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时代“双碳”目标下环境工程专业多课程融合教学改革探索
1
作者 郝润龙 齐萌 吴梦园 《高教学刊》 2024年第6期15-18,共4页
在新时代“双碳”目标下,社会发展对理工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该文针对环境工程专业三门本科教学核心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利用课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校专业特色,构建多课程融合的新教学模式,该模式教学目标明确,... 在新时代“双碳”目标下,社会发展对理工院校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该文针对环境工程专业三门本科教学核心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利用课程间的内在联系和本校专业特色,构建多课程融合的新教学模式,该模式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持续改进,教学资源多样化,可为高等教育理工科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碳 教学改革 多课程融合 人才培养 环境工程
下载PDF
环境设计专业技术科学类课程思政内涵建设及实践——以环境设计技术基础课程为例
2
作者 韦娜 冯郁 冯增喜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4期177-180,共4页
环境设计技术基础课程对学生认识环境现状及解决环境中的各类工程问题有很大帮助。结合环境设计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从建立新型环境观念、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和公共利益保障、注重环保低碳等方面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育与各章节的融合点... 环境设计技术基础课程对学生认识环境现状及解决环境中的各类工程问题有很大帮助。结合环境设计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从建立新型环境观念、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和公共利益保障、注重环保低碳等方面深入挖掘课程思政教育与各章节的融合点,形成价值导向与培养目标合而为一的育人模式。从教学效果分析来看,思政点在课程教学中实现有机融合,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较大提高,主要体现在其团队合作及自主学习能力、环保意识、创新意识及职业素养等方面。因此,本课程相关的思政教学探索可以达到优化课程、培养学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设计技术基础 课程思政建设 人才培养 新型环境观念 生态环境保护
下载PDF
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环境土壤学”教学实践探索
3
作者 王元国 王莉芳 石丽姝 《科教导刊》 2024年第4期98-100,共3页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背景下,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是每位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难以达到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标。基于此,文章将对当前“环境土壤学”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从制... 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背景下,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是每位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有效地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难以达到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标。基于此,文章将对当前“环境土壤学”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大纲,规划“环境土壤学”教材;引入社会关注热点案例,凸显课程内容实用性;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培训学生专业技能;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法等措施,对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开展交流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 环境土壤学 教学实践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实体企业金融化的环境绩效:内在机制与经验证据
4
作者 李治国 孔维嘉 李兆哲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101,共16页
基于2011—2020年沪深A股实体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实体企业金融化的环境绩效与形成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了企业家相关才能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实体企业金融化对环境绩效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这一结论在使用多种方法进行稳健... 基于2011—2020年沪深A股实体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实体企业金融化的环境绩效与形成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了企业家相关才能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实体企业金融化对环境绩效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这一结论在使用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实体企业金融化在东部地区和非国有企业中具有显著环境绩效,制造业企业金融化则更易产生消极的环境绩效;(3)实体企业金融化初期的转型效应带来了积极的环境绩效,而随着金融化进程加深,其对创新的挤出效应产生了消极的环境绩效;(4)进一步分析发现,随着实体企业金融化不断推进,企业家相关才能具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企业金融化 环境绩效 企业家才能 脱实向虚 调节效应
原文传递
基于研究型人才培养的环境化学实验改革
5
作者 张聪璐 徐爽 +1 位作者 伦小文 王婷 《高等药学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66-70,共5页
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导向,根据沈阳药科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环境化学实验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实验教学体系。实践表明,学生的理论知识、综合能力和素养得到有机融合;科研创... 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导向,根据沈阳药科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环境化学实验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建立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实验教学体系。实践表明,学生的理论知识、综合能力和素养得到有机融合;科研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论文写作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提升。该实验改革为培养合格的环境科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化学实验 研究型人才 改革 培养模式
下载PDF
以“四个引路人”精神指引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
6
作者 王婷 宋少洁 +4 位作者 彭剑飞 王鑫 史国良 毛洪钧 冯银厂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2期170-173,共4页
