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性肝病β-NAG在肝纤维化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1
作者 周永健 李瑜元 +1 位作者 吴惠生 聂玉强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66-168,共3页
本研究运用比色法测定临床各型慢性肝病血清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β-NAG)活性。同时检测患者肝纤维化其它指标如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结合组织病理学变化,探讨β-NAG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意... 本研究运用比色法测定临床各型慢性肝病血清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β-NAG)活性。同时检测患者肝纤维化其它指标如Ⅲ型前胶原肽(PⅢP)、Ⅳ型胶原,结合组织病理学变化,探讨β-NAG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意义。结果发现β—NAG在肝纤维化早期就有显著升高,以慢性肝炎活动状态变化最明显,与CI-Ⅳ、PⅢP和血清白蛋白、白/球比明显相关,而CI-Ⅳ、PⅢP与ALT、TB等肝功能指标相关性不明显。免疫组化显示肝纤维化时Ⅰ、Ⅲ型胶原增多明显,Ⅳ型胶原相对较少。提示β-NAG在肝纤维化胶原降解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诊断 β-nag 肝疾病
下载PDF
红景天对大鼠血清和组织匀浆中肝纤维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吴晓玲 曾维政 +4 位作者 陈晓斌 蒋明德 熊碧君 张勇 徐辉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16-418,共3页
目的 观察红景天干预性治疗对大鼠血清与肝组织匀浆中 β -NAG、BDGP、MAO、ALD 4种肝纤维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探讨组织和血清中肝纤维化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关系及其与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SD大鼠随机分 3组 ,A组用四氯化... 目的 观察红景天干预性治疗对大鼠血清与肝组织匀浆中 β -NAG、BDGP、MAO、ALD 4种肝纤维化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探讨组织和血清中肝纤维化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关系及其与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SD大鼠随机分 3组 ,A组用四氯化碳皮下注射法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 ,B组造模同时给予红景天粉剂口服 ,C组为正常对照组。造模结束检测大鼠血清及肝组织匀浆中 4种肝纤维化相关酶活性的变化以及肝脏组织病理学的改变 ,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口服红景天可抑制大鼠血清及肝组织匀浆 β -NAG、BDGP、MAO、ALD的活性 ,明显改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 ,其组织匀浆酶活性、血清酶活性、肝组织病理变化三者呈正相关。结论 红景天可明显降低组织及血清肝纤维化酶谱活性 ,改善肝组织病理学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 肝纤维化 大鼠 β-nag BDGP MAO ALD 中药 药理
下载PDF
血清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简易比色法
3
作者 谢鑫友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1996年第2期80-81,共2页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较为简便的比色法来测定血清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的活力。对此法的可靠性作了一系列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正常成人血清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力的参考值。
关键词 血清 β-nag 乙酰氨基 葡萄糖苷酶 比色法
下载PDF
病毒性肝纤维化酶谱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清 王星云 +2 位作者 关向荣 于爱清 柳忠辉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6年第10期1146-1147,共2页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中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βNAG)、单胺氧化酶(MAO)、脯氨酸肽酶(PLD)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速率法检测以上各种酶的活性。结果肝病组各种酶的活性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性显著...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中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βNAG)、单胺氧化酶(MAO)、脯氨酸肽酶(PLD)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采用速率法检测以上各种酶的活性。结果肝病组各种酶的活性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1)。肝硬化组又与其它肝病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发现-βNAG、MAO及PLD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SOD活性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明显负相关。结论-βNAG、MAO、PLD及SOD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性显著,可以作为检测肝纤维化程度的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苷酶 单胺氧化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脯氨酸肽酶
