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rrelation of Microbiological Stability with Redox Processes in White Wines
1
作者 Gheorghe Duca Rodica Sturza +1 位作者 Natalia Vladei Ecaterina Covaci 《Food and Nutrition Sciences》 CAS 2024年第3期211-223,共13页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icrobiological stability of white wines and the content of sulfur dioxide, which influences the main redox processes that take place in the technologica...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icrobiological stability of white wines and the content of sulfur dioxide, which influences the main redox processes that take place in the technological stages of the wine. The consecutive, parallel and spontaneous development of several redox processes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quality, microbiological and crystalline stability of white wines were examined. The reduction of additive and subtractive technological interventions, of the amounts of adjuvants (sulphurous anhydride) is essential for the production of organic w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ite wines ACETOBACTER Sulfur Dioxide Redox Processes OXYGEN
下载PDF
Research progress of protein haze in white wines
2
作者 Zhaolong Liu Le Xu +4 位作者 Jun Wang Changqing Duan Yanfeng Sun Qingsen Kong Fei He 《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SCIE CSCD 2023年第5期1427-1438,共12页
Protein haze was one of the main causes of the instability of white wines. Proteins that caused haze or precipitation in white wines mainly came from grape fruits, and their compositions and contents were affected by ... Protein haze was one of the main causes of the instability of white wines. Proteins that caused haze or precipitation in white wines mainly came from grape fruits, and their compositions and contents were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such as fruit diseases, harvesting methods and water stress. Unstable wine proteins were usually pathogenesis-related(PR)proteins of grapes, mainly chitinases and thaumatin-like proteins(TLPs), which had lower isoelectric point(pI)and smaller molecular weight, and were highly resistant to the low pH values of wines and the protease hydrolysis during fermentation. At present, the technology of protein stabilization and clarification in white wines mainly included bentonite fining, heat treatment, enzymatic hydrolysis, polysaccharide treatment and ultrafiltration methods. Among them, the most commonly used method was bentonite treatment.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progresses of the origin, mechanism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unstable proteins in white wines were summarized, and the application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various clarification techniques were also concluded,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support for the theoretical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of the protein stability in white wines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hite wine PROTEIN HAZE BENTONITE STABILIZATION
