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术后结合^(90)Sr-^(90)Y敷贴治疗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周培清 王世义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1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90 Sr-90 Y敷贴治疗对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对收治的112例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患者,采用90 Sr-90 Y敷贴治疗与手术切除后结合90 Sr-90Y敷贴综合治疗,均采用多次小剂量法照射,每疗程30-50Gy,一般2~3个疗程.结果... 目的:探讨90 Sr-90 Y敷贴治疗对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对收治的112例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患者,采用90 Sr-90 Y敷贴治疗与手术切除后结合90 Sr-90Y敷贴综合治疗,均采用多次小剂量法照射,每疗程30-50Gy,一般2~3个疗程.结果:采用单纯敷贴治疗75例患者,治愈48例(占64%),显效18 例(占24%),综合治疗组37例患者,治愈33例(占89.2%),显效2例(占5.4%),两组治愈率比较(P<0. 05),差异有显著性.表明综合治疗治愈率高于单纯敷贴治疗.结论:90 Sr-90 Y敷贴治疗是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手术后结合敷贴综合治疗疗效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SR-^90y治疗 增生性瘢痕 瘢痕疙瘩
下载PDF
^(90)Sr-^(90)Y敷贴治疗带状疱疹57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司衍成 毛立亭 +4 位作者 胡兵 徐红玉 孙慧卿 蒲伟 贾士铨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46-347,共2页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是以沿外围神经分布成簇带状疱疹及神经剧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以往临床上用药物对症处理(止痛、消炎、防止感染),疗效不理想.近年来抗病毒制剂的应用使临床疗效有所改善[1,2].笔者用90Sr-90Y...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是以沿外围神经分布成簇带状疱疹及神经剧痛为特征的病毒性皮肤病.以往临床上用药物对症处理(止痛、消炎、防止感染),疗效不理想.近年来抗病毒制剂的应用使临床疗效有所改善[1,2].笔者用90Sr-90Y敷贴治疗了57例带状疱疹患者,观察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SR-^90y治疗 带状疱疹 疗效分析 放射治疗
下载PDF
^(90)Sr-^(90)Y敷贴治疗2862例婴幼儿皮肤毛细血管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林天生 陈为民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0年第3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90Sr-90Y敷贴治疗婴幼儿皮肤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862例婴幼儿皮肤血管瘤患者行90Sr-90Y敷贴治疗,接受1~5个疗程不等,每个疗程照射总剂量为10~12Gy,分连续4次照射,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个疗程治愈占3.... 目的探讨90Sr-90Y敷贴治疗婴幼儿皮肤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862例婴幼儿皮肤血管瘤患者行90Sr-90Y敷贴治疗,接受1~5个疗程不等,每个疗程照射总剂量为10~12Gy,分连续4次照射,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1个疗程治愈占3.21%;2个疗程治愈占7.97%;3~4个疗程治愈者占78.34%;4~5个疗程后明显好转者占9.47%;其余1.01%未见明显好转;有效率为99.00%,治愈率为89.52%。所有治疗者均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结论 90Sr-90Y敷贴治疗对婴幼儿皮肤血管瘤疗效确切,操作简便、安全、无痛苦,愈后不留疤痕,可作为治疗皮肤血管瘤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Sr-^(90)y治疗 皮肤血管瘤
下载PDF
普萘洛尔联合^(90)锶-^(90)镱敷贴治疗婴幼儿大面积皮肤血管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唐真武 唐佳华 +2 位作者 黄江河 陆永光 唐海燕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7年第6期801-804,共4页
