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密度泛函数理论的α-二亚胺镍配合物催化乙烯/降冰片烯共聚合的计算化学研究
1
作者 杨敏 姜湃 +3 位作者 崔咪咪 薛小松 侯彦辉 刘宾元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1-77,共7页
为探究N,N′-二(2,6-二异丙基)苊二亚胺溴化镍配合物无法催化乙烯、降冰片烯共聚的原因,使用Gaussian软件,运用密度泛函数理论(DFT),将乙烯、降冰片烯共聚过程分为3个阶段:单体竞争链引发过程、单体竞争再插入过程、乙烯链增长和β-H转... 为探究N,N′-二(2,6-二异丙基)苊二亚胺溴化镍配合物无法催化乙烯、降冰片烯共聚的原因,使用Gaussian软件,运用密度泛函数理论(DFT),将乙烯、降冰片烯共聚过程分为3个阶段:单体竞争链引发过程、单体竞争再插入过程、乙烯链增长和β-H转移反应竞争过程,并依序计算每个阶段的动力学能量.结果显示:每个阶段中具有动力学优势的反应分别是降冰片烯单体的链引发、乙烯单体的再插入、链增长过程的β-H转移反应.这3个优势反应将构成"体系循环",使共聚过程仅能获得小分子链段,导致共聚无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数理论(DFT) 乙烯 降冰片烯 无规共聚 α-二亚胺镍配合物
下载PDF
芴基双核α-二亚胺镍配合物催化乙烯聚合
2
作者 杨博 杨雨富 +4 位作者 孙亚楠 郭扬 单振国 王笑海 董颖 《弹性体》 CAS 2020年第3期16-19,共4页
合成了4种不同配体的芴基双核α-二亚胺镍催化剂(C1-C4),以二氯一乙基铝为助催化剂,对乙烯聚合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催化剂的分子结构对催化剂活性、支化度以及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选择恰当的催化剂配体,有利于对生成的聚合物进... 合成了4种不同配体的芴基双核α-二亚胺镍催化剂(C1-C4),以二氯一乙基铝为助催化剂,对乙烯聚合进行了研究。讨论了催化剂的分子结构对催化剂活性、支化度以及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选择恰当的催化剂配体,有利于对生成的聚合物进行精确控制。以C4催化剂研究了主催化剂浓度、n(Al)/n(Ni)和聚合反应压力对催化剂活性、支化度和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并得到了该催化剂较佳的聚合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聚合 支化聚乙烯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 芴基双核α-二亚胺镍配合物
下载PDF
α-二亚胺镍配合物催化乙烯与烯丙基三甲氧基硅共聚合 被引量:1
3
作者 高榕 李岩 +3 位作者 刘东兵 赖菁菁 李昕阳 顾元宁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9-23,共5页
以樟脑醌和苯胺合成了α-二亚胺镍配合物,采用核磁共振波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配体及配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α-二亚胺镍配合物具有较高的乙烯聚合活性,以甲基铝氧烷为助催化剂,当反应温度为60℃时,催化乙烯均... 以樟脑醌和苯胺合成了α-二亚胺镍配合物,采用核磁共振波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配体及配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α-二亚胺镍配合物具有较高的乙烯聚合活性,以甲基铝氧烷为助催化剂,当反应温度为60℃时,催化乙烯均聚合活性高达11.26×10^6 g/(mol·h);催化剂可高活性催化乙烯与烯丙基三甲氧基硅共聚合,活性可达2.49×10^6 g/(mol·h),共聚单体含量可达2.73%(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二亚胺镍配合物 乙烯 聚合 活性
下载PDF
合成弹性体的α-二亚胺镍配合物研究进展
4
作者 袁颖 陈翠婷 +5 位作者 王永安 张丽锋 蔡巷 周立山 杜超飞 韩恩山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12,40,共7页
α-二亚胺镍催化剂作为一种后过渡金属配合物,具有独特的“链行走”机理,不仅可以将乙烯转化为高度支化的聚烯烃弹性体,而且只需改变配体结构和反应条件就能有效控制聚合物的微观结构。本综述以合成聚烯烃弹性体为目的,介绍了α-二亚胺... α-二亚胺镍催化剂作为一种后过渡金属配合物,具有独特的“链行走”机理,不仅可以将乙烯转化为高度支化的聚烯烃弹性体,而且只需改变配体结构和反应条件就能有效控制聚合物的微观结构。本综述以合成聚烯烃弹性体为目的,介绍了α-二亚胺镍配合物近五年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二亚胺镍配合物 聚烯烃 弹性体 配体 链行走
