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酸乳酸菌红酸汤发酵研究
1
作者 宫路路 李洁 +2 位作者 明婷 谢江帆 王若曦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2-76,共5页
采用传统发酵红酸汤分离产酸乳酸菌菌株,开展红酸汤发酵研究。将辣椒和番茄切碎后等量混匀为发酵基质,按照1×10^(6)cfu/g接种产酸乳酸菌菌株到其中。首先采取单菌株发酵实验,挑选发酵风味好的菌株,再开展多菌株组合发酵实验,发酵... 采用传统发酵红酸汤分离产酸乳酸菌菌株,开展红酸汤发酵研究。将辣椒和番茄切碎后等量混匀为发酵基质,按照1×10^(6)cfu/g接种产酸乳酸菌菌株到其中。首先采取单菌株发酵实验,挑选发酵风味好的菌株,再开展多菌株组合发酵实验,发酵结束后均记录发酵终点pH及其风味。单菌株发酵得到6株红酸汤发酵风味好的菌株,分别为:ST23-2、ST7-15、ST7-14、ST7-1、ST11-2和ST7-20;多菌株组合发酵风味最佳的是组合3与组合20发酵组;多菌株发酵风味优于单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酸汤 乳酸菌 单菌株发酵 多菌株组合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辣椒红酸汤的配方及接种发酵工艺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青洲 袁野 +4 位作者 邓语 李云成 孟凡冰 王俏 焦晓磊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3-78,共6页
以鲜辣椒为主要原料制作辣椒红酸汤,以总酸含量和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优化了辣椒红酸汤的原辅料配方,即植物乳杆菌与肠膜明串珠菌的比例为1∶2,大蒜添加量为7%,食盐添加量为6%,生姜添加量为3%。在此基础上,对辣椒红酸汤发酵温度、发酵... 以鲜辣椒为主要原料制作辣椒红酸汤,以总酸含量和感官评分为考察指标,优化了辣椒红酸汤的原辅料配方,即植物乳杆菌与肠膜明串珠菌的比例为1∶2,大蒜添加量为7%,食盐添加量为6%,生姜添加量为3%。在此基础上,对辣椒红酸汤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菌种添加量进行响应面优化,确定辣椒红酸汤的最佳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辣椒红酸汤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组合菌种接菌量4%、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15 d。在此工艺条件下辣椒红酸汤的总酸含量达到8.31 g/kg,所得辣椒红酸汤色泽红艳,酸咸适中,感官评分最高,达8.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红酸汤 发酵工艺 总酸 感官评分 响应面法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气相色谱-质谱法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分析植物油对红油辣椒气味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薛东 易宇文 +6 位作者 夏翠群 胡金祥 乔明锋 何莲 王健健 邓静 杨会珍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41-251,共11页
目的探究植物油品种对红油辣椒气味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子鼻、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partialleast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和相对气味活度值... 目的探究植物油品种对红油辣椒气味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子鼻、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partialleast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和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odoractivityvalue,ROAV)等分析方法探究不同品种的植物油对红油辣椒气味物质的影响。结果电子鼻检测结果结合OPLS-DA分析表明不同品种的植物油制备的红油辣椒整体气味轮廓差异明显。GC-MS检测结果表明5种植物油制备的红油辣椒共检测到101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29种、醛类30种、烃类12种、硫醚类3种、酯类6种、酸类2种以及其他化合物19种;醇类、醛类、硫醚类是红油辣椒的主要挥发性物质。ROAV分析表明A样品(精炼菜籽油)的关键性挥发性物质是:苯乙醛、反-2-壬醛、二甲基硫醚;B样品(大豆油)的关键性挥发性物质是:1-庚烯-3-酮、二甲基硫醚;C(花生油)、E(菜籽油)样品的关键性挥发物是:二甲基硫醚;D(玉米油)样品的关键性挥发性物质是:二甲基硫醚、(Z)-2-壬烯醛、1-辛烯-3-酮。结论不同品种的植物油制备的红油辣椒的主要挥发性物质有一定差异,二甲基硫醚是红油辣椒的共有关键性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油辣椒 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法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相对气味活度值
原文传递
LED红蓝光连续光照对辣椒苗生长和壮苗指数的影响
4
作者 林坤明 刘文科 +1 位作者 刘家源 陈艳琦 《照明工程学报》 2023年第5期1-6,共6页
