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景漂”归属感及满意度现状的调查研究
1
作者 王筠 孟军威 +4 位作者 徐文迪 王可文 程灵 杨依晨 邱望仁 《景德镇陶瓷》 2024年第4期26-30,共5页
2019年以来,景德镇市应建设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要求,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强化“景漂”人才服务,建好“云游三宝”创新试验中心暨“景漂”人才服务运营中心。本次调查针对“景漂”满意度与归属感等现状,以景德镇三宝村、陶溪川... 2019年以来,景德镇市应建设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的要求,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强化“景漂”人才服务,建好“云游三宝”创新试验中心暨“景漂”人才服务运营中心。本次调查针对“景漂”满意度与归属感等现状,以景德镇三宝村、陶溪川、乐天陶社等“景漂”聚集地为调研地,通过描述性统计、模糊综合评价、Log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等统计方法,从“景漂”类型分布、留景原因、现有困难、深造意愿等描述了“景漂”归属感、满意度和忠诚度现状,并提出了影响“景漂”忠诚度的两条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漂” 归属感 满意度 模糊综合评价 LOGIT模型 中介效应模型
下载PDF
城市拆迁改造对邻里初级群体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陈伟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39-43,共5页
城市现代化过程中,城市的拆迁与改造是一个必然趋势。在城市面貌因此而发生变化的同时,城市改造给城市居民的邻里初级群体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产生了许多社会成本。城市房屋拆迁作为一种土地资源再配置的方式、手段,在实施过程中也将意味... 城市现代化过程中,城市的拆迁与改造是一个必然趋势。在城市面貌因此而发生变化的同时,城市改造给城市居民的邻里初级群体带来许多负面影响,产生了许多社会成本。城市房屋拆迁作为一种土地资源再配置的方式、手段,在实施过程中也将意味着居民们会弱化原来邻里之间的互动关系、情感联系和相互建立已久的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改造 初级群体 社会成本 社区归属感
下载PDF
论规模化培养背景下研究生群体归属感培养 被引量:8
3
作者 高静 《高教论坛》 2011年第2期101-103,共3页
一直以来由于导师负责制的影响及研究生个体化培养的特点,研究生有强烈的专业归属感,却缺乏群体归属感。随着研究生培养的日益规模化,研究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学校在管理上必须加强对研究生公共生活体系的建设,以确保研究生之间的互动和... 一直以来由于导师负责制的影响及研究生个体化培养的特点,研究生有强烈的专业归属感,却缺乏群体归属感。随着研究生培养的日益规模化,研究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学校在管理上必须加强对研究生公共生活体系的建设,以确保研究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的心理安全,加强对研究生群体归属感的培养是研究生在校园公共生活中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群体 归属感缺失 应对策略
下载PDF
弱势群体归属感的媒介生态学研究范式及其理论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袁爱清 《鄱阳湖学刊》 2012年第4期19-26,共8页
弱势群体是一个社会现象,对个体及社会影响极大。本文以媒介生态学作为研究弱势群体归属感的切入点,分析弱势群体在媒介生态学视野下存在的三大困境。媒介生态学常见的研究范式有媒介污名范式、媒介拒绝范式、媒介剥夺范式、媒介增强范... 弱势群体是一个社会现象,对个体及社会影响极大。本文以媒介生态学作为研究弱势群体归属感的切入点,分析弱势群体在媒介生态学视野下存在的三大困境。媒介生态学常见的研究范式有媒介污名范式、媒介拒绝范式、媒介剥夺范式、媒介增强范式。对于其理论模型,本文从影响媒介生态的内外因素及构建弱势群体归属感三个阶段进行分析,这对于促进弱势群体归属感、改善媒介生态环境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意义。但不足的是,媒介生态学的研究范式还有待于以实证方式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生态学 弱势群体归属感 范式研究 理论模型
下载PDF
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归属感的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刘菁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第6期117-118,共2页
从虚拟学习社区中归属感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心理机制等方面出发,讨论虚拟学习社区中学习者归属感形成的基本条件与培养措施。
关键词 虚拟学习社区 归属感 群体
下载PDF
高校教师职业专业化初探
6
作者 尹建锋 《教师教育学报》 2014年第3期41-46,共6页
高校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当前,在高校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教师的职业性质及其专业化发展问题存在许多误解和模糊认识,需要提高思想认识。高校教师职业专业化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 高校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当前,在高校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教师的职业性质及其专业化发展问题存在许多误解和模糊认识,需要提高思想认识。高校教师职业专业化有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增强高校教师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荣誉感。高校教师职业专业化可以通过强化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意识、结合实践经验不断反思以及专业对话等途径来实现,从而切实提高高校教师的专业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职业专业化 专业团体归属感 职业荣誉感 专业发展自主权 实践经验 专业对话
下载PDF
增强大学生党员组织归属感的策略与实践
7
作者 马俊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24-26,共3页
