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henolic Prepolymer Impregnated Chinese Fir by Cyclic Increasing-Pressure Method with Green and Efficient 被引量:2
1
作者 Yuan Zhang Ping Li +3 位作者 Yiqiang Wu Guangming Yuan Xianjun Li Yingfeng Zuo 《Journal of Renewable Materials》 SCIE EI 2020年第11期1473-1488,共16页
The Chinese fir wood was impregnated using a cyclic increasingpressure method(CIPM)with phenolic prepolymers as the impregnating modifier.Unmodified Chinese fir and progressive increasing-pressure method(PIPM)impregn... The Chinese fir wood was impregnated using a cyclic increasingpressure method(CIPM)with phenolic prepolymers as the impregnating modifier.Unmodified Chinese fir and progressive increasing-pressure method(PIPM)impregnated Chinese fir were used as reference samples and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The product’s chemical structure,internal morphology,crystal structure,and heat resistance were characterized.The transversal and longitudinal sections showed better filling effects,so that it bore greater external loading and reduced the water storage space.CIPM infused more phenolic prepolymer into the Chinese fir.Not only producing more physical filling but also forming more hydrogen bond associations and chemical bond combinations.Compared with PIPM and unmodi-fied Chinese fir,the CIPM impregnated Chinese fir had better mechanical strength and water resistance.The cellulose chains in CIPM impregnated Chinese fir were more closely linked and their crystallinity were clearly improved.Changes in internal morphology and crystal structure explained the reason why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water resistance of CIPM impregnated Chinese fir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This Chinese fir had lower thermal decomposition rates,higher decomposition residual rates,and smaller combustion flames,which confirmed that it possessed improved heat and fire resist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fir phenolic prepolymer cyclic increasing pressure method chemical structure crystalline structure heat resistance
下载PDF
Synthesis of a novel UV-curable prepolymer neopentyl glycol diglycidyl ether diacrylate and its cured film tensile property
2
作者 黄笔武 黄伯芬 +1 位作者 谌伟庆 欧阳志强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2009年第5期396-401,共6页
A novel UV-curable prepolymer neopentyl glycol diglycidyl ether diacrylate (NPGGEA) was synthesized by using neopentyl glycol diglycidyl ether (NPGGE) and acrylic acid (AA) as starting materials, N, N-dimethylbenzylam... A novel UV-curable prepolymer neopentyl glycol diglycidyl ether diacrylate (NPGGEA) was synthesized by using neopentyl glycol diglycidyl ether (NPGGE) and acrylic acid (AA) as starting materials, N, N-dimethylbenzylamine as catalyst and p-hydroxyanisole as inhibitor. The optimum synthetic conditions were taken as follows: The concentration of N,N-dimethylbenzylamine, 0.80% of reactants; the concentration of p-hydroxyanisole, 0.3% of reactants;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90-110 ; the molar ratio of NPGGE to AA, 1:2.2. Meanwhile, 1-hydroxycyclohexyl phenyl ketone of a UV-cured initiator was added to the synthesized NPGGEA to prepare a kind of UV-cured coat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UV-cured films were determined, giving 28.75 MPa of tensile strength, 923.82 MPa of Young's modulus and 5.51% of elongation at t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thesis neopentyl GLYCOL DIGLYCIDYL ETHER diacrylate(NPGGEA) ACRYLIC acid(AA) UV-CURABLE prepolymer film
下载PDF
Chemical Analyses of Palm Kernel Oil-Based Polyurethane Prepolymer
3
作者 Chee Sien Wong Khairiah Haji Badri 《Materials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 2012年第2期78-86,共9页
Polyurethane (PU) was prepared from palm kernel oil-based monoester polyol (PKO-p) via prepolymerization method at NCO/OH ratio of 200/100, 150/100, 100/100, and 75/100 at ambient temperature under nitrogen gas atmosp... Polyurethane (PU) was prepared from palm kernel oil-based monoester polyol (PKO-p) via prepolymerization method at NCO/OH ratio of 200/100, 150/100, 100/100, and 75/100 at ambient temperature under nitrogen gas atmosphere. The structure of the synthesized prepolymerized PKO-p PU was determined using FTIR and 13C NMR. The disapperance of NCO peak in the FTIR spectrum at 2270 cm–1 - 2250 cm–1 cm showed that MDI has completely reacted to form PU. The appearance of C=O peak at 1700 cm–1 indicated that hydrogen bonding was formed between the soft segmented chain of the PKO-p and the hard segmented MDI. Hence, urethane bond was the main polymeric chain in the P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LM KERNEL Oil prepolymerIZATION POLYURETHANE Soft SEGMENT HARD SEGMENT
下载PDF
矿用MDI-50型聚氨酯加固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
作者 唐宏 王玉超 +1 位作者 张豫 陈贵锋 《煤质技术》 2023年第2期69-75,共7页
聚氨酯注浆加固材料在煤矿井下使用过程中需保证其力学强度及降低材料注浆过程的反应温度,因而针对添加阻燃剂和通过化学反应以改变材料结构的阻燃改性方法研究极其重要。为了有效提升聚氨酯加固材料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在聚氨酯加固材... 聚氨酯注浆加固材料在煤矿井下使用过程中需保证其力学强度及降低材料注浆过程的反应温度,因而针对添加阻燃剂和通过化学反应以改变材料结构的阻燃改性方法研究极其重要。为了有效提升聚氨酯加固材料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在聚氨酯加固材料B组分中引入异氰酸酯和扩链剂预聚工艺,有效合成MDI-TMP加成物,从而整体提高硬段交联程度。通过红外光谱、万能力学试验机和热重、凝胶渗透色谱研究预聚温度对MDI-50型聚氨酯加固材料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高反应温度、抗压强度和拉伸强度随预聚反应温度增加而升高,预聚温度为80℃时所制得的聚氨酯加固材料力学性能最佳;极限氧指数主要由阻燃剂添加量决定,预聚体的结构对其影响不大。MDI-50型聚氨酯加固材料的反应速率可调,反应温度上升平缓,凝结后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可满足聚氨酯注浆材料在煤矿加固应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加固材料 抗压强度 氧指数 预聚温度 力学性能 阻燃性能
下载PDF
聚丙烯生产中细粉生成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余胜 《四川化工》 CAS 2023年第2期26-30,共5页
Spheripol工艺广泛应用于聚丙烯树脂的工业生产,但是其产品中常常含有部分细粉,不仅影响产品质量,而且不利于装置的长周期稳定运行,本文通过查阅文献,结合对聚丙烯装置生产过程的考察,分析了生产过程中细粉产生的原因,并结合生产实际提... Spheripol工艺广泛应用于聚丙烯树脂的工业生产,但是其产品中常常含有部分细粉,不仅影响产品质量,而且不利于装置的长周期稳定运行,本文通过查阅文献,结合对聚丙烯装置生产过程的考察,分析了生产过程中细粉产生的原因,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一些有助于降低细粉生成的对策,通过关注催化剂质量、优化催化剂配置和预聚合方案,以及提高原料丙烯纯度等方法有望降低细粉生成,改善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细粉 催化剂 预聚合
