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人β-防御素-1对活动性肺结核的鉴别诊断价值及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研究
1
作者 邱国院 冯静 +3 位作者 龚成丽 代诗琼 冷文华 杨文娟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1期52-58,共7页
目的探讨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人β-防御素-1(hBD-1)对活动性肺结核(ATB)的鉴别诊断价值,并分析二者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2例ATB患者(ATB组),另选取同期81名体检健康者... 目的探讨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Eot)、人β-防御素-1(hBD-1)对活动性肺结核(ATB)的鉴别诊断价值,并分析二者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10月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2例ATB患者(ATB组),另选取同期81名体检健康者(健康组)及81例潜伏结核感染(LTBI)者(LTBI组),检测并比较三组血清Eot、hBD-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对LTBI与ATB的鉴别诊断价值。ATB组患者均予2HRZE/4HR方案治疗,根据疗效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比较两组血清Eot、hBD-1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TB患者疗效的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Eot、hBD-1对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ATB组、LTBI组血清Eot水平高于健康组,hBD-1水平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TB组血清Eot水平高于LTBI组,hBD-1水平低于LTB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Eot、hBD-1水平均具有鉴别诊断LTBI与ATB的价值(P<0.05),且两指标联合的鉴别诊断效能更优[AUC(95%CI)=0.834(0.696~0.969),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3%、82.72%。162例ATB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6.54%(124/162),治疗无效率为23.46%(38/162)。无效组有吸烟史、合并空洞及Eot水平均显著高于有效组(P<0.05),hBD-1水平显著低于有效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合并空洞、较高的Eot水平及较低的hBD-1水平是ATB治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Eot、hBD-1水平均能有效预测ATB患者的疗效(P<0.05),且两指标联合的预测效能更优[AUC(95%CI)=0.842(0.720~0.940),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58%、82.26%。结论ATB患者血清Eot水平升高、hBD-1水平下降有助于鉴别LTBI与ATB,且较高的Eot水平、较低的hBD-1水平是ATB患者治疗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Eot、hBD-1联合检测对于预测ATB患者疗效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性肺结核 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β-防御素-1 诊断 疗效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细胞壁通过TLR-2-MyD88-NF-κB/MAPK信号通路调控绵羊瘤胃上皮细胞β-防御素-1的表达
2
作者 辛雅明 白绥明 +9 位作者 白刚 高景鹏 樊翀宇 韩彩霞 周伟 张文彦 永荣 齐盟 肖红 杨银凤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共8页
为了探索枯草芽孢杆菌细胞壁诱导绵羊β-防御素-1(SBD-1)表达的主要信号转导途径,本试验首先使用反复冻融法与超声波破碎法相结合的方法破碎枯草芽孢杆菌并收集其细胞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方法分析细胞壁成分及其含量,然后利... 为了探索枯草芽孢杆菌细胞壁诱导绵羊β-防御素-1(SBD-1)表达的主要信号转导途径,本试验首先使用反复冻融法与超声波破碎法相结合的方法破碎枯草芽孢杆菌并收集其细胞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方法分析细胞壁成分及其含量,然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方法检测枯草芽孢杆菌细胞壁刺激绵羊瘤胃上皮细胞(ORECs)后通路因子(TLR-2、MyD88、NF-κB、p38、JNK和ERK1/2)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最后使用通路抑制剂分别阻断NF-κB、p38、JNK和ERK1/2信号通路,用枯草芽孢杆菌细胞壁刺激ORECs并检测刺激后SBD-1 mRNA表达变化,从而确定诱导SBD-1表达的主要信号通路。结果显示,枯草芽孢杆菌细胞壁制备成功,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和磷壁酸,含量分别为(90.85±0.91)%和(8.85±0.11)%。与对照组相比,枯草芽孢杆菌细胞壁刺激ORECs后信号通路因子(TLR-2、MyD88、NF-κB、p38、JNK和ERK1/2)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使用通路抑制剂阻断各个信号通路后再刺激ORECs,SBD-1 mRNA表达水平均极显著下降(P<0.01),且添加NF-κB和JNK抑制剂组下降幅度最大。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细胞壁可能通过TLR-2-MyD88-NF-κB/MAPK信号通路调控ORECs SBD-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细胞壁 绵羊瘤胃上皮细胞 β-防御素-1 抑制剂 信号通路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肽聚糖对绵羊瘤胃上皮细胞β-防御素-1(SBD-1)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齐盟 辛雅明 +2 位作者 白绥明 胡亮 杨银凤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2-58,共7页
