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01篇文章
< 1 2 2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蒋飞霞 黄炫赓 +5 位作者 黄济华 张薇 李郭乔 宁候发 余博先 苏宏业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7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9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将其分为周围神经病变组(n=178)和无周围神经病变组(n=12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29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将其分为周围神经病变组(n=178)和无周围神经病变组(n=120)。采用二两馒头餐后30min净增C肽与葡萄糖比值(ΔC肽30/ΔG30)和30min净增胰岛素与葡萄糖比值(Δ胰岛素30/ΔG30)评估早期阶段胰岛分泌功能;采用二两馒头餐后120min血糖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校正后的C肽和胰岛素AUC(C肽_(AUC)/G_(AUC)、胰岛素_(AUC)/G_(AUC))评估总的β细胞分泌功能。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结果周围神经病变组患者的餐后60min C肽、120min C肽、ΔC肽30/ΔG30、C肽_(AUC)/G_(AUC)均显著低于无周围神经病变组(P<0.05)。ΔC肽30/ΔG30和C肽_(AUC)/G_(AUC)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呈负相关,与体质量指数、尿酸均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空腹血糖升高、C肽_(AUC)/G_(AUC)降低均是糖尿病患者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积极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以延缓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β细胞功能 周围神经病变
下载PDF
METTL3在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小鼠胰岛β细胞自噬中的作用
2
作者 马凌桔 汪乐新 +7 位作者 迟宏扬 张竞文 彭红建 高春兰 姜怡邓 黄晖 杨力 马胜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4221-4225,共5页
背景: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症与胰岛β细胞功能密切相关,但其具体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的:探讨METTL3在Hcy诱导小鼠胰岛β细胞自噬中的作用。方法:取第3,4代小鼠胰岛β细胞进行实验。①细胞模型建立和分组:对照组细... 背景:高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血症与胰岛β细胞功能密切相关,但其具体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的:探讨METTL3在Hcy诱导小鼠胰岛β细胞自噬中的作用。方法:取第3,4代小鼠胰岛β细胞进行实验。①细胞模型建立和分组:对照组细胞不加入Hcy,Hcy组细胞加入浓度为100µmol/L Hcy干预48h;②按Lipofectamine^(TM) 2000说明书将过表达质粒Ad-METTL3及si-METTL3转染小鼠胰岛β细胞,设计3种不同干扰片段,PCR验证、筛选出干扰效率最好的干扰片段;③转染后实验分组:对照组、Hcy组、Ad-NC(阴性对照)+Hcy组、Ad-METTL3+Hcy组、si-NC(阴性对照)+Hcy组和si-METTL3+Hcy组;④采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METTL3及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Ⅱ/Ⅰ、p62的表达;ELISA法测定胰岛素水平来评价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能力;分别过表达和干扰METTL3后检测细胞自噬相关蛋白及胰岛素水平。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相比,Hcy组自噬相关蛋白LC3Ⅱ/Ⅰ的表达水平升高(P<0.05),而p62表达明显降低(P<0.05),胰岛素分泌能力明显下降(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Hcy组中METTL3蛋白及mRNA水平表达均降低(P<0.05);③胰岛β细胞中沉默METTL3后,Hcy进一步上调了细胞中LC3Ⅱ/Ⅰ的表达(P<0.05),而p62表达显著下降(P<0.05),细胞中胰岛素水平增加(P<0.05);过表达METTL3后,Hcy则使LC3Ⅱ/Ⅰ表达显著降低且p62表达则增高(P<0.05);④结论:METTL3参与了Hcy诱导的胰岛β细胞自噬调控,对胰岛素的分泌发挥着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6-甲基腺苷甲基转移酶3 胰岛β细胞 同型半胱氨酸 细胞自噬 LC3Ⅱ/Ⅰ
下载PDF
1,8-桉叶油素对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铁死亡的干预作用及机制
3
作者 杨红 任鹏艳 +7 位作者 陈永鑫 姚喻霆 甘诗泉 刘佳 陈婷婷 张宝 沈祥春 李悦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0-295,共6页
目的 研究1,8-桉叶油素对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铁死亡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 使用高糖作用于小鼠胰岛β细胞以建立细胞铁死亡模型,考察低、高剂量1,8-桉叶油素(0.25、0.5μmol/L)对胰岛β细胞中Fe2+水平的影响,并考察1,8-桉叶油素(0.5μ... 