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银杏内酯B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海马Synapsin-1、Beclin1和LC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田新红 郝莉 +2 位作者 游言文 徐玉英 于世奇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701-1704,1759,共5页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海马Synapsin-1、Beclin1和LC3的影响。方法: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银杏内酯B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采用Morris水迷宫... 目的:探讨银杏内酯B(ginkgolide B,GB)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海马Synapsin-1、Beclin1和LC3的影响。方法: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银杏内酯B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记忆,透射电镜观察自噬,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海马Synapsin-1、Beclin1和LC3阳性神经元光密度值,荧光定量PCR检测海马Synapsin-1、Beclin1和LC3-Ⅱ的mRNA水平。结果:中、高剂量银杏内酯B可缩短AD大鼠逃避潜伏期,增加穿越平台次数,减少自噬体,提高海马组织Synapsin-1,降低Beclin1 mRNA和蛋白表达,同时下调LC3-ⅡmRNA水平。结论:银杏内酯B可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海马突触相关蛋白Synapsin-1上调、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和LC3水平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内酯B(GB) 阿尔茨海默病(AD) synapsin-1 BECLIN1 LC3
下载PDF
高脂饮食对大鼠海马形态及突触相关蛋白Synapsin-1表达的影响
2
作者 刘森 陈征 +2 位作者 高欣冉 彭磊 葛金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62-866,共5页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对大鼠海马形态学改变及突触相关蛋白Synapsin-1(Syn-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及模型组(10只)。对照组、模型组大鼠分别给予标准饲料、高脂饲料连续饲养4周。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总... 目的探讨高脂饮食对大鼠海马形态学改变及突触相关蛋白Synapsin-1(Syn-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及模型组(10只)。对照组、模型组大鼠分别给予标准饲料、高脂饲料连续饲养4周。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瘦素水平。使用HE染色法及镀银染色法观察海马形态学的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海马Syn-1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TC、LDL及HDL浓度升高,瘦素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HE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的CA1、CA3及DG区神经元细胞形状不规则且分布较为松散,细胞核固缩深染;镀银染色结果显示CA1、CA3、DG脑区的神经元细胞深染加重。qRT-PCR法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均显示,模型组中大鼠海马Syn-1的表达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高脂饮食可诱导大鼠高血脂症、海马神经元损伤及海马部位突触结合蛋白Syn-1表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饮食 血脂异常 高脂血症 synapsin-1
下载PDF
BDNF对缺糖缺氧小鼠伏隔核中突触前膜蛋白Synapsin-1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喻晓路 傅慧 《系统医学》 2018年第7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BDNF在缺糖缺氧复灌条件下对小鼠伏隔核突触前膜蛋白Synapsin-1的影响。方法 2017年12月—2018年2月,徐州医科大学麻醉学重点实验室将18只小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伏隔核脑片低糖DMEM培养基培养)、缺糖缺氧复灌组(伏隔核脑片EBS... 目的探讨BDNF在缺糖缺氧复灌条件下对小鼠伏隔核突触前膜蛋白Synapsin-1的影响。方法 2017年12月—2018年2月,徐州医科大学麻醉学重点实验室将18只小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伏隔核脑片低糖DMEM培养基培养)、缺糖缺氧复灌组(伏隔核脑片EBSS培养基培养15 min后复灌1 h)、缺糖缺氧复灌给药组(伏隔核脑片EBSS培养基中加入BDNF培养15 min钟后复灌1 h)。给与相应的处理后,对Synapsin-1蛋白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正常组Synapsin-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1.191 02±0.068 371),缺糖缺氧复灌组Synapsin-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791 935±0.093 63),缺糖缺氧复灌给药组Synapsin-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1.065 35±0.075 595)。缺糖缺氧复灌组与正常组相比Synapsin-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缺糖缺氧复灌给药组与缺糖缺氧复灌组相比Synapsin-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糖缺氧复灌给药组与正常组相比Synapsin-1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糖缺氧对伏隔核中神经元突触有损伤作用,BDNF对其神经元突触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NF 伏隔核 缺糖缺氧 突触前膜蛋白
