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4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拉尔甘草不同组织可培养内生菌分离筛选及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初筛
1
作者 孔晓双 魏然 +5 位作者 董应宏 侯敏 买尔哈巴·艾合买提 侯新强 杨文琦 崔卫东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9-208,共10页
【目的】研究新疆阿勒泰地区乌拉尔甘草不同组织可培养内生菌的资源状况以及选育高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方法】以乌拉尔甘草为材料,运用组织匀浆法与16S rDNA和ITS-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方式,对其主根、须根、茎、叶中的内生菌... 【目的】研究新疆阿勒泰地区乌拉尔甘草不同组织可培养内生菌的资源状况以及选育高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方法】以乌拉尔甘草为材料,运用组织匀浆法与16S rDNA和ITS-rDNA分子生物学方法相结合方式,对其主根、须根、茎、叶中的内生菌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采用七叶苷培养基和β-葡萄糖苷酶酶活力测定筛选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结果】从甘草中分离获得内生菌共48株,其中内生细菌33株,内生真菌15株。在主根和茎部位分离内生细菌数量最多,内生真菌在主根中定殖的数量最多。33株甘草内生细菌隶属于8个属,芽孢杆菌属菌株分离获得最多,且甘草主根部位的内生细菌分离种类最多,在甘草不同组织中多样性表现为主根>须根=茎=叶。15株甘草内生真菌隶属于7个属,枝孢属是甘草内生真菌的优势属,内生真菌在不同组织中多样性表现为主根>茎>叶>须根。共有12株具有产β-葡萄糖苷酶的能力,其中分离自主根部位的菌株最多,占比41.7%。【结论】甘草主根组织的可培养内生菌的多样性相较其他组织丰富,且主根部位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较多,是选育产酶菌株的优势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尔甘草 可培养内生菌 筛选 β-葡萄糖苷酶
下载PDF
Leifsonia菌β-葡萄糖苷酶(Lf18920)的酶学性质研究及对藏红花素转化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茜 许光治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18,共8页
克隆表达了一种赖氏菌(leifsonia spp. ZF2019)的一个GH3家族糖苷酶基因(Lf18920),以pET-28a-HMT为载体构建了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用Ni-NTA柱纯化表达蛋白。研究了该酶的底物特异性及动力学参数,分析了温度、pH、金属离... 克隆表达了一种赖氏菌(leifsonia spp. ZF2019)的一个GH3家族糖苷酶基因(Lf18920),以pET-28a-HMT为载体构建了表达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用Ni-NTA柱纯化表达蛋白。研究了该酶的底物特异性及动力学参数,分析了温度、pH、金属离子等因素对该酶活性的影响,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液质联用色谱探究了该酶对藏红花素的转化作用。结果表明:该酶与4-硝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4-nitrophenyl beta-D-glucopyranoside,pNPG)的亲和力最强,对底物pNPG的特征常数Vmax和Km分别为0.155U/mg和1.97 mmol/L。该β-糖苷酶的最适温度为40℃,最适pH为5.0;低浓度的Zn2+使酶活提高了37%左右,SDS和吡啶可以使酶完全失活,可耐受1%的尿素(仍能保持77%的相对酶活)。该酶能部分水解藏红花素,但不能将其彻底水解成藏红花酸。研究结果表明,该酶可用于以藏红花素为底物的不同水解度藏红花苷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萄糖苷酶 藏红花 学性质 克隆 表达
下载PDF
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在安梨皮渣果酒、果醋中的增香作用
3
作者 陈颖 丁舒 +3 位作者 张越 崔瀚元 陈晓明 张峻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30-37,共8页