下载PDF
冰岛刺参岩藻糖基化硫酸软骨素对高脂饮食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周晓春 王静凤 +2 位作者 胡世伟 石迪 薛长湖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36-239,共4页
目的:研究冰岛刺参岩藻糖基化硫酸软骨素(fucolysated chondroitin sulfate from Cucumaria frondosa,Cf-CHS)对高脂饮食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以高脂高糖饲料饲喂诱导Ⅱ型糖尿病小鼠模型,饲喂含不同剂量Cf-CHS的高脂... 目的:研究冰岛刺参岩藻糖基化硫酸软骨素(fucolysated chondroitin sulfate from Cucumaria frondosa,Cf-CHS)对高脂饮食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以高脂高糖饲料饲喂诱导Ⅱ型糖尿病小鼠模型,饲喂含不同剂量Cf-CHS的高脂高糖饲料连续19周,检测空腹血糖并收集尿液,分别检测小鼠尿液中尿糖、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mAlb)、尿总蛋白、尿素氮(urea nitrogen,UN)、尿酸(uric acid,UA)、肌酐(creatinine,Cr)浓度和β-N-乙酰葡萄糖苷酶(N-acetyl-β-glucosaminidase,NAG)排泄率,摘取肾脏观察肾脏组织的显微结构。结果:Cf-CHS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尿糖、mAlb、尿总蛋白、UN、UA、Cr浓度和NAG排泄率(P<0.01),改善肾脏组织的显微结构。结论:Cf-CHS可显著改善糖尿病小鼠的肾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冰岛刺参 岩藻糖基化硫酸软骨素 尿蛋白 β-N-乙酰葡萄糖苷酶 肾脏保护
下载PDF
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害尿NAG和RBP的变化 被引量:15
6
作者 陆勤 卢长东 +5 位作者 任建华 王健 王立金 倪宁 汤广宇 冯玲玲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18-220,共3页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害尿N 乙酰 β D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变化。方法 采用对硝基苯酚比色法及ELISA测定窒息足月儿、早产儿和正常足月儿、早产儿生后第 1,3 ,7天尿NAG活性和尿RBP含量。结果 重度...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害尿N 乙酰 β D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的变化。方法 采用对硝基苯酚比色法及ELISA测定窒息足月儿、早产儿和正常足月儿、早产儿生后第 1,3 ,7天尿NAG活性和尿RBP含量。结果 重度窒息足月儿、早产儿生后第 3 ,7天尿NA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1)。并以生后第 3天升高最明显 ,重度窒息组显著高于轻度窒息组 ;而尿RBP水平 ,窒息足月儿及早产儿第 1,3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第 7天仍增高 (P <0 .0 5 )。窒息新生儿窒息程度越重 ,其肾功能损害越明显 ,恢复也越慢。窒息组生后第 1天尿RBP即有明显增高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而尿NAG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尿NAG ,RBP可作为早期监测肾功能损害的常规方法 ,尿RBP是一项较尿NAG更敏感的肾功能损害的早期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肾功能 尿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下载PDF
尿微量白蛋白联合尿酶检测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18
7
作者 区文华 陈小雨 +1 位作者 苏锡康 温少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35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晨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尿常规中尿蛋白定性阴性或微量的2型糖尿病患者106例,测定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晨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 目的:探讨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晨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尿常规中尿蛋白定性阴性或微量的2型糖尿病患者106例,测定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晨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结果:28例正常对照组UAER为(15.84±6.11)mg/24h;NAG为(2.13±0.91)IU/mmol.Cr。糖尿病组106例包括尿常规蛋白定性阴性64例和微量42例。64例尿蛋白定性阴性者,UAER平均为(22.44±10.30)mg/24h,有16例高于正常对照上限,占25.0%,其余48例正常;NAG平均为(2.74±1.14)IU/mmol.Cr,有12例高于本组对照上限,占18.75%,其余52例正常;UAER和NAG合计有18例高于正常,总阳性率为28.12%。42例尿常规蛋白定性微量者:UAER平均为(40.86±18.76)mg/24h,有22例高于正常对照上限,占52.38%,其余20例正常;NAG平均为(5.01±2.34)IU/mmol.Cr,有23例高于正常对照上限,占54.76%,其余19例正常;UAER和NAG合计共有26例高于正常,占61.90%。结论:尿NAG与尿白蛋白24h排泄量的联合检测,可提高肾脏早期受损的检出率。2型糖尿病患者应每年常规进行UAER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DN)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 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