下载PDF
Synapsin1磷酸化参与开心散改善Aβ诱发的小鼠记忆障碍 被引量:5
4
作者 张博 黄树明 +1 位作者 徐红丹 刘学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286-2292,共7页
目的观察开心散(Kaixin-San,KXS)对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所致小鼠记忆障碍的影响并探索其突触前膜机制。方法将小鼠随即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Aβ组)及开心散组(Aβ/KXS组)。Aβ组和Aβ/KXS组小鼠侧脑室注入5μL的Aβ1-42(1μ... 目的观察开心散(Kaixin-San,KXS)对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所致小鼠记忆障碍的影响并探索其突触前膜机制。方法将小鼠随即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Aβ组)及开心散组(Aβ/KXS组)。Aβ组和Aβ/KXS组小鼠侧脑室注入5μL的Aβ1-42(1μM),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Aβ/KXS组于实验开始前7天连续灌胃开心散(0.15 g·kg^-1)。采用Morris水迷宫和新奇事物认知方法评价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电生理学测定高频刺激后第一分钟的PS振幅,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突触前膜突触蛋白1(Synapsin1,SYN1)及磷酸化突触蛋白1(phospho-SYN1,p-SYN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orris水迷宫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Aβ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 <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 <0.05);与Aβ组比较,Aβ/KXS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 <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 <0.05)。新奇事物认知,与对照组比较,Aβ组小鼠对C物体的探索偏好指数b明显降低(P <0.05);与Aβ组比较,Aβ/KXS组小鼠探索偏好指数b明显增加(P <0.05)。电生理学测定,与对照组相比,Aβ组小鼠PS振幅降低(P <0.05);与Aβ组相比,Aβ/KXS组小鼠PS振幅明显增加(P <0.05)。且Aβ/KXS组小鼠海马区p-SYN1/SYN1灰度比值明显增加(P <0.05)。结论开心散增加突触前膜Synapsin1磷酸化可能是开心散改善Aβ诱发小鼠记忆障碍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心散 突触前膜 突触蛋白1 记忆障碍
下载PDF
谷氨酸对PC12细胞中磷酸化肌细胞增强因子2A蛋白表达的影响
5
作者 薛梅 秦小红 +4 位作者 陈吉庆 许万宏 周国平 周艳 陆超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1482-1483,共2页
目的研究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对PC12细胞中磷酸化肌细胞增强因子2A(P-MEF2A)蛋白表达的影响与意义。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设立正常对照组,0.1、1.0、10.0 nmol/L谷氨酸处理组。Western blot测定P-MEF2A与突触素1的蛋白表达量,并进行2种... 目的研究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对PC12细胞中磷酸化肌细胞增强因子2A(P-MEF2A)蛋白表达的影响与意义。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设立正常对照组,0.1、1.0、10.0 nmol/L谷氨酸处理组。Western blot测定P-MEF2A与突触素1的蛋白表达量,并进行2种蛋白表达相关性分析。结果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中P-MEF2A蛋白表达升高,呈剂量依赖性(F=51.54 P<0.01)。10.0 nmol/L谷氨酸处理24 h后,P-MEF2A蛋白的表达与突触素1的表达量呈显著负相关(r=-0.788 P<0.01)。结论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P-MEF2A表达升高,并与学习记忆调控相关基因突触素1的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肌细胞增强因子2A 突触素1
下载PDF
