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外开放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影响研究:基于我国市场分割的视角 被引量:5
1
作者 孙国锋 邹溪洋 王洪亮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9,共11页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将成为我国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在分析对外开放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理论机制基础上,选取200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检验对外开放对我国市场分割产生的空间溢出...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将成为我国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在分析对外开放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理论机制基础上,选取200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检验对外开放对我国市场分割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对理论机制进行检验。研究表明:对外开放能显著降低本地区的市场分割程度,具有正向的空间外溢效应;理论机制检验进一步发现,对外开放通过国企股份制改革、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三条路径打破市场分割局面,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产生积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开放 全国统一大市场 市场分割 空间计量模型
下载PDF
我国资本市场开放能否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基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小林 司登奎 王可心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63,共13页
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深入探究资本市场开放如何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对于培育创新型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构造准自然实验,以识别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 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深入探究资本市场开放如何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对于培育创新型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构造准自然实验,以识别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资本市场开放通过优化投资者结构,降低企业风险承担,促使劳动力技能升级,最终助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异质性分析表明,在融资约束较高、外部融资依赖程度较高、行业竞争度较高、全要素生产率较高、内部治理效率和外部监督水平较高的企业中,资本市场开放对其自主创新能力的助推效应更为凸显。“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对标的企业周边非上市企业的自主创新及当地的创新创业活动均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本研究不仅为促进实体经济创新型发展提供新经验证据,也为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自主创新 投资者结构 风险承担 劳动力技能升级
下载PDF
我国资本市场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逻辑、实践路径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1
3
作者 余湄 边江泽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2,共9页
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已经进入全面市场化改革及服务高质量经济发展阶段,整体取得了成效。但由于改革还在持续深入,制度未健全、机制待完善、结构欠合理等现实问题,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还... 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已经进入全面市场化改革及服务高质量经济发展阶段,整体取得了成效。但由于改革还在持续深入,制度未健全、机制待完善、结构欠合理等现实问题,我国资本市场的改革还面临诸多挑战。新时代新征程,资本市场应从扶持企业创新、融入全球市场、改善收入分配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四个方面帮助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并进一步发挥整合资源、引领科技创新、服务实体经济,保障经济高效平稳运行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市场 改革开放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论高水平开放与新质生产力的辩证关系
4
作者 韩文龙 唐湘 《开放导报》 2024年第5期7-17,共11页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背景下,高水平开放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力支持与发展保障,新质生产力也构成了高水平开放的目标导向与内在依托,二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其辩证统一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动力。理论层面,高水平开放能够通过集聚...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背景下,高水平开放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强力支持与发展保障,新质生产力也构成了高水平开放的目标导向与内在依托,二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其辩证统一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持续动力。理论层面,高水平开放能够通过集聚优质生产要素、利用国内国际双市场优势、完善技术合作与引进机制以及搭建创新人才流动与合作新渠道等机制,激发并促进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活力。实践层面,需从深化制造业与服务业开放、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以扩大制度型开放、促进开放政策创新、优化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等,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开放 新质生产力 制度型开放 国际市场
下载PDF
市场化进程、对外开放与省域经济增长要素效率——基于多层统计模型的分析
5
作者 刘殿国 张又嘉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2-121,共10页
经济高速增长期侧重于要素规模扩张,高质量发展则需聚焦于要素效率提升。基于多层统计模型,将市场化进程和对外开放作为经济增长要素效率的影响因素纳入经济增长分析框架,构建了市场化进程和对外开放影响经济增长要素效率的计量模型,从... 经济高速增长期侧重于要素规模扩张,高质量发展则需聚焦于要素效率提升。基于多层统计模型,将市场化进程和对外开放作为经济增长要素效率的影响因素纳入经济增长分析框架,构建了市场化进程和对外开放影响经济增长要素效率的计量模型,从而将经济增长模型拓展为适合于经济增长要素效率分析的模型。在此基础上,利用1998—2022年中国省域数据实证分析了市场化进程、对外开放对省域经济增长要素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不同省域间的全要素生产率、资本效率、劳动效率、人力资本效率、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产品市场发育水平、要素市场发育水平的提高都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不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但货物进出口贸易的增加有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劳动效率和人力资本效率,货物进出口贸易的增加将抑制人力资本效率;经济增长要素效率的影响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段上存在一定差异。中国各省域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应依据省域间影响的差异性、不同时段上的趋势性,围绕效率提高设计改革开放的政策体系,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要素效率 市场化进程 对外开放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理论的理论根源、演进脉络与经验启示
