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wind field and sea wave field over the NW Pacific Ocean 被引量:5
1
作者 Jinfang Liu(刘金芳) +3 位作者 Xiaowei Tang(唐晓卫) Danhua He(何丹华)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z1期67-77,共11页
According to ship observation data over the NW Pacific Ocean during 1950 - 1995. taking 5°×5° gri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variation rule of wind, wave and swell are analyzed. This area is typical mons... According to ship observation data over the NW Pacific Ocean during 1950 - 1995. taking 5°×5° gri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variation rule of wind, wave and swell are analyzed. This area is typical monsoon area. In the period of monsoon, the directions of wind, sea wave and swell are roughly consistent. Sea wave of northeasterly is always prevailing in equatorial zone. The monsoon in winter is stronger than in summer, correspondingly, average wave height is higher, and the frequencies of high sea and heavy swell are also bigger. Both of North Indian Ocean and adjacent sea area is also monsoon area, but characteristic is opposite. This paper provides specific data of wind field and wave field and variaton for ship navigation, operation and scientific experiment in the NW Pacific Oce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W PACIFIC OCEAN wind field wave field
下载PDF
Wave effects on the retrieved wind field from the advanced scatterometer(ASCAT) 被引量:1
2
作者 REN Lin YANG Jingsong +2 位作者 ZHENG Gang WANG Juan CHEN Pe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期79-84,共6页
To improve retrieval accuracy, this paper studies wave effects on retrieved wind field from a scatterometer. First, the advanced scatterometer(ASCAT) data and buoy data of the National Data Buoy Center(NDBC) are collo... To improve retrieval accuracy, this paper studies wave effects on retrieved wind field from a scatterometer. First, the advanced scatterometer(ASCAT) data and buoy data of the National Data Buoy Center(NDBC) are collocated. Buoy wind speed is converted into neutral wind at 10 m height. Then, ASCAT data are compared with the buoy data for the wind speed and direction. Subsequently, the errors between the ASCAT and the buoy wind as a function of each wave parameter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wave effects. Wave parameters include dominant wave period(dpd), significant wave height(swh), average wave period(apd) and the angle between the dominant wave direction(dwd) and the wind direction. Collocated data are divided into sub-dataset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intervals of each wave parameter. A 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 for the wind speed and a mean absolute error(MAE) for the wind direction are calculated from the sub-datasets, which are considered as the function of wave parameters. Finally, optimal wave conditions on wind retrieved from the ASCAT are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error analyses. The results show the ocean wave parameters have correlative relationships with the RMSE of the retrieved wind speed and the MAE of the retrieved wind direction. The optimal wave conditions are presented in terms of dpd, swh, apd and ang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索 散射 风场 平均绝对误差 资料浮标 均方根误差 太阳能热水器 函数计算
