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37Cs示踪的渤海湾黄骅港两侧海区的沉积特征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福 裴艳东 +2 位作者 刘志广 田立柱 王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054-1059,共6页
取自黄骅港防波堤两侧海区的7个无扰动柱状沉积物岩心的137Cs示踪研究显示,该区137Cs曲线可以分为3种类型:①不连续的137Cs曲线(表层未检测到137Cs),②连续的137Cs曲线(表层检测到137Cs),③未检测到137Cs的曲线。137Cs示踪的沉积速率结... 取自黄骅港防波堤两侧海区的7个无扰动柱状沉积物岩心的137Cs示踪研究显示,该区137Cs曲线可以分为3种类型:①不连续的137Cs曲线(表层未检测到137Cs),②连续的137Cs曲线(表层检测到137Cs),③未检测到137Cs的曲线。137Cs示踪的沉积速率结果显示:①NE向伸展的防砂堤截断原SE向的沿岸流后,造成了黄骅港防波堤两侧近岸差异性现代沉积过程,即堤北侧距岸约4km以内海区现代沉积速为0.69~1.12cm/a,堤南侧距岸约4km处的站位8以内无沉积物沉积;②防砂堤南侧的岸外10km、水深约-4m处,存在一个速率高达1.36cm/a的现代沉积中心。上述结果与前人的工作成果对比表明,黄骅港建港前后,现代沉积速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进一步说明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质环境变化主导了现在的地质环境变化,应当引起人们的更多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示踪 沉积速率 黄骅港
下载PDF
^137Cs示踪法研究太湖流域土壤侵蚀分布与总量 被引量:15
2
作者 曾海鳌 吴敬禄 林琳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9-85,共7页
利用137Cs示踪法研究了太湖流域不同地貌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速率分布,初步估算了太湖流域的土壤侵蚀总量。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相同时,丘陵山坡中点的土壤侵蚀速率与整个坡面的平均值相近;太湖流域山坡中上部以自然坡地为主,土... 利用137Cs示踪法研究了太湖流域不同地貌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速率分布,初步估算了太湖流域的土壤侵蚀总量。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相同时,丘陵山坡中点的土壤侵蚀速率与整个坡面的平均值相近;太湖流域山坡中上部以自然坡地为主,土壤侵蚀速率仅为186.6t/km2.a;山坡下部以茶园种植为主,土壤侵蚀速率为3898.5t/km2.a。平原区水田的侵蚀速率与其到山脚的距离正相关,随距离的增大由堆积转变为侵蚀并逐渐增大,山脚水田堆积量和湖岸水田侵蚀量分别为2585.9和6325.7t/km2.a,平均侵蚀速率约为1869.9t/km2.a。太湖流域土壤侵蚀总量约为3446.7×104t,流域土壤侵蚀导致的输入太湖的泥沙量年均约为34.5×104t,与实际监测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土壤侵蚀是太湖泥沙输入的主要来源。本研究结果初步证明了利用137Cs示踪法研究太湖流域土壤侵蚀与湖泊沉积通量定量关系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137cs示踪 土地利用 太湖流域
下载PDF
^(137)Cs示踪红壤丘陵区坡地土壤侵蚀的研究——以江西丰城市为例 被引量:16
3
作者 濮励杰 赵姚阳 +2 位作者 金平华 王金磊 黄贤金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62-567,共6页
通过137Cs示踪技术,并采用相关的土壤侵蚀定量模型,对红壤丘陵区江西丰城市坡面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方式以及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壤侵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137Cs的本底值为1992.45±145.63Bq/m2;试验区典型坡地不同地貌部位均... 通过137Cs示踪技术,并采用相关的土壤侵蚀定量模型,对红壤丘陵区江西丰城市坡面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方式以及不同地貌部位的土壤侵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137Cs的本底值为1992.45±145.63Bq/m2;试验区典型坡地不同地貌部位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土壤侵蚀,且侵蚀强度总的变化趋势为坡底部>坡中部>坡顶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和方式下的坡面侵蚀强度亦呈现一定的分异现象,从大到小依次为耕作土坡面>退耕30年+退耕1年混合坡面>退耕30年坡面>荒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坡地 红壤丘陵区 ^^137cs示踪技术 荒坡 坡面侵蚀 侵蚀强度 丰城市 江西 退耕
