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ield Measurements of Influence of Sand Transport Rate on Structure of Wind-sand Flow over Coastal Transverse Ridge 被引量:9
1
作者 DONG Yuxiang S L NAMIKAS +1 位作者 P A HESP MA Ju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8年第3期255-261,共7页
The structure of wind-sand flow under different total sand transport rates was measured with field vertical anemometer and sand trap on the crest of typical coastal transverse ridge in Changli Gold Coast of Hebei Prov... The structure of wind-sand flow under different total sand transport rates was measured with field vertical anemometer and sand trap on the crest of typical coastal transverse ridge in Changli Gold Coast of Hebei Province, which is one of the most typical coastal aeolian distribution regions in China and famous for the tall and typical coastal transverse ridges.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show that, on the conditions of approximate wind velocities and same surface materials and environments, some changes happen to the structure of wind-sand flow with the increase of total sand transport rate on the crest of coastal transverse ridge. First, the sand transport rates of layers at different heights in the wind-sand flow increase, with the maximum increase at the height layer of 4-8cm. Second, the ratios of sand trans-port rates of layers at different heights to total sand transport rate decrease at the low height layer (0-4cm), but increase at the high height layer (4-60cm). Third,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and transport rate in the wind-sand flow can be expressed by an exponential function at the height layer of 0-40cm, but it changes from power function model to ex-ponential function model in the whole height layer (0-60cm) and changes into polynomial function model at the height layer of 40-60cm with the increase of total sand transport rate. Those changes 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limit of sand grain size of wind flow transporting and composition of sand grain size in the wind-sand flo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测量 输沙率 海岸横垄 风沙流的结构
下载PDF
Estimation of Sand Transportation Rate for Fixed and Semi-Fixed Dunes Using Meteorological Wind Data 被引量:2
2
作者 HU Xia LIU Lian-You +2 位作者 LI Shun-Jiang XIAO Bi-Lin LIU Mu-Xin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29-136,共8页
Taibus County, Inner Mongolia, China, lies in a farming-pastoral ecotone, where severe wind erosion and various aeolian sand hazards are prevalent and fixed and semi-fixed sand dunes occur frequently. This study was c... Taibus County, Inner Mongolia, China, lies in a farming-pastoral ecotone, where severe wind erosion and various aeolian sand hazards are prevalent and fixed and semi-fixed sand dunes occur frequently.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and transportation rate and wind speed for the fixed and semi-fixed sand dunes based on field measurements. The annual quantity of soil erosion by wind was estimated using meteorological wind dat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and transportation rate in Taibus County in 2000 was 57.38 kg cm-1 year-1 for the semi-fixed dunes and 4.56 kg cm-1 year-1 for the fixed dunes. The total duration of erosive winds covered 12.5% of the time of the year, and spring posed the highest potential of sand transportation. Wind with low speed (≤ 17 m s-1) and high frequency plays a dominant role in sand transportation, while strong wind (≥ 17 m s-1) with low frequency significantly enhanced the sand transportation. Erosive wind speed, directions, and frequency were three crucial dynamic factors influencing sand hazards in the farming-pastoral ecotone. The dominant factors intensifying sand and dust storms in Taibus County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favorable wind condi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durable drought, which led to land desertification and vegetation degra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内蒙古 土壤沙漠化 土壤腐蚀
下载PDF
A transport-rate model of wind-blown sand
3
作者 Ping Lü ZhiBao Dong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2009年第2期165-169,共5页
Sand transport by wi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vironmental problems.Formulating the sand-transport rate model has been of continuing significance,because the majority of the existing models relate sand-transport ... Sand transport by wi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vironmental problems.Formulating the sand-transport rate model has been of continuing significance,because the majority of the existing models relate sand-transport rate to the wind-shear velocity.However,the wind-shear velocity readapted to blown sand is difficult to determine from the measured wind profiles when sand movement occurs,especially at high wind velocity.Detailed wind tunnel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o reformulate the sand-transport rate model,followed by attempts to relate sand-transport rate to parameters of wind velocity,threshold shear-velocity,and grain size.Finally,we validated the model based on the data from field observ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transport rate wind velocity threshold shear velocity grain size.
