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自由面的裂隙网络稳定渗流试验与数值分析
1
作者 张旭 盛建龙 +1 位作者 叶祖洋 周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8-884,共7页
为探究裂隙网络含自由面的稳定渗流特性,设计可视化的二维裂隙网络渗流试验装置,通过调节裂隙网络模型的上、下游水头开展一系列裂隙网络渗流试验,依次记录自由面水头高度和渗流流量大小;同时基于有限元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中的Darc... 为探究裂隙网络含自由面的稳定渗流特性,设计可视化的二维裂隙网络渗流试验装置,通过调节裂隙网络模型的上、下游水头开展一系列裂隙网络渗流试验,依次记录自由面水头高度和渗流流量大小;同时基于有限元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中的Darcy接口,建立等比例二维裂隙网络数值模型,复现试验工况并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对比发现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基本吻合,这验证了试验结果的有效性以及数值模拟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自由面变化的主要因素为上、下游水头高度及二者高度差:渗流水力梯度越大,自由面位置的下降越快;渗流水力梯度相同的水力条件,上、下游水头越高,形成的自由面水头越高,自由面降落曲线也越陡。其中,若上、下游水头高度不处于近似的水平,二者对于自由面位置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自由面变化的基本规律符合Dupuit公式的表述。稳定渗流的水力梯度与平均流量仅在流量较小时符合线性相关,随着水力梯度的增加,二者关系呈现明显的非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渗流 裂隙网络 自由面 透水层 渗流水力梯度 水头
原文传递
东北寨金矿复杂地层综合钻探施工技术
2
作者 张旭 李中明 +3 位作者 王泽 肖尧 杨芝广 刘哂搏 《钻探工程》 2024年第S01期292-298,共7页
东北寨金矿地处松潘地震带,以强水敏性千枚岩地层为主,地层条件极为复杂,坍塌、缩径、掉块、岩心采取率低是该区域岩心钻探面临的主要问题,极大的影响了钻探施工效率和成孔。本文针对该项目地层特性,以及施工设备全部为全液压钻机的特点... 东北寨金矿地处松潘地震带,以强水敏性千枚岩地层为主,地层条件极为复杂,坍塌、缩径、掉块、岩心采取率低是该区域岩心钻探面临的主要问题,极大的影响了钻探施工效率和成孔。本文针对该项目地层特性,以及施工设备全部为全液压钻机的特点,通过广泛深入的探讨研究,在总结矿区原来施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优化设备性能,提升设备适应性,采用多径成孔和对地层适应性好的抑制剂冲洗液体系,配合跟管钻进、无泵干捞和金刚石绳索三层管取心等综合钻探施工技术,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综合钻探施工技术,对类似川西北区域强水敏性千枚岩复杂地层施工,全液压钻机高效使用,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液压钻机 强水敏性千枚岩 多径成孔 三层管取心 低固相抑制剂冲洗液 跟管钻进 无泵干捞
下载PDF
土表致密层形成下肥液膜孔灌入渗土壤水氮分布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彭辉 费良军 刘大有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09-715,共7页
为研究地表致密层形成条件下肥液膜孔灌入渗土壤水氮分布特性,进行了两阶段的室内膜孔灌入渗试验,在试验第一阶段浑水入渗形成致密层的情况下,设置4个肥液(硝酸铵钙)质量浓度水平(0,200,500及800 mg/L)进行第二阶段入渗,研究了单位膜孔... 为研究地表致密层形成条件下肥液膜孔灌入渗土壤水氮分布特性,进行了两阶段的室内膜孔灌入渗试验,在试验第一阶段浑水入渗形成致密层的情况下,设置4个肥液(硝酸铵钙)质量浓度水平(0,200,500及800 mg/L)进行第二阶段入渗,研究了单位膜孔面积累积入渗量、土壤湿润体含水率、硝态氮、铵态氮质量比分布及其分布变化特性.肥液可以促进土壤水分入渗,改进的Kostiakov模型和改进的Philip模型可以很好地表示单位膜孔面积累积入渗量与入渗时间之间的关系(R^(2)>0.95),并得到含有肥液浓度参数的单位膜孔面积累积入渗量和入渗时间的经验模型.湿润体高质量含水率面体积(θ>28%)随肥液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大,且在膜孔中心附近区域质量含水率最高,但肥液对沿膜孔表层土壤径向方向的质量含水率分布影响程度不大,肥液质量浓度越大,土壤湿润体中硝态氮、铵态氮质量比越大,湿润体中硝态氮分布与湿润体质量含水量分布相似,都呈土壤上层质量比较高的情况,湿润体中铵态氮质量比随入渗距离增加,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孔灌 土壤 致密层 水氮分布 自由入渗
