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6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prescription rules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heart disease based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support system
1
作者 Jing-Na Zhou Xiao-Ting Ma Guo-Wei Zhang 《Drug Combination Therapy》 2019年第4期199-209,共11页
Diabetes is a common clinical disease and has many complications,among which diabetic heart disease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diabetic patients.This article collected the prescrip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b... Diabetes is a common clinical disease and has many complications,among which diabetic heart disease is the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diabetic patients.This article collected the prescrip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heart disease,and use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support system to explore the prescription formulation rules.Finally,we included 43 prescriptions for analysis.We found that the rules of formulas for treating diabetic heart disease are complex,but Chinese medicines in these formulas are mainly with the effects of nourishing Qi,nourishing Yin and activating blood circulation.At the same time,we obtained 3 new prescriptions and discussed the clinical rationality of the new prescriptions.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prescrip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heart diseas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new dru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BETIC HEART diseas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support system PRESCRIPTION rules
下载PDF
Mechanism anal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ment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support system
2
作者 Yu-hui Ma Li-na Zhang +2 位作者 Qian Cui Lin-feng Li Guo-wei Zhang 《TMR Modern Herbal Medicine》 2019年第2期64-73,共10页
Diabetic nephropathy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the early stage, edema and proteinuria are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n the later stage, glomerulosclerosis and interstiti... Diabetic nephropathy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the early stage, edema and proteinuria are 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n the later stage, glomerulosclerosis and interstitial fibrosis will occur. And the prognosis is poor. Nowaday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a remarkable curative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There are more and more studies o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ut most of them focus on the syndromes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which are short of in-depth research and summary on the mechanism of Chinese herbal prescriptions. In this paper,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support system and network pharmacology BATMAN-TCM software were used to collect and analyze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It was found that the core compatibility of Shanzhuyu, Fuling and Shuyu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and target of diabetic nephropathy, and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symptoms such as proteinuria, glycometabolism disorder, edema, etc.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re compatibility of Shanzhuyu, Fuling and Shuyu on diabetic nephropathy,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abetic nephropath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network pharmacology TCM inheritance support system BATMAN-TCM
