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4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合PET/CT中CT征象与^18F-FDG最大SUV值提高诊断肺癌水平之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欣 陈萍 +11 位作者 陈仰纯 蔡欣 田嘉禾 杨小丰 于丽娟 辛军 马黎明 冯惠茹 赵周社 李宏利 王爽 吴文凯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246-249,共4页
目的:探讨结合PET/CT中低剂量CT得到的CT征象和18F-FDG最大SUV值提高对肺癌诊断准确度。材料和方法:多中心临床实验中16例病理证实的肺癌病人和39例非肺癌肺占位病人,对其7项CT征象及病灶SUV值进行判定,并对得到的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 目的:探讨结合PET/CT中低剂量CT得到的CT征象和18F-FDG最大SUV值提高对肺癌诊断准确度。材料和方法:多中心临床实验中16例病理证实的肺癌病人和39例非肺癌肺占位病人,对其7项CT征象及病灶SUV值进行判定,并对得到的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PET/CT中低剂量CT的扫描条件下,病灶的分叶征、长毛刺征、周围病灶、淋巴结肿大及18F-FDG摄取被引入回归模型,其中分叶征、长毛刺征和18F-FDG摄取对病变判断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得到的回归模型诊断效能为灵敏性68.8%、特异性94.9%、准确性87.3%。结论;CT征象对最大SUV值法诊断肺癌具有修正作用,其中长毛刺征和周围病灶的观察能明显降低最大SUV值法的假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PET/CT CT ^^18f-fdg
下载PDF
肺结节^18F-FDG和^18F-FLT PET/CT鉴别诊断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田嘉禾 杨小丰 +9 位作者 陈萍 于丽娟 马黎明 辛军 冯蕙茹 赵周社 吴文凯 谭业颖 李宏利 王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4期241-245,共5页
目的:为探讨其他示踪剂补充18F-FDGPET/CT显像的不足、提供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数据,组织国内6家医院进行18F-FDG/18F-FLT肺结节的研究。材料和方法:用规范化操作、随机、前瞻方式,收集55例临床诊断困难的肺结节病例的18F-FDG和18F-FLTPE... 目的:为探讨其他示踪剂补充18F-FDGPET/CT显像的不足、提供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数据,组织国内6家医院进行18F-FDG/18F-FLT肺结节的研究。材料和方法:用规范化操作、随机、前瞻方式,收集55例临床诊断困难的肺结节病例的18F-FDG和18F-FLTPET/CT显像结果,通过盲法集中阅片方式,以病理组织学或确定临床证据为真实标准,分析双示踪剂PET/CT方式与单一示踪剂/显像方式的诊断效率,通过检查前后临床问卷方式,分析对临床决策的影响。结果:与18F-FDG、18F-FLT单显像比较,双示踪剂PET/CT使诊断特异性从58.97%-76.92%提高到89.74%,准确率从67.27%-74.45%提高到92.73%。以FLT/FDGSUV比值0.4-0.9为阈,可以最大程度区分肿瘤(16例)、结核(16例)和其他良性结节(23例)。双示踪剂PET/CT改变和部分改变了33%和14%病例的临床决策,除3例外,这些改变最终证实是正确的。结论:通过显示病变的不同生物学特征,18F-FDG/18F-FLT双示踪剂显像可以明显改善肺结节PET/CT的诊断效率,并可以对临床决策产生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PET/CT ^^18F-FLT ^^18f-fdg 多中心临床研究
下载PDF
^18F-FLT和^18F-FDG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误诊原因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谭业颖 田嘉禾 +5 位作者 赵周社 陈萍 杨小丰 于丽娟 马黎明 冯慧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5期321-324,共4页
目的:比较18F-FLT、18F-FDG PET显像诊断SPN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误诊原因。材料和方法:55例胸部SPNs患者行18F-FLT、18F-FDG PET显像,以术后病理或随访一年为最后诊断标准,证实肺癌16例、肺结核16例、肺炎13例、良性增生10例。根据... 目的:比较18F-FLT、18F-FDG PET显像诊断SPN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误诊原因。材料和方法:55例胸部SPNs患者行18F-FLT、18F-FDG PET显像,以术后病理或随访一年为最后诊断标准,证实肺癌16例、肺结核16例、肺炎13例、良性增生10例。根据对照最后诊断,选择假阳性和假阴性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18F-FDG显像:16例肿瘤患者中假阴性2例。16例结核患者中,9例假阳性(SUVmax>2.56)。13例炎性患者中,大部分轻度摄取18F-FDG,2例假阳性SUVmax>10。10例良性结节不同程度摄取18F-FDG。18F-FLT显像:16例肿瘤患者中,5例假阴性。16例结核患者中,3例假阳性(SUVmax>2.0)。13例炎症,2例假阳性。10例良性结节3例假阳性。结论:18F-FDG和18F-FLT均非肿瘤特异性示踪剂,假阴性见于低活动度或小病灶;而假阳性原因为炎症活动期和肉芽肿形成期。18F-FLT的特异度高于18F-FD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IJT ^^18f-fdg 孤立性肺结节(SPNs)
下载PDF
