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γ-谷氨酰转肽酶与血小板比率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 被引量:17
1
作者 沈崔琴 李万斌 +2 位作者 雷洁雯 谭碧波 郭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84-988,共5页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肽酶与血小板比率(GPR)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并与瞬时弹性成像肝脏硬度测定(LSM)值、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及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肽酶与血小板比率(GPR)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并与瞬时弹性成像肝脏硬度测定(LSM)值、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率指数(APRI)及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4)的诊断效能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纳入2015年5月至9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或肝病理活组织检查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空腹下行FibroTouch瞬时弹性成像检查及常规血清学检查,记录LSM值,并计算GPR、APRI及FIB-4。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的诊断效能并对ROC曲线下面积进行比较。结果最终纳入2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男213例、女47例,平均年龄为(53.49±9.78)岁,体质量指数为(23.36±3.06)kg/m^2。GPR、LSM值、APRI及FIB-4均与S≥2期及S4期肝纤维化中度相关(P均<0.05)。GPR、LSM值、APRI及FIB-4诊断S≥2期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0.82、0.75和0.72,诊断S4期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0.82、0.86、0.79和0.75。GPR和LSM值诊断S≥2期及S4期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均较FIB-4高(P均<0.05),LSM值诊断S4期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较APRI高(P<0.05)。APRI与FIB-4诊断S≥2期和S4期肝纤维化的ROC曲线下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GPR、LSM值、APRI及FIB-4均对慢性乙型肝炎S≥2期和S4期肝纤维化有一定的诊断准确性;LSM值及GPR对S≥2期和S4期肝纤维化的诊断准确性优于FIB-4,LSM值对S4期肝纤维化的诊断准确性优于APRI。因此,LSM值及GPR可作为无创性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优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γ-谷氨酰转肽酶与血小板比率 瞬时弹性成像 天冬氨酸转氨酶与血小板比率指数 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
原文传递
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在肝细胞癌患者中的预后价值
2
作者 沈洁 葛仁美 崔翔 《肝胆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375-380,共6页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计数比值(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 to plateletratio,GPR)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05月至2020年03月间于我院初诊并行手术切除的144例HCC患者...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计数比值(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 to plateletratio,GPR)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05月至2020年03月间于我院初诊并行手术切除的144例H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实验室检查及随访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oncharacteristics,ROC)曲线确定GPR的最佳截止点,并将所有患者分为高GPR与低GPR组。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及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差异,并采用单、多变量Cox回归分析评估影响HCC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ROC曲线表明术前GPR预测HCC患者总体OS的最佳截止点为0.733,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653(95%置信区间:0.563-0.742)。根据此临界值,将所有患者分为GPR≤0.733(n=61)和GPR>0.733组(n=83)。结果表明,高GPR比值(>0.733)与肿瘤直径(χ^(2)=4.383,P=0.046)、TNM分期(χ^(2)=4.177,P=0.041)及BCLC临床分期(χ^(2)=4.492,P=0.034)具有显著相关性。此外,两组患者的5年总体OS分别为61.5%与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02,P=0.006),GPR>0.733提示HCC患者预后不佳。单、多因素分析证实微血管浸润(风险比:2.004,95%置信区间:1.140-3.526,P=0.016)、术前甲胎蛋白AFP水平(风险比:1.855,95%置信区间:1.054-3.264,P=0.032)、BCLC临床分期(风险比:2.199,95%置信区间:1.333-3.628,P=0.002)及GPR比值(风险比:2.016,95%置信区间:1.177-3.453,P=0.011)是HC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有望成为一项新的预后评价指标,为HCC患者提供准确的预后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γ-谷氨酰转肽酶 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 预后 预测
下载PDF