目的 研究1,8-桉叶油素对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铁死亡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 使用高糖作用于小鼠胰岛β细胞以建立细胞铁死亡模型,考察低、高剂量1,8-桉叶油素(0.25、0.5μmol/L)对胰岛β细胞中Fe2+水平的影响,并考察1,8-桉叶油素(0.5μmol/L)联合铁死亡诱导剂Erastin(20μmol/L)和抑制剂Ferrostatin-1(20μmol/L)后对胰岛β细胞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环氧合酶2(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采用高脂高糖饲料饲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构建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考察低、高剂量1,8-桉叶油素(50、200 mg/kg)对模型小鼠胰腺组织病理形态、铁含量以及GPX4、COX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经1,8-桉叶油素干预后,胰岛β细胞中Fe2+水平显著降低(P<0.05);GPX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COX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Ferrostatin-1后上述两种蛋白表达趋势相同,而联合Erastin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经1,8-桉叶油素干预后,小鼠胰岛结构恢复完整,形态有所改善;胰腺组织中铁含量和COX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GPX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1,8-桉叶油素对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内铁沉积以及调控铁死亡相关蛋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8-桉叶油素 2型糖尿病 胰岛β细胞 铁死亡
下载PDF
热量限制对db/db小鼠胰岛β细胞退分化的影响
4
作者 李景 刘梦冉 +4 位作者 田胜达 李文毅 夏世金 张宏利 李晓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82-1187,共6页
目的 研究热量限制(CR)在改善db/db小鼠胰岛β细胞退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3周龄的db/db小鼠,随机分为自由进食(db-FD)组和CR(db-CR)组,相同周龄的雄性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C-FD)组。C-FD和db-FD组自由进食,db-CR组每日进食量为C... 目的 研究热量限制(CR)在改善db/db小鼠胰岛β细胞退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3周龄的db/db小鼠,随机分为自由进食(db-FD)组和CR(db-CR)组,相同周龄的雄性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对照(C-FD)组。C-FD和db-FD组自由进食,db-CR组每日进食量为C-FD组的60%。饮食干预6 w,每周测小鼠体质量、空腹血糖。干预结束后,检测糖耐量、胰岛素耐量、空腹胰岛素水平、胰腺胰岛素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胰岛结构和形态;胰岛RNA-seq分析寻找热量限制后表达改变的胰岛β细胞功能相关基因;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胰岛β细胞特异转录因子和退分化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饮食干预期间db-CR组体质量(2~6 w)和空腹血糖(4~6 w)较db-FD组明显减轻(P<0.05)。干预结束时,与db-FD组相比,db-CR组糖耐量和胰岛素耐量明显改善,胰腺胰岛素含量明显提高(P<0.05),胰岛结构完整,胰岛素淡染区减少。RNA-seq分析和免疫荧光染色显示,db-CR组胰岛β细胞特异转录因子[胰腺十二指肠同源蛋白(Pdx)1,NK6同源框1(Nkx6.1)]表达升高,退分化相关因子乙醛脱氢酶家族1成员(Aldh1)A3表达减少,叉头盒(FOX)O1表达升高。结论 CR可通过减少β细胞退分化改善db/db小鼠胰岛β细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热量限制 胰岛β细胞 退分化
下载PDF
β细胞营养因子及核因子κB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表达及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5
作者 王毅 王海娇 +3 位作者 何红美 崔玉娇 祁麟 王岩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601-607,共7页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β细胞营养因子(Betatrophin)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表达及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PCOS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育...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β细胞营养因子(Betatrophin)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的表达及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PCOS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育龄女性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相关血清指标,观察PCOS患者治疗前后相关血清指标变化及排卵率和妊娠率,分析影响妊娠的危险因素,评估联合检测Betatrophin与NF-κB对患者治疗后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前PCOS患者血清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空腹胰岛素水平(fasting insulin,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eostatic model assessmentβcell function,HOMA-β)、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LH/促卵泡生成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抗缪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NF-κB、Betatrophi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均下降,随访1年,PCOS患者的排卵率为77.27%,妊娠率为61.8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OMA-IR、HOMA-β、LH/FSH、AMH、Betatrophin、NF-κB是影响妊娠成功的危险因素,治疗后Betatrophin与HOMA-IR、HOMA-β、LH/FSH、AMH呈正相关(P<0.05);NF-κB与FBG、HOMA-IR、LH/FSH、AMH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Betatrophin、NF-κB联合检测预测PCOS妊娠结局的AUC为0.978(0.961~0.998),敏感度为86.75%,特异度为90.12%。结论Betatrophin、NF-κB水平在PCOS患者中升高,治疗后显著降低,两者血清水平与HOMA-IR、LH/FSH、AMH等呈正相关,联合检测Betatrophin、NF-κB对PCOS妊娠结局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β细胞营养因子 核因子-ΚB
