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弱碱三元体系乳化及界面张力性能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王超群 《广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7期49-52,共4页
本文以弱碱三元体系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了矿化度、温度以及pH值变化对弱碱三元体系界面张力及乳化性能的影响。从水解反应热力学及动力学观点出发,推导了矿化度对体系pH值影响的理论计算过程,分析了导致弱碱三元体系pH值变化的影响因... 本文以弱碱三元体系为研究对象,主要考察了矿化度、温度以及pH值变化对弱碱三元体系界面张力及乳化性能的影响。从水解反应热力学及动力学观点出发,推导了矿化度对体系pH值影响的理论计算过程,分析了导致弱碱三元体系pH值变化的影响因素。得到结果如下:随着矿化度的增加,体系界面张力值出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体系乳化析水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现象,当体系的总矿化度超过20000 mg/L时,表面活性剂会出现盐析现象;80℃以内,弱碱三元体系界面张力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逐渐下降趋势,而随着温度升高乳状液的稳定性不断下降;弱碱三元体系的pH值随着水中的总离子强度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碱三元 界面张力 PH值 矿化度 乳化
下载PDF
强碱三元复合驱后提高采收率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2
作者 卿华 宋茹娥 +3 位作者 杨海涛 李世勇 金玉宝 刘进祥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6-111,共6页
为了优选强碱三元复合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调驱剂体系,以大庆杏树岗油田为试验平台,以采收率、含水率和注入压力为评价指标,开展了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方法增油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强碱三元复合驱后注入高浓度聚合物溶液、聚表二元... 为了优选强碱三元复合驱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调驱剂体系,以大庆杏树岗油田为试验平台,以采收率、含水率和注入压力为评价指标,开展了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方法增油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强碱三元复合驱后注入高浓度聚合物溶液、聚表二元复合体系、弱碱三元复合体系、"调剖剂+聚表二元复合体系"组合和"调剖剂+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组合均可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凝胶2+体膨颗粒+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组合的流度控制能力和洗油效率均较强,采收率增幅达10.7%;高浓聚合物驱的产出投入比最大,试验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后 提高采收率 高浓度聚合物 弱碱三元 聚表二元 投入产出比
下载PDF
碱剂对复合驱油体系性能的优化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文祥 张栋 +1 位作者 阚亮 郎丽媛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6期772-774,共3页
结合河南油田储层特性,在ZL-Ⅱ型聚合物+SHSA-HN6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的基础上,研究了碱剂Na2CO3的加入对复合体系各项性能的优化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加入碱剂一方面可进一步降低复合体系的界面张力,另一方面,由于竞争吸附,碱在... 结合河南油田储层特性,在ZL-Ⅱ型聚合物+SHSA-HN6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的基础上,研究了碱剂Na2CO3的加入对复合体系各项性能的优化程度。实验结果表明,加入碱剂一方面可进一步降低复合体系的界面张力,另一方面,由于竞争吸附,碱在一定程度上对表面活性剂起到保护作用,复合体系加入碱后,溶液的乳化性能得到改善。河南油田天然岩心在进行复合驱后,其润湿性由弱亲水转变为强亲水。现场试验证明,采用弱碱三元复合驱油体系驱油可获得较高的注采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张力 性能优化 牺牲剂 弱碱三元体系 复合驱 河南油田
下载PDF
弱碱三元复合驱动态特征及其对驱油效果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高尔双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0-113,共4页
弱碱三元复合体系在油藏多孔介质内结垢不仅会增大流动阻力、减少吸液量,而且会影响油水井生产动态特征,进而影响复合驱增油效果。依据复合驱提高采收率原理,通过分析油水井生产和测试资料,归纳和总结了弱碱三元复合驱动态反映特征... 弱碱三元复合体系在油藏多孔介质内结垢不仅会增大流动阻力、减少吸液量,而且会影响油水井生产动态特征,进而影响复合驱增油效果。依据复合驱提高采收率原理,通过分析油水井生产和测试资料,归纳和总结了弱碱三元复合驱动态反映特征。结果表明,成垢作用是造成注入压力升高、吸液量下降、吸液和产液剖面变化的主要原因。在复合驱初期,成垢作用可以改善吸液剖面、扩大波及体积,但中后期它却是加快“吸液剖面反转”的主要因素。分析研究还发现,成垢作用可以改善油井产液剖面、增加中低渗透层剩余油动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碱三元复合体系 成垢作用 油水井动态 增油效果 机理分析
下载PDF
改性重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 被引量:2
5
作者 任敏红 胡君 +1 位作者 刘娜 陈权生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16年第1期3-5,共3页
对重烷基苯进行了酰基化改性,然后以氯磺酸为磺化剂进行磺化,合成一种改性重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对所合成的改性重烷基苯磺酸盐进行了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其临界胶束浓度约3.0×10^-5mol·L^-1(约为20mg·L^-1)... 对重烷基苯进行了酰基化改性,然后以氯磺酸为磺化剂进行磺化,合成一种改性重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对所合成的改性重烷基苯磺酸盐进行了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其临界胶束浓度约3.0×10^-5mol·L^-1(约为20mg·L^-1);当Na2CO3浓度为1.2%时,表面活性剂浓度在0.005%-0.05%范围均可获得10^-3mN·m^-1的超低界面张力。表面活性剂浓度为0.01%时,Na2CO3浓度在0.8%以上时体系油水界面张可以达到超低。与重烷基苯磺酸盐相比,所合成的表面活性剂活性高,使用浓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改性重烷基苯 asp复合驱 弱碱体系 超低界面张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