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化与人类β细胞量和功能
1
作者 吴锦林 刘东方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3年第10期791-795,共5页
2型糖尿病(T2DM)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最核心的发病机制是胰岛素抵抗以及伴随的β细胞量(BCM)和功能的下降。老化会导致葡萄糖稳态的精确调节逐渐下降,使T2DM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已有研究表明老化会导致外周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2型糖尿病(T2DM)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最核心的发病机制是胰岛素抵抗以及伴随的β细胞量(BCM)和功能的下降。老化会导致葡萄糖稳态的精确调节逐渐下降,使T2DM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已有研究表明老化会导致外周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然而,现目前对老化过程中BCM和功能的改变尚无充分的了解。对老化过程中β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其对年龄相关的T2DM的贡献。本文综述了β细胞在分子、形态和功能水平上与年龄相关的改变,为T2DM的防治提供更多的角度和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老化 β细胞量 β细胞功能
下载PDF
研究胰岛β细胞量变化的方法学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宋静 贾伟平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8-90,共3页
胰岛β细胞量(βcell mass)减少是1型或2型糖尿病的重要特征之一,确切检测和评估β细胞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胰腺组织学定量,分离后胰岛的定量和β细胞新生、增殖以及死亡的检测主要用于体外胰岛β细胞量测定研究;体内则利用β... 胰岛β细胞量(βcell mass)减少是1型或2型糖尿病的重要特征之一,确切检测和评估β细胞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胰腺组织学定量,分离后胰岛的定量和β细胞新生、增殖以及死亡的检测主要用于体外胰岛β细胞量测定研究;体内则利用β细胞分泌功能指标、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的影像学技术进行间接评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细胞量 体外胰岛 β 细胞测定 体内β细胞量评估
原文传递
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胰岛β细胞量 被引量:6
3
作者 袁凌青 廖二元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I0001-I0006,共6页
β细胞量受到新生、增殖、凋亡和细胞体积变化等机制调节。1型和2型糖尿病均存在着胰岛β细胞量的减少,诱导β细胞再生、抑制β细胞凋亡可作为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关键词 胰岛β细胞量 糖尿病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胰岛β细胞量与糖尿病临床进程 被引量:4
4
作者 高非 贾伟平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8-400,共3页
正常情况下胰岛β细胞量受到β细胞复制、新生、凋亡和细胞体积变化等机制调节。2型糖尿病患者的β细胞量较非糖尿病者明显减少,造成细胞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凋亡增多。胰岛β细胞量的变化对糖尿病的临床进程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 β细胞量 复制 新生 细胞凋亡 糖尿病
原文传递
β细胞“量”与2型糖尿病 被引量:3
5
作者 鲁碧楠 庞宗然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26-529,共4页
胰岛β细胞'质'与'量'在机体内各种激素和信号通路的调控下,发生着微妙且精细的变化,共同影响着机体调节血糖的能力。当胰岛β细胞'质'和'量'中的一个或者二者同时出现了问题,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胰岛β细胞'质'与'量'在机体内各种激素和信号通路的调控下,发生着微妙且精细的变化,共同影响着机体调节血糖的能力。当胰岛β细胞'质'和'量'中的一个或者二者同时出现了问题,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糖尿病(DM)。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DM(T2DM)的主要发病机制。其中,胰岛β细胞在T2DM发病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这是因为当β细胞仍有足够的代偿能力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β细胞 胰腺可塑性 2型糖尿病 β细胞量调控
下载PDF
1型糖尿病小鼠胰岛β细胞量的变化及其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如江 赵春艳 +1 位作者 高海玲 管英俊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545-548,共4页
目的研究1型糖尿病(T1DM)小鼠胰岛β细胞量的变化及变化机制。方法糖尿病第4、12、20周时,T1DM小鼠被放血处死。以Insulin、Kruppel-like factor 4(KLF4)、Caspase-3、TUNEL的免疫荧光标记及再生蛋白1 mRNA半定量RT-PCR检测β细胞量、... 目的研究1型糖尿病(T1DM)小鼠胰岛β细胞量的变化及变化机制。方法糖尿病第4、12、20周时,T1DM小鼠被放血处死。以Insulin、Kruppel-like factor 4(KLF4)、Caspase-3、TUNEL的免疫荧光标记及再生蛋白1 mRNA半定量RT-PCR检测β细胞量、β细胞再生和凋亡。结果β细胞量随糖尿病发病时间延长逐渐减少,至糖尿病第12周时降至最低,第20周与第12周比较无统计学差异。β细胞量的变化与其Caspase-3、KLF4的表达和胰腺再生蛋白1 mRNA的丰度密切相关。结论 1型糖尿病鼠胰岛β细胞并未完全丧失,其机制与β细胞凋亡减少、再生增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1型 β细胞量 凋亡 小鼠
原文传递
重组人胰高糖素样多肽-1对GK大鼠体重、糖代谢、β细胞功能及团块量的影响
7
作者 顾迁 高鑫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115,共5页