Castleman病^18F-FDG PET/CT显像一例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德军 冯彦林 +1 位作者 贺小红 袁建伟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80-380,共1页
患者男,67岁,进食后觉中上腹部不适10 d人院.无恶心、呕吐,无腹泻,腹部MRI疑胰头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及肝肾多发囊肿(图1a).否认肝炎、结核及糖尿病等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6.7℃,呼吸18次/min,脉搏78次/min,血压121/68 mm Hg(1 mm Hg=... 患者男,67岁,进食后觉中上腹部不适10 d人院.无恶心、呕吐,无腹泻,腹部MRI疑胰头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及肝肾多发囊肿(图1a).否认肝炎、结核及糖尿病等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6.7℃,呼吸18次/min,脉搏78次/min,血压121/68 mm Hg(1 mm Hg=0.133 kPa),精神面容,营养中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LEMAN病 ^^18f-fdg PET/CT 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上腹部不适 显像 腹部MRI 浅表淋巴结 多发囊肿 体格检查
下载PDF
^18F-FDG PET/CT诊断肝细胞癌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病灶的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穹 刘纯 +2 位作者 陈明 彭珍珍 肖国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43-1246,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诊断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肝细胞癌(residual or recurrent HCC,rHCC)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TACE治疗后的HCC患者,总结分析18F-FDG PET/C...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诊断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存活或复发肝细胞癌(residual or recurrent HCC,rHCC)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TACE治疗后的HCC患者,总结分析18F-FDG PET/CT诊断TACE术后rHCC病灶的价值,并采用ROC曲线分析肿瘤与肝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比(SUVratio)对鉴别诊断rHCC病灶的价值。结果 TACE术后rHCC的18F-FDG PET/CT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0.24%(37/41)、90.48%(19/21)、90.32%(56/62)。SUVratio值=1.49时具有最高的诊断效能,此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3%、96.4%,AUC值为0.992(95%CI:0.985~0.999)。结论 18F-FDG PET/CT可准确诊断TACE术后rHCC,SUVratio值可作为鉴别坏死、存活或复发病灶的定量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18f-fdg PET/CT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诊断
下载PDF
^18F-FDG PET/CT SUVmax值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R-CHOP治疗生存预后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雷成明 王丽丹 +4 位作者 李文波 黄颖 邓熙 牛梦达 彭志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693-1698,共6页
目的探讨R-CHOP治疗前^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 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PET/CT)检查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对弥漫大B... 目的探讨R-CHOP治疗前^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 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PET/CT)检查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生存预测价值。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2019年在R-CHOP治疗前进行^18F-FDG PET/CT检查的76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R-Studio软件对DLBCL患者的年龄、性别、^18F-FDG PET/CT显像的SUVmax值以及免疫学标志物和免疫分型等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预后分析;根据SUVmax值将76例DLBCL患者分为SUVmax≤10组和SUVmax>10组,采用χ^2检验比较两组间年龄、性别、临床分期、B症状、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IPI评分方面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均显示,年龄、SUVmax、IPI评分均为DLBCL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分别为RR(>60岁/≤60岁)=12.56(95%CI:3.32~47.54),RR(SUVmax值>10/SUVmax值≤10)=3.11(95%CI:1.04~9.34),RR(>2分/≤2分)=5.67(95%CI:1.09~29.60)。