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Dominant Semi-Dwarf Gene on Plant Height and Its Related Traits and Sensitivity to Gibberellic Acid in Rice
1
作者 LIU Bin-mei CHENG Can +4 位作者 Wu Yue-jin TONG Ji-ping WU Jin-hua ZHANG Ying YUAN Qin 《Rice science》 SCIE 2006年第3期179-184,共6页
Six pairs of tall and dwarf near-isogenic lines derived from a dominant semi-dwarf mutant (Y98149) were selected to study height expression and sensitivity to gibberellic acid (GA3). The lengths of the 4-5th inter... Six pairs of tall and dwarf near-isogenic lines derived from a dominant semi-dwarf mutant (Y98149) were selected to study height expression and sensitivity to gibberellic acid (GA3). The lengths of the 4-5th internode, the 3rd, 2nd, 1st internodes from the top and the panicle length in the six dwarf near isogenic lines were 97.2%, 53.3%, 65.1%, 61.9% and 94.7% of those in the six tall ones,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the dominant semi-dwarfing gene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internode elongation. Moreover, Y98149 (mutant type) was more sensitive to GA3 than Y98148 (wild type), and had a lower GA3 concentration in plant, about 78% of Y981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dwarf gene near isogenic lines plant height internode length sensitivity gibberellic acid RICE
下载PDF
Genetic mapping of a new semi-dwarf gene,sd-t(t),in indica rice and estimating of the physical distance of the mapping region 被引量:3
2
作者 江光怀 梁国华 +4 位作者 翟文学 顾铭洪 鲁润龙 徐吉臣 朱立煌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02年第4期388-396,共9页
Application and functional study of dwarf and semi-dwarf gene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to both crop breeding and molecular biology. A new semi-dwarf gene, sd-t(t), non-allelic to sd-1,had been identified in an indica ... Application and functional study of dwarf and semi-dwarf genes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to both crop breeding and molecular biology. A new semi-dwarf gene, sd-t(t), non-allelic to sd-1,had been identified in an indica rice variety, Aitaiyin 2. In this study the gene was genetically mapped by using an F2 population, which consisted of 474 individuals developed from a cross between Aitaiyin 2 and B30. The sd-t(t) gene was located between the RFLP markers R514 and R1408B with a distance of 1.1 cM to R514, and 4.5 cM to R1408B on chromosome 4. A physical contig covering the sd-t(t) mapping