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4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曲霉葡萄糖氧化酶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其蛋白产物的Western-blot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安玉麟 孙瑞芬 +2 位作者 张鹤龄 郭树春 闫素丽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4-87,共4页
为进一步研究黑曲酶中国株3.758葡萄糖氧化酶(GOD)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水平和条件,将黑曲霉中国株3.758的葡萄糖氧化酶(GOD)基因定向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11a上,构建了融合表达的重组质粒pET/GO,转化E.coliBL21(DE3)plysS,用IPTG诱导,... 为进一步研究黑曲酶中国株3.758葡萄糖氧化酶(GOD)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水平和条件,将黑曲霉中国株3.758的葡萄糖氧化酶(GOD)基因定向克隆于原核表达载体pET-11a上,构建了融合表达的重组质粒pET/GO,转化E.coliBL21(DE3)plysS,用IPTG诱导,超声波粉碎细菌细胞,SDS-PAGE电泳检测,GOD基因获得了表达,表达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66.5 kDa。用市售葡萄糖氧化酶免疫家兔获得抗血清,酶联法(ELISA)测定其效价为106,West-ern-blot分析证明表达的融合蛋白与兔抗GOD血清有较强的特异性,为黑曲霉3.758葡萄糖氧化酶(GOD)抗体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3.758 葡萄糖氧化酶基因 融合表达 抗血清 ELISA western-blot
下载PDF
赤点石斑鱼诺达病毒的纯化及其衣壳蛋白的Western-blot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黄剑南 林蠡 +2 位作者 翁少萍 冯娟 何建国 《南方水产》 2005年第5期33-36,共4页
采用差速离心,蔗糖(10%~40%,W/V)密度梯度离心和氯化铯(30%~40%,W/W)等密度梯度离心法,对赤点石斑鱼诺达病毒大亚湾株(RGCN)进行了纯化,测定计算其浮密度为1.3102~1.3243g·cm-3。通过Westernblot法检测到的病毒的结构蛋白的分... 采用差速离心,蔗糖(10%~40%,W/V)密度梯度离心和氯化铯(30%~40%,W/W)等密度梯度离心法,对赤点石斑鱼诺达病毒大亚湾株(RGCN)进行了纯化,测定计算其浮密度为1.3102~1.3243g·cm-3。通过Westernblot法检测到的病毒的结构蛋白的分子量为37和31kDa,而以31kDa的蛋白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点石斑鱼诺达病毒 衣壳蛋白 纯化 western-blot分析
下载PDF
Western-blot法测定重组人纽表位肽12的抗原特异性 被引量:1
3
作者 邓灵福 祁超 +2 位作者 李文新 冯玉文 王莹莹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9-81,共3页
利用Western-blot法测定重组人纽表位肽12的抗原特异性,结果显示目标蛋白有明显的显色带.本方法灵敏、准确、简单,适用于重组人纽表位肽12抗原特异性检测.
关键词 western-blot SDS-PAGE 抗原特异性
下载PDF
Western-blot综合性实验在分子诊断学教学中的实施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江滨 谭荧飞 李育超 《科技创新导报》 2012年第36期142-142,共1页
对Western-blot综合性实验在分子诊断学教学中的实施情况进行探讨,并分析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提出解决对策,为有关院校开设Western-blot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western-blot 综合性实验 教学
下载PDF
叶用莴苣幼苗幼叶总蛋白SDS-PAGE和Western-blot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洋 韩莹琰 +1 位作者 范双喜 陈曙红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2年第31期153-156,共4页
为建立一套适合叶用莴苣(Lactuca sativeL.)热激蛋白研究的SDS-PAGE和Western-blot方法。以叶用莴苣W7为材料,采用改进的TCA/Acetone法提取叶片蛋白,比较了2种电压下SDS凝胶分离蛋白质的效果,使用4℃保存2周的抗体稀释液,并且得到了较... 为建立一套适合叶用莴苣(Lactuca sativeL.)热激蛋白研究的SDS-PAGE和Western-blot方法。以叶用莴苣W7为材料,采用改进的TCA/Acetone法提取叶片蛋白,比较了2种电压下SDS凝胶分离蛋白质的效果,使用4℃保存2周的抗体稀释液,并且得到了较清晰的热激蛋白70和内参蛋白Rubisco条带,初步确定了叶用莴苣叶片热激蛋白的western-blot实验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用莴苣 热激蛋白 western-blot
下载PDF
麻疯树外植体愈伤组织中毒蛋白的Western-blot鉴定 被引量:8
6
作者 戎芳 王胜华 +5 位作者 赵小光 郭亮 魏琴 唐琳 徐莺 陈放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06-209,共4页