免疫学标志物CD10、BCL-6、MUM-1的表达以及免疫学分型与患者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UVmax≤10组和SUVmax>10组在年龄、分期等各临床指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前^18F-FDG PET/CT显像的SUVmax值对DLBCL患者R-CHOP方案治疗后生存预测有一定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PET/CT SUVMAX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R-CHOP治疗 Kaplan-Meier评估
原文传递
^18F-FDG的质量控制及方法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锦明 田嘉禾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83-384,共2页
18F-脱氧葡萄糖(FDG)是目前临床上PET显像应用最多的放射性药物,大部分由各PET中心自行制备.各中心由于采用不同的化学试剂、自动化合成装置和合成方法,所以其最终产品的杂质含量有差别.杂质的存在对PET检查质量及患者的安全关系很大.Hu... 18F-脱氧葡萄糖(FDG)是目前临床上PET显像应用最多的放射性药物,大部分由各PET中心自行制备.各中心由于采用不同的化学试剂、自动化合成装置和合成方法,所以其最终产品的杂质含量有差别.杂质的存在对PET检查质量及患者的安全关系很大.Hung[1]对比了美国药典和欧洲药典对18F-FDG质量控制的区别,评价了每个标准的优劣,但没有具体介绍每项质量控制方法.笔者参考文献方法及美国26版药典(26USP)[2],对18F-FDG的质量控制及方法作一简介,供国内同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质量控制方法 ^^18F-脱氧葡萄糖 PET显像 合成方法 杂质含量 欧洲药典 美国药典 放射性药物 PET中心
下载PDF
^18F-FDGSPECT/CT和CT增强扫描在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中价值
8
作者 姜远才 崔凤郝 亮苗淼 《浙江临床医学》 2013年第11期1755-1756,共2页
肺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是癌症死亡之首,且5年生存率〈15%,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杀手。降低肺癌病死率,早期诊断和治疗尤其重要。普通CT增强扫描判断淋巴结性质一般以淋巴结大小作为标准,很难区分良恶性质。SPECT/CT利用恶性肿瘤... 肺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是癌症死亡之首,且5年生存率〈15%,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杀手。降低肺癌病死率,早期诊断和治疗尤其重要。普通CT增强扫描判断淋巴结性质一般以淋巴结大小作为标准,很难区分良恶性质。SPECT/CT利用恶性肿瘤细胞血液循环丰富,己糖激酶活性较高,糖分解代谢旺盛并且缺乏葡萄糖一6一磷酸酯酶,因此癌细胞对18F-FDG代谢增高,从而显示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代谢异常。现将60例肺癌患者纵隔淋巴转移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 CT ^^18f-fdg 纵隔淋巴结转移 CT增强扫描 肺癌患者 早期诊断 中价值 恶性肿瘤细胞
下载PDF
^18F-FDG PET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分期中的应用
9
作者 刘靖 徐亮春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 2003年第5期445-447,共3页
近年来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一类疾病。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如能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则可获得较好的疗效。^18F-FDGPET通过对组织进行代谢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分期具有重要作用,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远高于其... 近年来肺癌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一类疾病。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如能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则可获得较好的疗效。^18F-FDGPET通过对组织进行代谢显像对非小细胞肺癌分期具有重要作用,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远高于其它检查手段,特别是在对纵隔淋巴结的检查中,^18F-FDGPET可以依据组织代谢率的高低检出CT检查中为正常大小的淋巴结转移灶,并可排除CT检查中因体积增大误认为转移的淋巴结。同时由于^18F-FDGPET通过一次检查即可观察全身情况,有利于发现远处转移,因而^18F-FDGPET对远处脏器转移的评估也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意义。本文就近年来^18F-FDGPET显像在非小细胞肺癌分期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PET 非小细胞肺癌 分期
