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眩晕相关评价量表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玉琳 张钰 +5 位作者 刘佳 林春盛 彭婉莹 刘同岩 沈江 杨添淞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3期170-174,共5页
眩晕是前庭功能障碍的主要症状,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临床上可使用问卷或量表量化患者的严重程度,应用合适的量表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完善。本文介绍了目前常用的眩晕相关量表,并将其分成三类:症状评估量表、日常生活... 眩晕是前庭功能障碍的主要症状,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临床上可使用问卷或量表量化患者的严重程度,应用合适的量表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完善。本文介绍了目前常用的眩晕相关量表,并将其分成三类:症状评估量表、日常生活质量问卷和特异性筛查问卷,以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选择,促进眩晕量表在临床使用的标准化和科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头晕 评估工具 量表
下载PDF
眩晕量表评估应用现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银 王婷婷 屈云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03-306,共4页
近年来,头晕/眩晕的发病率可高达30%,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量表评估是帮助快速了解患者严重程度、筛查诊断、评估症状及功能情况,并选择后续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的重要途径。我们总结常见的眩晕及康复相关的功能活动评价量表,阐述其在眩... 近年来,头晕/眩晕的发病率可高达30%,且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量表评估是帮助快速了解患者严重程度、筛查诊断、评估症状及功能情况,并选择后续进一步检查和治疗的重要途径。我们总结常见的眩晕及康复相关的功能活动评价量表,阐述其在眩晕中的应用现状及局限性,并对其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评价 评估 功能评估 量表评估
下载PDF
针刺配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位后残余症状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于钟响 董永书 《上海针灸杂志》 CSCD 2024年第7期739-743,共5页
目的观察三才调平针刺法配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BPPV手法复位后有残余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治疗组采用三... 目的观察三才调平针刺法配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BPPV手法复位后有残余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治疗组采用三才调平针刺法配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前庭康复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眩晕残障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各项评分(躯体、情绪、功能、总分)及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DHI各项评分及VAS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DHI各项评分及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才调平针刺法配合前庭康复训练治疗BPPV复位后残余症状疗效确切,能促进患者预后恢复,提高平衡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康复训练 眩晕 眩晕残障量表 视觉模拟评分量表
下载PDF
维药复方高滋斑片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的疗效观察
4
作者 杨军芳 吕二保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4年第7期3-4,15,共3页
目的:探讨维药复方高滋斑片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20年1月一2021年9月河南洛阳嵩县中医院收治的36例肝阳上亢型眩晕的患者采用复方高滋斑片进行治疗,一日2次,每次4片口服,疗程2周。治疗前后均进行眩晕障碍量... 目的:探讨维药复方高滋斑片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20年1月一2021年9月河南洛阳嵩县中医院收治的36例肝阳上亢型眩晕的患者采用复方高滋斑片进行治疗,一日2次,每次4片口服,疗程2周。治疗前后均进行眩晕障碍量表评分,视觉模拟评分并进行中医证候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2周后,眩晕障碍量表评分、视觉模拟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5),且观察期间,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复方高滋斑片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高滋斑片 肝阳上亢 眩晕 眩晕障碍量表
下载PDF
天麻素联合胞磷胆碱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宣方杰 王碧浪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9期41-45,共5页
目的:观察天麻素联合胞磷胆碱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PCIV患者10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联合组54例。2组均接受常规干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干预治疗基础上给予胞磷胆碱钠胶囊口服治疗,联合组... 目的:观察天麻素联合胞磷胆碱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PCIV患者104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联合组54例。2组均接受常规干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干预治疗基础上给予胞磷胆碱钠胶囊口服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天麻素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14 d。评价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眩晕评定量表评分系统(DARS)评分、眩晕障碍量表的筛查表(DHI-S)评分、脑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PV)、全血高切黏度(HSV)、全血低切黏度(LSV)、红细胞比容(Hct)],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78.00%(P<0.05)。治疗后,2组DARS评分与DHI-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DARS评分与DH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左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右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联合组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左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右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V、HSV、LSV及Hct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联合组PV、HSV、LSV及Hct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麻素联合胞磷胆碱治疗PCIV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能通过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而缓解眩晕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天麻素 胞磷胆碱 血液流变学 眩晕评定量表评分系统 眩晕障碍量表
原文传递
天葛定眩方治疗血管源性眩晕12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茜 陈志刚 +3 位作者 陈路 高芳 赵迪 任珊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观察天葛定眩方治疗血管性眩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240例血管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治疗组予天葛定眩方颗粒剂,1剂/d,早晚各服1次。对照组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每次6 mg,3次/d。两组治疗时长均为2周,观... 目的观察天葛定眩方治疗血管性眩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240例血管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治疗组予天葛定眩方颗粒剂,1剂/d,早晚各服1次。对照组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每次6 mg,3次/d。两组治疗时长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欧洲眩晕量表、眩晕障碍量表的变化,判定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均较前改善(P<0.001),治疗组对中医主证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欧洲眩晕量表及眩晕障碍量表总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眩晕障碍量表中,身体评价及情感评价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葛定眩方和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均可改善血管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天葛定眩方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同时改善眩晕给患者带来的精神心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葛定眩方 血管性眩晕 欧洲眩晕量表 眩晕障碍评分量表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吴茱萸汤结合倍他司汀治疗胃虚肝寒性眩晕临床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赵博华 杨晓伟 杨洋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116-119,共4页