下载PDF
中地壳的水-岩作用对相关的地球物理性质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荣华 张雪彤 +1 位作者 胡书敏 苏艳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943-2954,共12页
对于地壳的地球物理详细探测发现中地壳普遍存在着高导层和低速层。高温高压下的矿物(岩石)-流体反应的化学动力学实验和水的性质研究可以提供我们认识地壳的地球物理探测结果的新信息。通常,中地壳大致位于15至25km的深度范围。高导层... 对于地壳的地球物理详细探测发现中地壳普遍存在着高导层和低速层。高温高压下的矿物(岩石)-流体反应的化学动力学实验和水的性质研究可以提供我们认识地壳的地球物理探测结果的新信息。通常,中地壳大致位于15至25km的深度范围。高导层和低速层普遍存在于中地壳。各地的地壳厚度不同,但是中地壳和高导-低速层的深度范围十分相似。中地壳的顶界温度处于300℃,底界为450℃~500℃范围。为了认识中地壳的高导低速层的起因,作者重点做了模拟中地壳条件下水-岩相互作用实验,同时,分析了水在近临界区至超临界区的突变性质。矿物(钠长石、透辉石、阳起石)与水,玄武岩与水反应的化学动力学实验是使用流体通过叠层反应器的开放体系在25℃~400℃和22MPa下完成的。与水反应的矿物或岩石里的各个元素溶解到溶液里的释放速率一般不一样。硅酸盐矿物的硅的最大释放速率是在300℃。其它元素,如Na、K、Mg、Ca、Fe、Al等释放速率在<300℃时都高于硅的释放速率,在>300℃时硅的释放速率要高于其它元素的释放速率。在水中的硅的大释放速率会导致硅酸盐矿物格架解体。作者假定地壳里普遍存在水占1%(体积)。这时,地壳里会发生水-岩相互作用。中地壳的流体处于300℃~500℃。在由亚临界态进入超临界区的演化过程中,在跨越临界温度时水的性质发生剧烈变化,如密度、介电常数等热力学参数。这一变化会引起水/岩相互作用的反应动力学涨落,会导致中地壳岩层的硅的淋失,硅酸盐矿物解体,岩石崩塌。同时,在临界区水的性质强烈变化还有水的电导率、迁移性质、等,这会影响中地壳一些物理性质,如中地壳高导层和低速层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态 矿物与水反应 中地壳 高导层
下载PDF
中地壳温度压力条件下的水-岩作用化学动力学实验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荣华 张雪彤 +1 位作者 胡书敏 苏艳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933-2942,共10页
为模拟中地壳条件下水.岩相互作用,本文作者重点做了大于300℃,在水的近临界区至超临界区条件下的硅酸盐矿物与水反应的化学动力学实验。矿物(钠长石(Ab)、透辉石(Di)、阳起石(Act))的溶解反应动力学实验是使用流体通过叠层反应器的开... 为模拟中地壳条件下水.岩相互作用,本文作者重点做了大于300℃,在水的近临界区至超临界区条件下的硅酸盐矿物与水反应的化学动力学实验。矿物(钠长石(Ab)、透辉石(Di)、阳起石(Act))的溶解反应动力学实验是使用流体通过叠层反应器的开放体系在25℃~400℃和22MPa下完成的。实验发现矿物在300至400℃范围内,在跨越水临界点时出现反应速率的涨落。多金属氧化物硅酸盐与水反应时的各个元素溶解到溶液里的释放速率一般不一样。硅酸盐矿物的最大溶解反应速率多是在300℃,如,硅的最大释放速率是在300℃。其余元素如Na、K、Mg、Ca、Fe、Al等释放速率在<300℃、22MPa时都高于硅的释放速率,在>300℃时硅的释放速率要高于其它元素的释放速率。我们还完成了玄武岩与水在25℃~400℃条件下的反应动力学实验。实验发现,硅的最大释放反应速率也多是在300℃。中地壳的流体处于由亚临界态进入超临界流体的演化过程,这时流体的性质会有剧烈变化。这一变化会引起水/岩相互作用的反应动力学涨落。流体性质的突变和水岩相互作用涨落会导致中地壳岩层的许多性质变化,硅酸盐矿物格架的解体,岩石被淋失,岩层的崩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动力学 临界态 矿物与水反应 中地壳
下载PDF
电灌站涵管式中层取水防螺工程费用-效益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王跃进 巢农 +1 位作者 朱涛 王志坚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68-370,共3页
