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9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Intellectual Journey and Contributions of Riazanov Through the Lens of Marx’s Biography
1
作者 LIU Xun-qian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4年第2期144-150,共7页
The article delves into the intellectual endeavors and contributions of David Riazanov in the realm of Marxist scholarship,particularly through his pivotal role at the Marx-Engels Institute(MEI)following the 1917 Bols... The article delves into the intellectual endeavors and contributions of David Riazanov in the realm of Marxist scholarship,particularly through his pivotal role at the Marx-Engels Institute(MEI)following the 1917 Bolshevik Revolution.Despite an early academic setback,Riazanov’s self-taught expertise in various disciplines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his contributions to Marxism.Riazanov’s tenure at the MEI was marked by significant projects aimed at collecting,editing,and publishing Marx and Engels’works,culminating in the comprehensive compilation MEGA1.His advocacy for an authentic representation of original texts underscored his scholarly rigor.Riazanov’s pre-revolutionary activities and his critical stance on Bolshevik policies highlighted his dedication to a broader socialist movement.Despite ideological differences and challenges,Riazanov’s efforts significantly advanced the understanding and dissemination of Marxist thought,underscoring the complex interplay between political activism and academic scholarship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ide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azanov RUSSIAN marxism biographical research
下载PDF
On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the Thoughts of Marx -- From Historical Restoration to Fusion of Horizons
2
作者 Gao Yanbei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64-268,共5页
Through the centurial research upon the thoughts of Marx,there is a turning from historical restoration to fusion of horizons,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the thoughts of Marx as well as the... Through the centurial research upon the thoughts of Marx,there is a turning from historical restoration to fusion of horizons,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research methodology of the thoughts of Marx as well as the big change of the academic study,economy and society.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Marxism,communication between readers and authors,integration of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are necessary.Besides,we should distinguish academic study from politics,definition from significance,and genuine knowledge from misunderstanding.Different researchers study Marxism from different aspects and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contexts,thus forming different images of Marx and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of Marxism.Therefore,research upon the thoughts of Marx and Marxism cannot be completed once and for 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历史 方法论 视界 回归 学术研究 方法学
下载PDF
The Internal Examination of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Subject Research Method
3
作者 Duanxian Wa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heory and Management》 2021年第2期96-98,共3页
Human is the subject of social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process.The essence of human is the sum of social relations,and the masses are the creators of history.This is the basic content of social subject research met... Human is the subject of social and historical development process.The essence of human is the sum of social relations,and the masses are the creators of history.This is the basic content of social subject research methods,and also an important principle that must be followed by the subject category in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subject research methods,the internal examination of the thought and politics education activit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include three basic dimensions:adhering to examin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moral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via communicative practice,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all members,whole process and all dimensions(three-all principle)"to examine the"macr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education concept,and adhering to the examination of the innovation of the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method system in higher education for the promotion of students’subje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versity ideology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ocial subject research method SUBJECTIVITY marxism Inner-examination
下载PDF
Writing the Life of Karl Marx:A Comparative Study of Marx Biographies by Mehring and Riazanov
4
作者 LIU Xunqian 《Philosophy Study》 2023年第12期558-563,共6页
This study compares the biographies of Karl Marx by Franz Mehring and David Riazanov,highlighting three key differences in their portrayal of Marx’s life and ideology.Riazanov emphasized Marx’s Jewish background,cri... This study compares the biographies of Karl Marx by Franz Mehring and David Riazanov,highlighting three key differences in their portrayal of Marx’s life and ideology.Riazanov emphasized Marx’s Jewish background,criticized Mehring’s oversimplification of Marx’s father’s conversion to Christianity,and offered a nuanced view of Marx’s engagement with Jewish issues.Contrary to Mehring’s defense of Bakunin,Riazanov acknowledged Bakunin’s revolutionary zeal but critiqued his effectiveness and responsibility in the Nechayev affair.Lastly,Riazanov provided an in-depth analysis of Marx’s later years,challenging Mehring’s limited coverage and recognizing the significance of Marx’s late works and contributions to the labor mov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graphical research marxism Riazanov history of marxism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理论创新
