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Underground Stem Tissue Structure and Agronomic Traits of Different Populations of Wild Houttuynia cordata Thumb
1
作者 Can CHEN Huang HUANG +2 位作者 Huabin ZHENG Guangxiang DENG Tianxi WANG 《Medicinal Plant》 2017年第6期51-55,共5页
[Objectives] To study the underground stem tissue structure and agronomic traits of different populations of wild Houttuynia cordata Thumb. [Methods] 8 different populations of wild Houttuynia cordata Thumb. in southe... [Objectives] To study the underground stem tissue structure and agronomic traits of different populations of wild Houttuynia cordata Thumb. [Methods] 8 different populations of wild Houttuynia cordata Thumb. in southern China were selected,the preliminary study was carried out about underground stem tissue structure( stem wall thickness,underground stem cross section diameter,medullary cavity,large vascular bundle area,small vascular bundle area,and number of vascular bundles),and main agronomic traits of aboveground and underground parts. [Result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underground stem tissue structure and agronomic traits of some populations of wild Houttuynia cordata Thumb. [Conclusions] From comparison,it reached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populations of wild Houttuynia cordata Thumb. in Kunming of Yunnan,Hechuan of Chongqing,and Nanning of Guangxi showed better underground stem tissue structure and agronomic traits. The results are expected to provide certain guidance for cultivation,reasonable development,and utilization of wild populations of Houttuynia cordata Thum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fferent populations wild Houttuynia cordata THUMB UNDERGROUND stem Tissue structure AGRONOMIC traits Comparison
下载PDF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throughout the animal kingdom:Availability and applications 被引量:6
2
作者 Lais Vicari de Figueiredo Pessoa Fabiana Fernandes Bressan Kristine Karla Freude 《World Journal of Stem Cells》 SCIE 2019年第8期491-505,共15页
Up until the mid 2000s, the capacity to generate every cell of an organism was exclusive to embryonic stem cells. In 2006, researchers Takahashi and Yamanaka developed an alternative method of generating embryonic-lik... Up until the mid 2000s, the capacity to generate every cell of an organism was exclusive to embryonic stem cells. In 2006, researchers Takahashi and Yamanaka developed an alternative method of generating embryonic-like stem cells from adult cells, which they coined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 Such iPSCs possess most of the advantages of embryonic stem cells without the ethical stigma associated with derivation of the latter. The possibility of generating “custom-made” pluripotent cells, ideal for patient-specific disease models, alongside their possible applications in regenerative medicine and reproduction, has drawn a lot of attention to the field with numbers of iPSC studies published growing exponentially. IPSCs have now been generated for a wide variety of specie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mouse, human, primate, wild felines, bovines, equines, birds and rodents, some of which still lack well-established embryonic stem cell lines. The paucity of robust characterization of some of these iPSC lines as well as the residual expression of transgenes involved in the reprogramming process still hampers the use of such cells in species preservation or medical research, underscoring the requirement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s. Here, we provide an extensive overview of iPSC generated from a broad range of animal species including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and limi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URIPOTENCY EMBRYONIC stem cell REPROGRAMMING ANIMAL wild Induced pluripotency
下载PDF
中国野生大豆(Glycine soja)茎叶性状的多态性及其地理分布 被引量:21
3
作者 庄炳昌 徐航 +3 位作者 王玉民 路琴华 徐豹 李福山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583-586,共4页
对5279份中国野生大豆资源主茎明显程度、叶形、茸毛颜色等茎叶性状的多态性及其地理分布进行了分析。发现在中国野生大豆资源中,主茎不明显、蔓生型基因型为主,叶形以卵圆形和椭圆形为主,茸毛色以棕色为主。并发现大豆籽粒大小与茎叶... 对5279份中国野生大豆资源主茎明显程度、叶形、茸毛颜色等茎叶性状的多态性及其地理分布进行了分析。发现在中国野生大豆资源中,主茎不明显、蔓生型基因型为主,叶形以卵圆形和椭圆形为主,茸毛色以棕色为主。并发现大豆籽粒大小与茎叶性状有密切关系,即随着大豆百粒重的增加,主茎明显、卵圆形叶、灰茸毛基因型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茎叶性状 多样性 地理分布 大豆
下载PDF
五种菊花近缘植物组织培养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晨卉 王艳芳 +4 位作者 陈素梅 刘思余 滕年军 兰伟 陈发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0-35,共6页
以紫花野菊变种、纪伊潮菊、龙脑菊、那贺川野菊和矶菊5个菊花近缘种属植物无菌苗为试材,进行了茎段离体快繁体系和离体叶片不定芽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茎段增殖培养基分别为:紫花野菊变种,MS+1.0 mg.L-16-BA+(0.05~0.10)mg.L-1I... 以紫花野菊变种、纪伊潮菊、龙脑菊、那贺川野菊和矶菊5个菊花近缘种属植物无菌苗为试材,进行了茎段离体快繁体系和离体叶片不定芽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茎段增殖培养基分别为:紫花野菊变种,MS+1.0 mg.L-16-BA+(0.05~0.10)mg.L-1IBA;纪伊潮菊,MS+2.0 mg.L-1KT+0.1 mg.L-1NAA;龙脑菊,MS+0.5 mg.L-1KT+0.1 mg.L-1NAA;那贺川野菊,MS+1.0 mg.L-1KT+0.1 mg.L-1NAA;矶菊,MS+2.0 mg.L-16-BA+0.1 mg.L-1NAA。紫花野菊变种、纪伊潮菊、龙脑菊、那贺川野菊试管苗适宜生根培养基是1/2MS;矶菊试管苗适宜生根培养基为1/2MS+0.2 mg.L-1NAA。5个材料试管苗离体叶片愈伤组织诱导率均较高,但不定芽的诱导率则因基因型而异,仅那贺川野菊和矶菊能诱导出不定芽。那贺川野菊在MS+0.5 mg.L-1KT+0.1 mg.L-1NAA培养基上不定芽的再生率和增殖系数均最高,分别为75.0%和3.4;而矶菊在MS+1.0 mg.L-16-BA+0.5 mg.L-1NAA培养基上的不定芽再生率和增殖系数最高,分别达80.0%和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近缘植物 茎段 叶片 组织培养
下载PDF
中国野生葡萄组织培养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张剑侠 王贺飞 +1 位作者 徐炎 王跃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460-463,共4页