下载PDF
^18F-FDG PET-CT功能参数对其引导下鼻咽癌生物调强高剂量放疗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金娇 朱苏雨 +5 位作者 刘科 吴峥 刘媛媛 邓俊 周菊梅 刘国才 《广东医学》 CAS 2018年第9期1363-1368,共6页
目的报告一组^(18)F-FDG PET-CT引导下调强高剂量放疗的长期随访结果,分析其功能参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18)F-FDG PET-CT引导同步加速生物靶区调强高剂量放疗的87例鼻咽癌患者资料。治疗后对该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PET-C... 目的报告一组^(18)F-FDG PET-CT引导下调强高剂量放疗的长期随访结果,分析其功能参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实施^(18)F-FDG PET-CT引导同步加速生物靶区调强高剂量放疗的87例鼻咽癌患者资料。治疗后对该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PET-CT的相关参数,包括鼻咽原发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P)、鼻咽原发灶平均摄取值(SUVmean-P)、鼻咽原发灶肿瘤代谢体积(MTV-P)、鼻咽原发灶肿瘤糖酵解总量(TLG-P)、颈部转移淋巴结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N)、颈部转移淋巴结平均摄取值(SU-Vmean-N)、颈部转移淋巴结肿瘤代谢体积(MTV-N)、颈部转移淋巴结肿瘤糖酵解总量(TLG-N)与治疗结果的关系。结果 5年总生存率为80.2%,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RFS)为93.9%,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LRRFS)为91.4%,5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为85.6%,5年无病生存率为77.6%。纳入晚期放疗不良反应分析的80例患者均未发生3级或3级以上晚期放疗不良反应。多因素分析显示GTVnx.pet剂量是5年LRRFS的独立预后因素;MTV-P≥11 cm^3、SUVmax-N≥7和MTV-N≥14 cm^3是5年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18)F-FDG PET-CT引导下调强高剂量放疗获得了极高的局部和区域控制率。GTVnx.pet放疗剂量是影响LRRFS的独立预后因素。鼻咽部MTV、颈部转移淋巴结SUVmax和MTV是影响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18f-fdg PET-CT 同步加速生物调强放疗 预后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分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林志畑 林晓平 黄朝华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19-924,共6页
【目的】结合多发性骨髓瘤国际分期系统,初步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共54例临床新近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并治疗前进行^(18)F-FDG PET/CT显像病例... 【目的】结合多发性骨髓瘤国际分期系统,初步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共54例临床新近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并治疗前进行^(18)F-FDG PET/CT显像病例,按国际分期系统(ISS及R-ISS)进行分期,并按1按病灶放射性浓聚最高层面测量SUVmax为SUVmax≥4组及SUVmax<4组;2按FLs数量分为FLs<3、FLs≥3及弥漫病灶分组;3按有无溶骨性破坏分为骨质破坏组及无骨质破坏组;4按病变区是否有软组织肿块分为有软组织肿块组及无软组织肿块组;5按有无髓外病变分为有EMD组及无EMD组进行分组;分析^(18)F-FDG PET/CT显像结果与国际分期的相关性。【结果】54例多发性骨髓瘤中,ISSⅠ期12例、ISSⅡ期18例、ISSⅢ期24例。33例行染色体检测患者中,R-ISSⅠ期5例、Ⅱ期6例、Ⅲ期22例。局限性病灶与弥漫病灶在ISSⅠ、Ⅱ组与ISSⅢ组及ISSⅠ组与Ⅱ、Ⅲ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4及0.004)。局限性病灶<3与局限性病灶≥3及弥漫病灶组在ISSⅠ组与Ⅱ、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有无软组织肿块在ISSⅠ组与Ⅱ、Ⅲ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有无髓外病变在ISSⅠ、Ⅱ组与ISSⅢ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对比ISS及R-ISS分期,7例分期上调病例中6例为弥漫病灶。【结论】初诊MM患者^(18)F-FDG PET/CT浸润病灶的数量多少、是否有软组织肿块及是否有髓外病变的存在与患者ISS分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初诊MM患者治疗前^(18)F-FDG PET/CT显像可为临床的病情评估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18f-fdg PET/CT 国际分期系统(ISS及R—ISS)
下载PDF