5
作者 李西建 尚琨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6,共8页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理论创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文艺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也是习近平对当代中国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体系建设做出的原创性贡献。这一理论创新不仅只是知识谱系的转换,而是代表了马... 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理论创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文艺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也是习近平对当代中国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体系建设做出的原创性贡献。这一理论创新不仅只是知识谱系的转换,而是代表了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体系的整体建构与创造。其内涵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创立,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理论创新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文艺实际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内在培植了马克思主义文论理论创新的精神沃土与根基;以弘扬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和推进文化现代化目标的实现,科学构建了一种具有中国风格和凸显现代价值蕴含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理论谱系,继而从根本上促进和实现了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范式转换,展现为一种思想“合力”的力量,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提供了一种完整系统的价值引领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论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体系
下载PDF
中国学界眼中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
6
作者 韩庆祥 汤茂玥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5,F0002,共10页
自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重大论断以来,国内学界围绕这一重大论题展开学理研究。从纵向看,学界关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是一个动态演进的历史过程,大致历经三个阶段,即政治宣传阶段、基础问题学理阐释... 自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重大论断以来,国内学界围绕这一重大论题展开学理研究。从纵向看,学界关于“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是一个动态演进的历史过程,大致历经三个阶段,即政治宣传阶段、基础问题学理阐释阶段和理论建构阶段。从横向看,学界围绕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出场逻辑、理论内涵、主体形态、重大意义等问题展开学理研究,初步观照其哲学根基并尝试构建理论框架。既有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继续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研究综述
原文传递
中华文明如何更新再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价值
7
作者 何爱国 《理论与现代化》 2024年第3期16-27,共12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有连续性又有创新性,与时俱进、开放创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品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有连续性又有创新性,与时俱进、开放创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品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以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让中华民族有了文化主体和文化生命,成为中国人民树立文化自信的根本来源,成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的载体,成为中国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的精神力量,成为中华文明与世界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主体,对人类解决世界性难题具有重要启发意义。中华文明更新再造,有赖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赖于积极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有赖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转化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
下载PDF
柴德赓的马克思主义转向及其史学贡献
8
作者 方美美 张涛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4-121,共8页
柴德赓是近现代以考据见长的史学家。北平解放后,柴德赓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通过参加政治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并且配合自我检讨等一系列方式,逐步建立了相对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并将其运用到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中,取得了诸多重要... 柴德赓是近现代以考据见长的史学家。北平解放后,柴德赓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通过参加政治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并且配合自我检讨等一系列方式,逐步建立了相对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并将其运用到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中,取得了诸多重要的成就。在历史研究方面,柴德赓反对唯心论,主张用唯物史观解释历史,主要体现在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掌握和阶级理论的运用。在历史教学方面,他探索将马克思主义贯彻到历史教学中,主张在课堂中运用唯物史观恰当分析历史知识,要求教师具有高度的专业素养和政治素养,谨防对唯心主义观点的不彻底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德赓 马克思主义 历史研究 历史教学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重要论述的方法论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亚丁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5,共7页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实做细调查研究是回应时代之问的必要举措,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为何要做调查研究、如何开展调查研究”作出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全党调查研究工作提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实做细调查研究是回应时代之问的必要举措,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为何要做调查研究、如何开展调查研究”作出系列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全党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了思想和方法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论述的方法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调查研究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百余年调查研究历史经验的继承和发扬,更是基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面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人民群众所需所盼的对调查研究方法论的理论深化与创新。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与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共同构成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的方法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调查研究 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何以可能,何以实现:论概念史范式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10
作者 李冉 郭小凡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4-195,共12页
