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Analysis of Pre -Qin Confucian Ecological Thoughts A Perspective from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Sun Bingwen Wang Xiuho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84-293,共10页
Pre-Qin dynasty Confucianism is famous and rich in ecological thoughts,which include the holistic thought of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 thought of"benevolence for people and caring for animal... Pre-Qin dynasty Confucianism is famous and rich in ecological thoughts,which include the holistic thought of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the thought of"benevolence for people and caring for animals and plants" and "ecological ethics of respecting nature"; the thought of "conforming to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its protecti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as a forthcoming civilization form,highlight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pursuit of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Pre-Qin Confucian ecological thought can provide useful ideological resource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历史 生态思想 自然环境保护
下载PDF
从《学记》研究(1979-2014)看先秦儒家教育伦理思想的当代探索 被引量:1
2
作者 韩博韬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95-99,共5页
按照内容侧重不同,1979-2014近35年相关《学记》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及硕博士学位论文可分八类:中文文本与西方名著的比较,古代思想史与当代价值的比较,教师与学生的比较,教育与教学的比较。据其可得结论:社会交往是教育行动的基础,教... 按照内容侧重不同,1979-2014近35年相关《学记》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论文及硕博士学位论文可分八类:中文文本与西方名著的比较,古代思想史与当代价值的比较,教师与学生的比较,教育与教学的比较。据其可得结论:社会交往是教育行动的基础,教学秩序是教育行动的依据,教育理想是教育行动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记》 先秦儒家 教育伦理思想
下载PDF
武术的文化进程探析 被引量:26
3
作者 杨建营 邱丕相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7-50,57,共5页
对武术由一项原始格斗技术发展成文化载体的演进历程进行研究。认为:先秦文化的繁荣使武术初具文化特色;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的宋明理学的世俗化,促使武术成为成熟的文化载体,具有多方面文化特色;西方文化及竞技体育改变武术发展中的... 对武术由一项原始格斗技术发展成文化载体的演进历程进行研究。认为:先秦文化的繁荣使武术初具文化特色;集中国传统文化之大成的宋明理学的世俗化,促使武术成为成熟的文化载体,具有多方面文化特色;西方文化及竞技体育改变武术发展中的不良趋向,但降低了武术的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术 文化 进程 先秦文化 宋明理学 竞技体育
下载PDF
先秦儒学“以人为本”思想诠释 被引量:9
4
作者 陆卫明 吕菲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1-146,共6页
先秦时期中国原始儒学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相当丰富,主要包括以人为尊、以民为贵、以仁为本三个方面,其精神蕴涵十分丰富,不仅奠定了中国人文主义传统,对传统政治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与当今"科学发展观"中的"... 先秦时期中国原始儒学中"以人为本"的思想相当丰富,主要包括以人为尊、以民为贵、以仁为本三个方面,其精神蕴涵十分丰富,不仅奠定了中国人文主义传统,对传统政治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与当今"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思想颇多相通。科学地挖掘和利用中国传统人本思想,对于推进现实社会文化进步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学 以人为本 传统文化
