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时变性聚团识别方法的高密度循环流化床内聚团分布特性
1
作者 宋大山 李之辉 +3 位作者 苏鑫 王成秀 蓝兴英 高金森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7-85,共9页
为研究高密度提升管内的聚团分布特性,在18 m高循环流化床提升管系统中测定了不同固体循环速率下(G_(s)=100~1800 kg·m^(-2)·s^(-1))的瞬时颗粒浓度。采用基于时变性的聚团识别方法对聚团进行识别,进而得到了聚团浓度、聚团... 为研究高密度提升管内的聚团分布特性,在18 m高循环流化床提升管系统中测定了不同固体循环速率下(G_(s)=100~1800 kg·m^(-2)·s^(-1))的瞬时颗粒浓度。采用基于时变性的聚团识别方法对聚团进行识别,进而得到了聚团浓度、聚团持续时间和聚团速度在提升管中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高密度循环流化床中的颗粒浓度和聚团特性参数和与低密度循环流化床相比存在较大差异。高密度条件下,提升管内聚团浓度最高可达0.41。聚团持续时间最高可达5.5 ms。提升管截面内的聚团净向上运动,r/R=0.949时,聚团的净运动速度高达1.83 m·s^(-1)。此外,在极高的颗粒循环速率下(G_(s)=1800 kg·m^(-2)·s^(-1)),聚团特性参数的轴径向分布变得更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 颗粒浓度 聚团识别 时变阈值 聚团分布
下载PDF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Solid Acceleration Length in the Riser of a Long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被引量:7
2
作者 黄卫星 祝京旭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1年第1期70-76,共7页
Systematic experimental work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solid acceleration length in a 16m long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riser with fluid cracking catalyst particles over a wide range of operating conditions. A... Systematic experimental work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solid acceleration length in a 16m long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riser with fluid cracking catalyst particles over a wide range of operating conditions. A more feasible method is proposed to determine the acceleration length from the measured axial profiles of pressure gradient (or apparent solid holdup). With this new method and large amount of experimental data, a clear picture on the variation of the acceleration length with both solid circulating rate and superficial gas velocity is obtained.It is found that the acceleration length increases generally with increasing solid flow rate and/or decreasing gas velocity. However, the trend in variation of the acceleration length with operating conditions are quit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operation ranges. Reasonable explanations are suggested for the observed variation patterns of acceleration leng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B riser solid acceleration acceleration length axial flow structure gas-solid flow solid holdup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the Acceleration Region in a Gas-Solid Co-current Down-flow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松庚 林伟刚 姚建中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42-346,共5页
