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7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长效植物调节剂2-O-β-L-glucopyranoside-4-O-methyl phloracetophenone的全合成
1
作者 陈靖 李晓东 +3 位作者 孙铁民 张蕾 吴秀丽 王金辉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69-1473,共5页
以β-L-(-)葡萄糖、无水醋酐及吡啶为原料,通过五步反应进行全合成,制备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β-D-葡萄糖水解酶催化下进行水解反应,研究其水解曲线。全合成产物经1H NMR鉴定为2-O-β-L-glucopyranoside-4-O-methyl phloracetophenon... 以β-L-(-)葡萄糖、无水醋酐及吡啶为原料,通过五步反应进行全合成,制备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β-D-葡萄糖水解酶催化下进行水解反应,研究其水解曲线。全合成产物经1H NMR鉴定为2-O-β-L-glucopyranoside-4-O-methyl phloracetophenone(1),总得率17.4%;水解实验表明domesticoside(2)可被β-D-葡萄糖水解酶水解为苷元,而化合物(1)不被水解。本法可作为一种新型长效生长调节剂的制备方法,也为体内快速被β-D-葡萄糖水解酶水解失活药物的结构修饰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O-β-l-glueopyranoside-4-O-methylphloraeetophenone β-l-(-)葡萄糖 水解 调节剂
下载PDF
新的核苷类化合物β-L-D4A的化学合成及体外抗HBV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吴金明 林菊生 +2 位作者 谢娜 邱国福 胡先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25-829,共5页
目的以D型谷氨酸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化学转化,合成了新的核苷类化合物βLD4A,并初步探索其体外抗HBV作用。方法合成βLD4A,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证目标化合物的结构,以2.2.15细胞(HepG2细胞进行HBV基因组转染后所得)培养为基... 目的以D型谷氨酸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化学转化,合成了新的核苷类化合物βLD4A,并初步探索其体外抗HBV作用。方法合成βLD4A,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证目标化合物的结构,以2.2.15细胞(HepG2细胞进行HBV基因组转染后所得)培养为基础,Southern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化合物体外抑制HNVDNA复制作用,并求出50%抑制的药物浓度,即EC50。以四噻唑蓝(MTT)比色分析法检测不同浓度药物的细胞毒性,求出IC50。结果化合物βLD4A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证;2.2.15细胞培养上清液病毒DNA的Southern印迹、自显影结果显示病毒的抑制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计算出EC50为0.2μmol·L-1,胞内DNA的Southern印迹、自显影显示类似的结果;细胞毒性实验显示IC50为200μmol·L-1。结论体外实验显示βLD4A具有明显的抑制病毒DNA复制作用,且无明显的细胞毒性,TI值为1000,高于临床用Lamivudine(750),有望开发为临床抗HBV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类化合物 β-l-D4A 化学合成 乙肝病毒
下载PDF
新型核苷类似物β-L-D4A对人DNA聚合酶β和δ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岩 林菊生 +4 位作者 张颖慧 王晓燕 何星星 汪鸿 高玲玲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21-628,共8页
目的:对人DNA聚合酶δ进行纯化和鉴定,通过检测β-L-D4A对人DNA聚合酶β和δ的作用,观察β-L-D4A的毒副作用.方法:运用多次离子交换层析的方法提取、纯化人Hela细胞的DNA聚合酶δ;检测β-L- D4A对人DNA聚合酶β和δ的酶动力学作用.结果... 目的:对人DNA聚合酶δ进行纯化和鉴定,通过检测β-L-D4A对人DNA聚合酶β和δ的作用,观察β-L-D4A的毒副作用.方法:运用多次离子交换层析的方法提取、纯化人Hela细胞的DNA聚合酶δ;检测β-L- D4A对人DNA聚合酶β和δ的酶动力学作用.结果:提纯并鉴定了DNA聚合酶δ,收得率是15%,比活力是1911 Ukat/mg.β-L-D4A为抑制剂时,对人DNA聚合酶β和δ的酶动力学参数分别是Km=1.86 umol/L,2.45 umol/L,IC50 =25.21μmol/L和150.1μmol/L,Ki=24.03μmol/L和132.7μmol/L,结果均提示β-L-D4A对DNA聚合酶β和δ的抑制作用远小于拉米夫定.结论:p-L-D4A是人DNA聚合酶β和δ的竞争性抑制剂,他对这两种酶的毒副作用远小于拉米夫定,可望成为更高效低毒的抗HBV类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类 β-l-D4A 人DNA聚合酶β和δ 酶动力 毒副作用