下载PDF
先秦儒家人文思想与高等体育院校人文素质教育 被引量:5
5
作者 李新霞 韩志芳 郜文华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40-42,60,共4页
当代体育院校普遍存在着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状况,并由此引发了许多问题。面临国内外普遍开始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形势,体育院校搞好人文素质教育至关重要。先秦儒家思想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又有着悠久的人文教育传统,要加以借鉴... 当代体育院校普遍存在着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的状况,并由此引发了许多问题。面临国内外普遍开始重视人文素质教育的形势,体育院校搞好人文素质教育至关重要。先秦儒家思想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又有着悠久的人文教育传统,要加以借鉴,充分发挥先秦儒家人文思想的积极功能,推进人文素质教育,提高体育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儒家 人文思想 高等体育院校 人文素质教育
下载PDF
先秦儒家身体观及其体育思想的阐释与反思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有强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10,共8页
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在身体观上一脉相承,主张身心相合,强调心对感官肢体的节控作用。他们对于身体的理解建立并影响了传统儒学审视身体的基本维度,同时也决定了国人对于体育运动所特有的文化心态。受其身体观的影响,... 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在身体观上一脉相承,主张身心相合,强调心对感官肢体的节控作用。他们对于身体的理解建立并影响了传统儒学审视身体的基本维度,同时也决定了国人对于体育运动所特有的文化心态。受其身体观的影响,先秦儒家的体育思想表现出如下特征:先秦儒家主张"心"对身体的主导地位,贬低力的作用,批评单纯以满足感官刺激、流连忘返的体育活动;先秦儒家倡导"礼"对身体节制作用,强化射、御等体育活动的仪式性和规范性,从而将其教化和示范作用加以延展;先秦儒家持有的"省身"、"修身"传统,也让体育活动充满了内省、自律的意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儒家 身体 体育
下载PDF
论先秦儒家人文精神与技术思想之和谐 被引量:2
7
作者 吴智 于丹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392-397,共6页
由于现代技术的人文缺失,技术人文维度与技术科学维度的疏离即"不和谐",造成了现代技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种种危害。通过论述"尽物知天"与"仁爱万物"的"和谐","忧患意识"与&q... 由于现代技术的人文缺失,技术人文维度与技术科学维度的疏离即"不和谐",造成了现代技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种种危害。通过论述"尽物知天"与"仁爱万物"的"和谐","忧患意识"与"经世致用"的"和谐",注重整体直觉体悟与"悟性"技术思想之间的"和谐",阐明先秦儒家人文精神与技术思想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个关系层面的高度"和谐",对于现代技术危机给予了"和谐"的理论消解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儒家 人文精神 技术思想 和谐
下载PDF
在理念与仪则之间——先秦儒家思想中的礼义与礼仪 被引量:8
8
作者 任强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28-134,共7页
本文探讨了先秦儒家思想中礼义与礼仪的界定,分析了礼义与礼仪的含义与社会作用,并提出在现代社会中,礼义仍然有存在的意义,礼仪则应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关键词 先秦 儒家思想 礼义 礼仪 价值
下载PDF
先秦儒家社会救助思想析论 被引量:5
9
作者 甄尽忠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4-127,共4页
先秦儒家在仁政爱民的思想基础上,形成了丰富而系统的社会救助思想。涉及灾害救助、贫困救助和特殊救助等各个方面。先秦儒家的这些主张既是对我国古代社会救助思想的继承和总结,同时对我国后世传统社会救助制度和救助思想的形成也产生... 先秦儒家在仁政爱民的思想基础上,形成了丰富而系统的社会救助思想。涉及灾害救助、贫困救助和特殊救助等各个方面。先秦儒家的这些主张既是对我国古代社会救助思想的继承和总结,同时对我国后世传统社会救助制度和救助思想的形成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儒家思想 社会救助 农业 赋税
下载PDF
法家重法和法治但不排斥德和德治的一些论证 被引量:7
10
作者 夏伟东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0-16,共7页