下载PDF
尿NAG和LAP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8
作者 宗成国 栾旭华 +2 位作者 张卫军 张枫 尹家俊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8年第6期739-740,共2页
目的检测糖尿病无肾损害组和糖尿病合并肾损害组患者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的活性,探讨尿NAG、LAP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5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7例糖尿病无肾损害组和21例糖尿病... 目的检测糖尿病无肾损害组和糖尿病合并肾损害组患者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亮氨酸氨基肽酶(LAP)的活性,探讨尿NAG、LAP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5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7例糖尿病无肾损害组和21例糖尿病有肾损害组,采用速率法检测糖尿病患者尿NAG、LAP的活性。结果糖尿病无肾损害组和肾损害组尿NAG、LAP的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肾损害组高于糖尿病无肾损害组(P<0.05)。结论检测尿NAG、LAP的活性对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具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亮氨酸氨基肽酶 糖尿病
下载PDF
检测尿NAG活性对判断BPH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管同郁 承征宇 +5 位作者 戚景光 杨宁 曹敬毅 梁杰 杨洪鹏 佟大全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探讨测定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在判断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65例BPH患者的尿NAG活性及血β2微球蛋白(β2-MG)、尿素氮(BUN)、肌肝(Cr)及最大尿流率(Qmax),并与80例年龄... 目的探讨测定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在判断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65例BPH患者的尿NAG活性及血β2微球蛋白(β2-MG)、尿素氮(BUN)、肌肝(Cr)及最大尿流率(Qmax),并与80例年龄匹配的正常人群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BPH患者手术前与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NAG活性进行比较。结果BPH患者尿NAG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尿NAG活性与BPH患者最大尿流率呈显著正相关(P<0.01)。术后3个月尿NAG活性下降明显,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BPH患者最大尿流率较低时肾功能可能已有部分损伤,尿NAG活性水平可作为判断BPH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监测指标以及手术指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尿流率 肾功能
下载PDF
血清光抑素C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对脓毒症早期肾功能损伤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2
10
作者 朱亮 奚耀 钱义明 《中国临床医学》 2011年第4期465-466,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光抑素C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对脓毒症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2010年11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住院的脓毒症患者63例,入住ICU后立即测定血清光抑素C、肌酐、尿素氮... 目的:探讨血清光抑素C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对脓毒症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2010年11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住院的脓毒症患者63例,入住ICU后立即测定血清光抑素C、肌酐、尿素氮、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尿NAG,并于入院后第3天复查。同时入院后第3天复查肾功能,根据患者肾功能指标分为肾功能不全组34例,肾功能正常组29例。结果:入院时2组患者血清光抑素C和尿NAG比较有显著差异,血清肌酐、尿素氮和血尿β2MG比较无显著差异;入院第3天患者血清光抑素C、肌酐、尿素氮、血尿β2MG及尿NAG、比较均有显著差异,血清光抑素C、尿NAG水平升高与肌酐升高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血清光抑素C和尿NAG水平对于预测脓毒症患者早期肾功能受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光抑素C 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脓毒症 早期 肾功能损伤
下载PDF
NAG、β_2-MG、CysC测定膀胱出口梗阻患者的早期肾损害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霍日查 刘和 杨志刚 《当代医学》 2010年第10期111-112,共2页