下载PDF
降解氨基甲酸乙酯酿酒酵母的筛选及其应用
3
作者 夏尚帆 李奎 +1 位作者 王文武 张惠玲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45-151,共7页
以宁夏5个产区的酿酒葡萄为原料筛选可以降解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且具有优良酿酒特性的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酿酒酵母。初筛试验获得了10株酵母,复筛试验以EC作为唯一氮源筛选出6株EC降解能力较好的酵母菌株,最后通过产气试... 以宁夏5个产区的酿酒葡萄为原料筛选可以降解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EC)且具有优良酿酒特性的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酿酒酵母。初筛试验获得了10株酵母,复筛试验以EC作为唯一氮源筛选出6株EC降解能力较好的酵母菌株,最后通过产气试验和耐受性试验筛选出了2株发酵性能较好的菌株。经过18S 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后确定这2个菌株为酿酒酵母。使用筛选出的2个菌株发酵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并以商业酵母作为对照,测定其理化指标及EC含量;再通过GC-MS分析其香气物质并结合感官评价最终筛选出具有优良酿酒特性和降解EC功效的红葡萄酒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NXSC2和白葡萄酒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NXSC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甲酸乙酯 菌种筛选 红葡萄酒 白葡萄酒 菌种鉴定
原文传递
贺兰山东麓‘霞多丽’干白葡萄酒发酵过程中香气成分与特征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郑明朋 李亚军 +4 位作者 张众 何曦 陈方圆 陈建胜 张军翔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88-195,共8页
为研究贺兰山东麓‘霞多丽’干白葡萄酒发酵过程中香气成分与特征的变化规律,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感官定量描述... 为研究贺兰山东麓‘霞多丽’干白葡萄酒发酵过程中香气成分与特征的变化规律,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感官定量描述分析法(quantitative descriptive analysis,QDA)对发酵过程中酒样的挥发性成分和嗅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发酵的进行,香气成分总量、高级醇、脂肪酸以及类异戊二烯类物质含量均呈递增趋势,并在发酵结束时达到最大值;酯类物质总量在第10天达到最大值,在发酵结束时略有降低;醛酮类物质总量在第6天达到最大值,随后逐渐降低。葡萄汁的香气特征以甜香为主,随着发酵的进行,出现了梨、苹果、桃子、甜瓜、菠萝、香蕉、柑橘、柠檬、蜂蜜、坚果和洋槐花的香气特征并逐渐增强;桃子、甜瓜、蜂蜜、坚果、柑橘的香气特征评分在第8天到达最大值,梨、苹果、菠萝、香蕉、柠檬的香气特征评分在第10天到达最大值,洋槐花的香气特征评分在发酵结束时到达最大值。该研究为‘霞多丽’干白葡萄酒香气成分与特征的调控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霞多丽’干白葡萄酒 香气成分 香气特征 发酵过程
下载PDF
‘龙眼’葡萄酒微生物变化及与挥发性香气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罗飞 师旭 +2 位作者 王颉 庞永宏 赵彦敏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以‘龙眼’葡萄为原料,通过高通量测序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干白葡萄酒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演替和挥发性香气变化进行了监测。得到相对含量>1%的优势细菌20种、真菌6种;鉴定出挥发性香气28种。利用正交偏最小二... 以‘龙眼’葡萄为原料,通过高通量测序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干白葡萄酒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演替和挥发性香气变化进行了监测。得到相对含量>1%的优势细菌20种、真菌6种;鉴定出挥发性香气28种。