法家轻德治、反德教,并不等于绝对排斥德和德治,这与儒家轻法和法治,却不绝对排斥法和法治的情形颇为相同。法家在强调法治的基础上,经予了道德应有的地位和尊重,甚至在一定意义上对德治也不无关注。从先秦法家代表人物的思想中可以看出... 法家轻德治、反德教,并不等于绝对排斥德和德治,这与儒家轻法和法治,却不绝对排斥法和法治的情形颇为相同。法家在强调法治的基础上,经予了道德应有的地位和尊重,甚至在一定意义上对德治也不无关注。从先秦法家代表人物的思想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商鞅、管子还是韩非,法家思想家主张的基本的治国方略,都可以称作"刑主德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法家 法治 德治 刑主德辅 儒家
下载PDF
殷周文化传统与先秦儒家圣人内涵的政治维度 被引量:3
11
作者 成云雷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2-26,共5页
先秦儒家圣人具有德业并重的特点,其内涵除了具有伦理维度外,也有政治维度。殷周文化传统的影响是先秦儒家圣人内涵政治维度得以形成的重要原因。先秦儒家圣人的则天、知天与殷代巫文化传统的通天有关,先秦儒家圣人作为人伦之至与周代... 先秦儒家圣人具有德业并重的特点,其内涵除了具有伦理维度外,也有政治维度。殷周文化传统的影响是先秦儒家圣人内涵政治维度得以形成的重要原因。先秦儒家圣人的则天、知天与殷代巫文化传统的通天有关,先秦儒家圣人作为人伦之至与周代的德文化传统有关。殷周文化传统的影响,对于先秦儒家圣人成为从天下无道向天下有道转变的秩序建构主体至关重要。探讨殷周文化传统对于先秦儒家圣人观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把握先秦儒家关注社会现实、以天下为己任的救世情怀和致思路向,从而在整体上深化对于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功能、作用和地位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周文化 圣人 政治维度 先秦儒家
下载PDF
先秦儒家生态经济思想及其对当代的启迪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麦茹 韦苇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51-55,共5页
当今全球生态危机使得对人类现有文明的反思成为当务之急,对中国传统文化即先秦儒家文化的重新认识可以深化这种反思。反思结论如下:先秦儒家之“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内圣外王、推己及人、推人及物的逻辑思路,敬畏自然的宗教文化是其... 当今全球生态危机使得对人类现有文明的反思成为当务之急,对中国传统文化即先秦儒家文化的重新认识可以深化这种反思。反思结论如下:先秦儒家之“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内圣外王、推己及人、推人及物的逻辑思路,敬畏自然的宗教文化是其生态经济思想的三大根基,在这三大根基的共同作用下,注重可持续性发展成为先秦儒家之生产观、消费观、赋税观与分配观的显著特征,从而使其经济思想富含大量的生态因子,这也为身处生态困境的我们提供了深刻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可持续发展 经济思想 哲学、逻辑与宗教文化根基 启迪
下载PDF
论先秦儒家人文精神与技术思想之融合——在人与自然关系层面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智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3-87,共5页
本文论述了先秦人文精神的历史渊源及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先秦儒家人文精神的确立。先秦儒家的人文精神,为技术思想提供了可知论并促进技术主体的能动性;先秦儒家重视生态整体性的人文精神,为技术思想提供生态伦理意识,为技... 本文论述了先秦人文精神的历史渊源及以"天人合一"为核心的先秦儒家人文精神的确立。先秦儒家的人文精神,为技术思想提供了可知论并促进技术主体的能动性;先秦儒家重视生态整体性的人文精神,为技术思想提供生态伦理意识,为技术思想提供了合理的人文规范,体现出先秦儒家人文精神与技术思想在人与自然层面的高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人文精神 技术思想 融合
下载PDF
清代思想史上的诸子学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检秋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6,共12页
清代学者对子书的校勘、注释不完全排除义理,而对诸子地位的尊贬、诸子学说的阐发,更是思想史的重要内容。从清初相对于理学的异端,到少数乾嘉学者超越以子证经,进而在晚清经世致用、西学东渐的潮流中彰显价值,发展为"古学复兴&qu... 清代学者对子书的校勘、注释不完全排除义理,而对诸子地位的尊贬、诸子学说的阐发,更是思想史的重要内容。从清初相对于理学的异端,到少数乾嘉学者超越以子证经,进而在晚清经世致用、西学东渐的潮流中彰显价值,发展为"古学复兴"的主体,清代诸子学始终关联时代思潮,成为培育新思想的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思想史 诸子学 经子关系 古学复兴
下载PDF
先秦儒家富民思想探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甄尽忠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1-64,共4页