为了探究来源于枯草芽孢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对绵羊瘤胃上皮细胞(ORECs)中β-防御素-1(SBD-1)表达的影响,本试验使用30μg/mL肽聚糖刺激ORECs不同时间(2、4、6、8、10和12 h),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分别检... 为了探究来源于枯草芽孢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对绵羊瘤胃上皮细胞(ORECs)中β-防御素-1(SBD-1)表达的影响,本试验使用30μg/mL肽聚糖刺激ORECs不同时间(2、4、6、8、10和12 h),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分别检测SBD-1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确定最佳刺激时间;再使用不同浓度的肽聚糖(0、10、20、30、40和50μg/mL)刺激ORECs 2 h,采用qPCR和ELISA方法检测SBD-1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确定最佳刺激浓度。结果显示:(1)使用30μg/mL肽聚糖刺激ORECs不同时间时,SBD-1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随着时间的增加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2 h时表达量最多并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2)使用不同浓度肽聚糖刺激ORECs 2 h时,SBD-1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随着肽聚糖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20μg/mL时表达量最多并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3)不同时间刺激试验和不同浓度刺激试验均不会对ORECs产生细胞毒性作用。结果表明,来源于枯草芽孢杆菌的肽聚糖能够诱导ORECs表达SBD-1,最佳刺激条件为20μg/mL枯草芽孢杆菌肽聚糖刺激ORECs 2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肽聚糖 绵羊瘤胃上皮细胞(ORECs) β-防御素-1(SBD-1) 荧光定量PCR(qPCR)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CCK8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培养上清液对绵羊瘤胃上皮细胞β-防御素-1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白绥明 辛雅明 +2 位作者 齐盟 胡亮 杨银凤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23年第5期8-14,共7页
[目的]探究枯草芽孢杆菌培养上清液对绵羊瘤胃上皮细胞(ovine ruminal epithelial cells,ORECs)中绵羊β-防御素-1(sheepβ-defesin-1,SBD-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方法筛选对ORECs无明显毒性作用的枯草芽... [目的]探究枯草芽孢杆菌培养上清液对绵羊瘤胃上皮细胞(ovine ruminal epithelial cells,ORECs)中绵羊β-防御素-1(sheepβ-defesin-1,SBD-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方法筛选对ORECs无明显毒性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培养上清液刺激浓度范围与刺激时间范围。用筛选出的无明显毒性作用的不同浓度枯草芽孢杆菌对应的培养上清液刺激ORECs 8 h后,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方法筛选枯草芽孢杆菌培养上清液诱导SBD-1表达的最佳刺激浓度,以该浓度枯草芽孢杆菌对应的培养上清液刺激ORECs不同时间,采用qPCR技术和ELISA检测方法确定枯草芽孢杆菌培养上清液诱导SBD-1表达的最佳刺激时间。[结果]①对ORECs无明显毒性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对应的培养上清液浓度范围为10^(7)~10^(11) CFU/mL,刺激时间范围为2~24 h。②利用qPCR技术和ELISA检测方法筛选出最佳刺激浓度为10^(11) CFU/mL枯草芽孢杆菌对应的培养上清液。③以该浓度枯草芽孢杆菌对应的培养上清液刺激ORECs不同时间,采用qPCR技术和ELISA检测方法确定枯草芽孢杆菌培养上清液诱导SBD-1表达的最佳刺激时间为24 h。[结论]枯草芽孢杆菌培养上清液可以诱导ORECs SBD-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瘤胃上皮细胞 枯草芽孢杆菌培养上清液 β-防御素-1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酿酒酵母菌对绵羊瘤胃上皮细胞β-防御素-1(SBD-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金鑫 张曼 +2 位作者 范燕茹 王佩 杨银凤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3910-3918,共9页