6
作者 迟方旭 王志豪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25,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状况和法治建设实践,领导市场经济法治建设经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创立阶段、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状况和法治建设实践,领导市场经济法治建设经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创立阶段、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的发展阶段、十六大以后的完善阶段和十八大以来的新发展阶段,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具体实际之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关于法治对经济基础的保障功能和经济基础对作为上层建筑的法治的推动作用的理论论断,对新时代法治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马克思主义理论 市场经济法治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下载PDF
新中国政府和市场关系演变述论(1949-2024)
7
作者 武力 陈瑞婷 《新经济》 2024年第10期27-41,共15页
如何处理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政府和市场在各自的领域和合理的边界内发挥作用,是新中国经济发展史上一个贯穿始终的问题。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是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政府主导,市场式微。改革开放以后,在诱致性变迁下,市场... 如何处理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政府和市场在各自的领域和合理的边界内发挥作用,是新中国经济发展史上一个贯穿始终的问题。改革开放之前我国是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政府主导,市场式微。改革开放以后,在诱致性变迁下,市场作用逐渐增大,直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此后的20年,中国开始致力于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其后为加入WTO,中国加快了政府经济职能转变并鼓励民营经济发展。2001年底加入WTO以后,中国充分利用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和经济全球化两大机遇期,实现了十年的经济高增长,虽然是政府与市场共同发力,但是两者边界不清问题仍然存在。党的十八大以后,受到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影响,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下,政府和市场关系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因势利导,围绕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对经济体制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作出部署,主动对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和市场关系 改革开放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地区异质性、区际分工优化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8
作者 彭银春 孟大虎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4年第4期21-30,共10页
地区异质性是区际分工优化的原因。区际分工优化即围绕地区主体功能定位进行分工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地区异质性的结果。二者共同决定一个地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如何定位、如何分工、如何强化优势以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在推进高水... 地区异质性是区际分工优化的原因。区际分工优化即围绕地区主体功能定位进行分工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地区异质性的结果。二者共同决定一个地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如何定位、如何分工、如何强化优势以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的过程中,内陆及沿边地区的对外开放给这些地区“第一自然”的“再发现”提供了可能,也为“第二自然”的“再创造”营造了制度友好型的发展环境,有利于我国经济地理的重塑。同时,各地区应以发挥比较优势为出发点,选择发展方向和主导产业,在区际分工体系中发挥独特作用,参与全国产业链的打造,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国家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各自力量。此外,只有打破市场分割,打通经济循环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堵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生产出来的产品才可能有相对一个地区而言大得多的市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一个需求主体广大的、边界不断扩展的统一大市场。可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会不断释放统一市场的制度红利,不断拓展可促进区际分工优化的内需潜力,进而有助于各地区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异质性 区际分工 区域开放布局 现代化产业体系 全国统一大市场 新发展格局
下载PDF
股票市场对外开放与企业创新投入——基于沪港通与深港通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余静文 陈海健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5-97,共13页
围绕股票市场对外开放带来的收益和回报,本文利用双重差分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沪港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以下简称沪港通)和深港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以下简称深港通)的实施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研究样本中,入选沪港通... 围绕股票市场对外开放带来的收益和回报,本文利用双重差分法和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沪港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以下简称沪港通)和深港股票交易互联互通机制(以下简称深港通)的实施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研究样本中,入选沪港通和深港通标的的上市企业创新投入水平更高。进一步研究发现,股票市场对外开放通过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提高股票流动性和增加风险分担三个渠道提升了上市企业创新投入水平。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成为沪港通和深港通标的的非国有企业表现出更高的创新投入水平;进入机制内的上市企业应收账款占比显著下降,即股票市场对外开放提高了上市企业现金流的稳定性,这可能是企业增加创新投入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港通 深港通 股票市场对外开放 创新投入 双重差分法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资本逻辑的超越
10
作者 曾志炜 刘磊 《特区经济》 2024年第3期31-34,共4页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现阶段必须要利用资本这一生产要素来发展经济,但对资本的运用会产生人被资本统治、社会分配两极分化、社会资源浪费等弊端。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探索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它实现了对资本逻辑的超越。这... 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现阶段必须要利用资本这一生产要素来发展经济,但对资本的运用会产生人被资本统治、社会分配两极分化、社会资源浪费等弊端。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人民探索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它实现了对资本逻辑的超越。这一超越体现在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以实现共同富裕为实践和价值导向、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超越资本逻辑