以安梨皮渣为原料制备安梨皮渣酒和皮渣醋,在酒精发酵前添加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酶解,以不添加β-葡萄糖苷酶样品为对照。经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定性和定量分析,在对照皮渣酒、酶解皮渣酒、酶... 以安梨皮渣为原料制备安梨皮渣酒和皮渣醋,在酒精发酵前添加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酶解,以不添加β-葡萄糖苷酶样品为对照。经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定性和定量分析,在对照皮渣酒、酶解皮渣酒、酶解皮渣醋样品中分别检测出芳香成分57、62、41种。其中醇类和酯类物质在3种样品中均占有重要地位。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酶解皮渣酒中挥发性物质总含量(6706.43μg/L)较对照皮渣酒(3383.61μg/L)提高了98.20%。再以β-葡萄糖苷酶酶解皮渣酒为原料,进行醋酸菌发酵后共检测出挥发性物质10179.19μg/L。安梨皮渣酒和皮渣醋中香气成分组成上差异较大,醋酸菌发酵在保持安梨本身特征性香气的同时,进一步形成了具有水果醋特征性香气的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梨皮渣 果醋 β-葡萄糖苷酶 固定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
下载PDF
产β-葡萄糖苷酶乳酸菌发酵对百香果皮多酚含量和功能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覃超 唐富豪 +3 位作者 滕建文 韦保耀 黄丽 夏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30-236,共7页
紫色百香果皮富含多酚及糖苷结合型黄酮。已有研究证明乳酸菌发酵可释放水果结合多酚,但产β-葡萄糖苷酶乳酸菌的乳酸发酵是否更有利于释放结合型多酚尚未证实。该文采用2株产酶与1株非产酶乳酸菌分别发酵百香果皮。结果显示,3株乳酸菌... 紫色百香果皮富含多酚及糖苷结合型黄酮。已有研究证明乳酸菌发酵可释放水果结合多酚,但产β-葡萄糖苷酶乳酸菌的乳酸发酵是否更有利于释放结合型多酚尚未证实。该文采用2株产酶与1株非产酶乳酸菌分别发酵百香果皮。结果显示,3株乳酸菌发酵均可提高百香果皮浆中的多酚含量,而2株产酶比非产酶乳酸菌发酵释放游离酚能力分别提高了1.31倍和1.06倍,且与酶活性密切相关。相应地,其抗氧化和消化酶抑制能力均得到显著提高(P<0.05),产糖苷酶乳酸菌发酵百香果皮后的消化酶抑制能力显著强于不产酶乳酸菌发酵。该研究结果表明,产β-葡萄糖苷酶乳酸菌发酵是提高百香果皮中酚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可能更有利于结合酚向游离酚转化,提高总酚含量,并发挥更高功能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香果皮 β-葡萄糖苷酶 乳酸发酵 多酚 抗氧化活性 消化抑制
下载PDF
木薯块根中β-葡萄糖苷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 被引量:1
5
作者 常祥祥 田永莉 +2 位作者 颜娟 李文超 刘石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1-147,共7页
研究了木薯块根中β-葡萄糖苷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以缓冲液从木薯块根中获得粗提酶液,粗酶酶活力为9.37 U/g木薯干重;再分别通过丙酮沉淀、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进行纯化,β-葡萄糖苷酶酶活力为1.14 U/g木薯干重,经纯化β-... 研究了木薯块根中β-葡萄糖苷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以缓冲液从木薯块根中获得粗提酶液,粗酶酶活力为9.37 U/g木薯干重;再分别通过丙酮沉淀、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进行纯化,β-葡萄糖苷酶酶活力为1.14 U/g木薯干重,经纯化β-葡萄糖苷酶纯度提高了14.62倍,总活力回收率为12.14%,电泳测得其分子量约70 kDa。该酶米氏常数K_(m)为3.60 mmol/L,V_(max)为12.36μmol/(min·mg protein);其最适pH为7.0,pH在6.0~8.0之间有较好的稳定性;在40℃以内有良好稳定性,在4℃存放30 d酶活力剩余81.78%。Mn^(2+)和K^(+)对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Al^(3+)、Cu^(2+)、Mg^(2+)、Zn^(2+)、Ca^(2+)、Ba^(2+)、Na^(+)、尿素和SDS对酶没有显著影响(P>0.05),而Fe^(3+)、Fe^(2+)、Ag^(+)和EDTA均会不同程度地抑制酶活性,其中Ag^(+)的抑制作用最强。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木薯块根中的β-葡萄糖苷酶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块根 β-葡萄糖苷酶 分离 纯化 学性质