下载PDF
A study on the medication law of oral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reating breast carbuncle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 Dictionary
3
作者 Jun Chang Yi-Hua Fan +2 位作者 Jiang-Jiang Fu Hao-Lin Liu Ming-Xing Zhang 《History & Philosophy of Medicine》 2021年第2期3-13,共11页
Objective:Based on the databa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 Dictionary,the prescription medication rules of oral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carbuncle wer... Objective:Based on the databa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 Dictionary,the prescription medication rules of oral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carbuncle were explored by using the softwa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Support System(V2.5).Methods:To screen and retrieve the prescriptions for treating breast carbuncle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 Dictionary,and data mining was carried out by using association rule algorithm,complex system entropy clustering and so on.Results:A total of 208 prescriptions which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selected,involving 175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Among them,23 medicines were found to be more than 21 times in the treatment of breast carbuncle.The nature of the medicine is mainly cold or warm,the flavour of the medicine is mainly bitter or sweet,most of them belong to the spleen,liver,stomach.15 commonly used drug combinations and 9 new prescriptions were obtained.Conclusion:The key pathogenesis of breast carbuncle is liver depression and Qi stagnation,stomach heat blocking collaterals,the treatment is mainly to clear heat and detoxify,regulate Qi to diffuse the knot,which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choo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 in treating breast carbun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rescription Dictionary Breast carbuncl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heritance support System Medication law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医药治疗心肌桥的用药规律
4
作者 王选阳 高原 +7 位作者 唐进法 吴莹 李彬 于瑞 孙昊堃 周璐烨 孙雨蝶 朱明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5年第4期496-502,共7页
目的: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中医药治疗心肌桥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关于中药治疗心肌桥的相关文献,整理、筛选出符合标准的处方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 目的: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中医药治疗心肌桥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中关于中药治疗心肌桥的相关文献,整理、筛选出符合标准的处方数据,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建立数据库,利用平台统计报表系统和数据分析系统挖掘分析处方数据里中药的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符合标准的中药处方51首,包含中药185味,处方中使用频次前3位中药为川芎、柴胡、当归/丹参;归经以肝经为主,其次是脾经与心经;五味以甘味居多,其次为苦味和辛味;药性中温性最多,寒性和平性次之;运用组方规律分析得到常用药物组合前3位分别为川芎-当归/川芎-柴胡、当归-柴胡、红花-川芎/川芎-当归-柴胡;通过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得到5个新处方。结论:中医药治疗心肌桥整体以行气活血化瘀为主,重视补益气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中医药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用药规律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药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用药规律
5
