患者35例为研究组B,比较两组术后Cobb角、矫正率以及ODI评分比较。结果治疗前Cobb角平均(85.34±7.32)°,治疗后为(28.67±3.23)°,矫正率66.56%;随访1年Cobb角平均(30.54±3.54)°,矫正率60.70%;治疗后Frankel评级良好(D、E级)人数显著多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术后发生并发症18例(30.00%),其中3例钛棒断裂、4例神经根损伤、5例硬膜损伤、2例内固定松动、4例神经功能障碍;研究组B术后并发症发生4例(11.4%),无钛棒断裂、内固定松动发生,1例神经根损伤、1例硬膜损伤、2例神经功能障碍,显著低于研究组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矫形手术治疗后疗效良好,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经过干预治疗后能够快速恢复,但仍需要在围手术期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全脊椎切除矫形手术 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畸形 手术并发症 预防措施
下载PDF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发生的危险因素及生活质量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胡晓明 于海洋 +4 位作者 郑国辉 张伟 张旭 柴子豪 管俞君 《实用骨科杂志》 2022年第7期577-583,共7页
目的探讨分析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矫形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的危险因素及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行后路截骨长节段融合固定矫形... 目的探讨分析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矫形术后发生近端交界性后凸(proximal junctional kyphosis,PJK)的危险因素及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人民医院行后路截骨长节段融合固定矫形手术治疗且具有完整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的41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经MRI证实为陈旧性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7例,女34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62.2±9.5)岁。随访记录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融合节段、最上端固定椎(upper instrumented vertebra,UIV)的位置,使用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项问卷量表(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22,SRS-22)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测量患者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近端交界角(proximal junctional angle,PJA)、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投射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局部后凸角(local kyphosis cobb angle,LKCA)、脊柱后凸柔韧性(spinal flexibility,SF)。依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PJK将患者分为PJK组和非PJK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对比PJK组与非PJK组临床、随访及影像学资料,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JK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41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8.2±13.3)个月,其中9例(22.0%)发生PJK,5例发生于术后6个月内。PJK组术前PJA为(3.7±4.0)°,术后6个月为(12.3±5.9)°,末次随访时为(18.9±6.2)°。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随访时间、BMI、融合节段、UIV位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PJA、末次随访时TK及术前LKC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影像学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KCA矫正过大(>35°)是PJK发生的危险因素。至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SRS-22评分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后凸畸形矫形术后近端交界性后凸的发生率为22.0%(9/41),局部后凸角矫正过大是发生PJK的危险因素。PJK患者在生活质量上与非PJK患者相比并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 脊柱后凸 近端交界性后凸 生活质量 矢状位平衡
下载PDF
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的后路截骨矫形手术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江祖洪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9期116-119,共4页
目的观察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的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后路截骨矫形手术,并根据后凸畸形角度的不同采用不同... 目的观察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的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后路截骨矫形手术,并根据后凸畸形角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后路截骨矫形手术:≤70°者(17例)采用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SO),〉70°者(25例)采用经后路全椎体截骨术(PVCR)。随访12~36个月。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析术前及末次随访脊柱后凸矫正情况[脊柱后凸Cobb角、颌眉/垂线角、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SV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脊髓损伤分级(Frankel)情况]。结果本组4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5.3±1.1)h,术中出血量为(1980±375)m L。末次随访脊柱后凸Cobb角、颌眉/垂线角均较术前显著缩小,SVA较术前显著缩短(P〈0.05)。PSO和PVCR两种术式末次随访脊柱后凸Cobb角、颌眉/垂线角均较术前显著缩小(P〈0.05),SVA较术前显著缩短(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42例患者ODI评分显著低于术前,Frankel分级显著优于术前(P〈0.05)。两种术式末次随访ODI评分显著低于术前(P〈0.05),Frankel分级显著优于术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2例下肢麻木、2例神经根损伤、1例局部假关节形成。结论根据不同的后凸畸形角度采用不同的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矫形效果好,并发症少,且能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脊髓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 后路截骨矫形手术 效果