目的评价电灌站涵管式中层取水防螺工程费用-效益,为现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效益成本(费用)比率法对"涵管式中层取水"防螺工程进行费用-效益分析,但不考虑间接成本和间接效益,各项费用均按2005年价格计算。结果&q... 目的评价电灌站涵管式中层取水防螺工程费用-效益,为现场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效益成本(费用)比率法对"涵管式中层取水"防螺工程进行费用-效益分析,但不考虑间接成本和间接效益,各项费用均按2005年价格计算。结果"涵管式中层取水"防螺工程直接成本为3.4万元,实施防螺工程后效益期可节约防治费用达101.1万元,净效益为97.7万元,净效益费用比率为28.7∶1。结论"涵管式中层取水"防螺技术投入少,效益高,具有广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层取水 钉螺 费用-效益
下载PDF
驱油剂对中间过渡层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影响及破乳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赵娜娜 李美蓉 +1 位作者 李冉冉 王琦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1-214,218,共5页
以胜利孤岛油田中间过渡层原油为研究对象,与外输油进行对比,考察了中间过渡层原油的基本性质以及驱油剂对中间层原油稳定性影响规律,并对破乳方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间过渡层原油中机械杂质、胶质沥青质均高于外输原油的,导致其... 以胜利孤岛油田中间过渡层原油为研究对象,与外输油进行对比,考察了中间过渡层原油的基本性质以及驱油剂对中间层原油稳定性影响规律,并对破乳方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间过渡层原油中机械杂质、胶质沥青质均高于外输原油的,导致其稳定性增强;石油磺酸盐在浓度低于200 mg/L时增加了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而浓度高于200 mg/L时反而有利于乳状液破乳脱水;不同浓度的聚合物均使乳状液体系黏度增大,稳定性增加;两种驱油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协同作用,对乳状液破乳脱水不利;原油乳状液破脱水率越高,Zeta值电位越低;在驱油剂残留浓度为100 mg/L条件下,由非离子型油溶性破乳剂AP8051与二乙二醇丁醚组成的复合破乳剂(复配质量比3∶2)可使由中间过渡层原油模拟乳状液的脱水率由原来的近70%提高至8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剂 中间过渡层 聚合物 石油磺酸盐 脱水率 ZETA电位
下载PDF
绿色二氧化碳超临界清洗设备 被引量:7
8
作者 高超群 李全宝 +1 位作者 刘茂哲 景玉鹏 《微细加工技术》 EI 2008年第4期50-52,61,共4页
半导体IC清洗技术由于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大而无法进入硅片上器件的狭缝与电路线条间隙中进行清洗,同时不易干燥,且干燥时会造成二次污染,从而使得整个工艺耗水量大且清洗效果不佳。以超临界流体为媒体的清洗技术是克服以上缺点的最佳途... 半导体IC清洗技术由于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大而无法进入硅片上器件的狭缝与电路线条间隙中进行清洗,同时不易干燥,且干燥时会造成二次污染,从而使得整个工艺耗水量大且清洗效果不佳。以超临界流体为媒体的清洗技术是克服以上缺点的最佳途径。提出并研制了一种绿色二氧化碳超临界清洗设备,它利用超流体二氧化碳来进行硅片的清洗和无张力的超临界干燥,而且该设备还可以对微细结构进行无粘连的牺牲层释放。设备的成本低,二氧化碳使用量少,并且可以循环使用,属于绿色无污染的新型半导体清洗设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二氧化碳超临界清洗 表面张力 牺牲层释放
下载PDF
中层取水防螺措施优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魏国远 王家生 +1 位作者 卢金友 童凡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共4页