下载PDF
腐乳酸浆水中产β-葡萄糖苷酶乳酸菌的研究
6
作者 张佳萍 夏宁 +3 位作者 滕建文 韦保耀 黄丽 张博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7-32,共6页
桂林腐乳酸浆水是桂林腐乳制作过程中的凝固剂,其富含的微生物赋予了腐乳特有的品质。而桂林腐乳酸浆水中乳酸菌的种类及其具有的优良功能活性尚不清晰。该研究从酸浆水中筛选出10株乳酸菌,其中5株具有产β-葡萄糖苷酶能力。经生理生化... 桂林腐乳酸浆水是桂林腐乳制作过程中的凝固剂,其富含的微生物赋予了腐乳特有的品质。而桂林腐乳酸浆水中乳酸菌的种类及其具有的优良功能活性尚不清晰。该研究从酸浆水中筛选出10株乳酸菌,其中5株具有产β-葡萄糖苷酶能力。经生理生化和16S rRNA鉴定,a1、a3、a7和b16为利莫西发酵乳杆菌(Limosilactobacillus fermentum),b8为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b8展现出最高的β-葡萄糖苷酶活力(发酵6 h时为(41.22±0.47)U/105 CFU),生长活力和产酸能力也显著高于其余4株产酶乳酸菌(P<0.05)。此外,德氏乳杆菌b8在培养12 h时的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16.29±2.22)%、(51.02±2.43)%。综上,德氏乳杆菌b8具有较好的功能活性和生长活力,该研究既丰富了对桂林腐乳酸浆水中乳酸菌的认识,又为豆制品行业提供了潜在的功能性发酵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桂林腐乳 β-葡萄糖苷酶 产酸能力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基于碳量子点的水果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测定方法研究
7
作者 李博聪 黄高 +6 位作者 苏柯 李俊丽 闫新雨 何梦瑶 江秀明 何丽君 向国强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88,共7页
荧光法测定β-葡萄糖苷酶(β-D-glucosidase,β-Glu)活性具有简单、灵敏的特点,探索荧光法测定β-Glu活性的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以茶汤(柑普茶)为碳源,通过自放热反应快速制备碳量子点(carbon dots, CDs),以其为荧光探针,基于荧光内滤... 荧光法测定β-葡萄糖苷酶(β-D-glucosidase,β-Glu)活性具有简单、灵敏的特点,探索荧光法测定β-Glu活性的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以茶汤(柑普茶)为碳源,通过自放热反应快速制备碳量子点(carbon dots, CDs),以其为荧光探针,基于荧光内滤效应建立了β-Glu活性的新方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CDs具有类石墨结构,粒径约4.5 nm,主要含有C、O、N等元素;CDs的最佳激发波长320 nm,最佳发射波长385 nm。将对硝基苯酚(p-nitrophenol,p-NP)加入CDs溶液中,能引起CDs的荧光强度明显降低,且CDs荧光猝灭程度lg(I_(0)/I)与p-NP浓度呈线性关系,基于此建立了一种定量分析p-NP的方法。利用对硝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p-NPG)在β-Glu催化作用下产生p-NP,通过荧光猝灭作用测定p-NP浓度可间接测定β-Glu活性。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74 U/L,线性范围0.1~20 U/L。研究发现,CDs的发射谱带(385 nm)与p-NP在400 nm处的吸收峰有较大光谱重叠,且CDs的荧光寿命在加入p-NP后没有明显的变化,表明p-NP对CDs的荧光猝灭机理为内滤效应。实际样品分析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可应用于水果中β-Glu活性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汤 碳量子点 β-葡萄糖苷酶 活性 对硝基苯酚
下载PDF
不同干燥方式对马蓝叶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和药效成分的影响
8
作者 刘丹阳 周昊 +3 位作者 颜洋洋 杨潇然 商士斌 王成章 《生物质化学工程》 CAS 2023年第6期32-36,共5页