下载PDF
Eicosapentaenoic acid代谢产物促进胰岛α细胞转分化为胰岛β细胞的作用研究
6
作者 邢朝凤 唐敏怡 +5 位作者 徐绮华 王帅 张宗猛 赵子建 穆云萍 李芳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8,共8页
目的 探讨eicosapentaenoic acid(EPA)代谢产物促进胰岛α细胞向β细胞转分化的作用。方法 雄性C57BL/6J小鼠连续5 d腹腔注射60 mg/kg链脲佐霉素(streptozocin, STZ)构建1型糖尿病(T1DM)小鼠模型,2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97%EPA饮食干预组... 目的 探讨eicosapentaenoic acid(EPA)代谢产物促进胰岛α细胞向β细胞转分化的作用。方法 雄性C57BL/6J小鼠连续5 d腹腔注射60 mg/kg链脲佐霉素(streptozocin, STZ)构建1型糖尿病(T1DM)小鼠模型,2周后随机分为模型组、97%EPA饮食干预组、75%鱼油(50%EPA+25%DHA)饮食干预组,每周检测随机血糖;模型到期后,通过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胰腺中胰岛β细胞再生情况。提取tdTomato荧光蛋白特意标记α细胞的小鼠(GCGicre小鼠与Rosa26tdTomato小鼠杂交获得)胰岛,加入1 mmol·L^(-1)STZ诱导β细胞凋亡,添加EPA代谢产物,培养48 h后,利用荧光染色观察胰岛素和tdTomato荧光的表达。在小鼠胰岛α细胞系αTC1培养基中添加EPA代谢产物,48 h后,利用荧光染色观察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表达。结果 EPA和鱼油饮食干预均可明显降低T1DM小鼠的血糖水平,改善葡萄糖稳态,且胰腺中出现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共定位细胞;EPA代谢产物引起已发生β细胞凋亡的小鼠胰岛中发生tdTomato荧光蛋白和胰岛素共定位;EPA代谢产物可促进胰岛αTC1细胞系细胞分泌胰岛素。结论 EPA及其代谢产物可通过促进胰岛α细胞转分化为β细胞,进而增加胰岛素的分泌,缓解T1DM小鼠的高血糖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A 1型糖尿病 胰岛Α细胞 胰岛β细胞 转分化 代谢产物
下载PDF
胰岛β细胞去分化与2型糖尿病
7
作者 张茂森 张海 章卫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5-542,共8页
最新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上升至12.4%,在非传染性疾病中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1],其中绝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胰岛β细胞数量减少与胰岛... 最新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上升至12.4%,在非传染性疾病中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肿瘤,是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1],其中绝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胰岛β细胞数量减少与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是T2D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之一。以往认为,β细胞减少与细胞凋亡相关,近十年的研究发现β细胞去分化是T2D进程中β细胞衰竭的主要原因。本文就β细胞去分化的特征、原因和机制等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更深入地了解T2D的发病机制和干预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胰岛β细胞 去分化 胰岛素
下载PDF
高糖高脂环境下抑制自噬对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保护胰岛β细胞损伤的影响
8
作者 李恒 张翠兰 《河北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82-188,共7页
目的:探究高糖高脂(HGHF)环境下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3G)对胰岛β细胞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含10、20、30、40、50μmoL/L C3G的培养液处理胰岛β细胞24h,以未经处理的胰岛β细胞作为对照组,CCK-8法检测各处理组细胞活力;... 目的:探究高糖高脂(HGHF)环境下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C3G)对胰岛β细胞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含10、20、30、40、50μmoL/L C3G的培养液处理胰岛β细胞24h,以未经处理的胰岛β细胞作为对照组,CCK-8法检测各处理组细胞活力;使用含25mmoL/L葡萄糖与0.5mmoL/L棕榈酸的培养液建立HGHF环境,并添加含10、20、30、40、50μmoL/L C3G处理胰岛β细胞24h,以未经处理的胰岛β细胞作为对照组,25mmoL/L葡萄糖与0.5mmoL/L棕榈酸诱导的胰岛β细胞作为HGHF组,CCK-8法检测各处理组细胞活力。实验分为对照组、HGHF组、HGHF+C3G组、HGHF+C3G+3-MA组,进行相应处理后,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DCFH-DA荧光探针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氧(ROS)水平,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水平,ELISA法测定各组细胞胰岛素分泌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自噬相关基因5(Atg5)、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Beclin-1的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记(Western blot)测定各组细胞中LC3-Ⅱ/LC3-Ⅰ、Beclin-1及Bcl-2关联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2(Bcl-2)、活化型半胱天冬酶-3(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10、20、30、40、50μmoL/L)C3G组胰岛β细胞活力升高(P<0.05),HGHF组胰岛β细胞活力下降(P<0.05);与HGHF组比较,在HGHF环境下加入20、30、40、50μmoL/L C3G能够显著提高胰岛β细胞活力(P<0.05)。