region was further constructed by screening a BAC library with R514 and R1408B as probes, and the physical distance between R514 and R1408B was estimated at approximately 147 kb. This result will facilitate map-based cloning of the sd-t(t) g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mi-dwarf gene sd-t(t) simple sequence LENGTH POLYMORPHISM (SSLP)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molecular marker genetic mapping BAC contig.
原文传递
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对株高表达的影响及其对GA_3的敏感性 被引量:9
3
作者 程灿 吴跃进 +5 位作者 刘斌美 童继平 吴敬德 张瑛 吴瑾华 袁勤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5-30,共6页
对具有显性半矮秆基因的6对高矮秆近等基因系的株高表达特性进行了比较。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抑制了茎秆节间的伸长,矮秆系倒4~5、3、2、1节及穗长分别为高秆系的97.2%、53.3%、65.1%、61.9%和94.7%。通过对Y98149(突变体)... 对具有显性半矮秆基因的6对高矮秆近等基因系的株高表达特性进行了比较。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抑制了茎秆节间的伸长,矮秆系倒4~5、3、2、1节及穗长分别为高秆系的97.2%、53.3%、65.1%、61.9%和94.7%。通过对Y98149(突变体)和Y98148(野生型)在苗期和成株期对GA3反应的研究,发现Y98149较Y98148对外源赤霉素更敏感;内源赤霉素测定结果显示显性半矮秆突变体内源赤霉素含量较低,是野生型的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矮秆基因 近等基因系 敏感性 赤霉素 水稻
下载PDF
矮杆基因对春小麦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对子粒产量的间接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杏普 庞春明 +2 位作者 蒋春志 武金铭 刘洪岭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7,共7页
利用以春小麦品种AprilBearded为背景的含有不同矮秆基因Rht1、Rht2、Rht3、Rht1+Rht2和Rht2+Rht3的5个近等基因系,研究了不同矮秆基因对小麦生长发育的作用。结果表明:Rht1半矮秆基... 利用以春小麦品种AprilBearded为背景的含有不同矮秆基因Rht1、Rht2、Rht3、Rht1+Rht2和Rht2+Rht3的5个近等基因系,研究了不同矮秆基因对小麦生长发育的作用。结果表明:Rht1半矮秆基因显著缩短了小麦植株生长发育进程,促进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加大了旗叶面积和倒二叶面积,提高了单株成穗率,减少了无效分蘖;Rht2半矮秆基因显著增大了倒二叶面积,提高了单株成穗率和穗长,减少了无效分蘖;Rht3矮秆基因显著加大了旗叶面积,但对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单株成穗和穗长均有显著的负向作用;Rht1+Rht2基因结合没有突出的优势存在:Rht2和Rht3基因结合对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性状的作用均为负向最大;上述3种矮秆基因及其不同的结合形式均有显著的使茎秆矮化的作用。因此认为Rht1半矮秆基因在小麦育种中利用价值较大,Rht3矮秆基因利用价值则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矮秆基因 半矮秆基因 生长特性 子粒产量
下载PDF
不同矮秆基因对冬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李杏普 蒋春志 刘洪岭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75-479,共5页