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对血清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黄春明 杨湛 +5 位作者 聂玉强 胡中伟 周永健 詹远京 郭家伟 余卫华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859-862,共4页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GPR)预测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方法 2010年~2016年我院诊治的血清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202例,经肝活检诊断肝纤维化,计算GPR、AST与PLT比值指数(APRI)和基于4因素...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GPR)预测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分期的价值。方法 2010年~2016年我院诊治的血清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202例,经肝活检诊断肝纤维化,计算GPR、AST与PLT比值指数(APRI)和基于4因素的肝纤维化指数(FIB-4)预测明显肝纤维化(≥F2)、进展期肝纤维化(≥F3)和早期肝硬化(F4)的效能。应用ROC曲线下面积(AUC)判断诊断效能。结果经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本组发现F1、F2、F3和F4分别为82例、60例、39例和21例;F4组GPR、APRI和FIB-4分别为0.4(0.2,1.0)、(0.6±0.2)和1.6 (0.9,1.8),而F3组分别为0.2 (0.2,0.4)、(0.6±0.2)和0.9 (0.9,1.2),F2组则分别为0.2 (0.1,0.3)、0.4±0.2和0.9(0.7,1.3),差异显著(P<0.05);GPR预测明显肝纤维化(≥F2)、进展期肝纤维化(≥F3)和早期肝硬化(F4)的AUC分别是0.739、0.790和0.824,显著高于APRI(分别为0.547、0.731和0.736,P<0.05);GPR预测肝纤维化≥F3的AUC为0.790,显著高于FIB-4(0.748,P<0.05),而FIB-4预测肝纤维化≥F2的AUC为0.777,显著高于GPR(0.739,P<0.05),FIB-4和GPR预测肝硬化(F4)的效能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0.824和0.792,P>0.05)。结论 GPR可以预测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分期,其效能优于APRI,而与FIB-4相比,各有优缺点。GPR可以作为对转氨酶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一个无创生化预测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 肝纤维化 无创诊断
下载PDF
术前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指数与乙肝病毒相关性肝细胞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宇 吴丽君 +4 位作者 马良 向邦德 吴飞翔 游雪梅 黎乐群 《天津医药》 CAS 2017年第5期489-492,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指数(GPRI)与乙肝病毒(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术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68例HBV相关性H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患者分为高GPRI组(GPRI≥0.38,184例)和低GPRI组(GPRI<0.38,... 目的探讨术前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指数(GPRI)与乙肝病毒(HBV)相关性肝细胞癌(HCC)术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68例HBV相关性H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患者分为高GPRI组(GPRI≥0.38,184例)和低GPRI组(GPRI<0.38,184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并利用Cox多因素分析确定影响HBV相关性HCC患者术后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果与低GPRI组相比,高GPRI组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水平更高、肿瘤侵犯大血管的比例更高、最大直径≥10 cm、肿瘤数目≥3个、中晚期HCC患者的比例更高(均P<0.05)。高GPRI组患者术后1、3、5年的无病生存率明显低于低GPRI组患者(50.8%、16.9%、5.7%vs.69.0%、33.3%、10.7%,P=0.001)。高GPRI组患者术后1、3、5年的总生存率也明显低于低GPRI组患者(75.0%、51.8%、36.0%vs.89.8%、72.8%、63.2%,P<0.05)。Cox多因素分析也证实GPRI≥0.38是影响HBV相关性HCC患者术后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GPRI可以预测HBV相关性HCC患者术后的肿瘤复发和远期生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谷氨酰转肽酶 血小板 肝细胞 乙型肝炎病毒 肝切除术 预后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剪切波弹性成像和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用于诊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晓玲 宋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99-1503,共5页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和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GPR)用于诊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16例CHB患者,在肝脏穿刺活检前行SWE检测及血常规及肝功能检验,记录肝脏硬度(LSM),计算GPR。根据Metavir评...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和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GPR)用于诊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16例CHB患者,在肝脏穿刺活检前行SWE检测及血常规及肝功能检验,记录肝脏硬度(LSM),计算GPR。根据Metavir评分系统将活检所示肝纤维化分为F0~F4共5期,分析Elast PQ和GPR与肝脏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Elast PQ和GPR诊断CHB患者肝纤维化效能的差异,分析Elast PQ诊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倍正常值上限(ULN)患者肝纤维化的价值。结果Elast PQ和GPR与肝脏纤维化分期均呈正相关(r=0.94,P<0.01;r=0.92,P<0.01)。对于F1~F3期肝纤维化,Elast PQ的诊断效能优于GPR(Z=2.21,P=0.03;Z=2.16,P=0.03;Z=2.27,P=0.02)。Elast PQ对ALT≤1×ULN患者的诊断效能优于其对1×ULN<ALT≤2×ULN者。结论Elast PQ和GPR对ALT≤2×ULN的CHB患者早期肝纤维化分期具有较高价值,Elast PQ的诊断效能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并发症 肝硬化 弹性成像技术 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
下载PDF