对中国野生山葡萄左山-1、左山-2、燕山葡萄燕山-1和秋葡萄平利-7的叶片、叶柄、茎段及单芽茎段进行了离体培养研究。诱导左山-1叶片分化出不定芽的培养基为MS+BA5.0mg/L+NAA0.1mg/L,诱导率2.5%;诱导平利-7叶柄分化出不定芽的培养基为M... 对中国野生山葡萄左山-1、左山-2、燕山葡萄燕山-1和秋葡萄平利-7的叶片、叶柄、茎段及单芽茎段进行了离体培养研究。诱导左山-1叶片分化出不定芽的培养基为MS+BA5.0mg/L+NAA0.1mg/L,诱导率2.5%;诱导平利-7叶柄分化出不定芽的培养基为MS+BA7.0mg/L+NAA0.1mg/L,诱导率1.95%;诱导左山-1、燕山-1和平利-7茎段分化出不定芽的培养基与叶柄相同,但诱导率相对较高,分别为8.25%、4.88%和6.49%;应用这一培养基对平利-7、左山-2的单芽茎段进行培养,丛状不定芽的诱导率均为100%。不定芽继代培养基为MS+BA0.5mg/L+IBA0.2mg/L;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1~0.2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野生葡萄 组织培养 培养基 种质资源 遗传转化
下载PDF
中国野生葡萄的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 被引量:23
6
作者 张剑侠 王跃进 +4 位作者 李沛玲 张今今 潘学军 徐炎 唐海波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0-93,共4页
以中国野生葡萄 12个种 2 2个株系的单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了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 ,除塘尾刺葡萄外所有株系在MS +BA 0 5~ 1 0mg·L-1+IBA 0 2mg·L-1中均有较好的萌芽效果 ,并在 1/2MS +IBA 0 1~ 0 2mg·... 以中国野生葡萄 12个种 2 2个株系的单芽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了离体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 ,除塘尾刺葡萄外所有株系在MS +BA 0 5~ 1 0mg·L-1+IBA 0 2mg·L-1中均有较好的萌芽效果 ,并在 1/2MS +IBA 0 1~ 0 2mg·L-1中继代生根良好。少数株系的适宜继代与生根培养基为 1/2MS +IBA 0 1~0 2mg·L-1+NAA 0 0 2mg·L-1。另外 ,株系白河 - 35 - 1、华东葡萄 (株系名未定 )、留坝 - 7、左山 - 1、安林 - 3、燕山 - 1、广西 - 1、广西 - 2和泰山 - 1的外植体在 1/2MS +IBA 0 2mg·L-1中具萌芽和生根的双重作用 ,可一次成苗。采用珍珠岩和营养土两步炼苗 ,成活率可达 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野生葡萄 离体培养 快繁技术 单芽茎段 外植体 培养基
下载PDF
新疆野生樱桃李(Prunus cerasifera)茎段与叶片培养及其植株再生 被引量:22
7
作者 刘崇琪 陈学森 +4 位作者 吴传金 张红 崔孝平 石俊 郭梁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9-53,F0004,共6页
以新疆野生樱桃李为材料,研究了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及配比、蔗糖浓度等多种因素对茎段腋芽萌发与生长、增殖以及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影响,建立了其叶片再生体系。结果表明,1)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IAA0.4mg/L+6-BA0.8mg/L... 以新疆野生樱桃李为材料,研究了基本培养基、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及配比、蔗糖浓度等多种因素对茎段腋芽萌发与生长、增殖以及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影响,建立了其叶片再生体系。结果表明,1)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IAA0.4mg/L+6-BA0.8mg/L较适合于樱桃李茎段腋芽的萌发与生长培养;2)正交试验筛选出不定芽的最佳增殖培养基为3/4MS+IAA0.5mg/L+6-BA1.0mg/L+蔗糖30g/L;3)ZT诱导不定芽再生的效果好于6-BA,ZT1.5mg/L+IBA0.05mg/L为诱导不定芽再生的最适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4)暗培养为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必要条件,在最适不定芽再生的培养基上,暗培养14d的不定芽再生效果最好;5)樱桃李不定梢的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0.4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樱桃李 茎段腋芽 叶片 植株再生
下载PDF
淀山湖区域茭白种植模式氮、磷流失规律及负荷特征 被引量:11
8
作者 王振旗 沈根祥 +3 位作者 钱晓雍 朱江 陈俭 朱英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4-38,共5页