下载PDF
利用WAVEWATCH和SWAN嵌套计算珠江口附近海域的风浪场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洪生 辜俊波 +1 位作者 王海龙 王乐铭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7,共10页
基于CCMP(Cross Calibrated Multi-platform)卫星遥感海面风场数据,通过将WAVEWATCH和SWAN(SimulatingWAves Nearshore)模型嵌套的方法,数值模拟了珠江口附近海域的风浪场。将总计10个月的数值模拟的有效波高、波周期和波向分别与相应... 基于CCMP(Cross Calibrated Multi-platform)卫星遥感海面风场数据,通过将WAVEWATCH和SWAN(SimulatingWAves Nearshore)模型嵌套的方法,数值模拟了珠江口附近海域的风浪场。将总计10个月的数值模拟的有效波高、波周期和波向分别与相应的观测值进行了定量比较。结果说明,有效波高的平均绝对误差为15.4cm,分散系数SI为0.240,相关系数为0.925;波周期的平均绝对误差为1.9s,分散系数SI为0.433,相关系数为0.636;波向的平均绝对误差为23.9°。计算的波高和波向与观测结果的变化趋势相吻合。由于第三代海浪模式本身的缺陷,导致所计算的波周期偏小。总体说来,本文所采用的数值模式能较好地模拟珠江口附近海域的风浪场。另外,还设计了6个算例以探讨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和风场对计算结果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本文的数值方法和高精度的CCMP风场确实可以提高计算结果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MP风场 waveWATCH SWAN 风浪场 南海 珠江口
下载PDF
基于WAVEWATCH-Ⅲ模式的一次冷空气过程海浪场模拟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姚琪 郑崇伟 +3 位作者 苏勤 王健 梁新友 李云波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9-54,共6页
以具有高精度和较高分辨率的CCMP(Cross-Calibrated,Multi-Platform)风场驱动第三代海浪模式WW3(WAVEWATCH-III),对2009年1月12日前后的一次冷空气所致的中国海海浪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在国内首次利用来自朝鲜半岛的观测资料对模拟数据的... 以具有高精度和较高分辨率的CCMP(Cross-Calibrated,Multi-Platform)风场驱动第三代海浪模式WW3(WAVEWATCH-III),对2009年1月12日前后的一次冷空气所致的中国海海浪场进行数值模拟,并在国内首次利用来自朝鲜半岛的观测资料对模拟数据的有效性进行检验。研究发现:(1)以CCMP风场驱动WW3海浪模式,可以整体上较好的刻画出此次中国海范围由冷空气造成的海浪场,模拟的有效波高(SWH——Significant Wave Height)精度接近高度计的观测精度,系统上稍大于高度计反演的SWH,模拟的SWH和观测值相比略有滞后的现象,观测数据跳跃较为明显,而模拟数据的走势则更为平缓;(2)此次冷空气过程中,第一岛链以内的海域的海浪场与风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第一岛链以外的大洋中,海浪场与海表风场的对应关系明显不如第一岛链以内,以菲律宾以东的洋面最为显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MP风场 WW3模式 中国海 海浪场
下载PDF
应用WAVEWATCH-Ⅲ模式对南海的波浪场进行数值计算、统计分析和研究 被引量:57
5
作者 周良明 吴伦宇 +1 位作者 郭佩芳 王爱方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8,共8页
以30a再分析风场数据为输入,采用WAVEWATCH-Ⅲ波浪模式,对南海海域1976—2005年的波浪场进行了数值计算。与大量的T/P高度计波浪资料和部分台风资料进行对比验证后发现,波浪计算结果较好。将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和推算,得出南海海域波浪如... 以30a再分析风场数据为输入,采用WAVEWATCH-Ⅲ波浪模式,对南海海域1976—2005年的波浪场进行了数值计算。与大量的T/P高度计波浪资料和部分台风资料进行对比验证后发现,波浪计算结果较好。将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和推算,得出南海海域波浪如下的主要特征:1)南海海域的常浪向基本为NE,出现频率占各向总数的40%;北部海域的强浪向主要为E,中部和南部海域的强浪向主要为NE;2)夏季的波高为全年最小,冬季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波高达到全年最大;3)100a一遇极值波高分布:海南岛东南附近海域最大,有效波高最大超过18m,中部海域的有效波高平均为14m左右,南部海域的有效波高平均约为9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再分析风场 waveWATCH—Ⅲ 热带气旋 波浪
下载PDF
基于WAVEWATCH-Ⅲ模式的近22年中国海波浪能资源评估 被引量:76
6
作者 郑崇伟 李训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5-12,共8页
