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3篇文章
< 1 2 10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mpirical study of the dilemma regarding preliminary proof of causality and methods used by victims in China's environmental health litigation
1
作者 Shufen Sun Youhai Sun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20年第3期237-243,共7页
Environmental health incidents have occurred frequently in recent years;in China,however,litigation has not been effective in protecting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victims due to their heavy burden of proof.In order ... Environmental health incidents have occurred frequently in recent years;in China,however,litigation has not been effective in protecting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victims due to their heavy burden of proof.In order to mitigate the burden of proof for victims,the environmental judicature in China introduced the rule of inversion of burden of proof;this means that the victim only assumes the preliminary burden of proof,but in practice it has not been sufficient.Victims in environmental health litigation still face many difficulties in proving causality.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judicial big data,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ree dilemmas faced by victims.First,the preliminary burden of proof of causality has a high standard.Second,the victim's ability to produce evidence is low.Third,the cas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lution behaviors and health damage is difficult to identify.When examining the possible legal instruments,there are three aspects to the causes of these dilemmas:theory,judicial practice,and society.The theoretical aspect manifests a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rule of inversion of burden of proof and the presumption of causality;the practical aspect manifests as the lack of an identification system for personal injury;and the social aspect manifests as the victim's lack of economic,scientific,technological,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as well as the absence of assistance from government sectors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Combining Chinese law with judicial practice,this paper proposes a solution to the dilemma of victims needing to prove causality in environmental health litigation.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theoret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inversion of burden of proof and the presumption of causality,China should adhere to the rule of inversion of burden of proof,establish an identification system for personal injuries caused b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and use methods such as epidemiological causality,indirect counterevidence,and prima facie bewies.Furthermore,the full functions of the government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must be brought into play.This will not only help victims demonstrate causality,it can also help victims achieve equitable relie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vironmental health litigation proof of causality Inversion of burden of proof
下载PDF
Rethinking the Method and Function of Proportionality Test in the European Court of Human Rights