下载PDF
聚丙烯催化剂预聚合工艺优化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栋 王兴仁 +3 位作者 杨爱武 笪文忠 徐宏彬 梅利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36-240,共5页
考察了釜式淤浆预聚合对Hypol聚合工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丙烯催化剂进行预聚合可以改善聚丙烯粒子的形态,减少聚丙烯中细粉(粒径小于200μm)的含量,提高聚阿烯粒子的规整性,提高粒子强度。预聚合度的提高会降低催化剂的初... 考察了釜式淤浆预聚合对Hypol聚合工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丙烯催化剂进行预聚合可以改善聚丙烯粒子的形态,减少聚丙烯中细粉(粒径小于200μm)的含量,提高聚阿烯粒子的规整性,提高粒子强度。预聚合度的提高会降低催化剂的初始催化活性,但有利于催化活性的平稳释放。当预聚合温度由10℃升高到40℃时,聚合产率降低。预聚合过程中增加助催化剂(三乙基铝)的用量,可以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催化活性存在一个最佳值)。预聚合过程中加入外给电子体,可提高聚丙烯粒子的规整性,减少细粉含量,但降低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预聚合后的催化剂在储存时间10—20h内催化活性衰减最快,最大衰减幅度达到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预聚合 催化剂 助催化剂 外给电子体
下载PDF
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的研制 被引量:7
7
作者 方少明 周立明 +3 位作者 陈朋 高丽君 刘东亮 李瑞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8-20,共3页
采用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扩链剂等原料通过预聚物法合成了浇注型聚氨酯(PUR)弹性体,分析了柔性链段的分子结构、扩链剂的分子结构及异氰酸酯基的含量等因素对PUR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聚己二... 采用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扩链剂等原料通过预聚物法合成了浇注型聚氨酯(PUR)弹性体,分析了柔性链段的分子结构、扩链剂的分子结构及异氰酸酯基的含量等因素对PUR弹性体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聚己二酸丁二酯为柔性链段、MOCA或TX-2为扩链剂、异氰酸酯基质量分数为5%~5.5%时,所得PUR弹性体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 甲苯二异氰酸酯 异氰酸酯基 研制 分子结构 柔性链段 聚酯多元醇 聚醚多元醇 扩链剂 力学性能 MOCA 质量分数 综合性能 PUR 预聚物 丁二酯 己二酸
下载PDF
磺酸型水性聚氨酯分散液的合成与性能 被引量:16
8
作者 康平平 宋文生 +2 位作者 回金楷 陈伟 闫润娟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2-55,共4页
以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乙二胺为原料,由自制的乙二胺基乙磺酸钠为亲水性扩链剂,采用预聚体法合成磺酸型水性聚氨酯分散液。研究发现,磺酸型水性聚氨酯分散液固含量高(43.66%),稳定性大于6个月,且性能优于羧酸型... 以聚己二酸丁二醇酯二醇、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乙二胺为原料,由自制的乙二胺基乙磺酸钠为亲水性扩链剂,采用预聚体法合成磺酸型水性聚氨酯分散液。研究发现,磺酸型水性聚氨酯分散液固含量高(43.66%),稳定性大于6个月,且性能优于羧酸型水性聚氨酯分散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聚氨酯 预聚体法 磺酸型 分散液
下载PDF
丙烯预聚合工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9
作者 雷华 徐宏彬 +3 位作者 王兴仁 冯连芳 翁志学 徐国斌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3-66,共4页
综述了有关丙烯预聚合的最新进展,包括新的预聚合工艺及其对聚合过程、聚丙烯(PP)产品性能等的影响以及在“超临界”聚合上的应用等。丙烯预聚合对于PP颗粒形态、主聚合阶段的聚合动力学以及聚合工艺都会产生影响。
关键词 预聚合 聚丙烯 聚合工艺 PP 聚合过程 聚合动力学 颗粒形态 影响 最新进展 阶段
下载PDF
多交联体系聚氨酯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吕志平 姚丽 +1 位作者 毕晓霞 窦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7-150,共4页
以聚酯多元醇(PEA)、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100)为原料,采用预聚法制备预聚体,将预聚体分成两部分分别以不同比例与扩链剂(MOCA)混合反应,再将两种配料不同的混合物体系混合后浇铸成型,即为多交联体系聚氨酯材料。对其力学性能、耐溶... 以聚酯多元醇(PEA)、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100)为原料,采用预聚法制备预聚体,将预聚体分成两部分分别以不同比例与扩链剂(MOCA)混合反应,再将两种配料不同的混合物体系混合后浇铸成型,即为多交联体系聚氨酯材料。对其力学性能、耐溶剂性能与均一体系聚氨酯材料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多交联体系聚氨酯材料的拉伸性能稍有下降,耐撕裂性能明显提高;多交联体系聚氨酯材料的耐溶剂性能也明显提高;DMA测定结果表明,多交联体系聚氨酯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微相分离更好,阻尼性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多交联体系 预聚法
下载PDF