In this work, a mathemat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describe the axial vari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flow parameters (particle velocity, solid holdup and pressure gradient) in a downer. An empirical correlation is ... In this work, a mathemat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describe the axial vari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flow parameters (particle velocity, solid holdup and pressure gradient) in a downer. An empirical correlation is developed to estimate the particle velocity at the constant velocity sectio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are made to validate the downer model. The model simulations have a good agreement with experimental data. Moreover, a formula is derived to predict the first acceleration section length and the whole acceleration section leng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ssure gradient particle velocity solid holdup downer modeling acceleration region
下载PDF
搅拌槽内两种桨型组合固液悬浮的数值模拟
4
作者 邹晨 叶胜康 +2 位作者 杨荣刚 李明锋 林苏奔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168-170,184,共4页
本文对工业搅拌罐内原搅拌桨型组合和改造的搅拌桨型组合产生的固液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原搅拌方案和改造后的搅拌方案搅拌罐内所形成的流场、固含率分布以及功率消耗等方面的分析,发现改造方案底层桨叶排出流体的倾斜角更大... 本文对工业搅拌罐内原搅拌桨型组合和改造的搅拌桨型组合产生的固液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原搅拌方案和改造后的搅拌方案搅拌罐内所形成的流场、固含率分布以及功率消耗等方面的分析,发现改造方案底层桨叶排出流体的倾斜角更大,形成的搅拌循环更高。原方案搅拌罐内底部固含率很高,从下往上固含率逐渐降低,而搅拌桨型组合改造方案能够形成比较均匀的固含率。改造方案的固液悬浮效果更好,并且改造后的搅拌功率没有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桨型组合 固液两相流 数值模拟 固含率 功率消耗
下载PDF
半间歇式沸腾床反应器中液相循环速度的测定
5
作者 王伟伟 张建鹏 +2 位作者 岳志 黄子宾 程振民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1-167,共7页
采用内径286 mm、高7.2 m的气-液-固三相沸腾床反应器进行了液相间歇、气相连续的操作研究,以水、空气、Al_(2)O_(3)球形颗粒构成三相体系,在固含率(体积分数)12%~30%和表观气速0.086~0.216 m/s下对宏观液相循环速度进行了测定。采用示... 采用内径286 mm、高7.2 m的气-液-固三相沸腾床反应器进行了液相间歇、气相连续的操作研究,以水、空气、Al_(2)O_(3)球形颗粒构成三相体系,在固含率(体积分数)12%~30%和表观气速0.086~0.216 m/s下对宏观液相循环速度进行了测定。采用示踪剂法测定反应器进出口的多组示踪剂浓度曲线,使用MATLAB软件对液相轴向扩散系数进行求解,再代入爱因斯坦扩散系数定义式得到液相循环速度。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表观气速增大,液相循环速度相应增大;在固含率低于30%时,随着固含率增加,液相循环速度相应增加;但随着固含率进一步增大,液相循环速度的增幅越来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腾床反应器 液相循环速度 轴向扩散 固含率 示踪剂法
下载PDF
高固含率搅拌槽内临界转速的CFD模拟 被引量:2
6
作者 周延红 刘胜军 +2 位作者 龚浩 董贺 孟芳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8-54,共7页
现有的针对液-固两相搅拌体系临界转速的研究多集中于低固含率体系,但工业中的高固含率体系十分常见。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高固含率搅拌罐内的液-固两相流体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实现了对高固含率固-液搅拌罐内液固流动行为的直... 现有的针对液-固两相搅拌体系临界转速的研究多集中于低固含率体系,但工业中的高固含率体系十分常见。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高固含率搅拌罐内的液-固两相流体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实现了对高固含率固-液搅拌罐内液固流动行为的直观预测,研究了颗粒物性(颗粒尺寸、颗粒密度)对颗粒悬浮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颗粒尺寸或颗粒密度的增加,颗粒的悬浮高度逐渐降低,最大固相体积分率增大。基于CFD方法的完全离底悬浮临界搅拌转速的预测方法,得到了高固含率搅拌罐内不同颗粒物性下关键参数离底悬浮临界转速Nc的变化规律:Nc随着固液密度差的增加而增加,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加而增加;变化规律可用公式表示为:N_(c)^(∝)(ρ_(s)-ρ_(l))^(0.751 7),N_(c)^(∝)(d_(s))^(0.934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罐 颗粒悬浮 CFD 固相体积分率 临界转速 高固含率