下载PDF
新型聚乙烯弹性体导向的α-二亚胺镍配合物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秋月 闫国春 +5 位作者 王建立 李艺 张世杰 王权超 马艳平 孙文华 《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463-488,共26页
乙烯与α-烯烃共聚所制备的聚烯烃弹性体是聚烯烃材料的热点,可广泛应用于塑料相容剂、鞋底基材、光伏封装胶膜、微电子封装材料和弹性体纤维等高附加值产品领域。在我国缺少α-烯烃单体的形势下,迫切需要跨越传统共聚体系的新型催化剂... 乙烯与α-烯烃共聚所制备的聚烯烃弹性体是聚烯烃材料的热点,可广泛应用于塑料相容剂、鞋底基材、光伏封装胶膜、微电子封装材料和弹性体纤维等高附加值产品领域。在我国缺少α-烯烃单体的形势下,迫切需要跨越传统共聚体系的新型催化剂。Brookhart型α-二亚胺镍(Ⅱ)配合物催化剂能够实现单一乙烯聚合制备聚乙烯弹性体,是特别值得重视和推进产业化的催化剂体系。该类催化剂在催化乙烯聚合过程中采用“链行走”机理,“通过调控催化剂结构,不仅可以调节催化活性,更重要地可实现对所得聚乙烯支链的有效剪裁”;这些微观结构可控的聚乙烯弹性体在具有窄分子量分布特点的基础上,涵盖了从低分子量(降凝剂)、中等分子量(膜材)到高分子量(高强度树脂)各个范围的聚合产物。综述了可制备乙烯低聚物,油性低分子量、中等分子量、高分子量甚至超高分子量全系列支化聚乙烯的α-二亚胺镍(Ⅱ)配合物的最新结构演变进展,对结构的改性包括N-芳基取代基的修饰、配体骨架结构的修饰和双核配体的利用三个部分;从空间效应和电子效应两方面探讨了配合物结构与催化性能的关系。α-二亚胺镍(Ⅱ)催化剂合成简单,具有中试放大基础和产业化推进的潜能,为单一乙烯聚合制备多品种新型聚乙烯弹性体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二亚胺镍配合物 链行走机理 乙烯低聚 乙烯聚合 聚乙烯弹性体
下载PDF
耐高温α-二亚胺镍催化剂在烯烃聚合及共聚中的应用
6
作者 张然荻 高榕 +3 位作者 苟清强 郑刚 赖菁菁 王莹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67-1073,共7页
以樟脑醌、乙二醇二甲醚溴化镍、苯胺等为原料合成了以莰基为骨架结构、亚胺芳基上带有不同取代基的三核α-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和Ni2,并将它们作为催化剂用于乙烯均聚和共聚,利用1H NMR,13C NMR,GPC,DSC等方法考察了它们的共聚性能。实... 以樟脑醌、乙二醇二甲醚溴化镍、苯胺等为原料合成了以莰基为骨架结构、亚胺芳基上带有不同取代基的三核α-二亚胺镍配合物Ni1和Ni2,并将它们作为催化剂用于乙烯均聚和共聚,利用1H NMR,13C NMR,GPC,DSC等方法考察了它们的共聚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以Ni2为主催化剂,当使用三甲基铝/三五氟苯基硼为助催化剂时,在100℃下催化乙烯均聚活性可达4.14×10^(6)g/(mol·h)。Ni1和Ni2均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高温活性,可高活性催化乙烯与α-烯烃、非α-烯烃及混合烯烃共聚。其中,大位阻异丙基取代的配合物Ni2展示出更为优异的与长链α-烯烃的共聚性能,80℃下催化乙烯与1-癸烯共聚活性可达6.62×10^(6)g/(mol·h),所得共聚物具有长支链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二亚胺镍配合物 乙烯 共聚 热稳定性
下载PDF
α-二亚胺Ni(Ⅱ)配合物/二乙基氯化铝催化乙烯聚合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袁建超 王学虎 +1 位作者 刘玉凤 梅铜简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5-69,共5页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α-二亚胺配体及其镍配合物,采用1H NMR,13CNMR,FT-IR,元素分析和XPS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配合物2{[(2,4-MePh)2DABAn]NiBr2}/二乙基氯化铝(DEAC)催化体系对乙烯聚合的催化性能,并考察了各种聚合条件如温度、A1...