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清及血小板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和总抗氧化力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元芹 朱述阳 +1 位作者 赵宁宁 何世伟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480-483,共4页
目的观察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血清及血小板γ-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和总抗氧化力(T-AOC)水平的变化。方法以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90例CAP患者和30例体检健康者为研究对象。CAP患者根据外周血血小板... 目的观察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血清及血小板γ-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和总抗氧化力(T-AOC)水平的变化。方法以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科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90例CAP患者和30例体检健康者为研究对象。CAP患者根据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分为继发血小板增多组(血小板计数>300×109/L)40例和血小板不增多组(血小板计数≤300×109/L)50例。检测研究对象的血清GGT、T-AOC及血小板GGT、T-AOC的水平。结果 CAP患者入院时血清GGT活性和血小板GGT活性[(45.6±25.4)U/L;(179.9±41.3)mU/109plt]均较对照组[(17.9±3.7)U/L;(49.5±8.0)mU/109plt]高;血清T-AOC入院时[(12.6±1.6)U/mL]比对照组[(17.8±2.1)U/mL]低;血小板T-AOC入院时[(61.6±21.5)mU/109plt]高于对照组[(48.6±9.9)mU/109plt];血小板T-AOC出院时[(40.7±14.2)mU/109plt]比入院时[(61.6±18.3)mU/109plt]和对照组[(48.6±9.9)mU/109plt]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血清T-AOC血小板增多组[(12.9±1.1)U/mL]比血小板不增多组[(12.3±1.7)U/mL]高;血小板T-AOC血小板增多组[(53.0±12.0)mU/109plt]比血小板不增多组[(68.6±19.7)U/109plt]低,血清GGT血小板增多组[(52.5±31.6)U/L]比血小板不增多组[(39.7±15.8)U/L]高,血小板GGT血小板增多组[(166.4±39.3)mU/109plt]比血小板不增多组[(190.6±39.9)mU/109plt]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入院时血小板计数与血小板T-AOC、GGT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16(P=0.003),-0.308(P=0.002)。结论在炎症反应过程中血小板活化与氧化应激有关;血小板在炎症反应过程及维持氧化抗氧化平衡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 总抗氧化力水平 血小板增多症
下载PDF
纤维蛋白原/前白蛋白比值、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在甲胎蛋白阴性肝细胞癌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蔚 李慧艳 刘华 《肝脏》 2021年第3期270-272,280,共4页
目的评估纤维蛋白原/前白蛋白比值(FPR)、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GPR)在甲胎蛋白阴性肝细胞癌(AFP-N HCC)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AFP-N HCC患者(AFP-N HCC组)80例(男58例、女22例),年龄(50.2±9.8)岁。... 目的评估纤维蛋白原/前白蛋白比值(FPR)、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GPR)在甲胎蛋白阴性肝细胞癌(AFP-N HCC)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AFP-N HCC患者(AFP-N HCC组)80例(男58例、女22例),年龄(50.2±9.8)岁。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患者(健康组)100例(男60例、女40例),平均年龄(49.8±6.2)岁。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AFP-N HCC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确定诊断AFP-N HCC的截断点,计算诊断效能。结果 AFP-N HCC组、健康组PLT、Hb、FIB、PA、ALT、AST、TBil、γ-GT、FPR及GPR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患者是否存在AFP-N HCC为分类标准,将PLT、Hb、FIB、PA、ALT、AST、TBil、γ-GT、FPR及GPR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LT、FPR、GPR是评估是否存在AFP-N HCC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FPR诊断AFP-N HCC时AUC及95%CI、截断点、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94(0.90~0.96)、11.60、86.5%及88.4%;GPR诊断AFP-N HCC时AUC及95%CI、截断点、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89(0.85~0.92)、0.21、68.4%及94.8%;FPR联合GPR诊断AFPN HCC时AUC及95%CI、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97(0.95~0.99)、91.0%及96.2%。结论 FPR、GPR可作为AFPN HCC诊断的生物学指标,两者联合诊断时效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胎蛋白阴性肝细胞癌 纤维蛋白原/前白蛋白比值 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
下载PDF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狭窄的关系
8