^18F-FDG、^18F-FLT细胞结合评价肺腺癌5-Fu化疗早期反应的细胞学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青 邓胜明 +4 位作者 张玮 吴翼伟 章斌 张爱英 黄景峰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612-615,共4页
目的:通过测定^18F-氟代葡萄糖(FDG)和^18F-氟代胸苷(FLT)细胞结合率的变化来评估不同浓度氟尿嘧啶(5-Fu)对肺腺癌A-549细胞化疗早期反应的疗效并对两种显像剂进行初步比较。方法不同浓度(0.125、0.25、0.5、1.0 mg/mL)5-Fu 1.... 目的:通过测定^18F-氟代葡萄糖(FDG)和^18F-氟代胸苷(FLT)细胞结合率的变化来评估不同浓度氟尿嘧啶(5-Fu)对肺腺癌A-549细胞化疗早期反应的疗效并对两种显像剂进行初步比较。方法不同浓度(0.125、0.25、0.5、1.0 mg/mL)5-Fu 1.0 mL分别与肺腺癌A-549细胞共同孵育24 h、48 h,测定细胞对^18F-FDG和^18F-FLT的细胞结合变化并与MTT法测定的存活细胞数目和细胞抑制率比较。结果(1)5-Fu作用24 h和48 h后,^18F-FDG和^18F-FLT细胞结合率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两者与药物浓度均呈负相关(24 h:^18F-FLT r=-0.950,P<0.01,^18F-FDG r=-0.844,P<0.01;48 h:^18F-FLT r=-0.939,P<0.01,^18F-FDG r=-0.786,P<0.01);48 h与24 h相比,两种显像剂细胞摄取率均降低;(2)24 h和48 h MTT细胞抑制率与^18F-FDG和^18F-FLT细胞结合抑制率均呈正相关(24 h:^18F-FLT r=0.897,P<0.01,^18F-FDG r=0.978,P<0.05;48 h:^18F-FLT r=0.876,P<0.01,^18F-FDG r=0.910,P<0.01);(3)^18F-FDG细胞结合抑制率与^18F-FLT细胞结合抑制率呈正相关(24h:r=0.657,P<0.01;48 h:r=0.432,P<0.05)。结论(1)^18F-FDG和^18F-FLT摄取变化可以早期评价5-Fu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化疗疗效;随着5-Fu化疗时间的延长,肺腺癌A-549细胞摄取率下降更明显;(2)^18F-FDG和^18F-FLT相比,^18F-FDG细胞结合抑制率与^18F-FLT细胞结合抑制率呈正相关,且24 h较48 h相关性高;^18F-FLT早期摄取率与药物浓度的关系更密切,下降趋势更加明显,与MTT的关系更显著。因此,^18F-FLT联合^18F-FDG用于评价化疗疗效和指导用药将成为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18F-FLT 肺腺癌细胞 ^^5-Fu
下载PDF
^99Tcm-MIBI-SPECT与定位CT融合显像和^18F-FDG-PET/CT融合显像鉴别孤立性肺结节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邓智勇 李高峰 +4 位作者 向旭东 贾莉 刘超 陈婷 刘长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2-426,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99Tcm-MIBI SPECT与定位CT融合显像和18F-FDG-PET/CT融合显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鉴别诊断效率,为中小城市医疗机构寻找一种较为廉价的鉴别SPN诊断方法。方法对39例SPN患者行99Tcm-MIBI-SPECT与定位CT融合显像,46例SPN患... 目的对比分析99Tcm-MIBI SPECT与定位CT融合显像和18F-FDG-PET/CT融合显像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鉴别诊断效率,为中小城市医疗机构寻找一种较为廉价的鉴别SPN诊断方法。方法对39例SPN患者行99Tcm-MIBI-SPECT与定位CT融合显像,46例SPN患者行18F-FDG-PET/CT融合显像。对两种显像结果进行定性及半定量分析。并根据最终诊断结果,对比分析两种显像方法对SPN的鉴别诊断效率。结果 39例SPN患者行99Tcm-MIBI-SPECT与定位CT融合显像,13例为恶性SPN,26例良性SPN。99Tcm-MIBI-SPECT与定位CT融合显像定性分析对SPN良恶性鉴别诊断灵敏度92.31%(12/13)、特异性88.46%(23/26)、准确性89.74%(35/39)、阳性预测值80%(12/15)、阴性预测值95.83%(23/24)。46例SPN患者行18F-FDG-PET/CT融合显像,29例为恶性SPN,17例良性SPN。18F-FDG-PET/CT融合显像对SPN良恶性鉴别诊断灵敏度96.55%(28/29)、特异性76.47%(13/17)、准确性89.13%(41/46)、阳性预测值87.50%(28/32)、阴性预测值92.86%(13/14)。99Tcm-MIBI-SPECT与定位CT融合显像和18F-FDGPET/CT融合显像鉴别SPN的灵敏度(χ2=0.356,P=0.55)、特异性(χ2=1.084,P=0.298)、准确性(χ2=0.008,P=0.927)、阳性预测值(χ2=0.453,P=0.501)和阴性预测值(χ2=0.157,P=0.692)均无统计学差异。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以99Tcm-MIBI早期摄取比值(EUR)≥1.474为鉴别SPN良恶性界值,灵敏度100%,特异性76.90%;以99Tcm-MIBI延迟摄取比值(DUR)≥1.38为鉴别SPN良恶性界值,灵敏度100%,特异性76.90%;以18F-FDG最大标准摄取比值(SUVmax)≥2.40为鉴别SPN良恶性界值,灵敏度96.60%,特异性76.50%。EUR、DUR与SUVmax的ROC界值诊断灵敏度(Fisher精确检验P值分别为1.0和1.0)、特异性(Fisher精确检验P值分别为1.0和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99Tcm-MIBI-SPECT与定位CT融合显像和18F-FDG-PET/CT融合显像对SPN的鉴别诊断效率相似,99Tcm-MIBI-SPECT与定位CT融合显像可作为中小城市中低收入SPN患者较为实用的早期鉴别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TCM-MIBI SPECT 18f-fdg PET/CT X-CT 孤立性肺结节 肺癌