The proteins from endosperm, root, stem, leaf, leafstalk of Jatropha curcas L. and their calli were hybridized to the seed toxin protein (curcin) of Jatropha curcas L. by western blot.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curci... The proteins from endosperm, root, stem, leaf, leafstalk of Jatropha curcas L. and their calli were hybridized to the seed toxin protein (curcin) of Jatropha curcas L. by western blot.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curcin was specifically expressed in the endosperm and its calli, while it was not detected in root, stem, leaf, and leafstalk of Jatropha curcas L. and their calli .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calli induced from endosperm can be used to produce curc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蛋白 愈伤组织 外植体 麻疯树 树种 种子 抗病虫能力 中毒 体动 抗癌药物
下载PDF
果梅CCoAOMT蛋白Western-blot体系建立与优化
7
作者 张勇 侍婷 +1 位作者 吴欣欣 高志红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77-982,共6页
[目的]本文旨在建立一套适合于果梅(Prunus mume)Western-blot的蛋白质提取和技术体系。[方法]以果梅品种‘小绿萼’花芽为试验材料,以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CCo AOMT)为目标蛋白,分别采用Tris-HCl法和SDS上样缓冲液直接提取法,比较... [目的]本文旨在建立一套适合于果梅(Prunus mume)Western-blot的蛋白质提取和技术体系。[方法]以果梅品种‘小绿萼’花芽为试验材料,以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CCo AOMT)为目标蛋白,分别采用Tris-HCl法和SDS上样缓冲液直接提取法,比较2种提取方法的优劣,并通过设置不同的蛋白上样量(20、30、40、50及60μg)、转膜时间(40、60及90 min)、一抗稀释比例(1∶500、1∶1 000、1∶2 000及1∶5 000)以及一抗孵育时间(室温1 h、室温2 h及4℃过夜)等组合,研究适合果梅花芽CCo AOMT蛋白Western-blot的最佳体系。[结果]成功建立了快速、灵敏、特异的Western-blot体系,确定了果梅花芽CCoAOMT蛋白的Western-blot试验条件。SDS上样缓冲液直接提取法提取蛋白快速、高效,最佳条件为以蛋白上样量30μg、转膜1 h、一抗稀释比例1∶1 000以及一抗孵育2 h。[结论]本试验建立了简单、快速和重复性好的SDS上样缓冲液直接提取法以及优化的上样量、转膜时间和抗体浓度等Western-blot体系,为梅等木本植物开展Western-blot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梅 花芽 蛋白提取 咖啡酰辅酶A-O-甲基转移酶(CCoAOMT) western-blot
下载PDF
豆状带绦虫抗原的SDS-PAGE及Western-blot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倩 李作磊 +5 位作者 尚清炎 范希萍 苟惠天 韩进欢 韩乐乐 孙晓林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14,20,共5页
为筛选豆状囊尾蚴的特异性抗原,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Western-blot)技术对自然感染的豆状带绦虫成虫、幼虫的头节、囊壁可溶性抗原及囊液抗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豆状带绦虫不同发育阶... 为筛选豆状囊尾蚴的特异性抗原,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免疫印迹(Western-blot)技术对自然感染的豆状带绦虫成虫、幼虫的头节、囊壁可溶性抗原及囊液抗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豆状带绦虫不同发育阶段的虫体中分离出5~12条主要蛋白区带,分子质量为25~114 ku.以第7周自然感染家兔血清对7种虫体抗原进行的Western-blot分析显示,7种虫体抗原在42、57、63 ku处均能被兔抗豆状囊尾蚴血清识别.以家兔阳性血清中提取出来的 IgG免疫球蛋白对 7种虫体抗原进行的 Western-blot分析显示,7种虫体抗原在63 ku处均能被兔抗豆状囊尾蚴血清识别.说明63 ku蛋白带可作为预防兔豆状囊尾蚴病的候选疫苗抗原.试验初步阐明了豆状带绦虫 7种不同抗原的部分生化特性,为对该抗原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免疫印迹 豆状带绦虫 抗原
下载PDF
旋毛虫成虫可溶性抗原SDS-PAGE及Western-blot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申丽洁 申元英 朱声华 《大理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7-8,共2页