下载PDF
蒙古高原北部典型草原区土壤风蚀的^137Cs示踪法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齐永青 刘纪远 +2 位作者 师华定 胡云锋 庄大方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70-1076,共7页
土壤风蚀是蒙古高原北部典型草原区土地退化的主导因素之一.运用^137Cs核素示踪技术对蒙古国巴彦淖尔、哈拉和林的不同牧场和弃耕地土壤风蚀速率进行了研究.巴彦淖尔草原牧场、割草场采样点土壤风蚀速率在64.58-169.07t·km^-2·... 土壤风蚀是蒙古高原北部典型草原区土地退化的主导因素之一.运用^137Cs核素示踪技术对蒙古国巴彦淖尔、哈拉和林的不同牧场和弃耕地土壤风蚀速率进行了研究.巴彦淖尔草原牧场、割草场采样点土壤风蚀速率在64.58-169.07t·km^-2·a^-1之间,均为微度侵蚀水平.哈拉和林弃耕地年均土壤风蚀厚度4.05mm·a^-1,风蚀速率为6723.06t·km^-2·a^-1,达强度侵蚀水平,自20世纪60年代开垦以来,表层土壤累计风蚀损失17.4cm.牧场和弃耕地风蚀速率的差异表明,在蒙古高原北部典型草原区,人为翻动表土,发展种植业,会导致严重的土壤风蚀发生,而传统牧业生产方式对土壤表层扰动较少,未导致破坏性的土壤风蚀发生,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高原北部 典型草原 土壤风蚀 ^^137cs示踪
原文传递
^(137)Cs示踪技术在滦河源区栗钙土风蚀速率估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赵烨 岳建华 +2 位作者 徐翠华 杜春光 常艳春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62-566,共5页
对采集于滦河源区 3个栗钙土剖面中的 2 7个土层样品的pH、有机碳含量、碳酸钙含量、密度及质地进行了化验分析 ,运用ADCOM10 0超低本底γ谱仪测定了土壤样品1 37Cs的比活度 .结果表明 ,自然栗钙土以及被风蚀土壤剖面中1 37Cs比活度随... 对采集于滦河源区 3个栗钙土剖面中的 2 7个土层样品的pH、有机碳含量、碳酸钙含量、密度及质地进行了化验分析 ,运用ADCOM10 0超低本底γ谱仪测定了土壤样品1 37Cs的比活度 .结果表明 ,自然栗钙土以及被风蚀土壤剖面中1 37Cs比活度随深度呈指数递减式分布 ,其最大渗透深度可达约 3 0cm ;利用1 37Cs示踪技术估算的研究区土壤风蚀速率在 0 1842cm·a- 1 和 0 2 897cm·a- 1 之间 ;栗钙土不同粒径土壤颗粒中1 37Cs的比活度差异显著 ,即细粒 (粒径≤ 0 10mm的极细砂、粉粒和黏粒 )中1 37Cs比活度大于细砂 (0 10~ 0 2 5mm)中1 37Cs比活度大于粗粒 (0 2 5~2 0 0mm的中砂、粗砂和极粗砂 )中1 37Cs比活度 .可见 ,运用1 37Cs示踪法可以定量估算区域土壤风蚀速率 ,但需综合考虑1 37Cs在土壤中的分布、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质地等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示踪技术 土壤 风蚀速率 滦河源区 栗钙土 比活度
下载PDF
^(137)Cs示踪法研究青藏高原草甸土的土壤侵蚀 被引量:29
6
作者 李元寿 王根绪 +2 位作者 王军德 王一博 吴青柏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4-121,共8页
运用137Cs示踪法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典型的两个小流域的土壤侵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寒草甸植被区的土壤137Cs在土壤剖面中呈指数型分布,分布深度一般在20cm左右;坡顶部由于风蚀、冻融侵蚀和水蚀较强,致使侵蚀强于下部,除坡顶部外其... 运用137Cs示踪法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典型的两个小流域的土壤侵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寒草甸植被区的土壤137Cs在土壤剖面中呈指数型分布,分布深度一般在20cm左右;坡顶部由于风蚀、冻融侵蚀和水蚀较强,致使侵蚀强于下部,除坡顶部外其他坡位侵蚀强度都符合坡上部<坡中部<坡下部的规律;高寒草甸植被覆盖度与土壤侵蚀强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1),土壤平均侵蚀模数随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呈线性降低的趋势,相关系数R2达到0.997以上。高寒草甸退化程度越高,土壤侵蚀越强。退化较强的草甸区的平均侵蚀模数是退化较弱区的2.23倍,最大侵蚀模数可达2960.22t/(km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示踪技术 土壤侵蚀 高寒草甸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张家口坝上地区农田土壤风蚀的^(137)Cs示踪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加琼 周学雷 +3 位作者 张春来 杨硕 潘星慧 刘永刚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24-728,共5页