与HGHF组比较,HGHF+C3G组细胞活力升高(P<0.05),ROS含量和MDA含量下降(P<0.05),SOD活性和GSH-Px含量上升(P<0.05),胰岛素分泌水平增加(P<0.05),Atg5、LC3、Beclin-1的mRNA相对表达量上调(P<0.05),LC3-Ⅱ/LC3-Ⅰ比值和Beclin-1蛋白相对表达量上调(P<0.05),Bax、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相对表达量下调且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上调(P<0.05)。而在HGHF环境下添加C3G处理的同时使用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作用,C3G对HGHF环境下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消失。结论:C3G对HGHF环境下的胰岛β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其能够提高细胞活力,抑制氧化应激损伤,该作用可能与促进自噬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β细胞 高糖高脂 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 自噬 凋亡
下载PDF
参芪降糖颗粒联合达格列净对T2DM患者糖代谢指标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汪海才 《药品评价》 CAS 2024年第1期102-104,共3页
目的观察参芪降糖颗粒联合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代谢指标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期间于乐平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2例T2DM患者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达格列净治疗,在此... 目的观察参芪降糖颗粒联合达格列净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代谢指标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期间于乐平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2例T2DM患者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达格列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参芪降糖颗粒治疗,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糖代谢指标、胰岛β细胞功能、血脂指标、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更佳(P<0.05);两组治疗后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降低,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提高,且观察组改善更佳(P<0.05);两组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参芪降糖颗粒联合达格列净治疗可调节T2DM患者糖代谢及血脂指标,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更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参芪降糖颗粒 达格列净 糖代谢指标 胰岛β细胞功能
下载PDF
大柴胡汤加减结合常规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临床症状积分、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的影响
10
作者 王丹青 王文昶 《糖尿病新世界》 2024年第2期16-19,共4页
目的 探讨大柴胡汤加减结合常规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临床症状积分、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9月—2023年9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用常规西... 目的 探讨大柴胡汤加减结合常规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临床症状积分、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9月—2023年9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用大柴胡汤加减结合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临床症状积分、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2周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治疗4周、治疗12周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8,P=0.674)。结论 大柴胡汤加减结合常规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较高,可降低临床症状积分,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大柴胡汤 症状积分 胰岛β细胞功能
下载PDF
葛根芩连汤治疗糖尿病患者的作用及对糖脂代谢、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11
作者 王生莹 陈小云 朱扬彬 《糖尿病新世界》 2024年第3期85-87,91,共4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应用葛根芩连汤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霞浦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以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30例)以二甲双胍与葛根芩连...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应用葛根芩连汤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霞浦县中医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以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组(30例)以二甲双胍与葛根芩连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糖脂代谢及胰岛β细胞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葛根芩连汤 糖脂代谢 胰岛β细胞功能