前列腺增生导致的膀胱出口梗阻(BOO)造成肾功能损害,因为缺乏临床特点及实验诊断方法的局限,致使不能在发现肾脏的早期损害,我们试以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CysC)联合检测来发现BOO患者的早... 前列腺增生导致的膀胱出口梗阻(BOO)造成肾功能损害,因为缺乏临床特点及实验诊断方法的局限,致使不能在发现肾脏的早期损害,我们试以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β2-微球蛋白(β2-MG)、胱抑素C(CysC)联合检测来发现BOO患者的早期肾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G Β2-微球蛋白 胱抑素C 膀胱出口梗阻 肾功能
下载PDF
镉接触工人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结果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训伟 黄波 金泰廙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4期193-195,共3页
对某锌品厂接触不同水平镉的两组工人进行镉摄入量、尿镉、尿N 乙酰 β D 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 :接触组工人镉摄入量、尿镉、尿NA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尿NAG的水平随着镉摄入量、尿镉排泄的增高而升高 ,并存在... 对某锌品厂接触不同水平镉的两组工人进行镉摄入量、尿镉、尿N 乙酰 β D 氨基葡萄糖苷酶 (NAG)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 :接触组工人镉摄入量、尿镉、尿NA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尿NAG的水平随着镉摄入量、尿镉排泄的增高而升高 ,并存在着明显的剂量 反应关系。当镉摄入量大于 5 0mg或尿镉的水平为 2 μg/gGr时 ,尿中NAG就显著增加。说明尿NAG活性可作为镉接触肾损害的早期监测指标 ,如这项指标经实践验证 ,稳定可靠 ,建议作为职业性镉中毒的诊断参考指标 ,而尿镉的阈限值应低于 5 μg/g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接触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下载PDF
HbA1c、尿NAG及mAlb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被引量:5
13
作者 朱海燕 巍宇鹏 +1 位作者 孔繁军 丁旭 《中国厂矿医学》 CAS 2007年第1期12-13,共2页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HbAlc及mAlb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NAG采用速率法测定。结果170例尿蛋白定性阴性的糖尿病患者HbAlc、尿...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lc)、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尿微量白蛋白(mAlb)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HbAlc及mAlb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NAG采用速率法测定。结果170例尿蛋白定性阴性的糖尿病患者HbAlc、尿MAG及尿mAlb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单项检测的阳性率不高,双项或三项联合检测会提高阳性检出率。结论HbAlc是监测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尿NAG及mAlb是诊断早期糖尿病肾脏损伤灵敏、可靠的实验室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姜黄素防治大鼠高脂血症致肾脏损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慧 王永钧 +2 位作者 柴可夫 张曾亮 王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7年第9期1878-1881,共4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防治大鼠高脂血症致肾脏损害的作用。方法:喂食高脂饲料(膏粱厚味)造成大鼠高脂血症致肾脏损害模型,姜黄素(高、中、低剂量)同时干预给药,分别检测血脂(TG、TC、HDL-C、LDI-C)、血液流变学、24h尿蛋白量、尿N-乙酰-β-D... 目的:探讨姜黄素防治大鼠高脂血症致肾脏损害的作用。方法:喂食高脂饲料(膏粱厚味)造成大鼠高脂血症致肾脏损害模型,姜黄素(高、中、低剂量)同时干预给药,分别检测血脂(TG、TC、HDL-C、LDI-C)、血液流变学、24h尿蛋白量、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肾功能(Scr、BUN)、肾组织病理(肾脏指数、系膜基底膜面密度、毛细血管襻面密度)。结果:姜黄素能改善高脂血症大鼠TC、TG、LDL-c、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并能降低尿蛋白量、尿NAG、肾脏指数、系膜基底膜面密度,提高毛细血管襻面密度,呈现量效依赖关系。结论:姜黄素能防治大鼠高脂血症致肾脏损害,以高剂量姜黄素作用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致肾脏损害 姜黄素 血脂 血液流变学 尿蛋白量 尿NAG 肾功能 肾脏病理
下载PDF
联合检测尿液α_1-MG、NAG及尿液Cystatin C对肾损害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5
作者 裘红梅 赵彩红 宋光 《大连大学学报》 2007年第3期93-94,共2页
