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塘-人工湿地塘床系统处理造纸废水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徐亚东 王超 +1 位作者 王沛芳 徐维骝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2-385,共4页
在介绍江苏双灯纸业集团公司利用人工湿地塘床系统处理废水的工艺过程和运行情况的同时,分析了该系统净化污染物的机理及生态环境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塘床系统不仅对特征污染物指标CODCr,BOD5和SS等具有较高的去除率,还通过出水... 在介绍江苏双灯纸业集团公司利用人工湿地塘床系统处理废水的工艺过程和运行情况的同时,分析了该系统净化污染物的机理及生态环境效益.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湿地塘床系统不仅对特征污染物指标CODCr,BOD5和SS等具有较高的去除率,还通过出水灌溉芦苇降低了土壤盐渍化程度,并且湿地中生长的芦苇可作为造纸原材料回收利用,同时人工湿地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环境,既改善了局部景观,又保护了野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塘床系统 造纸废水处理 生态效应
下载PDF
人工湿地塘床系统净化地表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王庆安 任勇 +2 位作者 钱骏 黄时达 孙铁珩 《四川环境》 2000年第1期9-15,共7页
成都市活水公园人工湿地塘床系统对枯水期府河水中的CODCr,BOD5,TN ,TP ,oil,LAS ,Ar -OH ,NH3,S2 - 等污染物的去除率在 85%以上 ,总大肠菌群的去除率达 99 9%以上 ,其净化效果能够满足净化地表水或污水深度处理的需要。由此可见 ,人... 成都市活水公园人工湿地塘床系统对枯水期府河水中的CODCr,BOD5,TN ,TP ,oil,LAS ,Ar -OH ,NH3,S2 - 等污染物的去除率在 85%以上 ,总大肠菌群的去除率达 99 9%以上 ,其净化效果能够满足净化地表水或污水深度处理的需要。由此可见 ,人工湿地塘床系统是一种生态滤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塘床系统 净化 地表水 废水处理 滤池
下载PDF
中国淡水池塘养殖减排工程设施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陆诗敏 鲍旭腾 +3 位作者 田昌凤 黄一心 徐皓 刘兴国 《渔业现代化》 CSCD 2021年第6期1-8,共8页
淡水池塘养殖水体污染已成为制约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工程设施减少池塘养殖粪便、残饲和尾水排放是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目前,淡水池塘养殖减排工程主要包括:基于人工湿地的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三池两坝”池塘养殖水体净... 淡水池塘养殖水体污染已成为制约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工程设施减少池塘养殖粪便、残饲和尾水排放是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目前,淡水池塘养殖减排工程主要包括:基于人工湿地的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三池两坝”池塘养殖水体净化系统、“集装箱+生态池塘”养殖系统、绿色高效圈养系统、植物浮床-池塘复合养殖系统、流水槽-池塘内循环养殖系统、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系统。本研究着重从养殖系统工程构建、运行原理角度,分析上述7种常见工程设施特征。这些设施通过集污、排污、沉淀、微生物降解、植物吸收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将部分营养元素资源化再利用。受限于技术缺陷、产业基础等,目前池塘养殖减排工程设施推广普及率不高。建议应加强池塘氮、磷等物质循环方面的基础性研究,积极研发池塘氮、磷污染物高效处理设施,完善池塘养殖减排工程产业链。本研究可为中国淡水池塘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水池塘 人工湿地 集装箱养殖 圈养模式 植物浮床 多层次综合养殖 池塘内循环系统
下载PDF
江西某湖补水湿地工程设计案例解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毛雪慧 林静 +1 位作者 王永秀 彭子如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37-41,共5页
针对江西某湖生态环境承载力较差的问题,进行芳兰湖专项水环境设计。利用塘床系统对截流的芳兰湖周边片区面源污染的基流及初期雨水进行处理,利用垂直流人工湿地技术对虞家河水的补水进行处理,同时,结合湖泊生态系统构建技术,使芳兰湖... 针对江西某湖生态环境承载力较差的问题,进行芳兰湖专项水环境设计。利用塘床系统对截流的芳兰湖周边片区面源污染的基流及初期雨水进行处理,利用垂直流人工湿地技术对虞家河水的补水进行处理,同时,结合湖泊生态系统构建技术,使芳兰湖水质达到Ⅲ类水质目标要求,且满足生态需水量要求。工程实施后,可有效削减排入芳兰湖的面源污染负荷,改善芳兰湖水质,美化周边环境,达到水质目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人工湿地 塘床系统 面源控制 水质改善
下载PDF
生物滤床净化池溏养殖排放水系统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兴国 徐皓 +2 位作者 顾兆俊 朱浩 吴宗凡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00-1009,共10页
针对传统池塘养殖排放水净化设施效率低、占地面积大等问题,研制了立体弹性填料和陶粒生物滤床,构建了生物滤床净化池塘养殖排放水系统,系统由养殖池塘、立体弹性填料滤床和陶粒滤床等组成.通过分析对池塘排放水净化效果,确定了适合池... 针对传统池塘养殖排放水净化设施效率低、占地面积大等问题,研制了立体弹性填料和陶粒生物滤床,构建了生物滤床净化池塘养殖排放水系统,系统由养殖池塘、立体弹性填料滤床和陶粒滤床等组成.通过分析对池塘排放水净化效果,确定了适合池塘养殖排放水净化处理的水力停留时间(HRT);通过分析池塘水质、藻类变化等,确定了生化滤床净化再循环利用系统的池塘水体循环量、生物滤床与养殖池塘组成比例等参数.根据以上参数运行循环水养殖系统,可使池塘水体中的营养盐维持在较低水平,同时还可以优化水体中的藻类结构,减少养殖用水和污染排放.该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多个池塘养殖场,为池塘养殖排放水净化再利用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滤床 池塘养殖排放水 净化系统
原文传递