目的 :初步分析旋毛虫成虫可溶性抗原的蛋白组份及免疫原性。方法 :采用SDS -PAGE和氨银染色对该抗原进行蛋白组份的分析 ,采用Westerm -blot分析该抗原的免疫原性。结果 :SDS -PAGE可显示40条多肽 ,其中主带8条 ;抗血清可特异性地识别1... 目的 :初步分析旋毛虫成虫可溶性抗原的蛋白组份及免疫原性。方法 :采用SDS -PAGE和氨银染色对该抗原进行蛋白组份的分析 ,采用Westerm -blot分析该抗原的免疫原性。结果 :SDS -PAGE可显示40条多肽 ,其中主带8条 ;抗血清可特异性地识别16条多肽抗原 ,其中有3条主带。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旋毛虫成虫可溶性抗原的蛋白组份及抗原性均较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毛虫 旋毛虫抗原 免疫印迹试验 SDS-PAGE
下载PDF
Western-blot方法分析人甲状腺及其肿瘤组织中bFGFs
10
作者 陈慧敏 李尧华 +1 位作者 刘玉和 陈奕桦 《吉林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13-14,共2页
目的:研究人甲状腺瘤的发生分期bFGFs基因异常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blot方法对人甲状腺及其肿瘤组织来源的bFGFs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人正常甲状腺组织来源的bFGFs分子量为17KD和18KD,... 目的:研究人甲状腺瘤的发生分期bFGFs基因异常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blot方法对人甲状腺及其肿瘤组织来源的bFGFs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人正常甲状腺组织来源的bFGFs分子量为17KD和18KD,而人甲状腺肿瘤组织来源的bFGFs为14KD、17KD和18KD。结论:14KDbFGFs的出现提示人甲状腺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可能与bFGFs的基因异常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ern-blot 甲状腺肿瘤 bFGFs
下载PDF
茶树叶片类脱水素蛋白的Western-blot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舒锡婷 欧阳娜 +2 位作者 江昌俊 邓威威 李叶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448-2454,共7页
为了解茶树脱水素种类与功能,采用Western-blot技术,研究了不同季节及越冬过程中茶树叶片脱水素蛋白家族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1)茶树叶片总蛋白提取采用酚-甲醇/醋酸铵沉淀法,用时短、蛋白浓度高、SDSPAGE电泳条带清晰,背景干净,... 为了解茶树脱水素种类与功能,采用Western-blot技术,研究了不同季节及越冬过程中茶树叶片脱水素蛋白家族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1)茶树叶片总蛋白提取采用酚-甲醇/醋酸铵沉淀法,用时短、蛋白浓度高、SDSPAGE电泳条带清晰,背景干净,满足茶树Western-blot技术要求。(2)在不同季节及越冬期中发现14~95kD共9种不同分子量的茶树类脱水素蛋白,其中95、65、48、37、34和14kD等6种蛋白表达量较为稳定,季节与越冬期变化不明显;58kD脱水素仅在冬季表达,越冬期不断上升,2月份增加到最高,表达丰度高;28kD脱水素蛋白在冬季表达量高,越冬期与茶树抗寒力变化规律一致;21kD脱水素在夏季和越冬期后期有较高的表达。研究表明,这3种脱水素可能在茶树抗逆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脱水素 蛋白质提取 蛋白质印迹法
下载PDF
早/晚抽薹性大白菜自交系中光敏色素B及光周期关键基因的动态研究
12
作者 刘栓桃 王树彬 +4 位作者 王荣花 王立华 李巧云 张志刚 赵智中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8,共8页
光周期是影响植物抽薹开花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光周期信号通过植物的光敏色素蛋白调控植物的抽薹开花,其中PHYB介导的信号网络对植物抽薹开花有重要的抑制作用。前期研究发现,大白菜耐抽薹材料06-247与易抽薹材料He102的PHYB基因启动... 光周期是影响植物抽薹开花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光周期信号通过植物的光敏色素蛋白调控植物的抽薹开花,其中PHYB介导的信号网络对植物抽薹开花有重要的抑制作用。前期研究发现,大白菜耐抽薹材料06-247与易抽薹材料He102的PHYB基因启动子存在大片段插入/缺失差异,为了进一步研究启动子突变对PHYB及其下游途径关键基因的影响,以耐抽臺材料06-247与极易抽臺材料He102为试验材料,采用生物信息法分析了大白菜基因组中光敏色素基因的冗余特点,发现大白菜基因组包含6个光敏色素基因,其中PHYA有2个拷贝,PHYB、PHYC、PHYD和PHYE都仅有1个拷贝。进一步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筛选出了PHYB的特异序列、设计了抗原决定簇并制备了抗大白菜PHYB的特异抗体,采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和Western Blot技术研究了06-247与He102中PHYB的相对含量,同时比较了PHYB下游光周期通路关键调控基因CCA1、FLC、CO和FT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启动子突变造成PHYB在06-247中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并进而造成PHYB蛋白水平显著升高,同时下游调控基因CCA1、FLC、CO和FT均在06-247中高水平表达,这对06-247的耐抽薹特性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白菜 PHYB 光周期 抽薹 蛋白质印迹
下载PDF
HSPA2和SPATA6在彭波半细毛羊睾丸组织中的细胞定位及表达差异分析
13