下载PDF
银盐法合成9-O-芴基-β-L-阿拉伯糖苷与表征
4
作者 许卫华 许招会 周鹏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20-323,共4页
以自制的1-溴-2,3,4-三-O-乙酰基-L-阿拉伯糖和9-羟基芴为原料,在碳酸银的催化作用下,通过Koen igs-Knorr反应合成了2,3,4-三-O-乙酰基-9-O-芴基-β-L-阿拉伯糖苷化合物(Ⅰ),然后经无水碳酸钾脱去保护基得到9-O-芴基-β-L-阿拉伯糖苷(... 以自制的1-溴-2,3,4-三-O-乙酰基-L-阿拉伯糖和9-羟基芴为原料,在碳酸银的催化作用下,通过Koen igs-Knorr反应合成了2,3,4-三-O-乙酰基-9-O-芴基-β-L-阿拉伯糖苷化合物(Ⅰ),然后经无水碳酸钾脱去保护基得到9-O-芴基-β-L-阿拉伯糖苷(Ⅱ),它们的结构经NMR和元素分析所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O-芴基-β-l-阿拉伯糖苷 2 3 4-三-O-乙酰基-9-O-芴基-β-l-阿拉伯糖苷 Koenigs-Knoor反应 9-羟基芴
下载PDF
3′″-羰基-2″-β-L奎诺糖基淫羊藿次苷Ⅱ的NMR数据解析
5
作者 张海艳 赵天增 +1 位作者 尹卫平 吴鸣建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共8页
对3′″-羰基-2″-β-L-奎诺糖基淫羊藿次苷Ⅱ(3′″-carbonyl-2″-β-L-quinovosy licarisideⅡ),进行了1H和13C MNR检测,参考2″-O-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Ⅱ(2″-O-rhamnosy licarisid Ⅱ)、淫羊藿次苷Ⅱ(icarisid Ⅱ)和淫羊藿苷(icariin... 对3′″-羰基-2″-β-L-奎诺糖基淫羊藿次苷Ⅱ(3′″-carbonyl-2″-β-L-quinovosy licarisideⅡ),进行了1H和13C MNR检测,参考2″-O-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Ⅱ(2″-O-rhamnosy licarisid Ⅱ)、淫羊藿次苷Ⅱ(icarisid Ⅱ)和淫羊藿苷(icariin)的1H、13C NMR数据,通过DEPT和1H-1H COSY、HSQC、HMBC等2D NMR技术对该化合物所有的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和详细解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R 归属 2D NMR 3"-羰基-2″-β-l-奎诺糖基淫羊藿次苷Ⅱ
下载PDF
新的核苷类似物β-L-D4A的细胞内代谢与生物转化
6
作者 吴金明 林菊生 +1 位作者 章金艳 梁扩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6期709-712,共4页
目的:研究β-L-D4A在2.2.15细胞内的代谢情况,以便为进一步明确其抗HBV作用机制和动物体内实验及人体内试验研究其抗HBV作用与药代动力学奠定基础。方法:以2μmol·L-1[3H]βLD4A或[3H]βDD4A处理2.2.15细胞2、4、8、12、24h,再以0.... 目的:研究β-L-D4A在2.2.15细胞内的代谢情况,以便为进一步明确其抗HBV作用机制和动物体内实验及人体内试验研究其抗HBV作用与药代动力学奠定基础。方法:以2μmol·L-1[3H]βLD4A或[3H]βDD4A处理2.2.15细胞2、4、8、12、24h,再以0.4mol·L-1预冷的高氯酸(含0.08mol·L-1磷酸三乙胺)抽提,离心后,溶解于酸的上清液,直接进行HPLC分离、相连的紫外检测器检测,然后分析各个峰值。结果:两化合物均出现4峰,且出现时间一致,保留时间依次在6、10、19、28min,24h处理后,β-L-D4A细胞内代谢峰明显高于βDD4A的代谢峰;β-L-D4A于2.2.15细胞内代谢进行了动态的检测,发现细胞内代谢物的含量于加药后迅速增加,以三磷酸形式增加最快,至8h时,达到最大值,以后开始缓慢降低;β-L-D4A处理2.2.15细胞24h后,换用不含药培养基继续培养,停药后3种磷酸化代谢物含量于前8h迅速减少,继后16h降低缓慢,于24h时,仍有8h时35.6%(0.320.9)的三磷酸化合物存在。结论:β-L-D4A较之β-D-D4A更易被磷酸化代谢;一磷酸化过程可能为限速步骤;β-L-D4A三磷酸化物在2.2.15细胞内降解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类似物 β-l-D4A 乙型肝炎病毒 2.2.15细胞代谢 生物转化
下载PDF
9-O-芴基-β-L-阿拉伯糖苷的合成与表征
7
作者 刘白强 许招会 周鹏 《广东化工》 CAS 2011年第7期10-11,共2页