目的对普萘洛尔(心得安)联合^(90)锶-^(90)镱(^(90)Sr-^(90)Y)敷贴治疗婴幼儿大面积皮肤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将103例大面积婴幼儿皮肤血管瘤按掷硬币法分为3组:观察组47例^(90)Sr-^(90)Y敷贴治疗联合普萘洛尔处理;对照1... 目的对普萘洛尔(心得安)联合^(90)锶-^(90)镱(^(90)Sr-^(90)Y)敷贴治疗婴幼儿大面积皮肤血管瘤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研究。方法将103例大面积婴幼儿皮肤血管瘤按掷硬币法分为3组:观察组47例^(90)Sr-^(90)Y敷贴治疗联合普萘洛尔处理;对照1组31例仅用^(90)Sr-^(90)Y敷贴治疗;对照2组25例仅用普萘洛尔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100.0%,加重率0.0%,疗效明显优于其他2组(P<0.05);全部病例中毛细血管瘤有效率95.4%,明显高于其他2种类型;观察组毛细血管瘤、鲜红斑痣、海绵状血管瘤疗效与对照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1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周内见效率为53.2%,快于对照1、2组(P<0.05);观察组放射性反应发生率12.8%,明显低于对照1组(P<0.05);观察组全身性反应发生率为27.7%,低于对照2组(P<0.05);普萘洛尔治疗剂量≤1.5 mg·kg-1·d-1出现全身性反应发生率27.5%;>1.5 mg·kg^(-1)·d^(-1)的患儿出现全身性反应发生率^(90).5%(P<0.05);血管瘤面积30~40 cm^2患儿治愈率为32.2%;>40 cm^2患儿治愈率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萘洛尔联合^(90)Sr-^(90)Y治疗婴幼儿大面积皮肤血管瘤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必须掌握剂量与病灶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萘洛尔 ^^90SR-^90y治疗 婴幼儿 皮肤血管瘤
下载PDF
氢化可的松局部注射加^(90)Sr-^(90)Y同位素敷贴抑制大鼠皮肤瘢痕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芬 戴耕武 +2 位作者 杨镓宁 罗东升 赖小梅 《安徽医药》 CAS 2021年第9期1885-1888,共4页
目的探索氢化可的松局部注射加放疗抑制皮肤瘢痕形成的效果及机制。方法首先制备30只SD大鼠瘢痕模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糖皮质激素组、糖皮质激素+放疗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糖皮质激素组采用2.5%醋酸... 目的探索氢化可的松局部注射加放疗抑制皮肤瘢痕形成的效果及机制。方法首先制备30只SD大鼠瘢痕模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糖皮质激素组、糖皮质激素+放疗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治疗措施,糖皮质激素组采用2.5%醋酸氢化可的松注射液(25 g/L)注射治疗,共2个疗程,糖皮质激素+放疗组采用2.5%醋酸氢化可的松注射液(25 g/L)局部注射联合^(90)Sr-^(90)Y敷贴放疗的方法,共2个疗程,两组均从术后第14天开始采取治疗措施,治疗过程中,每天记录瘢痕的长度、宽度及是否产生增生的变化;术后第30天,将大鼠杀死,取瘢痕组织,并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测量瘢痕组织中Smad3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瘢痕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转化生长因子激活激酶1(TAK1)的表达水平。结果手术后第29天,对照组的瘢痕长度为(18.55±2.31)mm,宽度为(7.3±1.13)mm,80%出现了瘢痕增生;糖皮质激素组的瘢痕长度为(15.39±2.17)mm,宽度为(4.7±1.25)mm,60%出现了瘢痕增生;糖皮质激素+放疗组的瘢痕长度为(10.47±1.92)mm,宽度为(1.3±0.94)mm,20%出现了瘢痕增生。糖皮质激素+放疗组的瘢痕长宽显著小于对照组及糖皮质激素组(均P<0.001),瘢痕增生水平明显轻于对照组及糖皮质激素组(P<0.05)。蛋白质印迹法发现,糖皮质激素+放疗组的Smad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及糖皮质激素组(均P<0.05)。ELISA法测定TGF-β1和TAK1发现,糖皮质激素+放疗组TGF-β1和TAK1的表达水平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及糖皮质激素组(均P<0.05)。结论氢化可的松局部注射联合放疗可通过下调Smad3途径及TGF-β1和TAK1途径抑制瘢痕的形成,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氢化可的松 放疗 SMAD3 转化生长因子-β1 转化生长因子激活激酶1 ^^(90)Sr-^(90)y放射治疗 大鼠 Sprague-Dawley