原文传递
“两个结合”:阐述新时代中国对外开放思想的新视角
11
作者 陈再生 黄伟淇 《三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14,77,共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世界市场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开放思想(即中国古代开放思想)分别为当代中国对外开放思想的“两个结合”提供了理论前提和文化养分。世界市场理论蕴含着对世界市场与全球化产生必然性的认识、对资本主义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世界市场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开放思想(即中国古代开放思想)分别为当代中国对外开放思想的“两个结合”提供了理论前提和文化养分。世界市场理论蕴含着对世界市场与全球化产生必然性的认识、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两面性的分析和对世界市场发展归宿的展望与建构,明确了“两个结合”的出发点、矛盾点和落脚点。中国古代开放思想包含的“和而不同、兼收并蓄”“以义为先、义利兼顾”“天下为公、协和万邦”等观念,则为“两个结合”奠定了基调、原则和愿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对外开放的实践中将世界市场理论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国古代开放思想相结合,形成一系列全新的理论认识与发展方案,彰显出对“两个结合”的深入践行与灵活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对外开放 世界市场理论 中国古代开放思想
下载PDF
致公党中央“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专题座谈会综述
12
作者 牛娜 《中国发展》 2024年第2期85-88,共4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创造,已成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从坚持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加快城乡融合、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等方面,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创造,已成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从坚持市场化改革、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加快城乡融合、推动更高水平开放等方面,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水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全国统一大市场 对外开放
下载PDF
中国本土信用评级机构“走出去”发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简尚波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8,共11页
本土信用评级机构高水平“走出去”对于中国推动债券市场和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全球金融治理话语权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国本土信用评级机构“走出去”成效不强,与评级机构服务质量和资本实力不强、债券市场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 本土信用评级机构高水平“走出去”对于中国推动债券市场和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强全球金融治理话语权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国本土信用评级机构“走出去”成效不强,与评级机构服务质量和资本实力不强、债券市场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偏弱、海外市场开放环境屏障、国际评级市场垄断有关。推进本土评级机构高水平“走出去”,需充分考虑其战略价值和正外部性,营造强力外部支持环境,包括从国家层面加强战略重视,加大财政、资本等资源支持,优化行业监管环境,深化债市和人民币国际化建设等;本土评级机构则应加强以评级技术为核心的综合能力建设,合理谋划“走出去”空间布局,多渠道、多形式推进业务对外渗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用评级 评级机构 债券市场 信用风险 人民币国际化 对外开放 金融安全 金融强国
下载PDF
儒家文化、内部控制与企业商业信用融资 被引量:8
14
作者 卢宏亮 马泽恩 许潇月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3-94,共12页
以2010-2020年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儒家文化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并探究内部控制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儒家文化能显著促进企业商业信用融资。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儒家文化可以通过提升内部控制质量来促进企业商业信用融资,进... 以2010-2020年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儒家文化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并探究内部控制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儒家文化能显著促进企业商业信用融资。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儒家文化可以通过提升内部控制质量来促进企业商业信用融资,进一步分析表明,儒家文化对企业商业信用融资的促进作用在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和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商业信用融资 内部控制 对外开放 市场化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与区域协调发展:历史演进、理论逻辑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6
15
作者 刘秉镰 张伟静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5,共13页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开放先后经历有限开放、扩大开放、全面开放和深化开放四个阶段,区域经济格局也从计划平衡发展演变到非均衡发展再到协调发展。新发展格局下,原有对外开放模式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存在一些局限性,亟须...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开放先后经历有限开放、扩大开放、全面开放和深化开放四个阶段,区域经济格局也从计划平衡发展演变到非均衡发展再到协调发展。新发展格局下,原有对外开放模式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存在一些局限性,亟须开展新一轮的高水平对外开放。以新发展理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引领理念,本文从“更大范围-市场开放-全国统一大市场、更宽领域-贸易开放-产业协同发展、更深层次-制度开放-区域治理模式”三个维度构建新发展格局下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逻辑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高水平对外开放 区域协调发展 制度型开放 全国统一大市场
下载PDF
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与企业金融资产配置——来自“沪深港通”开通的证据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海峰 窦斌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0,共10页