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学界将概念史范式引入该学科并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就应用可行性而言,该范式的适用条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典型特征相契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处于由社会实践... 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学界将概念史范式引入该学科并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就应用可行性而言,该范式的适用条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典型特征相契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处于由社会实践变革引起概念巨变的“鞍形期”之中。就必要性而言,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离不开对于概念形成充分的理论认知、通过历史研究彰显学科厚度、经由概念史范式揭示术语革命精神。应当主要在学科本体概念、基础理论概念、学科重要概念这三个论域内展开研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更好地应用概念史范式,应当在加强与唯物史观的融合中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规制作用、在加快对相近学科的借鉴中形成合乎自身定位的方法与策略、在加深对同类概念的集成中获得更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史 研究范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下载PDF
方法、内容与视野——史学研究视域中的《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编年史》
11
作者 卢怡 王锟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16,共5页
俞樟华主编的《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编年史》(上、下)全面展现了1917—1949年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研究的历史。就方法而言,该著作采用编年史的研究方法,以时间为序进行史料的编纂与整理。就内容而言,该著作梳理了33年间马克思... 俞樟华主编的《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编年史》(上、下)全面展现了1917—1949年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研究的历史。就方法而言,该著作采用编年史的研究方法,以时间为序进行史料的编纂与整理。就内容而言,该著作梳理了33年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研究的历史史实,所采用的文献类型多元而丰富。就视野而言,该著作视野宏阔,兼收并蓄,关注到以往研究中被相对忽视的方面。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领域难得的编年史著作,该著作具有溯本清源之义,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领域研究必有助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编年史》 马克思主义 编年史 史料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话语的内涵、特征与价值研究
12
作者 乔夏阳 朱冉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2-49,共8页
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奋斗历史进程中,始终将调查研究当作重要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并赋予其新的丰富内涵,使其成为党不断发挥历史主动性、坚守人民立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工具。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背景下,该文在... 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奋斗历史进程中,始终将调查研究当作重要的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并赋予其新的丰富内涵,使其成为党不断发挥历史主动性、坚守人民立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工具。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背景下,该文在回顾中国共产党百余年调查研究历史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话语的丰富内涵,探析其在认识论上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有机统一,实践中坚持问题导向、以应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进程中的现实社会问题为归宿等方面所具有的鲜明特征,并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等方面全面阐释其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调查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以人民为中心
下载PDF
调查研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双向互动机制研究
13
作者 汪禧星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0-85,共6页
调查研究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路径,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进行调查研究的理论先导,二者构成了相辅相成、互促互进的双向互动关系。我们准确把握这一关系,需要充分理解以调查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认识到调查研究... 调查研究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路径,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进行调查研究的理论先导,二者构成了相辅相成、互促互进的双向互动关系。我们准确把握这一关系,需要充分理解以调查研究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认识到调查研究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始发点”“中心线”和“动力源”;同时又要努力建构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导调查研究的实践机制,明确新时代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实践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双向互动
下载PDF
回顾与展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晓燕 吴安春 《教育史研究》 CSSCI 2023年第1期4-12,共9页
新中国教育实现从建起来、大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伴随的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不断创新发展的实践过程。国内已有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研究经历了由“理论诠释”到“理论反思”再到“理论创新”的研究轨迹,取得了丰... 新中国教育实现从建起来、大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伴随的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不断创新发展的实践过程。国内已有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研究经历了由“理论诠释”到“理论反思”再到“理论创新”的研究轨迹,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在研究结构的体系化、研究方法的创新性等方面还存在亟须改进的空间。一是应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的整体性研究;二是应进一步拓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的研究视野;三是应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研究的现实观照;四是应进一步明确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的研究方向,增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国化研究的体系建设和系统性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教育理论 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
下载PDF
近90年来学界对张仲实的研究及其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积玉 《唐都学刊》 2023年第5期5-17,共13页
自1934年10月21日上海《中华日报》发表评论张仲实译著的《我们也希望得到那末一封信》文章始,至今学界对张仲实的研究已近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学者们发表在上海、北平、重庆、新疆等地的27篇文章,主要是对张仲实的译著斯大... 自1934年10月21日上海《中华日报》发表评论张仲实译著的《我们也希望得到那末一封信》文章始,至今学界对张仲实的研究已近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学者们发表在上海、北平、重庆、新疆等地的27篇文章,主要是对张仲实的译著斯大林《论民族问题》、普列汉诺夫《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等9部书籍及一篇论文的思想内容特点、理论与现实意义及译文质量的评论,而对张仲实生平经历、著译成就及思想人格作较为全面评价的唯有杜重远的一篇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仅有个别文章就张仲实有关经典著作的译文作了讨论,真正对张仲实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40年来,除了整理出版两卷本、十二卷本《张仲实文集》外,已出版研究著作4部,发表文章百余篇。已有成果大体分为两类:一为与张仲实一起工作过的老同事的回忆文章,一为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其内容概括起来基本指向:高度肯定张仲实一生坚持不懈翻译、研究、出版马列主义著作,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做出的重大贡献;高度肯定他一生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勤勤恳恳、躬身率先,为党的理论建设和革命、建设事业奋斗不息的人格精神和道德风范;高度肯定他一生认真严谨、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治学态度。反思近90年来的张仲实研究,一方面对张仲实翻译、研究、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研究虽取得一定数量的成果,但研究的深度极其有限,至今尚未见到系统性的理论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从研究的选题方向看,尚缺少对无产阶级革命家张仲实及其革命活动、人格精神、治学态度等等的探究。作为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的杰出代表,张仲实的一生阅历丰富、理论贡献巨大,对他的研究是一个极具价值且有着广阔空间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仲实研究 马克思主义传播 经典著作翻译 研究述评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创新发展
