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ise of Aesthetic Anthropology in the Marginal Culture 被引量:1
1
作者 XIAO Qio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6年第12期1510-1516,共7页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the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s encounters severe challenges and is trapped in a crisis. To get out of it, it is necessary to dig deeper in the study of aesthetics. The fact that the marginal...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the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s encounters severe challenges and is trapped in a crisis. To get out of it, it is necessary to dig deeper in the study of aesthetics. The fact that the marginal areas' cultural heritage, agricultural culture, industrial culture and post-industrial culture often coexist in a harmonious way in a nation or the same area attracts the attention of aesthetic anthropologists. The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onstru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ulture of marginal areas and aesthetic anthropology, and discusses how to establish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with the help of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Yunnan's marginal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ginal culture aesthetic anthropology Yunnan's marginal culture
下载PDF
美学视域下武术套路的生成与文化定位 被引量:8
2
作者 马文友 曹立勇 马列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0-133,共4页
武术套路产生的原由不一,但是从审美角度进行探讨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学术价值。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专家访谈等方法,从美学的视角对武术套路的形成以及文化属性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分析阐述。认为宋代经济的繁荣、土地制... 武术套路产生的原由不一,但是从审美角度进行探讨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学术价值。通过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和专家访谈等方法,从美学的视角对武术套路的形成以及文化属性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分析阐述。认为宋代经济的繁荣、土地制度的特点以及市民阶层的壮大为武术套路的产生并成为一种娱乐文化提供了现实的物质基础;宋代社会的审美趣味和追求的时代风尚是武术套路产生并成为内倾文化的精神动因。另外,武术套路在产生之初满足了广大平民阶层的审美需求,属于平民阶层的审美文化形式之一;同时它的形成也体现出了中华民族重内蕴体悟的情感方式、追求技术艺术化的内向思维以及崇尚和平的价值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武术套路 生成 文化定位
下载PDF
中国海岛海洋审美文化的特点、嬗变及发展 被引量:5
3
作者 柳和勇 叶云飞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5年第6期67-73,共7页
中国海岛海洋审美文化是海岛人群独特审美历程的感性展现,呈现出鲜明的泛渔内容、倔强的幸福追求、浓烈的美感形式及刚毅的精神内蕴等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中国海岛海洋审美文化也出现种种变化,表现为从即兴而发到自觉创作,... 中国海岛海洋审美文化是海岛人群独特审美历程的感性展现,呈现出鲜明的泛渔内容、倔强的幸福追求、浓烈的美感形式及刚毅的精神内蕴等特点。随着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中国海岛海洋审美文化也出现种种变化,表现为从即兴而发到自觉创作,从群体意愿抒发到理性意识表达,从直白、粗放到追求壮美,并且主要形式渐趋现代化。为了更好地保存和发展文化传统的多样性,应制订保护和发展海岛海洋文化规划,搞好海岛海洋审美文化资源的普查和研究,发挥特色优势,创造文化精品,并加强海岛海洋审美文化与其他海洋文化形态的相互渗透和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岛 海洋审美文化 特点 变化 发展
下载PDF
对女性身体再造行为的文化评析 被引量:30
4
作者 姜秀花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7-46,共10页