利用137Cs示踪法,计算了张家口坝上地区1963年以来的农田土壤风蚀模数.结果表明,该区域的农田普遍处于风蚀状态,平均风蚀模数为8 362.34 t.km-2.a-1,平均风蚀厚度约为0.53 cm.a-1,达到极重度风蚀.农田风蚀模数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和规... 利用137Cs示踪法,计算了张家口坝上地区1963年以来的农田土壤风蚀模数.结果表明,该区域的农田普遍处于风蚀状态,平均风蚀模数为8 362.34 t.km-2.a-1,平均风蚀厚度约为0.53 cm.a-1,达到极重度风蚀.农田风蚀模数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和规律性,反映了风蚀环境和农田管理方式等因素的空间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坝上地区 农田风蚀 ^^137cs示踪
下载PDF
^(137)Cs示踪三峡库区土壤侵蚀速率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董杰 杨达源 +1 位作者 周彬 胥勤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66,共6页
三峡库区土壤侵蚀量研究对于该区水土保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改善以及水库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运用137C s示踪法对三峡库区土壤侵蚀速率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137C s的背景值为2 029.2 Bq/m2;不同土地... 三峡库区土壤侵蚀量研究对于该区水土保持、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改善以及水库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运用137C s示踪法对三峡库区土壤侵蚀速率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137C s的背景值为2 029.2 Bq/m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侵蚀强度的大小顺序为:耕地>园地>草地>荒地>林地,按照水利部1997年颁布的土壤侵蚀强度等级标准,则耕地为中度侵蚀,园地、草地和荒地为轻度侵蚀,林地为微度侵蚀。不同坡度段土壤侵蚀强度差别不大,由强到弱依次为5~°15,°0~°5,°25~°35,°15~°25°和>35°坡度段,皆属轻度侵蚀;重庆-万州段和云阳-宜昌段土壤侵蚀等级虽皆为轻度,但前者已接近中度侵蚀,其土壤年均侵蚀模数为后者的2.1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示踪技术 侵蚀模型 土壤侵蚀速率 三峡库区
下载PDF
基于^(137)Cs示踪的丹江口市农用地土壤侵蚀与有机质流失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利华 龙昱 +1 位作者 李辉 董玉森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4-57,共4页
运用137Cs示踪技术探讨了丹江口市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侵蚀,并分析了137Cs含量与有机质和重金属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用地土壤侵蚀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沟谷旱地>坡耕地>菜田>水田>草地>灌丛,耕作土的侵... 运用137Cs示踪技术探讨了丹江口市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侵蚀,并分析了137Cs含量与有机质和重金属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农用地土壤侵蚀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沟谷旱地>坡耕地>菜田>水田>草地>灌丛,耕作土的侵蚀强度多为中度和强度侵蚀,非耕作土则是微度和轻度侵蚀;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质和重金属分布影响很大,有机质含量分布规律为草地>灌丛>菜田>水田>沟谷旱地>坡耕地;Pb与Ni含量为灌丛>草地>坡耕地>沟谷旱地>菜田>水田;Cr与Cu含量为灌丛>菜田>坡耕地>草地>沟谷旱地>水田;Zn含量为灌丛>菜田>草地>坡耕地>沟谷旱地>水田。对137Cs含量与土壤有机质、重金属含量进行回归分析的相关系数均在0.7以上,说明在景观简单的小流域,可以利用137Cs含量和数学模型预测土壤有机质和重金属的含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 ^^137cs示踪 土壤侵蚀 土壤有机质 土壤重金属