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的α-二亚胺配体及其镍配合物,采用1H NMR,13CNMR,FT-IR,元素分析和XPS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配合物2{[(2,4-MePh)2DABAn]NiBr2}/二乙基氯化铝(DEAC)催化体系对乙烯聚合的催化性能,并考察了各种聚合条件如温度、A1/Ni摩尔比对催化效率、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聚合物采用1HNMR,13CNMR,GPC,TG,DSC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催化体系具有较高的催化效率,可达1.61×107g PE/(mol.Ni.h.MPa),并得到高支化聚乙烯(可达119个支链/1000个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二亚胺镍配合物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 乙基氯化铝(DEAC) 乙烯聚合
下载PDF
α-磺酸-β-二亚胺镍催化剂制备聚乙烯
8
作者 杜文博 刘洋 +5 位作者 钱陈杲 岑静芸 李静静 刘振宇 蒋文军 梁胜彪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23年第4期267-271,共5页
以改性甲基铝氧烷为助催化剂,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为催化剂进行了乙烯聚合,考察了Al/Ni(摩尔比,下同)、聚合温度、乙烯压力对聚合性能以及聚乙烯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l/Ni的增加,聚合活性先增加后降低,聚合物重均相对... 以改性甲基铝氧烷为助催化剂,α-磺酸-β-二亚胺镍配合物为催化剂进行了乙烯聚合,考察了Al/Ni(摩尔比,下同)、聚合温度、乙烯压力对聚合性能以及聚乙烯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l/Ni的增加,聚合活性先增加后降低,聚合物重均相对分子质量(M_(w))变化较小,且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指数基本为1.1;随着聚合温度的升高,聚合活性和聚合物M_(w)先增大后减小,50℃时聚合活性达到最大值,80℃时聚合物M_(w)达到最大值;随着乙烯压力升高,聚合活性和聚合物M_(w)均增大;制得的聚乙烯主要含有甲基和长支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剂 乙烯 改性甲基铝氧烷 α-磺酸-β-配合 活性 支化聚乙烯
下载PDF
共价负载型α-二亚胺镍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乙烯聚合 被引量:6
9
作者 江洪流 胡扬剑 王海华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29-333,共5页
合成了一种含有胺基的α-二亚胺镍配合物,该配合物与三乙基铝改性的SiO2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负载型α-二亚胺镍催化剂,以一氯二乙基铝为助催化剂,研究了其对乙烯聚合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庚烷作溶剂时,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合成了一种含有胺基的α-二亚胺镍配合物,该配合物与三乙基铝改性的SiO2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负载型α-二亚胺镍催化剂,以一氯二乙基铝为助催化剂,研究了其对乙烯聚合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庚烷作溶剂时,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聚合温度和n(Al):n(Ni)对催化活性和聚合物的性质有较大的影响。得到的聚乙烯产品是不仅含有甲基支链,而且含有乙基、丙基、丁基、戊基甚至长支链的高支化聚乙烯。支链数(1 000 C)随聚合温度升高而增加,从0℃时的12.94增加到75℃时的116.02,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和熔融温度却随聚合温度的升高而下降。用扫描电镜表征聚合物的形态,结果发现催化剂的形态对聚合物形态具有模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二亚胺镍配合物 负载型催化剂 乙烯 支化聚乙烯 共价键负载 氧化硅 聚合
下载PDF
α-二亚胺镍(Ⅱ)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丹枫 李森 +1 位作者 于文 孟兼冈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559-1564,共6页