利用以冬麦品种Maris Huntsman为背景的含有不同矮秆基因Rht1、Rht2和Rht3及其不同结合形式的6个近等基因系,研究了不同矮秆基因对小麦农艺性状的作用。结果表明:Rht1半矮秆基因显著提高了单株穗数、粒数和粒重、地上部生物产量、经济... 利用以冬麦品种Maris Huntsman为背景的含有不同矮秆基因Rht1、Rht2和Rht3及其不同结合形式的6个近等基因系,研究了不同矮秆基因对小麦农艺性状的作用。结果表明:Rht1半矮秆基因显著提高了单株穗数、粒数和粒重、地上部生物产量、经济系数和倒二叶面积;Rht2半矮秆基因显著提高了单株(或单穗)粒数和粒重、经济系数和倒二叶面积,显著降低了千粒重;Rht3矮秆基因对单株粒数、地上部生物产量均有负向作用,显著提高了经济系数;Rht1+Rht2显著提高了经济系数;Rht2+Rht3对产量构成因子、地上部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均有负向作用;以上5种矮秆基因型均有显著的降秆作用,但对旗叶面积、穗长、每穗小穗数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矮秆基因 半矮秆基因 农艺性状 育种
下载PDF
水稻GA20ox-2基因mRNA的Taq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 被引量:4
6
作者 高东 何霞红 +2 位作者 王云月 李成云 朱有勇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9-314,共6页
成功建立了一项基于TaqMan实时荧光定量的RT-PCR技术,定量分析水稻半矮化关键基因之一GA20ox-2转录水平。该技术体系中重组质粒标准品的制备方法具有很好的实用性;质粒标准品对基因GA20ox-2表达的实时定量准确、可靠、便捷。标准曲线表... 成功建立了一项基于TaqMan实时荧光定量的RT-PCR技术,定量分析水稻半矮化关键基因之一GA20ox-2转录水平。该技术体系中重组质粒标准品的制备方法具有很好的实用性;质粒标准品对基因GA20ox-2表达的实时定量准确、可靠、便捷。标准曲线表明,所建立的GA20ox-2基因mRNA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可达102拷贝;线性范围广,可达102~107拷贝;扩增效率高(E=100.3%);稳定性、重复性好,可靠性高,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仅分别为0.12%~0.31%和0.21%~0.34%;循环阈值与PCR体系中起始模板量的对数值之间有着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可对GA20ox-2基因表达进行准确实时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矮秆基因 基因表达 实时定量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探针
下载PDF
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的SCAR标记及初步定位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斌美 吴跃进 +4 位作者 童继平 吴敬德 余增亮 张瑛 程灿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49-454,共6页
粳稻品系Y98149是从离子束诱变的后代中获得的显性半矮秆突变体,与野生型Y98148是1对株高近等基因系。将已经获得的3个与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紧密连锁的RAPD标记分别克隆、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设计了3对特异性PCR引物,成功地将RAPD标记S104... 粳稻品系Y98149是从离子束诱变的后代中获得的显性半矮秆突变体,与野生型Y98148是1对株高近等基因系。将已经获得的3个与水稻显性半矮秆基因紧密连锁的RAPD标记分别克隆、测序,根据测序结果设计了3对特异性PCR引物,成功地将RAPD标记S1041525、S1076549和S1272403转化成更稳定的SCAR标记SCS1041498、SCS1076510和SCS1272388。通过Y98148×Y98149的F2代分离群体的分析,这3个SCAR标记与显性半矮秆基因的遗传距离分别为12.6cM、7.5 cM和16.3 cM,且位于基因的同一侧。序列同源性比较表明,标记S1272403为单拷贝,其核苷酸序列与水稻第7染色体上2个BAC克隆B1249D05(AP006451)和OJ1212-C12(AP005604)同源性为99%,B1249D05与OJ1212-C12有23 kb的重叠区域,标记S1272403位于这个重叠区域,据此初步将显性半矮秆基因定位,为进一步精确定位和图位克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半矮秆突变体 显性基因 SCAR 基因定位
下载PDF
水稻矮秆小粒突变体潇湘矮的特征特性及其遗传鉴定 被引量:13
8
作者 余应弘 吴云天 +1 位作者 曾翔 袁隆平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7-70,共4页
潇湘矮是在杂交籼稻组合93d72//湘/晚籼1号//桂朝2号/鉴7-4后代分离群体中发现的水稻矮秆小粒新突变体,株高55 cm左右,千粒重11 g左右,每穗总粒数198粒,结实正常,苗期对外源赤霉素(GA3)敏感,抽穗期不敏感。遗传分析表明,潇湘矮的矮生性... 潇湘矮是在杂交籼稻组合93d72//湘/晚籼1号//桂朝2号/鉴7-4后代分离群体中发现的水稻矮秆小粒新突变体,株高55 cm左右,千粒重11 g左右,每穗总粒数198粒,结实正常,苗期对外源赤霉素(GA3)敏感,抽穗期不敏感。遗传分析表明,潇湘矮的矮生性由2对独立遗传的隐性半矮秆基因控制,其中1对为已知的半矮秆基因sd-1,另1对为未知的sd-t4。sd-t4单独存在时植株表现为半矮秆小粒,与sd-1共同存在时植株表现为矮秆小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矮秆小粒突变体 潇湘矮 半矮秆基因 遗传