环境工程教育旨在着眼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伴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培养能够利用系统的环境保护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环境工程问题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教师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以“四个引路人”精神为指引,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推进... 环境工程教育旨在着眼解决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伴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培养能够利用系统的环境保护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环境工程问题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教师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以“四个引路人”精神为指引,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是育人的根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夯实专业知识基础,提升专业理论素养,是环保事业的基石;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激发创新活力,是科技制胜的关键;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服务国家需求,厚植爱国报国情怀,是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通过以“四个引路人”精神为指引,探索培养“有知识、会创新、懂实践、为家国”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育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引路人 环境工程 课程思政 创新能力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一核三赋能”自然资源行业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以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地质工程专业群建设为例
7
作者 杨柳 杜杭庭 +3 位作者 刘春明 王丹 周炜鉴 尹萍 《南方金属》 CAS 2024年第2期52-56,共5页
在国家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产教融合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地质工程专业教研室对自然资源行业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路径展开了研究,提出了以科研创新为核心力量,聚焦湖南自然资源产业绿色发展需求,构建了... 在国家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产教融合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地质工程专业教研室对自然资源行业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路径展开了研究,提出了以科研创新为核心力量,聚焦湖南自然资源产业绿色发展需求,构建了“一核三赋能”人才培养路径模型,实践证明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自然资源行业 环境地质工程 科研创新 人才培养路径
下载PDF
基于人才集聚的省实验室环境营造模式研究
8
作者 何科方 何枳润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6期56-63,共8页
目前学界对省实验室的研究尚处于初期,尤其对省实验室如何营造人才集聚的优良环境的研究还有待深入。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观察法,搜集中国23个省份122家省实验室的案例与数据,并借鉴国际上著名实验室的建设经验,从命名、选址、空间规... 目前学界对省实验室的研究尚处于初期,尤其对省实验室如何营造人才集聚的优良环境的研究还有待深入。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观察法,搜集中国23个省份122家省实验室的案例与数据,并借鉴国际上著名实验室的建设经验,从命名、选址、空间规划、设施配置4个维度分析中国省实验室人才生态环境营造模式现状;并以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为例,从目标层面、实施层面和支撑层面3个层面分析研发设施配置对人才的集聚作用。结果发现:环境营造是省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国际著名实验室皆注重在命名、选址、空间规划、设施配置等方面营造一流的科研环境;中国省实验室命名方式主要有结合地名(人名)、研究领域和“地名+研究领域”3种形式,命名方式趋于规范化、国际化,多选址于环境优美之地,规划选址日趋科学合理,空间规模上趋于园区形态,且在研发设施配置方面呈高投入、平台化特点。然而,中国省实验室在规划布局上仍存在缺乏科学论证、资金投入的长期持续性不足、人文景观和配套设施建设欠缺等不足,对此提出科学规划做好顶层设计、精心安排资金筹措、营造人文环境和协同创新拓展运营边界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实验室 人才聚集 设施配置 人才生态 环境营造 规划布局 战略科技力量
下载PDF
基于民办本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分析——以《住宅空间设计》课程为例
9
作者 陈欣欣 谢析颖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6期85-87,共3页
课程思政是大学生立德树人的一项重大措施,如何将其融入专业教学之中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将基于民办本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在开展课程思政改革的过程中,对《住宅空间设计》课程中包含的思政元素进行了深度挖掘,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 课程思政是大学生立德树人的一项重大措施,如何将其融入专业教学之中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将基于民办本科院校环境设计专业,在开展课程思政改革的过程中,对《住宅空间设计》课程中包含的思政元素进行了深度挖掘,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让课程教学更加契合新时期的育人需求,从而为今后的工作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办本科 应用型人才 环境设计 思政建设
下载PDF
我国涉农高校环境类专业课程设置特征及未来人才培养体系升级建议
10
作者 魏亮亮 姜珺秋 +4 位作者 王广智 张国栋 丁晶 张军 赵庆良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0期31-34,共4页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得到广泛关注的时代背景下,环境类专业如何结合当前国家建设需求进一步完善适合知农爱农新型环保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是当前环境类专业发展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基于我国农业特色高校和环保强...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得到广泛关注的时代背景下,环境类专业如何结合当前国家建设需求进一步完善适合知农爱农新型环保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是当前环境类专业发展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基于我国农业特色高校和环保强校涉农课程设置的前期调研,结合当前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科技人才需求,该文重点梳理当前涉农课程的类别及课程建设特征,在此基础上剖析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工程和农业资源与环境等专业的涉农课程设置特色,并提出适合未来我国生态环境领域知农爱农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建设建议。相关研究结果有助于推动新时代知农爱农新型环保人才培养体系的升级与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环境类专业 人才培养 知农爱农 课程体系
下载PDF
营商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革故鼎新还是畏葸不前?