作者 赖伟杰 宋栋 +3 位作者 谢燕小 连乐燊 蒋紫云 钱旭胜 《新中医》 2025年第6期13-18,共6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药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ACO)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自建库起至2023年10月30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万方)、中文期刊服务平台(维普)发表的中...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中药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ACO)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自建库起至2023年10月30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万方)、中文期刊服务平台(维普)发表的中药治疗ACO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收集数据后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中药使用频次及性味归经,进行药物关联规则分析,提取内在核心组合及新方。结果:筛选出方剂共60首,涉及109味中药,使用频次≥10次的中药有甘草、半夏、麻黄、苦杏仁、茯苓、黄芪、陈皮等。药性以温、寒为主,药味以甘、辛、苦为主,主要归肺、脾经。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5个药对(甘草、苦杏仁;麻黄、苦杏仁;半夏、甘草等)和6条规则(地龙→麻黄;紫苏子,苦杏仁→麻黄;紫苏子,麻黄→苦杏仁等)。聚类分析提取核心组合3个:紫苏子、麻黄、苦杏仁;苦杏仁、桑白皮、麻黄;麻黄、地龙。由核心组合可得到2首新方:当归、巴戟天、旋覆花、紫苏子、苦杏仁、桑白皮、麻黄;茯苓、陈皮、白术、甘草、瓜蒌、石膏。结论:中药治疗ACO主要使用益气健脾、化痰止咳药,处方用药需注意调节五脏六腑功能之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 中药 中医辅助传承平台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肖纯治疗头痛用药规律
6
作者 施超琼 庄逸洋 +3 位作者 卢茵茵 常晴晴 毕尚青 肖纯(指导) 《新中医》 2025年第6期1-6,共6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肖纯教授治疗头痛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3年1月1日—2024年5月31日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肖纯教授门诊辨治有效的头痛病历。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药物使用频次及性味归经,运用关联规则分析总结...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肖纯教授治疗头痛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23年1月1日—2024年5月31日深圳市宝安中医院(集团)肖纯教授门诊辨治有效的头痛病历。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药物使用频次及性味归经,运用关联规则分析总结常用药物组合、聚类分析提取新方。结果:共纳入251首处方,涉及中药123味,使用总频次为4535次。使用频次排前10位的中药依次为大枣、细辛、川芎、白芷、附子、甘草、牛膝、防风、天麻、石南藤。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辛、甘为主,归经以归肝、脾、肺、心经居多。大枣、细辛,白芷、川芎为出现频次排名前2位的常用药物组合,细辛、附子、大枣为置信度最高的常用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根据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得到高频药物组合8对,经筛选得到合理的新方组合3首(甘草、桂枝、牡蛎、丹参、黄柏;干姜、桂枝、当归、乌梅、天麻、防风、牛膝;半夏、木香、紫苏叶、附子、通草)。结论:肖纯教授善用补虚药、解表药、活血化瘀药、温里药、平肝熄风药、祛风湿药、安神药治疗头痛,喜用白芷、川芎药对祛风止痛,细辛、附子、大枣药物组合温阳散寒止痛,注重标本兼治、补虚泻实,用药平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痛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肖纯
原文传递
《世医得效方》中消渴病用药规律探讨
7
作者 杨家蕾 孙晔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9期1274-1277,共4页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深入分析《世医得效方》中所记载方剂治疗消渴的用药规律。方法:归纳《世医得效方》中治疗消渴所记载的方剂,利用Excel 2016软件及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创建消渴处方及中药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中药...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深入分析《世医得效方》中所记载方剂治疗消渴的用药规律。方法:归纳《世医得效方》中治疗消渴所记载的方剂,利用Excel 2016软件及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创建消渴处方及中药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中药频次、属性、功效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进行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结果:《世医得效方》中用于治疗消渴的处方共50首,包含中草药118味;排名前4味的高频药物是人参、白茯苓、黄连、天花粉;药性以寒性为主,药味以甘味为主,主归脾经;且补虚药出现频次最高。高频用药配伍模式共7组,其中频次排名前4组依次为人参-白茯苓,五味子-白茯苓,麦冬-人参,人参-甘草。置信度≥0.6的药物关联规则按频度大小排列依次为麦冬→人参,五味子→熟地黄,熟地黄→五味子,五味子→人参等。基于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法共获得4个治疗消渴的潜在新方组合,分别为麝香-山药-茯苓-辰砂,菟丝子-石斛-鹿角胶-沉香,黄芪-远志-茯苓-辰砂,麝香-木香-桔梗-茯苓-辰砂。结论:通过对《世医得效方》消渴处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发现消渴病遵循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的基本病机,治疗以甘寒养阴为主,兼顾健脾补肾、益肺生津等,配伍药物以补虚药、清热药等为主,能为现代临床合理、有效用药提供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医得效方》 数据挖掘 消渴 中医药 用药规律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析史伟治疗IgA肾病的用药规律
