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3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丘区土壤环境因子对钉螺(Oncomelania Snail)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0
1
作者 张旭东 漆良华 +3 位作者 黄玲玲 费世民 蒋俊明 王昭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460-2467,共8页
土壤是自然界钉螺孳生繁殖的重要场所,钉螺的分布与土壤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对山丘区9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环境对钉螺分布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耕地、荒草地、河滩地及灌溉沟渠存在钉螺分布,活螺框出现率的高低顺序为耕地〉河滩地... 土壤是自然界钉螺孳生繁殖的重要场所,钉螺的分布与土壤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对山丘区9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环境对钉螺分布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耕地、荒草地、河滩地及灌溉沟渠存在钉螺分布,活螺框出现率的高低顺序为耕地〉河滩地〉灌溉沟渠〉荒草地,活螺密度的大小顺序为河滩地〉灌溉沟渠〉耕地〉荒草地;有螺土壤环境与无螺土壤环境的方差分析结果不显著,土壤全K含量与0.02-0.002mm的土壤颗粒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土壤环境因子对钉螺分布影响的灰色关联分析表明,0.02-0.002mm的土壤颗粒、土壤全P含量和土壤水分是影响钉螺的最重要的3个因子,且土壤环境因子对钉螺活螺框出现率及活螺密度影响的大小规律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土壤全K含量对活螺密度的影响更显著。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山丘区改造钉螺孳生环境、控制血吸虫病流行及发展区域经济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丘区 土地利用类型 土壤环境因子 钉螺 灰色关联分析
下载PDF
Effects of AIBL on Oncomelania hupensis,the intermediate snail host of Schistosoma japonicum:An enzyme histochemical study 被引量:6
2
作者 Bang-Xing Han Dan-Zhao Guo +1 位作者 Jun Chen Jian Mao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2年第12期966-969,共4页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IBL on Oncomelania hupensis,the intermediate snail host of Schistosoma japonicum.Methods:The enzyme histochemical profiles of cholineslerase, cytochrome oxidase,lactate dehydrogenas...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IBL on Oncomelania hupensis,the intermediate snail host of Schistosoma japonicum.Methods:The enzyme histochemical profiles of cholineslerase, cytochrome oxidase,lactate dehydrogenase,nitric oxide synthase,and 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 the soft tissues of Oncomelania hupensis,the intermediate host snail of Schistosoma japonicum, were analyz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ith the active ingredient of Buddleia lindleyana(AIBL), a potent and safe plant molluscicide.Results:Treatment with AIBL