11
作者 董竹 柏向昱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63,共12页
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下,采用2004—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营商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营商环境不确定性会抑制企业数字化转型,但这种抑制作用会随营商环境不确定性的提高而减弱。(2)... 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下,采用2004—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检验营商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营商环境不确定性会抑制企业数字化转型,但这种抑制作用会随营商环境不确定性的提高而减弱。(2)营商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数字化投入和成果的影响呈U型关系,但对数字化产出效率仅表现为单向抑制作用。(3)营商环境不确定性会通过加大企业融资约束、造成企业技术人才流失和提高管理层短视而抑制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应可以通过促进市场化发展、推动数字化组织构建和提高管理层持股比例等途径缓解这种抑制作用。(4)营商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抑制效应在管理层具有海外背景、无信息技术背景和平均年龄较高的企业中更显著,并最终导致综合生产率和公司价值下跌。因此提出进一步建设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市场制度和治理体系,敦促企业管理层学习数字化相关知识,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数字化转型 营商环境不确定性 数字经济 融资约束 人才储备 管理层短视
下载PDF
新形势下环境艺术设计的转型探索
12
作者 罗欣 《丝网印刷》 2024年第3期117-119,共3页
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探索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学科,其通过设计来改善和塑造环境。文章通过对室内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人才市场进行调研分析,旨在全面探索和实践装饰艺术设计的转型,并培养更符合企业市场需求的人才。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 人工智能 人才培养
下载PDF
研究生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以现代环境监测技术课程为例
13
作者 吕笑非 石明娟 +1 位作者 胡立芳 戴之希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1期193-196,共4页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是资源与环境类研究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以中国计量大学资源与环境类研究生课程现代环境监测技术为例,根据研究生培养目标、学科特点、教学内容,明确培养目标,构建案例库,强化管理过程,力... 现代环境监测技术是资源与环境类研究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以中国计量大学资源与环境类研究生课程现代环境监测技术为例,根据研究生培养目标、学科特点、教学内容,明确培养目标,构建案例库,强化管理过程,力求将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激发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求实、创新、具有高水平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的高层次学科专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环境监测 案例建设 研究生课程 人才培养
下载PDF
学分制下“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群中的应用探究
14
作者 林锦淳 陈壁波 +1 位作者 田秀芳 张文腾 《成才之路》 2024年第1期9-12,共4页
在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及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下,环保产业对一线从业技术人才的技能和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亟须优化和完善。学分制下,高职院校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群对“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 在环境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及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下,环保产业对一线从业技术人才的技能和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亟须优化和完善。学分制下,高职院校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群对“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施,即构建专业群内学分制下“一年级见习、二年级实习、三年级跟岗”的“三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为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群 学分制 三递进 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教学
下载PDF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7
15
作者 肖仁桥 马伯凡 +1 位作者 钱丽 沈佳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5-137,共13页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是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的重要途径,然而,既有研究探讨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绿色创新影响的较为少见,难以为企业绿色转型提供有效借鉴。为此,该研究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试验,基于2007—2020年中国936家A股上市...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是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的重要途径,然而,既有研究探讨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绿色创新影响的较为少见,难以为企业绿色转型提供有效借鉴。为此,该研究将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试验,基于2007—2020年中国936家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和三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企业规模、产权性质和碳排放行业异质性,进而从环境责任和人才集聚视角探讨这一政策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的中介传导机制,确定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效应发挥的最优路径。研究结果表明:①低碳城市试点政策有效推动了试点地区企业绿色创新,与绿色实用新型专利创新相比,该试点政策对绿色发明专利创新的影响更为显著,通过PSM‑DID、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发现结论依然成立。②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具有企业规模、产权性质和碳排放行业异质性,这一政策对大规模企业的政策效应更为明显,且仅对国有企业实用新型专利具有积极影响,而对非国有企业不同程度绿色创新均具有显著积极影响,低碳城市试点政策对高碳行业企业绿色创新的积极效应明显,而对低碳行业企业绿色创新起到一定抑制作用。③低碳城市试点政策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的主要传导机制在于通过加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管理、提升企业环保投资水平以及提供企业环保政府支持来增强企业环境责任意识,通过吸引就业人才、地方高校人才和企业高技术人才而诱发人才集聚效应;从传导路径效应比较来看,环境责任的影响更大,其次是人才集聚。因此,政府可继续扩大低碳城市政策试点范围,给予中小科技型民营企业和绿色环保类企业更多的财政和政策支持,推动国企股份制改造和兼并重组,对高碳排放企业给予持续环境管制与帮扶改进,不断增强企业环境责任意识,促进人才集聚效应以提升绿色创新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城市试点政策 企业绿色创新 环境责任 人才集聚 多期双重差分法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16