下载PDF
硅胶片对^(90)Sr-^(90)Y敷贴治疗瘢痕疙瘩中放射性皮炎预防作用的研究
6
作者 陈越虹 陆勤 +2 位作者 黄忆云 罗全勇 沈晨天 《国际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 2023年第9期538-544,共7页
目的研究^(90)Sr-^(90)Y敷贴治疗瘢痕疙瘩中硅胶片对放射性皮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接受^(90)Sr-^(90)Y敷贴治疗的175例瘢痕疙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1例、女性94例,年龄(2... 目的研究^(90)Sr-^(90)Y敷贴治疗瘢痕疙瘩中硅胶片对放射性皮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接受^(90)Sr-^(90)Y敷贴治疗的175例瘢痕疙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81例、女性94例,年龄(27.2±3.7)岁。采用信封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57例)、1 mm厚硅胶片保护组(55例)、2 mm厚硅胶片保护组(63例)。所有患者均使用^(90)Sr-^(90)Y敷贴器进行多次小剂量治疗,1 mm厚硅胶片保护组患者和2 mm厚硅胶片保护组患者分别使用1 mm、2 mm厚硅胶片对病灶周围皮肤进行保护。采用美国肿瘤放疗学会的放射性皮炎分级标准对3组患者的放射性皮炎进行分级,比较各组患者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等级。分析^(90)Sr-^(90)Y敷贴治疗疗程及硅胶片保护对发生严重放射性皮炎的影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的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齐),3组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对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 mm厚硅胶片保护组和对照组患者放射性皮炎发生率(83.6%对89.5%)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15,P>0.05);与对照组和1 mm厚硅胶片保护组相比,2 mm厚硅胶片保护组的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显著降低(89.5%对83.6%对54.0%),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108、11.738,均P<0.05)。1 mm厚硅胶片保护组患者总体放射性皮炎的严重等级低于对照组(1.05±0.65对1.37±0.7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9,P<0.05),2 mm厚硅胶片保护组患者放射性皮炎的严重等级(0.63±0.66)低于对照组和1 mm厚硅胶片保护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49、−3.473,均P<0.05)。^(90)Sr-^(90)Y敷贴治疗疗程的增加会使瘢痕疙瘩患者严重放射性皮炎发生的风险增加(OR=2.348,95%CI:1.524~3.618,P<0.001),不同厚度硅胶片的使用可降低严重放射性皮炎的发生风险(1 mm厚硅胶片:OR=0.273,95%CI:0.109~0.685,P<0.01;2 mm厚硅胶片:OR=0.099,95%CI:0.034~0.293,P<0.001)。结论^(90)Sr-^(90)Y敷贴治疗瘢痕疙瘩患者时,使用2 mm厚硅胶片保护周围正常皮肤组织,能够显著降低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放射性皮炎 硅胶片 ^^(90)Sr-^(90)y治疗
原文传递
核摘除术结合^90Sr-^90Y敷贴器放射治疗耳部瘢痕疙瘩 被引量:2
7
作者 马群 翟嵩超 +2 位作者 范飞 王盛 王青宾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360-362,共3页
目的探讨瘢痕核摘除术结合^90Sr-^90Y敷贴器放射治疗耳部瘢痕疙瘩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59例耳部瘢痕疙瘩患者,采用保留瘢痕皮肤的核摘除,并于术后结合帅^90Sr-^90Y敷贴器放射治疗1~2个疗程(1... 目的探讨瘢痕核摘除术结合^90Sr-^90Y敷贴器放射治疗耳部瘢痕疙瘩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59例耳部瘢痕疙瘩患者,采用保留瘢痕皮肤的核摘除,并于术后结合帅^90Sr-^90Y敷贴器放射治疗1~2个疗程(1个疗程吸收剂量20~30Gy),观察并分析术后疗效。结果本组59例患者(64处瘢痕疙瘩),经1~3年随访,治愈者53例(89.8%),显效者6例(10.2%)。结论核摘除术结合^90Sr-^90Y敷贴器放射治疗耳部瘢痕疙瘩安全,高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核摘除术 ^^90SR-^90y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