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R^(2)>0.5,Q^(2)>0.5)和Spearman(|R|>0.7)对优势微生物与挥发性香气化合物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龙眼’干白葡萄酒发酵过程中VIP>1的细菌11种,真菌2种;其中4种细菌和1种真菌与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香气呈显著正相关,特别是地芽孢杆菌属(Geobacillus)、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嗜热厌氧杆菌属(Thermoanaerobacterium)与乙酸癸酯、乙酸苯乙酯、4-萜烯醇、β-大马士革酮、乙酸苯乙酯和癸酸异戊酯等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干白葡萄酒 微生物群落 挥发性香气 相关性
下载PDF
不同果肉含量对龙眼干白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薛楚然 陈佳威 +7 位作者 张莹辉 傅晓方 赵晓宁 郜成军 凌翰 郑紫淼 王文祺 杨学威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8-184,共7页
葡萄原料的前处理方式对葡萄酒的发酵特性及感官品质有重要影响。该研究以龙眼葡萄为研究材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连用技术(HS-SPME/GC-MS)对三组不同果肉含量的葡萄汁发酵酿制的葡萄酒进行理化指标和香气成分检测,并... 葡萄原料的前处理方式对葡萄酒的发酵特性及感官品质有重要影响。该研究以龙眼葡萄为研究材料,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连用技术(HS-SPME/GC-MS)对三组不同果肉含量的葡萄汁发酵酿制的葡萄酒进行理化指标和香气成分检测,并探讨了不同果肉含量的葡萄酒发酵特性及感官品质,以期改良龙眼干白葡萄酒的风味特征。结果表明:对照组(100%澄清汁)、R1(30%果肉+70%澄清汁)、R2(50%果肉+50%澄清汁)和R3处理组(80%果肉+20%澄清汁)的酒精发酵时间分别为20 d、18 d、16.5 d和16 d;R1、R2和R3处理组的干浸出物含量相比于对照组分别提升了8.2%、10.2%和13.7%;带果肉葡萄汁的处理组中酯类、酸类和萜烯类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R1、R2和R3处理组中气味活力值(OAV)>1的物质分别有3种、6种、4种、4种,OAV总和分别为16.92、75.86、32.75和30.62。综上,R1(30%果肉+70%澄清汁)处理组发酵的龙眼干白葡萄酒,其风味物质种类、含量以及感官评分均为最高,并具有更为丰富的特征香气类型,如花香、脂肪、奶酪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干白葡萄酒 果肉含量 香气 发酵特性 感官品评
下载PDF
碣石山产区不同白葡萄品种性状及葡萄酒风味品质分析
7
作者 凌梦琪 王诗 +5 位作者 时同华 华玉波 石英 段长青 崔彦志 兰义宾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12-119,I0002,I0003,共10页
该文通过调查农艺学性状及病虫害分析葡萄品种适应性,结合相应葡萄酒挥发性物质与感官分析(选择合适项目法和定量描述性分析法),探究碣石山产区主栽白色酿酒葡萄品种‘霞多丽’、‘维欧尼’、‘胡桑’、‘阿拉奈尔’和‘小芒森’的酿酒... 该文通过调查农艺学性状及病虫害分析葡萄品种适应性,结合相应葡萄酒挥发性物质与感官分析(选择合适项目法和定量描述性分析法),探究碣石山产区主栽白色酿酒葡萄品种‘霞多丽’、‘维欧尼’、‘胡桑’、‘阿拉奈尔’和‘小芒森’的酿酒特点。结果表明,5个品种农艺学性状表现良好,仅‘胡桑’抗病性较差,受绿盲蝽侵害较重,需相应防治措施。‘霞多丽’和‘维欧尼’酯类物质的浓度较高,表现为柑橘、柠檬、菠萝、香蕉和核果香气。‘胡桑’萜烯、降异戊二烯和一些酯类物质的浓度较高,表现为甜瓜、哈密瓜、苹果、梨、糖渍水果和花香。‘阿拉奈尔’C6/C9类、萜烯、苯类和内酯类物质的浓度较高,表现为青苹果、植物和花香。‘小芒森’高级醇、脂肪酸和果香硫醇类物质的浓度较高,表现为百香果、西柚、蜂蜜、坚果、矿物、动物皮毛、肉桂和煤油香气。根据《全球葡萄酒中国鉴评体系》,‘小芒森’整体品质得分较高,在碣石山产区可酿造成品质优良的甜型葡萄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色酿酒葡萄品种 碣石山产区 农艺学性状 病虫害调查 挥发性物质 感官
下载PDF
一种白酒酿造冷却器余热利用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8
作者 韩飞飞 谢国排 +2 位作者 刘晓佳 王新生 郝欢 《酿酒》 CAS 2023年第4期123-125,共3页
公司现有的风机冷凝器工作时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机体发热,尤其是冷凝器前体表面发烫,造成冷凝效果不佳,能源浪费,冷凝器使用寿命缩短,不利于白酒风味的保存。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与分析了一种白酒酿造冷凝器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水箱、水泵... 公司现有的风机冷凝器工作时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机体发热,尤其是冷凝器前体表面发烫,造成冷凝效果不佳,能源浪费,冷凝器使用寿命缩短,不利于白酒风味的保存。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与分析了一种白酒酿造冷凝器余热利用装置,包括水箱、水泵、蓄水池、水箱出水管和进水管等部分组成。将冷凝器工作时产生的余热进行充分利用,实现余热再利用,制得的热水可供生产使用,达到了安全、节气、节电、提高蒸馏效率、延长酿酒冷却器的使用的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酒酿造 冷却器 余热利用