在四丁基溴化化铵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下,以二氯甲烷为溶剂,自制的1-溴-2,3,4-三-O-乙酰基-L-阿拉伯糖、9-羟基芴和无水碳酸钾为原料,合成了2,3,4-三-O-乙酰基-9-O-芴基-β-L-阿拉伯糖苷化合物,然后经无水碳酸钾脱去保护基得到标题化合物... 在四丁基溴化化铵相转移催化剂的作用下,以二氯甲烷为溶剂,自制的1-溴-2,3,4-三-O-乙酰基-L-阿拉伯糖、9-羟基芴和无水碳酸钾为原料,合成了2,3,4-三-O-乙酰基-9-O-芴基-β-L-阿拉伯糖苷化合物,然后经无水碳酸钾脱去保护基得到标题化合物,总收率达6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O-芴基-β-l-阿拉伯糖苷 2 3 4-三-O-乙酰基-9-O-芴基-β-l-阿拉伯糖苷 相转移催化剂 9-羟基芴
下载PDF
新的核苷类化合物β-L-D4A及其异构体体外抗HBV作用
8
作者 吴金明 林菊生 +1 位作者 章金艳 梁扩寰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1270-1273,共4页
目的探索比较β-L-D4A(L-D4A)及其异构体体外抗HBV作用,以期获得高效、高治疗指数(TI)的新一类抗HBV化合物。方法L-D4A及其异构体干预2.2.15细胞(Hep G2细胞进行HBV基因组转染后所得)培养,ELISA法检测上清HBs Ag, HBe Ag;32p标记HBV DN... 目的探索比较β-L-D4A(L-D4A)及其异构体体外抗HBV作用,以期获得高效、高治疗指数(TI)的新一类抗HBV化合物。方法L-D4A及其异构体干预2.2.15细胞(Hep G2细胞进行HBV基因组转染后所得)培养,ELISA法检测上清HBs Ag, HBe Ag;32p标记HBV DNA为探针,Southern印迹法检测上清液及细胞内HBV DNA,再以计算机图像处理进行定量分析,求出50%抑制的药物浓度(ED50)。洗去HBV探针后,以32P标记细胞色素氧化酶ⅢDNA为探针再次进行杂交,以探索线粒体的毒性。以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药物的细胞毒性,求出50%细胞抑制的药物浓度(ID50)。结果上清液病毒DNA的Southern印迹结果显示,L型异构体较之D型异构体具有更强的HBV DNA抑制作用,L-D4A最为突出,并呈显明显的浓度依赖性,计算出ED50为0.2μmol·L-1;D-D4A具有明显的线粒体毒性,L-D4A则不明显;L-D4A细胞毒性实验显示ID50为200μmol·L-1;低浓度L-D4A对上清HBs Ag,HBe Ag无明显的影响,高浓度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结论体外实验显示L-D4A具有明显的抑制病毒DNA复制作用,且无明显的细胞毒性和线粒体毒性,TI(ID50/ED50)值为1 000,高于拉米夫定组(TI值为750),将有望进一步得到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类化合物 β-l-双脱氧双脱氢腺苷 乙肝病毒
下载PDF
β-L-2′-脱氧胞苷的合成
9
作者 常海洲 沈开源 江霜英 《合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18-721,共4页
β-L-2′-脱氧胞苷为重要的医药中间体。以2′-脱氧-L-核糖和胞嘧啶为起始原料,通过甲苷化、酯化、氯代、水解脱保护基等步骤,以49.7%的收率合成了β-L-2′-脱氧胞苷,HPLC纯度达99.9%。产物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S确证。
关键词 2′-脱氧-l-核糖 糖苷化 合成 β-l-2′-脱氧胞苷 酯化
下载PDF
阿尔泰金莲花总黄酮及其荭草素2″-O-β-L-半乳糖苷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5
10
作者 霍潘峰 滕亮 +3 位作者 胡旭 詹羽姣 徐芳 赵军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69-873,共5页
目的研究阿尔泰金莲花总黄酮及其荭草素2″-O-β-L-半乳糖苷(OGA)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含量测定基础上,以总黄酮和OGA含量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评价指标,以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因素,通过L_9(3~4)正交实验设计优选... 目的研究阿尔泰金莲花总黄酮及其荭草素2″-O-β-L-半乳糖苷(OGA)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含量测定基础上,以总黄酮和OGA含量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评价指标,以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因素,通过L_9(3~4)正交实验设计优选阿尔泰金莲花总黄酮及其OGA的提取工艺。结果阿尔泰金莲花总黄酮及其OGA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料液比1∶30(g·m L^(-1)),提取时间1.5 h,提取2次;该工艺可以获得高含量的总黄酮[(170.53±3.30)mg·g^(-1)]和OGA[(29.02±0.46)mg·g^(-1)]。抗氧化活性随提取物中总黄酮和OGA含量的增大而增大。结论该提取工艺操作简便,可为阿尔泰金莲花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金莲花 总黄酮 荭草素2″-O-β-l-半乳糖苷 提取工艺 正交设计实验