中层取水是防止钉螺通过涵闸引水扩散的主要工程措施之一,在长江流域血吸虫病疫区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阻螺效率的主要问题是取水口容易形成漩涡,吸入水体表面漂浮物,从而带进钉螺。应用理论分... 中层取水是防止钉螺通过涵闸引水扩散的主要工程措施之一,在长江流域血吸虫病疫区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阻螺效率的主要问题是取水口容易形成漩涡,吸入水体表面漂浮物,从而带进钉螺。应用理论分析和概化模型试验对取水口漩涡形成机理和特征及消涡措施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简单易行有效的消涡措施。研究结果表明:漩涡发生在取水口上方与垂直方向夹角30度的区域,横向消涡梁是一种简单易行有效的消涡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中层取水 漩涡 消涡措施
下载PDF
精细油藏描述中剩余油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0
作者 陈欢庆 胡海燕 +2 位作者 吴洪彪 曹晨 隋宇豪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9期140-153,共14页
剩余油表征一直是油田开发中后期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内容。通过文献调研并结合自身科研实践,总结剩余油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剩余油分类和发育规律刻画、剩余油成因和分布模式、多种方法描述剩余油、相关学科成果在剩余油研究中的应用、井间... 剩余油表征一直是油田开发中后期研究者关注的重点内容。通过文献调研并结合自身科研实践,总结剩余油研究主要内容包括剩余油分类和发育规律刻画、剩余油成因和分布模式、多种方法描述剩余油、相关学科成果在剩余油研究中的应用、井间剩余油预测、三次采油阶段剩余油描述等。剩余油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开发地质学、岩心观察和分析测试、水淹层测井解释、四维地震、各种数理统计学、油藏数值模拟、动态监测分析、油藏工程、试井解释方法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剩余油研究主要问题包括9方面:剩余油成因分析难度大、剩余油研究方法各有优缺点、改进剩余油研究方法难度大、井间剩余油预测问题多、相关学科成果应用至剩余油研究中不成熟、三次采油阶段剩余油研究还在探索、复杂岩性油藏剩余油研究问题多、剩余油研究定量化水平不高、微观剩余油研究比较薄弱等。剩余油研究发展趋势包括9方面:加大剩余油成因研究力度、改进剩余油研究方法、明确数理统计分析研究剩余油参数的地球物理意义、提高剩余油井间预测精度、将相关学科成果充分应用至剩余油研究中、探索建立三次采油阶段剩余油研究方法技术体系、加大非常规油藏剩余油研究力度、提高剩余油研究定量化水平、加强微观剩余油研究力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 精细油藏描述 开发中后期 开发地质学 水淹层测井解释 油藏数值模拟 井间预测 三次采油
下载PDF
新型复合无磷洗涤助剂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浩勤 王亚辉 +1 位作者 邓盛林 刘金盾 《郑州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41-43,共3页
实验以价格低廉的硅酸钠为原料 ,通过改变其组成结构 ,将其与多种无机助剂和少量有机助剂反应 ,制成可替代三聚磷酸钠的新型复合洗涤助剂 .研究旨在保持硅酸盐良好特性的同时 ,着重提高抗硬水能力和抗结块能力 ,保持产品有良好的水溶性 ... 实验以价格低廉的硅酸钠为原料 ,通过改变其组成结构 ,将其与多种无机助剂和少量有机助剂反应 ,制成可替代三聚磷酸钠的新型复合洗涤助剂 .研究旨在保持硅酸盐良好特性的同时 ,着重提高抗硬水能力和抗结块能力 ,保持产品有良好的水溶性 .通过初步筛选和正交实验 ,确定了各组分的用量 ,进行了放大实验 .产品CEC≈2 0 0mgCaO/g样品 ,溶解度 >2 0× 1 0 -2 g/mL水 ,吸附性能良好 .由于原料易得 ,工艺简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磷洗涤助剂 结晶层状二硅酸钠 复合洗涤助剂 抗硬水能力 实验研究 吸附性能
下载PDF
黄河中游区高原地质环境对黄河泥沙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绪金 殷淑华 田卫宾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9-31,共3页