下载PDF
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工艺试验研究
7
作者 邓德刚 秦丽姣 《当代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1084-1087,1092,共5页
考察了不同生物载体的挂膜特性,研究了气量、水量和固含率对内循环生物流化床流态的影响,并详细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容积负荷和空气量对载体挂膜的影响,分析挂膜成功后对废水COD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最佳载体为粒径1~2 mm的生物陶... 考察了不同生物载体的挂膜特性,研究了气量、水量和固含率对内循环生物流化床流态的影响,并详细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容积负荷和空气量对载体挂膜的影响,分析挂膜成功后对废水COD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最佳载体为粒径1~2 mm的生物陶粒;最佳固含率为5%。反应器快速挂膜启动的最佳条件为:HRT 0.5~1 h,污泥质量浓度1 g·L^(-1),固含率2%~4%,气量0.2~0.4 m^(3)·h^(-1),容积负荷4~5 kg(COD)·m^(-3)·d^(-1);反应器运行稳定后,废水COD去除率可达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循环生物流化床 载体挂膜 固含率 水力停留时间 COD去除率
下载PDF
上流式反应器气-液-固三相床层气含率模型研究
8
作者 袁胜华 李安琪 +4 位作者 王志武 郑进保 伊晓东 方维平 赖伟坤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6-74,共9页
从热力学基本定律——熵增定律和能量最低定律出发,考虑系统宏观动能、势能及内能的转化,通过对系统各种能量的表达,建立上流式反应器气-液-固三相床层气含率与系统条件(如流体流速、黏度、催化剂物性)的定量关系。在热力学定律基础上,... 从热力学基本定律——熵增定律和能量最低定律出发,考虑系统宏观动能、势能及内能的转化,通过对系统各种能量的表达,建立上流式反应器气-液-固三相床层气含率与系统条件(如流体流速、黏度、催化剂物性)的定量关系。在热力学定律基础上,提出相关物理量“变动级数”的概念,结合不同操作条件和不同催化剂装填方案的冷模试验,研究流体及催化剂物性对床层气含率的影响规律。采用所建立的气含率模型拟合各种操作条件及多种催化剂装填方案下的试验数据,拟合平均相对偏差均小于5%,参数合理且能反映气、液、固三相性质对床层气含率的影响规律。建立一个优良的模型来描述上流式反应器气-液-固三相床层气含率,对上流式加氢工艺的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含率 上流式反应器 变动级数 模型 气液固性质
下载PDF
气液固流化床气泡特性及气含率预测模型
9
作者 王超 钱冬 +1 位作者 张琳 丁红兵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23-734,共12页
气含率及气泡直径会直接影响流化床内的反应进程及传质效率,为更好地认识局部流动结构,径向气含率及气泡直径分布成为重点研究内容,特别是径向气含率预测模型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已有平均气含率预测模型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对不同实验... 气含率及气泡直径会直接影响流化床内的反应进程及传质效率,为更好地认识局部流动结构,径向气含率及气泡直径分布成为重点研究内容,特别是径向气含率预测模型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已有平均气含率预测模型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对不同实验体系的应用会表现出局限性.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结合电导探针测量法与流体仿真技术,以直径为100 mm和高度为1.5 m的气液固流化床为研究对象,系统地研究了在气相表观速度为0.014~0.283 m/s、液相表观速度为0.007~0.028 m/s、液相黏度为1~40 mPa·s、液相表面张力为0.053~0.072 N/m及固相体积分数为0~30%条件下径向气含率及气泡直径分布特征.结合本实验系统及相关研究数据,提出一种适用于气液固系统的平均气含率预测模型.基于此预测模型,进一步考虑气相表观速度及表面张力对径向气含率分布的影响,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建立气液两相体系的径向气含率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两相及三相体系平均气含率预测模型充分考虑了气液相表观速度、液相物性、固相物性及管径对平均气含率的影响,相比现有经典平均气含率预测模型,拓宽了适用范围并提高预测精度,其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MAPE)分别为17.14%和18.36%,超出90%数据点的相对误差在±30%之内.径向气含率预测模型对靠近管道中心处的气含率预测更加准确,其MAPE可达到12.26%.以上预测模型的建立对理解管内全局及局部传质问题、流化床反应器设计都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固流化床 径向气含率 径向气泡直径 气含率预测模型