以4种不同结构的α-二亚胺镍(Ⅱ)催化剂[(t—Bu)-N=CH—CH=N-(t—Bu)]NiBr2(Cl),[C6H5-N—C(Me)-C(Me)-N=C6H5]NiBr2(C2),[(2,6-C6H3(Me)2)-N=C(Me)-C·(Me)=N-(2,6-C6H3(Me)2)]NiBr2(C3)和[(2,6... 以4种不同结构的α-二亚胺镍(Ⅱ)催化剂[(t—Bu)-N=CH—CH=N-(t—Bu)]NiBr2(Cl),[C6H5-N—C(Me)-C(Me)-N=C6H5]NiBr2(C2),[(2,6-C6H3(Me)2)-N=C(Me)-C·(Me)=N-(2,6-C6H3(Me)2)]NiBr2(C3)和[(2,6-C6H3(i—Pr)2)-N=C(An)-C(An)-N=(2,6-C6H3(i—Pr)2)]NiBr2(An=acenaphthyl)(C4),在甲基铝氧烷(MAO)作用下,对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行催化聚合.以c2为模型催化剂系统研究了Al/Ni摩尔比、单体浓度、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和反应溶剂对催化活性及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在较适合的聚合条件(催化剂用量为1.6μmol,Al/Ni摩尔比为800,MMA浓度为2.9mol/L,甲苯为溶剂,聚合温度为60℃,聚合时间为4h)下,讨论了催化剂结构对催化活性和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催化剂C1-C3催化MMA聚合均得到富含间规结构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催化剂结构中空间位阻增大导致催化活性降低,空间位阻最小的c1催化活性最高[达107.8kg/(molNi·h)];而空间位阻最大的c4催化活性仅为7.8kg/(mol Ni·h).催化剂结构中给电子效应增加有利于催化活性及聚合物分子量的增加.C2催化活性为62.5kg/(toolNi·h),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为5.0×10^4;而具有较强给电子效应的c3催化活性达到96.9kg/(molNi·h),并得到更高分子量的聚合物(7.6×1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 α-二亚胺镍配合物 甲基丙烯酸甲酯 聚合
下载PDF
改性MgCl_2负载α-二亚胺镍催化乙烯聚合 被引量:3
11
作者 江洪流 王海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27,31,共4页
制备了一种含有胺基官能团廿二亚胺镍配合物,并将该配合物负载在改性MgCl2载体MgCl2/AIRn(OEt)3-n上制备负载催化剂,不用昂贵的MAO(甲基铝氧烷)而用通用烷基铝作助催化剂,研究了其对乙烯的聚合性能。采用高温培C-NMR、高温GPC... 制备了一种含有胺基官能团廿二亚胺镍配合物,并将该配合物负载在改性MgCl2载体MgCl2/AIRn(OEt)3-n上制备负载催化剂,不用昂贵的MAO(甲基铝氧烷)而用通用烷基铝作助催化剂,研究了其对乙烯的聚合性能。采用高温培C-NMR、高温GPC、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扫描电镜(SEM)对聚合物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该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得到的聚乙烯产品含有各种短支链(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和长支链,分子量在0.35×10^6和1.08×10^6之间,分子量分布较窄(2.34~2.93),载体对聚合物具有较好的模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二亚胺镍配合物 MgCl2载体 支化聚乙烯
下载PDF
苊二亚胺镍/SiO_2-MgCl_2/AlEt_2Cl催化乙烯的聚合反应 被引量:3
12
作者 江洪流 卢金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18,共3页