2
作者 范继增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16年第1期47-86,共40页
Strasbourg’s application of proportionality test has some unique features.Due to the Court inherent subsidiary role,it hardly transplants the formulas and criteria adopted by the German Constitutional Court or Court ... Strasbourg’s application of proportionality test has some unique features.Due to the Court inherent subsidiary role,it hardly transplants the formulas and criteria adopted by the German Constitutional Court or Court of Justice European Union(CJEU) in the complete sense.Consequently,the Strasbourg application of the proportionality has been depicted as a "mysterious house" for the reason that it lacks of certainty.Therefore,some scholars often worr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oportionality test will threaten the predictability and the Strasbourg rule of law.Generally,the proportionality test has two internal functions for the Strasbourg judges:(1) strike fair balance between/among the competing interests;(2) testing on the reasonableness and appropriateness between the measures employed and aim pursued.In the first category,the primary task of the Court is to protect the scope of "essence" of the Convention rights from the interference of collective goods relying on the interest-based rights theory.Beyond this scope,the Court would have to balance the interests explicitly incorporated into the Convention rights as well as the external collective goods claimed by the state authorities.In some sensitive judgments,the Strasbourg Court tends to impose the onerous responsibility of "burden of proof" to the State authorities,or strategically defers to the domestic decisions unless they will be found "manifestly unreasonable".Secondly,the Court must take a scrutiny towards the appropriateness between the means employed and ends pursued,and then it has to decide whether a less intrusive alternative existed or will possibly be found or not.Sometimes,the Court might impose state authorities an obligation looking for a new alternation.However,due to subsidiarity characteristic of the Strasbourg Court,the task of the assessments sometimes is complicated and time-consuming,so the Court are not capable of evaluations in all occasions.Finally,the Court could strike down the "chilling consequence" caused by some few of the legitimate measures which may highly potentially threaten the individual rights in the National legal ord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portionality principle subsidiary role margin of appreciation balance between competing interest "means-ends" test chilling effects burden of proof
原文传递
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因果关系要件的证明 被引量:2
3
作者 石晓波 卢炳权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52,共10页