8
作者 蓝芳 张单单 +2 位作者 赵洁 谢永祥 史伟 《湖南中医杂志》 2024年第6期22-26,共5页
目的:挖掘史伟教授治疗IgA肾病的用药规律,为中医治疗IgA肾病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性收集史教授治疗IgA肾病的处方,筛选并建立IgA肾病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挖掘其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患者150例,处方1099首,涉... 目的:挖掘史伟教授治疗IgA肾病的用药规律,为中医治疗IgA肾病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性收集史教授治疗IgA肾病的处方,筛选并建立IgA肾病方剂数据库,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挖掘其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患者150例,处方1099首,涉及中药225味。高频用药排名前10位的是茯苓、党参、黄芪、水蛭、白术、淫羊藿、杜仲、芡实、丹参、续断。功效以清热、收敛、利水渗湿为主。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味居多,多归脾、肝经。出现频率较高的药物组合为党参-茯苓、黄芪-茯苓、党参-黄芪等,演化得到核心组合8条,新处方4首。结论:史教授治疗IgA肾病强调脾肾同调,从脾补肾;标本兼顾,同时兼顾清热利湿;注重活血通络,擅用虫类药物化瘀通络。新处方符合史伟教授用药规律,为IgA肾病的临床治疗或科研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A肾病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史伟
原文传递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析庞敏治疗心肌桥用药规律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希泽 康健 +3 位作者 刘之然 王晓玉 庞敏 高静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0,I0002,共6页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庞敏教授治疗心肌桥的医案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其用药组方规律和学术思想。方法收集庞敏教授治疗心肌桥的有效病案,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用药规律分析,对核心药物组合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其治疗心肌...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庞敏教授治疗心肌桥的医案进行数据挖掘,总结其用药组方规律和学术思想。方法收集庞敏教授治疗心肌桥的有效病案,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进行用药规律分析,对核心药物组合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其治疗心肌桥的作用机制。结果心肌桥的发作高峰为9月至次年4月,最高为11月,次之为2月;发作曲线与沈阳地区平均气温呈负相关。共筛选98首处方,使用频次最高中药为柴胡、牛膝、桔梗、枳壳。中药功效主要为理气药,其次为活血化瘀药和补虚药。中药四气以温为主,其次为寒、平;五味以苦、辛、甘味为主;归经以肝经为主,其次为心经、脾经。核心药物组合为柴胡-桔梗-枳壳-牛膝。通过聚类得到新处方10个。结论庞敏教授认为气机失调为心肌桥发作的根本诱因,以“调畅气机法”为基本治则,核心药物组合为柴胡-桔梗-枳壳-牛膝,同时运用辨天、辨人、辨证、辨机、辨病的“五位一体”理论体系提供辨证诊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庞敏 心肌桥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调畅气机
原文传递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国医大师治疗癌因性疲乏用药规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越 王文萍 +2 位作者 李晓斌 王华伟 曹莹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24-128,共5页
目的 探讨国医大师治疗癌因性疲乏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三大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古今医案云平台、公开出版的中国医大师治疗癌因性疲乏的成功案例,筛选、整理处方数据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15... 目的 探讨国医大师治疗癌因性疲乏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三大数据库(知网、万方、维普)、古今医案云平台、公开出版的中国医大师治疗癌因性疲乏的成功案例,筛选、整理处方数据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15位国医大师的87则医案,涉及228味中药,药物四气分布以温热、寒凉为主,且二者比例相当;五味分布以甘、苦、辛为主;归经频次靠前的是脾、肝,肺、胃、肾、心稍居其后;使用频次最多的是补虚药,且以补气药为主,其次是清热药;使用频次前10的药物为黄芪、白术、炙甘草、茯苓、陈皮、白花蛇舌草、当归、女贞子、麦芽、党参,常用对药、角药有“黄芪-白术-茯苓”“陈皮-黄芪-白术”“白花蛇舌草-黄芪”“黄芪-当归”等;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得到5组新方。结论 国医大师治疗癌因性疲乏区别传统虚劳疾病的治疗原则,从“虚-毒-瘀”的肿瘤病机出发,辛温补虚之药与苦寒解毒之药并用,巧配甘味药缓补机体,重视健脾疏肝,兼顾肺、肾、心三脏,以治气为题眼展开解题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因性疲乏 CRF 用药规律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治疗妊娠恶阻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凯悦 常惠 +2 位作者 王宇 朱梦一 吴效科 《世界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3-409,共7页