作者 朱爱文 刘海霞 +5 位作者 德庆卓嘎 韩大勇 格桑加措 闫伟 平措班旦 朱戈辉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67-974,共8页
热休克蛋白A2(HSPA2)是热休克蛋白HSP70家族重要成员,能够促进睾丸支持细胞增殖;精子发生相关基因6(SPATA6)能够调控肌球蛋白合成的微丝运输系统,影响精子细胞骨架形成。在雄性哺乳动物生殖过程中,两者均起重要作用。为研究HSPA2和SPATA... 热休克蛋白A2(HSPA2)是热休克蛋白HSP70家族重要成员,能够促进睾丸支持细胞增殖;精子发生相关基因6(SPATA6)能够调控肌球蛋白合成的微丝运输系统,影响精子细胞骨架形成。在雄性哺乳动物生殖过程中,两者均起重要作用。为研究HSPA2和SPATA6在雄性彭波半细毛羊生殖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和细胞定位,以不同年龄阶段(3月龄、12月龄和3岁龄)彭波半细毛羊睾丸组织为研究对象,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从转录和翻译水平检测了HSPA2和SPATA6在不同年龄阶段彭波半细毛羊睾丸组织的表达水平和分布模式,分析预测HSPA2和SPATA6在彭波半细毛羊睾丸发育和精子发生过程中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12月龄和3岁龄彭波半细毛羊睾丸组织中HSPA2 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及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高于3月龄(P<0.01);12月龄SPATA6 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及蛋白表达量极显著高于3月龄(P<0.01),显著高于3岁龄(P<0.05)。不同年龄阶段彭波半细毛羊睾丸组织的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中HSPA2和SPATA6蛋白均有分布。初步推断,HSPA2和SPATA6的表达水平变化在调控彭波半细毛羊精子发生过程和促进精子成熟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彭波半细毛羊 热休克蛋白A2 精子发生相关基因6 睾丸 表达定位 免疫组化 蛋白质免疫印迹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2在小鼠肾发育中的动态表达
14
作者 薄双玲 马太芳 +3 位作者 白慧健 杨羽甜 孙亚洁 赵欣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4018-4021,共4页
背景:在肾发育过程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2的时空表达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且其与肾脏发育的关系尚不清楚。目的: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2在小鼠肾发育过程中的动态表达,探求它们与肾发生发育的关系。方法:培育不同发育阶... 背景:在肾发育过程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2的时空表达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且其与肾脏发育的关系尚不清楚。目的: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2在小鼠肾发育过程中的动态表达,探求它们与肾发生发育的关系。方法:培育不同发育阶段的胎鼠(E12,14,16,18 d)和仔鼠(N1,3,7,14,24,40 d),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2在不同肾组织中的时空表达,结合体视学和Western blot对它们的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结论:①免疫组化显示:在E12 d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主要定位在输尿管芽尖端的生后肾组织,随后表达在各期未成熟的肾小体、部分远曲小管和毛细血管袢,反应部位主要集中在生肾区;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开始即在输尿管芽和生后肾组织中均有表达,随着后肾发育,定位于未发育成熟的各期肾小体、远端小管、集合管和髓袢细段,成熟肾小体表达微弱;②体视学和Western blot检测显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在生前表达较高,出生后逐渐下降,N7 d后表达很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在肾脏的表达随着胚(日)龄的增加而升高,N7 d后趋于稳定;③结果表明:在肾的发育过程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2呈一定的时空性表达,推测二者可能参与了肾单位的发育与成熟,而在输尿管芽分支和形态的形成过程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的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受体 小鼠 肾脏 发育 免疫组织化学 免疫印迹
下载PDF
上皮细胞转化序列2通过调控p33生长抑制因子1表达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的体外转移活性
15
作者 汪洋 吴振华 +1 位作者 吕红博 罗洞波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03-209,共7页