现有文献对“沪深港通”政策影响做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但鲜少将其与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建立联系。本文关注以“沪深港通”启动为标志的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对我国上市公司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提出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金融化的竞争性假说,... 现有文献对“沪深港通”政策影响做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但鲜少将其与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建立联系。本文关注以“沪深港通”启动为标志的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对我国上市公司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提出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金融化的竞争性假说,并进行了PSM-DID检验,主要有三点发现:一是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有效降低我国上市公司金融投资比重,呈现显著的“去金融化”效应;二是对于非制造业的企业、国有企业、高透明度及高外部融资依赖企业而言,资本市场开放促使这类企业的金融投资比重更大幅度削减;三是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在降低企业金融投资比重的同时,增大了其资本性支出和研发投资的力度,为企业研发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上述结论为推动资本市场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及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职能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 金融资产 金融化 脱实向虚
下载PDF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市场经济新体制若干思考 被引量:1
17
作者 佟家栋 张千 佟盟 《开放导报》 2023年第5期27-38,共12页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使我们改革开放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中国经济发展遇到了严峻挑战,需要寻找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动力,这个新动力就是开放型市场经济的加快建设。它将替代开放倒逼改革,成为促进发展新的动力机制。当前,中国正处于新...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使我们改革开放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中国经济发展遇到了严峻挑战,需要寻找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动力,这个新动力就是开放型市场经济的加快建设。它将替代开放倒逼改革,成为促进发展新的动力机制。当前,中国正处于新旧动力机制的转型期,需要加快转型步伐,为建设和完善开放型市场经济体制采取一系列行动,减少转换所需要的成本。在制度完善的基础上,增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开放型市场经济 制度动力 转型期
下载PDF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与企业技术创新--来自中国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证据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凤荣 马骏 李亚飞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9-68,共10页
本文以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探究了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政策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地,沪深港... 本文以2007~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以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法,探究了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政策与企业技术创新的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沪深港通交易制度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地,沪深港通通过降低公司代理成本激励了企业技术创新,因而存在沪深港通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司治理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沪深港通对非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初始生产率较高企业与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企业的激励作用更为显著。经济后果探索发现,沪深港通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的研究发现对继续深化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推进创新驱动战略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均具有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 沪深港通 企业技术创新 公司治理 初始生产率 市场化程度 全要素生产率
下载PDF
资本市场开放与企业杠杆操纵——以“沪深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为背景 被引量:2
19
作者 喻彪 杨刚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6-106,共11页
利用“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提供的准自然实验情境,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杠杆操纵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能够显著抑制企业杠杆操纵,即“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后,相较于非标的... 利用“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提供的准自然实验情境,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杠杆操纵的影响。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能够显著抑制企业杠杆操纵,即“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后,相较于非标的企业,标的企业杠杆操纵程度显著降低。作用机制检验表明,资本市场开放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代理冲突等路径抑制企业杠杆操纵。进一步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抑制企业杠杆操纵的效应在外部融资依赖程度较高、内部控制质量较低以及外部审计监督较弱的企业中更显著。研究结论丰富了资本市场开放经济效应的相关研究,同时也为抑制企业杠杆操纵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市场开放 沪深港通 杠杆操纵 融资约束 代理冲突
下载PDF
促进国内国际大市场建设的战略价值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姚树洁 房景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21,共12页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内需要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抓手,巩固国内大市场主体地位,对外则要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牵引,促进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内需要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抓手,巩固国内大市场主体地位,对外则要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牵引,促进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而全球疫情与百年变局叠加对于国内国际大市场建设提出全新挑战。在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工作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突出了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及构建两大市场的重要性。本文分析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发展基础,梳理我国居民消费市场变迁,对比我国与全球其他主要经济体最终消费市场规模;分析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制约因素及发展瓶颈,讨论高水平对外开放面临的现实挑战,多指标分析技术创新与自主研发是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动能;提出国内大市场是推进国际大循环发展的重要基础,高水平对外开放是促进更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解释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相得益彰的内在逻辑;最后提出促进国内国际大市场建设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统一大市场 高水平对外开放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