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粘附率和膜糖蛋白Ib含量测定在尿毒症出血症状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
作者 赵丽娟 严海东 +1 位作者 项永迁 申玉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4期292-295,共4页
对尿毒症患者血小板数目,粘附率和膜糖蛋白Ib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尿毒症组血小板数目和血小板粘附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I),血小板膜糖蛋白Ib含量测定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且尿毒症组血小板粘附率与膜糖蛋白Ib之... 对尿毒症患者血小板数目,粘附率和膜糖蛋白Ib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尿毒症组血小板数目和血小板粘附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I),血小板膜糖蛋白Ib含量测定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且尿毒症组血小板粘附率与膜糖蛋白Ib之间呈现有意义的正相关(γ=0.46 P<0.01)。实验结果提示,尿毒症患者出血倾向的发生机制与血小板量和其他质的改变有密切关系,尤其血小板膜糖蛋白Ib含量的变化可能是主要原因之一。本实验见到了膜糖蛋白Ib与血小板粘附功能关系密切,血液中储积的毒性代谢产物可能是导致血小板膜损害和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血小板 粘附率 膜糖蛋白
下载PDF
一种水解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的眼镜蛇毒组分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被引量:1
2
作者 朱正光 吴曙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63-566,共4页
目的 建立从中华眼镜蛇毒中分离、纯化可水解血小板膜糖蛋白Ib(plateletmembraneglycoproteinIb,GPIb)组分的方法。方法 肝素亲和层析,分子筛层析,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 目的 建立从中华眼镜蛇毒中分离、纯化可水解血小板膜糖蛋白Ib(plateletmembraneglycoproteinIb,GPIb)组分的方法。方法 肝素亲和层析,分子筛层析,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结果 经HeparinSehparoseCL6B亲和层析及SephadexG150分子筛层析,从中华眼镜蛇毒纯化出可降解纤维蛋白原和GPIb的活性组分,回收率为0-88%,SDSPAGE证实此组分为相对分子量约47100的单肽链蛋白。结论 此方法成功地从中华眼镜蛇毒中纯化出了水解GPIb的组分,具有高效、简便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毒 GPib 血小板膜糖蛋白 分离 纯化 鉴定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Ib(GPIb)在我国蒙古族人群中分布的多态性 被引量:2
3
作者 文历东 秦格勒泽布 +1 位作者 年新强 强林汉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5,共5页
血小板膜糖蛋白Ib(GPIb)在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已有报道GPIb在人群中呈多态性分布,表现为分子量稍有差异。本文旨在研究GPIb在我国蒙古族人群中分布的多态性,以期探索不同民族之间是否存在差异。血小板分离自10... 血小板膜糖蛋白Ib(GPIb)在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已有报道GPIb在人群中呈多态性分布,表现为分子量稍有差异。本文旨在研究GPIb在我国蒙古族人群中分布的多态性,以期探索不同民族之间是否存在差异。血小板分离自102名蒙古族健康青少年。血小板膜蛋白经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后,再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WesternBloting),用生物素化的麦胚凝集素(WGA/Bio)偶联生物素卵白素结合的辣根过氧化酶(ABCKit)染色,以4┐氯┐1┐萘酚显色,结果显示出硝酸纤维素膜上的GPIbα链,分子量分别为141,136,132,128KD,即A、B、C、D四型,其出现频率分别为0.078,0.461,0.392及0.069。这一结果与我国汉族人群中GPIb分布的多态性极为相似,均出现有四型。各型出现的基因频率在两个民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其所构成的表型在两个民族之间似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 糖蛋白ib 多态性 蒙古族
下载PDF
体外循环期间心腔血血小板膜糖蛋白Ib含量的变化
4
作者 隋波 君格平 +1 位作者 马永德 李训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64-65,共2页
目的 探讨心肺转流 (CPB)体外循环期间心腔血血小板膜糖蛋白Ib的变化及与凝血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对 40例先天性心脏病房或室间隔缺损患者在CPB下行心内修补术时的心腔血血小板膜糖蛋白Ib免疫荧光定量测定 ,同时与本组体外循环... 目的 探讨心肺转流 (CPB)体外循环期间心腔血血小板膜糖蛋白Ib的变化及与凝血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对 40例先天性心脏病房或室间隔缺损患者在CPB下行心内修补术时的心腔血血小板膜糖蛋白Ib免疫荧光定量测定 ,同时与本组体外循环全血比较。结果 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Ib在选定的三个时点分别下降 10 %、2 8%和 2 5 % ,而心腔血则都下降 5 0 %以上。结论CPB期间心腔血血小板表面膜糖蛋白Ib明显减少 ,已无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血小板 膜糖蛋白ib CP13 心肺转流