当前,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因果关系要件的证明责任如何分配及其证明标准如何设定,对此理论界和实务界仍有很大争议。在证明责任分配问题上,解决路径在于参照适用《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条的规定,由被告承担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因果关系... 当前,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因果关系要件的证明责任如何分配及其证明标准如何设定,对此理论界和实务界仍有很大争议。在证明责任分配问题上,解决路径在于参照适用《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三十条的规定,由被告承担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因果关系要件的客观证明责任。与此同时,原告需提供能够证明关联性事实的初步证据。这一规则应当理解为因果关系的法律推定。将因果关系法律推定规则引入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具有合理性基础,如纠正人们对环境侵权因果关系要件“证明责任倒置”的错误认识、防止原告滥用诉权、平衡原被告双方的举证负担。在证明标准问题上,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因果关系要件的证明标准应因事后救济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和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类型划分而有所区别,且受关联性事实认定标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因果关系 初步证据 证明责任分配 法律推定 证明标准
下载PDF
司法实践中“证据标准”之评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纵博 《地方立法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110-130,共21页
“证据标准”是我国近年刑事司法实践中发展出的一个区别于“证明标准”的独特概念,其核心是指某类犯罪定罪量刑所需的基本证据,另外还包括收集各类证据应遵循的程序性规范和技术性规范。“统一证据标准”不应作为“以审判为中心”诉讼... “证据标准”是我国近年刑事司法实践中发展出的一个区别于“证明标准”的独特概念,其核心是指某类犯罪定罪量刑所需的基本证据,另外还包括收集各类证据应遵循的程序性规范和技术性规范。“统一证据标准”不应作为“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核心,因为“统一证据标准”不仅无助于庭审实质化的实现,还会妨碍法官对证据的主观判断。“证据标准”并非一种法定证据制度,但由于它本身具有一些违反诉讼证明原理之处,所以仍会给我国的刑事证明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包括强化诉讼证明偏重客观化的倾向、抹杀不同类型案件证明路径的差异性、使控方在收集和审查证据中侧重于指控有罪的心理偏差更为严重。“证据标准”对侦查取证环节可以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指引和规范侦查取证,也有利于过程证据、辅助证据的收集。总体上看,“证据标准”弊大于利,并非我国刑事诉讼程序和证据制度完善所必需,可以予以舍弃;即便要继续运用,也应将其限于侦查取证阶段,并将其改造为一种指导性、全面性的取证指南,才能使其在合理范围内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标准 证明标准 取证指南 以审判为中心
下载PDF
新时期刑事印证证明的误解与澄清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庆立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0-46,共7页
印证是从属于自由心证的证明过程,既无法涵盖所有的犯罪类型,也无法适用于所有的待证事实,故无法成为与法定证明、自由证明相并列的一类新模式。但作为方法,印证证明仍然具有重要地位,实践中被广泛诟病的虚假印证、误解印证等不符合印... 印证是从属于自由心证的证明过程,既无法涵盖所有的犯罪类型,也无法适用于所有的待证事实,故无法成为与法定证明、自由证明相并列的一类新模式。但作为方法,印证证明仍然具有重要地位,实践中被广泛诟病的虚假印证、误解印证等不符合印证要求,故冤假错案也不能归咎于印证本身。实践中,印证证明与证明标准混同的问题突出,事实上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呈现方法和目的的关系,方法自然不同于目的,但方法是达成目的的手段,目的是方法努力的终点。因此,尽管印证具有提升裁判者心证的积极意义,但不能人为拔高至证明模式的程度,在实践中既要反对意图抛弃印证的“冤假错案成因论”,也要反对过度崇尚印证的“证明标准等同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印证 证明模式 冤假错案 证明标准
下载PDF
法益平衡视角下涉正当防卫案件说服责任分配新探
6
作者 杨文革 宋星衡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0-109,共20页
涉正当防卫案件中的主要事实大体可分为两部分:一是被告人致伤或者致死被害人的事实,二是被害人对被告人实施不法侵害的事实。被告人对于前者基本上供认不讳,控辩双方也往往没有争议。但对于后者,控辩双方每每争议巨大,不少情况下也很... 涉正当防卫案件中的主要事实大体可分为两部分:一是被告人致伤或者致死被害人的事实,二是被害人对被告人实施不法侵害的事实。被告人对于前者基本上供认不讳,控辩双方也往往没有争议。但对于后者,控辩双方每每争议巨大,不少情况下也很难查清。涉正当防卫案件中不法侵害事实存疑的样态常常表现为:要么控辩双方各执一词,要么仅有被告人的一面之词。这一事实真伪不明的存疑特殊性,决定了法益受损风险分配是涉正当防卫案件说服责任的实质,也决定了此类案件中说服责任的本质问题是证明标准的设定问题。为解决司法实践中涉正当防卫案件说服责任分配上的混乱局面,须兼顾被告人和被害人双方法益受损风险的平衡。为此,公诉方所承担的排除不法侵害事实存在的证明标准不应当适用排除合理怀疑的标准,而应当适用高度盖然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防卫 证明责任 说服责任 证明标准 法益平衡
原文传递
医疗损害责任过错要件证明之困境及其破解
7
作者 刘小砚 龚瑶 《医学与法学》 2024年第3期57-62,共6页
司法实务中,大量医疗损害责任之过错要件的证明责任分配存在混乱、医疗“违法违规”认定泛化和机械适用《民法典》第1222条第2款及第3款来推定过错,致对医疗损害责任过错要件的证明面临困境;进一步探究其因,是人类的技术与认知局限无法... 司法实务中,大量医疗损害责任之过错要件的证明责任分配存在混乱、医疗“违法违规”认定泛化和机械适用《民法典》第1222条第2款及第3款来推定过错,致对医疗损害责任过错要件的证明面临困境;进一步探究其因,是人类的技术与认知局限无法查明诊疗过错的事实、主观心理状态与客观证据的关联性弱,以及过错事实证明标准不统一而致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大,故需在厘清与细化《民法典》第1222条过错推定规则的基础上,建立重大医疗瑕疵规则、强化医疗机构事案解明义务、合理适用证明妨碍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侵权 过错要件 证明责任 证明妨碍
下载PDF
网络犯罪数额证明难题及其应对
8
作者 张迪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2-176,共15页