下载PDF
双排高立式尼龙网阻沙障与草方格固沙障的优化配置及防沙效益
4
作者 王茂林 宋玲 +2 位作者 刘杰 王云飞 井文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8-377,共10页
[目的]针对双排高立式尼龙网阻沙障与草方格固沙障联合应用,开展风洞试验研究,以优化联合沙障中尼龙网阻沙障孔隙度配置及探究各孔隙度下联合沙障的防沙效益。[方法]基于风洞模拟试验数据,开展不同孔隙度(40%,45%,55%)联合沙障,在不同... [目的]针对双排高立式尼龙网阻沙障与草方格固沙障联合应用,开展风洞试验研究,以优化联合沙障中尼龙网阻沙障孔隙度配置及探究各孔隙度下联合沙障的防沙效益。[方法]基于风洞模拟试验数据,开展不同孔隙度(40%,45%,55%)联合沙障,在不同风速下的风速流场、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摩阻风速、输沙率随高度和阻沙率方面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1)相同风速下尼龙网阻沙障孔隙度40%时,联合沙障弱风区面积最大;(2)随着尼龙网阻沙障孔隙度的增大,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摩阻风速减小,相同风速和相同位置时,40%孔隙度下联合沙障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摩阻风速值最大;(3)风速增加地表输沙率也增加,联合沙障内部与背风侧输沙率随高度增加呈指数型递减,输沙主要集中在0~12 cm高度内;(4)风速大小与沙障阻沙率呈现负相关变化;阻沙率与孔隙度之间也呈负相关关系,孔隙度为40%的联合沙障具有较高阻沙率;双排高立式尼龙网阻沙措施与草方格固沙措施联合之间还存在阻沙率叠加。[结论]40%孔隙度的双排高立式尼龙网和草方格的阻固联合可以实现较优的配置与防沙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场结构 孔隙度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摩阻风速 输沙率 阻沙率
下载PDF
不同沿岸输沙率计算公式对比分析
5
作者 王宁舸 唐磊 +1 位作者 孙波 辛文杰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3-131,共9页
经历近100 a的发展,沿岸输沙率计算公式研究领域已形成许多代表性成果,系统研判各计算公式的预测精度对于快速准确判断研究区域沿岸输沙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依据使用率高、公式结构简洁、考虑参数相对全面等标准,选择了国内外7个沿岸输... 经历近100 a的发展,沿岸输沙率计算公式研究领域已形成许多代表性成果,系统研判各计算公式的预测精度对于快速准确判断研究区域沿岸输沙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依据使用率高、公式结构简洁、考虑参数相对全面等标准,选择了国内外7个沿岸输沙率计算公式,采用现场原型沙、室内原型沙和室内轻质沙等多种实测资料,对各公式的计算准确程度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定量检验。结果表明,CERC公式和Kamphuis公式适用于现场原型沙预测,但对室内轻质沙预测的偏离程度较大;MH-Kamphuis公式和van Rijn公式对各种实测资料的预测均总体偏小;赵今声公式和Bayram公式的预测精度最低,预测偏小程度较大。经比较,孙林云公式对各项实测资料的符合程度总体较高,预测精度提高了36%~73%,具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推荐用于推导沙质海岸沿岸输沙模型相似律比尺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岸输沙率 计算公式 原型沙 轻质沙
下载PDF
恒定流作用下珊瑚砂输运特性试验研究
6
作者 陈杰 罗元拼 +4 位作者 蒋昌波 伍志元 李勰 李川楠 蒋超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11-19,共9页
【目的】针对现有对珊瑚砂起动和输运研究的不足,基于室内水槽试验,研究了恒定流作用下珊瑚砂的起动规律和输运特性。【方法】利用电子显微镜对珊瑚砂颗粒进行观测,确定了珊瑚砂中轴长度与筛分粒径之间的关系;利用现代化测量技术测得了... 【目的】针对现有对珊瑚砂起动和输运研究的不足,基于室内水槽试验,研究了恒定流作用下珊瑚砂的起动规律和输运特性。【方法】利用电子显微镜对珊瑚砂颗粒进行观测,确定了珊瑚砂中轴长度与筛分粒径之间的关系;利用现代化测量技术测得了珊瑚砂起动流速和输沙率。【结果】与经典的石英砂起动流速及输沙率计算公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修正了经验公式,使其适用于珊瑚砂起动流速的计算。【结论】由于珊瑚砂的形状极不规则,相比筛分粒径相同的石英砂,珊瑚砂的起动流速更小,珊瑚砂单宽推移质输沙率随水深的增加而显著减小。研究成果丰富了泥沙输运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砂 泥沙起动 推移质 输沙率 恒定流