下载PDF
不同容器陈酿‘雷司令’干白葡萄酒理化品质及香气成分分析
9
作者 师旭 李长征 +4 位作者 李福东 王海绮 乔岩 吴春杰 于庆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2-188,共7页
该研究以‘雷司令’葡萄为原料制备‘雷司令’干白葡萄酒。以酒精发酵结束酒样为对照(D),以四川自贡挂釉陶罐(ZG)、江苏宜兴紫砂陶罐(YX)、不锈钢罐(GG)为陈酿容器陈酿6个月,测定其理化指标及挥发性香气成分变化,并对挥发性香气成分进... 该研究以‘雷司令’葡萄为原料制备‘雷司令’干白葡萄酒。以酒精发酵结束酒样为对照(D),以四川自贡挂釉陶罐(ZG)、江苏宜兴紫砂陶罐(YX)、不锈钢罐(GG)为陈酿容器陈酿6个月,测定其理化指标及挥发性香气成分变化,并对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结果表明,不同样品的总糖、总酸、酒精度和挥发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共检出挥发性香气成分82种,其中,醇类13种,脂肪酸类5种,乙酸酯类10种,脂肪酸乙酯类19种,其他酯类19种,萜烯类11种,酮类3种,醛类2种;OPLS-DA结果表明,样品ZG6和YX6挥发性香气成分相对含量与样品GG6存在较大差异;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值>1结合t检验P值<0.05共鉴定出24种香气差异标记物,样品YX6中蒎烯等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样品ZG6中β-大马士酮和石竹烯醇等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司令’干白葡萄酒 陶罐 陈酿 挥发性香气成分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白葡萄酒中功能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张娟 滕瑞男 +3 位作者 陈家豪 蔡凤娇 张瑞景 何超 《酿酒》 CAS 2023年第1期16-21,共6页
白葡萄酒是以白葡萄或红皮白肉的葡萄为原料,经榨汁、发酵、勾调等工艺制成的酒精饮料,具有果香浓郁、酒体醇厚、口感圆润清爽、香气成分丰富等特点。系统的介绍了白葡萄酒中白黎芦醇、单宁、黄酮、原花青素以及有机酸等功能性成分的种... 白葡萄酒是以白葡萄或红皮白肉的葡萄为原料,经榨汁、发酵、勾调等工艺制成的酒精饮料,具有果香浓郁、酒体醇厚、口感圆润清爽、香气成分丰富等特点。系统的介绍了白葡萄酒中白黎芦醇、单宁、黄酮、原花青素以及有机酸等功能性成分的种类和功效,并分析了生产工艺对其含量的影响,为白葡萄酒功能性成分的深入研究和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葡萄酒 功能性成分 白黎芦醇 单宁 原花青素
下载PDF
酒糟废弃液固形物(JDDS)对小白鼠和白羽肉鸡的影响
11
作者 李会凤 王君卓然 +3 位作者 程科元 李豪 吴梦婷 兰云贤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9-87,共9页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酒糟废弃液固形物(JDDS)对小白鼠和白羽肉鸡的影响。试验1:选取21日龄雄性昆明小白鼠36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基础日粮)、5%水平组(基础日粮+5%JDDS),10%水平组(基础日粮+10%JDDS)和15%水平组(基础...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酒糟废弃液固形物(JDDS)对小白鼠和白羽肉鸡的影响。试验1:选取21日龄雄性昆明小白鼠36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基础日粮)、5%水平组(基础日粮+5%JDDS),10%水平组(基础日粮+10%JDDS)和15%水平组(基础日粮+15%JDDS)。预饲期5 d,正试期24 d,测定小白鼠的生产性能。试验2:选取1日龄Cobb白羽肉鸡135只,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分别为对照组(基础日粮)、4%水平组(4%JDDS+96%基础日粮)和8%水平组(8%JDDS+92%基础日粮+300 mg/kg复合酶)。试验期42 d,测定肉鸡21、42日龄的生产性能指标及42日龄的屠宰性能、肉品质、免疫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①日粮中添加JDDS(21.53%CP)对小鼠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没有显著影响(P>0.05);平均日增重(ADG)随JDDS剂量增加呈增加的趋势,15%水平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5%水平组(P<0.05);料重比(F/G)随JDDS剂量增加呈降低趋势,15%水平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②1~42日龄阶段,添加JDDS(30.31%CP)可显著降低白羽肉鸡的ADFI(P<0.05),4%水平组的ADG显著高于对照组与8%水平组(P<0.05),F/G显著低于对照组与8%水平组(P<0.05)。