目的探讨上皮细胞转化序列2(ECT2)与p33生长抑制因子1(p33ING1)的表达水平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转移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ECT2和p33ING1的表达情况。将人食管鳞癌细胞系KY... 目的探讨上皮细胞转化序列2(ECT2)与p33生长抑制因子1(p33ING1)的表达水平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转移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ECT2和p33ING1的表达情况。将人食管鳞癌细胞系KYSE140细胞分为4组:空白组、阴性对照组(pcDNA 3.1 NC)组、过表达组(pcDNA 3.1 ECT2)和抑制表达组(si ECT2)。采用MTT法和细胞集落形成实验研究细胞的增殖和生长能力,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研究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ting检测ECT2对p33ING1蛋白的影响。结果在食管鳞癌组织中ECT2表达增加,p33ING1表达降低。过表达ECT2能够显著增加KYSE140细胞的生长、集落形成、迁移以及侵袭能力,并能降低KYSE140细胞的凋亡率和p33ING1的表达;此外,抑制ECT2表达后能够逆转上述变化。结论ECT2高表达能够促进食管鳞癌KYSE140细胞的生长、转移,并抑制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ECT2能够抑制p33ING1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细胞转化序列2 p33生长抑制因子1 食管鳞状细胞癌 转移 免疫印迹法
原文传递
抑制lncRNA TUG1下调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蛋白1炎症小体在延缓阿尔茨海默病进展的作用
16
作者 马婷婷 陈建红 +1 位作者 刘爱翠 李海宁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32-42,共11页
目的探讨敲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TUG1)抑制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蛋白1(NLRP1)炎症小体在缓解阿尔茨海默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9~10周龄遗传背景为C57/BL6的野生型小鼠(WT组,10只)或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早... 目的探讨敲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TUG1)抑制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蛋白1(NLRP1)炎症小体在缓解阿尔茨海默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9~10周龄遗传背景为C57/BL6的野生型小鼠(WT组,10只)或淀粉样前体蛋白(APP)/早老素1(PS1)转基因小鼠(30只)。APP/PS1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model)组,模型+敲低lncRNA TUG1组[model+lncRNA TUG1短发夹RNA(shRNA)组]和model+shRNA非靶标(NT)组,每组10只。分别采集12周龄第1天(3月龄)和32周龄第1天(8月龄)小鼠外周血和脑皮质组织,并分离皮质中的原代小胶质细胞和原代星形胶质细胞,每个时间点每组5只小鼠。Real-time PCR分别测定3月龄和8月龄上述4个分组小鼠脑皮质组织和原代小胶质细胞中lncRNA TUG1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mRNA的水平,以及原代星形胶质细胞中补体蛋白C1r和C1s mRNA的水平。ELISA法测定其外周血浆中MIF含量。对3月龄和8月龄小鼠脑皮质原代小胶质细胞和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共培养。CCK-8法测定上述2种细胞的增殖能力。Western blotting分别测定3月龄和8月龄上述4个分组小鼠脑皮质组织中MIF、白细胞介素1β前体(pro-IL-1β)、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Caspase-1(p20)、Caspase-1(full)、NLRP1及NLRP3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8月龄各分组小鼠脑皮质组织中β淀粉样蛋白(Aβ)表达。结果3月龄和8月龄时,与WT组小鼠相比,model组小鼠脑皮质组织和原代小胶质细胞中lncRNA TUG1和MIF相对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原代小胶质细胞和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增殖能力增强(P<0.05)。与model组相比,model+lncRNA TUG1 shRNA组小鼠脑皮质组织和原代小胶质细胞中lncRNA TUG1和MIF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原代小胶质细胞和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增殖能力降低(P<0.05)。与WT组相比,model组小鼠外周血浆中MIF含量显著升高;小鼠脑皮质组织中pro-IL-1β、ASC、Caspase-1(p20)、Caspase-1(full)、NLRP1以及NLRP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Aβ免疫荧光强度明显增强(P<0.05)。