induced a notable decrease in the activities of the five enzymes(P【0.01).Conclusion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IBL impairs the activities of the enzymes,thereby influencing the transfer of neurotransmitter and energy supply in Oncomelania hupensis and ultimately harming their various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which are considered to cause death of the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comelania hupensis snail control Schistosomiasis Active INGREDIENT ENZYME HISTOCHEMISTRY
下载PDF
江汉平原水生态功能分区及其在钉螺防控中的应用
3
作者 韩东枫 邱娟 +6 位作者 张道熙 赵娜 肖瑛 朱红 邵奇慧 韩逸飞 李仁东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8,共8页
对血吸虫唯一中间宿主钉螺的控制是阻断该疫病流行的关键,目前已有的相关防控研究通常是基于行政区或像素尺度,且仅依靠专家经验或部分地理环境要素来分配钉螺防控资源,这可能导致防控区域与防控需要的错估。通过对江汉平原进行水生态... 对血吸虫唯一中间宿主钉螺的控制是阻断该疫病流行的关键,目前已有的相关防控研究通常是基于行政区或像素尺度,且仅依靠专家经验或部分地理环境要素来分配钉螺防控资源,这可能导致防控区域与防控需要的错估。通过对江汉平原进行水生态功能区划,并将分区结果应用于钉螺控制,有助于防控措施的精细化。水生态功能一级分区采用“自上而下”的演绎分区方法,二级分区采用“自下而上”的聚类分区方法,一级分区以流域为基础单元进行,二级分区基于高程、植被、河渠、土壤及土地利用等水生态功能指标,通过聚类法合并子流域得到分区单元,并统计各水生态功能区螺情,分析螺情与水生态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江汉平原水生态功能区可划分为2个一级区,包括汉江流域水生态区(Ⅰ)和长江流域水生态区(Ⅱ)。二级区9个,二阶聚类凝聚和分离的轮廓测量值为0.4和0.3,表明聚类效果较好;二级分区按钉螺分布及流域地理环境要素特点可分为3类,分别为长江过境类(Ⅰ-3、Ⅱ-2、Ⅱ-5、Ⅱ-6)、丘陵主导类(Ⅰ-1、Ⅱ-1、Ⅱ-3)及河渠主导类(Ⅰ-2、Ⅱ-4)。将水生态功能分区方法应用于钉螺防控,可为血吸虫精准防治提供新思路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 功能分区 钉螺防控 江汉平原
下载PDF
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技术的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检测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4
作者 冯惊涛 聂东宋 +2 位作者 周松辉 柳勇波 李广平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44-48,共5页
确定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是进行日本血吸虫病疫情预警的重要依据.现有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的检测方法存在费时费力、设备昂贵、操作复杂等局限,因此研发一种易于推广和使用的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检测方法十分必要.设计和开发一套基... 确定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是进行日本血吸虫病疫情预警的重要依据.现有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的检测方法存在费时费力、设备昂贵、操作复杂等局限,因此研发一种易于推广和使用的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检测方法十分必要.设计和开发一套基于重组酶聚合酶扩增(RPA)技术的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检测体系.该检测体系可以在恒温(39℃)条件下、快速(20 min内)检测出浓度仅为10^(3)copies/μL的目标基因;结合简单的钉螺基因组DNA提取方法,该体系可以方便、快捷地检测出1/20的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即20只阴性钉螺中混有1只日本血吸虫感染性钉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钉螺 重组酶聚合酶扩增
