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人图腾崇拜原型研究
1
作者 曾庄玲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4-78,共5页
巴人是中国远古时期的古老部落.巴人生活的地区存有大量的神话资源,其中以巴蛇和白虎的图腾信仰最为经典,反映出巴人在历史发展中的思想变化,运用原型批评的相关方法对两种图腾的原型及产生背景进行研究,能够剖析出自然环境与人文生态... 巴人是中国远古时期的古老部落.巴人生活的地区存有大量的神话资源,其中以巴蛇和白虎的图腾信仰最为经典,反映出巴人在历史发展中的思想变化,运用原型批评的相关方法对两种图腾的原型及产生背景进行研究,能够剖析出自然环境与人文生态对信仰文化产生的重要性,也能发现蕴含在文化深处的多民族交流的悠长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人 巴蛇 白虎
下载PDF
定都于渝的白虎巴人寻踪 被引量:1
2
作者 余云华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51-154,共4页
定都重庆的巴国兴于禹夏时期而毁祀于秦惠王,享国1700年。巴部族共奉白虎图腾,立国之初当是有夏属国。入周后巴国臣服姬周,周季在南楚北秦两大霸主挤压下,公元前316年走到尽头。此前,虎巴文化源头仅见于神话,让人感到扑朔迷离。运用新... 定都重庆的巴国兴于禹夏时期而毁祀于秦惠王,享国1700年。巴部族共奉白虎图腾,立国之初当是有夏属国。入周后巴国臣服姬周,周季在南楚北秦两大霸主挤压下,公元前316年走到尽头。此前,虎巴文化源头仅见于神话,让人感到扑朔迷离。运用新近出土的考古资料并兼采民间神话,整合解读相关文献,昭示巴国由鄂入渝的秘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腾 白虎 虎巴 神话 巴国
下载PDF
土家族古傩索源 被引量:2
3
作者 田世高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65-68,共4页
土家族古傩具有悠久的历史。商周傩仪是傩的早期形态,土家族虎图腾之傩公、傩娘与商周傩仪之方相氏率百隶索室驱疫一脉相承,表现出土家傩祭演唱的作用。王母、梅常、巴虎同样以罗神娘娘、罗神公公出现于傩祭之中,其巴虎则为於菟,汉时,... 土家族古傩具有悠久的历史。商周傩仪是傩的早期形态,土家族虎图腾之傩公、傩娘与商周傩仪之方相氏率百隶索室驱疫一脉相承,表现出土家傩祭演唱的作用。王母、梅常、巴虎同样以罗神娘娘、罗神公公出现于傩祭之中,其巴虎则为於菟,汉时,虎危害生灵,“高祖因复之,专以射白虎之事”。巴虎、楚乌同引为傩祭演唱中的面具,以黄金四目之虎的形象和虎座飞鸟表现出土家族傩祭演唱的神密,致使虎图腾一辈辈衍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 巴虎
下载PDF
巴蜀兵器虎图形性质新说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渝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07年第8期94-98,共5页
对虎图形的性质,学术界长期以来存在多种观点。这些观点有其出现时代的合理性,但随着虎图形兵器材料的增加和对巴蜀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缺陷逐渐暴露出来。通过对学术界图腾说、族徽说、文字说、虎神说4种主要观点的分析,倾向于认为... 对虎图形的性质,学术界长期以来存在多种观点。这些观点有其出现时代的合理性,但随着虎图形兵器材料的增加和对巴蜀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缺陷逐渐暴露出来。通过对学术界图腾说、族徽说、文字说、虎神说4种主要观点的分析,倾向于认为兵器上的虎图形是春秋战国时期特有的,一种巫术色彩浓郁的虎神崇拜的体现,与当时的军事集团有很大关系;虎图形的主要性质一是虎神,二是在图形符号组合中表现出来的图语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兵器 虎图形 图腾 族徽 虎神崇拜 图语
下载PDF
重庆市渝中区“浮图关”、“鹅岭”地名的文化人类学研究——以民族语言内涵和史志文献考证为突破口
5
作者 白俊奎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123-128,共6页