下载PDF
木霉T88 β-l,6-葡聚糖酶(BGN16.2)的基因克隆、表达及同源建模
11
作者 丛华 杨谦 +1 位作者 宋金柱 葛唯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7年第5期51-57,共7页
利用RT-PCR方法克隆得到β-l,6-葡聚糖酶BGN16.2的cDNA序列,并采用半定量RT-PCR法,研究以茯苓粉及病原菌细胞壁为诱导物对该基因诱导表达的影响。构建该酶基因到酿酒酵母诱导型表达载体pYES2上,转化酿酒酵母,用CMC糖化力法对目的基因表... 利用RT-PCR方法克隆得到β-l,6-葡聚糖酶BGN16.2的cDNA序列,并采用半定量RT-PCR法,研究以茯苓粉及病原菌细胞壁为诱导物对该基因诱导表达的影响。构建该酶基因到酿酒酵母诱导型表达载体pYES2上,转化酿酒酵母,用CMC糖化力法对目的基因表达产物的酶活性进行检测。克隆得到BGN16.2的cDNA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为1290bp,编码429个氨基酸,推测蛋白分子量为48kDa,预测的等电点pI为5.25。该基因能在酿酒酵母中表达有生物活性的β-l,6-葡聚糖酶并分泌到胞外。发酵液中的酶活在培养60h时达到最高(2.1U·mL-1),最适酶解温度为50℃,最适pH值为5.5。对该酶的一二级结构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同源建模的方法完成了该酶的活性区域三级结构的建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l 6-葡聚糖酶 细胞壁水解酶 同源建模 三级结构 木霉菌T88
下载PDF
纤维素酶辅助超声提取荭草素2″-O-β-L半乳糖苷工艺研究
12
作者 希力阿扎提·阿不力米提 姚雨含 +2 位作者 詹羽姣 王亮 赵军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年第18期52-57,61,共7页
目的:优化阿尔泰金莲花荭草素2″-O-β-L半乳糖苷(OGA)的纤维素酶辅助超声提取工艺。方法:以OGA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p H、酶添加量、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OGA提取率的影响,进一步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 目的:优化阿尔泰金莲花荭草素2″-O-β-L半乳糖苷(OGA)的纤维素酶辅助超声提取工艺。方法:以OGA提取率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p H、酶添加量、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OGA提取率的影响,进一步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及响应面分析优化阿尔泰金莲花OGA的纤维素酶辅助超声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p H=4、料液比1∶40、超声功率90W、酶添加量1.5%、乙醇浓度48.0%、超声时间38.0 min、超声温度40℃;在此条件下,OGA提取率达到了2.7%以上。结论:该工艺简单高效,可用于荭草素2″-O-β-L半乳糖苷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金莲花 荭草素2″-O-β-l半乳糖苷 响应面法 纤维素酶 提取
下载PDF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β-L-D4A on DNA polymerase α
13
作者 Yan Li Ju-Sheng Lin Ying-Hui Zhang Xiao-Yan Wang Ying Chang Xing-Xing He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7年第46期6243-6248,共6页
AIM: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of β-L-D4A on DNA polymeraseα. METHODS: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was used to separate DNA polymeraseαfrom crude extract of human Hela cells.Detailed kinetic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 AIM: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of β-L-D4A on DNA