下载PDF
3种机械沙障防风固沙功能的时效性 被引量:48
7
作者 孙涛 刘虎俊 +3 位作者 朱国庆 张莹花 马瑞 满多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16,22,共6页
对设置在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固定沙丘地带的3种机械沙障(麦草沙障、粘土沙障、塑料网格沙障)在不同时期进行破损率、输沙率、风速等指标的测定,研究经过不同时间后各类沙障的防风固沙效益。试验结果表明:各类沙障设置初期(2002-2004年)... 对设置在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固定沙丘地带的3种机械沙障(麦草沙障、粘土沙障、塑料网格沙障)在不同时期进行破损率、输沙率、风速等指标的测定,研究经过不同时间后各类沙障的防风固沙效益。试验结果表明:各类沙障设置初期(2002-2004年)均具有良好的防风固沙效果,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类沙障破损率均有所增加,6年后麦草沙障的破损率最大,平均为53%,塑料沙障最小,为11%,粘土沙障介于二者之间;沙障破损导致地表粗糙度均发生明显的变化,麦草沙障由设置初期粗糙度最大降到了最低,其近地表层0~20cm处的输沙率由2003年占裸地(CK)的0.11%上升为2009年的44.47%;粘土沙障顶部掏蚀严重,其输沙率也随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由19.32%上升为30.87%,这两类沙障表面由固定向流动沙丘发展的趋势明显。塑料沙障中下部沙面稳定而顶部很少被掩埋,平均粗糙度最大,其输沙率随时间的延长呈减少趋势,由2003年占裸地(CK)的2.73%下降为2009年的0.64%,表明沙障内沙面稳定,沙丘基本固定住,沙障仍具有固沙效应。从设置成本和实际的防护效益等方面综合考虑,塑料沙障相比其他机械沙障具有长期、稳定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沙障 防风固沙 输沙率 时效性 民勤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奈曼旗近5年来风况及合成输沙势 被引量:36
8
作者 张华 李锋瑞 +1 位作者 李玉霖 伏乾科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23-627,共5页
应用奈曼沙漠化研究站1998—2002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奈曼旗近5a来的风况特征和输沙势。结果表明:①研究区3~5月起沙风发生频数最高,占全年起沙风的38%~58%;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值最大,分别为6.0~7.5m·s-1和9.5~16.9m·... 应用奈曼沙漠化研究站1998—2002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奈曼旗近5a来的风况特征和输沙势。结果表明:①研究区3~5月起沙风发生频数最高,占全年起沙风的38%~58%;平均风速和最大风速值最大,分别为6.0~7.5m·s-1和9.5~16.9m·s-1。该风况特征与地表冻融、裸露、干旱疏松相耦合,形成了区内的风沙活动期。②在风沙活动期内,风环境基本为锐双峰风况,西北风居主导地位,频数占54%;南风和西南风次之,频数占38%。③在风沙活动期内,研究区属于高风能环境,合成输沙势RDP为66.3VU(风速以m·s-1为单位),合成输沙方向RDD为ESE1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输沙势 奈曼 沙漠化 起沙风
下载PDF
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灌木林固沙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贺山峰 蒋德明 +2 位作者 阿拉木萨 刘志民 骆永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4-87,共4页
对流动沙丘上栽植的6年和11年生小叶锦鸡儿灌木林防风固沙效应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小叶锦鸡儿灌木林内各个高度风速和输沙量均显著低于流动沙丘,防风固沙效果明显。(2)小气候得到改善,小叶锦鸡儿林内空气温度低于... 对流动沙丘上栽植的6年和11年生小叶锦鸡儿灌木林防风固沙效应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小叶锦鸡儿灌木林内各个高度风速和输沙量均显著低于流动沙丘,防风固沙效果明显。(2)小气候得到改善,小叶锦鸡儿林内空气温度低于流动沙丘,相对湿度则高于流动沙丘,土壤浅层温度变幅明显小于流动沙丘,有利于植物生长。(3)随着植被生长发育年限的增加,土壤理化性质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土壤中微沙(0.05-0.1mm)和粘粒(〈0.05 mm)含量增加,表层土壤容重减小,孔隙度增大,土壤持水能力提高;土壤中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及速效钾含量逐年增加,土壤肥力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小叶锦鸡儿 固沙效应 输沙率 小气候