目的观察重组人胰高糖素样多肽-1(7-36)对GK大鼠体重、糖代谢指标、β细胞功能及团块量的影响。方法34周龄雄性GK大鼠51只随机分为3组:GK低剂量(GK LD)、高剂量(GK HD)及生理盐水组(GK NS),Wistar大鼠15只为正常对照组(Wistar NS)。各... 目的观察重组人胰高糖素样多肽-1(7-36)对GK大鼠体重、糖代谢指标、β细胞功能及团块量的影响。方法34周龄雄性GK大鼠51只随机分为3组:GK低剂量(GK LD)、高剂量(GK HD)及生理盐水组(GK NS),Wistar大鼠15只为正常对照组(Wistar NS)。各组大鼠分别接受人胰高糖素样多肽GLP-1(LD:GLP-1 56μg/kg,HD:GLP-1 133μg/kg)或NS皮下注射共12周。实验中随访大鼠体重、血糖(空腹及餐后)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实验结束前行腹腔糖耐量实验(IPGTT)评价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能力(GSIS),之后处死大鼠取下胰腺,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及形态测量学方法计算β细胞团块量。结果GK LD、HD组在GLP-1干预后,体重略减轻、进食后血糖较NS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体重:2周:LDvsHDvsNS:(361.94±20.16)vs(363.47±24.12)vs(368.65±24.19)g,P<0.05,血糖:11周:30min:LDvsHDvsNS:(10.80±1.08)vs(12.00±2.88)vs(14.10±3.52)mmol/L,P<0.001;60分钟血糖:LDvsHDvsNS:(16.30±2.69)vs(16.00±2.51)vs(22.44±2.84)mmol/L,P<0.001],胰腺β细胞团块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DvsHDvsNS:(13.75±3.85)vs(15.13±3.48)vs(7.87±3.55)mg/胰腺,P<0.05]。空腹血糖、HbA1c及GSIS指标较GK NS组未有明显改善。结论通过皮下注射方式给予GK大鼠rhGLP-1(7-36)12周可轻度减轻体重;降低进食后血糖;提高胰腺β细胞团块量且具有剂量依赖趋势。但空腹血糖、HbA1c及GSIS未见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高糖素样多肽-1 GK大鼠 β细胞团块
下载PDF
多次小剂量STZ诱导的成年鼠糖尿病指标的自发恢复 被引量:8
8
作者 李如江 邱曙东 +1 位作者 田宏 周生伟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8-243,共6页
多次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迟发型1型糖尿病成年小鼠(MLD-STZ成年鼠)血糖水平可自发恢复正常。该文试图对该现象及发生该现象的MLD-STZ成年鼠糖尿病指标进行综合分析。造模后,以放射免疫分析法、免疫荧光和HE染色... 多次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的迟发型1型糖尿病成年小鼠(MLD-STZ成年鼠)血糖水平可自发恢复正常。该文试图对该现象及发生该现象的MLD-STZ成年鼠糖尿病指标进行综合分析。造模后,以放射免疫分析法、免疫荧光和HE染色等技术研究MLD-STZ鼠糖尿病各指标的变化。结果发现,糖尿病发生后,MLD-STZ鼠的摄食、饮水、体重、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等均随患病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在糖尿病第20周时最为严重,此后,上述指标、胰岛β细胞量及胰岛炎症等逐渐改善。在糖尿病第36周时,尽管血糖水平正常的MLD-STZ鼠体重尚不及正常对照,但其摄食、饮水、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等尽皆恢复正常,且其胰岛内未见淋巴细胞浸润。上述结果说明MLD-STZ成年鼠糖尿病各指标可自发恢复至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脲佐菌素 1型糖尿病 血糖 β细胞量 小鼠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残存胰岛表达肝细胞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洪流 蒙碧辉 +2 位作者 黄松 林媛媛 许辉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实验性1型糖尿病大鼠残存胰岛表达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Con)组24只,糖尿病(DM)组24只,罗格列酮干预(RGZ)组24只。于应用罗格列酮后5个时间段分别测定各组FBG、FIns 。免疫组...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实验性1型糖尿病大鼠残存胰岛表达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Con)组24只,糖尿病(DM)组24只,罗格列酮干预(RGZ)组24只。于应用罗格列酮后5个时间段分别测定各组FBG、FIns 。免疫组化法检测胰岛中Ins及HGF的表达,并进行形态学量化分析。结果与DM组相比,RGZ组经罗格列酮干预后2周,血清胰岛素水平逐渐上升;血糖水平逐渐下降;胰腺相对β细胞量明显增多;胰岛HGF表达水平提高(P均<0.05)。RGZ组胰岛HGF表达水平与胰腺相对β细胞量(r=0.766,P<0.05)及血清胰岛素水平(r=0.740,P<0.05)呈正相关。结论罗格列酮能增加实验性1型糖尿病SD大鼠β细胞数量,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胰岛HGF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格列酮 糖尿病 β细胞量 细胞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糖尿病治疗的革新-β细胞的复制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晓频 杨文英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I0004-I0006,共3页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共同特征都是β细胞量的减少及其分泌功能紊乱。通过促进B细胞复制来增加β细胞量可能将成为糖尿病治疗领域的革新。本文着重探讨调控β细胞复制药物的最新进展。
关键词 β细胞量 β细胞复制 糖尿病 治疗
原文传递
β细胞复制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洪靖 杨文英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I0001-I0003,共3页
β细胞复制是维持β细胞量的重要形式。本文从Cyclin(细胞周期蛋白)、P13K(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lnl-3-kinase)、AKT(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GSK3(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和Wnt... β细胞复制是维持β细胞量的重要形式。本文从Cyclin(细胞周期蛋白)、P13K(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lnl-3-kinase)、AKT(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GSK3(糖原合成酶激酶3,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和Wnt信号转导通路,以及抑癌蛋白menin因子等角度讨论β细胞复制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细胞量 β细胞复制 糖尿病 细胞周期蛋白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原合成酶激酶3
原文传递
