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9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agnostic Analysis of Rainstorm and Backward Trajectory Simulation of Water Vapor in Jilin Province in July,2010 被引量:1
1
作者 SUN Yan1,2,LUAN Meng3,JIANG Li3,CHEN Yang4 1.College of Atmospheric Science,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 730000,China 2.Jilin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Changchun 130062,China +1 位作者 3.Jilin Meteorological Bureau,Changchun 130062,China 4.Changchun Meteorological Detection Center in Jilin Province,Changchun 130062,China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1年第7期35-37,40,共4页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analyze the rainstorm process and backward trajectory simulation of water vapor condition in Jilin Province in July,2010.[Method]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data of routine weather... [Objective] The research aimed to analyze the rainstorm process and backward trajectory simulation of water vapor condition in Jilin Province in July,2010.[Method]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data of routine weather chart,NCEP (2.5°×2.5°) reanalysis data per 6 h and GBL data of NOAA,the rainstorm process was carried out the diagnostic analysis of physical quantity in Jilin Province in July,2010.Moreover,HYSPLIT backward trajectory mode was used to simulate the water vapor source.[Result] The coexistence of upper-level divergence and low-level convergence generated the ascending motion,which was the dynamic condition of rainstorm appearance.The unstable energy induced by the low-level shear promoted the generation of heavy rainstorm.The water vapor source of precipitation process was divided into the water vapor in the southern sea area,northern high-altitude water vapor transportation and local water vapor source.[Conclusion] The research provided some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forecast and analysis of rainst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INSTORM Water vapor source backward trajectory simulation Diagnostic analysis Jilin Province China
下载PDF
基于船舶轨迹数据的几何航路网络建模方法
2
作者 周春辉 严钇 +2 位作者 黄亮 谭林旭 楼书畅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24年第1期190-195,共6页
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船舶轨迹数据几何航路网络构建方法,通过选取符合条件的船舶轨迹特征点提取航路点区域,结合轨迹聚类与边界提取构建航路点区域的连接方法,建立几何航路网络.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构建航行水域的几何航路网络.
关键词 轨迹特征点 航路网络 聚类分析 边界提取
下载PDF
秦巴山区东部近5年大气污染物的气象影响因素及潜在来源分析
3
作者 李静睿 舒晨阳 +2 位作者 刘佩佩 李玉婷 高燕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4年第9期7-10,共4页