下载PDF
家系间数量性状主基因效应的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姜长鉴 徐辰武 +1 位作者 惠大丰 邵元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632-636,共5页
具有主基因差异的纯系杂交,其后代家系按主基因型表现为不同类型。本文以似然函数法分析F_3家系资料,提出家系主基因型鉴别,主微基因效应和互作以及主基因显性度的估计和测验方法。应用于籼稻株高和直链淀粉含量两组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 具有主基因差异的纯系杂交,其后代家系按主基因型表现为不同类型。本文以似然函数法分析F_3家系资料,提出家系主基因型鉴别,主微基因效应和互作以及主基因显性度的估计和测验方法。应用于籼稻株高和直链淀粉含量两组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家系间的分离比均符合一对主基因的理论比。两对主基因的增值基因均表现不完全显性,高杆基因对半矮杆基因的显性度估计为0.67,高直链淀粉含量基因对低直链淀粉含量基因估计为0.32。半矮杆基因与遗传背景的互作,测验结果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性状 主基因 半矮杆基因 直链淀粉含量 水稻
下载PDF
半矮秆基因BnaA6.rga-ds的亚细胞定位和转基因甘蓝型油菜的鉴定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超 吴江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7-432,共6页
Bna A6.rga-ds是本研究室从甘蓝型油菜突变体ds-1中图位克隆获得的半矮秆基因,它编码一个功能获得型(gain of function)突变的DELLA蛋白,能够组成型抑制赤霉素信号的转导。蛋白质理化性质的预测显示,Bna A6.rga-ds及其野生型蛋白Bna A6.... Bna A6.rga-ds是本研究室从甘蓝型油菜突变体ds-1中图位克隆获得的半矮秆基因,它编码一个功能获得型(gain of function)突变的DELLA蛋白,能够组成型抑制赤霉素信号的转导。蛋白质理化性质的预测显示,Bna A6.rga-ds及其野生型蛋白Bna A6.RGA均为酸性蛋白。将Bna A6.RGA与不同物种同源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其C端的保守性高于N段。蛋白质结构的预测显示α-螺旋和无规卷曲是其二级和三级结构的主要元件。系统进化分析表明,Bna A6.RGA与十字花科植物拟南芥、小盐芥和荠菜等的同源蛋白具有很高的相似性。BLAST分析表明甘蓝型油菜基因组中共包括4个拷贝的BnaRGA基因。亚细胞定位研究结果显示,Bna A6.RGA及Bna A6.rga-ds均定位于细胞核,它们可能参与下游基因的转录调控。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Bna A6.rga-ds转化甘蓝型油菜品种Westar,获得13株阳性转基因植株,出现明显矮化表型,表明Bna A6.rga-ds基因具有调控油菜株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半矮秆基因 DELLA蛋白 亚细胞定位 遗传转化
下载PDF
水稻含eui基因的半矮秆突变体02428ha株高遗传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所兵 赵凌 +4 位作者 朱镇 张亚东 陈涛 林静 王才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0-104,共5页
02428ha系从隐性高秆水稻02428h中发现的半矮秆迟熟突变体。用02428ha分别与隐性高秆材料02428h和半矮秆材料02428杂交,对其F1和F2世代株高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02428ha的株高是由3对基因控制,除eui基因和sd1-基因外,还含有另外1对半... 02428ha系从隐性高秆水稻02428h中发现的半矮秆迟熟突变体。用02428ha分别与隐性高秆材料02428h和半矮秆材料02428杂交,对其F1和F2世代株高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02428ha的株高是由3对基因控制,除eui基因和sd1-基因外,还含有另外1对半矮秆基因,暂命名为sd-h(t)。该文还讨论了02428ha潜在的育种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EUI基因 半矮秆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应用半矮生基因sd-1选育矮秆大库容量水稻新品系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志义 丁得亮 +3 位作者 刘惠芬 夏宝森 乔东明 李金龙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6-50,共5页