下载PDF
中国鄂温克族和达斡尔族人群中血小板膜糖蛋白Ib(GPIb)的多态性
5
作者 文历东 切克 +2 位作者 白长河 陈阿梅 闫文瑛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4,共4页
研究旨在进一步探索同一人种的不同民族之间 GPIb的多态性是否存在差异。血小板从 84名健康鄂温克族、85名达斡尔族青年志愿者采血分离而获得。血小板样品经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后 ,再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Western blo... 研究旨在进一步探索同一人种的不同民族之间 GPIb的多态性是否存在差异。血小板从 84名健康鄂温克族、85名达斡尔族青年志愿者采血分离而获得。血小板样品经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后 ,再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Western blotting) ,用生物素化的麦胚凝集素 (WGA/ Bio)偶联辣根过氧化酶复合物试剂盒 (ABC kit)分步孵育 ,再以 4-氯 - 1-萘酚显影。膜上呈现的深灰色带即是 GPIbα链 ,其分子量分别为 141、 136、 132、 12 8k D,此即 A、B、C、D四型 ,此为基因型 ,其中每两型构成一个表型。本研究证明 ,在我国鄂温克族人群中 ,等位基因 A、B、C、D的频率分别为 0 .113、0 .375、0 381、 0 .131;在达斡尔族中 ,A型为 0 .12 4、B型为 0 .40 6、C型为 0 .35 9、D型为 0 .112。经统计学分析 ,在这两个民族的人群之间 ,其 GPIb各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两个民族人群的 GPIb表型经卡方检验也无显著性差异。由此结果说明 ,鄂温克、达斡尔两个民族的人群之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鄂温克族 达斡尔族 人群 血小板膜糖蛋白ib GPib 多态性
下载PDF
抗血小板膜糖蛋白Ib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谷颖 季顺东 +2 位作者 赵益明 沈飞 阮长耿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0-652,656,共4页
目的:制备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Ib(GPIb)单克隆抗体(mAb),并进行生化鉴定与初步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血小板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经间接ELISA法筛选和克隆化培养,获得1株抗人GPIbmAb的杂交瘤细胞,纯化其腹水... 目的:制备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Ib(GPIb)单克隆抗体(mAb),并进行生化鉴定与初步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采用血小板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经间接ELISA法筛选和克隆化培养,获得1株抗人GPIbmAb的杂交瘤细胞,纯化其腹水获得mAb;免疫双扩散鉴定其抗体亚类;流式细胞术和免疫放射法鉴定其识别的抗原;ELISA法检测该抗体对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的影响。结果:成功制备了1株抗人GPIbmAb,命名为SZ-151。ELISA法测定其腹水效价为1∶20 000,免疫双扩散鉴定其为IgG1亚类。免疫放射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证实SZ-151和mAb SZ-2识别同一抗原GPIb,且作用位点不同。ELISA结果显示,SZ-151对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无抑制作用。结论:获得1株新的抗血小板膜糖蛋白Ib的mAb,可用于血浆vWF的瑞斯托霉素辅因子活性检测,为血管性血友病的诊断和分型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糖蛋白ib 单克隆抗体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原文传递
抗血小板膜糖蛋白Ib凝血酶受体单抗的制备及功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海乾 李佩霞 +2 位作者 赵益明 邵波静 阮长耿 《江苏医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48-251,共4页
目的 制备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Ib(GPIb)单克隆抗体(单抗)并研究其功能。方法杂交瘤技术制备单抗,ELISA法筛选与 Western blot鉴定单抗识别的抗原,比浊法检测该单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结果(l)获得一株新的... 目的 制备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Ib(GPIb)单克隆抗体(单抗)并研究其功能。方法杂交瘤技术制备单抗,ELISA法筛选与 Western blot鉴定单抗识别的抗原,比浊法检测该单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结果(l)获得一株新的抗人血小板膜糖蛋白单抗SZ16。(2)在非还原状态下,SZ16识别分子量165000的抗原,表明SZ16抗原为GPIb。(3)该单抗为IgG1亚类。(4)FCM检测表明,SZ16与正常人及血小板无力症(GT)患者血小板结合率很高;用凝血酶处理血小板后,几乎完全阻断SZ16与血小板的结合。(5)该单抗抑制低浓度凝血酶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对ADP、瑞斯托霉素和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无抑制作用。结论SZ16为一株新的抗GPIb凝血酶受体的单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血小板 膜糖蛋白ib 凝血酶受体 制备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谢琨 曹蘅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15年第1期35-39,共5页