【目的】探索益生性酿酒酵母菌对绵羊瘤胃上皮细胞β-防御素-1(sheep beta-defensin-1,SBD-1)表达的调节作用,为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益生菌对防御素的调控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及依据。【方法】首先将新鲜的绵羊瘤胃组织用PBS和抗生素处... 【目的】探索益生性酿酒酵母菌对绵羊瘤胃上皮细胞β-防御素-1(sheep beta-defensin-1,SBD-1)表达的调节作用,为在分子水平上揭示益生菌对防御素的调控机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及依据。【方法】首先将新鲜的绵羊瘤胃组织用PBS和抗生素处理后进行瘤胃上皮细胞原代培养,当原代细胞数量长到细胞培养瓶的85%以上时,将细胞传于12孔板用于细胞刺激试验。同时将活化并纯化后的酿酒酵母菌25℃、180 r/min有氧培养48 h后,进行5次平行平板计数试验,根据平板计数的数据处理方法,得到浓度为5.2×108CFU·m L-1的酿酒酵母菌液,再通过倍比稀释把所得菌液依次稀释成浓度为5.2×107、5.2×106、5.2×105、5.2×104CFU·m L-1的菌液,用以上不同浓度(5.2×104—5.2×108CFU·m L-1)的酿酒酵母菌对体外培养的绵羊瘤胃上皮细胞分别进行不同时间(2、4、8、12、24 h)的刺激,并设置对照组用DMEM/F12培养基代替酿酒酵母菌。然后提取总RNA,逆转录为c DNA后,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瘤胃上皮细胞中SBD-1表达差异。最后用SAS 9.2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差异性分析。【结果】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在各时间组内SBD-1 m RNA的表达量随着菌液浓度的增加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菌液浓度为5.2×107CFU·m L-1时表达量达到最大,并与对照组和其他浓度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当菌液浓度一定时,SBD-1 m RNA的表达量先是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而呈上升趋势,刺激时间为12 h时SBD-1 m RNA表达量达到峰值,之后呈下降趋势。因此,当浓度为5.2×107CFU·m L-1的菌液刺激瘤胃上皮细胞12 h后,SBD-1基因的表达量达到最高,且与此浓度下其他时间组的表达量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SBD-1蛋白表达趋势与SBD-1 m RNA检测结果基本一致。不同浓度的菌液分别刺激绵羊瘤胃上皮细胞2、4、8、12、24 h后均能提高共培养上清中SBD-1蛋白的表达,且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菌液浓度为5.2×107CFU·m L-1刺激瘤胃上皮细胞12 h后SBD-1蛋白分泌水平达到最高,与此浓度下各时间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酿酒酵母菌能够提高绵羊瘤胃上皮细胞SBD-1的表达,且菌液浓度为5.2×107CFU·m L-1刺激瘤胃上皮细胞12 h后,SBD-1的表达量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防御素-1 瘤胃上皮细胞 酿酒酵母菌 实时荧光定量PCR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绵羊
下载PDF
鸡β-防御素-1 cDNA的克隆及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辉华 毕英佐 +1 位作者 曹永长 马静云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67-772,共6页
从鸡骨髓细胞中分离提取总RNA,经过反转录PCR(RT-PCR)扩增出鸡β-防御素-1(Gallinacin-1,Gal-1)cDNA,将扩增产物与pGEM-TEasy载体相连,经克隆测序表明扩增出的cDNA碱基数为198bp,与报道的Gal-1cDNA编码区碱基序列完全相同。分析核苷酸... 从鸡骨髓细胞中分离提取总RNA,经过反转录PCR(RT-PCR)扩增出鸡β-防御素-1(Gallinacin-1,Gal-1)cDNA,将扩增产物与pGEM-TEasy载体相连,经克隆测序表明扩增出的cDNA碱基数为198bp,与报道的Gal-1cDNA编码区碱基序列完全相同。分析核苷酸序列表明Gal-1与火鸡异嗜性白细胞肽-1(Turkeyheterophilpep-tides,THP-1)具有85.4%同源性。氨基酸序列方面Gal-1与THP-1同源性最高,为72.7%。将Gal-1基因成熟肽片段插入到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C,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PICZ-αC-gal-1,电转入表达宿主菌X-33,Zeocin抗性筛选重组菌株。挑取阳性菌株经甲醇诱导表达,Tricine-SDS-PAGE电泳发现在约4.5ku位置出现预期条带。对其抗菌活性检测发现具有抗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的活性。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表明阳性菌株表达产物与标准品在层析柱中保留时间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防御素-1 克隆 毕赤酵母 表达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对绵羊瘤胃上皮细胞β-防御素-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佩 范燕茹 +1 位作者 金鑫 杨银凤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60-767,共8页