突触素在FMR1基因敲除小鼠脑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韦朝霞 易咏红 +3 位作者 孙卫文 苏涛 邓维意 廖卫平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了解FMR1基因敲除小鼠脑组织中突触素Ⅰ(SYN)表达的改变,以探讨脆性X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方法:将40只小鼠按基因型及年龄组的不同分为:1周龄基因敲除型组(KO1W组)、1周龄野生型组(WT1W组)、6周龄基因敲除型组(KO6W组)、6周龄野生型... 目的:了解FMR1基因敲除小鼠脑组织中突触素Ⅰ(SYN)表达的改变,以探讨脆性X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方法:将40只小鼠按基因型及年龄组的不同分为:1周龄基因敲除型组(KO1W组)、1周龄野生型组(WT1W组)、6周龄基因敲除型组(KO6W组)、6周龄野生型组(WT6W组)4组,每组10只。取小鼠脑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SYN的分布和表达。用图象分析仪采集各脑区的平均光密度值(MOD),分析不同基因型及不同年龄组SYN在各脑区MOD值的差异。结果:按基因型分析,KO型小鼠大脑皮质SYN的表达均较WT型小鼠显著降低(P<0.01);但在苔藓纤维层,新生KO小鼠SYN的表达较其WT型显著增高(P<0.01)。按年龄组分析,KO1W组小鼠中的SYN在各脑区的表达较KO6W高(P<0.05),在大脑皮质及苔藓纤维层(P<0.01)处比在CA1区(P<0.05)更明显;WT1W组SYN的表达在皮质及CA1区高于WT6W组(P<0.01),但在苔藓纤维层却比WT6W组低(P<0.01)。结论:FMR1基因敲除小鼠大脑皮质突触数量减少而新生期海马苔藓纤维层突触数量异常增多,可能与患者智能低下、神经兴奋性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X综合征 FMR1基因 突触素Ⅰ 小鼠 脑组织
下载PDF
SIRT1调节突触蛋白Synapsin 1表达和神经元树突生长 被引量:1
7
作者 顾群 黄琴 +4 位作者 徐子淇 吴凡 尹晓敏 张旭 钱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53-1358,共6页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早期就出现突触功能紊乱。沉默调节蛋白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是与AD相关的重要去乙酰化酶。本研究探讨了SIRT1对突触蛋白1(synapsin 1)表达和对神经元树突生长的影响。Wester...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早期就出现突触功能紊乱。沉默调节蛋白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是与AD相关的重要去乙酰化酶。本研究探讨了SIRT1对突触蛋白1(synapsin 1)表达和对神经元树突生长的影响。Western印迹检测结果显示,SIRT1显著抑制小鼠神经瘤母细胞系N2a细胞和海马神经元细胞内突触蛋白1的蛋白质表达(P<0.01)。而自噬溶酶体降解途径抑制剂(3-Methyladenine,3-MA)处理可使突触蛋白1的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1),说明其抑制作用可能与突触蛋白1的自噬溶酶体途径降解有关。利用免疫荧光检测SIRT1活化剂白藜芦醇(resveratrol,RSV)对神经元树突生长的影响,发现RSV可促进海马神经元树突生长,并抑制其分支生成。SIRT1^+/-杂合子小鼠脑内突触蛋白1的蛋白质表达较之正常组显著增高(P<0.05),树突棘密度显著增加(P<0.05)。综上所述,SIRT1可抑制突触蛋白1表达并且调节神经元树突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沉默调节蛋白1 突触蛋白1 神经元树突
原文传递
EPO对Alzheimer样大鼠记忆能力及海马synapsin1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宜培 刘芳 +2 位作者 尚俊杰 靳力 王黎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88-890,共3页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Alzheimer样大鼠记忆能力和海马synapsin 1蛋白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NS)组、模型组、EPO治疗组,每组12只。其中NS组双侧海马注射NS各5μl;模型组...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Alzheimer样大鼠记忆能力和海马synapsin 1蛋白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4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NS)组、模型组、EPO治疗组,每组12只。其中NS组双侧海马注射NS各5μl;模型组和EPO治疗组双侧海马注射凝聚态Aβ各5μl。EPO治疗组从造模当天按5000 IU/kg腹腔注射EPO,隔天一次。术后第10天Y迷宫法检测各组大鼠空间定向学习和记忆能力,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线粒体和突触结构的改变,使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synapsin 1蛋白水平。结果 (1)与NS组比较,模型组学习记忆能力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EPO治疗组Y迷宫作业尝试次数减少,错误反应次数减少,全天总反应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透射电镜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和NS组神经细胞结构完整,线粒体膜、脊完整,神经轴突和神经突触结构完整;EPO治疗组大鼠海马线粒体和神经突触基本正常;模型组大鼠海马线粒体结构破坏,线粒体肿胀,脊断裂,神经突触密度降低,突触膜增厚,突触间隙不清,突触小泡数量减少。(3)与模型组相比,EPO治疗组大鼠海马synapsin 1蛋白表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O可以显著改善AD样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减轻Aβ对大鼠海马超微结构的破坏,其机制可能与提高synapsin1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海马 Y迷宫 线粒体 神经突触 synapsin1