下载PDF
^18F-FDG-PET/CT显像在初诊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胡永军 梁金花 +5 位作者 范磊 王莉 丁重阳 李天女 徐卫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7-131,共5页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在初诊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初诊ENKTL患者的PET/CT及CT资料,比较两种影像方法对病灶位置、病变范围、分型、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影响,分析18F-FDG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在初诊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NKT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初诊ENKTL患者的PET/CT及CT资料,比较两种影像方法对病灶位置、病变范围、分型、分期及治疗方案的影响,分析18F-FDG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与分型、分期及全身症状的关系。结果:病变部位处于前4位的分别为鼻(76.74%)、鼻咽部(41.86%)、咽淋巴环(30.23%)及副鼻窦(27.91%),有4例患者上呼吸消化道部位未发现18F-FD G摄取;PET/C T分期与全身症状关系有显著相关性(P<0.01);43例患者S U Vm ax为13.65±6.35,比较早期(Ⅰ/Ⅱ期)与进展期(Ⅲ/Ⅳ期)、Ⅰ期局限型与超腔型、是否合并全身症状等患者的S U Vm ax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T/CT分期与传统CT相比有21例不同,其中14例对制定治疗方案有影响;8例CT判断为早期,而PET/CT更改为进展期,21例早期病例中有6例如果应用PET/CT,则应更改放疗方案。结论:PET/CT能更准确显示ENKTL的病灶位置及范围,较传统CT分期方法更准确可靠,对治疗方案制定有较大的指导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18f-fdg-PET/CT CT
下载PDF
诊断性CT在补充^18F-FDG PET/CT对周围型神经鞘瘤诊断中的应用(附20例报道)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艳丽 房娜 +2 位作者 曾磊 吴增杰 崔新建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6期1024-1027,1031,共5页
目的回顾性评价18F-FDG PET/CT联合诊断性CT对周围型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包括经病理证实为神经鞘瘤病例20例,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40~83岁,平均年龄(63.3±14.0)岁。所有患者均进行了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及病灶层面... 目的回顾性评价18F-FDG PET/CT联合诊断性CT对周围型神经鞘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包括经病理证实为神经鞘瘤病例20例,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40~83岁,平均年龄(63.3±14.0)岁。所有患者均进行了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及病灶层面三期增强扫描,分析内容包括SUVmax、部位、直径、形态、边缘、密度、强化方式及峰值、对邻近骨的侵犯。结果 20例病例中有16例是偶然发现的;20例病例均是单发病灶,病灶形态为椭圆形(15例)或圆形(5例)。7例位于脊柱旁,3例位于锁骨上窝,4例位于胸膜,4例位于颈部,右侧股部、背部各1例。4例有邻近骨侵犯。肿瘤的平均直径为(2.84±1.04)cm(范围,1.5~5.8cm),平均CT值约为(24.2±10.5)HU(范围,-2.2~39.2HU),肿瘤直径与CT平扫密度值之间无相关性(P=0.199)。CT平扫密度值15例为低于肌肉密度,5例等于肌肉密度。病灶层面三期增强扫描,14例表现为均匀强化,6例为不均匀强化;中度强化14例,高度强化6例;均未发现邻近血管侵犯,但1例病灶内见钙化灶。PET/CT显像病灶呈轻度到高度18F-FDG摄取,平均SUVmax为2.88±1.06(范围为1.0~5.3)。SUVmax与肿瘤直径及CT密度值之间均无相关性(P=0.028,P=0.045)。结论尽管神经鞘瘤可以表现为18F-FDG高摄取,但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神经鞘瘤的术前诊断及治疗计划非常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代脱氧葡萄糖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神经鞘瘤
下载PDF