与model组相比,model+lncRNA TUG1 shRNA组小鼠外周血浆中MIF含量显著降低;小鼠脑皮质组织中pro-IL-1β、ASC、Caspase-1(p20)、Caspase-1(full)和NLRP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Aβ免疫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5),而NLRP3蛋白质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model组相比,model+shRNA NT组小鼠上述所有检测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APP/PS1转基因小鼠脑皮质组织和原代小胶质细胞中lncRNA TUG1和MIF因子表达上调与脑皮质内NLRP1炎症小体激活成正相关,敲低lncRNA TUG1可缓解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长链非编码RNA 牛磺酸上调基因1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蛋白1 免疫印迹法 小鼠
原文传递
微小RNA-30a调控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对主动脉夹层大鼠的影响
17
作者 吴跃武 胡斌 +2 位作者 过小冬 付琴 邹志佳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22-228,共7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30a调控MAPK通路对主动脉夹层大鼠模型夹层形成、炎性因子及血管收缩的影响。方法选取SD大鼠50只,建立主动脉夹层大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iR-NC组、miR-30a组、miR-30a抑制剂组,各组10只。组织病... 目的探讨微小RNA(miR)-30a调控MAPK通路对主动脉夹层大鼠模型夹层形成、炎性因子及血管收缩的影响。方法选取SD大鼠50只,建立主动脉夹层大鼠模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miR-NC组、miR-30a组、miR-30a抑制剂组,各组10只。组织病理学染色观察大鼠主动脉组织变化、主动脉中膜弹力纤维与胶原纤维变化;采用PCR、尾动脉压力计、ELISA法对各组miR-30a表达、干预前后收缩压情况、血清炎性因子表达进行检测;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6、MMP-2蛋白表达以及MAP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MiR-30a抑制剂组血管壁撕裂程度和内动脉壁排列紊乱有所改善;miR-30a抑制剂组改善血管重构;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miR-30a表达较高,与miR-NC组相比,miR-30a组、miR-30a抑制剂组表达较低,P<0.05;干预前,各组收缩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收缩压较高,与miR-NC组相比,miR-30a组表达较高,miR-30a抑制剂组表达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6、IL-1β表达较高,与miR-NC组相比,miR-30a组表达较高,miR-30a抑制剂组表达较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MMP-6、MMP-2、Ras、Raf、P38 MAPK及ERK1/2蛋白表达较高,与miR-NC组相比,miR-30a组表达较高,miR-30a抑制剂组表达较低,P<0.05。结论MiR-30a参与主动脉夹层的形成、炎症反应、调控主动脉夹层血管重构,可能是通过调控MAPK信号通路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30a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 主动脉夹层 免疫印迹法 大鼠
原文传递
基于免疫蛋白质组学的单增李斯特菌强免疫原性蛋白挖掘
18
作者 张颖 吴诗 +4 位作者 古其会 叶青华 张菊梅 陈谋通 吴清平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1-308,共8页
该研究采用高毒力持留基因型单增李斯特菌819-2菌株全菌蛋白免疫SPF级Balb/C小鼠制备抗血清,利用免疫蛋白质组学对菌株胞外蛋白质组进行分析,旨在挖掘筛选单增李斯特菌强免疫原性蛋白作为特异性抗体制备的候选抗原。超声法提取819-2菌... 该研究采用高毒力持留基因型单增李斯特菌819-2菌株全菌蛋白免疫SPF级Balb/C小鼠制备抗血清,利用免疫蛋白质组学对菌株胞外蛋白质组进行分析,旨在挖掘筛选单增李斯特菌强免疫原性蛋白作为特异性抗体制备的候选抗原。超声法提取819-2菌株全菌蛋白免疫SPF级Balb/C小鼠制备抗血清,四次免疫后经间接ELISA测定效价达1:512000。脱氧胆酸钠(DOC)-10%(m/V)TCA沉淀法提取单增李斯特菌819-2菌株胞外蛋白,利用免疫蛋白质组学和LC-MS/MS技术挖掘并鉴定具有强免疫反应的蛋白点,结果表明双向电泳图谱成功获得85个蛋白点,并成功鉴定了P60、InlC、MltG、Enolase和假定蛋白YxeA family protein等5个强免疫原性蛋白,研究结果为基于强免疫原性蛋白制备特异性抗体用于食品及其加工环境中单增李斯特菌富集及快速检测技术研制提供了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增李斯特菌 免疫蛋白质组学 抗血清 免疫印迹
下载PDF
贝母素甲改善脂多糖联合烟雾诱导小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机制
19
作者 陈培 陈小菊 +1 位作者 杜竺蔓 汪操会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15-221,共7页