下载PDF
^(137)Cs示踪法研究湟水上游和布哈河下游区域土壤侵蚀强度 被引量:6
10
作者 陶炳德 沙占江 +2 位作者 郭丽霞 拉本 肖景义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97-1005,共9页
通过137Cs示踪技术,并采用土壤剖面核素单位面积浓度与背景值之间的理论模型,对布哈河下游和青海湖东北岸湟水上游区域的土壤侵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7Cs面积活度与植被盖度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两区域相关系数为0.93。湟水上游河... 通过137Cs示踪技术,并采用土壤剖面核素单位面积浓度与背景值之间的理论模型,对布哈河下游和青海湖东北岸湟水上游区域的土壤侵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7Cs面积活度与植被盖度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两区域相关系数为0.93。湟水上游河谷土壤侵蚀模数在87.62~1 458.41t·km-2·a-1之间,采样点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933.31 t·km-2·a-1。布哈河下游区域土壤侵蚀模数在431.03~2 072.39 t·km-2·a-1之间,采样点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 256.97 t·km-2·a-1。布哈河下游区域较湟水上游区域侵蚀严重,在较长的时期内两地大部分区域均处于轻度侵蚀阶段,湟水上游北部和布哈河下游西北部处于微度侵蚀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示踪技术 土壤侵蚀 布哈河下游 湟水上游
下载PDF
利用^(137)Cs示踪技术与土壤化学物质研究滇池流域土壤侵蚀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明礼 杨浩 +5 位作者 林加加 高明 王小雷 徐从安 桑利娟 崔琚琰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450-2457,共8页
核素示踪技术研究作为一种新的土壤侵蚀研究方法,已经在土壤侵蚀研究中获得了极大应用,并在土壤侵蚀的沉积、侵蚀、运移研究上取得许多成果。采用放射性核素作为土壤示踪剂,可以很好的进行流域尺度的范围研究,且可靠性比较高,省时省力... 核素示踪技术研究作为一种新的土壤侵蚀研究方法,已经在土壤侵蚀研究中获得了极大应用,并在土壤侵蚀的沉积、侵蚀、运移研究上取得许多成果。采用放射性核素作为土壤示踪剂,可以很好的进行流域尺度的范围研究,且可靠性比较高,省时省力。云贵高原在处于我国的西南地区,是我国南方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缺乏较长时间的资料积累,仅通过短时间的测定,无法准确估算中长期(约50a)的平均土壤侵蚀速率。文章应用137Cs示踪技术,并结合土壤有机碳、全氮等土壤化学物质,首次研究了云南省滇池流域土壤侵蚀的强度分异规律。1)山坡不同部位的土壤侵蚀速率大小顺序是:坡中部>坡下部>坡上部,坡位是影响土壤侵蚀的重要因素。2)土壤利用方式上看,非耕地(林地和撂荒地)的侵蚀速率小于耕地的侵蚀速率。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下,由于耕作措施与耕作方法的差异,也会直接影响到土壤侵蚀的速率大小。3)从土壤侵蚀模数来看,区域整体上属于轻度侵蚀。土壤平均侵蚀速率为1280.2t·km-2·a-1,其中耕地的平均土壤侵蚀速率为1672.8t·km-2·a-1,非耕地土壤平均侵蚀模数为1161.2t·km-2·a-1。4)虽然是轻度侵蚀,但是随着土壤侵蚀的进行,土壤有机碳、氮等的流失,造成土地退化较为严重,这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直接的危害:滇池土壤淤积,土壤中的有机质、化肥等物质也直接随土壤流入滇池,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示踪 土壤有机碳 全氮 土壤侵蚀 滇池流域
下载PDF
^(137)Cs示踪农耕地土壤侵蚀速率模型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立青 杨明义 +2 位作者 刘普灵 王晓燕 田均良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2-37,共6页
137Cs示踪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农耕地土壤侵蚀研究,目前已建立了许多运用137Cs估算土壤侵蚀速率的模型。这些模型主要分为两类:经验模型与理论模型。其中理论模型中的质量平衡模型应用较多。质量平衡模型主要有:Walling模型、张信宝模型、... 137Cs示踪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农耕地土壤侵蚀研究,目前已建立了许多运用137Cs估算土壤侵蚀速率的模型。这些模型主要分为两类:经验模型与理论模型。其中理论模型中的质量平衡模型应用较多。质量平衡模型主要有:Walling模型、张信宝模型、杨浩模型和周维芝模型。重点讨论这4种质量平衡模型的异同。详细阐述了这四种模型的建立过程,并用图形模拟的方法给出各个模型所刻画的土壤侵蚀速率与土壤剖面中137Cs相对损失率的关系。分析表明,尽管各个模型在建立的假设和方法上以及对137Cs沉降过程的处理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但是各个模型所刻画的土壤侵蚀速率与土壤剖面中137Cs相对损失率的关系实质上都是幂函数的形式,而且这4条曲线的走势基本一致,各自计算的土壤侵蚀速率差异也较小。因此,在利用137Cs技术示踪农耕地土壤侵蚀速率时,这4个模型都可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示踪 速率模型 农耕地 土壤侵蚀