选用益生枯草芽孢杆菌研究其对体外培养的绵羊瘤胃上皮细胞β-防御素表达的调节作用。首先,在体外成功培养绵羊瘤胃上皮细胞,然后用枯草芽孢杆菌对体外培养的绵羊瘤胃上皮细胞进行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的刺激,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 选用益生枯草芽孢杆菌研究其对体外培养的绵羊瘤胃上皮细胞β-防御素表达的调节作用。首先,在体外成功培养绵羊瘤胃上皮细胞,然后用枯草芽孢杆菌对体外培养的绵羊瘤胃上皮细胞进行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的刺激,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PCR)从mRNA水平检测刺激后上皮细胞中绵羊β-防御素-1(Sheep beta-defensin-1,SBD-1)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表明:当菌液浓度为1010 cfu·mL-1刺激上皮细胞8h后,SBD-1的表达量达到最高;不同的菌液浓度诱导下SBD-1的表达量均有显著增加,109、1010、1011 cfu·mL-1菌液浓度刺激下,SBD-1的表达量与空白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能够诱导绵羊瘤胃上皮细胞内SBD-1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防御素-1 瘤胃上皮细胞 枯草芽孢杆菌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鸡β-防御素-1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DNA疫苗的免疫佐剂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张辉华 杨小梅 +4 位作者 谢青梅 马静云 罗艳娜 曹永长 毕英佐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2-408,共7页
本文旨在研究鸡β-防御素-1(AvBD1)对鸡IBDVVP2基因DNA疫苗的免疫佐剂作用。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AvBD1与pcDNA3.1(+)-VP2。14日龄岭南黄肉鸡随机分成5组,分别免疫PBS、空质粒载体pcDNA3.1(+)、重组质粒pcDNA3... 本文旨在研究鸡β-防御素-1(AvBD1)对鸡IBDVVP2基因DNA疫苗的免疫佐剂作用。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AvBD1与pcDNA3.1(+)-VP2。14日龄岭南黄肉鸡随机分成5组,分别免疫PBS、空质粒载体pcDNA3.1(+)、重组质粒pcDNA3.1(+)-VP2、重组质粒pcDNA3.1(+)-AvBD1与pcD-NA3.1(+)-VP2联合免疫、IBD弱毒苗。收集免疫后不同时期的外周血血清样本,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B-DV VP2特异性抗体水平,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与CD8+T淋巴细胞的含量。结果表明,联合免疫组(即pcDNA3.1(+)-AvBD1与pcDNA3.1(+)-VP2共同免疫)VP2特异性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单独免疫质粒pcDNA3.1(+)-VP2组VP2特异性抗体水平与免疫IBD弱毒苗组相当,显著高于PBS组与空质粒载体pcD-NA3.1(+)组。在二免后第7天,联合免疫组外周血中CD3+、CD4+与CD8+T淋巴细胞的含量也显著高于单独免疫质粒pcDNA3.1(+)-VP2组,其它时间无显著性差异。IBDV攻毒后的保护率也是联合免疫组高于单独免疫pcDNA3.1(+)-VP2组。这些结果表明,鸡AvBD1可以作为一种免疫佐剂用于增强IBDVVP2基因DNA疫苗的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防御素-1(AvBD1) 免疫佐剂 IBDV DNA疫苗
下载PDF
酿酒酵母甘露聚糖对绵羊瘤胃上皮细胞β-防御素-1(S BD-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金鑫 张曼 +3 位作者 王云鹤 魏方 温婧怡 杨银凤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17-1121,共5页
为探究酿酒酵母菌细胞壁成分甘露聚糖对绵羊瘤胃上皮细胞(RECs)β-防御素-1(SBD-1)表达的影响,本研究用不同浓度的甘露聚糖刺激RECs 8 h后,利用荧光定量PCR (qPCR)和ELISA方法分别检测RECsSBD-1 mRNA的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变化,确定甘露... 为探究酿酒酵母菌细胞壁成分甘露聚糖对绵羊瘤胃上皮细胞(RECs)β-防御素-1(SBD-1)表达的影响,本研究用不同浓度的甘露聚糖刺激RECs 8 h后,利用荧光定量PCR (qPCR)和ELISA方法分别检测RECsSBD-1 mRNA的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变化,确定甘露聚糖诱导SBD-1表达量最高的刺激浓度。然后用该浓度甘露聚糖对RECs进行不同时间的刺激,同样利用qPCR和ELISA方法对SBD-1 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的表达变化进行检测,确定甘露聚糖诱导SBD-1表达的最佳时间。qPCR和ELISA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甘露聚糖刺激RECs8 h后,SBD-1 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的表达量均有所增加,但随着甘露聚糖浓度的增加,SBD-1表达量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当甘露聚糖浓度为50μg/mL时SBD-1表达量达到最大,并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当用50μg/mL的甘露聚糖分别刺激RECs不同时间后,SBD-1 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的表达量先是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而呈上升趋势,刺激时间为4 h时SBD-1表达量达到峰值,且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之后呈下降趋势。结果表明甘露聚糖能够提高绵羊RECs SBD-1的表达,且甘露聚糖浓度为50μg/mL刺激RECs 4h时,SBD-1 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量达到最高。本研究为甘露聚糖在体内如何发挥先天性免疫提供了一种新解释,也为更好的开发利用甘露聚糖制剂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聚糖 绵羊瘤胃上皮细胞 β-防御素-1 荧光定量PCR ELISA