下载PDF
度拉糖肽对首诊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林之源 甘美舍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3期35-37,共3页
目前,我国超重及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同时糖尿病也是全球范围内高发的慢性疾病。针对不断上升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如何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达到糖尿病缓解的目的,是目前内分泌代谢科临床上备受关注的问题。GLP-1... 目前,我国超重及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同时糖尿病也是全球范围内高发的慢性疾病。针对不断上升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如何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达到糖尿病缓解的目的,是目前内分泌代谢科临床上备受关注的问题。GLP-1受体激动剂作为新一种作用靶点的降糖药备受关注。度拉糖肽是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的代表性药物之一,具有降低血糖、减轻体重且每周仅需注射1次的临床应用特点。因此,本文就度拉糖肽在首诊的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度拉糖肽 肥胖 超重 2型糖尿病 胰岛β细胞功能
下载PDF
老化与人类β细胞量和功能
13
作者 吴锦林 刘东方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3年第10期791-795,共5页
2型糖尿病(T2DM)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最核心的发病机制是胰岛素抵抗以及伴随的β细胞量(BCM)和功能的下降。老化会导致葡萄糖稳态的精确调节逐渐下降,使T2DM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已有研究表明老化会导致外周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2型糖尿病(T2DM)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最核心的发病机制是胰岛素抵抗以及伴随的β细胞量(BCM)和功能的下降。老化会导致葡萄糖稳态的精确调节逐渐下降,使T2DM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已有研究表明老化会导致外周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然而,现目前对老化过程中BCM和功能的改变尚无充分的了解。对老化过程中β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其对年龄相关的T2DM的贡献。本文综述了β细胞在分子、形态和功能水平上与年龄相关的改变,为T2DM的防治提供更多的角度和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老化 β细胞 β细胞功能
下载PDF
短链脂肪酸通过激活GPR43上调AMPK信号通路抑制小鼠胰岛β细胞凋亡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春雪 王晨菲 靳瑾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110-1115,1120,共7页
目的探究短链脂肪酸对小鼠胰岛β细胞的调节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乙酸钠治疗组、丙酸钠治疗组,每组10只。其中模型组、乙酸钠治疗组、丙酸钠治疗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1型糖尿病。乙酸... 目的探究短链脂肪酸对小鼠胰岛β细胞的调节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乙酸钠治疗组、丙酸钠治疗组,每组10只。其中模型组、乙酸钠治疗组、丙酸钠治疗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1型糖尿病。乙酸钠治疗组、丙酸钠治疗组分别每日灌胃乙酸钠和丙酸钠,正常组、模型组灌胃同等剂量生理盐水。监测各组小鼠体重、血糖变化、口服糖耐量和血清中胰岛素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小鼠胰岛GPR43、bcl-2、caspase3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胰岛GPR43、AMPK、p-AMPK、bcl-2、caspase3表达水平。体外培养小鼠胰岛β细胞系min6,通过脂质体转染法将si-GPR43和si-NC转染至min6细胞,给予乙酸钠和丙酸钠共孵育,分组为si-NC组、si-NC+乙酸钠和丙酸钠组、si-GPR43组、si-GPR43+乙酸钠和丙酸钠组。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细胞bcl-2、caspase3表达水平,Annexin V-FITC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口服糖耐量和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升高(P<0.05);胰岛中caspase3表达水平升高,GPR43、bcl-2表达水平降低,p-AMPK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乙酸钠治疗组和丙酸钠治疗组小鼠体重、口服糖耐量和胰岛素水平升高、血糖降低(P<0.05);胰岛中caspase3表达水平降低,GPR43、bcl-2表达水平升高,p-AMPK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si-NC组相比,si-GPR43组p-AMPK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si-NC组相比,si-NC+乙酸钠和丙酸钠组caspase3表达水平降低,bcl-2表达水平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与si-NC组、si-NC+乙酸钠和丙酸钠组相比,si-GPR43组、si-GPR43+乙酸钠和丙酸钠组caspase3表达水平升高,bcl-2表达水平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P<0.05)。结论短链脂肪酸可通过激活GPR43上调AMPK信号通路,从而抑制小鼠胰岛β细胞凋亡,缓解1型糖尿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 短链脂肪酸受体 1型糖尿病 胰岛β细胞