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受体与血管性血友因子(vWF)相互作用是血小板在血管损伤部位发生黏附和动脉血栓形成的始动环节,同时也是高剪切力下血小板在血管病理性狭窄部位发生黏附和聚集的重要机制,因此,GPIb受体被认为是抗血栓治疗的重... 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受体与血管性血友因子(vWF)相互作用是血小板在血管损伤部位发生黏附和动脉血栓形成的始动环节,同时也是高剪切力下血小板在血管病理性狭窄部位发生黏附和聚集的重要机制,因此,GPIb受体被认为是抗血栓治疗的重要靶点。GPIb受体拮抗剂通过阻GPIb复合物与vWF相互作用而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达到抗血小板血栓形成的目的,对于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当前一些GPIb受体拮抗剂研究进展,将要探讨的有:684-Fab、SZ2,属于抗GPIbα鼠源单克隆抗体;RAM.1,属于抗GPIbβ的鼠源单克隆抗体;Agkisacucetin、Jerdonibitin、Rhodocetin—αβ,均属蛇毒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ib受体 血小板 血栓 单克隆抗体 蛇毒蛋白
原文传递
凝血酶信号传导过程中PI3-K与MLCK激酶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韩悦 高海丽 +7 位作者 张威 白霞 戴兰 沈文红 孙爱宁 吴德沛 王兆钺 阮长耿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3期661-664,共4页
本研究比较凝血酶受体活化过程中不同浓度的wortmannin对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小板膜表面活化标记物糖蛋白GPIb表达的影响,探讨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与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在凝血酶信号传递机制中的作用。分别以凝血酶受体活化肽PAR1... 本研究比较凝血酶受体活化过程中不同浓度的wortmannin对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小板膜表面活化标记物糖蛋白GPIb表达的影响,探讨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与肌球蛋白轻链激酶(MLCK)在凝血酶信号传递机制中的作用。分别以凝血酶受体活化肽PAR1-AP(SFLLRN)与PAR4-AP(AYPGKF)诱导血小板活化。检测100nmol/L wortmannin(抑制PI3-K)与10μmol/L wortmannin(抑制MLCK)作用过程中血小板聚集与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GPIb的改变。结果显示:wortmannin作用对两类凝血酶受体诱导血小板活化的过程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100nmol/L的wortmannin部分抑制PAR1-A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对PAR4-AP诱导的聚集过程没有影响;10μmol/Lwortmannin明显抑制两类PAR肽引起的血小板活化,抑制程度达到60%-80%,仅出现少部分聚集。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GPIbα的动态分布过程中100nmol/L wortmannin能部份抑制GPIbα向胞内移动,PAR1-AP刺激后5分钟内wort-mannin起效明显(1、2、5分钟p<0.05),对PAR4-AP的反应则稍延迟,在2到10分钟有意义(2、5、10分钟p<0.05)。10μmol/L wortmannin对整个PAR活化过程中的GPIbα逆转没有任何影响,只对PAR1刺激过程中GPIbα的恢复起作用,延缓GPIbα重返血小板膜表面的进程;而PAR4-AP作用后各时间段GPIbα的动态分布不受10μmol/L wortmannin任何影响。结论:PI3-K与MLCK在凝血酶受体的活化过程中作用不同,PI3-K在GPIbα内转的短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MLCK磷酸化仅仅对PAR1受体介导的GPIbα回复起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凝血酶受体 糖蛋白ib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肌球蛋白轻链激酶 渥太青霉素
下载PDF
一种大批量制备眼镜蛇毒金属蛋白酶natrahagin的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正光 吴曙光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543-546,共4页
目的 建立从中华眼镜蛇毒 (Najanajaatra)中大批量分离、纯化natrahagin的方法。 方法与结果 10 g眼镜蛇毒经超滤去除小分子组分后 ,再经Heparin -SehparoseCL - 6B亲和层析及SephadexG - 15 0分子筛层析 ,获得 91mgnatrahagin ,产率为... 目的 建立从中华眼镜蛇毒 (Najanajaatra)中大批量分离、纯化natrahagin的方法。 方法与结果 10 g眼镜蛇毒经超滤去除小分子组分后 ,再经Heparin -SehparoseCL - 6B亲和层析及SephadexG - 15 0分子筛层析 ,获得 91mgnatrahagin ,产率为0 91% ;SDS -PAGE显示natrahagin呈单一区带 ,相对分子质量约 4710 0 ,并具有水解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膜糖蛋白Ib(PlateletmembraneglycoproteinIb ,GPIb)。 结论此实验成功建立的从中华眼镜蛇毒中大批量制备natrahagin的方法具有高效、简便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镜蛇毒 金属蛋白酶 NATRAHAGIN