先秦儒家以民本思想为基础,提出了系统的惠民、富民的思想主张。他们认为民富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要富国,必先富民。为实现富民的理想,先秦儒家提出了轻徭薄赋、制民之产、富而后教等措施。这些思想和主张对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的发... 先秦儒家以民本思想为基础,提出了系统的惠民、富民的思想主张。他们认为民富是社会稳定的基础,要富国,必先富民。为实现富民的理想,先秦儒家提出了轻徭薄赋、制民之产、富而后教等措施。这些思想和主张对中国传统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儒家 富民 思想
下载PDF
从祭祀乐到雅乐——先秦儒家乐教传统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书惠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2期39-42,47,共5页
在初始时期"乐"主要以"祭祀乐"的形态呈现,抒发的是一种宗教情感。随着文化氛围与社会环境的改变,"乐"更多的以"礼乐一体"的面貌存在。为了保持"乐"的独立性并提升其价值,儒家在&qu... 在初始时期"乐"主要以"祭祀乐"的形态呈现,抒发的是一种宗教情感。随着文化氛围与社会环境的改变,"乐"更多的以"礼乐一体"的面貌存在。为了保持"乐"的独立性并提升其价值,儒家在"制礼作乐"的基础上将"祭祀乐"转化为更符合时代需求的"雅乐","乐"便与社会伦理、道德教育紧密相连,体现出儒家"乐教"理性与神性杂糅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乐教 祭祀乐 雅乐 礼乐一体 先秦儒家 理性与神性
下载PDF
论先秦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人性预设 被引量:3
17
作者 皮伟兵 《云梦学刊》 2007年第5期58-60,68,共4页
先秦儒家的政治伦理是以仁政、德治为价值指向的。因此,提倡"仁",强调"礼",追求德治和等级秩序和谐的先秦儒家,势必要寻找一个合理而有力的人性依据。人皆向善的人性预设,就不可避免地成为其政治伦理思想的人性根基。
关键词 先秦儒家 政治伦理 人性预设 人皆向善
下载PDF
先秦儒法婚姻思想比较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淑一 《古代文明》 CSSCI 2013年第3期69-73,113,共5页
先秦儒、法婚姻思想既"同"又"异","同"表现为两家都以维护当时约定俗成的婚姻道德为己任,以建立某种使男性受益的婚姻家庭秩序为目标;"异"表现为两家在达至理想婚姻家庭目标的途径和手段上略... 先秦儒、法婚姻思想既"同"又"异","同"表现为两家都以维护当时约定俗成的婚姻道德为己任,以建立某种使男性受益的婚姻家庭秩序为目标;"异"表现为两家在达至理想婚姻家庭目标的途径和手段上略有差异。"同"源于两家共同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和共同作为男权社会代言人的身份,"异"源于两家有差别的人性观和治世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儒法 婚姻思想 比较
下载PDF
论先秦儒家中庸之异 被引量:1
19
作者 晁乐红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9,共5页
中庸作为先秦儒家的重要范畴,在"何为中"问题上,大儒们的回答有所不同。孔子将其视为哲学方法论意义上的"道",从全局和全面出发,主张"全为中";子思将中庸上升为宇宙的本体,并认为诚是上达该本体的唯一正... 中庸作为先秦儒家的重要范畴,在"何为中"问题上,大儒们的回答有所不同。孔子将其视为哲学方法论意义上的"道",从全局和全面出发,主张"全为中";子思将中庸上升为宇宙的本体,并认为诚是上达该本体的唯一正确途径,从而提出"诚为中";孟子从性善论出发,必然推演为"仁义为中";荀子为恢复孔子的中庸之道,纠偏思孟的"德性为中",倡导"规范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儒家 中庸 全为中 诚为中 仁义为中 规范为中
下载PDF
前秦苻坚与后秦姚兴之汉文化特征及其现代启示——以汉武帝以降“崇儒兴学”的汉文化传统为中心 被引量:1
20
作者 戴晓刚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380-384,共5页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多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时期,其间正当两晋南朝玄风弥漫之际,十六国北朝却儒风雄劲。从十六国中后期开始,前秦苻坚、后秦姚兴等胡族统治者大力吸取汉、魏、晋以降汉族统治者的治国之道,颇具以"崇儒兴学"...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多民族文化交融的重要时期,其间正当两晋南朝玄风弥漫之际,十六国北朝却儒风雄劲。从十六国中后期开始,前秦苻坚、后秦姚兴等胡族统治者大力吸取汉、魏、晋以降汉族统治者的治国之道,颇具以"崇儒兴学"为中心的汉文化特征,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前秦、后秦政治、经济、文化诸项事业的发展,而且有力地推进了整个十六国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比较探究苻坚与姚兴的汉文化特征,不仅有助于从文化层面进一步了解十六国中后期的历史发展及其基本规律,而且对当前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均具有较大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秦 后秦 苻坚 姚兴 十六国 崇儒兴学 汉文化 比较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