作者 刘佳丽 张和平 +2 位作者 段志强 李栋 杨琨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6-420,共5页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与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狭窄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与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狭窄的关系。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就诊的625例使用动静脉内瘘透析的患者资料,其中资料完善且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95例,有AVF狭窄的患者245例被分为1组,无AVF狭窄的患者150例为2组。记录患者的常规生化值和全血细胞计数值。结果:①1组患者NLR5.07(4.00,6.66)vs.3.46(2.63,4.15),PLR169.52(127.56,227.11)vs.125.66(89.31,165.31)及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Hs-CRP)1.90(0.80,2.99)vs.0.82(0.42,1.27),水平均高于2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lndex,BMI)、AVF吻合方式、穿刺方式、是否合并糖尿病等因素,结果显示NLR(OR=2.195,95%CI=1.674~2.878,P<0.001),PLR(OR=1.008,95%CI=1.002~1.012,P=0.007),Hs-CRP(OR=2.170,95%CI=1.607~2.751,P<0.001)三者均是HD患者AVF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③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析显示,NLR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799(95%CI=0.756~0.838,P<0.001),PLR 0.694(95%CI=0.646~0.740,P<0.001),Hs-CRP 0.717(95%CI=0.670~0.761,P<0.001),三者均可预测AVF狭窄,预测最佳临界值分别为NLR 4.08,PLR 122.49,Hs-CRP 1.62,并且3个指标联合预测效果更佳(AUC 0.870,95%CI=0.833~0.901,P<0.001),灵敏度79.18%,特异度81.33%。结论:NLR、PLR和Hs-CRP均是AVF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和预测因子,且三者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 狭窄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 血液透析
原文传递
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计数比值对接受一线化疗方案的Ⅲ-Ⅳ期胃癌患者的预后价值
9
作者 胡咏 黄士月 +2 位作者 张天丹 陈涛 罗阳超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1021-1027,共7页
目的 探讨γ-谷氨酰转肽酶(γ-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 GGT)/血小板计数(Platelet, PLT)比值(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 to platelet ratio index, GPRI)对接受一线化疗方案的Ⅲ-Ⅳ期胃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138例... 目的 探讨γ-谷氨酰转肽酶(γ-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 GGT)/血小板计数(Platelet, PLT)比值(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 to platelet ratio index, GPRI)对接受一线化疗方案的Ⅲ-Ⅳ期胃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138例非手术治疗的Ⅲ-Ⅳ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化疗前外周静脉血,检测GGT水平及PLT,根据公式GPRI=GGT/PLT(×109/L),计算不同患者的GPRI值。以GPRI>0.39为界值,将患者分为高GPRI组及低GPRI组。对患者进行连续性随访,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对GPRI比值的影响;利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分析GPRI比值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1)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显示,GPRI、GGT、PLT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0.39、64.68和178.59,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76、0.659和0.705,GPRI判断患者预后的效能明显优于单独检测GGT和血小板。(2)与低GPRI组相比,高GPRI组患者中>1器官转移及腹膜转移发生率、Ⅳ期患者比例、糖苷类肿瘤标志物(CA19-9)>37 U/mL的患者比例均明显较高(P<0.05)。且>1个器官转移(P=0.002)、腹膜转移(P=0.024)、Ⅳ期(P=0.008)、CA19-9水平(P=0.004)和GPRI>0.39(P=0.033)均是影响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和中位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的独立性危险因素。(3)所有患者的OS及PFS分别为156 d和217 d。低GPRI组、高GPRI组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202 d、117 d;中位OS分别为269 d、17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进一步行亚组分析发现,在转移器官>1个(χ^(2)=18.24,P<0.01)、Ⅳ期(χ^(2)=19.85,P<0.01)和CA19-9水平升高(χ^(2)=12.65,P<0.01)的亚组患者中,低GPRI组患者的OS均明显好于高GPRI组。结论 GPRI对接受一线化疗方案的Ⅲ-Ⅳ期胃癌患者的预后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有望作为晚期胃癌患者的一项新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γ-谷氨酰转肽酶 血小板计数 一线化疗 晚期肿瘤
下载PDF
γ-谷氨酰转肽酶和血小板比值对肝癌介入术后急性肝功能恶化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梅宝富 邓志锋 +1 位作者 郑兰 林堆贤 《肝脏》 2021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肽酶和血小板比值指数(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 to platelet ratio index,GPRI)对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发生急性肝功能恶化(acute liver function ... 目的探讨γ-谷氨酰转肽酶和血小板比值指数(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 to platelet ratio index,GPRI)对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术后发生急性肝功能恶化(acute liver function deterioration,ALFD)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接受TACE碘油栓塞治疗的141例肝癌临床资料,按文中标准分为ALFD组与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肝生化指标和GPRI,用ROC曲线和分层卡方检验分析GPRI指数对TACE术后ALFD的预测能力。结果ALFD组Child评分、GPR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ild-Pugh评分、GPRI AUC分别为0.774、0.7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最佳截点值分别为2.02、6。预测TACE术后ALFD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和正确率分别为0.735、0.785、0.521、0.903、0.779和0.588、0.888、0.606、0.870、0.808。分层分析显示,GPRI>2.02是ALFD的危险因素。结论GPRI对肝癌TACE术后ALFD风险具有一定预测价值,GPRI≤2.02可以安全接受TACE治疗,有助于筛选术后ALFD风险难以确定的Child-Pugh B级肝癌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指数 肝癌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急性肝功能恶化