目的探讨贝母素甲(PME)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小鼠的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将8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对照组、PME组、COPD组和治疗组。使用脂多糖联合烟雾诱导小鼠COPD动物模型。通过组织病理学、超微结构、小鼠肺组织湿/干... 目的探讨贝母素甲(PME)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小鼠的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将8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对照组、PME组、COPD组和治疗组。使用脂多糖联合烟雾诱导小鼠COPD动物模型。通过组织病理学、超微结构、小鼠肺组织湿/干重比值分析PME对COPD模型鼠结构的影响;ELISA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PME对肺组织中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和IL-1β表达的影响;二氢乙锭(DHE)染色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PME对肺组织中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分析PME对核因子κB(NF-κB)通路以及核因子2相关因子2(Nrf2)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COPD组相比,PME治疗可明显减轻小鼠肺组织的损伤和减少炎症细胞数量,降低肺组织湿/干重比。与对照组相比,COPD组小鼠的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6及IL-1β水平明显增加,经PME治疗后小鼠肺泡灌洗液中TNF-α、IL-6及IL-1β水平明显降低。另外,与对照组相比,COPD组小鼠肺组织中TNF-α和IL-1β水平显著升高,经PME治疗后小鼠肺组织中TNF-α和IL-1β蛋白水平明显下降。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显示,与对照组相比,COPD组SOD2水平明显降低,而PME治疗后能够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蛋白水平。对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分析发现,与COPD组比较,PME治疗后明显抑制COPD小鼠肺组织中MDA的产生。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PME治疗后能够阻止肺组织中的NF-κB抑制蛋白(IκBα)磷酸化以及NF-κB p65向细胞核转移,PME处理后的小鼠肺组织中Nrf2及其主要下游靶点血红素加氧酶1(HO-1)的表达明显升高。结论PME能够抑制COPD小鼠体内的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脂多糖联合烟雾诱导肺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rf2通路和抑制NF-κB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母素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炎症 氧化损伤 免疫组织化学 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 免疫印迹法 小鼠
原文传递
LZTR1基因Arg284His变异致Noonan综合征10型病例报道和遗传学分析
20
作者 诸宏伟 张雪灵 +1 位作者 王美娣 郑迎娟 《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20-125,共6页
目的 对1例Noonan综合征10型(NS10)患儿进行临床特征和遗传学分析。方法 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家系全外显子组(trio-WES)检测,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基因变异进行危害性分析,预测变异蛋白结构功能,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变异蛋白的表达量。结... 目的 对1例Noonan综合征10型(NS10)患儿进行临床特征和遗传学分析。方法 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家系全外显子组(trio-WES)检测,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基因变异进行危害性分析,预测变异蛋白结构功能,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变异蛋白的表达量。结果 患儿年龄为8岁9个月,临床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先天性心脏病和特殊面容等。基因检测结果提示患儿亮氨酸拉链样转录调控因子1(LZTR1)基因发生杂合变异c.851G>A(p.Arg284His)(NM_6767.4),其父亲携带该变异,母亲为野生型。Pubmed数据库和HGMD数据库未检索到相应变异的报道,属LZTR1基因新变异。SIFT、Polyphen-2和MutationTaster在线软件分析结果显示到LZTR1 c.851G>A(p.Arg 284His)变异存在生物危害性。蛋白结构模型分析结果显示,LZTR1 c.851G>A(p.Arg 284His)变异可导致LZTR1蛋白局部结构改变。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与野生型LZTR1蛋白比较,变异型LZTR1蛋白的表达量降低了81.20%。结论 LZTR1基因c.851G>A(p.Arg 284His)变异可能是NS10的致病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亮氨酸拉链样转录调控因子1 NOONAN综合征 基因检测 家系全外显子组 蛋白免疫印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