下载PDF
沙质草地植被防风抗蚀生态效应的野外观测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张华 李锋瑞 +1 位作者 伏乾科 吕子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9-124,共6页
采用定位实测法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沙质草地植被防风抗蚀的生态效应 .结果表明 :在春季风沙活动期 ,退化沙质草地不同恢复阶段的植被盖度存在很大差异 ,从流动沙地的 0 3%增至固定沙地的 16 % .植被盖度的有序增加导致下垫面空气动力... 采用定位实测法 ,研究了科尔沁沙地沙质草地植被防风抗蚀的生态效应 .结果表明 :在春季风沙活动期 ,退化沙质草地不同恢复阶段的植被盖度存在很大差异 ,从流动沙地的 0 3%增至固定沙地的 16 % .植被盖度的有序增加导致下垫面空气动力学粗糙度从流动沙地的 0 0 13cm增至固定沙地的 0 111cm ,摩阻速度从 0 2 72m·s-1增至 0 82 3m·s-1,近地表 2 0cm高度平均风速由 7 0m·s-1降至 3 8m·s-1,侵蚀风持续时数由 2h降至 1h .相应地 ,0~ 2 0cm气流层内的总输沙量由流动沙地的88 8g·(h·cm2 ) -1降至固定沙地的 1 6 g·(h·cm2 ) -1.回归分析表明 ,在退化沙质草地的恢复过程中 ,植被盖度VC与土壤风蚀率Q间具有良好的指数函数关系 :Q =3 93+ 93 6 6e-0 60VC(R2 =0 893,p <0 0 0 0 1,n =4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质草地 植被盖度 地表粗糙度 输沙量 生态效应
下载PDF
高立式沙障处的风沙沉积及其表征的风沙运动规律 被引量:29
11
作者 金昌宁 董治宝 +1 位作者 李吉均 陈广庭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52-657,共6页
对高立式沙障处的风沙沉积情况与风沙活动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对应关系明显,相互间可进行换算。据此对应关系,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支线上选取合适路段,在不同地貌类型及不同地貌部位上,通过量测高... 对高立式沙障处的风沙沉积情况与风沙活动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对应关系明显,相互间可进行换算。据此对应关系,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支线上选取合适路段,在不同地貌类型及不同地貌部位上,通过量测高立式沙障处的积沙量,得知风沙活动强度在不同区域的变化情况,从而进一步推断出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风沙运动的某些规律或特征:如最大输沙量可达17m3.m-1.a-1左右;在垄间低地中,一些小纵向沙垄可成为输送风沙的主要通道;在复合型纵向大沙垄中,沙垄体自身的运动形式与单个沙丘的运动形式相类似,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立式沙障 防沙工程 输沙率 风沙运动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区不同下垫面的土壤风蚀特征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芳 郝玉光 +4 位作者 辛智鸣 徐军 黄雅茹 赵英铭 孙非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28-137,共10页
【目的】研究荒漠生态系统典型植被群落对近地层风沙活动的影响,揭示荒漠生态系统中不同下垫面条件的土壤风蚀特征。【方法】在乌兰布和沙区东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内,选取油蒿半固定沙丘(盖度约20%)、白刺半固定沙丘(盖度约30%)、油蒿... 【目的】研究荒漠生态系统典型植被群落对近地层风沙活动的影响,揭示荒漠生态系统中不同下垫面条件的土壤风蚀特征。【方法】在乌兰布和沙区东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内,选取油蒿半固定沙丘(盖度约20%)、白刺半固定沙丘(盖度约30%)、油蒿固定沙丘(盖度约40%)、白刺固定沙丘(盖度约40%)、流动沙丘(CK)5种典型下垫面,运用风蚀钎和风沙流采集系统,实时监测5种下垫面的风蚀动态,定量分析不同下垫面条件下的土壤风蚀量、风蚀物的垂向分布及粒度组成的差异性。