以贵州马蓝叶为研究对象,探究阴干、晒干、真空干燥、50℃烘干、100℃烘干、冷冻干燥、热风枪吹干、微波干燥和微波烘干9种干燥方式对马蓝叶叶片性状、药效成分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干燥和微波烘干方式处理的干叶... 以贵州马蓝叶为研究对象,探究阴干、晒干、真空干燥、50℃烘干、100℃烘干、冷冻干燥、热风枪吹干、微波干燥和微波烘干9种干燥方式对马蓝叶叶片性状、药效成分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干燥和微波烘干方式处理的干叶仍保留绿色舒展状态,色泽均匀,外观品相较好;50℃烘干的马蓝干叶含有较高质量分数的靛蓝和靛玉红,分别为0.68%和0.051%,并且叶片中β-葡萄糖苷酶具有较高活性(12.23 U/mg);微波干燥的马蓝叶具有外观较好、吲哚苷成分较高(8.84%)的优点,但是叶片中的β-葡萄糖苷酶几乎完全失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蓝 干燥方式 β-葡萄糖苷酶 吲哚 靛蓝
下载PDF
蛹虫草产β-葡萄糖苷酶与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活性分析及转化人参皂苷Rg1与Rc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飞 黄秋婷 +1 位作者 隋新 谢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2-161,共10页
通过鉴定筛选得到1株高产β-葡萄糖苷酶的长白山虫草属真菌蛹虫草。研究碳源、氮源及pH值对菌株产β-葡萄糖苷酶、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虫草酸与生物量的影响规律,从而获得高产生物活性物质的培养条件,并对蛹虫草转化人参皂苷Rg1与R... 通过鉴定筛选得到1株高产β-葡萄糖苷酶的长白山虫草属真菌蛹虫草。研究碳源、氮源及pH值对菌株产β-葡萄糖苷酶、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虫草酸与生物量的影响规律,从而获得高产生物活性物质的培养条件,并对蛹虫草转化人参皂苷Rg1与Rc的路径与转化率进行了研究。采用紫外检测法测定β-葡萄糖苷酶与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活力,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鉴定转化产物中人参皂苷的组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虫草素含量及人参皂苷的转化率。结果表明:蛹虫草在碳源为纤维二糖、氮源为牛肉膏、pH 8、培养120 h条件下有较高β-葡萄糖苷酶活力((74.70±0.09)U/mL)。在碳源为乳糖、氮源为蛋白胨、pH 4、培养72 h条件下有最高的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活力((11.55±0.01)U/mL)。蛹虫草转化人参皂苷Rg1的路径为Rg1→Rh1和Rg1→F1,转化Rc路径为Rc→Rd→Rg3→CK和Rc→CMc。经过168 h的转化,人参皂苷Rg1转化率为54.9%,Rc转化率达到83.44%。本研究为提高药食两用真菌蛹虫草生物转化人参皂苷效率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蛹虫草和人参食品、药品开发提供了一定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β-葡萄糖苷酶 α-L-阿拉伯呋喃糖 人参皂
下载PDF
不同β-葡萄糖苷酶活性乳酸菌发酵豆乳特性分析
10
作者 罗悦 刘瑞山 +5 位作者 王志远 柴丽娟 陆震鸣 史劲松 张晓娟 许正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155-164,共10页
本研究评价了来自4个不同种属(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rum)、瑞士乳杆菌(L.helveticus)、戊糖乳杆菌(L.pentosus)、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10株乳酸菌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对比了不同酶活性乳酸菌的发酵性能,... 本研究评价了来自4个不同种属(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rum)、瑞士乳杆菌(L.helveticus)、戊糖乳杆菌(L.pentosus)、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10株乳酸菌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对比了不同酶活性乳酸菌的发酵性能,以及对豆乳抗氧化性和风味品质的影响,并系统分析了发酵后不同形式大豆异黄酮含量的改变。