下载PDF
洪涝灾害后长江下游洲滩钉螺消长和扩散趋势纵向观察 被引量:70
5
作者 黄轶昕 孙乐平 +7 位作者 洪青标 高原 张联恒 高扬 陈弘 郭加宏 梁幼生 朱荫昌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53-256,共4页
目的 掌握洪灾后钉螺消长规律 ,进一步评价洪涝灾害对长江下游钉螺消长和扩散的影响。方法 每年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的方法进行江滩钉螺调查 ;采用打捞法定点观察漂浮物携螺扩散情况。结果  1998~ 2 0 0 3年钉螺面积平均每年递... 目的 掌握洪灾后钉螺消长规律 ,进一步评价洪涝灾害对长江下游钉螺消长和扩散的影响。方法 每年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的方法进行江滩钉螺调查 ;采用打捞法定点观察漂浮物携螺扩散情况。结果  1998~ 2 0 0 3年钉螺面积平均每年递增 11.80 % ,而 1998~ 2 0 0 3年阳性钉螺面积则平均每年递增 2 9.2 5 %。阳性螺面积随钉螺面积的增加而增加。江苏段洲滩有螺框出现率、阳性螺框出现率、钉螺感染率和阳性螺密度在洪灾后 2年内均呈不同程度下降 ,而从第 3年开始出现快速上升趋势。 2 0 0 2年打捞漂浮物检获钉螺 6 83只 ,2 0 0 3年检获 384 6只。调查表明钉螺吸附于漂浮物扩散高峰为 8月。结论 洪涝灾害短期内可促使钉螺蔓延扩散 ,表现为钉螺面积大幅度增加 ,后期则以钉螺密度增长为特征 ;长江水系钉螺在汛期可吸附于漂浮物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钉螺 分布 扩散 纵向观察
下载PDF
氯硝柳胺悬浮剂的研制及其杀螺效果评价 被引量:58
6
作者 戴建荣 徐年凤 +2 位作者 梁幼生 张瑶 朱荫昌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 研制氯硝柳胺悬浮剂 ,测定其性能及杀螺效果。方法 将氯硝柳胺原药与润湿剂、分散助悬剂和粘度调节剂等助剂按一定工艺混合 ,经砂磨机研磨 ,制成悬浮剂 ;进行分散性、悬浮性、稳定性等性能评价 ,确定最佳配方组成及产品的技术质... 目的 研制氯硝柳胺悬浮剂 ,测定其性能及杀螺效果。方法 将氯硝柳胺原药与润湿剂、分散助悬剂和粘度调节剂等助剂按一定工艺混合 ,经砂磨机研磨 ,制成悬浮剂 ;进行分散性、悬浮性、稳定性等性能评价 ,确定最佳配方组成及产品的技术质量指标 ,并对产品进行实验室和现场杀螺效果评价。结果 最佳配方 (W/W)为 :2 5 %氯硝柳胺、1.5 % - 2 .0 %润湿剂 (RS3)、4 %分散助悬剂(FS2 )和 0 .10 %增稠剂 ,少量其它助剂和水 ;技术质量指标 :含量氯硝柳胺≥ 2 5 % (W/W) ,悬浮率≥90 % ,p H4 - 7,细度 (≤ 4 4 μm的粒子 )≥ 98% ,粘度≤ 6 0 0 mpa.s,冷、热贮稳定性符合国家农药标准。室内浸杀钉螺 2 4、4 8、72 h,氯硝柳胺悬浮剂的 L C50 分别为 0 .0 4 74、0 .0 4 12、0 .0 4 12 m g/L;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的 L C50 分别为 0 .0 94 7、0 .0 5 83、0 .0 4 4 2 m g/L。 2 .0 g/(L· m2 ) 2 5 %氯硝柳胺悬浮剂 [含氯硝柳胺 0 .5 g/(L· m2 ) ]现场进行喷洒灭螺 ,3、7、15 d后 ,钉螺死亡率分别为95 .77%、99.0 7%、97.0 9% ;2 .0 g/(L· m2 ) 5 0 %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 [含氯硝柳胺 1.0g/(L · m2 ) ]的钉螺死亡率分别为 97.37%、95 .19%、97.4 1%。结论 新研制的悬浮剂 ,质量稳定 ,分散性好 ,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硝柳胺悬浮剂 悬浮剂 杀螺剂 杀螺效果 钉螺
下载PDF
安徽、江西及江苏3省血吸虫病患者与钉螺分布的空间自相关分析 被引量:37
7
作者 杨国静 周晓农 +3 位作者 汪天平 林丹丹 洪青标 孙乐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9,共4页