在常规施肥条件下,通过大田小区径流试验研究了淀山湖区域特有的茭白水稻轮作和茭白单作种植模式的氮、磷流失规律及污染负荷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氮、磷面源污染物排放主要集中在6—9月,排水TN平均质量浓度最高可达130.0 mg.L^-1,以N... 在常规施肥条件下,通过大田小区径流试验研究了淀山湖区域特有的茭白水稻轮作和茭白单作种植模式的氮、磷流失规律及污染负荷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氮、磷面源污染物排放主要集中在6—9月,排水TN平均质量浓度最高可达130.0 mg.L^-1,以NH4^+-N流失为主,主要来源于化肥施用;茭白生长期内,排水TP平均质量浓度为0.104~0.777 mg.L^-1,以颗粒态磷为主,约占TP总量的73.5%~90.3%(除8月外)。茭白水稻轮作和茭白单作模式TN污染负荷分别为134.8和88.6 kg.hm^-2.a^-1,均高于太湖流域其他几种种植模式;而TP污染负荷则分别为1.52和1.06 kg.hm^-2.a^-1,低于太湖流域常见种植模式的平均水平。氮肥施用及氮素流失控制应作为淀山湖区域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山湖 茭白 氮磷流失 面源污染负荷
下载PDF
大豆分枝数和叶柄夹角的相关野生片段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吴彬 何庆元 +4 位作者 杨红燕 向仕华 赵团结 邢光南 盖钧镒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4749-4758,共10页
【目的】从以栽培大豆为遗传背景的野生大豆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群体中检测出与分枝数和叶柄夹角有关的野生片段,估计其遗传效应,为未来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提供材料基础。【方法】利用由151个家系组成的野生大豆CSSL群体(SojaCSSLP1)... 【目的】从以栽培大豆为遗传背景的野生大豆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群体中检测出与分枝数和叶柄夹角有关的野生片段,估计其遗传效应,为未来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提供材料基础。【方法】利用由151个家系组成的野生大豆CSSL群体(SojaCSSLP1),通过单标记分析、区间作图、完备复合区间作图和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复合区间作图等四种定位方法,结合与轮回亲本有显著差异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间相互比对,检测与分枝数和叶柄夹角相关的野生片段。【结果】累计共检测到3个分枝数相关的野生等位变异/片段和5个叶柄夹角相关野生等位变异/片段,其中与分枝数相关的Sat_160野生片段和与叶柄夹角相关的Sat_286野生片段能分别被所有方法检测到。在这些QTL/片段中,Sat_286位点最高能解释22%的叶柄夹角表型变异;在所有检测到的位点(片段)上,来自野生大豆的等位基因均具有正向的加性效应,这与2个亲本的表型差异相吻合。【结论】所发现的3个分枝数和5个叶柄夹角野生等位变异/片段均来自未报道的QTL/片段,体现了野生大豆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 分枝数 叶柄夹角 株型
下载PDF
大豆结荚习性、荚色和种皮色相关野生片段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吴彬 何庆元 +4 位作者 杨红燕 向仕华 邢光南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55-1163,共9页
结荚习性、荚色和种皮色是大豆的重要形态性状,与进化密切相关。利用由151个家系组成的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群体(SojaCSSLP1),通过不同表型CSSL组间比对,分别检测到与结荚习性、荚色和种皮色相... 结荚习性、荚色和种皮色是大豆的重要形态性状,与进化密切相关。利用由151个家系组成的野生大豆(Glycine soja Sieb et Zucc.)染色体片段代换系(CSSL)群体(SojaCSSLP1),通过不同表型CSSL组间比对,分别检测到与结荚习性、荚色和种皮色相关的1、3和2个野生片段(基因)。其中,5个野生片段(基因)分别与前人在栽培豆中检测到的无限结荚Dt1、荚色L1、荚色L2、绿种皮G和黑种皮i基因相对应,说明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间、栽培大豆与栽培大豆间在这些片段上均存在等位变异分化,是与大豆进化相关的基因/片段。另一个与荚色相关的Satt273野生片段能使大豆表现黑荚,可能是本研究的新发现,但还需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 荚色 结荚习性 种皮色
下载PDF
连续3年UV-B辐射对10个割手密无性系株高、茎径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祖艳群 李元 +3 位作者 秦丽 何永美 王海云 李富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10期503-508,共6页
研究了大田栽培和自然光条件下,连续3年模拟紫外辐射(UV—B,280~315nm)增加对10个割手密无性系伸长期株高和茎径的影响。结果表明:(1)割手密耐性无性系株高和茎径对UV—B辐射响应具有明显的差异;敏感无性系的株高和茎径显著或... 研究了大田栽培和自然光条件下,连续3年模拟紫外辐射(UV—B,280~315nm)增加对10个割手密无性系伸长期株高和茎径的影响。结果表明:(1)割手密耐性无性系株高和茎径对UV—B辐射响应具有明显的差异;敏感无性系的株高和茎径显著或极显著的下降。(2)无性系株高和茎径对UV—B辐射的响应具有明显的年际、生育期之间的差异,在伸长初期和中期最敏感。(3)割手密无性系90—15的耐性最强,无性系Ⅱ91—93最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B辐射 割手密 株高 茎径 响应差异