下载PDF
基于^(137)Cs的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侵蚀及碳流失估算
13
作者 卢海涯 栗文佳 于世永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30-337,348,共9页
[目的]定量分析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侵蚀状况及其伴随的碳流失,为全面评估土壤侵蚀影响,实施有效水土保持措施提供参考。[方法]结合^(137)Cs示踪技术与前人研究,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的整体侵蚀水平及其土壤有机碳流失进行了估算。[... [目的]定量分析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侵蚀状况及其伴随的碳流失,为全面评估土壤侵蚀影响,实施有效水土保持措施提供参考。[方法]结合^(137)Cs示踪技术与前人研究,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的整体侵蚀水平及其土壤有机碳流失进行了估算。[结果]未受人为扰动的高寒草甸土壤自上而下表现出3个层次(A,B和C层)的理化性质特征,其^(137)Cs分布遵循显著指数递减模式。目前,高原草甸土壤年均侵蚀模数约为77~230 t/km^(2),推测其每年直接导致的土壤有机碳损失量平均不低于4.86 t/km^(2)。[结论]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土壤侵蚀水平整体较弱,但因土壤侵蚀流失的有机碳不容忽视。在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升温导致的土壤湿度下降对植被生长的限制,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可能成为诱使青藏高原草甸土壤退化和有机碳流失的潜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示踪技术 高寒草甸 土壤侵蚀 有机碳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土壤侵蚀^(137)Cs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志刚 华珞 +4 位作者 冯琰 赵红 傅桦 朱风云 刘建中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4期82-87,共6页
同位素1 37Cs示踪技术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的优点 ,它已广泛应用于土壤侵蚀的研究中 .本文先简单概述了现代土壤侵蚀速率的研究方法 ,然后着重综述了1 37Cs法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主要集中在1 37Cs的空间分布、土壤侵... 同位素1 37Cs示踪技术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的优点 ,它已广泛应用于土壤侵蚀的研究中 .本文先简单概述了现代土壤侵蚀速率的研究方法 ,然后着重综述了1 37Cs法在土壤侵蚀研究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主要集中在1 37Cs的空间分布、土壤侵蚀速率计算模型、土壤侵蚀量估算模型等方面 ) ,最后提出未来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137cs示踪技术 研究进展 侵蚀速率 侵蚀模型
下载PDF
基于^(137)Cs示踪技术的土壤侵蚀及养分流失特征评价
15
作者 张宁宁 黄诗浩 +3 位作者 雷衡 雷欣哲 刘普灵 亢福仁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9274-9283,共10页
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小流域土壤侵蚀及其养分流失特征的影响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引发的环境效应问题,对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择陕北延安市湫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137)Cs示踪技术,定量评价了... 