乳腺导管癌^18F-FDG PET/CT标准化摄取值与雌激素受体表达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温广华 冯彦林 +7 位作者 邓候富 余丰文 刘德军 袁建伟 贺小红 黄克敏 刘树生 杨明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8-450,共3页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的标准化摄取值(SUV)与乳腺导管癌雌激素受体(ER)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PET/CT诊断的41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55.2±9.55)岁乳腺导管癌患者,且计算病灶SUV;所有病例均手术后病理证实且...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的标准化摄取值(SUV)与乳腺导管癌雌激素受体(ER)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PET/CT诊断的41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55.2±9.55)岁乳腺导管癌患者,且计算病灶SUV;所有病例均手术后病理证实且进行免疫组化检查(ER检测)。结果41例乳腺导管癌患者中,ER阳性组占43.9%,ER阳性组的平均年龄为(60.20±9.34)岁,而ER阴性组的平均年龄为(50.32±9.33)岁,两组年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710,P=0.012);ER阳性乳腺癌患者组平均SUV为2.76±1.34,而ER阴性乳腺癌患者组平均SUV为5.84±2.90,两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71,P=0.004)。本试验FDGSUV诊断ER表达正确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达0.780±0.075,用FDGSUV诊断ER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根据ROC曲线发现SUV分界值为3.135,其诊断敏感性为72.2%;特异性为73.9%,曲线下面积为0.780。结论利用FDGSUV早期评价乳腺导管癌ER表达情况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初步认为将SUV>3.135作为乳腺导管癌ER表达的一个分界值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癌 ^^18F-脱氧葡萄糖 标准化摄取值 雌激素受体
下载PDF
符合线路SPECT^18F-FDG显像在淋巴瘤患者诊断及监测复发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要慧 岑溪南 +9 位作者 欧晋平 粱赜隐 邱志祥 王文生 许蔚林 李渊 尹玥 王茫桔 董玉君 任汉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1023-1026,共4页
本研究探讨符合线路SPECT18F-FDG显像检查对淋巴瘤患者诊断及治疗后监测复发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8年病理活检和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的淋巴瘤患者71例次的SPECT/PET检查结果。结果表明:28例患者初次治疗前行SPECT/PET检查的... 本研究探讨符合线路SPECT18F-FDG显像检查对淋巴瘤患者诊断及治疗后监测复发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8年病理活检和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的淋巴瘤患者71例次的SPECT/PET检查结果。结果表明:28例患者初次治疗前行SPECT/PET检查的准确率100%,而CT准确率为81.7%。SPECT/PET和CT对病灶的检出灵敏度分别为85.7%和53.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3)。SPECT/PET和CT对结外病灶的检出灵敏度分别为91.3%和56.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7)。32例淋巴瘤患者在治疗结束后随访阶段共进行了43例次SPECT/PET检查。SPECT/PET对复发的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2.9%。6例患者为SPECT/PET先于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发现疾病复发。结论:SPECT/PET检查结果对淋巴瘤患者诊断和监测复发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合线路SPECT ^^18F—FDG代谢显像 淋巴瘤 淋巴瘤诊断 淋巴瘤复发监测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在评估胆囊癌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汪娇 戴东 +3 位作者 宋秀宇 朱研佳 张莹 徐文贵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10-413,共4页
目的:探讨治疗前18F-FDG PET/CT显像在胆囊癌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2005年4月至2012年11月临床可疑胆囊癌并行18F-FDG PET/CT检查的95例患者,分析PET/CT显像及其他相关因素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研究PET/CT显像在评估胆囊癌预后... 目的:探讨治疗前18F-FDG PET/CT显像在胆囊癌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2005年4月至2012年11月临床可疑胆囊癌并行18F-FDG PET/CT检查的95例患者,分析PET/CT显像及其他相关因素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研究PET/CT显像在评估胆囊癌预后中的价值。结果: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A组(SUVmax值≤8.5)与B组(SUVmax值>8.5)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266,16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CT分期不同的患者之间的生存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SUVmax值、术前血清CA19-9水平和治疗情况是本组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PET/CT分期及肿瘤原发部位的SUVmax值在评估胆囊癌患者预后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能够指导临床尽早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高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率,可望延长患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18f-fdg SUV值 预后