目的 评价吴茱萸汤结合倍他司汀治疗胃虚肝寒性眩晕的临床观察。方法 研究对象65例选自2017年6月—2022年2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收治的眩晕症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和参照组(32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与常... 目的 评价吴茱萸汤结合倍他司汀治疗胃虚肝寒性眩晕的临床观察。方法 研究对象65例选自2017年6月—2022年2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收治的眩晕症患者,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3例)和参照组(32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与常规治疗,给与参照组患者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将10 mg倍他司汀和25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相融合,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2周。观察组采用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结合吴茱萸汤治疗,随证加减,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胃虚肝寒性眩晕症的临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眩晕障碍评估量表(DHI)评分、眩晕评定量表的评分系统(DARS)评分变化;比较治疗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88%(29/33),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5.63%(21/32),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治疗后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和平衡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治疗后眩晕、头痛、恶心呕吐和平衡障碍评分低于参照组(P<0.05);观察治疗后DARS评分和DHI评分降低幅度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吴茱萸汤结合倍他司汀可改善眩晕症的临床症状,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脑部血流,治疗疗效和生存质量得以大幅度提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汤 倍他司汀 眩晕 胃虚肝寒 眩晕障碍评估量表 眩晕评定量表的评分系统 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骨正筋柔针刀结合美式整脊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叶喜喜 樊沛 +1 位作者 卢迪 周奕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10期134-138,共5页
目的:观察针刀结合美式整脊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刀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刀结合美式整脊治疗,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3次。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1周,治... 目的:观察针刀结合美式整脊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刀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刀结合美式整脊治疗,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3次。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1周,治疗1个疗程后3个月,评估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积分,测量齿突与寰椎侧块间隙差值(VBLADI),并最终进行评判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1周、治疗1个疗程后3个月,2组眩晕积分、头颈肩积分、日常工作及社会心理适应积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眩晕积分、头颈肩积分、日常工作以及社会心理适应积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1周、治疗1个疗程后3个月,2组VBLADI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VBLAD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眩晕积分与VBLADI呈负相关性,眩晕积分越小,眩晕症状越严重,寰齿错位越严重。临床疗效痊愈率观察组40.00%,对照组1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骨正筋柔针刀结合美式整脊治疗颈性眩晕优于单纯使用针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骨正筋柔 针刀 美式整脊 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积分
原文传递
药物联合前庭康复治疗BPPV复位后残留头晕症状的疗效分析
9
作者 李响 窦向红 宣乐乐 《系统医学》 2023年第19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药物与前庭康复联合治疗用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复位后残留头晕症状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东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BPPV复位后残留头晕症状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 目的探讨药物与前庭康复联合治疗用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复位后残留头晕症状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3年2月东海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BPPV复位后残留头晕症状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药物治疗联合前庭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1,P=0.018);治疗后,观察组眩晕残障量表在躯体、功能、情感及总评分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残留头晕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评分与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PPV复位后残留头晕症状患者采取药物联合前庭康复治疗,不仅能更好地改善残留头晕程度,而且能明显减轻眩晕残障程度,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复位后残留头晕 药物治疗 前庭康复治疗 眩晕残障量表 负面心理情绪
下载PDF
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心理症状自评量表评分现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10
作者 王月娇 刘翠君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8期1169-1170,共2页
目的统计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现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81例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采用SCL-90评估其心理状态,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患者SCL-90... 目的统计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现况,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81例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采用SCL-90评估其心理状态,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患者SCL-90评分的相关因素。结果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的SCL-90评分为(193.49±32.71)分,高于国内常模的(129.96±38.76)分(P<0.05)。单因素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发作次数、既往头晕病史、听力受损、睡眠障碍为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SCL-90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病程、发作次数、既往头晕病史、听力受损、睡眠障碍为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SCL-90评分的影响因素,护理人员应对上述影响因素重点关注并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心理健康状态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周围性眩晕 心理症状自评量表 评分现况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脑电仿生电刺激配合牵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效果的经颅多普勒超声和眩晕量表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蓓蓓 丁志清 +2 位作者 谢财忠 唐军凯 刘燕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7期975-977,共3页