下载PDF
AST联合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对肝癌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琦 赵艳 张永宏 《北京医学》 CAS 2019年第10期880-883,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atelet-lymphocyte rate,PLR)联合AST预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术后早期(<2年)复发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首都医...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atelet-lymphocyte rate,PLR)联合AST预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术后早期(<2年)复发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以RFA作为一线治疗的HCC患者68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影响HCC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ROC曲线分析各因素预测早期复发的效能。结果68例患者中22例血脂代谢异常,16例高氨血症,31例有家族史,39例有抗病毒史。性别、AST、PLR对预后影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利用PLR预测早期复发的AUC为79.9%,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和72%;AST预测早期复发的AUC为73.6%,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9%和50%。利用PLR、AST联合检测预测预后情况的AUC为84.7%,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2%和82%。结论PLR和AST联合检测对HCC患者消融术后早期复发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有望成为评估HCC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常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T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 肝癌 射频消融 复发
原文传递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赞赞 王瑞英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2期240-242,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的302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两组病人的NLR、PLR。... 目的探讨冠心病病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的302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CAG结果分为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比较两组病人的NLR、PLR。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积分)将冠心病组分为不同亚组,进一步比较各亚组NLR、PLR的差异,并分析NLR、PLR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NLR、PLR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多、Gensini积分的增加,NLR、PLR水平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LR、PLR水平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结论 NLR与PLR有望成为评估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 相关性 预测因子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抗病毒药物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血小板比率指数及LSM值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宋莹 李世朋 《云南医药》 CAS 2020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抗病毒药物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血小板比率指数及肝脏弹性硬度(LSM)值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147例(2016年4月-2019年1月),按治疗方案分组,对照组73例采取恩替卡韦治疗,试验...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抗病毒药物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血小板比率指数及肝脏弹性硬度(LSM)值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147例(2016年4月-2019年1月),按治疗方案分组,对照组73例采取恩替卡韦治疗,试验组74例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3月后、治疗6月后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血小板比率指数及LSM值。结果试验组治疗3月后、治疗6月后血清AST、ALT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3月后、治疗6月后试验组LSM值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3月后、治疗6月后试验组血小板比率指数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采取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抗病毒药物治疗,能显著提升肝功能,改善血小板比率指数及LSM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抗病毒药物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 血小板比率指数