目的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 (GIS)分析江苏、安徽、江西 3省血吸虫病疫情空间分布规律。 方法 收集 3省近 2 0年的血吸虫病流行病学数据 ,建立 GIS空间数据库。在 Arc View3.x,S- PL U S及 Spatial Statistics软件 (模块 )支持下对建立... 目的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 (GIS)分析江苏、安徽、江西 3省血吸虫病疫情空间分布规律。 方法 收集 3省近 2 0年的血吸虫病流行病学数据 ,建立 GIS空间数据库。在 Arc View3.x,S- PL U S及 Spatial Statistics软件 (模块 )支持下对建立的血吸虫病 GIS数据库进行空间自相关性分析。 结果 安徽及江西省血吸虫病患者总数及钉螺总面积不同代表年份中 ,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总体上钉螺分布的相关系数 (Moran′I )大于患者的相关系数 ,并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江苏省钉螺总面积具有一定的空间自相关性 ,其空间聚集性显著高于血吸虫病患者数 ,两者间缺乏空间聚集性。 结论 空间自相关分析可用于血吸虫病患者、钉螺分布的地域聚集性的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 血吸虫病 钉螺分布 空间自相关分析 安徽 江西 江苏
下载PDF
长江下游江滩地区血吸虫病再流行规律的研究 Ⅰ.钉螺的迁入与消长 被引量:27
8
作者 孙乐平 周晓农 +6 位作者 洪青标 蔡刚 王裔林 黄轶昕 马玉才 吴锋 杨国静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13-215,共3页
目的 阐明长江下游地区钉螺再次迁入无螺江滩后的钉螺消长和分布变迁规律。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的方法 ,每年春季现场调查钉螺分布。结果 每一滩块从局部有螺到全滩有螺平均时间为 4.33年 ,堤外江滩从钉螺迁入到全面有螺的时间需 8... 目的 阐明长江下游地区钉螺再次迁入无螺江滩后的钉螺消长和分布变迁规律。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的方法 ,每年春季现场调查钉螺分布。结果 每一滩块从局部有螺到全滩有螺平均时间为 4.33年 ,堤外江滩从钉螺迁入到全面有螺的时间需 8年 ,试区从开始有螺到向堤内垦区扩散时间需 7年 ;10年间钉螺面积、钉螺平均密度、有螺框出现率分别增加了 74.97倍、90 .75倍和 10 6倍 ;有螺框出现率呈指数曲线 y=0 .1331e0 .5844 x上升 ;钉螺迁入早期以面积增长为主 ,在面积扩增到一定程度后 ,则转变为以螺口增长为主。结论 螺口数量的增加是钉螺扩散的基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滩地区 钉螺 再流行 消长 扩散 血吸虫病
下载PDF
洪涝灾害对长江下游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 被引量:37
9
作者 黄轶昕 洪青标 +5 位作者 高原 高扬 张联恒 陈弘 郭加宏 梁幼生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01-405,共5页
目的了解洪涝灾害对长江下游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长江洪灾后每年按常规方法进行沿江地区人、畜血吸虫病调查,同时对沿江洲滩钉螺消长情况和有关影响因素进行纵向观察。结果洪涝灾害后沿江地区人、畜血吸... 目的了解洪涝灾害对长江下游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长江洪灾后每年按常规方法进行沿江地区人、畜血吸虫病调查,同时对沿江洲滩钉螺消长情况和有关影响因素进行纵向观察。结果洪涝灾害后沿江地区人、畜血吸虫病检查阳性率分别维持在0.65%~1.71%和0.14%~10.62%;钉螺面积和感染性钉螺面积逐年增加,且后者随前者增加而增加,两者相关具有显著性(r=0.866,P=0.005);洪灾后2年感染螺框出现率、钉螺感染率、感染性钉螺密度均呈下降趋势,第3年开始恢复性上升,急性血吸虫病发病率与此三项指标的相关具有显著性(r1=0.836,P1=0.010;r2=0.773,P2=0.024;r3=0.893,P3=0.003)。调查资料显示距长江口愈近,洲滩淹水时间愈长,平均潮差愈大,钉螺分布愈少,江阴及其下游未发现钉螺。结论长江洪涝灾害可引起钉螺扩散、急性血吸虫感染增加,而这种影响在灾后逐渐显现,具有延迟性;加强洪灾前后的预防控制措施均可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血吸虫病 钉螺 扩散
下载PDF
三峡建坝后血吸虫病传播危险因素研究Ⅰ库区生态环境变化对钉螺孳生可能性研究 被引量:40
10
作者 魏凤华 王汝波 +10 位作者 徐兴建 肖邦忠 吴晓华 刘建兵 蔡顺祥 付义 许静 吴成果 戴裕海 周晓农 郑江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81-85,F0002,共6页