我国网络犯罪数额的证明难题虽然实践样态各异,但可划分为证据短缺型与海量证据型两种。产生这些证明难题的深层原因在于,传统犯罪网络化加大了犯罪数额的证明难度,法律规范对证明对象、证明机制与证据种类的特殊设定内在地限制了司法... 我国网络犯罪数额的证明难题虽然实践样态各异,但可划分为证据短缺型与海量证据型两种。产生这些证明难题的深层原因在于,传统犯罪网络化加大了犯罪数额的证明难度,法律规范对证明对象、证明机制与证据种类的特殊设定内在地限制了司法人员的证明活动。有关部门通过出台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来拓展定罪量刑要素、设置综合认定、确立推定规则及设立抽样验证等,以期解决网络犯罪数额证明难题。这种应激性的应对方式可能侵蚀法律规范的有效性,同时也存在实效性较低等问题。解决网络犯罪数额证明难题需检讨既有网络犯罪数额难题治理的底层逻辑。我们应确立网络犯罪数额证明难题双层次应对方案。第一层次方案主要从证明机理入手,优化犯罪数额的证明机制,明确算法证据的独立地位与运用规则。在第一层次方案无法解决特定犯罪数额证明难题的情形下,可采取第二层次的特殊应对方案,主要包括调整定罪量刑要素中犯罪数额的种类与比例,谨慎设置推定规则并限制其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数额 网络犯罪 证明难题 算法证据 证明标准
下载PDF
表见代理证明责任分配论略
9
作者 熊跃敏 徐小淇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3-134,共12页
《民诉法解释》第91条以规范说为蓝本确立了我国证明责任分配的基本原则,而规范说旨在对实体规范进行分类的基础上确立证明责任的分配。《民法典》第172条规定了表见代理下相对人请求被代理人履行合同内容的请求权基础,奠定了表见代理... 《民诉法解释》第91条以规范说为蓝本确立了我国证明责任分配的基本原则,而规范说旨在对实体规范进行分类的基础上确立证明责任的分配。《民法典》第172条规定了表见代理下相对人请求被代理人履行合同内容的请求权基础,奠定了表见代理证明责任分配的基准,但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存在不完善及矛盾之处。从实现制度设立的意旨出发,立足于相关实体规范所内含的风险分配,并基于体系化解释,应将被代理人可归责性作为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之一;对于可归责性与善意且无过失的证明责任分配,应遵循规范说的分配路径,明确可归责性属于权利妨碍规范、善意且无过失属于权利发生规范,分别由被代理人与相对人承担证明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见代理 证明责任分配 规范说 可归责性 善意且无过失
下载PDF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的再分配
10
作者 王贵松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110,共16页
《行政诉讼法》上的“举证责任”包含着主观性和客观性举证责任的内容。原告的提供证据责任同样属于举证责任性质,但原被告在举证责任的分配上并非正相反的关系,存在被告举证责任范围过宽、原告举证责任范围过窄的问题。举证责任的分配... 《行政诉讼法》上的“举证责任”包含着主观性和客观性举证责任的内容。原告的提供证据责任同样属于举证责任性质,但原被告在举证责任的分配上并非正相反的关系,存在被告举证责任范围过宽、原告举证责任范围过窄的问题。举证责任的分配是由行政实体法决定的。按照法律要件分类说的指引,可对行政诉讼法上的举证责任再分配。对于侵益性行政行为,由被告对其合法性的根据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对于授益性行政行为,不仅需要由原告对提出过履职申请承担举证责任,还需要由原告对符合申请条件承担举证责任,如此才能促进案件的真正解决。对于法律规范是否有利于私人,需要在宪法秩序下结合法律规范的目的、效果等展开判断。在行政裁量案件、行政行为无效案件、证据偏在型案件中,法院应区分事实与评价、主要事实与间接事实,准确把握待证事实的属性,在保持举证责任单方性的前提下,要求行政机关履行调查义务和说明责任,私人履行协力义务,促进案件事实的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举证责任 法律要件分类说 宪法秩序 调查义务 说明责任 协力义务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时代证明标准客观化的负效应及其克服
11
作者 徐阳 魏溢男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2-96,共15页
在人工智能时代,算法技术驱动下的统一证据标准和逻辑经验法则的可算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证明标准的可操作性,减少司法随意性,却显性地压缩了主观要素的适用空间,将证明标准引入更深层次的客观化,产生事实认定受到客观化规则侵... 在人工智能时代,算法技术驱动下的统一证据标准和逻辑经验法则的可算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证明标准的可操作性,减少司法随意性,却显性地压缩了主观要素的适用空间,将证明标准引入更深层次的客观化,产生事实认定受到客观化规则侵蚀、陷入证据法定主义窠臼的负效应。在证明标准强调主客观融合的背景下,应当秉持证据裁量的基本立场,用证据裁量能动主义克服证明标准客观化的缺憾。客观化的证明标准只是底线的证明标准,是主观结论形成的基础,应当由事实认定者运用自由心证作最终的审查和判断。未来应通过制度建构纾解证明标准客观化产生的负效应,建立客观化证明标准的技术指南开示与异议机制,以期实现人工智能在刑事证明领域的良好应用,促进司法现代化和司法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明标准客观化 智能辅助系统 统一证据标准 自由心证
下载PDF
商业秘密侵权案件“接触加相同”举证规则之反思
12
作者 杨雅妮 郝慧耀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5-102,共8页
“接触加相同”举证规则是基于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特殊性而对原、被告举证证明义务的一种新探索,目的在于减轻商业秘密权利人的举证负担。当前,该规则虽已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32条所明确规定,但在适用过程中仍面临本质定位不清... “接触加相同”举证规则是基于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特殊性而对原、被告举证证明义务的一种新探索,目的在于减轻商业秘密权利人的举证负担。当前,该规则虽已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32条所明确规定,但在适用过程中仍面临本质定位不清、判断标准不明、内部逻辑混乱及过分加重涉嫌侵权人举证负担等问题。为此,要正确适用“接触加相同”举证规则,应厘清其本质定位、明确其判断标准、理顺其内部关系,科学利用司法技术对“接触加相同”举证规则进行修正,以实现对原、被告双方程序利益与实体利益的平等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秘密侵权 “接触加相同” 举证责任 法律推定