下载PDF
经鼻胰岛素对高原小鼠记忆损伤的保护作用
9
作者 陈思雨 冷玉洁 +3 位作者 张明 林露 袁利邦 巩固 《空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070-1075,共6页
目的探索经鼻给药胰岛素对高原小鼠记忆损伤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将8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CON)组、高原(HH)组、生理盐水(NS+HH)组、胰岛素预处理(I+HH)组和胰岛素治疗(HH+I)组,每组16只。NS+HH组和I+HH组连续经鼻给... 目的探索经鼻给药胰岛素对高原小鼠记忆损伤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将8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常氧对照(CON)组、高原(HH)组、生理盐水(NS+HH)组、胰岛素预处理(I+HH)组和胰岛素治疗(HH+I)组,每组16只。NS+HH组和I+HH组连续经鼻给生理盐水或胰岛素17.5μL(即胰岛素1.75 U)7 d后和HH组、HH+I组放入低压氧舱,模拟海拔6000 m,放舱7 d。期间HH+I组每日出舱行经鼻胰岛素给药1.75 U。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小鼠的认知功能;通过过氧化氢(H 2 O 2)测试盒、丙二醛(MDA)测试盒、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试盒、Western blotting实验、尼氏染色观察海马氧化应激、神经元凋亡和神经突触功能改变的情况。结果①与CON组相比,HH组(P<0.01)小鼠出现明显的记忆损伤,HH+I组高原小鼠记忆显著改善(P<0.01);②与CON组相比,HH组海马区氧化应激指标H 2 O 2(P<0.05)、MDA(P<0.05)升高,抗氧化指标SOD活性呈降低趋势;I+HH组和HH+I组氧化应激指标被逆转;③尼氏染色显示,HH组CA1区神经元尼氏小体溶解明显,I+HH组和HH+I组此现象明显减轻;HH组CA3区出现大量核固缩深染细胞,I+HH组和HH+I组核固缩细胞显著减少;④与CON组相比,HH组B淋巴细胞瘤2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cleaved caspase-3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I+HH组和HH+I组逆转凋亡相关蛋白表达;⑤与CON组相比,HH组(P<0.05)突触蛋白1(Syn-1)表达水平下降,I+HH组(P<0.01)和HH+I组(P<0.05)Syn-1表达量显著升高。结论经鼻胰岛素可通过减轻海马氧化应激损伤、减少神经元凋亡、提高突触功能,防治高原环境诱导的记忆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低氧 胰岛素 经鼻给药 学习记忆 氧化应激 凋亡 突触蛋白1
下载PDF
慢性给予皮质酮对小鼠抑郁样行为和突触素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秀萍 杨久山 +3 位作者 徐艳峰 徐玉环 宋铭晶 秦川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通过饮入方式,慢性给予皮质酮,观察皮质酮对动物抑郁样行为和海马突触素的影响。方法c57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皮质酮组,每组10只。皮质酮组饮用含皮质酮的0.45%羟丙基-β-环糊精溶液,5mg/kg/d。正常组动物给予0.45%羟丙基-β-... 目的通过饮入方式,慢性给予皮质酮,观察皮质酮对动物抑郁样行为和海马突触素的影响。方法c57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皮质酮组,每组10只。皮质酮组饮用含皮质酮的0.45%羟丙基-β-环糊精溶液,5mg/kg/d。正常组动物给予0.45%羟丙基-β-环糊精溶液。造模35 d后,进行行为学实验。行为学实验结束后,动物灌注固定,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突触素-1的表达。结果糖水偏爱测试结果表明,正常组和皮质酮组糖水偏爱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强迫游泳实验结果表明,皮质酮组强迫游泳不动时间显著延长(P<0.05)。空场实验结果显示,正常组和皮质酮组总路程和速度无显著性差异。皮质酮组中央区停留时间、路程及进入中央区频次减少,边缘区停留时间增加(P<0.05,P<0.01,P<0.01,P<0.01)。新奇抑制摄食实验结果表明,皮质酮组摄食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5 min内摄食量无变化。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皮质酮组突触素-1表达显著下降(P<0.05)。结论通过饮入方式,慢性给予皮质酮,动物出现抑郁样表现,可能与海马突触素-1表达减少,神经突触传递效能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质酮 抑郁 突触素 小鼠
下载PDF
血管活性肠肽对MPTP亚急性帕金森病模型小鼠突触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吕娥 费学超 +3 位作者 李侃 战同霞 李锋杰 付文玉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肠肽(VIP)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突触及其行为学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6 J小鼠3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MPTP组、MPTP+VIP组。利用Tru Scan系统测定小鼠的行为学变化...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肠肽(VIP)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突触及其行为学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6 J小鼠3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MPTP组、MPTP+VIP组。