下载PDF
循环床气固提升管中颗粒浓度的轴向分布 被引量:25
10
作者 黄卫星 易彬 +1 位作者 杨颖 潘永亮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8-41,共4页
以 16m高循环床提升管中气固两相流压力梯度的大量实验数据为基础 ,从能量耗散的观点分析研究了平均颗粒浓度的轴向分布特征及其操作条件的影响 ,并与相同条件下 6m高提升管中颗粒浓度的轴向分布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增加颗粒循环量Gs... 以 16m高循环床提升管中气固两相流压力梯度的大量实验数据为基础 ,从能量耗散的观点分析研究了平均颗粒浓度的轴向分布特征及其操作条件的影响 ,并与相同条件下 6m高提升管中颗粒浓度的轴向分布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 ,增加颗粒循环量Gs 或减小表观气速Ug 时 ,由于单位质量颗粒加速和输送的能量减少 ,提升管各高度位置的颗粒浓度εs增大 ,颗粒浓度的轴向分布亦更不均匀 ;提升管高度对平均颗粒浓度及其轴向分布具有显著影响 ,提升管高度增加 ,提升管各高度截面上的平均颗粒浓度减小 ,颗粒浓度的轴向分布也更加均匀 ,给定表观气速对应的颗粒饱和夹带量也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提升管 颗粒浓度 气固两相流 轴向分布
下载PDF
泥水盾构泥膜形成二维理论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刘成 孙钧 +1 位作者 赵志峰 赵联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93-1597,1628,共6页
在各种复杂环境下采用泥水盾构法修建隧道工程,需要解决在开挖面上如何及时形成安全有效的泥膜支护问题。采用修正的剑桥模型中正常固结黏土各向等压固结曲线规律,建立泥膜固含率与有效应力之间的关系,结合圆球形颗粒孔隙理想模型的渗... 在各种复杂环境下采用泥水盾构法修建隧道工程,需要解决在开挖面上如何及时形成安全有效的泥膜支护问题。采用修正的剑桥模型中正常固结黏土各向等压固结曲线规律,建立泥膜固含率与有效应力之间的关系,结合圆球形颗粒孔隙理想模型的渗透率以及泥膜固含率、渗透率和比阻三者之间的关系,确立新的泥膜形成本构关系模型。将泥膜形成一维模型拓展为二维模型,基于增量分析方法分析泥膜的增长规律,给出泥膜滤失量和厚度分别与位置、时间、重度比和盾构直径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修正的剑桥模型能够较好地表征泥膜压缩固结特性;对于高压泥浆,泥浆重度对泥膜增长的影响较小,但对超大直径的盾构其影响不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水盾构 泥膜形成 泥浆悬浮液 固含率
原文传递
循环流化床提升管中团聚物颗粒浓度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漆小波 曾涛 +2 位作者 黄卫星 祝京旭 石炎福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6-50,共5页
基于FCC和河沙颗粒的局部瞬时颗粒浓度时间序列,研究了循环床上行气固两相流中团聚物的颗粒浓度及其与时均颗粒浓度之间的关系。实验分析揭示出团聚物内部颗粒浓度与当地时均颗粒浓度不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且两种浓度在径向上亦具... 基于FCC和河沙颗粒的局部瞬时颗粒浓度时间序列,研究了循环床上行气固两相流中团聚物的颗粒浓度及其与时均颗粒浓度之间的关系。实验分析揭示出团聚物内部颗粒浓度与当地时均颗粒浓度不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且两种浓度在径向上亦具有相同的自相似分布特征,并由此给出了团聚物内部颗粒浓度与当地时均颗粒浓度相互关系的经验关联式,研究结果对描述气固上行两相流的结构形态和建立流动模型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提升管 颗粒团聚物 颗粒浓度
下载PDF
猪粪流变特性与表观粘度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石惠娴 吕涛 +2 位作者 朱洪光 徐凯 王耀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8-193,共6页
采用旋转粘度计测定了不同含固率、温度条件下新鲜猪粪的流变曲线,并对含固率、温度对猪粪流变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猪粪为假塑性流体且符合幂率方程。表观粘度随含固率的增大呈现增大趋势,但温度对其影响不大;表观粘度与含... 采用旋转粘度计测定了不同含固率、温度条件下新鲜猪粪的流变曲线,并对含固率、温度对猪粪流变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猪粪为假塑性流体且符合幂率方程。表观粘度随含固率的增大呈现增大趋势,但温度对其影响不大;表观粘度与含固率曲线存在临界点,可以作为非牛顿流体(猪粪)近似视为牛顿流体的标准;表观粘度与剪切速率曲线也存在一个临界D值,提出搅拌死区可以从剪切速度角度来定义。同时对温度影响猪粪表观粘度的机理进行了讨论;最后对表观粘度与含固率、剪切速率的关系进行了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建立了表观粘度模型且拟合效果很好,为涉及非牛顿流体(猪粪)的工艺设计和优化提供了函数形式的物性参数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粪 流变特性 含固率临界点 剪切速率临界点 表观粘度模型
下载PDF