为明确秦巴山区东部大气污染物的气象影响以及潜在来源,对安康市2016—2020年的逐日大气及气象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季在连续2~3个小时最大风速维持在3~3.5m/s以上,会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在有降水发生时,若小时最大风速超过2.8... 为明确秦巴山区东部大气污染物的气象影响以及潜在来源,对安康市2016—2020年的逐日大气及气象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季在连续2~3个小时最大风速维持在3~3.5m/s以上,会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在有降水发生时,若小时最大风速超过2.8m/s时,且0.3mm以上的小时降水量持续3个小时以上,对污染物具有明显的沉降清洁效果;若小时最大风速小于2m/s,小时降水量达到0.5~0.8mm以上,对污染物也有较明显的沉降和清除作用。通过对输送大气污染物的轨迹分析发现,安康市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四川省、河南省以及湖北省的偏南和偏东方向轨迹输送,同时安康市冬季PM_(2.5)浓度的贡献最大的区域在2019年后存在明显南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气象要素 后向轨迹 潜在源贡献分析 浓度权重轨迹分析
下载PDF
杭州地区臭氧污染及台风烟花过程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嘉月 康娜 +6 位作者 邵生成 牛彧文 程昊 张佳欣 浩翔 杲先亮 齐冰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5-1203,共9页
为探究杭州地区臭氧的污染问题及影响因素,利用2018~2021年杭州地区空气质量、气象要素,选取2021年杭州台风烟花中后期后向轨迹数据与臭氧小时数据,进行后向轨迹聚类及潜在源区域分析.结果表明:2018~2021年杭州地区总体空气质量改善良好... 为探究杭州地区臭氧的污染问题及影响因素,利用2018~2021年杭州地区空气质量、气象要素,选取2021年杭州台风烟花中后期后向轨迹数据与臭氧小时数据,进行后向轨迹聚类及潜在源区域分析.结果表明:2018~2021年杭州地区总体空气质量改善良好,臭氧污染一直较为严重,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10月份.臭氧污染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性,温度呈正相关性,同时风速对臭氧的生成和扩散也有一定的影响.以2021年台风烟花为例,台风期间降雨量大,风速强,各污染物浓度下降,台风过境后,高温低湿促使了臭氧浓度的上升.对2021年7月25~30日(台风过境后)进行聚类与潜在源分析,得到7条气团传输路径,主要气团来自西北方向,途经江西、湖北等地区.而WPSCF和WCWT的臭氧浓度高值区的一致性较好,臭氧污染受一定的区域传输影响,主要受金华、上饶、南昌、武汉等城市影响,涉及浙江、江西、湖北3个省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臭氧 后向轨迹 来源分析 杭州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昆明市PM_(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化学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朱若珲 曹芳 范美益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05-2016,共12页
为探究昆明市大气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化学组分、季节差异及主要来源,本研究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在云南大学进行PM_(2.5)样品采集,利用离子色谱仪分析样品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质量浓度,并结合离子相关性分析、后向轨迹分析和主成分... 为探究昆明市大气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化学组分、季节差异及主要来源,本研究于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在云南大学进行PM_(2.5)样品采集,利用离子色谱仪分析样品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的质量浓度,并结合离子相关性分析、后向轨迹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阐明了昆明市大气中PM_(2.5)及其水溶性无机离子的季节污染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各季节总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均值排序为春季((5.6±2.2)μg·m^(−3))>冬季((5.5±2.6)μg·m^(−3))>秋季((4.3±2.8)μg·m^(−3))>夏季((3.6±2.2)μg·m^(−3)),水溶性无机离子年质量浓度的均值从大到小为SO_(4)^(2−)>Ca^(2+)>NO_(3)^(−)>NH_(4)^(+)>K^(+)>Cl^(−)>Na^(+)>Mg^(2+)>F^(−),其中SO_(4)^(2−)、Ca^(2+)、NO_(3)^(−)和NH_(4)^(+)是主要的水溶性无机离子.Ca^(2+)主要源于土壤粉尘,其他三者由前体物(SO_(2)、NO_(x)和NH_(3))二次转化生成,主要受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影响.SOR和NOR全年均值分别为0.20和0.02,表明在相同的环境里,SO_(2)二次转化为SO_(4)^(2−)的过程更易发生,且在秋季转化速率最大(SOR=0.23).SO_(4)^(2−)、NO_(3)^(−)和NH_(4)^(+)在秋季主要以NH_(4)NO_(3)和(NH_(4))_(2)SO_(4)的形式存在,其他三季则以NH_(4)HSO_(4)和NH_(4)NO_(3)的形式存在.