利用Tru Scan系统测定小鼠的行为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黑质和纹状体区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及纹状体区突触小泡膜蛋白2(VAMP2)和突触素1(SYN1)的表达变化;运用免疫印迹法检测VAMP2和SYN1的表达变化;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黑质区突触的结构改变。结果行为学结果统计学分析,MPTP组小鼠的垂直运动距离比对照组明显减少,而给予VIP的小鼠明显高于MPTP组小鼠。MPTP组TH、VAMP2和SYN1表达均明显少于NS组,而MPTP+VIP组显著高于MPTP组。透射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NS组神经突触结构完整;模型组神经突触数量少,突触间隙不清,突触前成分的线粒体出现髓样变,并且突触小泡数量减少;MPTP+VIP组神经突触结构基本正常。结论 VIP可使MPTP模型小鼠VAMP2和SYN1的表达上调,减少突触结构的损伤,保护黑质纹状体系统TH的表达,从而改善其运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血管活性肠肽 突触小泡膜蛋白2 突触素1 免疫印迹法 透射电子显微术 小鼠
原文传递
抑郁小鼠模型脑突触体中突触蛋白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琼 张小玲 +1 位作者 宋靖方 常全忠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研究抑郁症发病过程中突触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造模组,使用社会失败模型对造模组小鼠造模,之后将其分为对抑郁症敏感组及对抑郁症不敏感组。将以上3组小鼠分别断头取前额叶皮层、海马、纹状体并提取突... 目的:研究抑郁症发病过程中突触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造模组,使用社会失败模型对造模组小鼠造模,之后将其分为对抑郁症敏感组及对抑郁症不敏感组。将以上3组小鼠分别断头取前额叶皮层、海马、纹状体并提取突触小体,通过免疫印迹检测突触小体内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桥尾蛋白(gephyrin)及突触蛋白1(synapsin-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前额叶皮层,对抑郁症敏感组及对抑郁症不敏感组小鼠的PSD-95水平下降,而对抑郁症敏感组小鼠的synapsin-1表达增多;在海马,对抑郁症敏感组及对抑郁症不敏感组小鼠的PSD-95水平下降;在纹状体,对抑郁症不敏感的小鼠gephyrin、synapsin-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结论:在抑郁症发病中突触体内兴奋性及抑制性蛋白发生了变化,这些可能与突触功能的紊乱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突触体 突触后致密蛋白95 桥尾蛋白 突触蛋白1
下载PDF
Blocking beta 2-adrenergic receptor inhibits dendrite ramification in a mouse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 被引量:3
13
作者 Qin Wu Jin-xia Sun +4 位作者 Xiang-he Song Jing Wang Cun-quan Xiong Fei-xiang Teng Cui-xiang Gao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9期1499-1506,共8页
Dendrite ramification affects synaptic strength and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memory. Previous studies revealed a correlation between beta 2-adrenergic receptor dysfunction and Alzheimer's disease(AD), although the ... Dendrite ramification affects synaptic strength and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memory. Previous studies revealed a correlation between beta 2-adrenergic receptor dysfunction and Alzheimer's disease(AD), although the mechanism involved is still poorly understood. The curr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potential effect of the selective β2-adrenergic receptor antagonist, ICI 118551(ICI), on Aβ deposits and AD-related cognitive impairment. Morris water maze test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AD-transgenic(TG) mice treated with ICI(AD-TG/ICI) was significantly poorer compared with Na Cl-treated AD-TG mice(AD-TG/Na Cl), suggesting that β2-adrenergic receptor blockage by ICI might reduce the learning and memory abilities of mice. Golgi staining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revealed that blockage of the β2-adrenergic receptor