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小流域土壤侵蚀及其养分流失特征的影响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土地利用方式变化引发的环境效应问题,对区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择陕北延安市湫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137)Cs示踪技术,定量评价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侵蚀和养分流失状况及其相互变化关系,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方式显著影响小流域土壤侵蚀状况。土壤侵蚀模数介于-18.67-151.27 t km^(-2) a^(-1)之间,大小顺序为沟道>苹果园>林地>草地>灌木,均为微度侵蚀。其中,除灌木地发生沉积以外,其它土地利用方式均发生了土壤侵蚀现象。(2)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侵蚀模数空间变异明显,除沟道为轻度变异以外,其它土地利用均为中等变异。(3)土壤全氮含量、有机质含量、N/P比和C/P比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变化特征表现一致,大小顺序均为灌木>草地>林地>沟道>苹果园,且在不同利用方式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全磷含量表现为灌木>苹果园>沟道>草地>林地,且与土壤全氮含量和有机质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土壤全氮含量偏低,全磷含量适中;C/N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而N/P和C/P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小流域土壤氮限制严重。(4)土壤侵蚀是该小流域养分流失的重要诱因。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养分流失变化特征与土壤侵蚀模数表现一致,且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土壤全氮、全磷、有机质、N/P比及C/P比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C/N比关系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小流域 土地利用方式 ^^(137)cs示踪技术 侵蚀特征 养分流失
下载PDF
白云岩喀斯特侵蚀坡地的^(137)Cs法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何永彬 李豪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5年第2期1-6,共6页
在黔南峰丛洼地区林间白云岩坡地应用137Cs法研究土壤侵蚀。4个坡面采样样方的137Cs面积浓度都低于137Cs本底值浓度;表土样137Cs浓度随着坡长增加而增大,全样137Cs面积浓度的顺坡变化呈逐步下降趋势;应用137Cs农耕地侵蚀模型计算获得样... 在黔南峰丛洼地区林间白云岩坡地应用137Cs法研究土壤侵蚀。4个坡面采样样方的137Cs面积浓度都低于137Cs本底值浓度;表土样137Cs浓度随着坡长增加而增大,全样137Cs面积浓度的顺坡变化呈逐步下降趋势;应用137Cs农耕地侵蚀模型计算获得样点土壤侵蚀量后,加以坡长加权平均计算获得的坡长权重土壤位移量为2.045 t/(km2·a)。同时在坡脚的土壤分层剖面中的137Cs浓度峰值在土壤次表层出现,随着深度增加呈指数递减变化,属于未受耕作扰动的无侵蚀非农耕地,但表层含有相对低浓度137Cs是坡面侵蚀泥沙的搬运堆积结果,估算距1963年以来侵蚀泥沙年平均堆积厚度为0.0682~0.1364 cm/a。坡地土壤侵蚀速率远小于以往贵州喀斯特地区典型喀斯特小流域和坡地的观测结果,但坡脚泥沙堆积速率远大于坡地土壤侵蚀速率。表明季节性暴雨、坡面降雨汇流和耕作侵蚀等侵蚀作用使喀斯特坡地土壤颗粒出现微距离位移,长期则在坡脚出现显著的侵蚀泥沙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速率 喀斯特林间坡地 ^^137cs示踪 白云岩
下载PDF
基于^137Cs技术的侵蚀产沙对土地利用变化响应--以三峡库区斑竹林小流域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巨莉 文安邦 +2 位作者 龙翼 严东春 史忠林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3-16,24,共5页
小流域是三峡库区入库泥沙的策源地,研究其侵蚀产沙状况对正确预测三峡水库来沙变化趋势非常重要。以三峡库区典型农业小流域——斑竹林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137)Cs示踪技术,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侵蚀产沙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 小流域是三峡库区入库泥沙的策源地,研究其侵蚀产沙状况对正确预测三峡水库来沙变化趋势非常重要。以三峡库区典型农业小流域——斑竹林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137)Cs示踪技术,研究了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侵蚀产沙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旱地退耕的其他林地和水田改的旱地的侵蚀堆积情况与土地利用变化前相差不大;在土地利用变化后的短期内,该流域侵蚀产沙变化较小,旱地是流域主要的侵蚀产沙源地,水田是淤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7cs示踪 侵蚀产沙 土地利用变化 三峡库区