屠宰性能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胸肌pH45 min、pH24 h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8%水平组胸肌滴水损失和胸腺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4%水平组(P<0.05),新城疫抗体效价显著低于4%水平组(P<0.05)。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8%水平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添加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抗氧化力(T-AOC)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尿酸8%水平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和4%水平组(P<0.05);谷丙转氨酶活性添加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表明,粗蛋白含量为20%的JDDS在小白鼠日粮中的添加量宜控制在10%以下,粗蛋白含量为30%的JDDS在肉鸡饲料中的添加量应小于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糟废弃液固形物(JDDS) 白羽肉鸡 小白鼠 生产性能 屠宰性能 免疫性能指标 血清生化指标
下载PDF
干白葡萄酒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及其与总酚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26
12
作者 胡博然 阴淑贞 +3 位作者 闻雯 朱勇 孙腾飞 李福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0-65,共6页
利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对不同品种的干白葡萄酒抗氧化特性进行研究,并分析干白葡萄酒总酚含量与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选择ESR测定条件为:干白葡萄酒稀释倍数为30倍,反应时间10min;运用Origin 8.0绘图和数据分析软... 利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对不同品种的干白葡萄酒抗氧化特性进行研究,并分析干白葡萄酒总酚含量与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选择ESR测定条件为:干白葡萄酒稀释倍数为30倍,反应时间10min;运用Origin 8.0绘图和数据分析软件对电子自旋共振波谱图进行积分,得到不同品种干白葡萄酒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用Folin-ciocalteus比色法测定总酚含量,长相思葡萄酒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最强可达到68%,其总酚含量为311mg/L;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与总酚含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白葡萄酒 电子自旋共振(ESP) DPPH 总酚含量
下载PDF
霞多丽干白葡萄酒品种香和发酵香成分变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5
13
作者 胡博然 徐文彪 +1 位作者 杨新元 李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91-194,共4页
本研究对确立宁夏贺兰山东麓原产地葡萄酒质量的感官体系标准,以及对葡萄酒生产工艺优化和质量评价有着重要实用价值。采用溶液萃取法提取霞多丽品种果实与干白发酵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 本研究对确立宁夏贺兰山东麓原产地葡萄酒质量的感官体系标准,以及对葡萄酒生产工艺优化和质量评价有着重要实用价值。采用溶液萃取法提取霞多丽品种果实与干白发酵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实验结果:果实和干白葡萄酒中分别分离出81和33个峰,鉴定出78和32个香气化学成分,共占其色谱流出组分总量的98.89%和98.97%;成熟果实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是2-呋喃甲醛等脂肪醛、2-呋喃乙酮等脂肪酮和十六碳酸等脂肪羧酸类。经过发酵工艺处理原酒中挥发性物质,主要有3-甲基丁醇、丁二酸二乙酯、辛酸、苯乙醇等。相对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种类相似,而微量特征香气成分差异较为显著,从而构成不同产区同一品种葡萄酒相似和独特香气与风格。本结果将对不同原产区优质葡萄酒酿造工艺生产,最大限度的释放游离态芳香物质的能力,提高干白葡萄酒的果香,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霞多丽葡萄 干白葡萄酒 香气成分变化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下载PDF
测定啤酒和白葡萄酒中有机酸的离子排斥色谱法 被引量:17
14