作者从文化的视点切入,分析了关于女性身体美的文化是怎样控制了妇女的生活方式,以及是怎样的再现了历史深远的审美关系中两性权利和地位的不平等。作者认为,如果不能改变让妇女为自己身体痴狂的文化,那么,妇女对自己身体的看法和身体... 作者从文化的视点切入,分析了关于女性身体美的文化是怎样控制了妇女的生活方式,以及是怎样的再现了历史深远的审美关系中两性权利和地位的不平等。作者认为,如果不能改变让妇女为自己身体痴狂的文化,那么,妇女对自己身体的看法和身体再造行为的改变将是非常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身体 审美文化 控制 两性权利和地位
下载PDF
关于中国海洋文化的理论思考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国强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7-33,共7页
中国海洋文化从性质上看,既是历史现象,也是社会现象。中国海洋文化是中国人民基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而创造出的文明形态,是基于海洋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海船、航... 中国海洋文化从性质上看,既是历史现象,也是社会现象。中国海洋文化是中国人民基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而创造出的文明形态,是基于海洋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海船、航海、海洋科学等等诸多要素历经传承的凝练,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海洋文化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弘扬中华海洋文明,为推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新时期构建中国海洋文化理论体系,应该坚持理论创新、机制创新和体系创新,以科学的理论引导,并开创海洋文化研究的新局面。这是文化功能性的现实体现,也是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海洋文化 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 社会功能
下载PDF
女性的身体和女性的尊严——医学整形美容的伦理省思 被引量:13
6
作者 程新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0-125,共6页
医学整形美容点石成金的魔力使不少女性趋之若鹜,然而,其中有些做法却走入了误区,从身体美学视角看,与女性身体美的本质相悖;从哲学和文化视角看,折射出父权制社会文化对女性的压迫和对女性人格尊严的侮辱。只有重建女性的主体性,医学... 医学整形美容点石成金的魔力使不少女性趋之若鹜,然而,其中有些做法却走入了误区,从身体美学视角看,与女性身体美的本质相悖;从哲学和文化视角看,折射出父权制社会文化对女性的压迫和对女性人格尊严的侮辱。只有重建女性的主体性,医学整形美容才有望回归人体美学的本质,真正成为女性爱美之心的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是成为女性将自己客体化和异化以获取社会资本的工具。换言之,只有重构女性主体性人格,女性才能成为医学整形美容技术的主人,而不是成为其奴隶。惟其如此,医学整形美容技术才能和女性的人格尊严和谐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整形美容 女性身体美 女性的人格尊严 父权制文化
下载PDF
上海海洋文化特色的形成发展及其民俗表征 被引量:10
7
作者 蔡丰明 《文化艺术研究》 2010年第5期1-7,共7页
上海文化显现了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色,它们是独特的海洋生产生活方式与海洋生态环境下的产物,充分表现了生活在海岸地区人们独特的思想情感、生活态度与审美观念。上海海洋文化的特点,在许多传统民俗形态上都有着鲜明的表现,它们主要体现... 上海文化显现了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色,它们是独特的海洋生产生活方式与海洋生态环境下的产物,充分表现了生活在海岸地区人们独特的思想情感、生活态度与审美观念。上海海洋文化的特点,在许多传统民俗形态上都有着鲜明的表现,它们主要体现在渔业、盐业、商贸、娱乐、信仰等各种民俗形态上。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上海应当及时制定相应的措施,对沿海地区民俗文化形态进行有效的保护与利用,使其在当代快速发展的现实社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文化 海洋文化 民俗
下载PDF
中华传统海洋文化“走出去”之语言进路探索——以上海城市近代发展为视点 被引量:4
8
作者 黄碧蓉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3-140,共8页
21世纪是海洋世纪,研究中华传统海洋文化如何"走出去",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有效传播,重塑中国作为海洋强国的文化形象,意义重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交流的桥梁。近代历史上,在世界融合发展的大潮面前,中国传统海洋文化失语... 21世纪是海洋世纪,研究中华传统海洋文化如何"走出去",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有效传播,重塑中国作为海洋强国的文化形象,意义重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交流的桥梁。近代历史上,在世界融合发展的大潮面前,中国传统海洋文化失语,西方海洋文化主导天下,上海这座城市却能变劣势为优势,以语言为媒介,探索出适合自己城市发展的独特路径,即,利用西方强国海洋文化——变通他国语言(创造洋泾浜英语)——实现强城强国之路。这给予我们一个启示:现阶段全球化语境下,我们可以借助"汉语热"这一有利形势,让我国传统海洋文化以某种汉语语言形式为载体,走出国门,进入英语世界,享有它应有的一席之地。我国传统海洋文化通向英语世界的语言进路,应该成为学术界一个亟待研究和突破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世纪 中华传统海洋文化 海洋强国文化形象 汉语热 语言进路