polymeraseα. METHODS: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was used to separate DNA polymeraseαfrom crude extract of human Hela cells.Detailed kinetic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 for β-L-D4A against DNA polymeraseα. RESULTS:DNA polymeraseαwas purified with 4% yield and 31000 units/rag specific activity.The Michaelis constant (Km=3.22μmol/L),50%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 (IC50=178.49μmol/L) and inhibition constant (Ki=126μmol/L) of β-L-D4A were determined by kinetic analysis. CONCLUSION:β-L-D4A is a more safe nucleoside for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with a lower host toxi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苷 β-l-D4A DNA聚合酶 副作用 乙肝病毒
下载PDF
蛹虫草产β-葡萄糖苷酶与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活性分析及转化人参皂苷Rg1与Rc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飞 黄秋婷 +1 位作者 隋新 谢莹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2-161,共10页
通过鉴定筛选得到1株高产β-葡萄糖苷酶的长白山虫草属真菌蛹虫草。研究碳源、氮源及pH值对菌株产β-葡萄糖苷酶、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虫草酸与生物量的影响规律,从而获得高产生物活性物质的培养条件,并对蛹虫草转化人参皂苷Rg1与R... 通过鉴定筛选得到1株高产β-葡萄糖苷酶的长白山虫草属真菌蛹虫草。研究碳源、氮源及pH值对菌株产β-葡萄糖苷酶、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虫草酸与生物量的影响规律,从而获得高产生物活性物质的培养条件,并对蛹虫草转化人参皂苷Rg1与Rc的路径与转化率进行了研究。采用紫外检测法测定β-葡萄糖苷酶与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活力,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鉴定转化产物中人参皂苷的组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虫草素含量及人参皂苷的转化率。结果表明:蛹虫草在碳源为纤维二糖、氮源为牛肉膏、pH 8、培养120 h条件下有较高β-葡萄糖苷酶活力((74.70±0.09)U/mL)。在碳源为乳糖、氮源为蛋白胨、pH 4、培养72 h条件下有最高的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活力((11.55±0.01)U/mL)。蛹虫草转化人参皂苷Rg1的路径为Rg1→Rh1和Rg1→F1,转化Rc路径为Rc→Rd→Rg3→CK和Rc→CMc。经过168 h的转化,人参皂苷Rg1转化率为54.9%,Rc转化率达到83.44%。本研究为提高药食两用真菌蛹虫草生物转化人参皂苷效率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蛹虫草和人参食品、药品开发提供了一定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虫草 Β-葡萄糖苷酶 α-l-阿拉伯呋喃糖苷酶 人参皂苷
下载PDF
β-L-D4A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7
15
作者 吴金明 林菊生 +2 位作者 谢娜 姜风超 梁扩寰 《中华肝脏病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268-270,共3页
目的 探索β-L-D4A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及其靶点,以明确其抗HBV复制作用的机制。 方法 β-L-D4A干预培养2.2.15细胞后,检测其抗HBV作用;提取细胞内复制核心颗粒,通过内源性聚合酶反应和活性胶实验检测聚合酶和逆转录酶的活性。... 目的 探索β-L-D4A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及其靶点,以明确其抗HBV复制作用的机制。 方法 β-L-D4A干预培养2.2.15细胞后,检测其抗HBV作用;提取细胞内复制核心颗粒,通过内源性聚合酶反应和活性胶实验检测聚合酶和逆转录酶的活性。 结果 β-L-D4A体外明显抑制HBV DNA的复制,并呈现浓度依赖性;内源性聚合酶反应显示β-L-D4A对聚合酶和逆转录酶活性均存在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0.51 μmol/L和0.5 5 μmol/L;外源性核酸为模板的活性胶实验显示聚合酶和逆转录酶活性无变化。 结论 β-L-D4A体外抗HBV作用环节可能在于其代谢物对HBV DNA复制的始动或DNA链延伸过程的不可逆抑制。需行引物结合实验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l-D4A 体外 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 机制 外源性核酸