昆明市大气PM_(2.5)中水溶性无机离子在冬、秋和春季一致,主要来自二次源和生物质燃烧源,其次是工业源和土壤尘,而夏季则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生物质燃烧源和土壤尘.除本地排放的影响外,冬季和夏季受到来自缅甸、老挝和贵州污染气团的影响,春季污染气团来自缅甸、云南本地和贵州,而秋季则受到云南东部和南部地区的气团输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无机离子 PM_(2.5) 来源解析 昆明 后向轨迹分析
原文传递
三种轨迹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俊杰 陈依娜 +2 位作者 陆梦依 尤东方 赵杨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1-338,共8页
目的介绍几种常见的轨迹分析方法,并对其使用效果和适用条件进行比较。方法在模拟实验中对不同轨迹分析方法在各种情境下的效果以及适用条件进行比较研究,并在实例分析中进行验证。结果增长混合模型(growth mixture modeling,GMM)在单... 目的介绍几种常见的轨迹分析方法,并对其使用效果和适用条件进行比较。方法在模拟实验中对不同轨迹分析方法在各种情境下的效果以及适用条件进行比较研究,并在实例分析中进行验证。结果增长混合模型(growth mixture modeling,GMM)在单轨迹分析中表现最好,基于群体的轨迹模型(group-based trajectory modeling,GBTM)总体表现较好且可以拓展对多轨迹进行研究,聚类分析表现尚可且能分析多轨迹,但对随访数据质量要求较高。结论三种方法各有其优点,可根据分析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迹分析 基于群体的轨迹模型 增长混合模型 聚类分析
下载PDF
郴州市秋冬季PM_(2.5)污染传输路径与潜在源贡献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濠 肖童觉 +3 位作者 聂星 杨云芸 高雯媛 龙雯琪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6,共7页
通过应用HYSPLIT、MeteoInfo模型,计算2017—2021年秋冬季抵达郴州地区72 h的后向气流轨迹并进行轨迹聚类、潜在源贡献因子(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探讨郴州市PM_(2.5)传输特征及污染潜在源分布。结果表明,郴州市秋冬季PM_(2.5)... 通过应用HYSPLIT、MeteoInfo模型,计算2017—2021年秋冬季抵达郴州地区72 h的后向气流轨迹并进行轨迹聚类、潜在源贡献因子(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探讨郴州市PM_(2.5)传输特征及污染潜在源分布。结果表明,郴州市秋冬季PM_(2.5)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北偏东方向,以近距离输送为主,频率最高的是从咸宁市通城县经岳阳市平江县、株洲地区的短距离轨迹,其频率为34.17%;WPSCF高值带起源于河南省,经湖北、平江、江西等地区,最终到达郴州。WCWT分析结果得出,PM_(2.5)污染趋势与上述一致,影响范围更宽,影响程度相对较轻。2017—2021年间,郴州地区污染传输通道影响逐年减小,PM_(2.5)浓度平均下降1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传输路径 潜在源贡献 后向轨迹 聚类分析 秋冬季 郴州地区
下载PDF
弥勒市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特征及潜在源区分析
8
作者 赵红珍 周秀美 张万诚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1-1100,共10页
利用弥勒市2017—2022年主要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数据和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lobal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GDAS)气象数据,综合分析弥勒市大气中SO_(2)、CO、PM_(2.5)、PM_(10)、NO_(2)和O_(3)污染物的分布及变化特征,并用聚类方法、引... 利用弥勒市2017—2022年主要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数据和全球资料同化系统(global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GDAS)气象数据,综合分析弥勒市大气中SO_(2)、CO、PM_(2.5)、PM_(10)、NO_(2)和O_(3)污染物的分布及变化特征,并用聚类方法、引入权重因子后的潜在源贡献因子法及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研究不同区域对弥勒市大气PM_(2.5)、PM_(10)、O_(3)质量浓度的贡献.