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vWF、APN水平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肖建兵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第15期104-106,共3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v WF,AP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份—2014年5月份于我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患者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清v WF,AP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5月份—2014年5月份于我院神经内科进行治疗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患者随机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指数(BI)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以及2组患者血清v W和APN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降低CSS评分,v WF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观察组的BI评分、APN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保护患者血管内皮、抗动脉硬化等实现的,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治疗 急性脑梗死 v wf水平 APN水平 中风
下载PDF
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及白介素8对脓毒症诱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测和预后意义 被引量:23
2
作者 宗晓龙 李真玉 +2 位作者 魏殿军 陈妍妍 孙光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从D二聚体(D-dimmer)、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血小板(Platelet,PLT)、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 terminal-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 目的从D二聚体(D-dimmer)、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血小板(Platelet,PLT)、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 terminal-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 BN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Surfactant Protein D,SP-D)中筛选对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具有预测价值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对48例脓毒症合并ARDS的患者和同期40例脓毒症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在进入ICU 24 h内抽取静脉血标本,定量检测7种生物标志物的浓度/活性水平;构建脓毒症并发ARDS的风险预测模型和死亡预测模型,用Logistic回归筛选具有预测价值的生物标志物和临床指标。结果 SP-D、v WF、IL-8预测脓毒症合并ARD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8(P<0.01)、0.783(P<0.01)、0.747(P<0.01);三者联合时为0.847(P<0.001);IL-8、年龄≥60岁、APACHEⅡ积分≥20对脓毒症合并ARDS具有死亡预测价值,OR值分别为12.138(ln IL-8)(P=0.022)、6.157(P=0.040)、7.415(P=0.014)。结论SP-D、v WF、IL-8对脓毒症合并ARDS具有早期预测价值,三者联合可以提高预测准确度;IL-8对脓毒症合并ARDS具有死亡预测价值,建议在临床实践中结合APACHE II评分、年龄综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损伤 脓毒症 白介素8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肺表面活性蛋白D
下载PDF
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扣针蛋白5、管性血友病因子和P-选择素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玉琳 刘晶 +3 位作者 尤香贵 尹立勇 张亚杰 崔志杰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扣针蛋白5(Fibulin-5)、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和P-选择素(P-selectin)的影响。方法收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目的探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扣针蛋白5(Fibulin-5)、管性血友病因子(v WF)和P-选择素(P-selectin)的影响。方法收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口服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血清Fibulin-5、v WF和P-选择素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血清Fibulin-5水平明显较低(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清v WF水平明显较低(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清P-selectin水平明显较低(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双联抗血小板药物能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Fibulin-5、v WF和P-selectin,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联抗血小板药物 急性脑梗死 扣针蛋白5 管性血友病因子 P-选择素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精简方对大鼠脑缺血后血管新生及Nrf2/HO-1信号途径的影响 被引量:30
4
作者 佘颜 王宇红 +3 位作者 邵乐 夏相宜 刘芳 蔡光先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23-128,共6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精简方对大鼠脑缺血后血管新生及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信号途径的影响。方法 1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补阳还五汤精简方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精简方对大鼠脑缺血后血管新生及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信号途径的影响。方法 1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补阳还五汤组、补阳还五汤精简方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各组给予相应处理。在d 1、3、7三个时间点取脑组织进行检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血浆Ⅷ因子相关抗原(v WF),测定微血管密度(MVD)。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Nrf2、HO-1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 1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v WF阳性表达微血管在d 3时表达明显升高(P<0.05),给药组d 7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假手术组Nrf2、HO-1mRNA及蛋白呈少量表达,模型组Nrf2蛋白表达水平d 3与同时间点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给药组能上调Nrf2mRNA及蛋白表达,其中Nrf2mRNA在d 7,Nrf2蛋白表达在d 1及d 7上调最明显,与同时间点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HO-1mRNA及蛋白在d 7与同时间点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给药组HO-1mRNA在d 3,HO-1蛋白在d 3及d 7上调最明显,与同时段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精简方促进脑缺血后血管新生,这一作用可能与调控Nrf2/HO-1信号途径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精简方 血管新生 核转录因子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加氧酶1-血浆Ⅷ因子相关抗原 微血管密度
下载PDF
A3/A1复合物对接及结构域之间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圆圆 宁志龙 +1 位作者 吴建华 方颖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5-201,215,共8页
目的探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brand factor,v WF)A1、A3结构域间的相互作用及A3的2 M型突变W1745C对A3/A1热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的影响。方法A1、A3的晶体结构取自PDB数据库,首先通过柔性对接获得WT-A3/A1(野生型)复合物结构;再利... 目的探究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brand factor,v WF)A1、A3结构域间的相互作用及A3的2 M型突变W1745C对A3/A1热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的影响。方法A1、A3的晶体结构取自PDB数据库,首先通过柔性对接获得WT-A3/A1(野生型)复合物结构;再利用计算机突变技术构建W1745C-A3/A1复合物体系;最后采用拉伸分子动力学模拟,观察接触面氢键和盐桥的形成与演化,对比分析WT-A3/A1与W1745C-A3/A1在复合物构象、解离力和解离时间的差异。结果WT-A3/A1接触面之间存在5对生存率大于0.2的氢键和1对生存率大于0.5的盐桥;W1745C-A3突变提高了结合面氢键的生存率并增加1对稳定盐桥,从而能够抵抗更大的拉伸力,延缓A1/A3的解离。结论v WF分子内部A1与A3的相互作用阻碍A1与血小板的结合,而W1745C-A3突变则强化这种分子内部的相互作用,降低A1对血小板的亲和力。研究结果为深入揭示临床中突变导致的血管性血友病的分子机制及相应药物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分子动力学模拟 柔性对接 机械稳定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