制备了一种含有胺基官能团的α-二亚胺镍配合物,并将该配合物负载在AlEt_3改性的SiO_2-MgCl_2复合载体上制备负载催化剂,不用昂贵的MAO(甲基铝氧烷)而用AlEt_2Cl作助催化剂,研究了其对乙烯的聚合性能。并采用高温^(13)CNMR、高温GPC、... 制备了一种含有胺基官能团的α-二亚胺镍配合物,并将该配合物负载在AlEt_3改性的SiO_2-MgCl_2复合载体上制备负载催化剂,不用昂贵的MAO(甲基铝氧烷)而用AlEt_2Cl作助催化剂,研究了其对乙烯的聚合性能。并采用高温^(13)CNMR、高温GPC、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对得到的聚合物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该催化剂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1.89×10~6g of PE/mol of Ni h),得到的聚乙烯产品含有各种短支链(甲基、乙基、丙基、丁基)和长支链,分子量在2.15×10~5~9.27×10~5之间,分子量分布为3.12~4.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二亚胺镍配合物 SiO2-MgCl2复合载体 支化聚乙烯
下载PDF
α-二亚胺镍催化剂催化降冰片烯均聚合及共聚合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琴 梁春超 +3 位作者 姜湃 胡博文 杨敏 刘宾元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01-707,共7页
采用两种苯胺邻位取代基是二苯甲基的α-二亚胺镍配合物作为主催化剂,甲基铝氧烷为助催化剂,实现了降冰片烯均聚合及其与1-己烯的共聚合。考察了聚合温度、铝镍比、溶剂对降冰片烯均聚合活性的影响,以及聚合温度、共聚单体比例对降冰片... 采用两种苯胺邻位取代基是二苯甲基的α-二亚胺镍配合物作为主催化剂,甲基铝氧烷为助催化剂,实现了降冰片烯均聚合及其与1-己烯的共聚合。考察了聚合温度、铝镍比、溶剂对降冰片烯均聚合活性的影响,以及聚合温度、共聚单体比例对降冰片烯与1-己烯共聚合活性的影响。采用FTIR,13C NMR,DMA等表征了聚合物的结构,并测试了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相对分子质量和热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聚合是按照加成方式进行的,催化剂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在较高的聚合温度下,聚合活性依然很高,且在含氯溶剂中的活性也较高。在共聚合中,1-己烯加入量的增加使得催化剂活性以及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但1-己烯在共聚物的比例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二亚胺镍配合物 降冰片烯 共聚合 加成聚合
下载PDF
α-二亚胺镍催化剂催化乙烯溶液聚合的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赖菁菁 高榕 +2 位作者 周俊领 李岩 刘东兵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4-27,共4页
合成了4种不同结构的配体及6种α-二亚胺镍金属配合物,并表征了配体及配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所合成的配合物显示出较高的活性和优异的热稳定性;以甲基铝氧烷为助催化剂,甲苯为溶剂,聚合温度为100℃时,配合物Ni3的活性可达3.45×10... 合成了4种不同结构的配体及6种α-二亚胺镍金属配合物,并表征了配体及配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所合成的配合物显示出较高的活性和优异的热稳定性;以甲基铝氧烷为助催化剂,甲苯为溶剂,聚合温度为100℃时,配合物Ni3的活性可达3.45×10~6 g/(mol·h);配体结构对催化剂活性和所得聚合物的结构具有较大的影响;用配合物Ni1制备的聚合物的重均分子量为1.8×10~4;采用具有较大位阻的配合物Ni3可得到更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二亚胺镍配合物 乙烯 聚合
下载PDF
新型α-二亚胺合镍催化剂单一乙烯单体合成支化聚乙烯 被引量:3
15
作者 祝方明 徐卫 +1 位作者 刘新星 林尚安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0-43,共4页
用新型α_二亚胺合镍氯化物 [2 ,6_(CH3 ) 2 C6H3 _N =C(CH3 )C(CH3 ) =N_2 ,6_(CH3 ) 2 C6H3 ]NiCl2 和甲基铝氧烷 (MAO)组成的催化剂进行乙烯均聚合 ,催化活性高达 7 3× 10 5g·mol- 1 ·h- 1 ,并且可以合成含有大量长... 用新型α_二亚胺合镍氯化物 [2 ,6_(CH3 ) 2 C6H3 _N =C(CH3 )C(CH3 ) =N_2 ,6_(CH3 ) 2 C6H3 ]NiCl2 和甲基铝氧烷 (MAO)组成的催化剂进行乙烯均聚合 ,催化活性高达 7 3× 10 5g·mol- 1 ·h- 1 ,并且可以合成含有大量长支链的支化聚乙烯。研究了聚合温度和n(AlMAO) n(Ni)对催化活性以及聚乙烯相对分子质量、支化度和支链长度的影响。聚合物的支化度随聚合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加 ,得到具有不同结晶度及无定型的支化聚乙烯。外加适量三异丁基铝 (TIBA)有助于提高催化剂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 α-配合 支化聚乙烯 甲基铝氧烷 合成 聚合温度 支化度