下载PDF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预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的准确性 被引量:8
14
作者 杨溶海 梁建光 汪学军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02-806,共5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预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LVSD)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NSTEMI患者9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TEMI组... 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预测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LVSD)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NSTEMI患者98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30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STEMI组)和30例同龄同期健康查体者作为对照,统计三组入选次日血小板和淋巴细胞计数并计算PLR。观察组入选时均无LVSD且均每3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1年,随访时采用心脏超声检查射血分数(EF)和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LVEDV),并根据检测结果将观察组分为LVSD组(EF≤50%,n=63)和非LVSD组(EF>50%,n=35)。比较LVSD组和非LVSD组PLR,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PLR与NSTEMI患者LVSD发生率的关系,并采用ROC曲线分析PLR预测NSTEMI患者LVSD的准确性。结果观察组PLR与STEM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小板计数升高,淋巴细胞计数降低,观察组PLR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SD组PLR最低值为66.86,最高值为744.68,平均PLR为169.78±44.96;非LVSD组PLR最低值为22.68,最高值为324.55,平均PLR为100.47±32.67,两组PLR最低值、最高值及平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LR与NSTEMI患者LVSD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r=0.876,P<0.01)。阈值为474.58时PLR预测NSTEMI患者LVSD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均较高,PLR预测NSTEMI患者LVSD的价值良好。结论 PLR在NSTEMI患者中明显升高且与LVSD发生率相关,PLR预测NSTEMI患者LVSD的价值良好,且阈值为474.58时预测效果最优,因此对于出现PLR明显升高的NSTEMI患者需警惕其LVSD的发生并尽早进行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 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
下载PDF
内皮素-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春梅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23期104-108,共5页
目的分析内皮素-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中的表达水... 目的分析内皮素-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中的表达水平,为临床诊治该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前海人寿广西医院收治的150例COPD患者,将COPD单发者作为对照组(54例),COPD并发PH者作为观察组[96例,COPD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肺动脉压≥40 mmHg(1 mmHg=0.133 kPa),提示合并PH],开展前瞻性研究。比较2组患者血浆内皮素-1、全血NLR、PLR及血清NT-proBNP表达水平;比较观察组中不同严重程度PH患者血浆内皮素-1、全血NLR、PLR及血清NT-proBNP表达水平;分析COPD合并PH患者血浆内皮素-1、全血NLR、PLR及血清NT-proBNP表达水平与肺动脉压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ROC)曲线分析血浆内皮素-1、全血NLR、PLR及血清NT-proBNP预测COPD并发PH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_(2))低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肺动脉压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血浆内皮素-1、全血NLR、PLR、血清NT-pro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H-中度组和PH-重度组的血浆内皮素-1、全血NLR、PLR、血清NT-proBNP水平均高于PH-轻度组,PH-重度组的上述指标水平均高于PH-中度组(均P<0.05);COPD合并PH患者的肺动脉压与全血NLR和血清NT-proBNP呈中度正相关(r=0.528、0.517),与血浆内皮素-1和全血PLR呈低度正相关(r=0.419、0.329)(均P<0.05);血浆内皮素-1、全血NLR、PLR及血清NT-proBNP预测COPD并发PH的曲线下面积(AUC)均超过0.7,且以血清NT-proBNP的诊断效能最高(P<0.05)。结论COPD伴PH患者存在更明显的低氧状态、高肺动脉压明显,其血浆内皮素-1、全血NLR、PLR、血清NT-proBNP水平表达上升,并与肺动脉压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内皮素-1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 N末端脑钠肽前体
下载PDF
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计数模型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明显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强 黄玉仙 陈良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60-361,共2页
2015年,Lemoine 等建立了一种新的肝纤维化诊断模型,即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计数模型(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 to platelet ratio ,GPR),其对 CHB 患者明显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诊断的准确性高于丙氨酸转氨酶/血小板计... 2015年,Lemoine 等建立了一种新的肝纤维化诊断模型,即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计数模型(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 to platelet ratio ,GPR),其对 CHB 患者明显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诊断的准确性高于丙氨酸转氨酶/血小板计数模型(aspartate transaminase‐to‐platelet ratio index ,APRI)和基于4项因素的肝纤维化指数模型(fibrosis index based on the 4 factors ,Fib‐4)。本研究以肝组织病理学作为金标准,比较上述三种模型对明显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γ-谷氨酰转肽酶 血小板计数 肝纤维化 诊断模型 诊断价值 肝硬化 丙氨酸转氨酶