目的:借助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现代临床研究文献中,中药治疗妊娠恶阻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实践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中临床研究文献,提取文献数据,建立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 目的:借助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现代临床研究文献中,中药治疗妊娠恶阻的用药规律,为临床实践诊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检索中文数据库中临床研究文献,提取文献数据,建立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对用药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文献121篇,纳入处方139首,涉及中药99味;平均使用频次为12.22次,使用频次≥13次的中药有22味,前5味中药分别是半夏、陈皮、甘草、竹茹、白术;使用中药四气顺序为:温性、寒性、平性、凉性、热性;五味顺序为:甘、辛、苦、酸、涩、咸;归经顺序为:脾经、胃经、肺经、心经、肾经、肝经、大肠经、胆经、小肠经和三焦经。通过关联规则对组方规律进行分析,得出常见药对及药物组合,其中核心药物组合为“半夏,陈皮,甘草”;通过复杂系统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出潜在核心药物组合16个(8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出潜在新方组合8个。结论:治疗妊娠恶阻的高频中药多以补虚、化痰、理气、化湿药为主,且多具有止呕、保护胃黏膜、调节肠道菌群、调节胃肠道功能等作用;核心药物组合及潜在新方多以健脾益气、清热泻火、化痰行滞、养阴生津安胎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恶阻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健脾益气 清热泻火 化痰行滞 养阴生津安胎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肝郁气滞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用药规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婷 孙锐 +2 位作者 张乐 谢海洋 吴至久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0-15,21,共7页
目的通过分析总结肝郁气滞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中药治疗的配伍规律,以期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及新型中成药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4月的文献,查找中文期刊... 目的通过分析总结肝郁气滞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中药治疗的配伍规律,以期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及新型中成药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建库至2022年4月的文献,查找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关于口服中药治疗肝郁气滞型IBS-C的处方,提取相关方药信息,录入表格并整理,运用软件的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方法分析组方用药规律。结果最终筛选出口服中药治疗肝郁气滞型IBS-C的方剂23首,涉及中药62味,分析得出,中药应用总频次为241次,频次≥2的有35味中药,使用频次居前10位的中药依次为白芍、甘草、柴胡、白术、枳壳、槟榔、木香、枳实、乌药、厚朴;药物种类以补虚药和理气药为主;药性以温为主;五味以苦为主;归经以脾经为主。基于关联规则的中药组合有28个,聚类分析分为3类,提取核心方3个及新方2个。结论肝郁气滞型IBS-C临床上多遵循健脾疏肝、理气润肠的原则。核心方及新方分析提示疏肝理气为治疗大法,益气、养阴、活血亦可灵活应用于临床病因复杂多元化的患者。用药多寒温并用,常用苦、辛、甘味,调理脏腑,顺应机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便秘 肝郁气滞 中医药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高天舒教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用药规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彭泽栋 陈思维 +1 位作者 臧春雪 高天舒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17期9-14,共6页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挖掘高天舒教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用药组方规律,传承高天舒教授治疗甲亢的临床经验。方法:整理高天舒教授于2022年5月-2023年6月期间治疗甲亢的用药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挖掘高天舒教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的用药组方规律,传承高天舒教授治疗甲亢的临床经验。方法:整理高天舒教授于2022年5月-2023年6月期间治疗甲亢的用药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采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整理好的处方药物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共收集处方120首,涉及中药174味,药性以寒为主,药味多为甘、苦,归经以归肝经为主。中药使用频次居前十位的依次为海藻、昆布、牡蛎、浙贝母、夏枯草、白花蛇舌草、玄参、百合、生地黄、知母。核心处方为海藻、昆布、牡蛎、浙贝母、夏枯草、白花蛇舌草,形成潜在新处方11首。结论:高天舒教授认为“阴虚火旺,痰气互结”乃甲亢根本病机,治疗以滋阴降火散结为主,灵活运用富碘中药咸寒软坚,并根据患者个人体质不同攻补兼施,从而改善患者症状,抑制甲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数据挖掘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下载PDF
基于国家专利中药复方治疗高血压病的用药规律研究
14