by ICI treatment decreased the number of dendritic branches, and ICI treatment in AD-TG mice decreased the expression of hippocampal synaptophysin and synapsin 1. Western blot assay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blockage of β2-adrenergic receptor increased amyloid-β accumulation by downregulating hippocampal α-secretase activity and increasing the phosphorylation of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blocking the β2-adrenergic receptor inhibits dendrite ramification of hippocampal neurons in a mouse model of 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2-肾上腺素能受体 阿尔茨海默病 小鼠模型 树突 分枝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淀粉样前体蛋白 MORRIS水迷宫
下载PDF
Recombinant adenovirus-mediated overexpression of 3β-hydroxysteroid-Δ24 reductase 被引量:1
14
作者 Xiuli Lu Dan Jia +6 位作者 Chenguang Zhao Weiqi Wang Ting Liu Shuchao Chen Xiaoping Quan Deliang Sun Bing Gao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5期504-512,共9页
3β-Hydroxysteroid-Δ24 reductase(DHCR24) is a multifunctional enzyme that localizes to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and has neuroprotective and cholesterol-synthesizing activities. DHCR24 overexpression confers neuropro... 3β-Hydroxysteroid-Δ24 reductase(DHCR24) is a multifunctional enzyme that localizes to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and has neuroprotective and cholesterol-synthesizing activities. DHCR24 overexpression confers neuroprotection against apoptosis caused by amyloid β deposition.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construct two recombinant adenoviruses driving DHCR24 expression specifically in neurons. Two SYN1 promoter DNA fragments were obtained from human(h) and rat(r). Recombinant Ad-r(h)SYN1-DHCR24 was transfected into AD-293, N2A(mouse neuroblastoma), and MIN6(mouse pancreatic carcinoma) cells. Western blot analysis showed DHCR24 was specially expressed in 293 and N2A cells, but no specific band was found in MIN6 cells. This demonstrates that the recombinant adenoviruses successfully express DHCR24, and no expression is observed in non-neuronal cells. TUNEL assay results showed apoptosis was inhibited in adenovirus-transfected neurons. Detecting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by immunofluorescence, we found that adenovirus transfection inhibits apoptosis through scavenging exces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Our findings show that the recombinant DHCR24 adenoviruses induce neuron-specific DHCR24 expression, and thereby lay the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ies on DHCR24 gene therapy for Alzheimer's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腺病毒 腺病毒介导 还原酶 神经元细胞 阿尔茨海默氏病 细胞凋亡 羟基 神经母细胞瘤
下载PDF
Humanin对Aβ1-42所致阿尔茨海默病大鼠空间记忆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6
15
作者 柴高尚 李宜培 王黎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3-257,共5页