作者 纪磊 张坤 +4 位作者 王文平 王千森 陈文东 石昊雨 曹子晗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1期93-96,共4页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备受关注,社会亟需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人才,新工科背景下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值得探索研究。文章结合我校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贯彻科研教学融合理念,依托淮北煤矿塌陷区的地域优势,以学生学...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备受关注,社会亟需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人才,新工科背景下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值得探索研究。文章结合我校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贯彻科研教学融合理念,依托淮北煤矿塌陷区的地域优势,以学生学习受损生态环境的修复与治理为专业特色,从明确专业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搭建人才培养平台等方面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为新工科背景下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环境生态工程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开放型环境化学综合实验的设计与教学实践——以基于分配作用的吸附实验为例
17
作者 陈建新 冯斐 袁伟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221-223,共3页
以基于分配作用的吸附实验为例,介绍了南昌大学开放型环境化学综合实验的设计与教学实践。针对环境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吸附实验,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在对分配作用理论分析和预实验结果分析基础上,构建了预留设计入口和发散性出口的开... 以基于分配作用的吸附实验为例,介绍了南昌大学开放型环境化学综合实验的设计与教学实践。针对环境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吸附实验,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在对分配作用理论分析和预实验结果分析基础上,构建了预留设计入口和发散性出口的开放型吸附综合实验框架;创新了实验教学流程,在实验准备、实施和总结阶段完善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环节,形成了基于分配作用的环境化学开放型综合吸附实验。环境化学开放型综合实验教学的开展,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 开放型 环境化学综合实验 吸附试验 分配作用 教学实践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环境分析监测”课程教学的发展需求与实践
18
作者 赵欣 王灿 《科教文汇》 2023年第20期85-87,共3页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环境工程卓越人才的培养对我国持续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环境学科的发展,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不断产生。新时代的环境工程师需要掌握多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分析、...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环境工程卓越人才的培养对我国持续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环境学科的发展,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不断产生。新时代的环境工程师需要掌握多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分析、总结、提炼能力,能够综合运用多种工具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这就要求高校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天津大学“环境分析监测”教学团队针对新工科人才培养需求,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平台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为环境学科及其他工科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环境工程 人才培养 环境分析监测 项目式教学
下载PDF
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环保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19
作者 孙玉伟 刘春亮 +3 位作者 汤茜 朴明月 王艺璇 滕洪辉 《广州化工》 CAS 2023年第15期143-145,共3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办学被认为是培养适应社会和产业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有效方式。本文以吉林师范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分别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进行深入...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办学被认为是培养适应社会和产业需求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有效方式。本文以吉林师范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分别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现阶段环保类专业教学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双内容、双场地、双导师”的“三双”人才培养模式,并指出这种培养模式下亟需解决的问题。从产教融入进一步深入到产教融合,目的在于培养应用型化工环保专业人才,以满足现阶段国家和地方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化工环保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文武双全”的环境工程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国华 高树梅 +2 位作者 沈伟 许翔宇 吴燕 《科教文汇》 2023年第22期114-116,共3页
随着新工科建设的不断深化,构建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环保产业的人才,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主要任务。环保产业需要具有污染控制技术与管理的“文武双全”的应用型人才。基于此,嘉兴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从更新教学内... 随着新工科建设的不断深化,构建新工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适应环保产业的人才,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主要任务。环保产业需要具有污染控制技术与管理的“文武双全”的应用型人才。基于此,嘉兴学院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从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深化实践实习、融合学科竞赛、推进校企合作等方面着手,力求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 新工科 应用型 人才培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