作者 王瑞欣 刘莉 +2 位作者 邹国良 韩宇博 王晓楠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24年第1期78-82,共5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治疗高血压病中药复方专利的组方规律,为新药新方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并录入国家知识产权局从建库至2023年4月复方治疗高血压病相关数据,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及IBM SPSS Modeler 18.0对符合纳入标准的...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治疗高血压病中药复方专利的组方规律,为新药新方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并录入国家知识产权局从建库至2023年4月复方治疗高血压病相关数据,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及IBM SPSS Modeler 18.0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复方专利进行药物频次、关联规则、熵聚类分析等。结果共纳入复方专利866则,涵盖941味中药。高频单味药有钩藤、夏枯草、丹参等;高频对药有夏枯草-钩藤、钩藤-天麻等;最常用角药为丹参-钩藤-天麻;关联规则分析钩藤与桑寄生、天麻、石决明、黄芩等药联系密切;熵聚类提取核心药物组合围绕“风、火、痰、瘀、虚”病理因素立法。结论分析结果体现了中医诊治高血压病以肝火论治为主,兼顾他脏,配合化痰活血、调补阴阳之法,治病求本,标本兼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挖掘 高血压病 用药规律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孙丽蕴教授治疗风湿蕴肤型扁平苔癣的用药规律
15
作者 房玲 刘晔 +1 位作者 杨惠卿 孙丽蕴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9期1711-1716,1724,共7页
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探讨孙丽蕴教授治疗风湿蕴肤型扁平苔癣(Lichen planus,LP)的用药组方规律。方法收集和整理2019年2月—2023年10月期间孙丽蕴教授门诊诊治风湿蕴肤型LP的医案,并进行标准化录入,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 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探讨孙丽蕴教授治疗风湿蕴肤型扁平苔癣(Lichen planus,LP)的用药组方规律。方法收集和整理2019年2月—2023年10月期间孙丽蕴教授门诊诊治风湿蕴肤型LP的医案,并进行标准化录入,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等方法对药物进行分析。结果71例风湿蕴肤型LP患者男女性别比例为1∶1.3,平均年龄(49.65±16.60)岁。(1)频次≥30的药物共32味,依次为钩藤、鸡血藤、徐长卿等;(2)药物性味多性寒、味苦,归肝、胃经为主;(3)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高频药对19个,包括“鸡血藤-钩藤”等组合;包括“香橼-苏木-三棱”等26个核心药物组合;香橼-苏木-三棱-路路通-石菖蒲等13个新处方。结论孙丽蕴教授认为风湿蕴肤型LP的主要病因病机以阴阳失调为本,风、湿、热、瘀、毒邪互结为标,在治疗过程中,以调和阴阳,祛风利湿,清热活血为主,兼顾养护脾胃,调畅情志,为LP的临床遣方用药和新药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苔癣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数据挖掘 用药经验分析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含山豆根组方的配伍用药规律研究
16
作者 王浩宇 夏中尚 +5 位作者 刘娇娇 郝二伟 侯小涛 邓家刚 齐彪 杜正彩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10期179-185,共7页
目的:研究含山豆根方剂的配伍用药规律,为山豆根的新药研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药智网中山豆根药材中成药处方和中药方剂及中国知网中近15年明确含有山豆根处方的方剂,排除功效主治不明的处方,利用Excel 2019和“中医传... 目的:研究含山豆根方剂的配伍用药规律,为山豆根的新药研发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药智网中山豆根药材中成药处方和中药方剂及中国知网中近15年明确含有山豆根处方的方剂,排除功效主治不明的处方,利用Excel 2019和“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创建数据库进行药物频次统计、药物性味归经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和系统聚类等。结果:共纳入含山豆根方剂217首,用于治疗病症的类型共58种,排前4的病症分别为咽喉肿痛、感冒、胁痛、银屑病;涉及药物418味;常与山豆根配伍使用的药物频次高于20次的药物共23味,排前5的中药为甘草、玄参、桔梗、连翘、黄芩,配伍中药种类有补虚药、清热药,药性主要为寒、温、平。药味主要以苦、甘、辛居多,主要归脾、肝、胃、肺经。药物组合使用频次最多的为山豆根、桔梗、连翘、黄芩、金银花、射干、牛蒡子、薄荷、玄参、麦冬、甘草。结论:通过综合分析含山豆根方剂的主治病症、方剂类型、常配伍中药的使用频次、功效归属、性味归经及组方规律,可为山豆根的临证科学组方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豆根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运用数据挖掘总结胡晓梅教授治疗微小残留白血病的用药规律
17
作者 张梅 吕妍 +2 位作者 王明镜 刘为易 胡晓梅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28期38-43,共6页
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挖掘胡晓梅教授治疗微小残留白血病(Minimal Residual Leukemia,MRL)的用药规律,总结MRL的辨治方法。方法:收集胡晓梅教授门诊治疗MRL的有效处方133首,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胡晓梅教授治疗MRL的方... 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挖掘胡晓梅教授治疗微小残留白血病(Minimal Residual Leukemia,MRL)的用药规律,总结MRL的辨治方法。方法:收集胡晓梅教授门诊治疗MRL的有效处方133首,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建立胡晓梅教授治疗MRL的方药数据库。结果:分析数据库中患者的症状及所用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使用频次和组方规律,得出常用药物有茯苓、山药、山茱萸、白术、炙甘草、牡丹皮、陈皮等共14味,核心药物组合中多见茯苓、山茱萸、熟地黄等药物与山药关联,通过聚类分析得到8首治疗MRL的新处方。