下载PDF
社会法特别诉讼举证责任分配探究
13
作者 周湖勇 蔡潇琳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4年第2期35-43,共9页
在社会法特别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影响案件裁判结果的公正性,关系到社会成员权益的维护及社会法立法目的的实现。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社会法诉讼特别程序,在社会法纠纷解决时主要适用传统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规则,这与社会权... 在社会法特别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影响案件裁判结果的公正性,关系到社会成员权益的维护及社会法立法目的的实现。我国目前尚未建立社会法诉讼特别程序,在社会法纠纷解决时主要适用传统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规则,这与社会权救济存在冲突,影响救济效果。基于社会法纠纷的性质,社会法特别诉讼举证责任的分配应以倾斜保护弱势群体、公正与效率并重为价值原则,通过一般规则、举证责任专属与自由裁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合理设计,以妥善解决社会法纠纷,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举证责任 社会法特别诉讼 社会法纠纷 社会权
下载PDF
缺席审判与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的差异化构建与调适--以节省司法资源与追回国家资产为视角
14
作者 郑英龙 路浩天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44,156,共15页
缺席审判程序与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在主要功能、适用对象上存在明显竞合。同时,二者在竞合的表象后面,在适用案件范围和适用条件上呈现出弱层次性,而在程序性质和证明标准上存在本质差别。缺席审判程序是刑事对人之诉,对案件的证明标准与... 缺席审判程序与违法所得没收程序在主要功能、适用对象上存在明显竞合。同时,二者在竞合的表象后面,在适用案件范围和适用条件上呈现出弱层次性,而在程序性质和证明标准上存在本质差别。缺席审判程序是刑事对人之诉,对案件的证明标准与普通案件无异;违法所得没收程序是对物之诉,带有强烈的民事程序属性,对案件的证明标准相对较低。二者存在的上述差异,尤其在证明标准方面的差异,为司法实践的程序选择适用提供了客观衡量基准。在具体程序选择问题上,检察机关可构建基于政策和法律的二元考量模式。此外,两种程序的竞合关系及存在的证明标准差异也使得二者具有互相转换的理论可行性。立足于当前司法实践和立法现状,可在补全各程序的必备条件后进行程序转换,这不仅可节省司法资源和追回国家资产,也有利于“一体构建追逃防逃追赃机制”。基于诉审关系,两种程序转换的主体应为检察机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法所得没收程序 缺席审判程序 对人之诉 对物之诉 证明标准 程序转换
下载PDF
智慧矿山系统工程及关键技术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8
15
作者 王国法 庞义辉 +10 位作者 任怀伟 战凯 杜明 张勇 程健 杜毅博 张建中 巩师鑫 王丹丹 孟令宇 孟积渐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1-202,共22页
针对智慧矿山复杂巨系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智慧矿山建设的总体技术架构,并分别从智慧矿山系统模型构建、地下空间重构与模型动态更新、机器视觉测量技术、瓦斯环境射频防爆测试方法、矿山安全闭环管控体系、智慧矿山标准体系... 针对智慧矿山复杂巨系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智慧矿山建设的总体技术架构,并分别从智慧矿山系统模型构建、地下空间重构与模型动态更新、机器视觉测量技术、瓦斯环境射频防爆测试方法、矿山安全闭环管控体系、智慧矿山标准体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将智慧矿山分为信息感知支撑层、边缘计算层、云数据中心、多型网络、矿山智能生产管控平台、矿山智能生产系统、智慧矿山运维管理系统,构建了基于多系统深度融合的智慧矿山技术架构。基于智慧矿山知识图谱及信息抽取技术,构建了以数据创新为驱动、通信网络为基础、数据算力为核心的智慧矿山系统模型。构建了以机器视觉感知信息为主、其他感知信息为辅的矿山井下三维视觉空间模型,提出了矿山井下场景三维视觉与空间重建框架,实现了矿山井下三维空间重构与动态更新。开发了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井下设备位姿与煤岩界面识别算法,实现了对井下综采装备群及煤岩分界面的同时空测量。探讨了井下瓦斯环境下现行防爆标准对5G基站功率的限制及存在的不足,设计开发了射频电磁能防爆专用试验装置,为提升井下5G基站功率阈值提供了方法借鉴。提出了融合灾害信息全面感知、防控方案自主决策、防控装备协同控制的矿井灾害闭环管控系统技术架构,实现井下灾害的超前预测预警与协同防控。构建了智能化煤矿标准体系框架,剖析了我国煤矿与金属矿山智能化建设典型案例,提出了智慧矿山建设发展趋势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矿山 系统工程 机器视觉 射频电磁能防爆 安全闭环管控 标准体系
下载PDF
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之界分
16
作者 郭泽强 王宣博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69-79,共11页