【结果】乌兰布和沙区不同下垫面同期土壤风蚀深度为:流动沙丘>油蒿半固定沙丘>白刺半固定沙丘>油蒿固定沙丘>白刺固定沙丘,当风速达到4.1 m·s^(-1)时,流动沙丘即可观察到沙粒蠕动,当风速达5.1 m·s^(-1)时积沙仪可收集到风蚀物。油蒿半固定沙丘、白刺半固定沙丘、油蒿固定沙丘、白刺固定沙丘的风速分别达到6.3,6.5,6.8,7.9 m·s^(-1)时方可发生风蚀;5种下垫面0~100 cm垂直断面上,67.6%~90.0%的风蚀输沙均分布于30 cm高度范围之内,挟沙气流中输沙率随高度增加呈幂函数规律递减,随风速增大呈幂函数规律递增,各高度层风蚀物粒度组成呈单峰态分布,峰值处在250~100μm之间,0~20 cm高度层峰值与其余各层的峰值范围差异明显且偏向粒径趋大的方向;自下而上,极细沙的粒度构成比例呈递增趋势,中沙的粒度构成比例呈递减趋势。【结论】随着植被盖度的增加,土壤风蚀程度显著减轻,流动沙丘、半固定沙丘、固定沙丘年风蚀深度依次降低。盖度为40%的油蒿、白刺群落,其地表风蚀深度仅为流动沙丘同期风蚀深度的1.73%~1.52%,0~100 cm高度范围内的输沙率仅为流动沙丘输沙率的6.6%~5.1%。在荒漠生态系统中,植物群落主要通过覆盖地表、提高下垫面的粗糙度和拦截沙粒的运动来缓解气流对地表的侵蚀作用。因此,在防沙治沙工程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和利用植被防风抗蚀的生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流结构 输沙率 土壤风蚀 粒度分析 乌兰布和沙漠
下载PDF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半固定沙垄顶部风沙运动规律 被引量:18
13
作者 郭洪旭 王雪芹 +2 位作者 盖世广 吴涛 胡永锋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54-961,共8页
利用DETI可移动测风系统,结合多向集沙、阶梯式积沙和总体沙面活动强度观测,系统研究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半固定沙垄表面风沙运动规律。结果表明:沙漠腹地沙垄两坡和垄间多被植被与生物结皮覆盖,地表处于稳定状态,地表输沙主要集中... 利用DETI可移动测风系统,结合多向集沙、阶梯式积沙和总体沙面活动强度观测,系统研究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半固定沙垄表面风沙运动规律。结果表明:沙漠腹地沙垄两坡和垄间多被植被与生物结皮覆盖,地表处于稳定状态,地表输沙主要集中于垄顶部至两坡上部。系统性天气条件下,气流以净风状态在迎风坡持续加速,至垄顶迎风侧边缘流速增至最大并开始起沙,风沙流越过垄顶后受植被阻挡和回旋涡流的双重影响,在垄顶背风侧上部急剧减速并发生沙物质沉积,此后气流速度又逐渐恢复。起沙风由沙垄两侧交替入射,不断将沙物质从垄顶一侧搬运到另一侧。流动带两侧沙面活动剧烈,流动带中部作为过沙床面,蚀积变化低于两侧。垄顶输沙量沿垂线方向呈指数分布,输沙率、各高度层输沙量以及沙物质输移高度都随着风速的增大而增大。垄顶部距地表6 cm和10 cm以内的输沙量分别占总输沙量的80%和90%。垄顶输沙势与实测输沙量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初步推测1VU的输沙风能在垄顶1 m的过沙宽度上可以产生25 kg的输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固定沙垄 蚀积变化 输沙率 输沙势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下载PDF
浑善达克沙地春季风沙活动特征观测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刘树林 王涛 郭坚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56-361,共6页
通过野外实验观测和室内分析整理的方法,对浑善达克沙地不同程度沙漠化土地的春季风沙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输沙率随风速增加成非线性增大;相同风速下,随着土地沙漠化程度的增加,输沙率成指数式增加;春季由于植被高度有限,覆... 通过野外实验观测和室内分析整理的方法,对浑善达克沙地不同程度沙漠化土地的春季风沙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输沙率随风速增加成非线性增大;相同风速下,随着土地沙漠化程度的增加,输沙率成指数式增加;春季由于植被高度有限,覆盖度小于10%与覆盖度大于25%的沙地,对风场的响应,表现出明显不同的风沙流结构;不同程度的沙漠化土地上,发生风蚀搬运的物质组成也明显不同;研究区春季影响风沙活动的因素,主要是土地沙漠化程度,降水的迟早以及残存的灌木与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多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浑善达克沙地 风沙活动 输沙率 粒度分析
下载PDF