结论:文本挖掘、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方法可以有效总结用药规律,胡晓梅辨治MRL的思路是从正虚邪恋的病理状态入手,以健脾益肾、扶正祛邪为治法,主要使用六味地黄丸合六君子汤加减以滋补肝肾、健脾益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微小残留白血病 用药规律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刘敏治疗乳腺癌的用药规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欧阳怡然 刘敏 《湖南中医杂志》 2024年第3期39-44,共6页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对刘敏教授治疗乳腺癌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刘教授门诊276例乳腺癌患者的首诊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对其进行标准化录入,构建处方数据库,采用该系统的方剂分析...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对刘敏教授治疗乳腺癌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刘教授门诊276例乳腺癌患者的首诊处方,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对其进行标准化录入,构建处方数据库,采用该系统的方剂分析等模块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处方用药规律。结果:276首处方中,排名前5位的药物为山茱萸、炒白术、炒白芍、淫羊藿、党参;药性以温性频次最高,其次为平、寒、凉、热性;药味以甘味频次最高,其次为辛、苦、酸、咸味;药物归经以肝经频次最高(2004次),其次为脾、肾经;常用的药物组合有山茱萸-炒白术、山茱萸-炒白芍、炒白术-炒白芍、山茱萸-淫羊藿、山茱萸-炒白术-炒白芍。根据药物关联规则演化得到关联规则7个,聚类处方6组。结论:刘教授治疗乳腺癌以补肾健脾疏肝为主,兼以化瘀解毒抗癌,体现了扶正祛邪的用药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刘敏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组方规律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广东省名中医洪敏教授治疗失眠用药规律
19
作者 陶伟辰 幸冰峰 +2 位作者 郑娇蓉 黄丹萍 洪敏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973-981,共9页
[目的]探讨广东省名中医洪敏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洪敏教授临床治疗失眠的处方,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处方的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以及组方规律、潜在新方等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结果]收集筛选出方剂共509条,中... [目的]探讨广东省名中医洪敏教授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洪敏教授临床治疗失眠的处方,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处方的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以及组方规律、潜在新方等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结果]收集筛选出方剂共509条,中药共180味,使用频次前5位的中药依次为炒酸枣仁、法半夏、炙甘草、茯苓、黄芩,高频药物组合有法半夏-炒酸枣仁、炙甘草-法半夏、法半夏-茯苓、炙甘草-炒酸枣仁、茯苓-炒酸枣仁、法半夏-黄芩、陈皮-茯苓等,并得到7个潜在新方组合。[结论]洪敏教授治疗失眠用药以疏肝安神、清热燥湿、健脾化痰为主,临床中注重五运六气思想结合六经辨证理论,并善于灵活运用脏腑补泻理论,多脏并调,注重结合体质、运气、病机,司人、司天、司病,综合调治,使阴阳调和,失眠得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数据挖掘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用药规律 聚类分析 关联规则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中药内服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组方用药规律研究
20
作者 丁心香 石陨 +2 位作者 尹庆伟 郑昆仑 王爱国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11期1-6,共6页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中文数据库2006—2022年中药内服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药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TCMISS)运用关联规则算法、复...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中文数据库2006—2022年中药内服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药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TCMISS)运用关联规则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统计处方中药物的性味归经、使用频率、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核心药物组合和高频中药组合。结果:纳入文献共计210篇,涉及224首方剂,168味中药。总结高频证候分型,居于前4位的分别是肾虚血瘀证、脾肾亏虚证、肝肾阴虚证、肾虚证。性味归经最多为温性药,五味频次最多为甘味药。药物归经前4位的是肝、肾、脾及心经。单味中药使用频次居于前10位的是熟地黄、淫羊藿、当归、杜仲、黄芪、骨碎补、补骨脂、山茱萸、山药、枸杞子。关联规则分析得到45个药对组合及44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得到20个药物核心组合,优化出10个新方组合。结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因以肾、脾亏虚为主,兼有血瘀,中医药治疗以补益肝肾、健脾益气、活血补血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中药内服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