结果表明:不同乳酸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存在差异,均在豆乳中生长较好,且植物乳杆菌普遍更适合在豆乳基质中生长。乳酸菌发酵促进了大豆异黄酮向活性苷元的转化,提高了豆乳的营养特性。同时,发酵改变了豆乳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及含量,在保留了豆乳特征相关物质的同时也有效降低了与豆腥味相关的物质正己醛、壬醛和2-戊基呋喃的含量。其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最高的菌株LPL044和LPL051对豆乳异黄酮转化能力最强,其发酵豆乳的总酚、总黄酮、抗氧化性和感官品质也最高,与其他乳酸菌相比具有更大的研究和开发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豆乳 β-葡萄糖苷酶 大豆异黄酮 抗氧化活性 风味物质
下载PDF
草酸青霉16β-葡萄糖苷酶的异源表达
11
作者 张念 林颖颖 +3 位作者 祁可丹 王国平 欧阳蓓 赵喜华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7-241,共5页
为探究真核菌株草酸青霉16的β-葡萄糖苷酶(16BGL)在不同宿主中的异源表达情况,该文通过基因克隆技术,将16BGL基因分别与pPIC9K、pET-28a、pGAPZαA载体进行连接,转化到毕氏酵母GS115或大肠杆菌Rosetta(DE3)上,筛选阳性克隆子,比较并分... 为探究真核菌株草酸青霉16的β-葡萄糖苷酶(16BGL)在不同宿主中的异源表达情况,该文通过基因克隆技术,将16BGL基因分别与pPIC9K、pET-28a、pGAPZαA载体进行连接,转化到毕氏酵母GS115或大肠杆菌Rosetta(DE3)上,筛选阳性克隆子,比较并分析其表达情况.结果表明:16BGL-9K未能成功电转到毕氏酵母GS115上;将16BGL-28a转化到大肠杆菌Rosetta上,使用最终物质的量浓度为50μmol·L^(-1)的IPTG和质量分数为1.7%的乳糖在22℃下诱导可实现高水平表达,但极易形成包涵体且无活性.为了消除包涵体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将16BGL的N端加入DsbA分泌信号肽,经SDS-PAGE检验,16BGL有高水平可溶性表达,但无活性;将16BGL-ZαA电转到GS115上,筛选阳性克隆子并接种到含YPG培养基的摇瓶中,结果表明:上清液蛋白质量浓度达到23.723 mg·mL^(-1),且有活性.真核来源的16BGL基因适合于真核宿主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萄糖苷酶 异源表达
下载PDF
茶鲜叶清洗前处理对β-葡萄糖苷酶活性影响之研究
12
作者 郑丽萍 周玉翔 +2 位作者 姚尧 盛毅永 汤一 《茶叶》 CAS 2023年第1期21-24,共4页
为探究清洗前处理对龙井茶品质影响之机理,改善清洗工艺,提高龙井茶加工品质,促进茶叶清洁化与科学化生产,本文比较了不同鲜叶前处理条件下茶叶的感官品质及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相比于不清洗的对照、以及纯水清洗和单纯... 为探究清洗前处理对龙井茶品质影响之机理,改善清洗工艺,提高龙井茶加工品质,促进茶叶清洁化与科学化生产,本文比较了不同鲜叶前处理条件下茶叶的感官品质及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相比于不清洗的对照、以及纯水清洗和单纯的臭氧气处理等各种鲜叶前处理方式,臭氧水清洗茶样能够激发β-葡萄糖苷酶活性,促进香气物质的形成与转化,从而改善茶叶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清洗 鲜叶 β-葡萄糖苷酶
下载PDF
尖孢镰刀菌黏团专化型β-葡萄糖苷酶Foglu1的功能
13
作者 王腾 王碧香 +2 位作者 李诗瑶 尉婧 李二峰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73-382,共10页
甘蓝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黏团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onglutinans,FOC)引起的。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是纤维素降解过程中的限速酶。本研究中,为明确FOC中一种β-葡萄糖苷酶在其生长发育和致病中的生物学功能,通过sp... 甘蓝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黏团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onglutinans,FOC)引起的。