以CCMP风场驱动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WAVEWATCH-Ⅲ,得到中国海1988年1月~2009年12月较高分辨率的海浪场,计算了中国海的波浪能流密度,综合考虑能流密度的大小、能级频率、能流密度的稳定性等各方面对波浪能资源进行研究,寻找波浪能资源... 以CCMP风场驱动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式WAVEWATCH-Ⅲ,得到中国海1988年1月~2009年12月较高分辨率的海浪场,计算了中国海的波浪能流密度,综合考虑能流密度的大小、能级频率、能流密度的稳定性等各方面对波浪能资源进行研究,寻找波浪能资源的相对优势区域,为波浪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海浪发电的选址)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MP风场 waveWATCH-Ⅲ 中国海 波浪能资源 海浪发电的选址
下载PDF
黄海气象海况对海上发射运载火箭的影响
7
作者 林晨 蔺而亮 +2 位作者 刘旸 李振凯 杨晓论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2期20-27,共8页
海上发射运载火箭的实施过程会受到气象海洋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气象海洋环境会直接影响海上发射窗口期的选择及发射安全。为避免海上发射在复杂气象海况条件下发生设备重大损坏、窗口长期延后和人员安全事故等问题,通过分析黄海海域波浪... 海上发射运载火箭的实施过程会受到气象海洋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气象海洋环境会直接影响海上发射窗口期的选择及发射安全。为避免海上发射在复杂气象海况条件下发生设备重大损坏、窗口长期延后和人员安全事故等问题,通过分析黄海海域波浪场、风场、温度场及降水场的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对基于季节变化特征的海上发射实施阶段及季节性预防趋势进行分析总结,为以后在不同季节极端天气下海上发射运载火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海域 海上发射 波浪场 风场 降水场
下载PDF
基于SWAN模型下的马拉博油罐区深水波浪条件分析
8
作者 李会兴 张杰峰 李子成 《港口航道与近海工程》 2024年第1期13-19,共7页
在深水波浪条件下,油罐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对所在海域的风与波浪耦合作用的波浪分析变得至关重要。本文基于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型SWAN,依据CCMP和CFSR数值风场资料,建立南大西洋海浪后报数据集。通过与尼日利亚拉格斯... 在深水波浪条件下,油罐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对所在海域的风与波浪耦合作用的波浪分析变得至关重要。本文基于第三代海浪数值模型SWAN,依据CCMP和CFSR数值风场资料,建立南大西洋海浪后报数据集。通过与尼日利亚拉格斯外海Bonga站和纳米比亚卡拉斯外海Kudu站的实测数据资料进行对比,验证了数据集的合理性。并对赤道几内亚马拉博外海深水波浪条件进行分析,为后续油罐区项目建设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N模型 数值风场 海浪数据后报 波浪条件 重现期
下载PDF
A Study on the Spectral Form of Nearshore Water Waves 被引量:1
9
作者 Kuo Yiyu Chien Chungchi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iao-Tung University, Wuchi, Taichung District,taiwan Graduate Student for Ph. D.,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National Chiao-Tung University, Wuchi, Taichung District, Taiwan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1993年第3期289-304,共16页
- The spectral form of wind waves is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ocean wave data observed at three nearshore stations of Taiwan. In this study, the generalized forms of Pierson-Moskowitz spectrum and JONSWAP spectrum ar... - The spectral form of wind waves is investigated based on the ocean wave data observed at three nearshore stations of Taiwan. In this study, the generalized forms of Pierson-Moskowitz spectrum and JONSWAP spectrum are used to describe the local wave spectrum by selecting suitable spectral form parameters. It is shown that, at a specific site, the similarity of wave spectral form exists. Thus it is possible to use a representative spectral form for a given nearshore region to describe the wave spectrum at this nearshore. On the other hand, the effects of relative water depth on spectral form are examined. The feasibility of two spectral models in finite water depth is evaluated by using the same field wave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eld wind wave wave spectrrum SPECTRAL FORM spectrum model finite wate DEPTH
下载PDF
Poleward-moving recurrent auroral arcs associated with impulse-excited standing hydromagnetic waves 被引量:1