农田耕作措施对近地表风沙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目兴 刘连友 +2 位作者 张小啸 孙炳彦 彭茹燕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4,共4页
我国北方传统耕作模式的犁耕、耙磨及磨平整地措施对农田近地表风沙活动影响显著。通过对春季半干旱沙区农田风沙活动的观测,本文对犁耕、耙磨磨平两种处理下近地表0~60cm内输沙率和风沙流结构随田块长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 我国北方传统耕作模式的犁耕、耙磨及磨平整地措施对农田近地表风沙活动影响显著。通过对春季半干旱沙区农田风沙活动的观测,本文对犁耕、耙磨磨平两种处理下近地表0~60cm内输沙率和风沙流结构随田块长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耙磨磨平处理破坏了犁耕在农田地表形成的非可蚀性土块结构,使近地表0~60cm内输沙率增大,在强沙尘事件中增加幅度可达数10倍。犁耕地表上输沙率随田块长度的增加呈指数关系递增,而耙磨磨平后风沙流发育的饱和路径长度减小,在强沙尘事件中近地表输沙率随田块长度的增加而递减。此外,上风向处犁耕地表低层输沙比例(Q(0-10)/Q(0-60))小于耙磨磨平地表,且随田块长度的增加逐渐增大,而耙磨磨平后风沙流结构随田块长度的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风蚀 输沙率 风沙流结构 田块长度 传统耕作
下载PDF
四子王旗草地修复试验区不同修复模式的抗风蚀试验 被引量:4
16
作者 宣传忠 陈智 +3 位作者 刘海洋 宋涛 薛晶 梁田雨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4-170,共7页
针对内蒙古四子王旗农牧交错区的荒漠化草地,用移动式风蚀风洞及相关配套设备对20%盖度退化草地、40%盖度带状柠条修复草地和60%盖度冰草修复草地进行原位测试,研究它们的近地表风沙运动规律,探索柠条带状配置修复和冰草喷播修复草地土... 针对内蒙古四子王旗农牧交错区的荒漠化草地,用移动式风蚀风洞及相关配套设备对20%盖度退化草地、40%盖度带状柠条修复草地和60%盖度冰草修复草地进行原位测试,研究它们的近地表风沙运动规律,探索柠条带状配置修复和冰草喷播修复草地土壤抗风蚀的作用机理和防护效果,从而为农牧交错区荒漠化草地的风蚀防治提供技术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风速下,草地的粗糙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柠条修复草地、冰草修复草地和退化草地,其中,柠条修复草地的粗糙度平均值为2.46 cm,分别是冰草修复草地和退化草地平均粗糙度的1.95和2.76倍;随着距地表高度的降低,3种草地风速均呈现减小趋势,当风洞中心风速为9 m/s时,柠条修复草地、冰草修复草地和退化草地地表在8 cm处的风速较之64 cm处的风速分别降低82.23%、66.67%和61.11%。冰草修复草地与退化草地的输沙率曲线都是随高度增加呈指数函数形式单调递减,冰草修复草地的曲线衰减更快,而柠条修复草地的输沙率最小,其输沙率在距地表约柠条带顶部的30 cm处出现极大值,在柠条带顶部以上的输沙率才会按指数规律递减。因此,带状配置柠条修复草地对风沙流的阻碍和改变作用差异显著,在低覆盖度下仍达到较好的抗风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 风洞 风速廓线 粗糙度 输沙率
下载PDF
输沙量对海岸沙丘表面风沙流中不同粒径沙粒垂向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1
17
作者 董玉祥 马骏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2-108,共7页
在我国海岸沙丘的典型分布区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对不同输沙量下海岸沙丘表面风沙流中不同粒径组沙粒垂向分布的变化进行了野外观测。结果表明,在风速相近、物质组成一致和下垫面性质相同情况下,随着风沙流总输沙量的增加,在非均匀沙... 在我国海岸沙丘的典型分布区河北昌黎黄金海岸,对不同输沙量下海岸沙丘表面风沙流中不同粒径组沙粒垂向分布的变化进行了野外观测。结果表明,在风速相近、物质组成一致和下垫面性质相同情况下,随着风沙流总输沙量的增加,在非均匀沙床面上不同粒径组沙粒的垂向分布呈现出了不同的变化特点。其中,随总输沙量增加粗沙输沙量总量并无增加,其输沙量下层减少、中层增加、上层减少,垂向分布转变为典型负幂函数模式;中沙在不同高度的绝对输沙量均有增加,相对输沙量下层(0~4cm)减少、上层(4~60cm)增加或基本持平,其垂向分布基本符合指数递减规律,尤其是在0~60cm高度内的分布随总输沙量的增加由负幂函数转变为指数函数;细沙输沙量总量和不同高度的输沙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相对输沙量下层(0~6cm)减少、上层(6~60cm)基本持平或增加,垂向分布符合典型的指数函数布模式。究其原因,主要应与不同风速气流的携沙极限以及不同粒径组沙粒的运动方式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沙量 海岸沙丘 粒径 垂向分布 风沙流