下载PDF
酿酒酵母β-葡聚糖对绵羊瘤胃上皮细胞β-防御素-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曼 金鑫 +4 位作者 王云鹤 魏方 温婧怡 李政忆 杨银凤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416-2424,共9页
为了探索β-葡聚糖对绵羊瘤胃上皮细胞(ruminal epithelial cells,RECs)β-防御素-1(sheepβ-defensin-1,SBD-1)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建立绵羊RECs培养体系作为体外试验模型,用不同浓度(0、5、10、20、50和100μg·mL^(-1))的β-... 为了探索β-葡聚糖对绵羊瘤胃上皮细胞(ruminal epithelial cells,RECs)β-防御素-1(sheepβ-defensin-1,SBD-1)表达的影响。本研究首先建立绵羊RECs培养体系作为体外试验模型,用不同浓度(0、5、10、20、50和100μg·mL^(-1))的β-葡聚糖刺激RECs 8h后,利用qPCR和ELISA方法检测RECs中SBD-1的表达变化,选出诱导SBD-1表达最高的β-葡聚糖浓度。然后用β-葡聚糖的最佳刺激浓度对RECs分别刺激0、2、4、8、12和24h,同样利用qPCR和ELISA方法对RECs SBD-1的表达变化进行检测,从而筛选出诱导SBD-1表达最高的刺激时间。qPCR和ELISA结果显示,β-葡聚糖(5~100μg·mL^(-1))刺激RECs 8h后,SBD-1mRNA和蛋白的表达随着β-葡聚糖浓度的升高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当β-葡聚糖浓度为10μg·mL^(-1)时SBD-1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当用10μg·mL^(-1)的β-葡聚糖刺激RECs 0~24h后,qPCR结果显示,10μg·mL^(-1)的β-葡聚糖刺激RECs 2h时SBD-1mRNA的表达量最高(P<0.01),之后呈下降趋势,而ELISA结果显示,在β-葡聚糖浓度为10μg·mL^(-1)刺激RECs 4h后SBD-1蛋白分泌水平达到最高(P<0.01)。MTT测定结果显示,100μg·mL^(-1)β-葡聚糖会对绵羊RECs活力产生显著的影响(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β-葡聚糖能够提高绵羊瘤胃上皮细胞SBD-1的表达,且用浓度为10μg·mL^(-1)的β-葡聚糖分别刺激RECs 2和4h后SBD-1的mRNA和蛋白表达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防御素-1 瘤胃上皮细胞 β-葡聚糖 qPCR ELISA MTT
下载PDF
鸡β-防御素-1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在Flp-In-293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4
11
作者 单艳菊 胡艳 +4 位作者 朱春红 束婧婷 丁晶 李慧芳 陈宽维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39-543,共5页
以防御素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药用开发价值已是国内外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鸡β-防御素-1(Gallinacin-1,Gal-1)对许多致病菌都具有杀菌作用,具有很好的研究开发价值。本研究以含有Gal-1成熟肽全长cDNA的重组质粒pMD19-T-Gal-1为模板... 以防御素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药用开发价值已是国内外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鸡β-防御素-1(Gallinacin-1,Gal-1)对许多致病菌都具有杀菌作用,具有很好的研究开发价值。本研究以含有Gal-1成熟肽全长cDNA的重组质粒pMD19-T-Gal-1为模板,通过PCR在Gal-1成熟肽基因C末端引入6×His-tag,并将其克隆到pcDNA3.1(+)载体中,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Gal-1-His;经脂质体介导转染Flp-In-293细胞,48h后间接免疫荧光分析,结果重组质粒pcDNA3.1(+)-Gal-1-His转染的Flp-In-293细胞中有绿色荧光,而阴性对照中无荧光,表明Gal-1-His在Flp-In-293细胞中得到了表达。本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研究Gal-1的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防御素-1 真核表达
下载PDF
马鹿β-防御素-1cDNA全长克隆、序列信息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田巧珍 金鑫 +4 位作者 张曼 蔡硕 刘骄 王云鹤 杨银凤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5-234,共10页