下载PDF
陈旧性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术前站立位至俯卧位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研究
5
作者 杨万梅 崔西龙 +4 位作者 王康康 张伟 尹稳 姜济世 于海洋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96-600,共5页
目的探究陈旧性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术前站立位至俯卧位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2月—2021年6月收治的36例手术治疗陈旧性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29例;年龄50~79岁,平均63.9岁。病变节段:T... 目的探究陈旧性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术前站立位至俯卧位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2月—2021年6月收治的36例手术治疗陈旧性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29例;年龄50~79岁,平均63.9岁。病变节段:T112例,T1212例,T11、122例,T12、L14例,L112例,L22例,L2、31例,L31例。病程4~120个月,平均19.6个月。手术采用Smith-Petersen截骨4例,Ponte截骨6例,经椎弓根椎体截骨2例,改良的四级截骨18例。骨密度−3.0~0.5 T,平均−1.62 T。测量术前站立位与俯卧位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包括局部后凸Cobb角(local kyphosis Cobb angle,LKCA)、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SS)、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PI与LL匹配度(PI and LL mismatch,PI-LL)。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后凸柔韧度,后凸柔韧度=(术前站立位LKCA−术前俯卧位LKCA)/术前站立位LKCA×100%。比较术前站立位和俯卧位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变化,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判断术前站立位和俯卧位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当体位由站立位变为俯卧位后,LKCA与TK均显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LL、PT及PI-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示,无论站立位还是俯卧位,LL与SS和PI-LL均具有相关性(P<0.05),并且在俯卧位时LL与SS正相关强度较站立位时有所增加。在站立位时,LKCA与SS和PT均存在相关性(P<0.05);而当体位变为俯卧位后,LKCA与SS和PT之间的相关性消失,而PT与PI-LL之间成正相关(P<0.05)。患者后凸柔韧度为25.13%~78.79%,平均33.85%。结论陈旧性创伤性脊柱后凸畸形患者术前从站立位到俯卧位时,LKCA、TK均显著减小,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的相关性也有所变化,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应考虑到这些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位 脊柱-骨盆矢状位参数 陈旧性创伤性脊柱后凸 老年人
原文传递
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的后路手术治疗 被引量:8
6
作者 曾岩 陈仲强 +3 位作者 郭昭庆 齐强 李危石 孙垂国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观察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6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后路截骨矫形固定手术治疗31例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9例,年龄13—56岁,平均33.4岁。手术方式包括后路经后凸顶... 目的观察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治疗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6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后路截骨矫形固定手术治疗31例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9例,年龄13—56岁,平均33.4岁。手术方式包括后路经后凸顶点(椎弓根或椎间隙)截骨+闭合矫形或前方撑开-后方闭合矫形和后凸融合节段切除截骨,双轴旋转矫形和前柱重建。观察手术前后的后凸角度、腰椎前凸角和脊柱矢状位的平衡状况。同时于术前和随访时应用Frankel分级评定下肢神经功能,应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用患者满意指数(PSI)评价手术满意度。结果术前平均后凸角度为94°±27°,平均腰椎前凸角为71°±20°,脊柱矢状位力线平均为(-15±44)mm。术后1周平均后凸角度改善为26°±11°,平均改善率为71.4%。术后平均随访22.5个月,末次随访时平均后凸角度为28°±12°,平均改善率为70.0%;平均腰椎前凸角为46°±11°,平均改善率为35.1%。术后后凸角度和腰椎前凸角与术前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3和8.1,P〈0.05)。脊柱矢状位力线平均为(-4±22)mm,平均改善率为73.4%。术前患者Frankel分级为E级13例,D级13例,C级5例;末次随访时E级增加至20例,D级8例,C级3例。术前ODI评分平均为(13±12)分,末次随访时改善为(7±8)分,平均改善率为45.2%。PSI显示总满意率为90.3%。结论根据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畸形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截骨矫形方式,可以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凸 截骨术 陈旧结核性脊柱后凸
原文传递
经椎弓根截骨内固定治疗陈旧性胸腰段椎体骨折后凸畸形伴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刘如月 郝玉梅 +3 位作者 卢兆安 周建国 韩风 黄久勤 《中国综合临床》 2016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探讨陈旧性胸腰段椎体骨折后凸畸形伴椎管狭窄症采用经椎弓根截骨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陈旧性胸腰段椎体骨折后凸畸形患者20例,均伴椎管狭窄症,采用经椎弓根截骨内固定治疗,观察手术时间... 目的探讨陈旧性胸腰段椎体骨折后凸畸形伴椎管狭窄症采用经椎弓根截骨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陈旧性胸腰段椎体骨折后凸畸形患者20例,均伴椎管狭窄症,采用经椎弓根截骨内固定治疗,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后凸Cobb角变化、植骨融合情况、VAS、ASIA神经功能分级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为120—200min,术中出血量为800—1600ml。手术前Cobb角为(42.6±4.2)°,手术后为(8.2±1.6)°,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术后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0.0~26.0个月,平均(18.0±6.2)个月。VAS由术前(6.88±0.82)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10±0.8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截骨部位均良好愈合,无假关节出现。术前ASIA分级C级6例患者,术后D级2例、E级4例;术前D级14例患者术后均转为E级。结论陈旧性胸腰段椎体骨折后凸畸形伴椎管狭窄症采用经椎弓根截骨内固定治疗操作简单,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可有效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椎弓根截骨内固定 陈旧性胸腰段椎体骨折 后凸畸形 椎管狭窄