下载PDF
肥胖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质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宸威 何颖 《中国处方药》 2023年第5期181-184,共4页
肥胖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目前有研究报道肥胖者胰岛β细胞质量增加、功能增强,在肥胖的持续状态下,胰岛β细胞功能由增强、代偿高分泌,直至胰岛β细胞功能失代偿、逐渐减弱以及血糖增高、体重减轻、β细胞逐步凋亡。在... 肥胖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目前有研究报道肥胖者胰岛β细胞质量增加、功能增强,在肥胖的持续状态下,胰岛β细胞功能由增强、代偿高分泌,直至胰岛β细胞功能失代偿、逐渐减弱以及血糖增高、体重减轻、β细胞逐步凋亡。在这些变化中糖毒性、脂毒性、氧化应激、巨噬细胞自噬等多种机制参与其中。本文从肥胖人群胰岛β细胞功能、质量特征变化以及其涉及的相关病理生理改变及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归纳与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胰岛β细胞功能 胰岛β细胞质量 代偿分泌
下载PDF
积雪草酸通过调控TNF-α/Mfn2通路改善2型糖尿病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
16
作者 李璐 王威 +1 位作者 徐强 黄明珠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85-194,共10页
目的:研究积雪草酸改善2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利用高脂饲料和链脲佐菌素构建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评估不同浓度积雪草酸对2型糖尿病小鼠血糖调节作用,筛选积雪草酸最佳治疗浓度。体外采用棕榈酸处理小鼠胰岛构建2型... 目的:研究积雪草酸改善2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利用高脂饲料和链脲佐菌素构建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评估不同浓度积雪草酸对2型糖尿病小鼠血糖调节作用,筛选积雪草酸最佳治疗浓度。体外采用棕榈酸处理小鼠胰岛构建2型糖尿病胰岛模型。针对积雪草酸处理后体内、外胰岛模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胰岛β细胞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功能、胰岛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胰岛内腺苷三磷酸(ATP)含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胰岛β细胞成熟标志蛋白尿皮质素(Ucn)3及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表达变化。采用小干扰RNA干扰Mfn2或加用TNF-α处理胰岛后,考察积雪草酸对Ucn3表达及GSIS功能的调控作用。结果:体内实验显示,25 mg·kg^(-1)·d^(-1)积雪草酸具有较好的降糖效果,并改善稳态模型评价β细胞指数。积雪草酸可增加Mfn2和Ucn3蛋白表达,改善体内、外糖尿病模型β细胞GSIS功能(均P<0.05)。体外实验显示,积雪草酸可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ATP生成量(P<0.05);干扰Mfn2阻断积雪草酸对Ucn3和GSIS的上调作用。积雪草酸可抑制糖尿病胰岛TNF-α生成(P<0.05),逆转TNF-α所导致的Mfn2及Ucn3蛋白表达下调。结论:积雪草酸能改善2型糖尿病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调控TNF-α/Mfn2通路维持β细胞成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积雪草酸 β细胞 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 炎症因子 小鼠
下载PDF
SCFAs调节线粒体自噬改善高糖下胰岛β细胞损伤的研究
17
作者 王思瑶 陆春晖 +1 位作者 张洁 靳瑾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9期85-91,共7页
目的探究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通过调节线粒体自噬途径改善高糖环境下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鼠胰岛素瘤INS-1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乙酸钠(sodium acetate,NaA)组、丙酸钠(sodium propi... 目的探究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通过调节线粒体自噬途径改善高糖环境下胰岛β细胞功能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大鼠胰岛素瘤INS-1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乙酸钠(sodium acetate,NaA)组、丙酸钠(sodium propionate,NaP)组、丁酸钠(sodium butyrate,NaB)组,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均采用33mmol/L葡萄糖培养诱导高糖损伤,NaA组、NaP组及NaB组预先分别以100μmol/L的NaA、NaP、NaB进行处理;各组INS-1细胞处理结束后,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Hoechst 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放射免疫法测定细胞释放胰岛素的含量,DCFH-DA荧光探针测定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及自噬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微管相关蛋白Ⅰ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Ⅰlight 3,LC3-Ⅰ)、LC3-Ⅱ、p62、PINK1及Parkin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NaA组、NaP组及NaB组的细胞增殖率升高,而细胞凋亡率下降,未见明显蓝色凋亡体,胰岛素释放量升高,ROS水平减少,线粒体受损与自噬现象得到改善,细胞中LC3-Ⅱ/LC3-Ⅰ比值降低,PINK1与Parkin蛋白相对表达量下调,且p62蛋白相对表达量上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SCFAs(NaA、NaP、NaB)均能改善高糖环境下胰岛β细胞的功能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线粒体自噬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 胰岛β细胞 高糖 线粒体自噬