从工程地质角度,通过对黄河中游高原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性特征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状况的分析,研究了黄土高原黄土堆积的力学性质、结构特征和侵蚀的基本原因。黄河中游地区河流泥沙骤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人类对环境的干扰破... 从工程地质角度,通过对黄河中游高原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性特征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状况的分析,研究了黄土高原黄土堆积的力学性质、结构特征和侵蚀的基本原因。黄河中游地区河流泥沙骤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人类对环境的干扰破坏,更是因为该区复杂的地质构造、特殊的岩土层特征和干旱的气候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中游地区 地质环境 泥沙 水土流失 风成黄土层
下载PDF
陈堡油田分注井无缆智能测调工艺应用 被引量:13
13
作者 朱苏青 刘松林 +1 位作者 李兴 龙远强 《复杂油气藏》 2017年第3期74-77,共4页
针对注水井井筒的特殊条件,以压力波为载体,在井筒内建立一条有效的、可靠的信号通道,实现井下信息的传递。在分层注水井内下入智能分注工具与封隔器组合,实现分层注水的同时,地面远程控制井下配水器的调配,并将采集的各层流量数据传输... 针对注水井井筒的特殊条件,以压力波为载体,在井筒内建立一条有效的、可靠的信号通道,实现井下信息的传递。在分层注水井内下入智能分注工具与封隔器组合,实现分层注水的同时,地面远程控制井下配水器的调配,并将采集的各层流量数据传输至地面,形成无缆智能远程调控的分注测调工艺。该工艺在陈堡油田3口井成功应用,实现分层注水无缆传输、无需现场测试队伍、数字化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注水 智能测调 无缆传输 远程调控 陈堡油田
下载PDF
萨中油田特高含水期加密调整方法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忠臣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9-82,共4页
多层砂岩油田在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因为经过了多阶段、多套层系井网开发,所以递减加快,措施效果变差,油田稳产难度增大。通过对萨中油田各类油层特高含水期开发效果评价及对水聚驱现场试验的研究,认为多层砂岩油田在特高含水期,应适时构... 多层砂岩油田在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因为经过了多阶段、多套层系井网开发,所以递减加快,措施效果变差,油田稳产难度增大。通过对萨中油田各类油层特高含水期开发效果评价及对水聚驱现场试验的研究,认为多层砂岩油田在特高含水期,应适时构建三次采油井网,采取先期水驱加密调整挖潜,后期实施三次采油的加密调整方式,实现油田的长期稳产。在此基础上,以中区西部为例,依托原井网,部署了3套加密调整井网。通过新井完钻后地质特征和剩余油分布再认识,优化射孔选层,优化封堵、补孔手段等,加密调整井网对油层的控制程度进一步提高,改善了开发效果。并分析了特高含水期加密调整效果及开采特征,改进了特高含水期加密调整层系井网部署及射孔选层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密调整 特高含水期 射孔选层 中区西部
下载PDF
天然气运移相态及其变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付广 薛永超 《海洋石油》 CAS 2001年第2期25-30,共6页
天然气运移相态是影响其运聚成藏的重要因素。其除了受源岩类型和演化阶段的影响外 ,还要受到其所处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天然气既可以由水溶、油溶和扩散相向游离相转变 ,又可以由游离相向水溶、油溶和扩散相转变。前者有利于天然气运... 天然气运移相态是影响其运聚成藏的重要因素。其除了受源岩类型和演化阶段的影响外 ,还要受到其所处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天然气既可以由水溶、油溶和扩散相向游离相转变 ,又可以由游离相向水溶、油溶和扩散相转变。前者有利于天然气运聚成藏 ,后者则不利于天然气运聚成藏。天然气运移相态的转变需要一定的地质条件。水溶相、油溶相向游离相转变均需要压力降低 ,而扩散相向游离相转变则需要遇到烃浓度盖层或气层。实例分析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相天然气 油溶相天然气 扩散相天然气 游离相天然气 相态转变 压力降低 浓度盖层 气层