当前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适用量大幅上升。引发这一趋势的原因之一在于司法实践未能妥善区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目前学界有关上述两罪名的区分标准存在时间标准说、构成要件说、查证程度说三种理论学... 当前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适用量大幅上升。引发这一趋势的原因之一在于司法实践未能妥善区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目前学界有关上述两罪名的区分标准存在时间标准说、构成要件说、查证程度说三种理论学说,这三种学说均只关注了两罪在某一方面的差异,并仅针对特定方面提出区分标准,难以解决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区分问题。要实现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的有效界分,需坚持以符合构成要件作为形式标准,以罪名保护法益为实质标准,以主客观相统一为评价标准,并以疑罪唯轻原则为证明标准的综合区分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主客观相统一 疑罪唯轻 证明标准
下载PDF
平台大数据“杀熟”的反垄断规制困境与路径优化 被引量:3
17
作者 范雪飞 田翔宇 《竞争政策研究》 CSSCI 2024年第1期61-72,共12页
平台大数据杀熟会对市场其他经营者产生排挤效应、剥削效应、抑制创新,有可能落入反垄断法所禁止的差别待遇行为。然而,大数据“杀熟”面临着“犯众怒而无规制”的状况,尤其表现在差别待遇的违法性构成要件认定困难、监管机构难以突破... 平台大数据杀熟会对市场其他经营者产生排挤效应、剥削效应、抑制创新,有可能落入反垄断法所禁止的差别待遇行为。然而,大数据“杀熟”面临着“犯众怒而无规制”的状况,尤其表现在差别待遇的违法性构成要件认定困难、监管机构难以突破算法“黑箱”进行规制,以及消费者基于信息劣势难以有效举证等问题,亟待厘清。基于此,当前应首先明确适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要件;其次,构建吹哨人与守门人制度,并利用高科技手段推动反垄断穿透式监管;最后,立足消费者利益视角,建立以公益诉讼、举证责任倒置、专门申诉渠道为核心的行为救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杀熟 反垄断 差别待遇 举证责任
下载PDF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法律适用问题探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金哲 李明华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1-24,共4页
自开展认罪认罚从宽试点改革以来,对是否应当降低此类案件的证明标准,理论界和实务界产生了一定的争议,特别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以审判为中心的关系、认罪认罚案件的证明标准、值班律师和量刑建议等诸多问题。为进一步科学规范贯彻落... 自开展认罪认罚从宽试点改革以来,对是否应当降低此类案件的证明标准,理论界和实务界产生了一定的争议,特别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与以审判为中心的关系、认罪认罚案件的证明标准、值班律师和量刑建议等诸多问题。为进一步科学规范贯彻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当前审理被告人认罪认罚案件,应当坚持以审判为中心、补强证据来源于口供或同案被告人供述的要慎重、建立公设辩护人和政府购买法律服务两种模式、结合实际推行量刑建议分类精准模式,以切实推进我国法治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 以审判为中心 证明标准 值班律师 量刑建议
下载PDF
环境侵权因果关系推定的实践困境与改进建议
19
作者 方徐明 曹艳春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61-69,共9页
环境侵权中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存在逻辑漏洞,原因在于对“推定”这一法律术语的理解存在误解。推定通常具有“假设”和“推理”两种含义,分别对应的逻辑结构具有本质差别,从而影响不同逻辑结构下的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导致证明责任和证... 环境侵权中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存在逻辑漏洞,原因在于对“推定”这一法律术语的理解存在误解。推定通常具有“假设”和“推理”两种含义,分别对应的逻辑结构具有本质差别,从而影响不同逻辑结构下的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导致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混乱。在环境侵权领域,要逐步放弃举证责任倒置的思路,转向真正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推定,防止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的不稳定。与此同时,在部分案件中也可以采用比例因果关系的做法回避证明责任的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侵权 因果关系推定 证明责任 证明标准
下载PDF
Should Patients Carry the Burden of Proof When Medical Disputes Arise?
20
《Beijing Review》 2009年第7期46-47,共2页
Rigorous debates have followed the formulation of a new law that changes the way Chinese courts handle medical disputes.The draft Tort Liability Law,which is being deliberated by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NPC),C... Rigorous debates have followed the formulation of a new law that changes the way Chinese courts handle medical disputes.The draft Tort Liability Law,which is being deliberated by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NPC),China’s top legislature,deals with when a person/organization can be su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uld Patients Carry the burden of proof When Medical Disputes Aris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