结果表明:①弥勒市主要大气污染物为O_(3)、PM_(10)、PM_(2.5),1—5月是污染物的集中时段,雨季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冬春季是明显污染时段,O_(3)质量浓度在每年4月及8月份出现波峰;②污染物的逐日变化特征明显,O_(3)质量浓度在16:00—18:00达到最大,NO_(2)与O_(3)变化相反.SO_(2)、NO_(2)和O_(3)质量浓度日变化为单峰型,CO、PM_(2.5)、PM_(10)质量浓度日变化呈多峰型;③来自西南、南、东南、东北、东方向的污染气团对弥勒市环境空气污染物贡献较大,主导输送方向为西南方.缅甸、老挝和越南北部是弥勒春季和冬季的大气细颗粒物潜在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后向轨迹聚类分析 潜在源区 弥勒
下载PDF
不同天气型下影响胶东经济圈臭氧污染的关键天气因子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于慧珍 马艳 +3 位作者 郭丽娜 郭飞燕 孟赫 黄容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7,共10页
基于2014~2021年臭氧实况和再分析资料研究不同天气型下影响胶东经济圈臭氧污染的关键天气因子以及气流来源.结果显示容易出现臭氧污染的天气形势主要有4类,高空均为西风槽后西北气流控制,地面分别对应东北低压槽、弱反气旋、海上高压... 基于2014~2021年臭氧实况和再分析资料研究不同天气型下影响胶东经济圈臭氧污染的关键天气因子以及气流来源.结果显示容易出现臭氧污染的天气形势主要有4类,高空均为西风槽后西北气流控制,地面分别对应东北低压槽、弱反气旋、海上高压后部和大陆高压控制,4类天气型下臭氧污染日数分别占比58%、28%、6%和5%.不同天气型下影响臭氧的关键天气要素不同,东北低压槽型的关键因子是太阳辐射、云量以及低层相对湿度;弱反气旋型主要与太阳辐射、云量、低层湿度和低层纬向风相关;海上高压后部型主要与太阳辐射、云量、低层温度和低层湿度相关;大陆高压型主要与低层温度、低层经向风和大气稳定度相关.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显示,是否发生臭氧污染与气流来源的纬度或是否来源于内陆有关,胶东经济圈臭氧污染主要受山东省、安徽省、江苏省以及东南近海的影响.一次连续臭氧污染过程分析显示,当高空受西风槽后西北气流或高压脊控制,低层受内陆西北或西南气流影响时,有利于胶东经济圈臭氧污染的发生和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污染 客观分型 关键因子 后向轨迹聚类
下载PDF
徐州市不同类型颗粒物重污染过程特征及组分差异性分析
10
作者 殷献茹 苗欣慧 +5 位作者 李辉 孙瑞 邓国庆 饶永才 陈传忠 王景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23,共11页
经过多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我国空气质量有了大幅改善,但重污染过程仍有发生。对2018—2021年徐州市3种不同类型颗粒物重污染过程的污染特征、演变趋势、PM_(2.5)组分特征和相关性及污染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类型的重污染过程中,二次... 经过多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我国空气质量有了大幅改善,但重污染过程仍有发生。对2018—2021年徐州市3种不同类型颗粒物重污染过程的污染特征、演变趋势、PM_(2.5)组分特征和相关性及污染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类型的重污染过程中,二次无机离子NO_(3)^(-)、SO_(4)^(-2)、NH+4在PM_(2.5)中的占比均是最高。在累积型重污染期间,NO_(3)^(-)、SO_(4)^(-2)、NH^(4+)分别增长144%、142%、183%,二次无机离子对PM_(2.5)的增长贡献较大。结合相关性分析及SOR、NOR值发现,硝酸盐和硫酸盐的二次生成作用显著。在沙尘型重污染期间,结合雷达监测结果及后向轨迹图可以看出,沙尘沉降至高空与近地面污染物叠加造成颗粒物高值。化学组分中Ca^(2+)、Mg^(2+)浓度对PM_(2.5)浓度的影响最大,二次生成和转化对其影响较小。在烟花燃放型重污染期间,和烟花爆竹有关的K^(+)、Mg^(2+)、Cl^(-)离子较污染前分别上升1112%、2058%、和239%,对污染过程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污染 化学组分 相关性分析 后向轨迹
下载PDF
宜都市PM_(2.5)与O_(3)季节性分布特征及潜在源区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嘉迪 王东旭 +4 位作者 王振楠 朱汉民 苏春华 周磊 杨喜成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4-94,共11页