为了研究马鹿β-防御素-1(Red deerβ-defensin-1,redBD-1)基因的结构与功能,揭示该基因的组织表达规律。本研究利用PCR结合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从马鹿舌黏膜中克隆redBD-1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并对其进行了生物... 为了研究马鹿β-防御素-1(Red deerβ-defensin-1,redBD-1)基因的结构与功能,揭示该基因的组织表达规律。本研究利用PCR结合RACE(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技术从马鹿舌黏膜中克隆redBD-1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同时采用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各组织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redBD-1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为455bp,开放阅读框(ORF)为192bp,编码64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redBD-1蛋白的理论分子量为6.94ku,有10个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无带负电荷的氨基酸残基,理论等电点为10.85。预测redBD-1蛋白有一个分泌信号肽结构,无跨膜区,主要在细胞外发挥生理功能;6个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分别以Cys1-Cys5、Cys2-Cys4和Cys3-Cys6连接形成3个分子内二硫键;成熟蛋白的三级结构是由β-折叠、延伸和无规则卷曲构成。redBD-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的是梅花鹿β-防御素(siBD-1)为98.4%,其次是水牛肠β-防御素(BEBD)为92.2%,与人β-防御素-2(HBD-2)同源性最低仅为35.9%。RT-qPCR结果得出,redBD-1在被检器官中均有表达,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以及生殖系统的大部分器官表达量较高,肝、肾和脾等实质性器官表达量相对较低。本试验为今后深入研究防御素基因功能以及马鹿黏膜免疫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鹿β-防御素-1 RACE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定量表达
下载PDF
酿酒酵母菌及其灭活菌对绵羊瘤胃外植体β-防御素-1(SBD-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云鹤 金鑫 +4 位作者 张曼 魏方 温婧怡 赵霏霏 杨银凤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81-591,共11页
旨在探索益生性酿酒酵母菌及其灭活菌对绵羊瘤胃外植体内β-防御素-1(sheep beta-defensin-1,SBD-1)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建立了绵羊瘤胃外植体培养方法,将不同浓度(10~4、10~5、10~6、10~7、10~8、10~9 CFU·mL^(-1))的酿酒酵母菌及... 旨在探索益生性酿酒酵母菌及其灭活菌对绵羊瘤胃外植体内β-防御素-1(sheep beta-defensin-1,SBD-1)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建立了绵羊瘤胃外植体培养方法,将不同浓度(10~4、10~5、10~6、10~7、10~8、10~9 CFU·mL^(-1))的酿酒酵母菌及其灭活菌与外植体共培养24 h后,通过qPCR和ELISA方法检测瘤胃外植体内SBD-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变化,以分别确定活菌及其灭活菌诱导SBD-1表达最高的菌液浓度;然后用该浓度的活菌及其灭活菌对瘤胃外植体进行不同时间(2、4、8、12、16、20、24 h)的刺激,同样用qPCR和ELISA方法检测瘤胃外植体内SBD-1 mRNA及蛋白的表达变化,从而筛选出活菌及其灭活菌诱导SBD-1表达的最佳时间。结果表明,益生性酿酒酵母菌及其灭活菌均能显著促进绵羊瘤胃外植体SBD-1的表达(P<0.05)。当酿酒酵母菌浓度为10~7 CFU·mL^(-1)、灭活菌浓度为10~8 CFU·mL^(-1)分别诱导绵羊瘤胃外植体16 h时,SBD-1表达量分别达到最大,且二者与对照相比均呈极显著差异(P<0.01)。在最佳诱导条件下对比二者的诱导效果,酿酒酵母菌活菌高于其灭活菌。因此,益生性酿酒酵母菌及其灭活菌均能促进绵羊瘤胃外植体内SBD-1的表达,且活菌浓度为10~7 CFU·mL^(-1)、灭活菌浓度为10~8 CFU·mL^(-1)分别诱导16 h时,绵羊瘤胃外植体内的SBD-1的表达量分别达到最大,并且益生性酿酒酵母菌的诱导效果高于其灭活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菌 β-防御素-1 绵羊瘤胃外植体 qPCR ELISA
下载PDF
LPS对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β-防御素-1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琦 曹贵方 +4 位作者 智达夫 任丽欣 延沁 刘默宁 郑欣欣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77-480,共4页