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是纤维素降解过程中的限速酶。本研究中,为明确FOC中一种β-葡萄糖苷酶在其生长发育和致病中的生物学功能,通过split-marker同源重组技术对该病原菌中一种β-葡萄糖苷酶基因(Foglu 1)进行敲除与回补,分析野生型菌株与ΔFoglu 1敲除突变体菌株、ΔFoglu 1-C回补菌株间的表型差异。结果表明,在细胞膜胁迫试验(0.05%SDS)中,ΔFoglu 1突变体生长5 d后的菌落直径与野生型相比降低19.6%,推测Foglu 1基因对病原菌细胞膜功能具有一定的作用;氧胁迫试验(0.1%H_(2)O_(2))中菌落直径比野生型减小14%,表明ΔFoglu 1突变体比野生型对氧胁迫更加敏感;ΔFoglu 1突变体产孢量较野生型降低约22.3%,说明Foglu 1基因影响FOC的产孢能力;在接种寄主甘蓝时,发现接种ΔFoglu 1菌株的甘蓝植株初期发病缓慢,接种后第8天的病情指数比接种野生菌株的低39.5%,接种后第11、15和18天,野生菌株和ΔFoglu 1突变体致病力无显著差异,说明Foglu 1基因影响病原菌与寄主间的早期互作,延缓发病但对其致病力无影响。上述结果显示,β-葡萄糖苷酶在FOC细胞膜完整性、氧化胁迫、产孢和致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枯萎病 基因敲除 β-葡萄糖苷酶 致病力
下载PDF
1株产β-葡萄糖苷酶菌株的分离、鉴定与发酵条件初步优化
14
作者 崔萍 罗晓梅 +5 位作者 覃青双 韦萍真 廉洁 安慧 陆丽丽 高丽霞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6-89,共4页
试验旨在从自然界中筛选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株,对其进行鉴定和产酶条件优化。采用七叶苷显色技术分离和筛选β-葡萄糖苷酶菌株,采用固体发酵技术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形态学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广西河池... 试验旨在从自然界中筛选β-葡萄糖苷酶高产菌株,对其进行鉴定和产酶条件优化。采用七叶苷显色技术分离和筛选β-葡萄糖苷酶菌株,采用固体发酵技术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形态学特征及系统发育分析对其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广西河池喀斯特地貌自然植被区筛选出1株产β-葡萄糖苷酶的菌株,将其鉴定为棘孢曲霉(Aspergillus aculeatus),得到最佳产酶条件为pH值7.0、温度28℃、装液量40 mL/250 mL,经过优化后该棘孢曲霉菌株的产酶能力达到了42.75 U/mL,相较于出发条件提高了10.9倍。研究表明,研究筛选得到的棘孢曲霉能够稳定产生β-葡萄糖苷酶,经固体发酵技术优化后产酶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且在中性条件下产酶量最高,在饲料生产中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孢曲霉 β-葡萄糖苷酶 分离 鉴定 发酵条件
原文传递
基于RNAi的家蝇β-葡萄糖苷酶功能分析
15
作者 吴书东 彭建 +2 位作者 国果 修江帆 尚小丽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期51-58,共8页
【目的】探明家蝇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BG)在家蝇体内的功能,为深入研究家蝇BG在木质纤维素降解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针对家蝇BG基因的功能结构域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用于dsRNA的体外合成,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将dsRNA导入家... 【目的】探明家蝇β-葡萄糖苷酶(β-glucosidase,BG)在家蝇体内的功能,为深入研究家蝇BG在木质纤维素降解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针对家蝇BG基因的功能结构域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用于dsRNA的体外合成,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将dsRNA导入家蝇2龄幼虫,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抑制效率,分别以滤纸、水杨苷、微晶纤维素及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底物检测BG基因的干扰对家蝇消化道粗酶液滤纸酶活性、BG、CBH(Cellobiohydrolase)及EG(Endoglucanase)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在注射dsRNA后18 h家蝇幼虫消化道中BG基因的表达量下降62%且此时为最佳干扰时间点,在BG基因表达受到抑制后家蝇消化道的滤纸酶、BG酶活性显著降低,且时间变化趋势与上述干扰条件下BG基因表达量变化一致,均在干扰后18 h酶活性达最低,但CBH及EG酶活性较对照组无显著变化。【结论】RNA干扰技术能够有效抑制家蝇BG基因的表达,推测家蝇BG具有滤纸酶和BG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β-葡萄糖苷酶 RNA干扰 纤维素活性