原文传递
β-APP和NF-L在评估弥漫性轴索损伤大鼠损伤程度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16
作者 向玲 张雨婷 +3 位作者 韦红 梁平 彭玲珑 李禄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2255-2260,共6页
目的利用自制装置建立轻、中、重度的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大鼠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β-APP)及神经丝蛋白轻链多肽(neurofilament light polypeptide,NF-L)的变化... 目的利用自制装置建立轻、中、重度的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大鼠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β-APP)及神经丝蛋白轻链多肽(neurofilament light polypeptide,NF-L)的变化与恢复期的学习记忆能力的相关性。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10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A、B、C(轻、中、重型致伤)DAI组。伤后6、24、72 h及1、2周取脑组织切片行β-AP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24 h时脑组织切片行HE染色和NF-L免疫组织化学染色;2周时行水迷宫测试。将损伤后24 h各组脑组织切片感兴趣区内测定的β-APP和NF-L累积光密度(IOD)值与损伤后恢复期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伤后24 h取脑组织肉眼观察致伤组大脑表面、蛛网膜下腔、脑室等区域未见出血,光镜下可见A、B、C组大鼠的胼胝体区神经束疏松、紊乱,血管淤滞,空泡形成,神经元肿胀变性,细胞核显示不清,突触结构模糊等经典DAI病理特征,NF-L免疫组化鉴定实验组均有典型中线部位轴索损伤改变。实验组伤后6、24、72 h及1、2周与对照组相比各时间点胼胝体β-APP均有升高(P<0.05),组内各时间点呈动态变化,于伤后24 h最高。伤后24 h,实验组NF-L免疫组化染色大脑水管水平脑干轴突和神经元胞体阳性染色较正常组增强,半定量分析A、B、C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迷宫测试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无明显下降;B、C两组下降明显(P<0.05)。损伤后24 h,A、B、C 3组脑组织切片感兴趣区内测定的β-APP和NF-L累积光密度(IOD)值与损伤后恢复期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呈负相关(r分别为-0.937、-0.939)。结论β-APP和NF-L不仅可以反映DAI动物模型轴索损伤的程度,还可以早期预测损伤后大鼠的学习记忆恢复能力,可能成为DAI损伤的特异性分子探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免疫组织化学 Β-淀粉样前体蛋白 神经丝蛋白轻链多肽 水迷宫 大鼠
原文传递
枸杞子中2-O-β-D-葡萄糖基-L-抗坏血酸抑制黑素合成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自萍 李弘武 +2 位作者 廖国玲 王玉炯 李敏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689-692,共4页
目的:研究枸杞子中2-O-β-D-葡萄糖基-L-抗坏血酸(AA-2βG)对体外培养的B16黑素瘤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AA-2βG作用于B16黑素瘤细胞,测定细胞的增殖率、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并以维生素C(Vc)作对照。结果:A... 目的:研究枸杞子中2-O-β-D-葡萄糖基-L-抗坏血酸(AA-2βG)对体外培养的B16黑素瘤细胞黑素合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AA-2βG作用于B16黑素瘤细胞,测定细胞的增殖率、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并以维生素C(Vc)作对照。结果:AA-2BG在浓度为2.96和4.44mmol·L^(-1)时,对B16细胞增殖抑制率可达75.99%和85.97%,对黑素合成的抑制率为32.29%和58.75%;AA-2βG对细胞生长中酪氨酸酶活性的半抑制率浓度(IC_(50))为1.84mmol·L^(-1),而Vc则为3.85mmol·L^(-1),表明AA-2βG对酪氨酸酶抑制效果优于Vc。结论:AA- 2βG具有明显的抑制细胞黑素合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子 2-O-β-D-葡萄糖基-l-抗坏血酸 B16黑素瘤细胞