原文传递
恩替卡韦联合/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和血小板比率指数的影响
17
作者 安丽娜 杜镭 《医师在线》 2022年第12期3-5,共3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血小板比率(APRI)指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3月~2020年2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的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序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血小板比率(APRI)指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3月~2020年2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的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41例应用恩替卡韦治疗12周后联合/序贯PEG-IFNα-2b治疗,治疗至36周后停用PEG-IFNα-2b,继续恩替卡韦服用至48周;对照组患者49例应用恩替卡韦治疗4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及APRI指数变化情况。研究结束后两组患者均继续服用恩替卡韦治疗。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均明显改善,观察组血清AST、ALT水平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肝纤维化指标中LN、HA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LN、H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6.949、9.273,P均<0.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APRI指数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3.256,P=0.002)。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序贯PEG-IFN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具有理想的临床疗效,能有效降低肝纤维化指标及APRI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 慢性乙型肝炎 肝功能 血小板比率指数
下载PDF
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与其构件指标预测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病理状态的对比评价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占卿 陆伟 +4 位作者 李秀芬 潘云鹤 金红弟 丁晓红 张秀华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17年第7期505-512,共8页
目的对比评价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GPR)及其构件指标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血小板(PLT)预测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肝脏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程度的效能。方法 323例HBeAg阳性和254例HBeAg阴性接受肝脏活检的CHB患者纳入... 目的对比评价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GPR)及其构件指标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血小板(PLT)预测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肝脏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程度的效能。方法 323例HBeAg阳性和254例HBeAg阴性接受肝脏活检的CHB患者纳入本研究。肝脏病理学诊断采用Scheuer评分系统。结果HBeAg阳性患者,GPR预测病理学分级≥G2和≥G3的AUROC(0.795和0.831)分别明显大于PLT预测分级≥G2和≥G3的AUROC(0.623和0.742)(P<0.000 1和P=0.004 6)。预测病理学分期≥S2、≥S3和≥S4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0.726、0.818和0.850)分别明显大于GGT预测病理学分期≥S2、≥S3和≥S4的AUROC(0.692、0.770和0.791)(P=0.002 8、P=0.000 1和P=0.000 1)。参照Youden指数,GPR预测病理学分级≥G2和≥G3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376和>0.662,预测病理学分期≥S2、≥S3和≥S4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368、>0.420和>1.106。HBeAg阴性患者,GPR预测病理学分级≥G2和≥G3的AUROC(0.853和0.908)分别明显大于PLT预测病理学分级≥G2和≥G3的AUROC(0.701和0.718)(P<0.000 1和P<0.000 1);预测病理学分期≥S3和≥S4的AUROC(0.839和0.858)分别明显大于GGT预测病理学分期≥S3和≥S4的AUROC(0.798和0.804)(P=0.002 8和P=0.004 6)。参照Youden指数,GPR预测病理学分级≥G2、≥G3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562、>0.943,预测病理学分期≥S2、≥S3和≥S4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0.566、>0.798和>0.963。以最佳截断值为标准,无论HBeAg阳性或阴性患者,GPR预测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病理学分级≥G2、≥G3和分期≥S3、≥S4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大于70%。结论无论HBeAg阳性或阴性患者,GPR能有效预测肝脏不同病理状态,GPR预测HBeAg阳性与阴性患者肝脏相同病理状态的最佳截断值不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比值 慢性乙型肝炎 数学模型 纤维化 无创诊断
原文传递
γ-谷氨酰转肽酶和血小板比值指数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9
作者 董菁菁 王允野 +2 位作者 刘昆 张丹 郭宏华 《中华传染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670-674,共5页