三相环流反应器中的局部相含率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同旺 高继贤 +1 位作者 王铁峰 王金福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5-489,共5页
将压差法与气?液相间滑移速度相结合,提出了利用压差法测量三相区局部相含率的新方法,将测得的局部固含率进行轴向平均并与由颗粒装填量计算所得的固含率进行比较,证明了此方法的可靠性.利用所提出的测量方法,考察了三相环流反应器中气... 将压差法与气?液相间滑移速度相结合,提出了利用压差法测量三相区局部相含率的新方法,将测得的局部固含率进行轴向平均并与由颗粒装填量计算所得的固含率进行比较,证明了此方法的可靠性.利用所提出的测量方法,考察了三相环流反应器中气含率和固含率随操作条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气含率随表观气速的升高而增大,且随轴向位置的升高而增大;大颗粒具有破碎气泡的作用,能够增大反应器内的气含率;固含率随表观气速的增加而降低,且沿轴向变化较大.表观气速较高时,固含率沿轴向近似呈S形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反应器 压差法 滑移速度 气含率 固含率
下载PDF
秸秆厌氧消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宁桂兴 申欢 +2 位作者 文一波 王凯 李天增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79-1283,共5页
采用清瓶培养消化方法,在中温(32~35℃)环境下,研究了小麦秸秆在不同固含率下的厌氧消化状态。结果表明,小麦秸秆在固含率5%~25%范围内,理论产气数值与实际气体量成线性相关,方程:y=1.8462x-448.73,R2=0.9265;无论产气还是产酸和用酸... 采用清瓶培养消化方法,在中温(32~35℃)环境下,研究了小麦秸秆在不同固含率下的厌氧消化状态。结果表明,小麦秸秆在固含率5%~25%范围内,理论产气数值与实际气体量成线性相关,方程:y=1.8462x-448.73,R2=0.9265;无论产气还是产酸和用酸平衡上,固含率25%是较适宜物料厌氧消化的浓度,产气量超过理论数值109.0mL·g-1;3种不同粒径的产气量最大是<0.5cm,其次1~2cm,3~5cm,考虑到粒径小容易酸化的原因,故选择秸秆厌氧消化的粒径范围<2.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厌氧 固体浓度 秸秆
下载PDF
无挡板搅拌槽中液-固体系的分散特性 被引量:12
16
作者 单贤根 禹耕之 +3 位作者 杨超 毛在砂 杜令忠 张伟刚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共7页
在内径0.3m、高0.45m的无挡板搅拌槽内,采用直径0.15m的三叶70o下推斜叶透平桨(PBTD,Pitched Blade Turbine Downflow)进行水-二氧化硅两相体系液固分散特性的研究.应用PC-6A粉体浓度测量仪对体系中颗粒局部浓度进行测定.考察了颗粒平... 在内径0.3m、高0.45m的无挡板搅拌槽内,采用直径0.15m的三叶70o下推斜叶透平桨(PBTD,Pitched Blade Turbine Downflow)进行水-二氧化硅两相体系液固分散特性的研究.应用PC-6A粉体浓度测量仪对体系中颗粒局部浓度进行测定.考察了颗粒平均相含率为0.005的条件下,不同搅拌转速、搅拌桨离底高度对颗粒局部浓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较高搅拌转速、较低的搅拌桨离底高度有利于固体颗粒的悬浮.本实验中,在搅拌转速为173r/min、搅拌桨离底高度为0.08m的操作条件下,颗粒悬浮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挡板搅拌槽 液-固体系 相含率 斜叶桨
下载PDF
连续内环流三相反应器局部流动特性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红星 黄海 +3 位作者 谷奎庆 刘辉 李建伟 李成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493-2499,共7页
在Ф200mm×2500mm连续内环流三相反应器内,考察了空气-水-玻璃珠体系反应器内局部流动参数随操作条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导流筒内截面平均气含率随表观气速的增大而增大;较之气液两相流,在低固含率时,加入固体对气含率影响不明... 在Ф200mm×2500mm连续内环流三相反应器内,考察了空气-水-玻璃珠体系反应器内局部流动参数随操作条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导流筒内截面平均气含率随表观气速的增大而增大;较之气液两相流,在低固含率时,加入固体对气含率影响不明显,而在较高固含率下,气含率有明显降低,但固体再增加时对气含率变化影响不大。在较低表观气速下,进料浆速对导流筒内气含率轴向分布趋势有一定的影响,但在较高表观气速下影响不大;导流筒内的气含率大于环隙内的气含率且随气速增大差别更加明显;浆相连续有利于气相分散并增大环隙内的气含率。导流筒内循环浆速径向分布呈抛物状,中心高、近壁处低,受进料浆速和入口固含率影响都不大。浆相循环强度最低为20,高可达180。固含率轴、径向分布受表观气速和进料浆速的影响,固含率轴、径向分布基本均匀;随进料浆速增加,反应器内固含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反应器 导流筒 气含率 固含率 进料浆速 轴向分布 径向分布
下载PDF
提升管与流化床耦合反应器内固含率的轴向分布 被引量:13
18
作者 王德武 卢春喜 +1 位作者 丁姗姗 王祝安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41-45,共5页