下载PDF
从N-Fmoc-L-α-氨基酸合成对应的同系物N-Fmoc-L-β-氨基酸(Ⅰ)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波 洪镛裕 +2 位作者 廖本仁 熊飞 陶克美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84-188,共5页
描述了以重氮甲烷为重氮化试剂,以商品易得的N-Fmoc-L-α-氨基酸为原料,成功地运用Arndt-Eistert合成,仅通过两步反应,就高产率地合成了8个对应的同系物N-Fmoc-L-β-氨基酸的方法。
关键词 Amdt-Eistert Α-氨基酸 Β-氨基酸
下载PDF
Expression Vector Construction and 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i>Rosa rugosa β</i>-l,3-Glucanase Gene (<i>RrGlu</i>) 被引量:1
19
作者 Shutang Xing Juanjuan Sun +4 位作者 Zhihong Peng Yanan Fu Lanyong Zhao Zongda Xu Xiaoyan Yu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7年第3期495-501,共7页
In order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researching the function of Rosa rugose (R. rugosa) RrGlu gene, the RrGlu gene was amplified from the styles of R. rugosa “Tanghong”, a gene expression vector named PBI121-RrGlu was ... In order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researching the function of Rosa rugose (R. rugosa) RrGlu gene, the RrGlu gene was amplified from the styles of R. rugosa “Tanghong”, a gene expression vector named PBI121-RrGlu was constructed and the vector was introduced into tobacco with the agrobacterium-mediated method. PCR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rGlu gene was integrated into the tobacco gen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 rugose β-l 3-GLUCANASE GENE Expression Vector CONSTRUCTION Genetic Transformation
下载PDF
超细β-磷酸三钙/聚-L-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与骨折内固定器的加工 被引量:5
20
作者 邹俊 李新松 +1 位作者 哈涌泉 韩凤俊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155-159,共5页
目的 :制备分散性良好的超细 β 磷酸三钙 ( β TCP) 聚 L 乳酸 (PLLA)复合材料及新型可吸收骨折内固定器。 方法 :通过研磨方法制备 β TCP超细粒子 ,用一缩二乙二醇作分散剂研磨 β TCP后 ,再将 β TCP与PLLA超声混合 ,制得复合材... 目的 :制备分散性良好的超细 β 磷酸三钙 ( β TCP) 聚 L 乳酸 (PLLA)复合材料及新型可吸收骨折内固定器。 方法 :通过研磨方法制备 β TCP超细粒子 ,用一缩二乙二醇作分散剂研磨 β TCP后 ,再将 β TCP与PLLA超声混合 ,制得复合材料 ,经注塑加工制成可吸收骨钉 ,并采用扫描电镜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与结论 :用一缩二乙二醇作分散剂研磨 β TCP后再经超声混合 ,可以使 β TCP超细粒子在复合材料中分散均匀 ,粒子大小仅为 3 0 0nm左右 ,β TCP与PLLA基体之间结合良好。超细 β TCP PLLA复合材料可加工成可吸收骨钉 ,弯曲强度达到 10 0MPa左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β-磷酸三钙 -l-乳酸 复合材料 制备 骨折 内固定器 加工 可吸收骨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