为研究脂多糖(LPS)对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β-防御素-1(SBD-1)表达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本研究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浓度LPS作用不同时间对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SBD-1 m RNA的相对表达量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经LPS处理后P38 MAPK... 为研究脂多糖(LPS)对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β-防御素-1(SBD-1)表达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本研究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不同浓度LPS作用不同时间对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SBD-1 m RNA的相对表达量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经LPS处理后P38 MAPK通路的活化情况,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经P38 MAPK通路抑制剂(SB203580和SB202190)处理后LPS对SBD-1 m RNA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LPS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方式诱导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中SBD-1的表达,100 ng/m L的LPS在12 h诱导效果最佳。进一步研究显示,100 ng/m L的LPS可以显著激活P38 MAPK通路,而其抑制剂SB203580和SB202190可以阻断LPS对SBD-1的诱导作用。这些结果表明,LPS可以诱导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表达SBD-1,并且P38 MAPK参与调控这个过程。本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β-防御素的调控机制,探索输卵管炎发病机理以及合理开发输卵管炎相关药物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β-防御素-1 P38 MAPK
下载PDF
17β-雌二醇对诱导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β-防御素-1(SBD-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包图雅 白萨日娜 +2 位作者 曹贵方 凃勇 杜晨光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1-85,共5页
研究了17β-雌二醇(E2)对培养的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内SBD-1基因表达的影响.将不同剂量的17β-雌二醇加入传2代的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内,分为实验组(10-6 mol/L组、10-7 mol/L组、10-8 mol/L组、10-9 mol/L组和10-10 mol/L组)和相应的对照... 研究了17β-雌二醇(E2)对培养的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内SBD-1基因表达的影响.将不同剂量的17β-雌二醇加入传2代的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内,分为实验组(10-6 mol/L组、10-7 mol/L组、10-8 mol/L组、10-9 mol/L组和10-10 mol/L组)和相应的对照组,分别处理2,6,12,24,48h,然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17β-雌二醇对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内SBD-1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17β-雌二醇对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中SBD-1mRNA的表达存在着时间效应和剂量上的依赖关系;17β-雌二醇可以上调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中SBD-1mRNA表达,上调表达的最佳时间为6h,最佳浓度为10-8 mol/L(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β-雌二醇 输卵管上皮细胞 β-防御素-1(SBD-1) 上调 绵羊 基因表达 SBD-1
下载PDF
雌性骆驼生殖组织β-防御素-1基因的克隆及其组织表达量的检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博 曹贵方 +1 位作者 锡林高娃 任秀娟 《中国兽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15-518,共4页
从雌性骆驼输卵管、子宫、子宫颈、阴道组织中提取总RNA,根据已发表的骆驼β-防御素-1基因的cDNA序列设计合成引物,采用RT-PCR扩增出了骆驼β-防御素-1基因;将扩增产物克隆于pBlueselectT载体后进行了序列分析。以β-肌动蛋白(β-actin... 从雌性骆驼输卵管、子宫、子宫颈、阴道组织中提取总RNA,根据已发表的骆驼β-防御素-1基因的cDNA序列设计合成引物,采用RT-PCR扩增出了骆驼β-防御素-1基因;将扩增产物克隆于pBlueselectT载体后进行了序列分析。以β-肌动蛋白(β-actin)基因作为内参,对扩增的β-防御素-1基因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应用凝胶成像分析系统,推断出了不同组织中β-防御素-1基因的表达量。结果,从雌性骆驼生殖各组织上皮均获得了203 bp的β-防御素-1基因的扩增片段,且β-防御素-1基因在雌性骆驼生殖道各组织内的表达量不同。结果表明,β-防御素-1在雌性骆驼生殖组织的先天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防御素-1基因 骆驼 β-肌动蛋白基因基因 组织表达
下载PDF
鸡β-防御素-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融合表达及其初步纯化与抗菌活性测定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静 史玉颖 +3 位作者 李玉峰 马秀丽 黄兵 宋敏训 《家禽科学》 2013年第1期6-11,共6页