10
作者 HuaYu Zhao Xu-Zhi Zhou +8 位作者 Ying Liu Qiu-Gang Zong Robert Rankin YongFu Wang QuanQi Shi Xiao-Chen Shen Jie Ren Han Liu XingRan Chen 《Earth and Planetary Physics》 CSCD 2019年第4期305-313,共9页
In Earth's high-latitude ionosphere, the poleward motion of east–west elongated auroral arcs has been attributed to standing hydromagnetic waves, especially when the auroral arcs appear quasi-periodically with a ... In Earth's high-latitude ionosphere, the poleward motion of east–west elongated auroral arcs has been attributed to standing hydromagnetic waves, especially when the auroral arcs appear quasi-periodically with a recurrence time of a few minutes. The validation of this scenario requires spacecraft observations of ultra-low-frequency hydromagnetic waves in the magnetosphere and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s of poleward-moving auroral arcs near the spacecraft footprints. Here we present the first observational evidence from the multi-spacecraft THEMIS (Time History of Events and Macroscale Interactions during Substorms) mission and the conjugated all-sky imager to support the scenario that standing hydromagnetic waves can generate the quasi-periodic appearance of poleward-moving auroral arcs. In this specific event, the observed waves were toroidal branches of the standing hydromagnetic waves, which were excited by a pulse in the solar wind dynamic pressure. Multi-spacecraft measurements from THEMIS also suggest higher wave frequencies at lower L shells (consistent with the distribution of magnetic field line eigenfrequencies),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phase difference across latitudes would increase with time. As time proceeds, the enlarged phase difference corresponds to a lower propagation speed of the auroral arcs, which agrees very well with the ground-based optical da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eward-moving auroral ARCS ULF waveS STANDING HYDROMAGNETIC waveS field-aligned currents solar wind dynamic pressure pulse
下载PDF
新型风浪联合发电浮式平台浮筒-立柱-浮子多尺度流场演化与荷载特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永发 柯世堂 +3 位作者 员亦雯 王硕 李晔 任贺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70-379,共10页
风能波浪能联合发电是实现“海上风电+”融合发展的最新模式,而风浪联合发电结构浮式平台中浮筒、立柱和浮子存在不同尺度的圆柱间干扰效应,对整个结构体系的荷载分布和整体稳定影响不可忽略。提出一种适合中国南海海况的新型风能-波浪... 风能波浪能联合发电是实现“海上风电+”融合发展的最新模式,而风浪联合发电结构浮式平台中浮筒、立柱和浮子存在不同尺度的圆柱间干扰效应,对整个结构体系的荷载分布和整体稳定影响不可忽略。提出一种适合中国南海海况的新型风能-波浪能联合发电结构体系,再基于延迟脱体涡模拟方法分析平台内部波浪场演化过程,揭示平台区域水质点能量分布特性以及多浮体干扰机理,最后对比研究浮子对风浪联合发电平台水动力荷载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浮子的存在影响到两种平台各区域的水体能量变化,最大能量分布区域由波浪传播起始位置区域转变为浮子影响下波浪非线性干扰强烈的区域;浮子顺向波浪力最高达到8.27×105量级,较单浮子增幅22.3%,风浪联合发电平台中间立柱顺向波浪力极值荷载较半潜式平台减幅11.3%,但使得平台立柱所受顺向波浪荷载能量部分往高频转移。研究结论可为此类新型风浪联合发电结构体系水动力荷载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浪联合发电 波浪场 多尺度流场干扰 荷载特性 空间相关性
原文传递
吸气式飞行器连续变马赫数风洞试验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健 张江 +3 位作者 陈强 魏巍 刘磊 钱丹丹 《实验流体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85,共10页