下载PDF
丹参酮ⅡA对高糖诱导的胰岛β细胞存活、凋亡及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及其潜在分子机制
18
作者 李文静 郝翠翠 杨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4051-4055,共5页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高糖诱导的胰岛β细胞INS-1的存活、凋亡和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INS-1细胞,将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糖组(葡萄糖浓度为5.5 mmol/L)、高糖组(葡萄糖浓度为30 mmol/L)、高糖+参酮ⅡA组(葡萄...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对高糖诱导的胰岛β细胞INS-1的存活、凋亡和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INS-1细胞,将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糖组(葡萄糖浓度为5.5 mmol/L)、高糖组(葡萄糖浓度为30 mmol/L)、高糖+参酮ⅡA组(葡萄糖终浓度30 mmol/L和丹参酮ⅡA终浓度10μmol/ml、20μmol/ml、40μmol/ml)、高糖+Lv-NC组(转染Lv-NC细胞在葡萄糖浓度为30 mmol/L的培养液培养)、高糖+Lv-circ_0056891组(转染Lv-circ_0056891的细胞在葡萄糖浓度为30 mmol/L的培养液培养)、高糖+丹参酮ⅡA+si-NC(转染si-NC的细胞在葡萄糖浓度为30 mmol/L和丹参酮ⅡA浓度为40μmol/ml的培养液培养)、高糖组+丹参酮ⅡA+si-circ_0056891(转染si-circ_0056891的细胞在葡萄糖浓度为30 mmol/L和丹参酮ⅡA浓度为40μmol/ml的培养液培养),细胞经相应处理48 h后采用CCK8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胰岛素分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细胞中circ_0056891表达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细胞中p-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p-蛋白激酶B(AKT)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糖组比较,高糖组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细胞中circ_0056891相对表达和p-PI3K、p-AKT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高糖组比较,高糖+丹参酮ⅡA组细胞存活率升高,细胞凋亡率降低,胰岛素分泌升高,细胞中circ_0056891相对表达量和p-PI3K、p-AKT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高糖+Lv-NC组比较,高糖+Lv-circ_0056891组细胞存活率升高,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胰岛素分泌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高糖+丹参酮ⅡA+si-NC组比较,高糖组+丹参酮ⅡA+si-circ_0056891组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胰岛素分泌减少,细胞中p-PI3K和p-AKT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丹参酮ⅡA促进高糖刺激下INS-1细胞的存活,抑制细胞凋亡,促进细胞胰岛素分泌,其中抑制circ_0056891的表达并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是其潜在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β细胞 丹参酮ⅡA 高糖 circ_0056891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TIR值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19
作者 党静 石红 +1 位作者 刘玉虎 何继瑞 《当代医药论丛》 2023年第10期78-80,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值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8例老年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通过连续检测5 d(每天检测7个时间点)指尖血血糖计算TIR值,通过馒头...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值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8例老年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通过连续检测5 d(每天检测7个时间点)指尖血血糖计算TIR值,通过馒头餐试验、胰岛素释放试验以及C肽释放试验,采用稳态模型下的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C肽曲线下面积(AUCC肽)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分析TIR值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结果:根据2019年《TIR值国际共识》,老年T2DM患者TIR值的目标值为≥70%。根据上述目标值将患者分为TIR值达标组和未达标组,两组间的HOMA-I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MA-β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UCc肽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可知,HOMA-IR、HOMA-β、AUCc肽与TIR值均呈正相关性(rs>0,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的TIR值与胰岛β细胞功能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2型糖尿病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 胰岛β细胞功能 相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