组合式水生植物净化系统对Cu、Pb和Cd的去除与生物富集特征 被引量:29
6
作者 董小霞 颜昌宙 +3 位作者 王灶生 赵佩红 周石磊 王萌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447-1453,共7页
选取再力花、美人蕉、水烛、旱伞草、梭鱼草、慈姑、菖蒲、水葫芦和大藻9种植物作为实验植物,构建成以高效净化重金属污染水体为主要功能的组合式水生植物高效净化系统(人工湿地+生态浮床+水生植物塘3个处理单元串联而成),研究不... 选取再力花、美人蕉、水烛、旱伞草、梭鱼草、慈姑、菖蒲、水葫芦和大藻9种植物作为实验植物,构建成以高效净化重金属污染水体为主要功能的组合式水生植物高效净化系统(人工湿地+生态浮床+水生植物塘3个处理单元串联而成),研究不同处理单元中水生植物对重金属Cu、Pb和cd的去除能力及富集特征。结果表明,该净化系统经过为期60d的连续运行,对Cu、Pb和Cd的去除率较为稳定,可分别达到Cu93.5%~96.1%、Ph94.5%~95.2%和Cd95.6%~97.4%,3种重金属出水浓度均可达到GB3838-2002Ⅲ类水排放要求;其中人工湿地单元对重金属去除贡献率最高,Cu、Pb和Cd分别为54.15%、33.61%和44.84%,其次为生态浮床处理单元,Cu、Pb和Cd的去除贡献率分别为38.61%、51.42%和38.56%,而水生植物塘主要起到深度处理作用,对Cu、Pb和cd的去除贡献率分别为7.24%、14.97%和16.6%。9种植物在系统运行期间,生长状况良好,且重金属累积量较高,尤其是生物塘系统中的水葫芦和大藻,实验期间其重金属生物富集系数(BCF)均在200以上。所选植物不同部位对3种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能力均表现为根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式净化系统 人工湿地 生态浮床 生物塘 重金属废水
原文传递
Performance of pond–wetland complexes as a preliminary processor of drinking water sources 被引量:12
7
作者 Weidong Wang Jun Zheng +4 位作者 Zhongqiong Wang Rongbin Zhang Qinghua Chen Xinfeng Yu Chengqing Yi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19-133,共15页
Shijiuyang Constructed Wetland(110 hm^2) is a drinking water source treatment wetland with primary structural units of ponds and plant-bed/ditch systems. The wetland can process about 250,000 tonnes of source water ... Shijiuyang Constructed Wetland(110 hm^2) is a drinking water source treatment wetland with primary structural units of ponds and plant-bed/ditch systems. The wetland can process about 250,000 tonnes of source water in the Xincheng River every day and supplies raw water for Shijiuyang Drinking Water Plant. Daily data for 28 months indicated that the major water quality indexes of source water had been improved by one grade. The percentage increase for dissolved oxygen and the removal rates of ammonia nitrogen, iron and manganese were 73.63%, 38.86%, 35.64%, and 22.14% respectively. The treatment performance weight of ponds and plant-bed/ditch systems was roughly equal but they treated different pollutants preferentially. Most water quality indexes had better treatment efficacy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inlet concentrations. Thes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pond–wetland complexes exhibited strong buffering capacity for source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The treatment cost of Shijiuyang Drinking Water Plant was reduced by about 30.3%. Regional rainfall significantly determined the external river water levels and adversely deteriorated the inlet water quality, thus suggesting that the "hidden" diffuse pollution in the multitudinous stream branches as well as their catchments should be the controlling emphases for river source water protection in the future. The combination of pond and plant-bed/ditch systems provides a successful paradigm for drinking water source pretreatment. Three other drinking water source treatment wetlands with ponds and plant-bed/ditch systems are in operation or construction in the stream networks of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more people will be benefi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nd–wetland combination Plant-bed/ditch system Constructed root channel technology Semi-subsurface flow wetland Weighted comprehensive water quality index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