目的探讨Humanin(HN)对Aβ1-42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空间记忆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36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组(海马注射生理盐水1、AD模型组(海马注射A13.42)和HN治疗组(海马注射Aβ1-42制成AD模... 目的探讨Humanin(HN)对Aβ1-42所致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空间记忆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36只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组(海马注射生理盐水1、AD模型组(海马注射A13.42)和HN治疗组(海马注射Aβ1-42制成AD模型后在同一部位注入2μLHN),每组各12只。对各组大鼠进行Morris水迷宫空间记忆能力测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微管相关蛋白2(MAP2)的表达。利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synapsin1蛋白水平。结果与卡理盐水组相比,AD模型组Morris水迷宫测试的潜伏期明显延长,MAP2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N组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Synapsin1蛋白在HN治疗组中表达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和AD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生理盐水组和AD模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N可以显著改善由Aβ1-42所致AD大鼠的空间记忆能力,推测与HN提高MAP2与synapsin1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IN 1-42 Morris水迷宫 阿尔茨海默病 微管相关蛋白2 SYNAPSIN 1
原文传递
缺氧对PC12细胞中肌细胞增强因子2A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薛梅 秦小红 +3 位作者 陈吉庆 陆超 周国平 周艳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896-1898,共3页
目的探讨缺氧对PC12细胞中肌细胞增强因子2A(MEF2A)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小干扰RNA(siRNA)的抑制作用。方法常规培养或缺氧培养PC12细胞。设立正常对照组(用含100g/L胎牛血清的完全培养液常规培养PC12细胞)、缺氧组(用含100g/L胎牛血清的... 目的探讨缺氧对PC12细胞中肌细胞增强因子2A(MEF2A)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小干扰RNA(siRNA)的抑制作用。方法常规培养或缺氧培养PC12细胞。设立正常对照组(用含100g/L胎牛血清的完全培养液常规培养PC12细胞)、缺氧组(用含100g/L胎牛血清的完全培养液常规培养后,再缺氧培养1h)、MEF2A-siRNA加缺氧组(靶向抑制MEF2A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后,再缺氧培养1h),并设非基因抑制的siRNA对照组(非基因抑制的真核表达载体0转染后,再缺氧培养1h)。设计合成和筛选针对MEF2A-siRNA序列,构建真核细胞表达载体,用脂质体介导转染PC12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EF2A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MEF2A和突触蛋白Synapsin-1的蛋白表达量。结果在用含有MEF2A基因的靶向抑制序列MEF2A-siRNA转染后PC12细胞中MEF2AmRNA相对表达量(2-△△CT)为0.12±0.03,显著低于常规培养的PC12细胞中的表达量(1.01±0.02),抑制率为88.1%(q=9.123P<0.01)。缺氧组MEF2A蛋白表达量为98.4±11.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47.5±7.6,q=8.82P<0.01)。而缺氧组中突触蛋白Synapsin-1的蛋白表达量为39.7±4.6,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23.3±23.9,q=11.21P<0.01)。与缺氧组比较,MEF2A-siRNA加缺氧组中MEF2A蛋白量显著下调(q=7.49P<0.01),Synapsin-1蛋白量显著上调(q=9.55P<0.01)。结论缺氧诱导PC12细胞中MEF2A的表达升高和突触蛋白Synapsin-1表达下调,siRNA转染可靶向抑制MEF2A基因表达,并对缺氧诱导的PC12细胞中Synapsin-1蛋白表达下调也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细胞增强因子2A PC12细胞 突触蛋白-1 小干扰RNA
原文传递
丙烯酰胺致NB-1细胞突触损伤与SNARE效应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秀会 孙彦彦 +5 位作者 张斌 曹鹏 陈宵 王学生 肖经纬 李斌 《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9-85,共7页
目的构建人神经母细胞瘤NB-1细胞神经元突触损伤的细胞模型,探讨丙烯酰胺(acrylamide,ACR)对神经突触损伤的机制。方法将NB-1细胞通过二丁酰环腺苷酸(db-c AMP)诱导为成熟神经元后,MTT检测ACR不同剂量(0、25、50、100、150、200和250μg... 目的构建人神经母细胞瘤NB-1细胞神经元突触损伤的细胞模型,探讨丙烯酰胺(acrylamide,ACR)对神经突触损伤的机制。方法将NB-1细胞通过二丁酰环腺苷酸(db-c AMP)诱导为成熟神经元后,MTT检测ACR不同剂量(0、25、50、100、150、200和250μg/ml)和不同染毒时间(24、48和72 h)对NB-1细胞相对存活率的影响;免疫印记(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神经元突触损伤前后突触素I(Synapsin I)磷酸化和非磷酸化蛋白表达变化,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记录神经元突触损伤前后形态、结构变化,免疫共沉淀试验确定神经元突触损伤前后N-甲基马来酰胺敏感因子(NSF)附着蛋白受体(SNARE)的结合/解离的变化。