下载PDF
风沙两相流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8
作者 杨斌 王元 王大伟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0-590,共11页
围绕风沙两相流的测量,归纳了过去几十年来在风沙动力学研究中所使用的风速测量技术和输沙率测量装置.着重讨论了高频测量在目前风沙动力学研究中的必要性,分析了传统风速和输沙率测量装置的优缺点.对新一代光学测量技术——PIV在风... 围绕风沙两相流的测量,归纳了过去几十年来在风沙动力学研究中所使用的风速测量技术和输沙率测量装置.着重讨论了高频测量在目前风沙动力学研究中的必要性,分析了传统风速和输沙率测量装置的优缺点.对新一代光学测量技术——PIV在风沙两相流测量中的应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指出PIV测速技术在风沙两相流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使用PIV测速技术可以得到风沙流结构、两相速度场等宏观信息,同时也可以进行单个颗粒运动状态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两相流 风速 输沙率 PIV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丘风沙流结构的定量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徐军 章尧想 +3 位作者 郝玉光 刘芳 陈海玲 张景波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19期62-66,共5页
为研究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区0-50cm风沙流结构,揭示流动沙区风沙流的运动规律,在对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丘风沙流实测的基础上,运用拟合曲线和拟合方程等方法对0-50cm垂直高度内的风沙流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50cm总输沙量与各... 为研究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区0-50cm风沙流结构,揭示流动沙区风沙流的运动规律,在对乌兰布和沙漠流动沙丘风沙流实测的基础上,运用拟合曲线和拟合方程等方法对0-50cm垂直高度内的风沙流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0-50cm总输沙量与各高度层的输沙量与风速均呈幂函数关系。(2)各高度层输沙量与高度呈指数递减关系。(3)上、中、下3层的输沙量均与总输沙呈幂函数递增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兰布和沙漠 流动沙丘 风沙流结构 输沙量
下载PDF
公路防沙设计中夸大沙害严重性原因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金昌宁 董治宝 +1 位作者 李吉均 陈广庭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28-932,共5页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逐渐认识到,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研究人员在进行公路防沙设计时,往往会夸大沙害的严重性。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认识到,当有风沙吹向公路时,并不一定会有较为严重的沙害;其次,要认识到在沙漠的不同区域,如沙丘分布区...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逐渐认识到,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研究人员在进行公路防沙设计时,往往会夸大沙害的严重性。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认识到,当有风沙吹向公路时,并不一定会有较为严重的沙害;其次,要认识到在沙漠的不同区域,如沙丘分布区与平坦的流沙地等,其风沙运动规律及沙害特征等,会有很大不同;此外,还应注意到防沙工程对外侧来沙的容纳量要比我们以前所认为的要大得多。本文从沙害强度与输沙率之间的关系、阻沙栅栏的导沙与阻沙作用、固沙带中积沙的不均匀性、公路的输沙作用、沙害防治的评价标准等方面入手,对此问题进行较为全面地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沙害 防沙工程 输沙率 风沙运动 塔克拉玛干沙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