作者 田鹏 徐烨 +4 位作者 邓桂春 洪梅 李凯 宋溪明 梁志德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8-70,共3页
研究了离子排斥色谱法分离测定啤酒和白葡萄酒中有机酸 ;选用常见的盐酸溶液作淋洗液 ,以四丁基氢氧化铵为再生液 ,考察了淋洗液浓度、流量等因素对分离和测定的影响 ,对啤酒和白葡萄酒中常见有机酸在阴离子排斥色谱柱上的保留行为进行... 研究了离子排斥色谱法分离测定啤酒和白葡萄酒中有机酸 ;选用常见的盐酸溶液作淋洗液 ,以四丁基氢氧化铵为再生液 ,考察了淋洗液浓度、流量等因素对分离和测定的影响 ,对啤酒和白葡萄酒中常见有机酸在阴离子排斥色谱柱上的保留行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通过试验确定最佳的色谱条件为盐酸浓度1.10mmol/L ,流量0.80mL/min;四丁基氢氧化铵浓度5.0mmol/L ,流量1.10mL/min ;并在该条件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定 有机酸 啤酒 白葡萄酒 离子排斥色谱法
下载PDF
葡萄酒中白藜芦醇的HPLC测定 被引量:43
15
作者 王华 尉亚辉 +1 位作者 王庆俐 刘树文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83-87,共5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葡萄酒中白藜芦醇(T-RESVERATROL)的含量。葡萄酒样品经0.45μm超滤后可直接进样测定;采用乙晴-水流动相进行1∶9~9∶1梯度洗脱,在波长306nm下检测。试验结果表明...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葡萄酒中白藜芦醇(T-RESVERATROL)的含量。葡萄酒样品经0.45μm超滤后可直接进样测定;采用乙晴-水流动相进行1∶9~9∶1梯度洗脱,在波长306nm下检测。试验结果表明,供试酒样中干红葡萄酒中白藜芦醇含量为0.6319~1.8818mg/L,高于干白葡萄酒中白藜芦醇的含量(0.1271~0.2559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白葡萄酒 干红葡萄酒 白藜芦醇 HPLC 葡萄酒
原文传递
分散液液微萃取-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葡萄酒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被引量:15
16
作者 周建科 唐翠苓 +1 位作者 韩朝家 李向梅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7期164-166,共3页
分散液液微萃取法处理样品,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白葡萄酒中拟除虫菊酯类(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联苯菊酯)农药残留。二氯甲烷作萃取剂,乙醇作分散剂。色谱条件:反相C18色谱柱,甲醇∶乙腈∶水(10∶75∶15,体积比)为流动相,流... 分散液液微萃取法处理样品,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白葡萄酒中拟除虫菊酯类(氟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联苯菊酯)农药残留。二氯甲烷作萃取剂,乙醇作分散剂。色谱条件:反相C18色谱柱,甲醇∶乙腈∶水(10∶75∶15,体积比)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210nm紫外检测。在0.05μg/mL^50.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3。平均回收率为83.20%~102.71%,相对标准偏差为1.47%~3.24%,检出限为1.00μg/L^2.00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液液微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 白葡萄酒 拟除虫菊酯
下载PDF
采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测定白酒中乙醇含量 被引量:12
17
作者 吕慧英 李高阳 +2 位作者 范伟 刘咏红 单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107-109,共3页
采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对白酒中的乙醇含量进行直接测定,比较采用单波数、单峰区间和多个特征峰区间的不同模型预测结果。结果表明,采用800~1150cm^-1区间建立模型预测结果最佳。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为0.4537,预测均方根误差(R... 采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对白酒中的乙醇含量进行直接测定,比较采用单波数、单峰区间和多个特征峰区间的不同模型预测结果。结果表明,采用800~1150cm^-1区间建立模型预测结果最佳。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为0.4537,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5575。采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可以实现白酒中乙醇含量的快速无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白酒 乙醇含量 特征光谱区间