下载PDF
荒原女儿与草原女儿的命运比较 被引量:5
9
作者 秦秋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30-32,共3页
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和张承志的《黑骏马》有相同之处。两位女主人公都有着鲜明的自然美、人性美和悲剧美,从比较文学的角度,读者可以发掘出两部作品的悲剧根源:爱情悲剧、社会悲剧、性格悲剧、道德悲剧和命运悲剧。... 托马斯·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和张承志的《黑骏马》有相同之处。两位女主人公都有着鲜明的自然美、人性美和悲剧美,从比较文学的角度,读者可以发掘出两部作品的悲剧根源:爱情悲剧、社会悲剧、性格悲剧、道德悲剧和命运悲剧。另一方面,两者独特的悲剧又反映了东西方文化和美学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原女儿 草原女儿 悲剧 东西方文化和美学
下载PDF
微信分享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保庆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1-166,共6页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媒介个体"和"普通日常生活"成为微文化的两个面向。微信分享是一种自我建构行为,用户通过分享的"作品"期望好友欣赏、接受来建构自我形象,从而实现想象和现实两个层面...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媒介个体"和"普通日常生活"成为微文化的两个面向。微信分享是一种自我建构行为,用户通过分享的"作品"期望好友欣赏、接受来建构自我形象,从而实现想象和现实两个层面的交互。用户借助微信与好友的共时互动实现审美愉悦与社交实用功能的统一,与艺术"类而不同"构成微信分享审美的内在结构。通过微信分享塑造的自我形象既具有审美的普遍性,又指向现实个体。微信分享不能放在费瑟斯通带有精英色彩的日常生活美学框架中来阐释,它是偏向于社会大众个体普通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文化 微信分享 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 类艺术
下载PDF
《徐霞客游记》文化视野中的三重境界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明道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7-83,共7页
徐霞客大半生游历所写成的《徐霞客游记》,最突出的表现则在于其自觉的文化意识。从文化视野看,这一意识内涵则呈现出三重不同的境界:其一为山水审美,其二为文化考释,其三为哲理感悟。《徐霞客游记》中不同的文化境界是漫长的时事变迁... 徐霞客大半生游历所写成的《徐霞客游记》,最突出的表现则在于其自觉的文化意识。从文化视野看,这一意识内涵则呈现出三重不同的境界:其一为山水审美,其二为文化考释,其三为哲理感悟。《徐霞客游记》中不同的文化境界是漫长的时事变迁与作者本人心路历程变化所造成的,在《徐霞客游记》全书的不同部分也表现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霞客游记》 文化境界 山水审美 文化考释 哲理感悟
下载PDF
论读者接受与翻译手段之关系 被引量:6
12
作者 周红民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58-62,共5页
翻译作品的接受处在目标语文化的多元网格之中,因此某一时期一定翻译手段的运用在接受层面会产生连锁的社会反应。本文用社会视角探讨了读者接受与翻译手段的关系,认为"异化"手段能刷新读者的认知世界,具有积极进步意义,但须... 翻译作品的接受处在目标语文化的多元网格之中,因此某一时期一定翻译手段的运用在接受层面会产生连锁的社会反应。本文用社会视角探讨了读者接受与翻译手段的关系,认为"异化"手段能刷新读者的认知世界,具有积极进步意义,但须以读者的认知水平为依归。而"归化"手段不太具备改变读者认知之力,非翻译之正法,但在一定的阅读背景下是合理的、可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识 接受背景 翻译手段 社会效果 思考
下载PDF
从《兰亭集序》看晋人的山水审美与文化实践 被引量:3
13
作者 聂春华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93-95,共3页
《兰亭集序》是晋人山水审美的集大成之作,它吸收了先秦儒道两家的山水审美思想,特别是继承了汉儒的天人感应观念,发展出一种人与自然动态创造的文化实践。这种文化实践对于促进自然在物理形态上的保存以及维系一种文化传统具有十分重... 《兰亭集序》是晋人山水审美的集大成之作,它吸收了先秦儒道两家的山水审美思想,特别是继承了汉儒的天人感应观念,发展出一种人与自然动态创造的文化实践。这种文化实践对于促进自然在物理形态上的保存以及维系一种文化传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亭集序》 晋人 山水审美 文化实践
下载PDF
佛教文化与肖仁福小说 被引量:2
14
作者 龙其林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46-50,共5页
肖仁福的小说吸收传统文化精神,其中的佛教文化内化为作家的一种文学想象,成为他作品中的一种潜性思维。肖仁福在小说中创造了一系列受佛教影响的人物形象和意境,正是佛教文化的引入使肖仁福的作品发生了文化精神上的突变。
关键词 佛教文化 肖仁福小说 审美价值
下载PDF
《徐霞客游记》的旅游文化观探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星明 李健 姚伟钧 《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3期34-36,共3页