下载PDF
红枫湖沉积物^(137)Cs垂直剖面的计年特征及侵蚀示踪 被引量:65
18
作者 万国江 林文祝 +1 位作者 黄荣贵 陈振楼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9期1487-1490,共4页
核试验散落核素^(137)Cs(半衰期30.23年)是现代湖泊沉积作用和流域侵蚀作用的重要示踪剂之一。 红枫湖位于北纬26°25′—26°34′、东经106°20′—106°26′,是黔中高原最大的人工湖。湖周岩溶发育、石灰土和黄壤广... 核试验散落核素^(137)Cs(半衰期30.23年)是现代湖泊沉积作用和流域侵蚀作用的重要示踪剂之一。 红枫湖位于北纬26°25′—26°34′、东经106°20′—106°26′,是黔中高原最大的人工湖。湖周岩溶发育、石灰土和黄壤广布。该湖于1960年竣工蓄水,具有确知的沉积物堆积起始时间,研究其^(137)Cs垂直剖面具典型意义。本文根据HF8801沉积物孔柱^(137)Cs垂直剖面的实测资料,揭示出利用1975年沉积物层节的^(137)Cs蓄积作为辅助时标的可能性;并同时讨论^(137)Cs对流域侵蚀的示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泊 沉积 流域 侵蚀 ^^137cs示踪
原文传递
蒙古高原塔里亚特-锡林郭勒样带土壤风蚀速率的^(137)Cs示踪分析 被引量:42
19
作者 刘纪远 齐永青 +2 位作者 师华定 庄大方 胡云锋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2785-2791,共7页
运用137Cs示踪技术,查明了蒙古高原西北-东南向的塔里亚特-锡林郭勒样带区域7个典型景观类型采样点风蚀速率及变化特征,分析了不同区域土壤风蚀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各采样点137Cs面积活度介于(265.63±44.91)^(1279.54... 运用137Cs示踪技术,查明了蒙古高原西北-东南向的塔里亚特-锡林郭勒样带区域7个典型景观类型采样点风蚀速率及变化特征,分析了不同区域土壤风蚀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各采样点137Cs面积活度介于(265.63±44.91)^(1279.54±166.53)Bq·m-2,差异明显,相应的风蚀速率分别为64.58~419.63t·km-2·a-1.样带上蒙古国境内部分,人类活动较轻微,由北向南,随主要的植被景观和气候指标变化,相应的土壤风蚀速率基本呈逐渐加大趋势,表明该区域土壤风蚀过程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和调节;样带上内蒙古锡林浩特和正镶白旗2个典型草原样点风蚀速率为蒙古国巴彦淖尔典型草原样点风蚀速率的近3倍,除导致风蚀加剧的自然条件差异之外,通过比较两地人口密度和载畜量水平,表明人类扰动是导致内蒙古典型草原样点风蚀加剧的主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高原 风蚀 ^^137cs示踪
原文传递
应用^(137)Cs示踪技术破译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坝库沉积赋存的产沙记录 被引量:30
20
作者 张信宝 温仲明 +2 位作者 冯明义 杨勤科 郑进军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5-410,共6页
根据泥沙的137Cs和黏粒含量变化,厚28.12m的云台山沟坝库沉积剖面,区分出44次洪水沉积旋迴.剖面中部旋迴27的137Cs含量最高,加权平均值12.65Bq·kg-1,为1963年沉积;向上、向下137Cs含量逐渐降低,次顶部旋迴2.15Bq·kg-1,底部旋... 根据泥沙的137Cs和黏粒含量变化,厚28.12m的云台山沟坝库沉积剖面,区分出44次洪水沉积旋迴.剖面中部旋迴27的137Cs含量最高,加权平均值12.65Bq·kg-1,为1963年沉积;向上、向下137Cs含量逐渐降低,次顶部旋迴2.15Bq·kg-1,底部旋迴0.92Bq·kg-1.通过坝库修建、运行历史,旋迴泥沙137Cs含量的变化,次洪水产沙量和降水资料的对比分析,确定了这些洪水沉积旋迴的对应暴雨.云台山沟1960~1970年期间,共发生产沙洪水44次,产沙2.36×106m3.年产沙次数1~10次不等,1961~1964年为多雨年份,秋季降水多,年产沙洪水7~10次;1960,1965~1969和1970年为少雨年份,每年仅1~3次洪水.年均产沙模数1.29×104t·km-2·a-1,略高于甘谷驿水文站以上的延河上游的同期产沙模数1.11×104t·km-2·a-1,略低于相邻的纸坊沟1980年前的实测产沙模数1.40×104t·km-2·a-1.年产沙模数和汛期降水量(6~9月)相关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小流域 坝库沉积 ^^137cs示踪技术 产沙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