防御素是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一大类阳离子抗菌肽,它们在宿主—家禽天然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机体抵御外界病原微生物入侵的一道重要防线,在鸡体内只存在Gallinacins类β-防御素。鸡β-防御素-1(Gal-1)对多种致病菌都具有杀菌作... 防御素是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的一大类阳离子抗菌肽,它们在宿主—家禽天然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机体抵御外界病原微生物入侵的一道重要防线,在鸡体内只存在Gallinacins类β-防御素。鸡β-防御素-1(Gal-1)对多种致病菌都具有杀菌作用,具有很好的药用开发前景。通过PCR技术从重组质粒pMD-Gal1中克隆出Gal-1基因成熟肽编码区,将该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30a-Gal1,将该质粒转化大肠杆菌Rosetta(DE3)菌株。筛选阳性克隆菌株,用浓度为1.0mmol/L的IPTG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Gal-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以融合形式成功表达,表达产物表观分子量约为12kDa。对融合蛋白表达条件进行优化,提高可溶组分所占比例。表达上清用Ni2+-NTA Sepharose 4B进行亲和层析纯化,在洗脱液中显示单一条带。琼脂糖孔穴扩散法检测显示,表达产物对多种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均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Gal-1融合蛋白成功表达为进一步研究鸡β-防御素的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β-防御素-1(Gal-1) 融合表达 分离纯化 亲和层析 抑菌活性
下载PDF
脾酪氨酸激酶参与酿酒酵母甘露聚糖诱导绵羊瘤胃上皮细胞β-防御素-1(SBD-1)的表达 被引量:1
18
作者 金鑫 张曼 杨银凤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82-1090,共9页
为了探索脾酪氨酸激酶(Syk)是否参与酿酒酵母甘露聚糖(S.c M)诱导绵羊瘤胃上皮细胞(ORECs)β-防御素-1(SBD-1)表达的过程,首先利用免疫组化、RT-PCR和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Syk在ORECs内的表达情况;然后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c ... 为了探索脾酪氨酸激酶(Syk)是否参与酿酒酵母甘露聚糖(S.c M)诱导绵羊瘤胃上皮细胞(ORECs)β-防御素-1(SBD-1)表达的过程,首先利用免疫组化、RT-PCR和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Syk在ORECs内的表达情况;然后采用q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c M刺激ORECs后Syk的表达变化,同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yk的磷酸化水平;接着用3条Syk特异性siRNAs(#1、#2和#3)转染ORECs 24 h后,qPCR检测Syk mRNA的表达变化,筛选出干扰效果最佳的Syk siRNA;最后用效果最佳的siRNA和Syk特异性抑制剂R406分别处理ORECs后,采用qPCR和ELISA检测SBD-1的表达变化,以确定Syk在S.c M诱导SBD-1表达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Syk在ORECs内表达;且S.c M刺激ORECs后Syk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刺激组(P<0.01或P<0.05),S.c M刺激ORECs不同时间(5、15、30、45和60 min)均能使Syk发生磷酸化,且刺激15 min后磷酸化水平达到最大(P<0.01);此外,Syk的3条特异性siRNAs转染ORECs后Syk的表达均降低,且Syk siRNA#2的抑制效果最明显(P<0.01);同时Syk siRNA#2和R406均能极显著降低S.c M诱导ORECs SBD-1的表达(P<0.01)。上述结果表明,Syk参与S.c M诱导ORECs SBD-1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甘露聚糖 绵羊β-防御素-1 瘤胃上皮细胞 SYK
下载PDF
β-防御素-1mRNA在大鼠体内的分布及基因顺序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昕昕 梁宁生 +2 位作者 何德明 张炜炜 张娅囡 《广西医学》 CAS 2008年第11期1647-1649,共3页
目的研究β-防御素-1mRNA在正常大鼠体内的存在情况和基因顺序情况,为临床调节和应用β-防御素-1提供重要的信息。方法从大鼠不同器官和组织的匀浆中提取总RNA,合成第1链cDNA,利用PCR扩增大鼠β-防御素-1的DNA片段,PCR产物经凝胶电泳后... 目的研究β-防御素-1mRNA在正常大鼠体内的存在情况和基因顺序情况,为临床调节和应用β-防御素-1提供重要的信息。方法从大鼠不同器官和组织的匀浆中提取总RNA,合成第1链cDNA,利用PCR扩增大鼠β-防御素-1的DNA片段,PCR产物经凝胶电泳后观察并测序。结果遍及全身的21种器官和组织中,气管、心脏、肾脏、子宫、卵巢、睾丸、肝脏、胃、小肠、胸腺、脑和皮肤等12种器官或组织中能检测到β-防御素-1的mRNA,其中,在气管、心脏、肾脏、胃、卵巢和皮肤中较为丰富。DNA测序确定PCR产物为防御素,且与已知的防御素结构完全一致。结论β-防御素-1的mRNA在正常大鼠体内多个器官和组织中都存在,提示它在机体内控制细菌感染的作用较为广泛,它的结构高度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β-防御素-1 信使核糖核酸 分布
下载PDF
卡介苗增强人肺腺上皮细胞β-防御素-1基因的转录
20
作者 祝秉东 冯云 +2 位作者 黄宁 吴琦 王伯瑶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564-1564,共1页
关键词 卡介苗 人肺腺上皮细胞 β-防御素-1 基因转录 检测 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