巴楚文化在重庆市渝中区尚有遗存,今佛图关以前称浮图关,“佛图、浮图”源于楚语“於菟”:虎,“浮图、佛图”关即“於菟”关、“虎”关,此地在山岭脊梁,悬崖绝壁,易守难攻,形似老虎把守。其根由是,古代三苗一支溯长江西进到达今浮图关... 巴楚文化在重庆市渝中区尚有遗存,今佛图关以前称浮图关,“佛图、浮图”源于楚语“於菟”:虎,“浮图、佛图”关即“於菟”关、“虎”关,此地在山岭脊梁,悬崖绝壁,易守难攻,形似老虎把守。其根由是,古代三苗一支溯长江西进到达今浮图关,以“於菟”命名此地。后来,古代楚人攻占此地,命名“於菟”,意为“虎牢关”。鹅岭,在浮图关对面一公里地,山岭不似鹅,而是巴族语、土家族语“峨且列”音遗。土家语峨,蛇;且列或列且,列兼虎意,汉译音读“岭”;意为“脚踩”。“峨岭”、“峨力”音近,意为“蛇虎横行、草树丛生的潮湿坡地,随处脚可踩到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图 浮图-“楚语-於菟-虎” 鹉岭-“巴语-峨力-蛇踩 蛇坡”
下载PDF
“白虎为害”、“夷人射虎”新议 被引量:5
6
作者 曾超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75-79,共5页
“白虎为害”不仅反映了秦对巴蜀地区的经略与管理,也深刻体现了秦对巴蜀之民的民族政策。它不仅是巴人对秦国统治的一次大起义,也有巴人复国运动的倾向。白虎被射杀导致的四个结果说明“白虎为害”事件对巴人、土家族风俗的深刻影响,... “白虎为害”不仅反映了秦对巴蜀地区的经略与管理,也深刻体现了秦对巴蜀之民的民族政策。它不仅是巴人对秦国统治的一次大起义,也有巴人复国运动的倾向。白虎被射杀导致的四个结果说明“白虎为害”事件对巴人、土家族风俗的深刻影响,它导致巴人分裂,并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巴人发展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国 巴蜀地区 民族政策 “白虎为害” “夷人射虎” 巴人分裂 白虎信仰 巴人复国运动
下载PDF
巴蜀青铜兵器虎纹与巴人崇虎内涵探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小刚 金普军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15-119,共5页
古代巴族拥有悠久的崇虎历史,巴式青铜兵器上大量存在的虎纹图案反映出巴人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崇虎宗教文化内涵。文章在对虎纹释解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记载阐述了巴人崇虎的宗教文化内涵和意义,以期从新的角度全面认识巴人崇虎的具体... 古代巴族拥有悠久的崇虎历史,巴式青铜兵器上大量存在的虎纹图案反映出巴人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崇虎宗教文化内涵。文章在对虎纹释解的基础上,结合历史文献记载阐述了巴人崇虎的宗教文化内涵和意义,以期从新的角度全面认识巴人崇虎的具体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文化 虎纹 廪君 虎崇拜 虎神
下载PDF
巴文化的神话来源及谱系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周丽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8期66-69,共4页
巴文化作为与蜀文化交相呼应的古文化,有着悠久而漫长的历史,是内涵极其丰富和复杂的文化圈层。笔者对于巴文化的神话来源展开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概略性的探讨了巴文化的神话体系问题、巴神话与古蜀、古楚文化体系的区别与联系、巴文... 巴文化作为与蜀文化交相呼应的古文化,有着悠久而漫长的历史,是内涵极其丰富和复杂的文化圈层。笔者对于巴文化的神话来源展开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概略性的探讨了巴文化的神话体系问题、巴神话与古蜀、古楚文化体系的区别与联系、巴文化神话起源的历史纪年问题三个主要问题,旨在厘清巴文化的神话体系脉络、对巴文化的传说与故事做探源性理论推导、补充现阶段的巴文化研究,为今后的巴文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与助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人 廪君 盐水女神 白虎