功能显像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与展望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喆慜 张政伟 +1 位作者 左传涛 管一晖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共3页
不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其中都有显著的β细胞量的损失,了解β细胞量在糖尿病病程中的变化对于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将提供重要的信息.以核磁共振显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等为代表的功能显像方法因其具有实用性、非创伤性以及安全... 不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其中都有显著的β细胞量的损失,了解β细胞量在糖尿病病程中的变化对于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将提供重要的信息.以核磁共振显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等为代表的功能显像方法因其具有实用性、非创伤性以及安全性等特点,在β细胞量检测中存在潜在的应用价值.其中,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影像技术是针对人体β细胞最敏感的显像方法,在针对β细胞量的dihydrotetrabenazine PET显像上,已取得了初步研究结果.对于导致2型糖尿病的关键因素,18F-6-葡萄糖(18F-6-deoxy-6-fluoro-D-glucose,18F-6-FDG)已被证明是活体研究葡萄糖转运状态的有效示踪剂,因而其在反应胰岛素抵抗状态中具有潜在研究价值.进一步发展糖尿病的功能影像学诊断研究对于明确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建立客观的早期诊断方法以及评估各类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具有潜在巨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功能显像 β细胞量 葡萄糖转运体
原文传递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丹燕 邓华聪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9年第1期32-35,共4页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药,能显著增强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活性,而且新近研究发现,它可能通过调节脂肪组织中神经肽Y的抗亲脂作用而影响脂肪组织代谢。该药物在降低血糖水平的同时可以保护胰岛β细胞,与吡格列酮、...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药,能显著增强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活性,而且新近研究发现,它可能通过调节脂肪组织中神经肽Y的抗亲脂作用而影响脂肪组织代谢。该药物在降低血糖水平的同时可以保护胰岛β细胞,与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罗格列酮等联用时,降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A1c的作用更强,而低血糖、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因此,对该药物治疗作用的深入研究必将成为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 胰高血糖素样肽-1 胰岛β细胞量 神经肽Y 2型糖尿病
原文传递
Intermittent protein restriction protects isletβcells and improves glucose homeostasis in diabetic mice 被引量:3
14
作者 Siying Wei Chenchen Li +6 位作者 Xuemei Luo Lanzexin Yang Long Yu Qintao Wang Zhuo-Xian Meng Tao Wang Yan Chen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SCD 2022年第7期733-747,共15页
Diabetes is caused by the interplay between genetic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tightly linked to lifestyle and dietary patterns. In this study, we explored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mittent protein restriction(IPR)in... Diabetes is caused by the interplay between genetic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tightly linked to lifestyle and dietary patterns. In this study, we explored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mittent protein restriction(IPR)in diabetes control. IPR drastically reduced hyperglycemia in both streptozotocin-treated and leptin receptor-deficient db/db mouse models. IPR improved the number, proliferation, and function of β cells in pancreatic islets. IPR reduced glucose production in the liver and elevated insulin signaling in the skeletal muscle. IPR elevated serum level of FGF21, and deletion of the Fgf21 gene in the liver abrogated the hypoglycemic effect of IPR without affecting β cells. IPR caused less lipid accumulation and damage in the liver than that caused by continuous protein restriction in streptozotocin-treated mice. 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 using mouse islets revealed that IPR reversed diabetes-associated β cell reduction and immune cell accumulation. As IPR is not based on calorie restriction and is highly effective in glycemic control and β cell protection, it has promising translational potential in the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Diabetes intervention Protein restriction ISLETS scRNA-seq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