[目的]探讨尿液α1-微球蛋白(α1-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atin C)联合检测对诊断肾脏早期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尿液α1-MG、CystatinC的含量,连续监测法检测尿液N乙酰β-D... [目的]探讨尿液α1-微球蛋白(α1-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atin C)联合检测对诊断肾脏早期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尿液α1-MG、CystatinC的含量,连续监测法检测尿液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结果]患者尿中α1-MG、NAG、Cystatin C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单纯检测上述指标中的一项或两项阳性率较低,联合检测三项阳性率较高.[结论]检测尿液α1-MG、NAG、Cystatin C是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联合检测对患者肾脏损伤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微球蛋白 尿液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肾病
下载PDF
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害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的变化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幽 吴志军 +3 位作者 陈睿 黄上明 叶贞志 卢光进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7年第12期13-15,共3页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害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变化。方法 对53例窒息新生儿与206例正常新生儿生后第1次尿及24小时左右尿NAG及窒息组尿常规、同期血尿素氮(BUN)与肌酐(Cr)检测。结果 窒息组、轻度窒息、重...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害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的变化。方法 对53例窒息新生儿与206例正常新生儿生后第1次尿及24小时左右尿NAG及窒息组尿常规、同期血尿素氮(BUN)与肌酐(Cr)检测。结果 窒息组、轻度窒息、重度窒息组尿NAG活性指数异常率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值均〈0.001)。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比较,尿NAG活性异常率第1次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而第2次无显著性差异(P值〉0.05)。而血BUN及Cr结果,除Cr第2次有显著性差异(P值〈0.05)外,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0.05)。尿常规比较,两组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测定尿NAG活性是反映窒息新生儿早期肾小管功能改变的敏感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窒息 肾功能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下载PDF
窒息新生儿NAG及GGT的改变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7
作者 胡晓 董文斌 +4 位作者 冉隆瑞 唐章华 王胜会 陈书琴 许开桂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4-5,共2页
目的 :比较尿中N -乙酰 - β氨基酸葡萄糖苷酶 (NAG)、γ -氨酰转移酶 (GGT)及血清尿素氮 (BUN)、肌苷 (Cr)等指标在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伤的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对照组、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新生儿的血清中BUN、Cr、尿中NAG... 目的 :比较尿中N -乙酰 - β氨基酸葡萄糖苷酶 (NAG)、γ -氨酰转移酶 (GGT)及血清尿素氮 (BUN)、肌苷 (Cr)等指标在窒息新生儿肾功能损伤的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对照组、轻度窒息组和重度窒息组新生儿的血清中BUN、Cr、尿中NAG和GGT。结果 :发现血清BUN、Cr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尿中NAG及GGT轻度窒息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显著性 (P <0 .0 5 ) ;重度窒息组较轻度窒息组和对照组明显升高 ,差异具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提示尿中NAG、GGT活性是对窒息新生儿肾损伤的早期诊断及损伤程度的判定的一个灵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窒息 N-乙酰-β氨基酸葡萄糖苷酶 γ-氨酰转移酶
下载PDF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尿酶和尿微量蛋白的检测及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后勤 胡纪源 +4 位作者 吴君霞 薛明月 刘庆云 马心锋 张杰 《西部中医药》 2012年第9期117-119,共3页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检测对肝豆状核变性(HLD)早期肾脏损伤的诊断价值及其在不同类型HLD中测定值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尿mALB和RBP水平,采用连续监...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检测对肝豆状核变性(HLD)早期肾脏损伤的诊断价值及其在不同类型HLD中测定值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尿mALB和RBP水平,采用连续监测法检测尿NAG水平。结果:各中医证型及西医临床分型HLD组尿mALB、RBP和NAG测定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而各中医证型及西医临床分型组组间mALB、RBP及NAG测定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在尿常规尿蛋白定性阴性HLD中阳性率分别为RBP94.74%、mALB78.07%和NAG35.09%。其中mALB与NAG呈正相关(r=0.26,P<0.01),mAL B与RBP水平呈正相关(r=0.232,P<0.01),NAG与RBP水平呈正相关(r=0.180,P<0.01)。结论:尿mALB、RBP和NAG检测对HLD早期肾损害具有诊断价值,其中RBP阳性率最高达94.74%。HLD各中医证型与西医临床分型间尿mALB、RBP和NAG水平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微量白蛋白 视黄醇结合蛋白 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 肝豆状核变性 早期肾损害