辣椒作为连续光照耐受型植物,为探究LED红蓝连续光照(Continuous Light,CL)对辣椒苗生长和壮苗指数的影响,在人工光植物工厂相同日累积光照量(Daily Light Integral,DLI)光环境下,设置常规红蓝光照(红光∶蓝光=4∶1,240μmol·m^(-2... 辣椒作为连续光照耐受型植物,为探究LED红蓝连续光照(Continuous Light,CL)对辣椒苗生长和壮苗指数的影响,在人工光植物工厂相同日累积光照量(Daily Light Integral,DLI)光环境下,设置常规红蓝光照(红光∶蓝光=4∶1,240μmol·m^(-2)·s^(-1),18/6 h)、连续红蓝光照(红光∶蓝光=4∶1,180μmol·m^(-2)·s^(-1),24/0 h)、连续红光(红光,180μmol·m^(-2)·s^(-1),24/0 h)、连续蓝光(蓝光,180μmol·m^(-2)·s^(-1),24/0 h)四种光照方式。分别在种植第15 d、20 d、25 d进行采收,比较不同处理对辣椒苗株高、茎粗、叶面积、比叶重、壮苗指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前期连续红光处理下辣椒苗快速增长,其株高、叶面积和地上部鲜重、总鲜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但其比叶重较低、叶向值高,辣椒苗株型较差,光能利用率低。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连续蓝光处理下辣椒苗地上部鲜重、地下部鲜重均高于其他处理,而且连续蓝光处理下辣椒苗叶向值最低,比叶重和壮苗指数最高。总之,在本试验中相同DLI条件下,CL可以促进辣椒苗期的生长,其中连续蓝光处理下辣椒苗生长情况更好、壮苗指数更高,而且该处理下辣椒苗叶向值最低、育苗价值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红蓝光 连续光照 壮苗指数 LED
下载PDF
1-MCP处理对采后红椒质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5
作者 郭峰 王毓宁 +3 位作者 李鹏霞 孙玉东 曹锦华 罗德旭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272-277,共6页
为探讨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对采后红椒质地的影响,以"洛椒118"淮安红椒为材料,采用质构仪质地多面分析方法、压缩测试结合相关性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红椒质地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剂量1-MCP... 为探讨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对采后红椒质地的影响,以"洛椒118"淮安红椒为材料,采用质构仪质地多面分析方法、压缩测试结合相关性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红椒质地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剂量1-MCP处理均能较好地延缓采后红椒按压力的下降,其中0.5、1.0 m L/L 1-MCP处理的作用更明显;另外,1-MCP处理可较好地保持红椒硬度、黏着性、咀嚼性、回复性等质构性能,结合主成分分析的结果,1.0 m L/L 1-MCP处理对红椒的保鲜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椒 1-甲基环丙烯 贮藏保鲜 质地多面分析
下载PDF
苏丹红Ⅰ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 被引量:14
6
作者 戴晴 王妍 +4 位作者 包学伟 荆涛 郝巧玲 周宜开 梅素容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64-768,共5页
以苏丹红Ⅰ为模板分子,通过沉淀聚合法制备了一种对苏丹红Ⅰ具有特异性吸附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选择性评价和前沿色谱实验,评价了致孔剂的选择和用量、功能单体和模板分子的物质的量比对分子印迹聚合物识别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以苏丹红Ⅰ为模板分子,通过沉淀聚合法制备了一种对苏丹红Ⅰ具有特异性吸附的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选择性评价和前沿色谱实验,评价了致孔剂的选择和用量、功能单体和模板分子的物质的量比对分子印迹聚合物识别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以甲醇和乙腈的混合液(体积比为30∶10)为致孔剂,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且功能单体和模板分子的物质的量比为8∶1时,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印迹因子为2.32,亲和位点总数(Bt)为0.50μmol/g;将其作为固相萃取柱填料用于辣椒粉样品中痕量苏丹红Ⅰ的净化和富集,结果表明:苏丹红Ⅰ浓度在10~500μmol/L范围内时,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检出限为3.3μmol/L,加标回收率为95.87%~98.41%,相对标准偏差低于3.1%。该方法有望用于辣椒粉样品中苏丹红Ⅰ添加剂的常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沉淀聚合法 苏丹红Ⅰ 辣椒粉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辣椒制品中4种工业染料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娟 丁晓明 +4 位作者 刘丹丹 陈宇 郭飞 刘宏民 张雁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30-133,共4页