下载PDF
α-二亚胺镍催化剂催化乙烯合成中黏度聚乙烯油的研究
16
作者 陈富康 王刚 董振鹏 《山东化工》 CAS 2022年第22期19-21,27,共4页
为了合成高黏温性能和低温流动性的中黏度聚乙烯油,本研究以α-二亚胺镍配合物为主催化剂,催化乙烯齐聚反应合成聚乙烯油,主要研究了在一氯二乙基铝为助催化剂作用下,主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压力、铝镍比等条件对催化性能及产品... 为了合成高黏温性能和低温流动性的中黏度聚乙烯油,本研究以α-二亚胺镍配合物为主催化剂,催化乙烯齐聚反应合成聚乙烯油,主要研究了在一氯二乙基铝为助催化剂作用下,主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压力、铝镍比等条件对催化性能及产品物性的影响,并采用了核磁碳谱、氢谱分别对聚乙烯油进行了表证,结果表明:聚乙烯油的长支链(>C_(6))含量达到14%,倾点可以达到-36℃,同时催化剂用量的增加导致催化剂活性的降低,聚乙烯油的黏度和倾点也同样降低,压力的增加导致催化剂活性升高,当压力在0.15 MPa时,活性达到最高0.12×10^(6)g/(mol-cat·h),当聚乙烯油合成由1 L放大至20 L时,催化剂的活性,聚乙烯油黏度均与小试存在一定的差距,表明在放大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放大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聚合 α-二亚胺镍配合物 聚乙烯油 助催化剂
下载PDF
酚氧基单茂钛/二亚胺镍体系用于乙烯链穿梭聚合
17
作者 高榕 李岩 +3 位作者 刘东兵 赖菁菁 李昕阳 顾元宁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46-850,共5页
合成了五甲基环戊二烯基-(2,6-二异丙基)苯氧基-二氯化钛(Cat A)和α-二亚胺镍(Ⅱ)配合物(Cat B),以它们为主催化剂、甲基烷氧铝为助催化剂、ZnEt2为链穿梭剂催化乙烯均聚,利用1H NMR,13C NMR,FTIR等方法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利... 合成了五甲基环戊二烯基-(2,6-二异丙基)苯氧基-二氯化钛(Cat A)和α-二亚胺镍(Ⅱ)配合物(Cat B),以它们为主催化剂、甲基烷氧铝为助催化剂、ZnEt2为链穿梭剂催化乙烯均聚,利用1H NMR,13C NMR,FTIR等方法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利用GPC,DSC等方法考察了Cat A/Cat B体系所得聚乙烯的分子量及结晶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单独采用Cat A或Cat B为主催化剂时,随ZnEt2用量的增加,乙烯聚合活性及所得聚合物的分子量均呈下降趋势。Cat A/Cat B为催化体系进行乙烯链穿梭聚合时,随Cat B含量的增加,聚合物的分子量升高,熔点降低,分子量分布变窄,利用该催化体系可得到含有支化链段与线型链段的嵌段聚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甲基环戊烯基-(2 6-异丙基)苯氧基-氯化钛 α-二亚胺镍配合物(Ⅱ) 链穿梭聚合 乙烯聚合
下载PDF
二亚胺镍与双(水杨醛亚胺)二氯化锆体系的链穿梭聚合 被引量:1
18
作者 高榕 苑泽华 +4 位作者 刘东兵 李岩 赖菁菁 李昕阳 顾元宁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10,共5页
以α-二亚胺镍(Ⅱ)配合物(记作Cat A)与双(水杨醛亚胺)二氯化锆配合物(记作Cat B)为主催化剂,甲基铝氧烷(MAO)为助催化剂,二乙基锌为链穿梭剂催化乙烯均聚合,制备了乙烯嵌段聚合物。采用凝胶渗透色谱及差示扫描量热法对聚乙烯的相对分... 以α-二亚胺镍(Ⅱ)配合物(记作Cat A)与双(水杨醛亚胺)二氯化锆配合物(记作Cat B)为主催化剂,甲基铝氧烷(MAO)为助催化剂,二乙基锌为链穿梭剂催化乙烯均聚合,制备了乙烯嵌段聚合物。采用凝胶渗透色谱及差示扫描量热法对聚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及结晶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甲苯为溶剂,乙烯压力为1.0 MPa,n(MAO)∶n(Cat A+Cat B)为1000,其中,n(Cat A)∶n(Cat B)为1时,可制备具有较高"软段"含量的乙烯嵌段聚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 α-(Ⅱ)配合 双水杨醛氯化锆配合 链穿梭聚合