为研究吸气式飞行器加/减速引起的进气道起动/再起动现象,以及该过程导致的飞行器整体气动性能突变问题,基于二维楔面激波机理,在1.2 m量级风洞中开展了超声速连续变马赫数试验技术研究,通过研制激波发生与控制系统,实现了一次风洞试验... 为研究吸气式飞行器加/减速引起的进气道起动/再起动现象,以及该过程导致的飞行器整体气动性能突变问题,基于二维楔面激波机理,在1.2 m量级风洞中开展了超声速连续变马赫数试验技术研究,通过研制激波发生与控制系统,实现了一次风洞试验过程中马赫数连续可调。该技术方案具有马赫数调节简单、响应快,马赫数控制可靠、精度高等特点。流场校测表明,瞬时变马赫数区域流场品质满足国军标要求,可开展基于马赫数连续变化的测力测压等风洞试验。在进气道动态特性验证试验中,成功捕获了连续减速状态下进气道由起动到不起动的动态过程,临界状态特性与仿真结果一致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变马赫数 楔面激波 风洞试验 流场校测 吸气式飞行器 进气道
下载PDF
浅海风-浪-流-海床耦合场非定常时空演化规律及评价指标
13
作者 陈静 柯世堂 +3 位作者 李文杰 朱庭瑞 员亦雯 任贺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6-679,共14页
浅海地区海床地貌与波浪场、海流场和风场之间存在很强的实时耦合作用,现有分析模型无法直接考虑海床的影响因素,更难以解释典型海床地貌与海浪、剪切流和梯度风耦合场的非定常演化机理.基于STAR-CCM+平台二次开发,构建了海底平原、海... 浅海地区海床地貌与波浪场、海流场和风场之间存在很强的实时耦合作用,现有分析模型无法直接考虑海床的影响因素,更难以解释典型海床地貌与海浪、剪切流和梯度风耦合场的非定常演化机理.基于STAR-CCM+平台二次开发,构建了海底平原、海底斜坡、海槽和平坦地貌4种典型海床地貌条件下的浅海风-浪-流数值水池;提出多层质点速度耦合方法并建立了多层风-浪-流耦合模型,在初始时刻即实现了风-浪-流场解耦,对比分析了各海床地貌下波浪场、海流场和风场的时空演化规律;引入主成分分析法对各典型海床地貌下风-浪-流非定常效应进行评价,建立风-浪-流-海床耦合场全生命周期非定常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多层风-浪-流耦合模型能更真实反映垂向风速和流速分布不均匀对波浪场的影响;海床地貌会导致波浪场在演变过程呈多阶段时程分布,其中平坦地貌、海底斜坡和海槽工况共分为波面激增、衰减和稳定阶段,海底平原工况分为外破波、内破波和爬坡阶段;海流场在演变过程呈多段式空间分布,海床导致海流场形成多涡积聚或多涡共存的现象;风-浪-流-海床耦合演化对风剖面指数产生放大作用,海床床面高度与风剖面系数成正比关系;平坦地貌、海底平原、海底斜坡和海槽的演化终期非定常评价指标分别为0.268、4.612、0.672和0.9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海地区 风-浪-流-海床耦合场 风-浪-流场解耦 非定常演化规律 评价指标
下载PDF
火星上游离子回旋波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家威 杨磊 吴德金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9-142,共14页
离子回旋波(Ion Cyclotron Wave,ICW)是指频率接近离子回旋频率的一种等离子体波,它在火星上游广泛存在,卫星观测到的频率多在质子回旋频率附近.ICW是拾起离子时的副产物,成为新生行星质子存在的间接标志.火星上游ICW自1990年首次报道以... 离子回旋波(Ion Cyclotron Wave,ICW)是指频率接近离子回旋频率的一种等离子体波,它在火星上游广泛存在,卫星观测到的频率多在质子回旋频率附近.ICW是拾起离子时的副产物,成为新生行星质子存在的间接标志.火星上游ICW自1990年首次报道以来,受到广泛的关注.总结了火星上游ICW的研究进展,包括ICW事件的观测、ICW的产生机制、统计性质以及将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太阳风 行星和卫星:大气 行星和卫星:磁场
下载PDF
下击暴流环境下风浪场特征的试验研究
15
作者 潘泽昊 郑通 陈勇 《低温建筑技术》 2023年第8期6-9,18,共5页
为研究下击暴流作用下海中输电塔所受到的风浪荷载,采用试验研究的方法,在冲击射流装置下方安装水池,并在水池中设置造波系统,模拟实际海洋环境。试验结果表明,沿着高度方向水平风速在近液面约0.03Djet处达到最大值,r=1.0Djet处达到最... 为研究下击暴流作用下海中输电塔所受到的风浪荷载,采用试验研究的方法,在冲击射流装置下方安装水池,并在水池中设置造波系统,模拟实际海洋环境。试验结果表明,沿着高度方向水平风速在近液面约0.03Djet处达到最大值,r=1.0Djet处达到最大值。波浪场的波高与周期随风速增大而增大,且随径向距离增大迅速增大而后趋于稳定,下击暴流风生浪与背景波浪共同作用下的波浪功率谱可以近似视为两者单独作用下波浪谱的线性叠加。研究结果为海中结构的风浪荷载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击暴流 风驱浪 冲击射流装置 风浪场
下载PDF
随机风-浪一体化降维建模及风机结构可靠度研究
16
作者 吕康玄 张文远 +1 位作者 贺炳楠 刘子心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9-884,共6页
基于随机脉动风场和随机波浪力场的谱表示降维模拟方法,采用脉动风速Davenport谱与波浪P-M谱对风、浪谱参数进行一体化构造,并应用相同的基本随机变量来保障风、浪模拟的概率信息一致,实现了随机风-浪一体化降维建模。进一步,基于ANSYS... 基于随机脉动风场和随机波浪力场的谱表示降维模拟方法,采用脉动风速Davenport谱与波浪P-M谱对风、浪谱参数进行一体化构造,并应用相同的基本随机变量来保障风、浪模拟的概率信息一致,实现了随机风-浪一体化降维建模。进一步,基于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近海风机塔架数值计算模型,并以顶点位移为指标,进行了三种工况下结构的动力可靠度分析。数值算例验证了随机风-浪一体化降维建模方法的有效性。结构动力分析结果表明,风荷载对风机塔架顶点位移响应的影响占主导地位,同时波浪荷载的作用亦不可忽略。此外,随机风-浪一体化降维方法生成的代表性样本概率信息完备,可与概率密度演化理论结合实现海工结构在风浪共同作用下的精细化动力响应及可靠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动风场 波浪力场 一体化建模 降维方法 近海风机 可靠度分析
下载PDF
SWAN模式中风输入方案对南海台风浪后报的影响分析
17
作者 郑元帅 孙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19,共10页