为了同时检测辣椒制品中碱性橙Ⅱ、碱性嫩黄O、罗丹明B和对位红,利用超声提取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采用XTerra C18柱分离,以甲醇和含0.1%甲酸的5 mmol/L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正离子模式下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方式... 为了同时检测辣椒制品中碱性橙Ⅱ、碱性嫩黄O、罗丹明B和对位红,利用超声提取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采用XTerra C18柱分离,以甲醇和含0.1%甲酸的5 mmol/L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正离子模式下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检测,采用基质曲线外标法进行定量.辣椒制品用乙腈-水超声提取,离心后取上清液进样分析.结果表明,碱性嫩黄O、罗丹明B的线性范围均为0.2~10 μg/L,碱性橙Ⅱ、对位红的线性范围均为2~100 μg/L,且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4种工业染料的检出限为0.03~0.60 μg/kg,回收率为90.1%~116.0%,相对标准偏差为5.6%~14.8%.该方法选择性强,灵敏度高,且样品处理操作简单,适合于食品中4种非法添加工业染料的同时测定及确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碱性嫩黄O 碱性橙Ⅱ 罗丹明B 对位红 辣椒制品
下载PDF
天然辣椒红色素提取精制工艺研究 被引量:26
8
作者 畅功民 陕方 +1 位作者 刘森 栗红瑜 《山西农业科学》 2001年第2期70-73,共4页
根据辣椒生产现状 ,采用自行设计的加工浸提装置和分子蒸馏精制分离技术提取天然辣椒红色素 ,其产品各项指标达到和超过FAO/WHO和GB 。
关键词 辣椒红色素 天然色素 提取 精制 萃取 分子蒸馏
下载PDF
辣椒营养成分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9
作者 刘向前 冯爱国 李春艳 《农业工程》 2013年第1期48-51,共4页
辣椒在我国种植范围广泛。除了直接食用外,还具有诸多功能特性,同时在医药、军事、化工等行业的应用也有新的突破。该文综述了辣椒碱、辣椒素、辣椒红色素、辣椒子提取物和皮渣提取物在医药、食品保健、种植业、涂料工业以及军事等方面... 辣椒在我国种植范围广泛。除了直接食用外,还具有诸多功能特性,同时在医药、军事、化工等行业的应用也有新的突破。该文综述了辣椒碱、辣椒素、辣椒红色素、辣椒子提取物和皮渣提取物在医药、食品保健、种植业、涂料工业以及军事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素 辣椒红色素 辣椒子 辣椒皮
下载PDF
辣椒开胃饮料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吉日木图 秦利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200-202,共3页
研究了辣椒开胃饮料的加工工艺,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出辣椒饮料的最佳配方为:辣椒汁5%、蛋白糖0.15%、柠檬酸0.10%、香精0.005%、复合稳定剂0.30%。
关键词 辣椒开胃饮料 最佳配方 生产工艺 质量标准
下载PDF
浓度直读法快速测定椒类调味品中的铅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向阳 张亚茹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1-134,共4页
为快速测定调味品中的铅,以花椒、红甜椒、红辣椒为样品,微波消解后,用浓度直读法直接读取试液中铅离子的浓度,并研究铅在辣椒不同组织中的分布。结果表明:花椒、红甜椒、红辣椒梗、皮、籽中铅含量分别为8.24,3.28,25.20,15.57,7.31mg/... 为快速测定调味品中的铅,以花椒、红甜椒、红辣椒为样品,微波消解后,用浓度直读法直接读取试液中铅离子的浓度,并研究铅在辣椒不同组织中的分布。结果表明:花椒、红甜椒、红辣椒梗、皮、籽中铅含量分别为8.24,3.28,25.20,15.57,7.31mg/kg,相对标准偏差RSD<8.2%(n=11),加标回收率在96.0%~113%之间。该法不用绘制标准曲线,读数直观、仪器轻便、成本低廉,利于现场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度直读法 花椒 红甜椒 红辣椒
下载PDF
凝胶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对位红在辣椒酱和辣酱油中的残留量 被引量:12
12
作者 殷居易 李佐卿 +4 位作者 谢东华 倪梅林 房科腾 俞雪钧 樊苑牧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67-870,共4页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并采用凝胶净化系统(GPC)预处理,建立了测定辣椒酱、辣酱油等复杂样品中对位红残留量的检测方法.辣椒酱、辣酱油样品用乙腈提取,经过净化、浓缩,用乙腈定容进行检测.色谱柱为资生堂MG-Ⅱ C18柱,直接采... 运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分析并采用凝胶净化系统(GPC)预处理,建立了测定辣椒酱、辣酱油等复杂样品中对位红残留量的检测方法.辣椒酱、辣酱油样品用乙腈提取,经过净化、浓缩,用乙腈定容进行检测.色谱柱为资生堂MG-Ⅱ C18柱,直接采用等度洗脱,流动相为乙腈-水;采用可变波长检测器(VWD),检测波长为485 nm.对位红标准溶液在0.02~1.0 mg/L浓度范围内,药物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相关系数的平方(R2)为0.9978.辣椒酱、辣酱油样品中添加药物回收率分别为: 71.0%±2.5%~90.4%±4.0%和72.1%±3.1%~91.8%±2.0%;对位红在复杂样品中的残留量检测的定量限为0.05 μ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净化仪 辣椒酱和辣酱油 对位红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关于辣椒红色素的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姚祖凤 姜洪杰 张世文 《吉首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48-52,共5页