目的探讨三峡建坝后库区生态环境改变对钉螺在库区生长、繁殖的可能性。方法收集并利用三峡库区有关生态环境及血吸虫病相关研究资料,开展实验室和现场模拟环境钉螺生存繁殖实验及库区现场调查。结果实验室结果表明,模拟的库区土壤环境... 目的探讨三峡建坝后库区生态环境改变对钉螺在库区生长、繁殖的可能性。方法收集并利用三峡库区有关生态环境及血吸虫病相关研究资料,开展实验室和现场模拟环境钉螺生存繁殖实验及库区现场调查。结果实验室结果表明,模拟的库区土壤环境适宜钉螺生存,且有幼螺孵出,但较现场存活率为低。现场模拟试验结果显示,钉螺存活率宜昌比万州和江津的观测点相对较低(P均<0.05)。土壤湿度与钉螺存活率存在相关性(r=0.3712,P=0.002),土壤pH值、有机质等指标都对钉螺孳生有一定影响。结论在库区模拟的灌溉沟渠和淤积洲滩环境条件下,钉螺可以生存繁殖。应加强对库区潜在钉螺孳生环境的监测,以防钉螺向库区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三峡库区 生态环境 钉螺
下载PDF
氯硝柳胺泥敷灭螺土壤残留药物对钉螺和鱼类的毒性 被引量:28
11
作者 吴子松 张晓胜 +9 位作者 徐亮 张惠 邓启华 赵剑波 毛勇 杨羽 钟波 王天贵 许发森 邱东川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39-442,共4页
目的观察氯硝柳胺泥敷灭螺后土壤残留药物的持续灭螺效果和对鱼类的毒性。方法选择3个试验点开展氯硝柳胺泥敷灭螺,设0、4、6、8、10g/m2剂量,灭螺后7、15、30、90、180d将试验药泥取回实验室,配制成各种浓度的溶液,放入活螺和活鱼;现... 目的观察氯硝柳胺泥敷灭螺后土壤残留药物的持续灭螺效果和对鱼类的毒性。方法选择3个试验点开展氯硝柳胺泥敷灭螺,设0、4、6、8、10g/m2剂量,灭螺后7、15、30、90、180d将试验药泥取回实验室,配制成各种浓度的溶液,放入活螺和活鱼;现场将水引入试验沟渠,各组筑坝隔离,投放活螺和活鱼。观察室内和现场试验钉螺和鱼的死亡情况。结果残留药物灭螺试验,泥敷15d时室内和现场试验平均钉螺死亡率分别为29.64%和60.00%,30d时室内试验平均钉螺死亡率16.07%,钉螺死亡率随时间增加而降低(χ2=207.578,P<0.05)。残留药物鱼毒试验,泥敷15d时室内和现场试验鱼死亡率分别为5.83%和14.17%,表明钉螺死亡率高于鱼类。结论氯硝柳胺泥敷灭螺1月内环境残留药物仍具有一定的灭螺作用;泥敷灭螺15d后环境残留药物对鱼类的毒性已明显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硝柳胺 泥敷灭螺 钉螺 鱼类 毒性试验
下载PDF
氯硝柳胺悬浮剂杀螺效果研究 被引量:37
12
作者 戴建荣 梁幼生 +6 位作者 徐年凤 徐明 李洪军 许永良 蔡刚 赵勇进 朱荫昌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 评价 2 5 %氯硝柳胺悬浮剂 ( SCN)的实验室和现场杀螺效果。方法 采用实验室及现场浸杀和喷洒法进行 SCN杀螺试验 ,同时以 5 0 %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 ( WPN)和清水做对照试验。结果 室内浸杀 :SCN2 4h L C50 为 0 .0 474... 目的 评价 2 5 %氯硝柳胺悬浮剂 ( SCN)的实验室和现场杀螺效果。方法 采用实验室及现场浸杀和喷洒法进行 SCN杀螺试验 ,同时以 5 0 %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 ( WPN)和清水做对照试验。结果 室内浸杀 :SCN2 4h L C50 为 0 .0 474m g/ L;WPN L C50 为 0 .0 947mg/ L;二者间杀螺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 P<0 .0 1)。室内喷洒 :用 SCN 0 .2 5、0 .5 0、1.0 0、2 .0 0 g/ ( L· m2 )各浓度组杀螺率均高于对应的 WPN各浓度组的杀螺率。现场浸杀 :用 SCN 2 mg/ L (有效浓度 0 .5 mg/ L ) ,对投放的螺袋内钉螺和沟内泥土中筛取钉螺的杀螺率均高于 WPN 2 mg/ L (有效浓度 1.0 mg/ L )浸杀。现场喷洒也同样显示 2 g/ ( L· m2 ) SCN杀螺率高于 2 g/ ( L· m2 ) WPN的杀螺率。结论 2 mg/ L或 2 g/ ( L· m2 ) SCN浸杀或喷洒 ,其杀螺率高于 2 mg/ L或 2 g/ ( L· m2 ) WPN ;SCN是一种高效、价廉、使用方便的新剂型 ;建议在进一步扩大试验的基础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硝柳胺 悬浮剂 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 杀螺效果 钉螺
下载PDF
洪涝灾害后通江河道砼护坡控制钉螺效果的纵向观察 被引量:21
13
作者 黄轶昕 孙乐平 +6 位作者 洪青标 高原 张联恒 徐国堃 张科 侯宁 陈世军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69-173,共5页