下载PDF
通阳中药葱白提取物抑制低压低氧诱导促凝血反应的机制研究
11
作者 王皓 涂峰 +1 位作者 赵文斌 张麟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2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的研究通阳中药葱白提取物(AYMOE)对低压低氧诱导的血小板激活和促凝状态的影响。方法将4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暴露于常压常氧环境)、低压低氧组(Hyp组,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Hyp+AYMOE-100组(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并口服AY... 目的研究通阳中药葱白提取物(AYMOE)对低压低氧诱导的血小板激活和促凝状态的影响。方法将4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暴露于常压常氧环境)、低压低氧组(Hyp组,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Hyp+AYMOE-100组(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并口服AYMOE 100 mg/kg)、Hyp+AYMOE-200组(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并口服AYMOE 200 mg/kg)、Hyp+AYMOE-300组(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并口服AYMOE 300 mg/kg)、Hyp+anti-CD42c组(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并尾静脉注射antiCD42c 5 mg/kg)、Hyp+AYMOE-200+rh Lyn组[暴露于低压低氧环境并口服AYMOE 200 mg/kg联合尾静脉注射重组人酪氨酸蛋白激酶Lyn(rh Lyn) 4.8 mg/kg],每组6只。低压低氧暴露7 d后,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血栓素A2(TXA2)以及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含量,检测大鼠血小板的凝集率,HE染色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检测GPIb-Ⅸ-Ⅴ、Lyn、磷酸化的Lyn(p-Lyn)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暴露于低压低氧的各组大鼠血清TXA2、PAF水平及血小板凝集率升高,GPIb-Ⅸ-Ⅴ、Lyn、p-Lyn蛋白表达上调(P <0.05)。与Hyp组相比,Hyp+AYMOE-100组、Hyp+AYMOE-200组、Hyp+AYMOE-300组的血小板凝集率、血清TXA2、PAF的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以Hyp+AYMOE-200组抑制效果最明显(P <0.05)。与对照组比较,Hyp组大鼠因低氧而发生血管堵塞,肺静脉血管腔空间狭小;与Hyp组相比,Hyp+AYMOE-200组大鼠肺静脉血管栓塞明显缓解。与Hyp组相比,Hyp+anti-CD42c组和Hyp+AYMOE-200组GPIb-Ⅸ-Ⅴ、Lyn、p-Lyn蛋白表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Hyp+AYMOE-200组比较,Hyp+AYMOE-200+rh Lyn组血小板凝集率、血清TXA2和PAF水平均较高,Lyn和p-Lyn蛋白表达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AYMOE可通过抑制GPIb-Ⅸ-Ⅴ和Lyn减少低压低氧诱导的血小板激活并改善促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阳中药葱白提取物 血小板黏附受体 血小板膜糖蛋白ib-Ⅸ-Ⅴ复合物 酪氨酸蛋白激酶 低氧 血小板凝集
下载PDF
基于vWF/GPIb-IX-V信号通路的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血瘀大鼠模型活血化瘀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旭 吴宿慧 +3 位作者 陈小菲 张宇航 李寒冰 唐进法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73-1183,共11页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血瘀大鼠模型的影响,探讨丹红注射液调控血瘀证血小板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舒血宁注射液(1.8 mL/kg)组和丹红注射液高、中、低剂量(1.4、0.7、0.35 mL/kg)组,尾iv给予药...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血瘀大鼠模型的影响,探讨丹红注射液调控血瘀证血小板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舒血宁注射液(1.8 mL/kg)组和丹红注射液高、中、低剂量(1.4、0.7、0.35 mL/kg)组,尾iv给予药物干预11 d后,采用sc肾上腺素联合冰水浴制备急性血瘀证大鼠模型,再给予药物干预1 d后,检测血流变指标、凝血功能指标,血小板活化黏附、聚集、释放相关指标;观察耳廓微循环、心电图和心尖、腹主动脉组织病理变化;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蛋白激酶B1(protein kinase B1,Akt1)、p38、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1/2,ERK1/2)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液流变学、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纤连蛋白(fibronectin,FN)、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2)、β-血栓环蛋白(β-thromboglobulin,β-TG)、血小板第四因子(platelet factor 4,PF4)指标显著升高(P<0.05、0.01),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rostaglandin F1α,6-keto-PGF1α)、耳廓微循环血流量显著降低(P<0.01),心肌组织p-Akt1、p-ERK1/2、p-p38蛋白表达以及Akt1、ERK1/2、p38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红注射液能够不同程度地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vWF、FN、TXB2、β-TG、PF4(P<0.05、0.01),升高6-keto-PGF1α(P<0.05、0.01),显著提高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值(P<0.05、0.01),保护心脏,增加耳廓微循环血流量(P<0.05)。