选用 3种红辣椒干为实验原料 ,并将每种原料作为 1个实验组 ,共分 3组 5 4次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研究了影响辣椒红色素的得率、质量的主要因素 ,结果显示 :同种原料 ,采用不同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条件 ,辣椒红色素的得率和质量有很大的差别 ... 选用 3种红辣椒干为实验原料 ,并将每种原料作为 1个实验组 ,共分 3组 5 4次实验 .通过这些实验研究了影响辣椒红色素的得率、质量的主要因素 ,结果显示 :同种原料 ,采用不同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条件 ,辣椒红色素的得率和质量有很大的差别 ;采用同一技术 ,使用不同品种的辣椒原料 ,辣椒红色素的质量和得率也有很大的差别也就是说辣椒红色素的质量和得率不仅与生产技术有关 ,而且与辣椒 (原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素 吸光度 辣椒 质量指标 生产技术 得率 天然食用色素
下载PDF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检测辣椒面中刚果红 被引量:5
14
作者 钟慈平 魏炜 +6 位作者 王正虹 邱宏 胡黎黎 顾万江 甘源 唐小琴 李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95-199,共5页
目的:建立测定辣椒面中刚果红染料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氨水-乙醇(30∶70,V/V)提取剂,超声加热辅助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浓缩后过HLB固相萃取小柱,以5 mL 1%甲酸-甲醇溶液淋洗、5 mL 10%氨水-甲醇溶液洗脱,收集洗脱... 目的:建立测定辣椒面中刚果红染料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氨水-乙醇(30∶70,V/V)提取剂,超声加热辅助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浓缩后过HLB固相萃取小柱,以5 mL 1%甲酸-甲醇溶液淋洗、5 mL 10%氨水-甲醇溶液洗脱,收集洗脱液、氮吹浓缩后定容测定。使用BEH C18色谱柱(50 mm×2.1 mm,1.7 μm);流动相:A为乙腈,B为10 mmol/L乙酸铵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检测波长498 nm;柱温40℃。结果:回收率为72%-96%,方法检出限为0.0290mg/kg,相对标准偏差为2.16%-5.97%(n=6),线性方程相关系数达到0.9999。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适用辣椒面中刚果红染料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液相色谱 辣椒面 刚果红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丹江镇辣椒红酸汤细菌菌群多样性分析及抗食源性致病菌乳酸菌筛选 被引量:5
15
作者 宫路路 赵志敏 +2 位作者 杨颜 王若曦 李洁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3-98,共6页
以贵州丹江镇传统辣椒红酸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细菌菌群多样性分析,结合微生物纯培养技术和双层平板法从中分离优势乳酸菌,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并筛选抗食源性致病菌乳酸菌。结果表明,... 以贵州丹江镇传统辣椒红酸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细菌菌群多样性分析,结合微生物纯培养技术和双层平板法从中分离优势乳酸菌,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进行菌种鉴定,并筛选抗食源性致病菌乳酸菌。结果表明,辣椒红酸汤样品中的优势细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优势细菌属为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从辣椒红酸汤样品中共分离得到17株乳酸菌,经鉴定,11株为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3株为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1株为副干酪乳杆菌亚种(Lactobacillus paracasei subsp.)、1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1株为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sp.),其中4株乳酸菌具有较好的产酸和抑菌性能,且干酪乳杆菌ST7-14的抑菌能力最好,对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ST2-1和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ST2-6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37.0 mm和31.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红酸汤 高通量测序 细菌菌群多样性 乳酸菌 抑菌
下载PDF
高光谱无损检测辣椒粉中苏丹红浓度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瑶 李柏承 +2 位作者 赵曼彤 王琦 张大伟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7-34,共8页