下载PDF
^18F-FDGPET-CT 延迟显像结合高分辨率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贾志斌 高中山 +1 位作者 魏帮健 陈炎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第21期50-51,共2页
目的:分析^18F-FDG PET-CT延迟显像结合高分辨率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到我院行CT检查证实符合孤立性肺结节的患者4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了^18F-FDG PET-CT延迟显像结合高分... 目的:分析^18F-FDG PET-CT延迟显像结合高分辨率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到我院行CT检查证实符合孤立性肺结节的患者4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了^18F-FDG PET-CT延迟显像结合高分辨率CT,测定早期、延迟2小时与延迟4小时显像的SUVmax,并计两次延迟的SUVmax变化率,并且根据高分辨率CT特征判断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性与恶性,将所得到的结果与随访结果进行对比。结果:4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中,经病理证实为恶性病变患者21例,良性病变患者19例。单纯通过^18F-FDG PET-CT延迟显像进行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的灵敏度为80.95%,特异度为73.68%,准确度为77.50%,将其结合高分辨率CT后对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的灵敏度为95.24%,特异度为84.21%,准确度为90.00%。后者在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上均高于前者(P<0.05),良性病变的延迟2小时与延迟4小时的SUVmax变化率均小于恶性病变(P<0.05)。结论:^18F-FDG PET-CT延迟显像结合高分辨率CT,能有效区分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性与恶性,为其临床的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fdg PET-CT 延迟显像 高分辨率CT 孤立性肺结节 鉴别诊断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在肝单发占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佩和 陈薇 +1 位作者 李小凤 徐文贵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1147-1150,共4页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对肝单发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7年9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77例肝单发占位病变患者PET/CT检查资料。在PACS上测... 目的:评价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对肝单发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2017年9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77例肝单发占位病变患者PET/CT检查资料。在PACS上测量病灶CT值及长、短径。所有图像通过后处理工作站,应用PETVCAR软件测量病灶及肝脏正常组织的标准化摄取(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并计算肝脏病灶(T)与正常肝组织(N)的T/N比值。分析比较各参数对不同病理类型肝单发占位的诊断价值。两连续性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肝原发恶性肿瘤的长、短径均>肝转移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显像诊断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及肝转移瘤的阳性率分别为67.6%、95.2%、98.7%。HCC PET显像的各个代谢指标均小于其他类型肝癌及肝转移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UV诊断ICC及转移瘤的ROC曲线下面积>0.5,但不同SUV对ICC和转移瘤的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SUV_(max)与病灶大小相关(r=0.535,P<0.001)。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对ICC及转移瘤具有较高的诊断阳性率,且对两者的诊断效能优于HC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单发占位病变 ^^18f-fdg PET/CT 标准化摄取值 诊断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