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逻辑分析是学术研究的重要方法--评顾颉刚先生的学术研究
1
作者 金春峰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25-33,共9页
逻辑分析是学术研究的重要方法,无论研究哲学还是历史都应自觉运用这一方法。顾颉刚先生国学根底深厚,著作宏富,却不懂得将这一方法运用于自己的研究,故其倡导的古史辨运动,虽建树卓著,但其个人的一些重要考辨,却如沙中楼阁,经不起逻辑... 逻辑分析是学术研究的重要方法,无论研究哲学还是历史都应自觉运用这一方法。顾颉刚先生国学根底深厚,著作宏富,却不懂得将这一方法运用于自己的研究,故其倡导的古史辨运动,虽建树卓著,但其个人的一些重要考辨,却如沙中楼阁,经不起逻辑分析。如“古代士之流变考”,顾先生用的是简单枚举法,却以之作为全称归纳判断;对夏代的考辨,《论语》可作为支点,顾先生却弃而不用;“汉代今古文经学考”,顾先生追随康有为,违反逻辑论证,以偏概全,颠倒时序,从论据到结论都是错误的。顾先生自己承认不懂逻辑,不知演绎推理及大前提之为立论基础,其真伪必须严加分析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分析 顾颉刚 “古代士之流变” “夏”和“夏禹”辩伪 “汉代今古文经学” “五德始终说”
下载PDF
经学辩论与东汉论说文的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尚学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4-39,共6页
汉代的经学辩论是讲学和著述之外的又一种重要的经学学术活动,它以辨明学术是非和切磋交流、倡导学术为目的。经学辩论有力地冲击了烦琐僵化的章句之学,导致了追求义理明通和崇尚理论著述的风气。受其影响,东汉论说文在形式上多问难之体... 汉代的经学辩论是讲学和著述之外的又一种重要的经学学术活动,它以辨明学术是非和切磋交流、倡导学术为目的。经学辩论有力地冲击了烦琐僵化的章句之学,导致了追求义理明通和崇尚理论著述的风气。受其影响,东汉论说文在形式上多问难之体,在论证方式上形成了实证求真和思辨析理的特色。经学论辩是汉代经学通向魏晋玄学以及汉代散文通向魏晋文章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辩论 今古文经学 经学问难 魏晋玄学 东汉论说文
下载PDF
论廖平1880年并未转向今文经学——“庚辰以后,厌弃破碎,专事求大义”辨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吴仰湘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47,共5页
廖平入读尊经书院后学思两变,自称第二变是"庚辰以后,厌弃破碎,专事求大义",学术界据此认为廖平自1880年开始,在王闿运影响下,厌弃汉学考据,转向今文经学。但细检相关史料后发现,研究者推证廖平学思二变的契机发自王闿运入主... 廖平入读尊经书院后学思两变,自称第二变是"庚辰以后,厌弃破碎,专事求大义",学术界据此认为廖平自1880年开始,在王闿运影响下,厌弃汉学考据,转向今文经学。但细检相关史料后发现,研究者推证廖平学思二变的契机发自王闿运入主尊经讲席的证据虚空不实。廖平从1881年至1886年间一直从事文字训诂之业,并且始终强调"治经之道,不能离声音训诂"。廖平"厌弃破碎,专事求大义"的真正意蕴,是主张跳出琐碎的名物考订,着力推寻经书条例、解证经典大义,由勤学变为深思会悟,但他的经学立场和治经方法并无明显变化,直到经学二变后才一度转向今文经学。廖平治学在庚辰以后得入新境,既要归功于他对专治小学训诂弊端的自省,又是他不喜记诵、长于悟思的个体特性自然发展的结果,与刚到尊经书院的王闿运没有直接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廖平 王闿运 古文经学 今文经学
下载PDF
承古、远古与变古适今:唐宋时期的家礼演变 被引量:7
4
作者 王美华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7-133,共7页
唐宋家礼有一个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唐代家礼以"承古"为主要特征,按据经典旧仪撰著礼文;北宋虽亦以《仪礼》旧文为基础并承袭前代家礼仪制,但是参以时宜、折衷古礼传统的"远古"倾向已经变成北宋家礼的主旋律;至于... 唐宋家礼有一个逐渐发展演变的过程。唐代家礼以"承古"为主要特征,按据经典旧仪撰著礼文;北宋虽亦以《仪礼》旧文为基础并承袭前代家礼仪制,但是参以时宜、折衷古礼传统的"远古"倾向已经变成北宋家礼的主旋律;至于南宋,家礼修撰呈现出新的面貌,"变古适今"原则在家礼中充分凸显出来。由唐至宋,家礼的发展过程,是家礼从集中于世家旧族之中逐渐扩展到科举官僚士大夫家族之中,再渐趋外延到广泛层面的士庶家族的过程,也正是在此过程中,家礼影响在不断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家礼 礼经旧文 《书仪》 居家杂仪 祠堂