为了解宜都市PM_(2.5)与O_(3)的污染特征及潜在来源,利用宜都市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在线监测数据及气象数据,对宜都市PM_(2.5)与O_(3)质量浓度变化特征、气象影响因素及潜在源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宜都市PM_(2.5)质量浓度冬高夏低,... 为了解宜都市PM_(2.5)与O_(3)的污染特征及潜在来源,利用宜都市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在线监测数据及气象数据,对宜都市PM_(2.5)与O_(3)质量浓度变化特征、气象影响因素及潜在源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宜都市PM_(2.5)质量浓度冬高夏低,日变化呈双峰特征,O_(3)质量浓度夏高冬低,日变化呈单峰特征。高湿、静稳的气象条件以及较强偏北风作用下的区域污染传输对PM_(2.5)污染有重要影响,高温以及中湿度对O_(3)污染过程有重要作用。春、夏、秋季偏南方向气流轨迹占主导,且携带较高的污染物浓度,冬季来自湖北东北及西南方向的气流占比较高且携带的PM_(2.5)浓度较高;宜都市PM_(2.5)、O_(3)的潜在源区具有季节性差异,总体来看,主要分布在河南南部、湖北东部及湖南的北部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都市 PM_(2.5) O_(3) 气象因子 污染特征 后向轨迹 潜在源分析
下载PDF
基于多源遥感与后向轨迹的雅安市2023年典型臭氧污染成因分析
12
作者 吕婷婷 肖杰 +1 位作者 张洋 刘志红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626-635,共10页
2023年4月雅安市发生较为严重的春季O_(3)污染,研究雅安市臭氧污染的现状及成因对于降低污染对当地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2023年4月雅安市的两次典型O_(3)污染过程为例,基于多源遥感的地表... 2023年4月雅安市发生较为严重的春季O_(3)污染,研究雅安市臭氧污染的现状及成因对于降低污染对当地人民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2023年4月雅安市的两次典型O_(3)污染过程为例,基于多源遥感的地表温度、地表太阳入射辐射、O_(3)及其前体物(NO_(2)和CH_(2)O)产品,结合本地高程、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环境站点监测资料和气象再分析资料,采用地学数理统计(相关系数r)和后向轨迹分析的方法,探究太阳辐射、地表温度和O_(3)前体物等要素对O_(3)污染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两次污染过程O_(3)浓度变化呈现明显“单峰型”的周期性变化,峰值在13:00-19:00。(2)平均太阳辐射大于900 W/m^(2)、平均地表温度大于18℃是雅安地区发生O_(3)污染的阈值条件。(3)雅安地区天然源前体物排放对O_(3)生成的贡献不可忽略,O_(3)前体物的光化学反应主要受太阳辐射影响(|r|>0.5),而最终的O_(3)浓度则主要受温度影响(|r|>0.6)。(4)成都市的蒲江县,眉山市的洪雅县、丹棱县和东坡区是雅安市O_(3)污染的主要贡献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污染 驱动力分析 雅安市 卫星遥感 后向轨迹
下载PDF
常州市一次城市尺度污染过程分析
13
作者 王唯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1期111-114,共4页
选取常州市2022年12月5—9日逐小时的NO_(2)、SO_(2)、CO、PM_(2.5)、PM_(10)和气象参数等数据,采用相关系数、站点聚类分析、后向轨迹等方法对以NO_(2)和PM_(2.5)污染为主的污染过程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该次污染过程以城市污染尺... 选取常州市2022年12月5—9日逐小时的NO_(2)、SO_(2)、CO、PM_(2.5)、PM_(10)和气象参数等数据,采用相关系数、站点聚类分析、后向轨迹等方法对以NO_(2)和PM_(2.5)污染为主的污染过程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该次污染过程以城市污染尺度为主,无明显的外来污染气团和区域性输送影响。该次污染过程受高压均压场控制,在高湿度、风力小、混合层高度低、无明显降水的不利气象条件下,污染物逐渐累积导致本次污染过程发生。建议加强空气站点周边的机动车尾气、工业源等污染源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州市 污染累积 城市尺度 聚类分析 后向轨迹
下载PDF
江苏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夏季O_(3)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14
作者 陈刚 胡伟 +2 位作者 郑飞阳 朱伟 诸露露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5-124,共10页