心尖、腹主动脉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心肌、血管内膜出现轻微损伤,弹力纤维破坏,由于斑块脱落导致开始出现空泡;丹红注射液组大鼠心肌、血管内膜和内皮细胞以及弹力纤维显著改善。结论 丹红注射液可以恢复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心肌细胞功能,通过调控vWF/GPIb-IX-V介导的信号通路及血小板功能,对大鼠急性血瘀有较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注射液 急性血瘀 心血管疾病 血小板功能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表面受体糖蛋白ib-IX-V
原文传递
Individual variability in the disposition of and response to clopidogrel. Pharmacogenomics and beyond 被引量:20
13
作者 Xie, Hong-Guang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22-922,共1页
关键词 阿司匹林 经皮冠状动脉 治疗方法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安菲博肽保护小鼠缺血性脑损伤的抗血小板活化机制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哲昊 后世翔 +4 位作者 陈春燕 秦志强 王坤 章成 周兰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38-1842,共5页
目的探究安菲博肽(ANF)对小鼠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的抗血小板活化机制。方法用改良线栓法制造小鼠大脑中动脉短暂性闭塞(t MCAO)的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小鼠随即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脑缺血组、ANF(4、2、1μg/kg)组及阳性药替罗非... 目的探究安菲博肽(ANF)对小鼠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的抗血小板活化机制。方法用改良线栓法制造小鼠大脑中动脉短暂性闭塞(t MCAO)的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小鼠随即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脑缺血组、ANF(4、2、1μg/kg)组及阳性药替罗非班(TRF,0. 5 mg/kg)组。ANF组及TRF组在小鼠大脑中动脉短暂性闭塞至脑缺血90min后进行再灌注,1 h后给予ANF或TRF,给药方法为尾静脉注射。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24 h后,分别使用ELISA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清血小板球蛋白(β-TG)和可溶性P-选择素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小鼠的脑组织中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小鼠脑组织v WF和血小板膜糖蛋白(GP) Ib表达。结果 ANF(4、2μg/kg)可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24 h后t MCAO小鼠血清中可溶性P-选择素和β-TG的浓度,降低t MCAO小鼠缺血脑组织微血管v WF和GPIb的表达丰度。结论 ANF可能通过抑制血小板的活化从而产生对脑缺血小鼠大脑的保护作用,ANF通过降低微血管GPIbα和v WF的表达丰度,抑制可溶性P-选择素和β-TG的过度释放,进而影响血小板黏附、聚集及血栓形成,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菲博肽 局灶性脑缺血 血小板膜糖蛋白ib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血小板活化
下载PDF
Guanxinning tablet inhibit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eukocyte integrin Mac-1 and platelet GPIbαfor antithrombosis without increased bleeding risk 被引量:4
15