针对催化裂化汽油辅助反应器改质降烯烃工艺,结合提升管与流化床的特点,建立了一套提升管与流化床耦合反应器大型冷态实验装置。在不同操作条件下,采用多点压力密度仪测定了提升管内轴向压力梯度及截面平均固含率沿轴向的分布规律。结... 针对催化裂化汽油辅助反应器改质降烯烃工艺,结合提升管与流化床的特点,建立了一套提升管与流化床耦合反应器大型冷态实验装置。在不同操作条件下,采用多点压力密度仪测定了提升管内轴向压力梯度及截面平均固含率沿轴向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提升管内固含率的轴向分布呈上下两端大、中间小的C型分布特征,颗粒在提升管内沿轴向的运动可分为颗粒加速区、充分发展区和颗粒约束返混区;提升管内截面平均固含率随颗粒循环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随表观气速的增大而减小;提升管出口的流化床内颗粒静床高度只对颗粒约束返混区固含率有影响,而对颗粒约束返混区长度及颗粒约束返混区以下区域固含率影响较小。利用实验数据回归出了提升管内截面平均固含率的轴向分布及颗粒约束返混区最大颗粒返混比的经验模型,其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升管 耦合反应器 固含率轴向分布 最大颗粒返混比
下载PDF
超声多普勒测速仪在液-固和气-液两相流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铁峰 王金福 +1 位作者 张欢 金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7-432,共6页
This work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Doppler velocimetry in multiphase flow.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homogeneous liquid-solid system,the amplitude of the received echo energy de... This work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ultrasound Doppler velocimetry in multiphase flow.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homogeneous liquid-solid system,the amplitude of the received echo energy decreases exponentially with measurement depth,and attenuation rate increases with increase of solid holdup monotonously.A model based on the ultrasound reflection and refraction law and scatter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s proposed to predi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ceived echo energy and solid holdup.In the gas-liquid system,liquid velocity and bubble rise velocity can be directly obtained from the velocity profile by Dop 2000 when the bubble number is small,while in medium gas velocity range,FFT must be executed to calculate velocity distribution, resulting in a two-peak distribution,which in turn can be used to obtain liquid velocity and bubble velocity by further data process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多普勒测速仪 两相流 气泡 固含率
下载PDF
16m高气固提升管中的压力梯度与流动行为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黄卫星 石炎福 祝京旭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9-114,共6页
在较宽操作条件范围内对16m高提升管中气-固两相流(空气-FCC颗粒)的压力梯度进行了实验测试,进一步揭示了快速流态化和密相气力输送这两种流动形态的动力学特征及其与操作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表观气速增大的过程中气固提升管中的... 在较宽操作条件范围内对16m高提升管中气-固两相流(空气-FCC颗粒)的压力梯度进行了实验测试,进一步揭示了快速流态化和密相气力输送这两种流动形态的动力学特征及其与操作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表观气速增大的过程中气固提升管中的轴向压力梯度并非总是不断趋于均匀分布;提升管高度对从快速流态化到密相气力输送状态的过渡有重要影响,对于给定的表观气速,提升管高度增加将使过渡点所对应的颗粒循环量和床层颗粒浓度都减小。本实验条件下所有过渡点对应的床层颗粒浓度较为一致,平均为0.0104,并由此得到过渡点操作参数Ug与Gs的关联式。本文研究表明,在以往工作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提升管高度对流动行为的影响极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床提升管 气固两相流 颗粒浓度 压力梯度 流动形态 气固提升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