改性氰酸酯的预聚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韩建平 刘建超 +1 位作者 张炜 王晓洁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36,共4页
本文研究酚醛环氧改性双酚A氰酸酯,用于制备热熔预浸料。双酚A氰酸酯和酚醛环氧树脂经过适当预聚后在室温下具有一定的粘附性,可制作出具有室温铺敷性的复合材料预浸料。将金属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加入改性体系,复合材料成型... 本文研究酚醛环氧改性双酚A氰酸酯,用于制备热熔预浸料。双酚A氰酸酯和酚醛环氧树脂经过适当预聚后在室温下具有一定的粘附性,可制作出具有室温铺敷性的复合材料预浸料。将金属催化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加入改性体系,复合材料成型试验结果表明,DBTDL对树脂体系的预聚工艺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树脂体系可用于热熔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环氧 双酚A二氰酸酯 预聚 预浸
下载PDF
Ti-Mg系载体催化剂预聚合对乙烯气相聚合及产物颗粒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启兴 伍青 +2 位作者 欧阳巍 卢泽俭 王海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81-485,共5页
研究了Ti-Mg系载体催化剂经预聚合与未经预聚合的乙烯气相聚合反应。结果表明,预聚合使催化活性增大、产物堆密度增大、颗粒大小均匀。扫描电镜观察表明,预聚合使催化剂颗粒疏松、多缝隙。预聚物、聚合产物颗粒分别由细小的二级... 研究了Ti-Mg系载体催化剂经预聚合与未经预聚合的乙烯气相聚合反应。结果表明,预聚合使催化活性增大、产物堆密度增大、颗粒大小均匀。扫描电镜观察表明,预聚合使催化剂颗粒疏松、多缝隙。预聚物、聚合产物颗粒分别由细小的二级类球形粒子紧密聚集而成,二级粒子则由更细小的一级粒子组成。图象分析测得催化剂、预聚物、聚合产物颗粒平均粒径分别是33、168、263μm,长短轴之比(D/d)分别是1.524、1.540、1.5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乙烯 气相聚合 颗粒形态
下载PDF
高抗冲聚苯乙烯的研制 Ⅱ 预聚合反应过程及形态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李杨 李阳 +4 位作者 刘宏海 李金树 周爱霞 陈琳 张淑芬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1996年第4期6-10,共5页
考察了各种条件下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的本体预聚合反应和相转变过程。并对采用不同基础胶制备的HIPS产品的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发现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改性产品的形态结构在某些方面优于高顺胶体系。
关键词 聚苯乙烯 预聚合 形态结构 抗冲击性
下载PDF
聚氨酯型相变微胶囊的制备及在蚕丝织物上的应用 被引量:15
14
作者 颜超 李俊玲 余志成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88-593,共6页
相变材料及其微胶囊的制备是调温织物的核心技术。以聚氨酯(PU)为壁材,相变石蜡为芯材,合成了聚氨酯型相变微胶囊,并且将其应用于增强蚕丝织物的调温功能。生物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图片显示合成的聚氨酯型相变微胶囊具有良好的表面形... 相变材料及其微胶囊的制备是调温织物的核心技术。以聚氨酯(PU)为壁材,相变石蜡为芯材,合成了聚氨酯型相变微胶囊,并且将其应用于增强蚕丝织物的调温功能。生物显微镜和扫描电镜(SEM)图片显示合成的聚氨酯型相变微胶囊具有良好的表面形貌;激光粒度测试可见微胶囊的颗粒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2.78μm;微胶囊的红外谱图证实其中有聚氨酯结构的生成;热性能表征结果显示该微胶囊相变温度和相变焓分别为23.80℃和70.31 J/g。经聚氨酯型相变微胶囊整理后的真丝绸具有较明显的调温效果,其相变温度和相变焓分别为24.28℃和1.82 J/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相变材料 聚氨酯 预聚 调温真丝绸
下载PDF
DQ预聚合催化剂的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尹茂平 夏先知 尚荣欣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50-855,共6页
用DQ催化剂制备了DQ预聚合催化剂,考察了不同条件制备的DQ预聚合催化剂对丙烯聚合活性、聚合动力学行为及聚丙烯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DQ预聚合催化剂可以改善聚丙烯的颗粒形态,并使聚合动力学曲线更加平稳,DQ催化剂-DQ预聚合催化剂... 用DQ催化剂制备了DQ预聚合催化剂,考察了不同条件制备的DQ预聚合催化剂对丙烯聚合活性、聚合动力学行为及聚丙烯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DQ预聚合催化剂可以改善聚丙烯的颗粒形态,并使聚合动力学曲线更加平稳,DQ催化剂-DQ预聚合催化剂-聚丙烯之间存在良好的复形关系;采用10℃下制备的DQ预聚合催化剂进行丙烯淤浆聚合时得到的聚丙烯颗粒形态最好,采用在20℃下制备的DQ预聚合催化剂进行丙烯淤浆聚合时活性(以每克催化剂计)最高,达到30.4kg/(g.h);预聚合时,n(Al)∶n(Ti)=0.8~2.0时聚丙烯的颗粒粒径较均匀;随预聚合倍数的增大,DQ预聚合催化剂的活性(以每克钛计)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Q催化剂 DQ预聚合催化剂 丙烯聚合 聚丙烯
下载PDF
酮醛改性水性丙烯酸酯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岚 陈义锋 +2 位作者 朱传方 万婷 蒋华 《粘接》 CAS 2004年第2期16-18,共3页