下载PDF
不同工艺对‘关口’葡萄干白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沙沙 陈红梅 +3 位作者 董喆 周亚丽 尹何南 袁春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38-145,共8页
目的:采用不同酿造工艺技术对‘关口’葡萄进行干白葡萄酒的酿造,揭示不同果皮浸渍工艺对‘关口’葡萄干白葡萄酒的影响,以期最大程度地发挥‘关口’葡萄的深加工可能性。方法:分别对‘关口’葡萄进行发酵前的果皮浸渍(fermentation bef... 目的:采用不同酿造工艺技术对‘关口’葡萄进行干白葡萄酒的酿造,揭示不同果皮浸渍工艺对‘关口’葡萄干白葡萄酒的影响,以期最大程度地发挥‘关口’葡萄的深加工可能性。方法:分别对‘关口’葡萄进行发酵前的果皮浸渍(fermentation before skin contact,FbSC)、带皮发酵(fermentation on skins,FoS),以澄清汁发酵作对照处理,测定各处理所得葡萄酒的基本理化指标、酚类物质、香气成分,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采用FbSC和FoS工艺所得葡萄酒的pH值均增加,可滴定酸质量浓度均降低;对于采用FoS工艺所得的葡萄酒,其总酚、总黄酮、总黄烷醇、单体酚的质量浓度显著高于采用FbSC工艺所得的葡萄酒和对照组的葡萄酒(P<0.05),香气成分总质量浓度则显著低于FbSC组和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采用FbSC和FoS工艺所得葡萄酒的香气成分中的酸类和酯类物质质量浓度显著降低(P<0.05),醇类和萜烯类物质质量浓度显著增大(P<0.05)。另外,经过FbSC与FoS处理后,‘关口’葡萄干白葡萄酒的香气由以果香等香气为主转化为以果干、蜂蜜及成熟水果类香气为主;并且在澄清度、颜色、香气质量、口感纯正度、口感浓度、口感持久性、口感质量、整体平衡性等方面也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果皮浸渍处理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关口’葡萄干白葡萄酒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皮浸渍 香气成分 '关口’葡萄干白葡萄酒 酚类物质
下载PDF
白葡萄酒废酵母蛋白及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屈慧鸽 于小飞 +3 位作者 张玉香 程显好 王晓玲 杨建志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15-318,共4页
本实验主要研究了从白葡萄酒废酵母中提取蛋白和多糖的方法。结果表明:经处理后的酵母悬浮液在超声波功率600W,作用时间4s,间歇时间2s,作用90次的条件下,促溶效果最好。经超声波处理后,再添加0.6%(W/V)的木瓜蛋白酶,在55℃,pH5.5下,反... 本实验主要研究了从白葡萄酒废酵母中提取蛋白和多糖的方法。结果表明:经处理后的酵母悬浮液在超声波功率600W,作用时间4s,间歇时间2s,作用90次的条件下,促溶效果最好。经超声波处理后,再添加0.6%(W/V)的木瓜蛋白酶,在55℃,pH5.5下,反应时间为30h,提取液中蛋白含量达到9.84g/L。提取蛋白后的残渣,用碱法提取多糖,含量达58.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葡萄酒废酵母 蛋白 多糖 超声波 木瓜蛋白酶
下载PDF
爱格丽干白葡萄酒发酵过程中典型乙酸酯的生成动力学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运奎 汪兴杰 +3 位作者 靳国杰 宋鸿聪 刘浩 陶永胜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360-367,共8页
为建立干白葡萄酒中重要乙酸酯的生成动力学模型,以爱格丽葡萄为原料,接种酿酒酵母,按常规工艺酿造干白葡萄酒。发酵过程中监测乙醇和乙酸含量变化,并定时取样进行目标香气物质(异戊醇、苯乙醇、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和乙酸苯乙酯)的SPM... 为建立干白葡萄酒中重要乙酸酯的生成动力学模型,以爱格丽葡萄为原料,接种酿酒酵母,按常规工艺酿造干白葡萄酒。发酵过程中监测乙醇和乙酸含量变化,并定时取样进行目标香气物质(异戊醇、苯乙醇、乙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和乙酸苯乙酯)的SPME-GC-MS分析,建立目标香气物质的香气活性值变化曲线,同时从经典化学反应动力学角度构建目标香气物质的生成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乙酸异戊酯在发酵过程中表现出香气活性,乙酸苯乙酯仅在最大检出量时表现香气活性,乙酸乙酯检出量一直低于嗅觉阈值。目标香气物质从开始生成至达到最大生成量的含量变化均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R2>0.95,P<0.001)。模型揭示出,乙酸乙酯的生成与乙醇和乙酸具有同时性,乙酸异戊酯和乙酸苯乙酯的生成分别相对于异戊醇和苯乙醇有延滞效应。结合零级动力学模型特征,为增强葡萄酒的花香和果香特征,可尝试在爱格丽葡萄汁发酵旺盛的香气物质半生成期,调控促进乙酸乙酯和乙酸苯乙酯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白葡萄酒 香气物质 乙酸酯 生成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