为探究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夏季大气中的O_(3)污染成因,基于2022年6月园区大气超级站的监测数据,较为全面地分析了O_(3)污染来源、水平及二次生成潜势等。结果表明:2022年6月园区O_(3)超标天数占比为34.5%,共计10 d,污染严重程度为2018—... 为探究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夏季大气中的O_(3)污染成因,基于2022年6月园区大气超级站的监测数据,较为全面地分析了O_(3)污染来源、水平及二次生成潜势等。结果表明:2022年6月园区O_(3)超标天数占比为34.5%,共计10 d,污染严重程度为2018—2022年同期最高水平(151μg/m3);分析4个污染过程发现,高温低湿、静稳天气易诱发O_(3)污染事件,结合污染天气象条件发现,当温度>25℃且相对湿度<75%时极易发生O_(3)污染;污染天VOCs组分贡献率主要受芳香烃、烯烃及烷烃影响,其中邻二甲苯、甲苯、间-对二甲苯是O_(3)管控的关键活性物种;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显示,园区O_(3)污染主要受到上海、江西和苏南本地气团输送的影响,主导轨迹出现概率分别为30%、27%和24%,其余小部分时段可能受到来自中国北部和东部的下沉气流影响。为科学管控园区夏季O_(3)污染,应加强监测并协同管控本地关键VOCs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 O_(3)污染 气象特征 后向轨迹分析
下载PDF
基于激光雷达观测的呼伦贝尔一次沙尘过程分析
15
作者 郝峰 徐曼 +4 位作者 谷雨 周兴军 田永莉 马丽 李荣忠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5-215,共11页
基于测风激光雷达和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借助机器学习算法以及HYSPLIT(Hybrid Single-Particle LagrangianIntegrated Trajectory)模型分析了发生在呼伦贝尔的一次典型的沙尘天气过程。研究表明,本次沙尘起始时南风突增,风向转西南偏南风... 基于测风激光雷达和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借助机器学习算法以及HYSPLIT(Hybrid Single-Particle LagrangianIntegrated Trajectory)模型分析了发生在呼伦贝尔的一次典型的沙尘天气过程。研究表明,本次沙尘起始时南风突增,风向转西南偏南风后风速降低,传输减弱,当风向转西风时,沙尘传输增强,在西风降低后沙尘传输结束。沙尘传输期间,湍流运动偏弱,混合层高度抬升受限。借助机器学习分粒径计算发现,沙尘前期传输以粗颗粒为主,后期粗、细颗粒物均有明显增长。不同传输时期粒径的不同,暗示沙尘的源可能发生变化,后向轨迹揭示沙尘传输前期来自蒙古国西北部,经过我国锡林郭勒后北上到达呼伦贝尔;而后期沙尘是从俄罗斯南部直接进入呼伦贝尔。最后研究发现,沙尘前至起始时刻,总传输通量对沙尘的响应早于地面颗粒物浓度变化,且沙尘期间总传输通量值显著高于沙尘前和沙尘后。因此,总传输通量变化以及阈值设定可为沙尘预警的新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过程 测风激光雷达 机器学习 后向轨迹分析
下载PDF
伊宁市细颗粒物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区分析
16
作者 陈新 胡峰 +3 位作者 刘云庆 祁宝川 张萌 王兴磊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13期107-111,共5页
基于污染物自动监测数据及全球资料同化系统气象数据(GDAS),分析伊宁市细颗粒物(PM_(2.5))浓度变化特征及不同季节下外来传输路径,结合潜在源贡献因子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法(CWT)分析潜在源和浓度贡献区。结果表明:伊宁市空气质量主... 基于污染物自动监测数据及全球资料同化系统气象数据(GDAS),分析伊宁市细颗粒物(PM_(2.5))浓度变化特征及不同季节下外来传输路径,结合潜在源贡献因子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法(CWT)分析潜在源和浓度贡献区。结果表明:伊宁市空气质量主要受汽车尾气源为主,冬季PM_(2.5)污染最严重;春、夏、秋季伊宁市周边不存在明显潜在污染源贡献区,冬季PM_(2.5)潜在源区为琼博拉镇与海努克镇区域,贡献源区分布在特克舍山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_(2.5) 后向轨迹 聚类分析 潜在源贡献函数分析 浓度权重轨迹分析
下载PDF
2022年贵港市臭氧潜在源区及传输路径季节特点分析
17
作者 黄巾旗 廖国莲 +2 位作者 黄子航 零绍珑 王盛繁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24年第3期117-121,共5页
为了揭示贵港市2022年臭氧(O3)不同季节的传输规律和污染来源,利用Meteo Info软件后向轨迹模式,结合O3小时浓度数据,对2022年贵港市各季节500 m高度逐日72 h后向轨迹进行深入分析,并使用潜在源区贡献分析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 为了揭示贵港市2022年臭氧(O3)不同季节的传输规律和污染来源,利用Meteo Info软件后向轨迹模式,结合O3小时浓度数据,对2022年贵港市各季节500 m高度逐日72 h后向轨迹进行深入分析,并使用潜在源区贡献分析法(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法(CWT)对贵港市O3的潜在贡献源区和贡献大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贵港市各季节近地层大气污染输送以长距离输送为主,东北方向的长距离输送对O3浓度影响最大。(2)河南、湖北、湖南及广西贵港周边地区是主要的O3潜在源区,秋季的潜在源区范围最广。(3)贵港市O3污染来源为区域传输和本地排放,区域传输以河南、湖北、江西、湖南的贡献较大,本地污染受贵港北部影响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3 后向轨迹 聚类分析 潜在源贡献因子 浓度权重轨迹