用大穗高秆品种Akenohoshi与半矮生粳型系统SC-TN1杂交后代F5的6个品系及其亲本为材料,比较分析了品系与亲本遗传性状的表现及其联系。结果表明,通过改善sd-1基因的遗传背景,使半矮生性及优良株型的特性与大... 用大穗高秆品种Akenohoshi与半矮生粳型系统SC-TN1杂交后代F5的6个品系及其亲本为材料,比较分析了品系与亲本遗传性状的表现及其联系。结果表明,通过改善sd-1基因的遗传背景,使半矮生性及优良株型的特性与大库容量相结合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育种 半矮生基因 sd-1 代谢库 株型
下载PDF
一个水稻半矮化和花发育异常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分子定位 被引量:2
13
作者 初志战 谢勇尧 +2 位作者 胡琛 郭海滨 刘耀光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0-915,共6页
从粳稻品种‘日本晴’经^(60)Co诱变的M_2代材料中发现一个半矮化并且花发育异常突变体sd-df3,其表现为植株半矮化,分蘖增加,半包茎穗,雄蕊发育不良,无花粉。遗传分析显示,该突变体表型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以杂合型突变体为母本,与广... 从粳稻品种‘日本晴’经^(60)Co诱变的M_2代材料中发现一个半矮化并且花发育异常突变体sd-df3,其表现为植株半矮化,分蘖增加,半包茎穗,雄蕊发育不良,无花粉。遗传分析显示,该突变体表型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以杂合型突变体为母本,与广亲和品种Dular杂交,构建F_2分离群体,将该基因定位在水稻第3号染色体,In/Del标记333591与333818之间的物理距离约为227kb的范围,目前该范围内没有矮化相关基因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半矮化并花发育异常 基因定位 遗传分析
下载PDF
水稻骨干亲本遗传效应的基础研究
14
作者 顾红雅 汤述翥 +2 位作者 李双成 陈浩东 梁婉琪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第14期179-180,共2页
水稻骨干亲本黄华占性状优良,育种谱系清晰,被选作该课题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利用水稻的高通量测序结果,设计了一款超过5万位点的高密度SNP芯片,对黄华占谱系中的部分水稻品种进行了高通量基因分型,以发掘受到了人工选择的基因或位点;... 水稻骨干亲本黄华占性状优良,育种谱系清晰,被选作该课题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利用水稻的高通量测序结果,设计了一款超过5万位点的高密度SNP芯片,对黄华占谱系中的部分水稻品种进行了高通量基因分型,以发掘受到了人工选择的基因或位点;同时将此信息与重要农艺性状进行基于单倍体型的关联分析,鉴定到了几十个性状相关位点。比较桂朝2号、青六矮、丰矮占1号等高产品种和黄华占的穗型差异,发现这些品种的一次枝梗数目差异不大,而二次枝梗的数目有显著差异,说明二次枝梗数目可能是造成这些品种最终穗粒数差异的主要原因;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桂朝2号和黄华占中CKX2、Ghd7、DEP2以及IPA/SPL14等重要穗型控制基因的序列是一致的,而其他一些品种则发现有基因序列多态性存在。鉴定了矮仔占→桂朝2号→黄华占为主线的籼稻骨干亲本中sd1基因的等位性变异,发现5种变异类型;明确了桂朝2号及其衍生品种的均是利用低脚乌尖一类的sd1-d,而非矮仔占所带有的sd1;利用染色体片段代换系比较了骨干亲本扬稻6号(9311)sd1等位变异类型在籼、粳背景下的遗传效应。蜀恢527是由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于2000年选育成功的强优势恢复系,具有一般配合力高、所配组合多、杂种优势强、千粒重较大等优点,被认为是杂交水稻的"第三代"代表恢复系。该研究广泛收集了527系谱亲本材料和目前在生产上广泛应用的衍生恢复系约30份,利用高密度水稻SNP芯片进行全基因组扫描确定骨干亲本基因组组成及区段确切来源;构建了527极其亲本和衍生材料的基因组高密度单倍型图谱,确定了骨干亲本527的关键基因组区域,初步检测了可能的重要农艺性状关联位点,为进一步确定关键基因组区段的重要控制(候选)基因、解析骨干亲本527的分子基础和遗传效应奠定了基础。同时,利用图位克隆方法,克隆了水稻结实率控制关键基因PTB1,证实了PTB1基因是控制水稻花粉管生长、调控水稻结实率的关键基因,首次解析了水稻结实率这一重要产量性状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理解水稻花粉管生长和明确水稻结实率的相关调控通路提供了全新视点,并可能促进其在水稻高产稳产中的直接应用。同时,通过该基因在527系谱的分析,从结实率角度阐述了527及其衍生材料表现高结实率的分子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华占 蜀恢527 骨干亲本 半矮秆基因 等位性变异 关键基因组区域 PTB1基因