目的观察脑电仿生电刺激配合牵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眩晕量表评估的变化,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配合牵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4例VBIV患者,随机分为脑仿生电刺激配合... 目的观察脑电仿生电刺激配合牵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V)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眩晕量表评估的变化,探讨脑电仿生电刺激配合牵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4例VBIV患者,随机分为脑仿生电刺激配合牵引治疗组(综合组)和牵引对照组(牵引组)。治疗前及治疗2疗程后检查TCD并进行眩晕量表的评估,观察脑电仿生刺激配合牵引治疗对VBIV患者血流速度及患者症状与功能状况的影响。结果综合组显效率为63.3%,牵引组显效率为7.1%。2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综合组与牵引组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收缩期颅内血流峰速均有明显提高(P<0.05),综合组优于牵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配合牵引治疗VBIV可改善该类型颈椎病的双侧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收缩期血流峰速度,临床疗效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仿生电刺激 牵引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经颅多普勒超声 眩晕量表
下载PDF
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在眩晕患者跌倒风险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刘晓卫 李雪芬 +5 位作者 徐建珍 廖黎 王玲 王娅 吴悠悠 许梅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13期1184-1187,共4页
目的探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及跌倒风险评估表在眩晕患者跌倒风险预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4例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DHI量表及跌倒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将近3个月内发生... 目的探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及跌倒风险评估表在眩晕患者跌倒风险预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月-2018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4例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DHI量表及跌倒风险评估表进行评估。将近3个月内发生≥1次跌倒者纳入跌倒组,未发生跌倒者纳入未跌倒组。比较DHI量表在两组患者中的差异性、两种评估工具的相关性及跌倒预测的漏诊率。结果跌倒组的DHI量表总指数及躯体P、情绪E、功能F三个子指数的分值均高于未跌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跌倒组眩晕严重障碍的比率高于未跌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HI量表总指数、躯体P和功能F指数与跌倒风险评估表评分成正相关(P<0.05),情绪E指数未见相关性(P=0.06);单独应用跌倒风险评估表跌倒预测漏诊率为6.45%,两种评估表联合使用漏诊率为0.00%。结论采用两种评估表联合评估眩晕患者的跌倒风险,可减少跌倒预测的漏诊率,有针对性地筛查出高危人群,指导护理人员及早实施预防措施,降低跌倒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 跌倒风险评估表 眩晕 跌倒风险 护理
下载PDF
脑电仿生电刺激结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冬梅 邵斌 +1 位作者 金星 王巧灵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年第1期107-109,共3页
目的:观察脑电仿生电刺激结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眩晕量表评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在针灸治疗基础上,分别加脑仿生电刺激和牵引。治疗前及治... 目的:观察脑电仿生电刺激结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的眩晕量表评估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2组均在针灸治疗基础上,分别加脑仿生电刺激和牵引。治疗前及治疗2个疗程后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进行评估,观察脑仿生电刺激结合针刺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患者血流速度及眩晕症状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2组总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2组患者ESCV、椎动脉血流动力比较均有提高,且治疗组ESCV评估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TCD指标显示治疗组较对照组的RVA、LVA、BA血流速度明显加快(P<0.05)。结论;脑电仿生电刺激结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改善脑血流量,从而缓解其眩晕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仿生电刺激 针刺 牵引 椎动脉型颈椎病眩晕 经颅多普勒超声 眩晕量表
下载PDF
眩晕残障量表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筛查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衍菲 李晶兢 +3 位作者 李琦 刘小龙 洪旭星 刘友利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45-1150,共6页
目的:探讨眩晕残障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在筛查初诊眩晕患者时鉴别诊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耳鼻咽喉科... 目的:探讨眩晕残障量表(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在筛查初诊眩晕患者时鉴别诊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以眩晕或头晕为主诉的患者322位,自行填写中文版DHI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经详细的前庭功能检查,将患者分为BPPV组、前庭检查正常组和前庭检查异常组。结果:BPPV组的DHI-2项得分为5.52±2.10,明显高于前庭检查正常组(3.94±2.91)(t=3.847,P<0.01)和前庭检查异常组(4.17±2.74)(t=4.149,P<0.01),3组间DHI-2项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70,t=4.515,P<0.01)。BPPV组的DHI-条目13得分为3.09±1.39,明显高于前庭检查正常组(1.97±1.63)(t=4.515,P<0.01)和前庭检查异常组(1.95±1.70)(t=5.305,P<0.01),3组间DHI-条目13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402,P<0.01)。BPPV组、前庭检查正常组、前庭检查异常组之间VAS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进一步的两组之间的t检验发现:BPPV组和前庭检查异常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PPV组和前庭检查正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HI-2项和DHI-条目13在初诊眩晕患者时,应该加入到病史询问中去,从而可有效、快速地鉴别BPP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眩晕残障量表 视觉模拟量表
下载PDF