结果根据MTT试验结果确定ACR染毒剂量为0、25、50和100μg/ml,染毒时间为48 h;随着ACR染毒剂量的增加Synapsin I磷酸化和非磷酸化蛋白表达降低;在25μg/ml ACR染毒剂量下可见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递质,而在50μg/ml染毒剂量下可见抑制性递质;随ACR染毒剂量的增加SNARE复合体中突触融合蛋白(syntaxin)和突触小体相关蛋白(SNAP-25)呈解离状态。结论 ACR对NB-1细胞突触损伤后,SNARE复合体中syntaxin和SNAP-25结合状态与Synapsin I、P-Synapsin I蛋白表达降低呈正相关,与P-Synapsin I/Synapsin I差异性表达呈负相关;突触内特异性神经递质的传递和释放可能与P-Synapsin I/Synapsin I差异性表达所调控的SNARE复合体的解离状态导致的突触功能损伤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NB-1细胞 突触素Ⅰ SNARE复合体 神经递质
原文传递
孕烯醇酮对老年SD大鼠海马区突触素蛋白1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祖衡兵 卜吉梅 +3 位作者 王子高 张建峰 邬军锋 洪震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1年第4期329-332,共4页
目的观察孕烯醇酮(PREG)慢性干预对老年大鼠海马区突触素蛋白1(SYP1)表达的变化。方法24月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小剂量PREG(0.5mg/kg)干预组、大剂量PREG(2.0mg/kg)干预组,隔日腹腔注射干预... 目的观察孕烯醇酮(PREG)慢性干预对老年大鼠海马区突触素蛋白1(SYP1)表达的变化。方法24月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小剂量PREG(0.5mg/kg)干预组、大剂量PREG(2.0mg/kg)干预组,隔日腹腔注射干预1个月,通过Western Blot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分别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免疫组化显示大剂量PREG干预组大鼠海马区SYP1表达明显增加,Western Blot定量检测发现大鼠海马区SYP1表达也显著升高(P〈0.05);而小剂量组SYP1表达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大剂量PREG干预可以显著增加老年大鼠记忆相关的海马区SYP1表达,SYP1表达增加可能明显改善大鼠海马区突触结构可塑性与突触功能,进而有助于改善老年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烯醇酮 记忆 衰老 大鼠 突触素蛋白1
原文传递
丹参注射液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宇清 薛梅 张亚明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7期4439-4441,共3页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复制HIBD动物模型,将60只SD新生鼠随机分为假手术、模型和丹参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在HIBD后48h应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血清烯醇化酶(NSE)浓度,硫代巴...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复制HIBD动物模型,将60只SD新生鼠随机分为假手术、模型和丹参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在HIBD后48h应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血清烯醇化酶(NSE)浓度,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血和脑组织丙二醛(MDA)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转录因子肌细胞增强因子2A(MEF2A)和突触素Ⅰ(Synapsin-1)的蛋白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小鼠HIBD后48h血清NSE、MDA浓度和脑组织MDA含量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1);丹参注射液治疗后血清NSE、MDA浓度和脑组织MDA含量较生理盐水组明显下降,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P<0.01)。Western blot检测表明HIBD后48h模型组中MEF2A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1);而HIBD后48h模型组Synapsin-1的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丹参注射液治疗后MEF2A的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Synapsin-1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模型组,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P<0.01)。结论:丹参注射液可降低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血清NSE、MDA浓度和脑组织MDA含量,抑制脑损伤后MEF2A基因表达,并抑制Synapsin-1的蛋白表达下调,从而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注射液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丙二醛 肌细胞增强因子2 突触蛋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