以丙烯酸、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等为基料 ,在过硫酸铵引发下 ,加入醛酮树脂进行改性聚合 ,合成了几种不同的酮醛改性的水溶性丙烯酸树脂 ,将上述树脂加入颜料、消泡剂、分散剂等 ,制成水性油墨 ,经测定其成膜性、耐磨性。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酯 丙烯酸酯树脂 改性 过硫酸铵 醛酮树脂 消泡剂 分散剂 水性树脂
下载PDF
Ti-Mg催化剂的预聚合及其对乙烯气相聚合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启兴 卢泽俭 +2 位作者 欧阳巍 伍青 王海华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1994年第3期8-14,共7页
研究了用镁粉研制的Ti-Mg系乙烯气相聚合催化剂在各种条件下的预聚合反应,以及各种类型AlR_3对预聚合反应的影响。考察了AlR_3/Ti摩尔比、催化剂浓度、预聚合反应速度对预聚合产物的影响及预聚物的气相聚合反应。比较了经预聚合与不经... 研究了用镁粉研制的Ti-Mg系乙烯气相聚合催化剂在各种条件下的预聚合反应,以及各种类型AlR_3对预聚合反应的影响。考察了AlR_3/Ti摩尔比、催化剂浓度、预聚合反应速度对预聚合产物的影响及预聚物的气相聚合反应。比较了经预聚合与不经预聚合催化剂气相聚合与淤浆聚合动力学行为及聚合反应结果。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催化剂、预聚物、聚合产物的颗粒形态,研究了催化剂粒子生成预聚物粒子再聚合成为产物粒子的聚合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 催化剂 预聚合 钛镁系
下载PDF
连续预聚合技术的气相聚丙烯中试及其在Innovene工艺中的工业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江波 于鲁强 +3 位作者 杨芝超 周健 贾中明 邢峰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05-1309,共5页
针对Innovene工艺聚丙烯装置在使用国产催化剂时存在的反应器内温度波动、聚合物中细粉含量较高以及聚合物结块等问题,在42 kg/h气相聚丙烯中试装置上进行了连续预聚合的研究。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催化剂进行连续预聚合处理后,反应器内温... 针对Innovene工艺聚丙烯装置在使用国产催化剂时存在的反应器内温度波动、聚合物中细粉含量较高以及聚合物结块等问题,在42 kg/h气相聚丙烯中试装置上进行了连续预聚合的研究。中试试验结果表明,催化剂进行连续预聚合处理后,反应器内温度的波动幅度减小,聚合物中细粉及块料的含量明显降低,同时催化剂的活性有所提高。根据中试试验结果,开发了工艺包,并在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200 kt/a的Innovene工艺聚丙烯装置上进行了技术实施,工业应用结果与中试试验结果完全吻合,连续预聚合技术对于提高装置的操作稳定性及降低装置的生产成本具有很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novene工艺 连续预聚合技术 聚丙烯
下载PDF
硅泡沫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颖 张亮 +1 位作者 李会录 余竹焕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2-26,62,共6页
采用硅树脂为基体制备硅泡沫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选用季戊四醇降低了发泡剂H的分解温度,解决了泡体的交联速率与发泡体系的分解速率相配合的问题;通过添加补强性填料气相法白炭黑,减小了发泡孔径并提高了泡沫材料的物理、力学性... 采用硅树脂为基体制备硅泡沫材料,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选用季戊四醇降低了发泡剂H的分解温度,解决了泡体的交联速率与发泡体系的分解速率相配合的问题;通过添加补强性填料气相法白炭黑,减小了发泡孔径并提高了泡沫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对低黏度羟基封端硅氧烷的预聚,提高了有机硅树脂的黏度;采用低黏度羟基封端硅氧烷作为钝化剂对气相法白炭黑表面进行钝化处理,消除其表面的Si—OH,降低了体系在混炼过程中产生结构化的可能性。最终得到了泡孔均匀细密,有较高耐热温度、物理、力学性能较好的硅泡沫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聚 硅泡沫材料 交联-发泡体系 钝化处理
下载PDF
本体法合成ABS树脂 Ⅱ.预聚合反应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杜晓旭 于志省 +3 位作者 李杨 李永田 黄立本 王玉荣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共5页
采用本体聚合方法,以1,1-二(叔丁基过氧基)环己烷(DP275B)引发苯乙烯、丙烯腈在聚丁二烯橡胶上接枝共聚合。考察了不同聚合工艺条件下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预聚合反应动力学行为规律,并求出相应的假一级表观增长反应速... 采用本体聚合方法,以1,1-二(叔丁基过氧基)环己烷(DP275B)引发苯乙烯、丙烯腈在聚丁二烯橡胶上接枝共聚合。考察了不同聚合工艺条件下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ABS)预聚合反应动力学行为规律,并求出相应的假一级表观增长反应速率常数。结果表明:不同工艺条件下的动力学曲线均符合一级线性关系;镍系高顺式橡胶BR9004体系的预聚合反应速率最快;增加引发剂DP275B浓度、提高引发温度、降低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700A用量和聚合搅拌速率均可加快ABS预聚合反应速率;当w(700A)为5.0%,w(DP275B)为0.021%时,共聚单体的表观增长反应活化能为10.84 kJ/mol,频率因子为0.12 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本体聚合 预聚合反应动力学 聚丁二烯橡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