下载PDF
Thermomonospora amylolytica来源嗜碱β-葡萄糖苷酶的克隆、异源表达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16
作者 黄裕颖 李馨伟 +3 位作者 李蕾 朱倩 饶孟迪 尹以瑞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56-61,共6页
β-葡萄糖苷酶能催化水解纤维二糖为葡萄糖,在医药、农业、食品、饲料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本研究从嗜热放线菌(Thermomonospora amylolytica)中获得一个碱性β-葡萄糖苷酶基因,命名为tabg12a。该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进行克隆和... β-葡萄糖苷酶能催化水解纤维二糖为葡萄糖,在医药、农业、食品、饲料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本研究从嗜热放线菌(Thermomonospora amylolytica)中获得一个碱性β-葡萄糖苷酶基因,命名为tabg12a。该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进行克隆和异源表达,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abg12a的最适反应p H和温度分别为8.0和45℃,其在p H 8.0~9.6下保持50%以上相对活性,在p H为4.0~10.0缓冲液孵育24 h后仍保持80%以上的相对酶活,在30℃下孵育2 h仍保持70%以上的相对酶活,在35℃下孵育1 h仍保持50%以上的相对酶活。1 mmo/L的K+和Ca2+对其表现出促进作用,提高至120%;0.1%的SDS和1 mmo/L Cu^(2+)下仍保持100%的相对活性。以上酶学性质预示着该酶在食品、饲料和纤维素乙醇生产等领域具有潜在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萄糖苷酶 嗜热放线菌 异源表达 嗜碱 学性质
下载PDF
Aspergillus sp.DLCS-F18胞外嗜热嗜酸β-葡萄糖苷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17
作者 张悦 黄裕颖 +3 位作者 李蕾 李馨伟 饶孟迪 尹以瑞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0-55,共6页
β-葡萄糖苷酶作为纤维素彻底降解为葡萄糖的关键酶,被广泛运用于饲料、食品和生物燃料等行业。然而,许多菌株分泌的胞外β-葡萄糖苷酶活性低且热稳定性差,限制了其在纤维素生物质降解中的应用。本研究使用稻草秸秆作为碳源诱导菌株Aspe... β-葡萄糖苷酶作为纤维素彻底降解为葡萄糖的关键酶,被广泛运用于饲料、食品和生物燃料等行业。然而,许多菌株分泌的胞外β-葡萄糖苷酶活性低且热稳定性差,限制了其在纤维素生物质降解中的应用。本研究使用稻草秸秆作为碳源诱导菌株Aspergillus sp.DLCS-F18分泌胞外β-葡萄糖苷酶。结果表明:其最适反应pH和温度分别为4.0和60℃,在55℃和60℃下,孵育120 min后仍能保持95%以上的相对活性。此外,其表现出对金属离子的耐受性,在10 mmol/L的Ni^(2+)、Co^(2+)、Pb^(2+)和Cu^(2+)存在时,仍保持75%以上的相对活性,发酵96 h达到最高活性(2.5±0.1)U/mL。以上结果表明Aspergillus sp.DLCS-F18胞外β-葡萄糖苷酶为嗜热嗜酸β-葡萄糖苷酶,有较强的热稳定性,且产酶周期短。这预示着其在食品、饲料和纤维素乙醇生产方面有重要的潜在运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ergillus sp.DLCS-F18 胞外分泌 嗜热嗜酸β-葡萄糖苷酶 学性质
下载PDF
7个茶树品种新梢生育过程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 被引量:44
18
作者 骆耀平 董尚胜 +3 位作者 童启庆 夏涛 屠幼英 须海荣 《茶叶科学》 CAS CSCD 1997年第S1期25-28,共4页