原文传递
有限脊柱截骨加椎间盘切除治疗陈旧胸腰椎骨折并后凸畸形 被引量:8
8
作者 姜泽威 汤舒婷 +4 位作者 姚树强 于建林 周纪平 杨永军 徐雪萍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09-912,共4页
[目的]评价有限脊柱截骨加椎间盘切除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8月~2016年12月,采用有限脊柱截骨加损伤椎间盘切除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患者36例,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35~73岁,平均(45.22±... [目的]评价有限脊柱截骨加椎间盘切除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8月~2016年12月,采用有限脊柱截骨加损伤椎间盘切除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患者36例,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35~73岁,平均(45.22±2.34)岁。采用JOA评分(29分法)、背部疼痛VAS评分和影像测量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顺利接受手术,未出现重要血管、神经及内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12~36个月,平均(24.14±1.58)个月。VAS评分由术前(7.23±2.24)分显著减少至末次随访时(2.93±0.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由术前(13.40±4.12)分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时(24.11±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由术前(45.22±10.21)°显著减少至末次随访时(8.41±6.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影像检查显示重建椎间盘骨性融合,所有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未见松动、拔出、切割、断钉等并发症。[结论]有限脊柱截骨加损伤椎间盘切除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矫形效果满意,术中脊髓360°减压充分,远期椎间融合率高,术后相关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 后凸畸形 脊柱截骨 融合固定
原文传递
后路截骨矫正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
9
作者 丁江平 郑国权 +4 位作者 唐国柱 王斌 张振云 李志斌 牛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2097-2099,2103,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截骨矫治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9月—2019年6月,分别采用SPO、PSO、BDBO和PVCR截骨矫治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41例成人患者,男32例,女9例,平均年龄(42.72±12.22)岁。评价临床与影像结果... [目的]探讨后路截骨矫治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9月—2019年6月,分别采用SPO、PSO、BDBO和PVCR截骨矫治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41例成人患者,男32例,女9例,平均年龄(42.72±12.22)岁。评价临床与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4.20±1.34)h;术中出血量平均(1800.25±240.50)ml。随访时间(36.72±7.38)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12个月和末次随访VAS和0DI评分显著减少(P<0.05),而身高显著增加(P<0.05),ASIA脊髓功能分级显著改善(P<0.05)。影像方面,术后Cobb角、SVA和顶椎椎管矢状径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后凸畸形矫正率78.56%,所有患者均达至骨性愈合。[结论]后路截骨矫治胸腰椎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可获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 后凸畸形 脊柱截骨术 矫形
原文传递
不同截骨方式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合并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
10
作者 朱灏 刘波 张华溢 《中国伤残医学》 2021年第5期2-4,共3页
目的:分析临床以不同截骨方式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OP)脊柱骨折(spinal fractures,SF)合并后凸畸形(以下简称:陈旧性OPSF合并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选择自2017年6月-2019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陈旧性OPSF合并后凸畸形患者为本研究样本... 目的:分析临床以不同截骨方式治疗陈旧性骨质疏松性(OP)脊柱骨折(spinal fractures,SF)合并后凸畸形(以下简称:陈旧性OPSF合并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选择自2017年6月-2019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陈旧性OPSF合并后凸畸形患者为本研究样本.依据截骨技术的差异性将其分成单节段组(n=30,给予PSO截骨疗法)与多节段组(n=30,给予Smith-Peterson截骨疗法).对比2组手术各项指标(手术用时、出血量、住院用时等);矫形效果[手术前与手术后后凸畸形Cobb角、胸椎后/前凸角(TK、LL)以及矢状面平衡(SVA)];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多节段组手术与住院用时、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均较单节段组少(P<0.05).术前,2组Cobb角、SVA、TK、LL差异均不大(P>0.05);术后,多节段组Cobb角大于单节段组(P<0.05),SVA小于单节段组(P<0.05),2组TK、LL差异仍不大(P>0.05).2组均未发生断钉断棒、脊髓损伤与骨水泥渗漏不良反应.多节段组总发生3例(10.00%)不良反应,且未出现形成假关节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单节段组11例(36.67%)的发生情况(P<0.05).结论:治疗陈旧性OPSF合并后凸畸形不论采用单节段还是多节段截骨疗法均可能实现治疗目标,但多节段法并发症更少,手术各项指标更优异,临床应用更安全,且术后改善情况更好,在可选择的范围内建议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SO Smith-Peterson 陈旧性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 后凸畸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