下载PDF
桓谭的学术立场与政治个性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振宏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1-128,共18页
桓谭从古文经的学术立场出发,引申出对谶纬符命之学的思想批判,并以此选择对现实政治的态度。从他与王莽的合作到分裂,以至利用《新论》对王莽进行批判,他在东汉前期对光武帝"天下事以图谶决之"的公然反对,都可以看出他是从... 桓谭从古文经的学术立场出发,引申出对谶纬符命之学的思想批判,并以此选择对现实政治的态度。从他与王莽的合作到分裂,以至利用《新论》对王莽进行批判,他在东汉前期对光武帝"天下事以图谶决之"的公然反对,都可以看出他是从古文经立场和对谶纬符命之学的否定出发的,学术立场决定了他的政治个性。在和同时代其他经学大家刘歆、贾逵等人的比较中,桓谭对学术真理的追求和持守,显得特别突出。在皇权专制时代,能不屈服于专制君主的淫威,始终如一地坚守学术立场,是桓谭最可宝贵的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桓谭 刘歆 王莽 贾逵 古文经 今文经 谶纬
下载PDF
陈澧今古文《五经》论
6
作者 张纹华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5-9,92,共6页
陈澧丰富、系统的今古文《五经》论,不仅弥补了此前与同期广东经学家疏于阐述《五经》的不足,为广东经今古文学研究留下珍贵的学术遗产,而且其论呈现的去广东经今古文学门户、与汉宋学相调和的特点,成为咸同年间广东儒学开始步入总结期... 陈澧丰富、系统的今古文《五经》论,不仅弥补了此前与同期广东经学家疏于阐述《五经》的不足,为广东经今古文学研究留下珍贵的学术遗产,而且其论呈现的去广东经今古文学门户、与汉宋学相调和的特点,成为咸同年间广东儒学开始步入总结期的标志,反映了广东儒学家试图集汉宋学、经今古文学之力以应对儒学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澧 经今古文学 《五经》 广东近代儒学
下载PDF
《辟刘篇》与《新学伪经考》的比较
7
作者 黄开国 黄子鉴 Peng Ping 《孔学堂》 2017年第2期56-61,共6页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本廖平《辟刘篇》而成。但《辟刘篇》原本无存,其内容存于《古学考》。《古学考》存在行文明显不同的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只要合于《辟刘篇》的基本思想都可用于二者的比较。通过比较可以肯定,康有为否定古文经...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本廖平《辟刘篇》而成。但《辟刘篇》原本无存,其内容存于《古学考》。《古学考》存在行文明显不同的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只要合于《辟刘篇》的基本思想都可用于二者的比较。通过比较可以肯定,康有为否定古文经学的主要观点都源于廖平,但二者也存在诸多不同。就经学素养而论,廖书高于康书,但就思想本质、时代意义说,康书是廖书无法比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辟刘篇》 《新学伪经考》 比较
下载PDF
“六经皆史”两种:“以史为经”与“夷经为史”——兼论古文经学的实质
8
作者 邝其立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1-109,159,共10页
基于对“史”的不同理解,章学诚与章太炎对“六经皆史”的阐释迥异。章学诚认为,史学如经学一样,是一门穷究大道的学问。他谓“六经皆史”,实即“抬史为经”。章太炎决意祛魅,以考史的方式审视群经,终致“夷经为史”,经典纷纷化作史料... 基于对“史”的不同理解,章学诚与章太炎对“六经皆史”的阐释迥异。章学诚认为,史学如经学一样,是一门穷究大道的学问。他谓“六经皆史”,实即“抬史为经”。章太炎决意祛魅,以考史的方式审视群经,终致“夷经为史”,经典纷纷化作史料。两种“六经皆史”说虽有不同,但都展现出古文经学“以经为史”的思想倾向。但经学的历史化,可能招致经、史难分的身份迷失与堕为陈迹的意义危机。诉诸三代理想,章学诚避免让承载三代记忆的经书沦为一般史料。而打破上古神话的章太炎,却让古文经学难以自立。从“以史为经”到“夷经为史”的演变中,蕴藏着近代学术转型的关键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皆史 古文经学 章学诚 章太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