下载PDF
一个水稻半矮化突变体基因的初步定位
15
作者 查仁明 陈小敏 +3 位作者 杨蜀魏 罗洪发 张修宝 江燕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20期67-70,共4页
发掘和鉴定控制水稻株高的基因,实现对水稻株高的定向改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水稻恢复系R30,获得了一个能稳定遗传的半矮化突变体(sd-ch)。将sd-ch作母本,与"泸恢17"进行杂交,构建F2群... 发掘和鉴定控制水稻株高的基因,实现对水稻株高的定向改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水稻恢复系R30,获得了一个能稳定遗传的半矮化突变体(sd-ch)。将sd-ch作母本,与"泸恢17"进行杂交,构建F2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并用SSR分子标记对sd-ch进行定位。结果表明,F1表现为正常亲本高度,F2群体株高出现性状分离,正常高度植株和半矮化植株数量分别为401和143,比值为2.8,经卡方检测符合3:1,表明sd-ch受隐性单基因控制;通过SSR分子标记对sd-ch进行定位,第8染色体上SSR标记RM6028从F2群体101个隐性表型单株中检测到2个单交换株,交换率为0.99%。该基因被定位于RM6028附近,遗传距离为0.99 c M。本研究对sd-ch的初步定位,以及对其进行精心定位、克隆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矮化突变体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SSR 水稻
下载PDF
水稻半矮秆基因对根系氮吸收的影响
16
作者 李水山 皇甫植 一井真比古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4期377-381,共5页
本文比较了半矮秆基因sd1的等基因系农林29号(sd1Sd1)和SC4(sd1sd1)的氮吸收特点和根细胞长度、干物质产量等.结果表明:半矮秆品系SC4的株高、根细胞长度显著小于农林29号.成熟用植株干重、茎叶干重也... 本文比较了半矮秆基因sd1的等基因系农林29号(sd1Sd1)和SC4(sd1sd1)的氮吸收特点和根细胞长度、干物质产量等.结果表明:半矮秆品系SC4的株高、根细胞长度显著小于农林29号.成熟用植株干重、茎叶干重也显著小于农林29号.SC4单株糙米产量比农林29号低20%.NH4 ̄+—N吸收量和NO3 ̄3-N吸收量都与植株干重呈显著正相关.基部节间伸长期至成熟期SC4的NO3 ̄-—N吸收量显著低于农林29号,尤其节间伸长期至开花期两者差异更大.半矮秆基因在高产育种中起重要作用,但在超高产育种中有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矮秆基因 根细胞长度 育种 氮吸收量 水稻
下载PDF
粳型水稻显性半矮秆突变体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童继平 吴跃进 +3 位作者 吴敬德 刘贵富 郑乐娅 余增亮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14-316,共3页
在中粳杂交组合“M90 5 6× R80 18选”的 F6 选种圃中 ,发现半矮秆突变单株。以纯合半矮秆单株为父、母本 ,与稳定野生型高秆单株进行正、反杂交。种植 P1 、P2 、F1 、F2 世代群体。结果表明 F1 植株与半矮秆亲本基本相同 ,仍然... 在中粳杂交组合“M90 5 6× R80 18选”的 F6 选种圃中 ,发现半矮秆突变单株。以纯合半矮秆单株为父、母本 ,与稳定野生型高秆单株进行正、反杂交。种植 P1 、P2 、F1 、F2 世代群体。结果表明 F1 植株与半矮秆亲本基本相同 ,仍然表现半矮秆。说明该半矮秆突变材料的矮生性表达为显性 ,无细胞质效应。 F2 群体植株株高性状发生分离 ,其分离比符合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遗传 育种 显性半矮秆突变体 粳稻
下载PDF
一个新的水稻半矮化小穗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被引量:5
18
作者 汪庆 汪得凯 陶跃之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77-680,共4页