目的评价洪涝灾害后通江河道砼护坡控制钉螺效果.方法选择受长江洪涝灾害影响的通江河道及其流域作为研究现场,对通江河道砼护坡工程实施前后流域内河道、灌区及通江口外江滩进行钉螺消长的纵向观察,评价护坡工程控制钉螺效果;同时对河... 目的评价洪涝灾害后通江河道砼护坡控制钉螺效果.方法选择受长江洪涝灾害影响的通江河道及其流域作为研究现场,对通江河道砼护坡工程实施前后流域内河道、灌区及通江口外江滩进行钉螺消长的纵向观察,评价护坡工程控制钉螺效果;同时对河道内潮位变化、钉螺扩散、滩地淤积等影响因素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实施通江河道砼护坡3年,河道钉螺面积下降74.68%,有螺框出现率下降61.15%,活螺密度下降85.65%,钉螺感染率及感染性钉螺面积降至0.但其后钉螺面积则徘徊不下,有螺框出现率上升,并再次出现感染性钉螺;内陆灌区钉螺面积、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密度均呈缓慢波动上升趋势;河道内水体持续保持血吸虫感染性.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通江河道内潮位变幅大,月平均潮位差在3.45~5.57 m;河道内由于工程原因和泥沙淤积,存在大量孳生钉螺的淤积滩地;汛期河道漂浮物平均携带钉螺18.10只/kg;通江口外存在大面积江滩钉螺,钉螺密度呈增长趋势;同时河道沿线涵闸均缺乏防螺措施.结论在水位未控制的通江河道单纯进行砼护坡不能防止钉螺扩散,也不能完全消除水体血吸虫感染性.建议此类通江河道应优先考虑控制水位,增加防螺措施,同时最大限度控制和杀灭通江口外江滩钉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钉螺 尾蚴 血吸虫病 通江河道 砼护坡
下载PDF
中国大陆钉螺种群遗传学研究 Ⅰ.种群遗传变异 被引量:24
14
作者 周晓农 孙乐平 +4 位作者 洪青标 徐秋 吴中兴 陆安生 ThomasK.Kristensen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2期67-71,共5页
用采自34个现场螺点的钉螺进行水平淀粉凝胶电泳,并进行13种酶系统染色.结果17个等位基因中,7个为多态基因位点.种群间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0.03—0.27.UPGMA、Fitch-Mar-golish最小方差法、最大相似性聚类分析图显示,聚类的组别与形态学... 用采自34个现场螺点的钉螺进行水平淀粉凝胶电泳,并进行13种酶系统染色.结果17个等位基因中,7个为多态基因位点.种群间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0.03—0.27.UPGMA、Fitch-Mar-golish最小方差法、最大相似性聚类分析图显示,聚类的组别与形态学或/和地理分布相一致.各分析指标提示,肋壳钉螺种群显著地不同于光亮钉螺种群,两组间的遗传距离为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种群遗传学 遗传变异 多态基因位点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血吸虫病传播影响的研究Ⅲ钉螺感染率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被引量:14
15
作者 孙乐平 周晓农 +4 位作者 洪青标 杨国静 黄轶昕 奚伟萍 姜玉骥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61-163,共3页
目的 了解环境温度对毛蚴感染钉螺的影响程度 ,推算毛蚴感染钉螺的最低临界温度。方法 现场采集无血吸虫感染的钉螺 ,分别在 5、6、8、10、15、2 0℃的环境中 ,以钉螺∶毛蚴为 1∶ 2 0比例进行实验感染 ,2 5℃环境中饲养 70 d后解剖观... 目的 了解环境温度对毛蚴感染钉螺的影响程度 ,推算毛蚴感染钉螺的最低临界温度。方法 现场采集无血吸虫感染的钉螺 ,分别在 5、6、8、10、15、2 0℃的环境中 ,以钉螺∶毛蚴为 1∶ 2 0比例进行实验感染 ,2 5℃环境中饲养 70 d后解剖观察 ,计算不同温度组钉螺的感染率 ,分析钉螺感染率与环境温度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钉螺在 5、6、8、10、15、2 0℃的环境中的感染率分别为 0、0 .92 %、1.43 %、2 .40 %、8.96%、17.3 9% ,钉螺感染率与环境温度间的回归方程为 y=0 .0 62 2 x2 - 0 .40 3 5 x+ 0 .670 3 ( r=0 .9988,P<0 .0 1) ,从中推算出毛蚴感染钉螺的最低临界温度为 3 .2 4℃。结论 毛蚴对钉螺的感染率随环境温度的降低而下降 ,理论上环境温度在 3 .2 4℃以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毛蚴 感染 钉螺 临界温度