下载PDF
茭白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及护色效果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马文锦 刘树兴 +1 位作者 凌建刚 潘巨忠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87-190,共4页
茭白在加工过程中会发生酶褐变,影响茭白的质量。文中研究了温度、pH值对茭白中PPO(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不同的护色方案,以确定茭白的无硫护色条件。结果表明,茭白中多酚氧化酶活性最适温度36℃,最适pH值为5.6。用质量分数为0.... 茭白在加工过程中会发生酶褐变,影响茭白的质量。文中研究了温度、pH值对茭白中PPO(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不同的护色方案,以确定茭白的无硫护色条件。结果表明,茭白中多酚氧化酶活性最适温度36℃,最适pH值为5.6。用质量分数为0.1%L-半胱氨酸、0.7%柠檬酸、0.07%抗坏血酸、0.02%CaCl2配成的复合护色液护色20min后,茭白在整个实验期间内,色白,无褐变现象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白 多酚氧化酶 护色
下载PDF
脱水茭白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共国 陆胜民 马子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7-39,共3页
利用微波能结合热风干燥对茭白脱水的工艺进行了初步研究。茭白切片厚度为 4mm ,经微波杀青 ,用浓度 0 0 1%EDTA、0 1%柠檬酸、0 0 2 %焦亚硫酸钠配成的护色液护色 3h ,6 5℃鼓风干燥 1 5h处理后微波干燥 ,能得到色泽度。
关键词 微波能 脱水 茭白 热风干燥 加工工艺
原文传递
中药龟板活性部位GC-MS生物活性指纹图谱和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春燕 曾和平 +6 位作者 王婷婷 陈薇 张越华 陈东风 周健洪 杜少辉 黎晖 《中南药学》 CAS 2007年第1期74-78,共5页
目的探求调控骨髓间质干细胞中药的共性。方法硅胶柱层析龟板活性部位浸膏,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作洗脱剂,梯度洗脱,得到16个样品;采用MTT法研究了它们对rMSCs的增殖调控作用,根据总离子图的相似保留时间和相应峰面积,获得促进rMSCs的增殖... 目的探求调控骨髓间质干细胞中药的共性。方法硅胶柱层析龟板活性部位浸膏,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作洗脱剂,梯度洗脱,得到16个样品;采用MTT法研究了它们对rMSCs的增殖调控作用,根据总离子图的相似保留时间和相应峰面积,获得促进rMSCs的增殖的指纹图;同样根据它们的总离子图的相似保留时间和相应峰面积也获得了抑制rMSCs增殖的指纹图;用中药龟板提取物有效部位指纹图谱预测中药汤剂“四物汤”和“栽培红厚壳果仁”共7个样品。结果活性实验结果显示Ts-2、Ts-3、Ts-11、Ts-12、Ts-16能促进rMSCs的增殖作用(P<0.05);Ts-4对rMSCs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他样品对rMSCs的增殖作用不显著(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龟板活性部位指纹图谱预测其他中药活性正确率为86%。结论这种以生物活性为基础的指纹图谱具有科学性,为寻找相似活性的中药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板活性部位 气质联用 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指纹图谱 四物汤 野生红厚壳
下载PDF
茭白肉质茎形成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柯卫东 孔庆东 《长江蔬菜》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23-23,共1页
茭白肉质茎可能是由营养茎的顶端生长点膨大而成,并阐述了理由。
关键词 茭白 肉质茎形成器官 营养茎
下载PDF
不同类型种茎及其药剂处理对款冬花出苗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爱香 马海莲 +3 位作者 刘会清 王晓涛 李雪萍 仝在利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57-159,共3页
为了防止款冬花种茎腐烂,提高出苗率,通过采用不同类型的种茎及对异地种茎进行药剂处理,研究其对款冬花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野生种茎和异地种茎,款冬花的出苗率可达到90%和55.83%,显著的高于对照。通过药剂处理异地种茎,可以大... 为了防止款冬花种茎腐烂,提高出苗率,通过采用不同类型的种茎及对异地种茎进行药剂处理,研究其对款冬花出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野生种茎和异地种茎,款冬花的出苗率可达到90%和55.83%,显著的高于对照。通过药剂处理异地种茎,可以大大提高款冬花的出苗率,其中药剂A、B、G、C、H处理种茎后,出苗率分别达到95%、82.5%、72.5%、72.5%、62.5%,而对照的出苗率为45%,存在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款冬花 根腐病 野生种茎 异地种茎 药剂处理 出苗率