对适制红茶、绿茶和乌龙茶的7个茶树品种新梢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个品种间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差别甚大,高低之差达3-4倍,其中以毛蟹、龙井43和水仙三品种酶活性最高,红芽佛手酶活性最低。各品... 对适制红茶、绿茶和乌龙茶的7个茶树品种新梢中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7个品种间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差别甚大,高低之差达3-4倍,其中以毛蟹、龙井43和水仙三品种酶活性最高,红芽佛手酶活性最低。各品种均表现为秋季酶活性最高,夏季次之,春季最低。新梢不同叶位间的酶活性是:芽>第1叶>第2叶>第3叶>茎梗。随叶龄的增加,β-葡萄糖苷酶活性趋于增强,但有的品种开始时酶活性随叶龄增加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品种 新梢 β-葡萄糖苷酶 活性
下载PDF
水牛瘤胃宏基因组的一个新的β-葡萄糖苷酶基因umcel3G的克隆、表达及其表达产物的酶学特性 被引量:28
19
作者 郭鸿 封毅 +3 位作者 莫新春 段承杰 唐纪良 冯家勋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2-238,共7页
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应用同步糖化共发酵工艺发酵生产酒精时需要酸性中低温高活力纤维素酶包括β-葡萄糖苷酶。本工作分6次构建了水牛瘤胃未培养微生物宏基因组文库,获得1.26×10~5个克隆,文库含外源DNA的总长度约为4.8×10~6... 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应用同步糖化共发酵工艺发酵生产酒精时需要酸性中低温高活力纤维素酶包括β-葡萄糖苷酶。本工作分6次构建了水牛瘤胃未培养微生物宏基因组文库,获得1.26×10~5个克隆,文库含外源DNA的总长度约为4.8×10~6 kb。从文库中筛选到118个表达β-葡萄糖苷酶活性的独立克隆。发现其中8个克隆表达的β-葡萄糖苷酶在pH5.0、37℃条件下活性较强。对其中一个克隆进行了亚克隆,序列分析发现一个2223 bp的潜在的编码β-葡萄糖苷酶基因(umcel3G)的开放阅读框(ORF),其编码产物的氨基酸序列与来自于Bacillus sp.的一个β-葡萄糖苷酶同源性最高,具有60%的一致性和73%的相似性。该ORF在E.coli中的表达产物Umcel3G的分子量与预测大小相似,酶谱分析表明该表达产物具有β-葡萄糖苷酶活性,证实该基因为一个β-葡萄糖苷酶基因。测定了用Ni-NTA纯化的Umcel3G的酶学特性,其最适pH和最适温度分别为6.0~6.5和45℃。一些金属离子如Ca^(2+)、Zn^(2+)能显著提高该酶的酶活,而另外一些金属离子如Fe^(3+)、Cu^(2+)能抑制Umcel3G的活性。在pH4.5、35℃和5 mmol/L的Ca^(2+)存在的条件下,用Ni-NTA纯化的重组酶的比活为22.8 IU/mg,说明该酶在用SSCF工艺发酵生产酒精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培养微生物 宏基因组 β-葡萄糖苷酶 木质纤维素 同步糖化共发酵
下载PDF
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高产β-葡萄糖苷酶酵母菌株筛选 被引量:25
20
作者 侯晓瑞 王婧 +3 位作者 杨学山 盛文军 祝霞 韩舜愈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39-143,共5页
以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成熟葡萄浆果自然发酵过程中分离得到的115株酵母菌株为出发菌株,采用对硝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为底物的平板初筛,摇瓶复筛,对高产β-葡萄糖苷酶酵母菌株进行WL营养培养基和赖氨酸培养基初步分类以及26S r ... 以甘肃河西走廊葡萄酒产区成熟葡萄浆果自然发酵过程中分离得到的115株酵母菌株为出发菌株,采用对硝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为底物的平板初筛,摇瓶复筛,对高产β-葡萄糖苷酶酵母菌株进行WL营养培养基和赖氨酸培养基初步分类以及26S r DNA D1/D2区序列分析。结果表明:6株酵母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与商业酵母ICV-D254酶活性相似,酶活力可达(51.40±4.74)m U/m L,其中菌株QLFE、MQFEH-1、MQFSC-3、MQFEH-2和MQFSM-3为酿酒酵母属,菌株QLFE-4为梅奇酵母属,与分子鉴定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筛选 β-葡萄糖苷酶活性 鉴定 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