下载PDF
氯硝柳胺悬浮剂的毒性评价 被引量:22
16
作者 戴建荣 梁幼生 +2 位作者 李洪军 唐建霞 朱荫昌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15-417,共3页
目的评价氯硝柳胺悬浮剂的毒性,为现场大规模应用灭螺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和鱼类毒性试验方法进行。结果经口、经皮肤的LD50雌、雄性大鼠均>5000mg/kg,经呼吸道的LC50... 目的评价氯硝柳胺悬浮剂的毒性,为现场大规模应用灭螺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和鱼类毒性试验方法进行。结果经口、经皮肤的LD50雌、雄性大鼠均>5000mg/kg,经呼吸道的LC50雌、雄性大鼠均>5000mg/m3,该药经口、经皮肤、经呼吸道毒性均属微毒类药物;兔眼用药后,观察期内无不良反应,对眼无刺激性;皮肤用药后对皮肤无刺激性。与氯硝柳胺原药、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原药和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相比,氯硝柳胺悬浮剂对鱼急性毒性最低。结论氯硝柳胺悬浮剂属微毒类药物,对鱼的毒性低于其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适合于现场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氯硝柳胺 悬浮剂 毒性
下载PDF
钉螺在巢湖生存繁殖的模拟试验 被引量:12
17
作者 操治国 汪天平 +7 位作者 张世清 杨卫平 赵峰 张顺社 沙建军 方国仁 朱磊 胡平安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81-284,共4页
目的探讨钉螺在巢湖生存繁殖的可能性。方法在巢湖湖区马尾河口划定一区域,模拟巢湖环境为试验区;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无为县姚沟镇划定一区域,模拟血吸虫病流行区环境为对照区,开展现场模拟环境钉螺生存繁殖试验。同时收集巢湖流域生态环... 目的探讨钉螺在巢湖生存繁殖的可能性。方法在巢湖湖区马尾河口划定一区域,模拟巢湖环境为试验区;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无为县姚沟镇划定一区域,模拟血吸虫病流行区环境为对照区,开展现场模拟环境钉螺生存繁殖试验。同时收集巢湖流域生态环境资料。结果巢湖流域气象条件适合钉螺生存繁殖;2007年6-12月,试验区和对照区钉螺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007年7-12月,在试验区和对照区均捡获子代钉螺;研究期间试验区和对照区土壤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0.00,P=0.073)。结论钉螺能够在模拟巢湖环境中生存繁殖。今后应加强对巢湖潜在钉螺孳生环境的监测,以防钉螺向湖区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巢湖 生存 繁殖 模拟试验
下载PDF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变化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及防治对策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肖邦忠 廖文芳 +5 位作者 吴成果 季恒清 吴国辉 罗兴建 万仕学 林晓光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8期844-847,共4页
目的研究三峡成库后生态环境变化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三峡库区中段和尾端江岸海拔160m和180m高度,模拟成库后灌溉区和淤积区类似条件,投放湖北肋壳钉螺和四川光壳钉螺,观察其生长繁殖1年的情况;用... 目的研究三峡成库后生态环境变化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三峡库区中段和尾端江岸海拔160m和180m高度,模拟成库后灌溉区和淤积区类似条件,投放湖北肋壳钉螺和四川光壳钉螺,观察其生长繁殖1年的情况;用IHA抽样筛查来往于疫区流动人群中潜在的传染源,粪便检查血吸虫虫卵;了解耕牛等生畜引进情况;调查重庆市历史疫情报告和三峡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的血吸虫病病例;调查影响钉螺输入的因素。结果肋壳钉螺和光壳钉螺成活率仅少数月份在50%以下,多数月份在80%左右,各试验区发现钉螺交配数量较少,相对以3~6月为多,同时发现活幼螺;来往疫区流动人员血清抗体检查1075人,血吸虫抗体阳性率为1.77%,疫区返乡人员1030人,血清阳性率为1.07%;1989-2006年,发现有记载的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14例;血吸虫病区有大量造纸原料和花草树木进入库区。结论三峡成库后,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存在血吸虫病流行的潜在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血吸虫病 钉螺 传染源 防治对策