作者 YANG Qin-Qin FANG Ming-Sun +5 位作者 TU Jue MA Quan-Xin SHEN Li-Ye XU Yan-Yun CHEN Jie CHEN Min-Li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8期589-600,共12页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ed that thrombosis is closely related to leucocytes involved in immunity.Interfering with the binding of leukocyte integrin Mac-1 and platelet GPIbαcan inhibit thrombosis without affecting phy...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ed that thrombosis is closely related to leucocytes involved in immunity.Interfering with the binding of leukocyte integrin Mac-1 and platelet GPIbαcan inhibit thrombosis without affecting physiological coagulation.Mac-1-GPIbαis proposed as a potential safety target for antithrombotic agents.Guanxinning tablet(GXNT)is an oral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used for the treatment of angina pectoris,which contains phenolic acid active ingredients,such as salvianolic acids,ferulic acid,chlorogenic acid,caffeic acid,rosmarinic acid,tanshinol,and protocatechualdehyde.Our previous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GXN exhibited significant antithrombotic effects,and clinical studies suggested that it did not increase bleeding risk.In addition,GXN exerted a significantly regulatory effect on immune inflammation.In the current study,we intend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GXN on bleeding events and explore the safety antithrombotic mechanism of GXN based on leukocyte-platelet interaction.First,we established a gastric ulcer model induced by acetic acid in rats and found that GXN not only did not increase the degree of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when gastric ulcer occurred,but also had a certain promoting effect on the healing of gastric ulcer.Second,in vitroexperiments showed that after pretreatment with GXN and activation by phorbol 12-myristate-13-acetate(PMA),the adhesion and aggregation of leukocytes with human platelets were reduced.It was also found that GXN reduced the expression and activation of Mac-1 in leucocytes,and inhibited platelet activation due to leukocyte engagement via Mac-1.Overall,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GXN may be a safe antithrombotic agent,and its low bleeding risk mechanism is probably related to inhibited leukocyte-platelet aggregation and its interaction target Mac-1-GPIb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ombosis Guanxinning tablet Phenolic acids Integrin Mac-1 glycoprotein ibα
原文传递
腺苷二磷酸在凝血酶信号传递过程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韩悦 卢晓旭 +4 位作者 王兆钺 戴兰 沈文红 吴德沛 阮长耿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6期3299-3301,共3页
目的比较腺苷二磷酸(ADP)在两类凝血酶受体活化过程中对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小板膜表面活化标记物表达的影响,探讨ADP在凝血酶信号传递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以凝血酶受体(PAR)活化肽PAR1-AP与PAR4-AP诱导血小板活化,观测腺苷三磷酸双... 目的比较腺苷二磷酸(ADP)在两类凝血酶受体活化过程中对血小板聚集率以及血小板膜表面活化标记物表达的影响,探讨ADP在凝血酶信号传递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分别以凝血酶受体(PAR)活化肽PAR1-AP与PAR4-AP诱导血小板活化,观测腺苷三磷酸双磷酸酶(Apyrase,ADP抑制剂)VⅡ作用过程中血小板聚集以及血小板膜表面糖蛋白(GP)Ib与P-选择素的改变。结果两类凝血酶受体都能诱导血小板活化,产生完全的聚集波,血小板膜GPIb则呈现先进行性减少后逐渐回升的可逆性变化,P-选择素水平持续升高。ApyraseVⅡ作用后,PAR1-A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受到部分抑制,而PAR4-A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未有明显改变。ApyraseVⅡ加速PAR1途径GPIb回复细胞表面,对PAR4途径中GPIb的改变则没有显著影响。两种活化途径中P-选择素的表达都不受ApyraseVⅡ的影响。结论ADP在凝血酶信号传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PAR1途径与ADP参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受体 凝血酶 糖蛋白ib 腺苷二磷酸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