下载PDF
西安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及残特奥会前后PM_(2.5)溯源研究
18
作者 李香凝 王羽琴 +3 位作者 高燕 王竞铮 臧汇宇 谢林花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37,45,共12页
基于2021年9月~11月西安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十四运会及残特奥会前中后期西安市区域PM_(2.5)的污染特征,利用HYSPLIT模型、潜在源贡献因子法(PSCF)和权重浓度轨迹法(CWT)确定气团输送路径、潜在源区及其对PM_(2.5)质量浓度的贡... 基于2021年9月~11月西安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十四运会及残特奥会前中后期西安市区域PM_(2.5)的污染特征,利用HYSPLIT模型、潜在源贡献因子法(PSCF)和权重浓度轨迹法(CWT)确定气团输送路径、潜在源区及其对PM_(2.5)质量浓度的贡献.结果表明:研究期间西安市以东南风为主导,PM_(2.5)浓度在十四运会期间最低,残特奥会结束后最高.PM_(2.5)的气团输送路径以陕南附近的本地输送、偏东和偏南方向的近距离输送以及西北方向的远距离输送为主.PM_(2.5)的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北、贵州四川重庆、新疆内蒙地区以及陕南各城市及周边省份交界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四运 细颗粒物 后向轨迹 潜在源分析 浓度权重分析
下载PDF
盐都区PM_(2.5)污染特征的城郊差异及成因初探
19
作者 马陈熀 王建成 +3 位作者 张翔 陈荣 胡驿巍 张志满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24年第3期91-98,共8页
为探究城郊细颗粒物(PM_(2.5))污染特征的差异及其成因,利用2022年盐都区城区和郊区ρ(PM_(2.5))数据,分析了城郊站点ρ(PM_(2.5))水平和日变化特征的差异,并从污染来源和传输影响两方面进行了成因初探。结果显示:2022年盐都郊区ρ(PM_(... 为探究城郊细颗粒物(PM_(2.5))污染特征的差异及其成因,利用2022年盐都区城区和郊区ρ(PM_(2.5))数据,分析了城郊站点ρ(PM_(2.5))水平和日变化特征的差异,并从污染来源和传输影响两方面进行了成因初探。结果显示:2022年盐都郊区ρ(PM_(2.5))年均值较城区高23.1%;郊区站点ρ(PM_(2.5))日变化峰值更突出,春、夏、秋三季早晨峰值出现在06:00左右,明显早于城区站点。PM_(2.5)特征组分质量浓度比值和化学质量平衡(CMB)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城郊站点PM_(2.5)的主要贡献源为移动源、燃煤源等,城区的餐饮源和郊区的生物质燃烧源也有贡献;此外,郊区站点受二次生成的影响要远大于城区站点。ρ(PM_(2.5))与城市热岛效应强度(UHII)间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郊区受热岛效应影响的程度相对城区更强;各季节郊区ρ(PM_(2.5))与UHII均呈负响应,UHII越强,郊区PM_(2.5)的水平扩散能力越强,城郊PM_(2.5)的垂直扩散能力差别越明显。后向气流轨迹分析结果表明:郊区受到来自西南(安徽中部、江苏中部)方向、东部(黄海、东海)方向以及高空下沉污染气团的影响明显强于城区,外来污染气团的输送也是郊区ρ(PM_(2.5))高于城区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物 城郊差异 来源解析 城市热岛效应 后向气流轨迹 盐都区
下载PDF
巴彦浩特臭氧污染特征及潜在源分析
20
作者 李亮 叶汪洋 +5 位作者 吴八一 斯鑫鑫 满峰浩 马宁 潘汉诗 曹开法 《环保科技》 2024年第2期11-19,共9页
基于2022年6-8月份巴彦浩特环境监测站臭氧浓度及气象数据,结合后向轨迹及潜在源分析对近地面臭氧高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月份三个国控站点的臭氧浓度均较高,8月份较低,6月16-18日、6月24-25日是三个国控站点臭氧浓度的高值时段。湿... 基于2022年6-8月份巴彦浩特环境监测站臭氧浓度及气象数据,结合后向轨迹及潜在源分析对近地面臭氧高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月份三个国控站点的臭氧浓度均较高,8月份较低,6月16-18日、6月24-25日是三个国控站点臭氧浓度的高值时段。湿度、温度是影响巴彦浩特臭氧浓度的重要气象因子。白天和夜间,三个国控站点的臭氧浓度均为东南风时达到最高值,且臭氧浓度高值时段的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后向轨迹分析显示,6月24日22:00-0:00高值时刻的臭氧污染传输主要受东南气流的影响,6月16日-18日、6月24日-25日浓度权重轨迹分析(WCWT)高值区(>100μg/m^(3))主要出现在宁夏、甘肃东部以及陕西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彦浩特 臭氧污染 气象条件 后向轨迹 潜在源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