16
作者 田克勤 《中共历史与理论研究》 2023年第1期1-27,M0003,M0004,共29页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指导中国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的百年。百年间,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经过了三个三十年。第一个三十...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问题、指导中国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的百年。百年间,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经过了三个三十年。第一个三十年,以武装革命为主要特征,在理论上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上成功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并最终建立了新中国;第二个三十年,以和平转变为主要特征,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性变革,而在开始探索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后,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遭受了不少曲折;第三个三十年,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征,在理论上产生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上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极大地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主要依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标志,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立足新时代,回首、总结党的百年历程和经验,有助于重温初心、牢记使命,在第一个百年的基础上,向第二个百年不断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创新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研究综述——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学玲 吴文旭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95-105,共11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论题。借助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564篇核心期刊文献进行图谱绘制,从发文量、机构、作者、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等方面对研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论题。借助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564篇核心期刊文献进行图谱绘制,从发文量、机构、作者、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等方面对研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通过梳理发现,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研究的发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数量迅猛增长;核心作者和机构发文不断壮大;研究的热点内容随着社会背景而变化,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两个结合”新论断,学界还要在两者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内容挖掘、角度创新以及路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传统文化 研究综述 CITESPACE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毛泽东调查研究的学术热点及经验价值研究--基于CiteSpace的计量分析
18
作者 王伯承 刘丹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9,共9页
毛泽东同志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重视调查研究的先河,他开展一系列调查研究的范例及其实践过程,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生动历程。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采用词频分析、聚类分析以及时间演进等科学计量方法对毛泽... 毛泽东同志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重视调查研究的先河,他开展一系列调查研究的范例及其实践过程,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生动历程。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采用词频分析、聚类分析以及时间演进等科学计量方法对毛泽东调查研究的学术成果进行系统分析。毛泽东调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学者之间的科研合作较弱;刊发论文的主题指向为毛泽东调查研究的方法体系、毛泽东调查研究的内容关切、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毛泽东调查研究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涵四个方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虽然现有研究成果丰硕,但对毛泽东调查研究的著作文本缺乏系统研究,应用型调查研究较弱,需进一步拓展毛泽东调查研究的基础研究,在多重文本关系中理解文本;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比较和实证研究,将理论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进行案例分析,丰富毛泽东调查研究思想及方法在各个学科领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调查研究 群众路线 实事求是 农村调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对话与融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论略
19
作者 温甜甜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44-51,共8页
走过七十多年历程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必须认识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中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如何创新性的推进、不断生成新的命题、新的论域却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基于新中国七... 走过七十多年历程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虽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但必须认识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语境中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如何创新性的推进、不断生成新的命题、新的论域却是一个未解决的问题。基于新中国七十多年学术研究现状的反思,发现“对话”与“融通”是打开研究思路、拓展研究论域的两个重要视角。同时,这一视角可以作为方法论的轴心范式,从中国传统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西方哲学的对话融通之间,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从“照著讲”到“接著讲”的主体转变,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提供中国经验、贡献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话与融通 中国化马克思 西方马克思 研究方法与视角
下载PDF
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向度
20
作者 董前程 张渡承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60-65,共6页
时代的呼唤,造就理论的需要;理论的发展,筑就实践的未来。指向“过去”既是对于过往实践活动也是对于经典著作的关注,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对于研究起点与终点逻辑受益主体的认识确证研究的正确方向;在经典著作的研究中重视大众化的研究认... 时代的呼唤,造就理论的需要;理论的发展,筑就实践的未来。指向“过去”既是对于过往实践活动也是对于经典著作的关注,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对于研究起点与终点逻辑受益主体的认识确证研究的正确方向;在经典著作的研究中重视大众化的研究认识到理论变为现实力量的现实意义。指向“现在”尝试以“整体”与“部分”、“宏观”与“微观”、“具体”与“抽象”这三个辩证思维方式为例说明研究在之于实践的时候是如何作用于研究方向与内容的思考。指向“未来”是指将马院置于达成前述指向要求的主体位置并将马政经之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上,去重视政治经济学人才培养,开展大众化课程的建设与研究,服务好现实的需要,以此实现三者逻辑上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政治经济学研究 实践 大众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