下载PDF
环境温度与钉螺耗氧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杭德荣 周晓农 +3 位作者 洪青标 颜维安 吴荷珍 杨坤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26-329,共4页
目的 探索环境温度与钉螺耗氧量关系及钉螺“冬眠”或“夏蛰”现象与耗氧量关系。方法 在实验室模拟自然环境 ,逐步改变温度 ,分别测定 0~ 4 0℃环境温度条件下钉螺耗氧量的值 ,判断环境温度与钉螺耗氧量关系 ,同时观察钉螺“冬眠”... 目的 探索环境温度与钉螺耗氧量关系及钉螺“冬眠”或“夏蛰”现象与耗氧量关系。方法 在实验室模拟自然环境 ,逐步改变温度 ,分别测定 0~ 4 0℃环境温度条件下钉螺耗氧量的值 ,判断环境温度与钉螺耗氧量关系 ,同时观察钉螺“冬眠”和“夏蛰”情况 ,分析钉螺耗氧量与“冬眠”率和“夏蛰”率的相关关系。结果 环境温度在 1~ 36℃之间钉螺耗氧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钉螺耗氧量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趋势与曲线方程 y=6 .6× 10 - 5- 3× 10 - 6 x+4.4× 10 - 6 x2 - 8× 10 - 8x3高度拟合(R2 =0 .998,F=2 775 ,P<0 .0 1)。环境温度降至 3℃以下 ,钉螺耗氧量趋向平稳。 3~ 2 9℃之间每一温度梯度钉螺耗氧量平均增加 1.184× 10 - 4mg/ snail· h(95 %可信区间为 8.6 5× 10 - 5~ 1.5 0 3×10 - 4m g/ snail· h) ,2 9~ 36℃平均增加 2 .92× 10 - 5mg/ snail· h(95 %可信区间为 1.71× 10 - 5~4 .13× 10 - 5m g/ snail· h) ,后者升幅显著低于前者。 37℃开始出现钉螺死亡 ;“冬眠”率与耗氧量之间呈直线回归关系 (R2 =0 .92 8,F=10 2 .2 8,P<0 .0 1) ;随着温度的升高 ,钉螺耗氧量升幅明显下降 ,但当温度升高至 35℃左右才开始出现“夏蛰”现象 ,至 4 0℃时仅有 2 7.78%钉螺表现出“夏蛰”状态。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温度 钉螺 耗氧量 冬眠 夏蛰
下载PDF
洞庭湖区固堤隔离沟改造钉螺孳生环境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魏望远 朱诗好 +5 位作者 甘明辉 吕功良 刘兆春 石孟芝 阳桂芬 文书林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38-342,F002,共6页
目的 研究护堤隔离沟改造钉螺孳生环境 ,消灭钉螺的效果。方法 以有隔离沟洲滩为试验组 ,无隔离沟洲滩为对照组。在两组外洲钉螺分布高程设置网箱 ,人工投活螺 ,比较钉螺产卵数量、幼螺生长发育状况、钉螺自然死亡率和感染螺密度 ,测... 目的 研究护堤隔离沟改造钉螺孳生环境 ,消灭钉螺的效果。方法 以有隔离沟洲滩为试验组 ,无隔离沟洲滩为对照组。在两组外洲钉螺分布高程设置网箱 ,人工投活螺 ,比较钉螺产卵数量、幼螺生长发育状况、钉螺自然死亡率和感染螺密度 ,测量隔离沟区域洲土含水量 ,调查隔离沟沉积层各年间钙化螺密度。结果 试验组外洲无钉螺孳生。当东洞庭湖水位退至 2 5 m左右 ,对照组钉螺分布带洲土平均含水量 38.1% ,高于试验组 2 8.3% ;人工投活螺后对照组产卵数高于试验组 ;试验组幼螺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室内模拟现场。春季网箱外湖水中捞幼螺数 ,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网箱内秋季查螺 ,试验组钉螺自然死亡率 (77.92 % )显著高于对照组 (4 1.6 7% ) ;隔离沟淤积层内钙化螺筛洗 ,上层显著低于中层 ,中层又低于底层。莫河铺外洲对照组网箱内活螺密度、感染螺密度显著高于试验组。对照组外洲高杆植被生长茂盛 ,试验组外洲无高杆植被。结论 洞庭湖退水期间 ,植被被淹死 ,气温较高 ,隔离沟能迅速沥干洲土积水 ,改变了洲滩潮湿的环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离沟 改造 钉螺 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