目的比较γ-谷氨酰转肽酶和血小板比值指数(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 platelet ratio index, GPR)、AST和血小板比值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to-platelet ratio index, APRI)、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rosis index b... 目的比较γ-谷氨酰转肽酶和血小板比值指数(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 platelet ratio index, GPR)、AST和血小板比值指数(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to-platelet ratio index, APRI)、基于4因子的纤维化指数(fibrosis index based on the four factors, Fib-4)对CHB纤维化、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方法根据Metavir评分将262例CHB患者分为F0~F1组131例,F2~F3组102例,F4组29例,记录患者年龄、性别、ALT、AST、γ-GT、血小板计数。分别计算GPRI、APRI、Fib-4评分。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血清学诊断模型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F0~F1组、F2~F3组及F4组患者GPRI评分为0.39(0.21,0.95)、1.05(0.38,2.39)、2.11(1.1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45,P〈0.01);APRI评分为0.49(0.32,0.97)、0.77(0.52,1.52)、1.12(0.77,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636,P〈0.01);Fib-4评分为1.36(0.92,2.05)、2.34(1.28,4.35)、3.86(3.03,8.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43,P〈0.01)。年龄、γ-GT、AST与肝纤维化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22、0.301、0.199,均P〈0.05);血小板与肝纤维化呈负相关(r=-0.455,P〈0.05);ALT与肝纤维化无明显相关(r=0.111,P=0.073)。GPRI、APRI、Fib-4等3种血清学诊断模型与肝纤维化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25、0.417、0.399,均P〈0.05)。GPRI诊断显著肝纤维化、进展期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8、0.864、0.837;APRI为0.694、0.766、0.722;Fib-4为0.696、0.770、0.724。GPRI诊断各阶段肝纤维化的低截断值分别为0.99、1.04、1.06,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PPV)、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NPV)均高于APRI及Fib-4;GPRI诊断各阶段肝纤维化的高截断值分别为2.49、3.69、6.77,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度及PPV、NPV均高于APRI及Fib-4。结论GPRI对CHB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高于APRI及Fib-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肝纤维化 γ-谷氨酰转肽酶 血小板 预后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18和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计数与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晓腾 张英 +3 位作者 金凤表 刘慧卿 高宇 侯瑞田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8-53,共6页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白细胞介素-18(IL-18)、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计数(GPR)的水平及意义。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收集2017年4月-2019年4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内科首次以疑似UA收入院并行... 目的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合并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的白细胞介素-18(IL-18)、γ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计数(GPR)的水平及意义。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收集2017年4月-2019年4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内科首次以疑似UA收入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38例,根据是否诊断UA和EH分为UA+EH组(n=95),单纯UA组(n=53),单纯EH组(n=46)、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异常且无高血压者为对照组(n=44)。比较各组患者基础资料、血生化指标、IL-18及GPR差异,并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及logistic回归方程按三分位数分层法分析IL-18、GPR水平与UA合并EH的相关性,采用析因设计方差分析比较UA和EH交互作用对血清IL-18水平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UA+EH组、UA组、EH组血清IL-18、GPR水平较高,且UA+EH组IL-18、GPR水平更高。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显示,UA和EH在血清IL-18水平升高方面存在交互作用。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IL-18、GPR与UA+EH患者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28,0.564,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变量后显示,中位数水平及高位数水平IL-18、GPR与UA合并EH独立相关(OR=1.430,95%CI 1.158~2.132,P=0.011;OR=1.450,95%CI 1.255~2.882,P<0.001;OR=1.252,95%CI 1.132~2.011,P=0.015;OR=1.376,95%CI 1.210~2.132,P=0.006)。结论IL-18、GPR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有关,UA和EH在IL-18水平升高方面存在交互作用,高水平IL-18、GPR与UA合并EH独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8 γ谷氨酰转肽酶与血小板计数比值 不稳定型心绞痛 原发性高血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