下载PDF
福建野生葡萄离体培养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赖呈纯 范丽华 +2 位作者 黄贤贵 谢鸿根 余亚白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541-544,共4页
以带节茎段为外植体,研究福建野生葡萄的离体培养技术。结果表明:采用附加2.0mg.L-1 BA和0.2mg.L-1 NAA的MS固体培养基可诱导腋芽萌发,诱导率在72.2%;芽苗增殖时,综合考虑增殖系数和芽苗质量两方面因素,以附加2.0mg.L-1 BA和0.2mg.L-1 ... 以带节茎段为外植体,研究福建野生葡萄的离体培养技术。结果表明:采用附加2.0mg.L-1 BA和0.2mg.L-1 NAA的MS固体培养基可诱导腋芽萌发,诱导率在72.2%;芽苗增殖时,综合考虑增殖系数和芽苗质量两方面因素,以附加2.0mg.L-1 BA和0.2mg.L-1 NAA的MS或1/2MS固体培养基的效果最佳,增殖系数可达3.0以上;作为离体种质保存时,以附加0.1mg.L-1 NAA的MS固体培养基为宜,继代间隔期可以达到5~6个月,并且保持芽苗的旺盛生长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葡萄 离体培养 茎段 外植体 种质保存
下载PDF
枇杷属植物野生种的茎段愈伤组织诱导植株再生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义存 黄天启 林顺权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62-768,共7页
【目的】建立野生种枇杷茎段愈伤组织诱导植株再生的离体培养技术体系。【方法】以枇杷属植物的2个野生种、1个属间杂交后代为试材,采用茎段为外植体,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组合配比培养条件下,开展野生枇杷茎段诱导愈伤组织以及愈伤... 【目的】建立野生种枇杷茎段愈伤组织诱导植株再生的离体培养技术体系。【方法】以枇杷属植物的2个野生种、1个属间杂交后代为试材,采用茎段为外植体,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组合配比培养条件下,开展野生枇杷茎段诱导愈伤组织以及愈伤组织诱导出不定芽的植株再生研究。【结果】最适合野生种枇杷茎段愈伤组织诱导植株再生的培养基配方为:MS+6-BA 1.0 mg·L^(-1)+TDZ 0.1 mg·L^(-1)+NAA 0.1 mg·L^(-1),如栎叶枇杷茎段愈伤组织诱导植株再生,其愈伤率、丛芽率和成苗率均达到100%,不定芽数最多可达38.75个;但对于属间杂交后代的石斑木×台湾枇杷最适合茎段愈伤组织诱导植株再生的培养基配方为:MS+6-BA 1.0 mg·L^(-1)+NAA 0.1 mg·L^(-1),其丛芽率和芽苗数量分别为100%和48个,成苗率也为100%;在众多的生长调节剂中,TDZ对野生枇杷的愈伤组织诱导再分化或脱分化是比较敏感的,高浓度的TDZ虽有利于愈伤组织诱导再分化不定芽,但不利于成苗。【结论】研究得出枇杷属植物以及属间杂交后代茎段愈伤诱导植株再生的共性规律和种间的差异性,建立起枇杷属植物野生种离体再生系统,简化植株再生诱导的步骤和缩短植株再生诱导的时间,能在短时间内产生一定数量的组培苗,为枇杷属种质资源研究积累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属植物 野生种 茎段 离体培养 愈伤组织 植株再生
下载PDF
野生毛葡萄单芽茎段的离体快繁培养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霞 潘学军 +2 位作者 袁彬 罗国华 刘伟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14,共3页
以野生毛葡萄花溪3号和鼎罐城1号的单芽茎段为外植体,比较了离体培养时腋芽诱导和生根的差异,并对腋芽诱导和生根培养基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适宜野生毛葡萄花溪3号和鼎罐城1号的腋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 mg/L+IAA 0.1 mg/L,诱... 以野生毛葡萄花溪3号和鼎罐城1号的单芽茎段为外植体,比较了离体培养时腋芽诱导和生根的差异,并对腋芽诱导和生根培养基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适宜野生毛葡萄花溪3号和鼎罐城1号的腋芽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 mg/L+IAA 0.1 mg/L,诱导率分别为76.34%和85.89%;适宜的继代与生根培养基为1/2 MS+6-BA 0.01 mg/L+IBA(0.1-0.2)mg/L+IAA(0.1-0.2)mg/L。培养的试管苗主根较多、较长且粗壮,苗木基部无愈伤组织,叶色浓绿,植株生长健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毛葡萄 单芽茎段 离体快繁 培养基
下载PDF
水田“菱—茭—鱼”种养模式及其效益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严力蛟 叶旭君 孙士林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2-174,共3页
以浙江省慈溪市横河镇黄渭灿农户的“菱—茭—鱼”种养模式为例 ,较为系统地介绍了该模式的设计与布局 ,管理技术要点 ,并重点对物质和资金的产投状况 ,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了评析。
关键词 种养模式 效益 浙江 茭白 鱼类 水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