下载PDF
巴人“白虎”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3
9
作者 曾超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2期112-118,共7页
巴人崇拜白虎,白虎是其图腾、祖先、廪君,学者多有论述,然白虎更是巴人的武神,体现了巴人知兵善武、崇勇善战的民族精神。因其如此,巴人的白虎文化至为发达,成为巴人文化的核心构成之一,展示了巴人以白虎为载体的白虎文化精神。
关键词 巴人 廪君 白虎 武神 白虎文化精神
下载PDF
巴式青铜器虎形纹饰的发现与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世学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124-130,共7页
战国到两汉时期,巴式青铜器上大量出现的虎形纹饰或虎形饰件,是巴族进入青铜文明以后,以艺术手段再现原始时期虎图腾崇拜观念的产物,是巴人青铜文化的象征,不仅是巴文化区别于蜀文化以及楚文化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巴民族虎崇拜心理意识... 战国到两汉时期,巴式青铜器上大量出现的虎形纹饰或虎形饰件,是巴族进入青铜文明以后,以艺术手段再现原始时期虎图腾崇拜观念的产物,是巴人青铜文化的象征,不仅是巴文化区别于蜀文化以及楚文化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巴民族虎崇拜心理意识的多重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式青铜器 虎形纹饰 文化解读
下载PDF
虎钮錞于的图像志与图像学体系——以重庆三峡博物馆内的虎钮錞于为例
11
作者 李慧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2年第15期132-134,共3页
虎钮錞于是古代巴族青铜器的典型代表,其形象反映了古代巴族独特的审美能力,有錞于王的美誉,因存量稀少而备受关注。本文运用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原理分析虎钮錞于蕴含的图像意义,探索虎钮錞于背后隐藏的巴族文化。
关键词 虎钮錞于 青铜器 巴族
下载PDF
楚墓出土漆木虎座鸟架鼓的年代及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向明文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0-67,共18页
漆木虎座鸟架鼓有虎腹贴地和虎腹离地两种形制,其演变趋势均为鸟翅渐肥硕而上扬,鸟尾渐粗长而上扬。其分布范围主要为江陵地区,发展过程涵盖三个时期,即兴起于战国早期,盛行于战国中期早段至战国晚期早段,衰落于战国晚期中段至秦。其性... 漆木虎座鸟架鼓有虎腹贴地和虎腹离地两种形制,其演变趋势均为鸟翅渐肥硕而上扬,鸟尾渐粗长而上扬。其分布范围主要为江陵地区,发展过程涵盖三个时期,即兴起于战国早期,盛行于战国中期早段至战国晚期早段,衰落于战国晚期中段至秦。其性质是普通乐器中的悬鼓,且在尺寸与组合上都具有一定的等级意义。其象征意义包括基本意义和衍生意义两个方面,前者为虎啸凤鸣的乐理知识和贬虎尊凤的好恶心理,后者可能就是象征楚人战胜巴人,并且其衍生意义的具体内涵很可能随着巴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文化 虎座鸟架鼓 巴楚关系
原文传递
“巴”义新考 被引量:1
13
作者 陶春林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44-148,共5页
"巴"的内涵,学者众说纷纭,然皆有疑问。文献记载、民俗资料和出土文献表明,白虎是巴族的徽记,但并非出于图腾崇拜,而是为了彰显民族的勇武。故"巴"有两义,作为动物是"白虎"之意,作为族名乃"打虎匠&q... "巴"的内涵,学者众说纷纭,然皆有疑问。文献记载、民俗资料和出土文献表明,白虎是巴族的徽记,但并非出于图腾崇拜,而是为了彰显民族的勇武。故"巴"有两义,作为动物是"白虎"之意,作为族名乃"打虎匠"之意,二者联系十分紧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涵 打虎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