下载PDF
Copolymerization of Ethylene/1-Butene with Heterogeneous TiCl4/(α-Diimine)nickel(Ⅱ) Complex Combined Catalyst
19
作者 Shao Quan LIN, Qi Xing ZHANG, Hai Hua WANG Institute of Polymer Science, Zhongsh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9期911-913,共3页
The new type heterogeneous combined catalyst system TiCl4-(α-diimine)nickel(II) complexes/MgC12-SiO2/AlR3 was prepared. Ethylene and 1-butene were copolymerized with thecatalysts in slurry phase. It was found that ... The new type heterogeneous combined catalyst system TiCl4-(α-diimine)nickel(II) complexes/MgC12-SiO2/AlR3 was prepared. Ethylene and 1-butene were copolymerized with thecatalysts in slurry phase. It was found that with combined catalyst, the copolymers with lower density and higher branched degree were obtained. 13CNMR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obtained copolymers existed not only ethyl but also some other kinds of branches due to the fact that ethylene exhibits the behavior of oligomedzation and copolymerization in-situ with combined cataly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合 乙烯 1-丁烯 非均匀化合 TiCl4/(α-)(II)配合 联合催化剂 低聚合作用
下载PDF
支化聚乙烯的合成及结构与性能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丹枫 樊帅 +1 位作者 伏艳 李森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005-2010,共6页
以[ArN C(An)—C(An)NAr]NiBr2[An=acenaphthyl,Ar=2,6-C6H3(iPr)2]为主催化剂,以改性甲基铝氧烷(MMAO)和常规的甲基铝氧烷(MAO)为助催化剂,研究了压力、温度和时间等条件对乙烯聚合制备支化聚乙烯的影响,采用高温核磁、高温凝胶渗透色... 以[ArN C(An)—C(An)NAr]NiBr2[An=acenaphthyl,Ar=2,6-C6H3(iPr)2]为主催化剂,以改性甲基铝氧烷(MMAO)和常规的甲基铝氧烷(MAO)为助催化剂,研究了压力、温度和时间等条件对乙烯聚合制备支化聚乙烯的影响,采用高温核磁、高温凝胶渗透色谱(GPC)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对所得的聚乙烯结构进行表征.研究发现,以MMAO为助催化剂时,催化活性比以MAO为助催化剂时高约1个数量级,达到107g/(mol Ni.h);所得聚乙烯的支化度为(45~64)/1000C,而以MAO为助催化剂时所得聚乙烯的支化度达(82~88)/1000C.对支化聚乙烯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并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二元乙丙橡胶(EPM)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支化聚乙烯拉伸强度达27.90 MPa,比LDPE(14.40 MPa)和EPM(5.44 MPa)高,但支化聚乙烯的弹性模量仅为2.10 MPa,与EPM(2.11 MPa)相近;支化聚乙烯的断裂伸长率为774.6%,略高于LDPE的断裂伸长率(725.6%),比EPM的断裂伸长率(1770.1%)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 α-配合 乙烯聚合 支化聚乙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