党员组织归属感是党组织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形成基础。培育和增强大学生党员组织归属感是高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搞好学生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和重要抓手。培育和增强大学生党员组织归属感,可从三方面进行:开展理想信仰教育,培育大... 党员组织归属感是党组织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形成基础。培育和增强大学生党员组织归属感是高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搞好学生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和重要抓手。培育和增强大学生党员组织归属感,可从三方面进行:开展理想信仰教育,培育大学生党员在党言党的角色意识;推进依法治党战略,强化大学生党员在党忧党的党性原则;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激发大学生党员在党为党的政治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党员组织归属感 策略 实践经验
下载PDF
基于学习小组建设的开放学员归属感提升机制研究
8
作者 赵朦 《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32-37,共6页
开放大学建设仍处于改革探索阶段,学员的归属感是表征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各种渠道改善和提升开放学员的归属感十分迫切。基于对开放教育中学习小组策略及其情感功能的认识,在对常州开放大学19个“优秀学习小组”案例的深入研... 开放大学建设仍处于改革探索阶段,学员的归属感是表征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各种渠道改善和提升开放学员的归属感十分迫切。基于对开放教育中学习小组策略及其情感功能的认识,在对常州开放大学19个“优秀学习小组”案例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找到提升开放学员归属感的机制:通过划定界限让归属感萌芽;通过持续交互让归属感升温;通过危机帮扶让归属感强化;通过评价激励让归属感沉淀。进而达到提升开放教育学习效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大学 学习小组 开放学员 归属感
下载PDF
同辈群体与青少年社会行为--基于CEPS数据的实证研究
9
作者 谢永祥 《社会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7-238,共22页
学校是青少年重要的社会化场所,考察学校中的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社会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一2015学年数据,探讨了班级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分析了班级同辈群体对父母管教程... 学校是青少年重要的社会化场所,考察学校中的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社会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一2015学年数据,探讨了班级同辈群体对青少年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分析了班级同辈群体对父母管教程度不同的子女的异质效应。研究发现,班级亲社会行为对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养成具有促进作用,学校归属感是其重要传导机制。班级偏差行为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形成具有正向影响,但学校疏离感的中介作用较小。此外,班级亲社会行为对父母疏于管教的子女具有补偿效应,对其亲社会行为影响更大,而班级偏差行为对父母疏于管教的子女具有增强效应,对其偏差行为影响更大。因此,教育管理者要注重培养班级亲社会行为、逼制班级偏差行为,并重点关注班级同辈群体对父母疏于管教的学生的负面影响,以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辈群体 亲社会行为 偏差行为 学校归属感 父母管教
原文传递
公共产品供给、社会资本与获得感--基于灾区重建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10
作者 张惠 邹彤彤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7-137,186,187,共13页
灾后恢复是一个资源重整和再生的社会过程,政府通过公共产品供给进行资源调度,增强灾民的获得感,以达到有效治理的目的。考察灾民对公共产品供给的评价在何种程度上影响获得感有助于避免无效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18年汶川地... 灾后恢复是一个资源重整和再生的社会过程,政府通过公共产品供给进行资源调度,增强灾民的获得感,以达到有效治理的目的。考察灾民对公共产品供给的评价在何种程度上影响获得感有助于避免无效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2018年汶川地震灾民调查数据,主要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和调节效应模型,研究社会公平性产品评价对获得感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社会公平性产品评价对获得感有显著影响,影响效果在不同性别、受教育情况和婚姻状况的个体之间具有明显差异;(2)社会资本对社会公平性产品评价与获得感间关系具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存在挤出效应。研究结果意味着政府在灾后重建中应更关注公共产品供给规划,从更精细的角度考虑不同灾民群体需求的差异与变化,从而不断提升其获得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后重建 获得感 公共产品 社会资本 脆弱群体 灾害韧性
下载PDF
本省与“外省”:中原作家群的互渐与超越
11
作者 吴圣刚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9-95,共7页
中原作家群一方面有一种地域归属感,另一方面其作品表达的文化认知有明显的中原归属感。但是,这个群体中之个体后来的经历和生活圈发生了变化:相当一部分人仍然生活、工作在河南,自始至终在中原人流动、延续的生活氛围中创作;而另一部... 中原作家群一方面有一种地域归属感,另一方面其作品表达的文化认知有明显的中原归属感。但是,这个群体中之个体后来的经历和生活圈发生了变化:相当一部分人仍然生活、工作在河南,自始至终在中原人流动、延续的生活氛围中创作;而另一部分人却走出了河南,在"外省"工作、生活,虽然自身携带着浓重的中原文化背景和底色,但由于"外省"生活和文化接受形成的视野,其创作和作品与留守本省的作家相比,体现出可比较的差异性。同时,他们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互动关系,并在这种互动关系中超越和提升,这就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作家群 本省 “外省” 共同归属 差异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