基于近岸海浪模式(SWAN,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分别用ERA(ECMWF re-analysis)5、ERA-Interim、CCMP(Cross calibrated multi-platform)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数据中心的... 基于近岸海浪模式(SWAN,Simulating waves nearshore),分别用ERA(ECMWF re-analysis)5、ERA-Interim、CCMP(Cross calibrated multi-platform)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数据中心的天气预报再分析系统(CFSR,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的海表面10 m处风场作为不同的驱动风场,模拟15次经过南海的热带气旋过程产生的极值波高情况下的海浪,比较了不同风场驱动的海浪后报模拟值与Jason卫星高度计实测值的误差;再应用模拟精度最高的驱动风场,模拟同样条件的海浪场,对拖曳系数的参数化方案进行敏感性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在模式输入参数为默认值的情况下,ERA5风场与WU方案的风输入组合能够获得更加准确的中国南海热带气旋发生海域的有效波高;最后基于以上结果构建30年的南海海域海浪要素数据集,并使用Pearson-Ⅲ分布推算出南海海域的多年一遇有效波高。研究结果可以为南海海域的海浪灾害评估与海洋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N模式 风场 拖曳系数 有效波高 多年一遇
下载PDF
北大西洋风场和海浪场特点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刘金芳 梁玉清 +2 位作者 江伟 张国友 张绪东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2-20,共9页
根据1950~1995年共46a的北大西洋气象船舶报资料,对按5°×5°网格统计的风、浪要素进行分析研究,阐明了北大西洋风、浪、涌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该区是世界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季风时期的风向、风浪传播方... 根据1950~1995年共46a的北大西洋气象船舶报资料,对按5°×5°网格统计的风、浪要素进行分析研究,阐明了北大西洋风、浪、涌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该区是世界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季风时期的风向、风浪传播方向、涌浪传播方向基本一致,低纬地区常年盛行东北浪。冬季季风比夏季季风强盛,相应的平均波高、大浪大涌频率也较大。该海域与北印度洋同属季风气候区,但其特点正好相反。本文提供了较翔实的风场和浪场资料及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大西洋 海浪场 环流 季风 海面风场 气候特点
下载PDF
0801号台风风浪场和涌浪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5
19
作者 韩晓伟 周林 +1 位作者 游大鸣 萧中乐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97-605,共9页
利用美国国家海洋大气总局/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OAA/NCEP)发布的最新版WAV-EWATCHⅢ(version3.14)海浪模式对0801号台风"浣熊"进行数值模拟,并在此基础上对台风浪的发展过程和台风影响下的海面有效波高、风浪场及涌浪场的... 利用美国国家海洋大气总局/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OAA/NCEP)发布的最新版WAV-EWATCHⅢ(version3.14)海浪模式对0801号台风"浣熊"进行数值模拟,并在此基础上对台风浪的发展过程和台风影响下的海面有效波高、风浪场及涌浪场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面有效波高的分布和演变受台风系统强度和移动的影响;台风过程中所产生的大浪主要为风浪;涌浪场的分布与风浪场的分布几乎相反,涌浪场基本分布在远离台风中心的外围海域;涌浪场波高比风浪场波高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浪 风浪场 涌浪场 waveWATCHⅢ 0801号台风
下载PDF
南大西洋风场和海浪场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金芳 黄海仁 +2 位作者 张晓慧 唐晓卫 任帅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2002年第3期1-8,共8页
本文根据1950~1995年共46a的南大西洋船舶气象报资料,按1*1和5*5网格统计的风、浪要素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分析每月风、浪各要素的等值线分布图,得出南大西洋风场与海浪场季节变化特点不如北半球各大洋显著,但仍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只... 本文根据1950~1995年共46a的南大西洋船舶气象报资料,按1*1和5*5网格统计的风、浪要素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分析每月风、浪各要素的等值线分布图,得出南大西洋风场与海浪场季节变化特点不如北半球各大洋显著,但仍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只是季节性差异较小,冬季风比夏季风强盛,相应的平均波高、大浪大涌频率也较大;盛行风向、风浪传播方向、涌浪传播方向基本一致,低纬地区常年盛行东南浪,高纬地区则盛行偏西向浪。本文为船舶远洋交通运输、远洋出访和科学试验等活动,提供了较为翔实的风场和浪场资料及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西洋 风场 风浪场 涌浪场 季节变化 环流形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