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邦伟 胡汉通 +1 位作者 狄忠 高宏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第2期219-223,共5页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法治疗,对照组予西药氟桂利嗪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病临床评价...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法治疗,对照组予西药氟桂利嗪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均取得较好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治疗组治疗后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1)。结论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可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等症状,明显提高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其疗效与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腹针 牵引术 弧度牵引 颈椎病 椎动脉 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 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 椎动脉超声检查
下载PDF
前瞻性心理护理在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患者前庭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霞 李慧 刘春岭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2年第9期1113-1117,共5页
目的探讨心理重塑等前瞻性心理护理在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患者(PPPD)前庭康复训练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2例诊断为PP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2组年龄及性别无明显差异。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前庭康复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心理重塑等前瞻性心理护理在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患者(PPPD)前庭康复训练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52例诊断为PP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2组年龄及性别无明显差异。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前庭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前瞻性心理护理,采用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Berg平衡量表(BBS)跟踪分析。结果PPPD患者有不同的心理状态,前瞻性心理护理及相应的健康教育,分别对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前、1周后、2周后、1个月后进行量表评分,2组年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DHI总分(54.57±1.37)分;HAMA分析为(27.21±2.78)分;Berg分析(41.29±2.26)分。观察组DHI总分(21.93±1.97)分;HAMA分析为(21.71±2.52)分;Berg分析(52.85±2.47)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心理护理应用于PPPD患者前庭康复训练过程中,对其行心理重塑可更有效改善焦虑情绪,更快缓解眩晕症状,提高患者对PPPD的认知水平,帮助其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 前庭康复训练 眩晕残障程度评定量表(DHI) 心理重塑
下载PDF
电针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国灿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3期160-163,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因失访、脱落对照组完成55例,观察组完成57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片及甲磺酸倍他斯汀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电针治疗,2组均治...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因失访、脱落对照组完成55例,观察组完成57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片及甲磺酸倍他斯汀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电针治疗,2组均治疗3周。治疗前后对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颈椎退变程度进行评价;采用多普勒超声记录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舒张末期峰值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2.98%,高于对照组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SCV量表眩晕(程度、频度和持续时间)、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评分均上升,颈椎退变程度均有改善,CASCS评分均升高,PSV及EDV均增加,RI及PI均降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ESCV量表各项评分、CAS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SV及EDV均快于对照组,RI及P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电针治疗能缓解颈源性眩晕患者的头晕及伴随症状,改善颈椎功能和椎-基底动脉供血情况,且临床疗效优于西药内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眩晕 电针疗法 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 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 舒张末期峰值流速(EDV) 收缩期峰值流速(PSV) 阻力指数(RI) 搏动指数(PI)
原文传递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中体位改变速度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朱思翔 彭本刚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6年第5期267-268,共2页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诊治过程中体位改变速度对治疗效果及患者不适程度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年9月~2015年9月我科就诊有详细资料的BPPV患者358例,由一名医师进行复位治疗。上述...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诊治过程中体位改变速度对治疗效果及患者不适程度的影响。方法分析2012年9月~2015年9月我科就诊有详细资料的BPPV患者358例,由一名医师进行复位治疗。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79例。一组采取快速复位(体位变换时间〈2 s),另外一组采取慢速复位(体位变换时间5~10 s),比较两组患者有效率,并对两组患者复位过程产生的不适感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结果快速复位组治疗有效率97.7%;慢速复位组有效率为97.2%,两组在治疗有效率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快速复位组VAS平均分(7.70±3.95),慢速复位组VAS平均分(5.18±3.56),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t=3.38,P〈0.05)。结论 BPPV手法复位效果与复位过程中的速度无关,慢速复位组患者复位过程中不适感较快速复位组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眩晕 前庭 半规管 体位改变 视觉模拟量表
下载PDF
针刀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0
19
作者 胡国强 杜晓楠 田佳琪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9期165-168,176,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针刀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对颈性眩晕(CV)患者的临床疗效,为CV的治疗和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石家庄市中医院CV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治... 目的通过观察针刀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对颈性眩晕(CV)患者的临床疗效,为CV的治疗和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石家庄市中医院CV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治疗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刀治疗,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2次。两组均于治疗前后行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并对两组治疗前、后的数据进行比较,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ESCV评分、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SCV评分、平均血流速度、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检测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CV效果显著,有临床推广意义。其长远期疗效有待临床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刀 星状神经节阻滞术 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 经颅多普勒超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