下载PDF
穿黄隧洞衬砌无垫层段1∶1仿真模型试验及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谢小玲 苏海东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2-95,共4页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衬砌为双层预应力结构,为了揭示其工作性态、应力变形规律,开展了穿黄隧洞衬砌1∶1仿真试验。为了验证试验成果,同步对其中无垫层试验段联合承载结构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计算采用考虑接触的非线性有限元方法,模拟...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衬砌为双层预应力结构,为了揭示其工作性态、应力变形规律,开展了穿黄隧洞衬砌1∶1仿真试验。为了验证试验成果,同步对其中无垫层试验段联合承载结构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计算采用考虑接触的非线性有限元方法,模拟试验中管片拼装、分层填土、内衬预应力张拉以及内水压力施加的实际过程,对内外衬之间以及管片之间的接触与传力特性进行计算分析。通过与试验对比显示,无论是结构变形、应力,还是缝隙开度,两者规律一致,数值接近,验证了联合承载结构的受力特性及传力机理,其研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结构参考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垫层试验段 双层预应力衬砌 联合承载 三维非线性有限元 穿黄隧洞
下载PDF
2007年春季南黄海中层冷水特征及成因
17
作者 刁新源 王建丰 +2 位作者 魏传杰 司广成 于非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2,共12页
本文根据2007年南黄海的CTD调查资料,分析了南黄海中层冷水的10个示性特征及其分布特征,指出2007年春季中层冷水主要出现于35°N以北的海域,核心区主要位于50 m等深线附近,中心深度位于25~40 m,宽度约为100 km,厚度为10~25 m,跃变... 本文根据2007年南黄海的CTD调查资料,分析了南黄海中层冷水的10个示性特征及其分布特征,指出2007年春季中层冷水主要出现于35°N以北的海域,核心区主要位于50 m等深线附近,中心深度位于25~40 m,宽度约为100 km,厚度为10~25 m,跃变强度为0.04~0.14℃/m。对比分析冬季与夏季温度、盐度及实测海流资料,南黄海春季出现的中层冷水主要是黄海暖流、沿岸冷水以及春季表层升温等过程的综合作用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中层冷水 示性特征 成因
下载PDF
排除沥青路面层间自由水方法初探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俊华 《交通标准化》 2007年第11期185-186,共2页
沥青路面层间自由水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一个主要原因,这就要求在设计施工期间有意识地从"封、排"入手,杜绝自由水的形成,以便工程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路面工程 沥青路面 层间自由水
下载PDF
安棚低渗透油藏水淹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19
作者 李红茹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1-144,共4页
生产井强水淹导致安棚浅中层系低渗透油藏整体开发效果变差。通过对生产井见水响应特征的分析及安棚地应力场、天然裂缝和压裂裂缝的综合研究,认为安棚地区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北东向,而并非先前认为的东西向;现有注采井网与天然裂缝... 生产井强水淹导致安棚浅中层系低渗透油藏整体开发效果变差。通过对生产井见水响应特征的分析及安棚地应力场、天然裂缝和压裂裂缝的综合研究,认为安棚地区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为北东向,而并非先前认为的东西向;现有注采井网与天然裂缝不匹配是造成目前生产井见水的主要原因。这些认识为油藏下步开发部署提供了调整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安棚浅中层系 水淹特征 控制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