为无损检测辣椒粉中苏丹红一号浓度(C),本文运用高光谱成像检测技术得到120个含有不同C的辣椒粉高光谱图像,其中60个作为校正集剩余为预测集,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PA)从校正集的海量光谱数据中优选出45个特征波长,再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法(... 为无损检测辣椒粉中苏丹红一号浓度(C),本文运用高光谱成像检测技术得到120个含有不同C的辣椒粉高光谱图像,其中60个作为校正集剩余为预测集,采用连续投影算法(SPA)从校正集的海量光谱数据中优选出45个特征波长,再通过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多元线性回归法(MLR)和主成分回归法(PCR)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MLR模型较优,其校正集相关系数为0.998,校正均方根误差为0.737 3?g/ml,预测集相关系数为0.987,预测均方根误差为1.921 3?g/ml,该方法可以实现辣椒粉中C的无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技术 无损检测 辣椒粉 苏丹红一号浓度
下载PDF
辣椒红色素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余清 庞杰 《辣椒杂志》 2004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前,辣椒红色素作为一种天然的食用色素已广泛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描述了辣椒红色素在应用中存在的稳定性问题,以及采用微胶囊化包埋辣椒红色素,提高其溶解度和稳定性的方法,同时对辣椒红色素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辣椒 红色素 稳定性 食用色素 溶解度 徽胶囊
下载PDF
基于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优化口水鸡调理食品的开发 被引量:15
18
作者 毕继才 李洋 +4 位作者 林泽原 张敏 崔震昆 张令文 李波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0-103,113,共5页
红油味型是传统川菜的经典复合味型,因其色泽红亮、咸鲜微甜、兼具香辣的口味,受到人们的喜爱。该研究采取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开发传统口水鸡调理食品,通过对红油味型和口水鸡调理食品的制作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油味型调味料配方为... 红油味型是传统川菜的经典复合味型,因其色泽红亮、咸鲜微甜、兼具香辣的口味,受到人们的喜爱。该研究采取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开发传统口水鸡调理食品,通过对红油味型和口水鸡调理食品的制作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红油味型调味料配方为:红油54 mL、酱油30 mL、白糖20 g、味精1 g、食盐2 g、芝麻油4 mL。口水鸡制作工艺为:500 g三黄鸡切块煮熟,与100 g红油调味料搅拌。菜肴营养素总含量为能量1422.58 kcal、脂肪131.03 g、蛋白质98.58 g、碳水化合物29.78 g、维生素77.41 mg、矿物质4554.07 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油味型 红油口水鸡 调理食品 感官评定
下载PDF
红线椒与盐渍辣椒汁复合发酵工艺优化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万程 赵玲艳 邓放明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1-215,219,共6页
以红线椒和盐渍辣椒汁为原料,按11的质量比混合,然后接种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肠膜明串珠菌进行发酵,选取乳酸菌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为试验因素,以乳酸含量为响应值,设计单因素与响应面试验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 以红线椒和盐渍辣椒汁为原料,按11的质量比混合,然后接种乳杆菌、嗜酸乳杆菌和肠膜明串珠菌进行发酵,选取乳酸菌接种量、发酵温度和发酵时间为试验因素,以乳酸含量为响应值,设计单因素与响应面试验对发酵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最佳条件为:接种量6%、发酵温度35℃、发酵时间6d。经验证该条件下可得乳酸含量为0.74%,且风味良好的发酵辣椒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线椒 盐渍辣椒汁 多菌种发酵
下载PDF
射频加热处理对辣椒粉辣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胡思卓 徐圆融 +2 位作者 廖梅吉 王丹凤 焦顺山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5,共5页
采用新型射频加热技术对辣椒粉进行处理,探讨不同射频处理条件对辣椒粉中辣椒素类物质含量和辣度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辣椒粉不同初始水分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射频处理(70~90℃,0~5min)对辣椒粉中辣椒素类物质含量及辣度没有显著... 采用新型射频加热技术对辣椒粉进行处理,探讨不同射频处理条件对辣椒粉中辣椒素类物质含量和辣度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辣椒粉不同初始水分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射频处理(70~90℃,0~5min)对辣椒粉中辣椒素类物质含量及辣度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且不同初始水分活度(0.40,0.54,0.71)对其影响也不明显。该研究结果表明射频处理可以很好地保留辣椒粉的辣度,射频杀菌技术在辣椒粉杀菌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粉 射频 水分活度 辣椒素 辣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