下载PDF
实验性NIDDM大鼠血清NAG水平变化及其意义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苏君梅 董峰 +1 位作者 汪长华 董传仁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0期18-20,34,共4页
目的 :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Non -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 ,NIDDM)大鼠血清NAG(N -乙酰 - β -D氨基葡萄糖甘酶 )活性变化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链脲佐菌素 (Strepozo tocin ,STZ)加高能量饮食建立... 目的 :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Non -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 ,NIDDM)大鼠血清NAG(N -乙酰 - β -D氨基葡萄糖甘酶 )活性变化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链脲佐菌素 (Strepozo tocin ,STZ)加高能量饮食建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大鼠模型 ,并设立对照组 ,1 9周后观察两组血糖和血胰岛素释放水平 ,同时测定血清NGA活性 ,并经光镜和电镜观察肾脏、视网膜的形态学改变 ,应用微机图像处理系统对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视网膜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糖尿病组血清NAG活性 (38.30± 9.0 5U/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2 5 .67± 8.91U/L ,P <0 .0 1 )。血清NAG活性与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厚度、视网膜总厚度呈显著正相关 (r =0 .785 ,0 .684,P <0 .0 5)。结论 :血清NAG活性测定对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临床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NIDDM大鼠 血清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微血管病变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甘酶
下载PDF
洱海流域稻油轮作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特征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佩文 李铭刚 +5 位作者 张庆 付斌 何翔 邹雪峰 胡万里 朱红业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9-68,共10页
解析洱海流域水稻-油菜轮作农田土壤碳氮水解酶活性和微生物种群结构特征,为优化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调节群落功能,实现对农田生态系统的优化管理和合理保护提供依据。选取未施用任何有机碳源及化肥和施用化肥但未施用有机碳源的2... 解析洱海流域水稻-油菜轮作农田土壤碳氮水解酶活性和微生物种群结构特征,为优化农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调节群落功能,实现对农田生态系统的优化管理和合理保护提供依据。选取未施用任何有机碳源及化肥和施用化肥但未施用有机碳源的2个试验处理为研究对象,分析测试土壤β-1,4-葡萄糖苷酶(GC)和β-1,4-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及微生物种群结构组成,解析土壤酶活性、微生物种群和土壤碳氮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GC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正相关,土壤NAG活性与土壤全氮含量正相关,土壤碳氮比对水解酶活性变化的解释度最高。土壤细菌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2.58%~34.43%)、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20.19%~22.38%)、绿弯菌门(Chloroflexi,15.39%~18.53%)、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4.91%~18.58%)和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3.39%~4.21%)5个菌门为主要种群,占总原核微生物群落丰度的91.54%~93.10%;真菌以子囊菌门(Ascomycota,76.75%~78.39%)、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8.91%~11.54%)和接合菌门(Zygomycota,6.12%~7.49%)3个菌门为主要种群,占总真核微生物群落丰度的93.26%~96.63%;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及门分类水平的种群相对丰度差异不显著(P≥0.05)。施用化肥导致部分微生物差异显著性物种种群丰度发生变化,而土壤较高碳氮含量是维持洱海流域水稻-油菜轮作农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酶活性稳定的主要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碳氮 β-1 4-葡萄糖苷酶(GC) β-1 4-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种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