《徐霞客游记》是我国古代山水游记的巨著,被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文章分别从山水、宗教、民俗三方面对《徐霞客游记》的旅游思想进行梳理,提出了其"科学尚真"的山水旅游文化观、"感悟佛旨"... 《徐霞客游记》是我国古代山水游记的巨著,被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文章分别从山水、宗教、民俗三方面对《徐霞客游记》的旅游思想进行梳理,提出了其"科学尚真"的山水旅游文化观、"感悟佛旨"的佛教旅游文化观和"美善一体"的民俗旅游文化观。徐霞客的这些旅游文化思想为形成旅游过程中的科学认识、宗教感悟、民俗体验的审美观念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霞客游记 旅游文化观 审美观念
下载PDF
生命本能的色彩体现——黔西北苗族服饰文化解读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洪文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7年第2期98-100,共3页
苗族服饰是苗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符号系统,作为符号系统的苗族服饰又是一种表现艺术。苗族人民把生命本能自发的色彩感情转化为独到的色彩艺术形式,反映了苗族在与自然抗衡中对事物的认识和升华,从服饰中可以看... 苗族服饰是苗族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符号系统,作为符号系统的苗族服饰又是一种表现艺术。苗族人民把生命本能自发的色彩感情转化为独到的色彩艺术形式,反映了苗族在与自然抗衡中对事物的认识和升华,从服饰中可以看出苗族人民的文化积淀和审美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服饰 审美情趣 民族个性 传统文化
下载PDF
商业文化精神与当代童年形象塑造——兼论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艺术革新
17
作者 方卫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08-115,共8页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中国儿童文学经历了基础性的艺术话语变迁,在这一过程中,商业文化话语的影响不容忽视。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城市生活题材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童年形象塑造越来越显示出商业文化精神的影响,它主要表现在儿童文学...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中国儿童文学经历了基础性的艺术话语变迁,在这一过程中,商业文化话语的影响不容忽视。从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城市生活题材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童年形象塑造越来越显示出商业文化精神的影响,它主要表现在儿童文学中童年形象的“日常化”、“肉身化”和“成人化”趋向。这类童年形象是对于传统儿童文学童年美学的一次积极和意义重大的解放,但它还有待于转化为对当代社会童年命运的更为深刻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形象 商业文化 童年美学
下载PDF
赵本山喜剧作品人物命名的修辞艺术与审美特征
18
作者 许秋华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0-13,共4页
赵本山喜剧作品人物的命名多以人物的外貌、性格、特长、爱好等特点为依据,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艺术手段,具有精炼概括、形象生动、新颖奇特、婉转幽默等审美特征,体现了语言修辞艺术与东北地域文化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 赵本山喜剧作品 人物命名 修辞艺术 审美特征 地域文化
下载PDF
先秦诸子的色彩观
19
作者 郭廉夫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55-162,共8页
先秦诸子学说在我国思想史上占有崇高地位,对后世各个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是对先秦众多圣贤孔子、老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荀子、列子、扁鹊等关于色彩的论述,对其进行初步梳理,并探索其学理价值。
关键词 先秦诸子 色彩 五色 正色 间色 女色 文化特征 审美
下载PDF
论欧阳修诗的生态美学倾向
20
作者 陈明霞 刘明智 朱存红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第5期71-74,共4页
欧阳修的诗有一定的生态美学倾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自然生态美,其内容有三,即借自然美景抒发闲逸情怀、歌颂太平、自然条件优越,易于生存、感伤人与自然的不合谐;其次是文化生态美,其主要内容是反映楚地巫风、节日风俗与传统... 欧阳修的诗有一定的生态美学倾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自然生态美,其内容有三,即借自然美景抒发闲逸情怀、歌颂太平、自然条件优越,易于生存、感伤人与自然的不合谐;其次是文化生态美,其主要内容是反映楚地巫风、节日风俗与传统的文化品格;最后是社会生态美,反映政治军事活动对人类社会生态的影响,对其他生物生存状况的反映,总的说来,欧诗中的生态美学倾向不同于欧词:它具有欧词所没有的颂圣色彩与忧生的社会意识,这与欧阳修的不同的诗词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阳修诗 自然生态美 文化生态美 社会生态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