从粳稻中花11转基因后代中发现了一个半矮化小穗突变体,表现为植株半矮化、生长势弱、半包茎穗、穗型变小等特点,将其命名为sdsp2(semidwarfandsmallpanicle2)。遗传分析显示,该突变体表型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以sdsp2突变体为... 从粳稻中花11转基因后代中发现了一个半矮化小穗突变体,表现为植株半矮化、生长势弱、半包茎穗、穗型变小等特点,将其命名为sdsp2(semidwarfandsmallpanicle2)。遗传分析显示,该突变体表型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以sdsp2突变体为母本与龙特甫B杂交构建F2分离群体,将该基因定位在水稻第6染色体的RH6-32和RH6-40之间的116kb的物理距离内。通过水稻基因组注释系统在此区域预测到14个开放阅读框,未发现与已报道穗型发育相关基因的同源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半矮化 小穗 突变体 基因定位
下载PDF
花生半矮化突变体sdm1的表型分析与赤霉素响应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欢倪 仇静静 +2 位作者 马俊杰 李长生 侯蕾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12期1-5,共5页
本研究利用快中子辐照花生山花13号的干种子,获得了一个性状稳定遗传的花生半矮化突变体sdm1(semi-dwarf mutant 1),继而对其矮化形态、经济性状指标及赤霉素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山花13号相比,该突变体植株半矮化、枝较粗,... 本研究利用快中子辐照花生山花13号的干种子,获得了一个性状稳定遗传的花生半矮化突变体sdm1(semi-dwarf mutant 1),继而对其矮化形态、经济性状指标及赤霉素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与山花13号相比,该突变体植株半矮化、枝较粗,种仁较大、种皮色泽较深,种子成分中含油量提高、粗蛋白含量下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突变体叶片中赤霉素的含量,发现突变体赤霉素含量明显低于山花13号,用GA3处理突变体能够恢复突变体的株高。利用qRT-PCR方法分析赤霉素代谢和信号传导途径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发现AhGA2ox、AhGA3ox、AhGA20ox、AhDella2、AhDella3等基因的表达均发生明显变化。以上结果表明,突变体内赤霉素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生变化,使赤霉素合成能力下降,导致植株内赤霉素水平降低,从而出现矮化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半矮化 突变体 赤霉素 基因表达
下载PDF
半矮生型桃F-box基因的克隆和表达特征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玉兰 鲁振华 +2 位作者 王志强 牛良 崔国朝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3-550,共8页
【目的】研究半矮生型桃‘SD9238’F-box基因的序列特征及F-box基因在新梢生长跃变期的表达与节间伸长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调控半矮生型桃植株生长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基因克隆和RACE技术获得‘SD9238’F-box基因的g... 【目的】研究半矮生型桃‘SD9238’F-box基因的序列特征及F-box基因在新梢生长跃变期的表达与节间伸长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调控半矮生型桃植株生长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基因克隆和RACE技术获得‘SD9238’F-box基因的gDNA及cDNA序列,并分析该基因的序列特征。采用qRT-PCR分析该基因在新梢生长跃变期的表达水平。【结果】获得F-box基因gDNA全长3 650 bp,cDNA全长1 936 bp,GeneBank登陆号为KF023192。该基因ORF长1 509 bp编码502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质量55.984 kD。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氨基酸序列具有F-box蛋白家族中LRR的结构特征,与蔷薇科中苹果和草莓的F-box基因同源,相似性达98%。QRT-PCR分析结果表明,F-box基因在节间生长跃变期表达量的动态变化与新梢节间的伸长速率动态变化趋势一致,其基因相对表达量在半矮生型桃中于节间生长跃变点5月22日达到最大值,为第一时期的9.4倍;在普通型桃中同样于5月22日达到基因相对表达量的最大值,但只为第一时期的2.2倍。【结论】获得了‘SD9238’新梢中F-box基因KF023192的序列全长,并明确了该基因的序列特征。对该基因在新梢生长过程的动态表达分析显示,KF023192可能参与了半矮生桃新梢节间生长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矮生型桃 'SD9238’ F-BOX 基因克隆 RACE QRT-PCR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